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专家组
1
作者 王红霞 殷咏梅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0-734,共25页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遗传性乳腺癌占5%~10%,BRCA1/2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遗传易感因素。近年来,尽管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改善了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遗传性乳腺癌占5%~10%,BRCA1/2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遗传易感因素。近年来,尽管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改善了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突变检测的规范化、精准治疗策略的优化及长期管理的完善等。针对这些临床问题,本共识专家组基于《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及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特点,对BRCA1/2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检测方法、结果解读、治疗策略和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评估和深入讨论,最终形成《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版)》。主要更新内容包括:①增加BRCA1/2基因突变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的关系,以及BRCAness类型的相关内容;②规范基因检测的应用,如增加临床检测的意义、时机及样本选择、优化BRCA检测人群;③更新治疗策略,如BRCA1/2基因突变的非药物治疗、BRCA1/2基因突变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治疗、BRCA1/2基因突变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PARP抑制剂的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管理;④增加长期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如涵盖随访管理、预防性手术指征、新增基因检测的质量控制与要求、更新基因检测流程、报告内容及解读等。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指导,推动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的精准医疗发展,最终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本共识今后将持续更新以纳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注册,注册号为PREPARE-2025CN1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2基因 治疗 预防 检测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2基因胚系变异意义未明位点的重新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健飞 马政霄 +1 位作者 朱蕊 苏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BRCA1/2基因胚系变异按照风险等级分为5类,其中3类意义未明位点(variants of the uncertain significance,VUS)需要定期复核。探索变异证据的更新对变异分类的影响并指导携带有害VUS位点的患者进行临床诊疗。方法收集971例进行了BRC... 目的BRCA1/2基因胚系变异按照风险等级分为5类,其中3类意义未明位点(variants of the uncertain significance,VUS)需要定期复核。探索变异证据的更新对变异分类的影响并指导携带有害VUS位点的患者进行临床诊疗。方法收集971例进行了BRCA1/2基因胚系检测的患者(乳腺或卵巢癌),筛选出VUS位点128个。整合人群频率数据库、疾病数据库、计算机软件预测、共分离证据、等位基因证据及人群队列研究等证据,重新分析这些VUS位点,明确变异分类是否发生改变。结果142例肿瘤患者携带BRCA1/2基因VUS位点,占14.6%(142/971),变异位点数为128个,其中错义突变、同义突变、框内非移码突变和非编码区突变的比例分别为70.3%、4.7%、3.1%、21.9%。重新复核分析发现11.7%(15/128)的VUS位点可降级为2类,疑似良性。结论随着胚系变异相关证据的不断更新,VUS位点经再次复核后变异分类可能会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2基因 胚系变异 意义未明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2胚系突变乳腺癌临床诊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嘉 王杉(综述) 金锋(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57-962,共6页
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2,BRCA1/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BRCA1/2胚系突变(germline BRCA1/2 mutation,gBRCA1/2m)携带者罹患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近年来,二代测序检测技术... 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2,BRCA1/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BRCA1/2胚系突变(germline BRCA1/2 mutation,gBRCA1/2m)携带者罹患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近年来,二代测序检测技术的普及和靶向药物的研发促使gBRCA1/2m乳腺癌的诊疗格局发生变革。本文将从临床特征、检测规范、手术治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角度对gBRCA1/2m乳腺癌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gBRCA1/2m乳腺癌患者提供最新的临床诊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2胚系突变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2胚系突变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第二原发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晓钰 蔡毓文 +3 位作者 叶富贵 邵志敏 胡伟刚 余科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的编码产物在维持机体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RCA1/2致病突变是否会导致机体对放射线的脆弱度增加,从而诱发第二原发肿瘤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的编码产物在维持机体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RCA1/2致病突变是否会导致机体对放射线的脆弱度增加,从而诱发第二原发肿瘤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是否是增加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集的回顾性三阴性乳腺癌队列(292例为BRCA1/2突变的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针对其开展分析,分别在非BRCA1/2胚系突变患者(n=261)与BRCA1/2胚系突变患者(n=31)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影响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因素,并对上述两人群中的分析结果进行交互作用分析,从而评估BRCA1/2胚系突变与放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除特殊说明外,均采用双侧检验且检验水准α=0.05。本研究所有样本的获得与使用均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050432-4-2108),且每个患者均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结果:在BRCA1/2胚系突变患者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接受放疗相对于未接受放疗显著增加了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2.479,95%CI:1.971~3.118,P<0.001)。而在非BRCA1/2胚系突变患者中,放疗对第二原发肿瘤的效应则不显著。BRCA1/2胚系突变与放疗对于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OR=9.71,95%CI:0.32~295.25,P=0.193)。结论:虽然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相比,BRCA1/2胚系突变的患者术后放疗会增加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但BRCA1/2胚系突变与放疗对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并无相互交叉作用,因而BRCA1/2胚系突变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可能并不会增加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brca2 放疗 第二原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例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饶南燕 周婕 +6 位作者 赵林 胡震 狄根红 苏逢锡 李文凤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0-375,共6页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是通过家系连锁分析确定的与乳腺癌、卵巢癌家族高度相关的两个基因,目前国内关于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突变研究的样本量都不大,而且大部分研究仅检测了BRCA1或部分BRCA2,并不能真正反映汉族遗传性...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是通过家系连锁分析确定的与乳腺癌、卵巢癌家族高度相关的两个基因,目前国内关于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突变研究的样本量都不大,而且大部分研究仅检测了BRCA1或部分BRCA2,并不能真正反映汉族遗传性乳腺癌的遗传特征。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和BRCA2的突变谱,并确定高危突变的家族特征。方法:来自3个中心的219个独立的家系纳入本研究,每个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BRCA1和BRCA2全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的突变检测。结果:219例患者检测到23例致病性突变,7例位于BRCA1,16例位于BRCA2。BRCA1和BRCA2的突变率与家系特征有关,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BRCA1和BRCA2的突变率分别14.3%(1/7)和28.6%(2/7);早发性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的突变率为22.2%(2/9);而在非早发性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2的突变率明显高于BRCA1(7.8%,6/77vs0%,0/77,P=0.028)。结论:BRCA1和BRCA2突变率与家族特征有关,在非早发性遗传性乳腺癌家族中BRCA2突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brca2 基因 突变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晓晨 胡震 +3 位作者 吴炅 柳光宇 沈镇宙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7-252,共6页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高。通过遗传咨询,突变携带者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相应肿瘤的发生风险。目前,相关的报道几乎均为白种人,尚缺乏中国人群的资料。该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汉族人群...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高。通过遗传咨询,突变携带者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相应肿瘤的发生风险。目前,相关的报道几乎均为白种人,尚缺乏中国人群的资料。该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汉族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方法:回顾20个经基因检测证实携带BRCA1或BRCA2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汉族乳腺癌高风险家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女性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单侧乳腺癌及对侧乳腺癌的累积发病风险进行估算。结果: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70岁时单侧乳腺癌的累积发病风险(外显率)分别为67.2%(sx 0.100)和76.8%(sx 0.079)。与BRCA1不同的是,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70岁后乳腺癌累积发病率继续增加,到80岁时达93.1%。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对侧乳腺癌10年和20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9.4%(sx 0.089)和50.3%(sx 0.15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具有很高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因而对中国高风险人群进行BRCA1/2基因突变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brca2 乳腺癌 外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隽 唐利立 +3 位作者 胡震 夏婷 饶南燕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66-572,共7页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52%)有乳腺癌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2种为新发现突变——BRCA2基因无义突变2372C>G和移码突变2808delACAA。BRCA1基因中发现一种已报道的无义突变220C>T;其他两种为已报道的BRCA2移码突变位点1796delTTTAT和6275delTT。我们还发现4个未知功能的突变位点(UV)及1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湖南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4%低于BRCA2突变率16%。结论:在中国湖南人群中,BRCA2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湖南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而BRCA2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这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中的特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brca2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表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鸿涛 阿力比亚提·艾尼 +3 位作者 马斌林 孙刚 张银华 郭云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8-662,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维吾尔族有着不同于汉族的遗传背景,目前国内对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BRCA1、C-erBb-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 背景与目的:维吾尔族有着不同于汉族的遗传背景,目前国内对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BRCA1、C-erBb-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0例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C-erBb-2的表达,以100例汉族女性乳腺癌及30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二者表达的特点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和维吾尔族女性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BRCA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28.9%和86.7%,维、汉两民族女性乳腺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性与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22.0%,P>0.05);蛋白表达相关分析显示维、汉两民族女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和BRCA1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erBb-2在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PR状况方面其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汉女性散发性乳腺癌及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BRCA1和C-erBb-2表达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维、汉女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阳性表达显示有种族差异性,临床常规联合监测BRCA1和C-erBb-2,有助于指导患者合理治疗和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乳腺癌 brca1 C-ERBB-2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 BRCA1和BRGA2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斌林 孙刚 +2 位作者 董朝 赵峰 郭云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HER-2、BRCA1和BRCA2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100例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及30例维吾尔族妇女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ER-2、BRCA1和B... 目的:探讨HER-2、BRCA1和BRCA2在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100例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及30例维吾尔族妇女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ER-2、BRCA1和BRCA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HER-2、BRCA1和BRCA2蛋白在新疆维、汉族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5.0%、49.0%、50.0%和22.0%、26.0%、26.0%,在维吾尔族妇女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00%、86.7%和83.3%,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蛋白表达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和BRCA2表达间不存在相关性,而汉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当HER-2和BRCA2均阴性表达时,BRCA1失表达率最高,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4,P<0.0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表明:相对于汉族妇女乳腺癌,BRCA1蛋白表达缺失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早发性乳腺癌中明显增加,并且随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分期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HER-2表达在绝经和非绝经组间其阳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BRCA2蛋白表达与各参数均无关。结论:新疆地区维、汉妇女散发性乳腺癌及维吾尔族妇女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ER-2、BRCA1和BRCA2表达均存在显著差异,维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BRCA1、BRCA2和HER-2蛋白均独立表达,而汉族妇女乳腺癌组织中BRCA1、BRCA2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尤其当HER-2阴性表达时。BRCA1失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和预后较差,可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转化及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HER-2、BRCA2的表达状况,可以做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有助于指导病人治疗方案的改进和合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乳腺癌 HER-2 brca1 brca2 种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发生过程中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举伦 史爱学 +3 位作者 邹红 李涛 杨海捷 蔡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达。结果(1)在24.3%(17/70)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检测到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分别在2.9%(2/69)、6.3%(4/63)、5.1%(3/59)、5.4%(3/56)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分别检测到BRCA1、BRCA2、PTEN、Rb表达缺失。(2)在44.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2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5.4%的病例同时检测到3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3.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4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结论(1)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可出现于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作用。(2)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异常表达 brca1 brca2 PTEN 发生过程 乳腺癌 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S-P法 不典型增生 RB基因蛋白 同时检测 单纯性增生 导管内癌 表达缺失 早期阶段 抑癌基因 癌发生 浸润癌 病例 癌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涌涛 蒋威华 +4 位作者 王晓文 张明帅 张晨光 欧江华 甫拉提.吾瓦力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87-2290,共4页
目的:分析有不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取外周静脉血进行BRCA1/2基因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预筛,结果经DNA测序验证。结果:98例患者的BRCA1/2突变率为20.41%;同时... 目的:分析有不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取外周静脉血进行BRCA1/2基因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预筛,结果经DNA测序验证。结果:98例患者的BRCA1/2突变率为20.41%;同时有乳腺癌及卵巢癌家族史的突变率明显高于仅有一种家族史的患者;随着家族中患癌人数增加(2、3、4人),BRCA1/2突变率也明显增高(16.25%、33.3%、66.67%)。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BRCA1/2突变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家族中患癌人数的增加,BRCA1/2突变检出率呈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rca1 brca2 基因突变 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部地区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BRCA1/2高通量测序情况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思 吴薇 陈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554-3558,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中部女性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遗传变异情况,探究中国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的遗传变异热点,为临床乳腺癌风险评估提出可靠依据。方法:对乳甲外科收治的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患者62例,无家族史正常女性志愿... 目的:分析中国中部女性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遗传变异情况,探究中国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的遗传变异热点,为临床乳腺癌风险评估提出可靠依据。方法:对乳甲外科收治的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患者62例,无家族史正常女性志愿者60例,利用Life Tech Ion Proton高通量测序技术对BRCA1/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并用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在62例有家族史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率为25.8%(16/62),BRCA2基因突变率为33.9%(21/62),BRCA1/2有害变异率为11.3%(7/62)。乳腺癌家族史患者组与正常组对比分析,家族史乳腺癌患者组BRCA1/2基因变异率(45.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7%)。通过家系分析和数据比对发现BRCA1c.4986+1G>T和BRCA2 5773C>T为中国人群遗传性乳腺癌有害变异。结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变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通过家系遗传分析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有效地筛选出乳腺癌BRCA1/2基因的有害变异,为乳腺癌的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高通量测序 brca1/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家族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部分序列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怡红 付坚 吴秉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6-86,共1页
BRCA1和BRCA2是家族性乳腺癌(familialbreastcancer,FBC)的主要易感基因,均为抑癌基因。BRCA1的异常与45%的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有关;BRCA2的异常不仅与45%的家族性乳腺癌有关,尚与早发乳癌、... BRCA1和BRCA2是家族性乳腺癌(familialbreastcancer,FBC)的主要易感基因,均为抑癌基因。BRCA1的异常与45%的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有关;BRCA2的异常不仅与45%的家族性乳腺癌有关,尚与早发乳癌、男性乳癌关系密切。这两个基因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遗传学 DNA突变分析 brca1 br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人群的BRCA胚系突变筛查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卢仁泉 郭玮 关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7,共18页
BRCA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的胚系突变是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核心风险因素。在人群中,特别是已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BRCA基因检测可以发挥预防性管理作用,有助于降低此类遗传性疾病的死亡率和社会危害。近年来基于二代... BRCA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的胚系突变是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核心风险因素。在人群中,特别是已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BRCA基因检测可以发挥预防性管理作用,有助于降低此类遗传性疾病的死亡率和社会危害。近年来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BRCA胚系突变检测方案逐步落地,检测可及性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检测工作,完善中国人群中胚系突变筛查的工作流程,本共识制定小组依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目前在人群中开展BRCA胚系突变检测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筛查开展场景、技术方案、质量控制、结果解读与报告、遗传咨询等热点问题形成带有质量等级评价、证据综合的初步推荐意见,并采用多学科专家讨论、德尔菲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专家意见进行调查汇总、归纳梳理和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基于中国人群的BRCA胚系突变筛查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期为中国人群的BRCA胚系突变筛查提供证据借鉴和规范依据,并为后续的相关指南制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共识 brca1 brca2 同源重组 突变筛查 二代测序 胚系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2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15
作者 叶棋浓 吕秋军 +1 位作者 钟红君 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9-474,共6页
40 %~ 5 0 %的遗传性乳腺癌和至少 80 %的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是由BRCA1突变引起的 .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 .利... 40 %~ 5 0 %的遗传性乳腺癌和至少 80 %的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是由BRCA1突变引起的 .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 .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 (175 6~ 185 2位氨基酸残基 )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2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 175 6~ 180 8之间的氨基酸残基 ;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 1784~ 1788之间的VQLCG .BRCT2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2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也为进一步研究BRCT2结构域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蛋白 brca1 BRCT2 结构域 染色质 伸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BRCA_1、BRCA_2突变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16
作者 秦雪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62-463,465,共3页
作者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 的定位、结构、功能以及这两个基因发生突变与遗传相关的乳腺癌和散发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 ,以期为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 抑癌基因 brca1 brca2 乳腺癌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 被引量:51
1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11 位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王红霞 盛湲 刘赟 王永胜 王树森 刘军 李恒宇 付丽 殷咏梅 陈策实 管晓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7-798,共12页
基于当前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gene1,BRCAl)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gene2,BRCA2)在乳腺癌中发病、预防、治疗及预后认识的深化、检测技术的成熟以及新靶向药物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乳腺癌专... 基于当前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gene1,BRCAl)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gene2,BRCA2)在乳腺癌中发病、预防、治疗及预后认识的深化、检测技术的成熟以及新靶向药物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精准治疗委员会乳腺癌专专业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2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BRCA1和BRCA2基因胚系突变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蕾燕 孙洁 +5 位作者 万琪婷 胡丽 姚璐 张娟 徐晔 解云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比较中国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两种突变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627例连续的、未经家族史和年龄选择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经过基因测序共有521例患者携带... 目的:比较中国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两种突变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627例连续的、未经家族史和年龄选择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经过基因测序共有521例患者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其中BRCA1突变患者203例,BRCA2突变患者318例。对这些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突变频率(3.7%)高于BRCA1(2.4%)。BRCA1突变者乳腺癌发病年龄比BRCA2突变者早(中位发病年龄:43.0岁vs.47.0岁,P<0.01)。BRCA1突变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Ⅲ级比例显著高于BRCA2突变患者(36.2%vs.18.4%,P<0.01),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比例也显著高于BRCA2突变者(59.2%vs.15.4%,P<0.01)。BRCA2突变患者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高于BRCA1突变患者(41.8%vs.29.6%,P<0.01)。结论:中国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示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能不同,为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乳腺癌更加精准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基因 brca2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乳腺癌散发病例BRCA1、BRCA2基因突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静 沈福民 +2 位作者 沈坤炜 沈镇宙 江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华东地区乳腺癌散发病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PCR SSCP Sequencing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79例随机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标本进行BRCA1和BRCA2部分基因的突变检测 ,共 6个外显子 (B... 目的 :探讨华东地区乳腺癌散发病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PCR SSCP Sequencing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79例随机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标本进行BRCA1和BRCA2部分基因的突变检测 ,共 6个外显子 (BRCA1中的第 2、11、2 2外显子 ,BRCA2中的第 9,14,2 2外显子 ) 2 3对引物。结果 :发现在BRCA1的cDNA 2 430碱基处存在一个T→C的单个碱基的变化 ,应用RFLP方法在人群中证实为一单核苷酸多态。此SNP的分布在病例及对照中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 ,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brca2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卵巢癌患者的基因同源重组缺陷状态和BRCA1/2基因突变频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静静 刘馨 +13 位作者 李卓颖 韩婷婷 郭银金 马露瑶 王晓雄 李鸿生 李权 杜亚茜 兰云意 沈绍聪 杨锐娇 吴顺先 刘俊熙 周永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中国人群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开发的同源重组缺陷(HRD)检测工具评估云南地区卵巢癌患者的HRD状态和BRCA1/2基因突变频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间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248例,HRD状... 目的:采用基于中国人群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开发的同源重组缺陷(HRD)检测工具评估云南地区卵巢癌患者的HRD状态和BRCA1/2基因突变频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间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248例,HRD状态采用基因组瘢痕评分法(GSS)(主要依据拷贝数的长度、类型、位置及基因组断片)或HRD评分法(杂合性缺失、端粒等位基因失衡及大片段移位等基因组不稳定事件的总和)进行评估,当组织样本的GSS≥50分或HRD评分≥42分者或检测到有害的BRCA1/2基因突变时HRD被定义为阳性。分析患者HRD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48名卵巢癌患者中70.97%的患者HRD呈阳性,其中BRCA1/2基因突变率为30.65%。Ⅲ~Ⅵ期、高级别浆液腺癌的卵巢癌患者具有更高的HRD阳性率(均P<0.01),HRD评分更高的患者其合并其他基因突变的频率也越高(P<0.05)。HRD状态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其他基因突变均有关联(均P<0.01)。结论:云南地区卵巢癌患者HRD阳性率较高,HRD阳性的卵巢癌患者可以从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云南地区 同源重组缺陷(HRD) 基因组瘢痕评分(GSS) HRD评分 brca1基因 brca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