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GM-CSF基因瘤苗联合B7基因治疗淋巴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瑞永 蔡春玉 +1 位作者 许东哲 金哲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4-36,共3页
用电穿孔法将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质粒导入RMA淋巴瘤细胞,筛选出高表达GM-CSF的细胞克隆(RMA-GM),再转入B7质粒,经过丝裂霉素处理后皮下接种C57小鼠,观察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获得了高表达GM-CSF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克隆... 用电穿孔法将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质粒导入RMA淋巴瘤细胞,筛选出高表达GM-CSF的细胞克隆(RMA-GM),再转入B7质粒,经过丝裂霉素处理后皮下接种C57小鼠,观察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获得了高表达GM-CSF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克隆RMA-GM,联合B7质粒电转染细胞接种C57小鼠后,出瘤时间比对照组延长,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生存期明显延长,90%小鼠长期生存。提示GM-CSF联合B7基因质粒转导的肿瘤瘤苗比单一基因转导有更好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b7基因 淋巴瘤 电转染 瘤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转基因骨肉瘤疫苗的制备及鉴定
2
作者 宁旭 刘勇 +2 位作者 杨述华 傅德皓 梅荣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10-12,共3页
目的构建含B 7-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转染LM 8骨肉瘤细胞制备骨肉瘤疫苗。方法用RT-PCR法扩增B 7-1基因片断,应用含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融合表达载体,酶切、测序鉴定构建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其转染... 目的构建含B 7-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转染LM 8骨肉瘤细胞制备骨肉瘤疫苗。方法用RT-PCR法扩增B 7-1基因片断,应用含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融合表达载体,酶切、测序鉴定构建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其转染到LM 8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及LCM结合蛋白免疫印记检测其在肿瘤疫苗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B 7-1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C 1/B 7,重组子测序结果与国际基因文库中m B 7-1序列相符。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疫苗细胞中有GFP表达,RT-PCR检测到疫苗细胞中B 7-1基因的表达,w esternb lot发现疫苗细胞中有B 7蛋白的表达。结论B 7-1重组真核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 1/B 7已成功构建,转染LM 8细胞成功制备了骨肉瘤细胞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疫苗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洪铭范 张志 +4 位作者 胡纪原 任明山 韩咏竹 杨任民 琚双武 《安徽医学》 1999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HLD患者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及DNA循环测序法对70例HLD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及突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第14外显子在两组中均表现为两种SSCP电泳迁移带... 目的:研究中国人HLD患者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及DNA循环测序法对70例HLD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及突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第14外显子在两组中均表现为两种SSCP电泳迁移带型,其中以Ⅰ型为多见,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中出现率分别为88.57%与98%,Ⅱ型在两组中分别为11.43%与2%.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X2=2.502,P>0.05)。DNA测序揭示两型在碱基序列上相同,与GENEBANK载录的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正常序列完全一致,无突变存在。结果:第14外显子非中国人HLD患者基因突变热点,证实了HLD在不同人种间突变位点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外显子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基因转染对小鼠前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熊俊 黄韬 郑启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B7- 1基因转染对小鼠前胃癌细胞 (MF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将B7- 1基因转染MFC细胞 ,G4 18筛选阳性克隆后 ,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 (FCM )分别测定转染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并以空载体 pcDNA3转染MFC细胞作... 目的 观察B7- 1基因转染对小鼠前胃癌细胞 (MF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将B7- 1基因转染MFC细胞 ,G4 18筛选阳性克隆后 ,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 (FCM )分别测定转染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并以空载体 pcDNA3转染MFC细胞作为对照。 结果 转染B7- 1基因的MFC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结论 转染B7- 1基因的MFC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 ,提示B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胃癌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 b7—1基因转染 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Wilson病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研究
5
作者 毕伟 朱丽红 +3 位作者 程楠 王训 胡纪源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Wilson病(WD)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序列和结构,发现存在的多态和突变情况。方法检测60例无亲缘关系的WD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1)在正常对照和WD患者的启动子区-190位和-78位(转录起始点为+1)... 目的研究中国人Wilson病(WD)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序列和结构,发现存在的多态和突变情况。方法检测60例无亲缘关系的WD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1)在正常对照和WD患者的启动子区-190位和-78位(转录起始点为+1)均发现存在单个碱基的不同;(2)60例WD患者中,3例发现存在-504位G→C的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突变,1例为杂合突变,在正常对照中未发现此改变。(3)60例WD患者中,2例发现存在-782位A→G的突变,其中1例为纯合突变,另1例为杂合突变,在正常对照中未发现此改变。结论WD基因的转录直接受铜或其他重金属的调节。中国人WD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存在的2个多态位点均位于已知的转录调控元件结构之外,提示核苷酸多态对启动子调控基因的表达不会产生影响。启动子区的突变也是WD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提示WD基因的分子发病机制是多样又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ATP7b基因 启动子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于实验。1苦参碱浓度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模型组及...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于实验。1苦参碱浓度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苦参素低、中、高浓度组再分别加入0.5、0.8、1.0 g/L的苦参碱;培养24 h,采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中的B7-H1 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蛋白。2苦参碱干预时间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不同培养时间组(12、16、24 h),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模型组加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培养24h,苦参碱12 h、16 h、24 h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和0.8 g/L的苦参碱,分别培养12、16、24 h,采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中的B7-H1 mRNA。结果模型组B7-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苦参碱12 h、16 h、24 h组B7-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均﹤0.05)。苦参碱抑制HK-2细胞B7-H1 mRNA表达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对B7-H1蛋白的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 IFN-γ诱导的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蛋白表达增高,苦参碱可下调B7-H1 mRNA、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肾小管上皮细胞 b7-H1基因 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H4IgV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观察
7
作者 赵臣 王婉莹 +3 位作者 赵佳琪 刘爽 王丽 张梦凡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2期28-31,共4页
目的构建p EGFPN1-MLAA34-B7H4IgV核酸疫苗,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探讨核酸疫苗抗白血病效应。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急性白血病相关抗原基因MLAA34和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的融合基因(MLAA34-B7H4IgV),并构建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 目的构建p EGFPN1-MLAA34-B7H4IgV核酸疫苗,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探讨核酸疫苗抗白血病效应。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急性白血病相关抗原基因MLAA34和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的融合基因(MLAA34-B7H4IgV),并构建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H4IgV。将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P、M、B、MB组各7只,分别在小鼠两侧股四头肌内侧肌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 EGFPN1、p EGFPN1-MLAA34、p EGFPN1-B7H4IgV、p EGFPN1-MLAA34-B7H4IgV质粒100μg,在0、2、4周各行1次同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于0、4、8周眼球取血,8周取血后处死小鼠并摘取脾脏。ELISA法检测免疫8周血清中抗体Ig G1、Ig G2a以及免疫0、4、8周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FN-γ,MM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单核巨噬细胞THP-1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MLAA34-B7H4IgV融合基因PCR产物电泳检测约为2 000 bp,与理论值(1 922 bp)相符; p EGFPN1-MLAA34-B7H4IgV酶切后电泳检测为5 000~7 500 bp,与理论值(6 655 bp)相符。与同组免疫0周时、同时点P组比较,免疫4、8周时M、B、MB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P均<0. 05或<0. 01)。与同时点M、B组比较,MB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P均<0. 05); M、B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8周,MB组血清Ig G1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均<0. 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各组血清Ig G2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MB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效靶比其他各组(P均<0. 05或<0. 01);效靶比为50∶1和25∶1时,M组和B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高于P组(P均<0. 05),两组之间无差异;效靶比为12. 5∶1时,B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M组、P组(P均<0. 05)。结论成功构建了核酸疫苗p EGFPN1-MLAA34-B7H4IgV,该疫苗激活了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核酸疫苗 急性白血病相关抗原 MLAA34基因 负性共刺激分子 b7H4基因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许锦平 陈先睿 +1 位作者 姚拥华 白海涛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1例2型儿童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果患儿,男,5岁11个月龄,因不自主左眼睑下垂4天就诊,既往有眼球震颤、左侧内斜和视力下降... 目的探讨1例2型儿童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果患儿,男,5岁11个月龄,因不自主左眼睑下垂4天就诊,既往有眼球震颤、左侧内斜和视力下降。DNA测序显示ATP7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该变异为已知致病突变,其中16号外显子上的c.3443T>C错义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母亲;12号外显子上的c.2804C>T错义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父亲。NF2基因存在c.1009C>T(p.Gln337*)无义突变,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结论确诊了1例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儿童,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同时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基因报告解读的重视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神经纤维瘤 NF2 基因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