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81b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以及Bcl-2和S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文健 杨亮 +1 位作者 李坚 阳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研究miR-181b对人肝癌G2细胞(HepG2)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转录因子SP1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181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miR-181b相应的双链互补DNA片段,插入miRNASelectTMpEGP-miR载体... 目的:研究miR-181b对人肝癌G2细胞(HepG2)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转录因子SP1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181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miR-181b相应的双链互补DNA片段,插入miRNASelectTMpEGP-miR载体中,经测序鉴定后克隆microRNA的高表达质粒;用脂质体将miR-181b高表达质粒转染进HepG2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该细胞系中Bcl-2和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181b能够减少Bcl-2和SP1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显示Bcl-2和SP1 mRNA表达减少。MTT显示转染后细胞的生长速率比未转染的细胞明显减慢。结论:miR-181b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提示可能与其下调Bcl-2和S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转录因子SP1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健 高明太 +3 位作者 蒋敏 赵成基 刘登瑞 赵玉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淋巴瘤细胞-2(B-cell lymphoma/leuke mia-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bcl-2和VEGF...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淋巴瘤细胞-2(B-cell lymphoma/leuke mia-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bcl-2和VEGF蛋白及mRNA在17例肾母细胞瘤和7例瘤旁正常肾组织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82.4%)高于瘤旁正常肾组织(28.5%);VEGF蛋白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58.8%)高于瘤旁正常肾组织(14.3%);bcl-2 mRNA和VEGF mRNA在肾母细胞瘤的表达率分别为88.2%和82.4%;bcl-2和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633,P<0.01)。结论:bcl-2和VEGF在小儿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BCL-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细胞淋巴瘤因子-6 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慈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21
4
作者 兴伟 刘远 +2 位作者 徐曌 徐志峰 宋易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3-698,706,共7页
目的:研究山慈菇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山慈菇组(CAM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GF-1组)、山慈菇+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CAM+... 目的:研究山慈菇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山慈菇组(CAM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GF-1组)、山慈菇+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CAM+IGF-1组)。C组不加药物处理,CAM组加入10 mg/ml山慈菇处理,IGF-1组加入100μg/L IGF-1处理,CAM+IGF-1组加入10 mg/ml山慈菇和100μg/L IGF-1共处理。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258染色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活化的半胱天冬氨酸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山慈菇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C组比较,CAM组MDA-MB-231细胞OD值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CAM组比较,CAM+IGF-1组MDA-MB-231细胞OD值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Bax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山慈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山慈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天冬氨酸水解酶3 Bcl-2相关X蛋白 B细胞淋巴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对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VEGF、β2-M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诗彤 王爱民 +4 位作者 孙智慧 宋晶晶 玄小玉 刘伟 田新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CVAD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美国RECIST1.1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患者VEGF、TNF受体关联因子6(TRAF6)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水平测定;采用反射免疫法完成患者β32-MG水平测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化指标、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后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VEGF、TRAF6、Bcl-6及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败血症、感染、输液相关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远期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3年远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用于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降低VEGF、β2-MG水平,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VAD方案 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 近期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β_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实时RT-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端粒结合因子2 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文斌 孟海涛 金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 :建立定量实时 RT- PCR,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肿瘤组织端粒结合因子 2 (TRF2 )m RNA表达。方法 :用 RT- PCR扩增目标基因 c DNA,电泳后切胶、纯化作为标准品 ,建立待测基因标准曲线 ;用实时 RT- PCR测定 32例 NHL和 8例反... 目的 :建立定量实时 RT- PCR,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肿瘤组织端粒结合因子 2 (TRF2 )m RNA表达。方法 :用 RT- PCR扩增目标基因 c DNA,电泳后切胶、纯化作为标准品 ,建立待测基因标准曲线 ;用实时 RT- PCR测定 32例 NHL和 8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淋巴组织 TRF2的表达。结果 :实时 RT- PCR标准曲线中 ,模板 c DNA含量和扩增时产生的荧光信号相关系数为 0 .996。实时 RT- PCR终点产物凝胶电泳的基因条带灰度值和模板 c DN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 0 .779(P<0 .0 5 )。在 NHL患者中 ,滤泡型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TRF2 m RNA表达量分别为 (2 2 .94 3± 9.4 2 4 ) amol、(2 3.181± 5 .983) amol和 (18.339± 7.910 ) amol,与良性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 [(2 1.796± 4 .80 0 ) amo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 Burkitt淋巴瘤 TRF2 m RNA表达量为 (33.170± 12 .84 1) amol,显著高于良性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和其他类型恶性淋巴瘤 (P<0 .0 5 )。结论 :定量实时 RT- PCR能精确测定目标基因 m RNA表达。在 NHL中 ,Burkitt淋巴瘤 TRF2 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滤泡型淋巴瘤、套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RT—PCR/方法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端粒结合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患者血清sIL-2R和TNF_α及其sTNF-R Ⅰ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7
作者 陈明华 邱丙森 +1 位作者 苏媁 陈向东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可溶性受体Ⅰ型(sTNF-RⅠ)在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CT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和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TCL患者和对...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可溶性受体Ⅰ型(sTNF-RⅠ)在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CT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和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TCL患者和对照组血清标本中sIL-2R、TNFα和sTNF-RⅠ,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CTCL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sIL-2R增高的比例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中也不同,其中,血清中sIL-2R在Ⅳ期病人中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治疗有效时,sIL-2R水平下降。sIL-2R水平与血LDH无相关性。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TNF-RⅠ除个别升高外,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且与分期无相关(P>0.05)。结论测定血清sIL-2R可作为CTCL患者病情判断、疗效观察及估计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而TNF的升高,表明细胞因子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瘤 SIL-2R TNFΑ STN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B细胞淋巴瘤2信号通路与糖原合成激酶3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占育华 崔涵 +3 位作者 刘济远 周伟 阙林 唐休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NF-κB)/B细胞淋巴瘤2(Bcl-2)信号通路与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OS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OSCC标本55例及癌旁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SC...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NF-κB)/B细胞淋巴瘤2(Bcl-2)信号通路与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OS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OSCC标本55例及癌旁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SK-3β、NF-κB及Bcl-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互之间的表达关系及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GSK-3β、NF-κB及Bcl-2在OSC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1),且三者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Bcl-2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GSK-3β及NF-κB在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的OSCC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GSK-3β、NF-κB及Bcl-2在OSCC中的表达均两两相关(P<0.05)。结论 GSK-3β、NF-κB及Bcl-2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检测GSK-3β、NF-κB及Bcl-2的表达水平对于OS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激酶3β核因子κB 细胞淋巴瘤2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苦素调控Tiam1基因表达影响人体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VEGFR2通路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立佳 符梅竹 +3 位作者 黄惠敏 郑诗华 阎青青 张晓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3-728,共6页
目的:研究柠檬苦素Toonaciliatin A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胶原蛋白酶A分离HemEC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oonaciliatin A对HemEC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HemEC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柠檬苦素Toonaciliatin A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胶原蛋白酶A分离HemEC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oonaciliatin A对HemEC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HemEC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qRT-PCR检测RNA的表达。结果:Toonaciliatin A能够抑制HemEC增殖,促进HemEC细胞凋亡;Toonaciliatin A抑制Tiam1蛋白表达,过表达Tiam1逆转了Toonaciliatin A对HemEC的抑制作用;Toonaciliatin A能够抑制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过表达Tiam1逆转了Toonaciliatin A对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柠檬苦素类似物Toonaciliatin A通过靶向Tiam1基因抑制VEGF/VEGFR2通路抑制HemEC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类似物 血管瘤内皮细胞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通路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洋 阮甦 +3 位作者 梁晖 陈巧兰 严年文 黄燕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79-984,共6页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 目的 观察化痰通络汤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痰通络汤,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比较2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BD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变化,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清BDNF、NF-κB、Bcl-2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Bax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化痰通络汤能够改善痰瘀阻络型PSCI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痰瘀阻络证 化痰通络汤 BDNF通路 B细胞淋巴瘤因子 Bcl-2相关X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剑扬 郑艳彬 +4 位作者 何鸿鸣 王杰松 杨瑜 陈道光 陈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9-783,共5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福建省肿瘤医院均获随访的94例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CL-6、MYC、CD10及MUM-1蛋白的表达,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MYC和BCL-2基因的异常...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福建省肿瘤医院均获随访的94例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CL-6、MYC、CD10及MUM-1蛋白的表达,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MYC和BCL-2基因的异常;探究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94例患者中,BCL-2、BCL-6、MYC、CD10及MUM-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5.53%(71/94)、58.51%(55/94)、52.13%(49/94)、15.96%(15/94)、34.04%(32/94)。MYC基因异常检出率为20.93%(9/43),BCL-2基因异常检出率为44.00%(22/50),2种基因异常均为多拷贝;MYC与BCL-2基因同时异常者2例(2.13%)。94例患者3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1.79(2-36)个月,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98%和64.89%。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ECOG评分≥2、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级增加、BCL-6蛋白阳性表达、MYC和及BCL-2基因同时异常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X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发现,IPI分级、ECOG评分及治疗方法均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IPI分级、ECOG评分及治疗方法对DLBCL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较大,化疗联合放疗或手术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因素 BCL-2蛋白 MYC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介导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文海燕 束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药物性牙龈增生(DGO)是临床常见性牙周疾病。硝苯地平(NIF)为第1代钙离子拮抗剂,其副作用可引发DGO。在NIF介导的DGO中,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调节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和c-myc以及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在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 药物性牙龈增生(DGO)是临床常见性牙周疾病。硝苯地平(NIF)为第1代钙离子拮抗剂,其副作用可引发DGO。在NIF介导的DGO中,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调节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和c-myc以及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在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表面所表达的补体受体具有异质性,与DGO的发生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对DGO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下文就近年来NIF介导DGO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牙龈过度增生 硝苯地平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叉头框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雪莲多糖通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减轻中波紫外线辐射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引起炎性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砚 孙娟 王丽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314-3319,共6页
目的探讨藏雪莲(SSB)多糖是否通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减轻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凋亡引起炎性损伤。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3月,提取SSB多糖,体外培养Ha Ca T细胞,将Ha Ca T细胞分为低... 目的探讨藏雪莲(SSB)多糖是否通过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减轻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凋亡引起炎性损伤。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3月,提取SSB多糖,体外培养Ha Ca T细胞,将Ha Ca T细胞分为低剂量辐射组(30 m J/cm2,辐射1 h,A组)和高剂量辐射组(60 m J/cm2,辐射1 h,B组);将A组和B组又分别分为对照组(1组)、辐射组(UVB,2组)、低剂量SSB多糖组(UVB+SSB 10 mg/ml,3组)和高剂量SSB多糖组(UVB+SSB 40 mg/ml,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并比较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38MAPK、P5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结果 A2组IL-6、TNF-α、P38MAPK、P53、Bax、Caspase-3水平高于A1组,Bcl-2水平低于A1组(P<0.05);A3组IL-6、TNF-α、P38MAPK、Caspase-3水平高于A1组(P<0.05);A4组TNF-α、Bcl-2水平高于A1组(P<0.05);A3组、A4组IL-6、TNF-α、P38MAPK、P53、Bax、Caspase-3水平低于A2组,Bcl-2水平高于A2组(P<0.05);A4组IL-6、TNF-α、Caspase-3水平低于A3组,Bcl-2水平高于A3组(P<0.05)。B2组IL-6、TNF-α、P38MAPK、P53、Bax、Caspase-3水平高于B1组,Bcl-2水平低于B1组(P<0.05);B3组IL-6、TNF-α水平高于B1组,Bcl-2水平低于B1组(P<0.05);B4组IL-6、Bcl-2水平高于B1组,TNF-α、Caspase-3水平低于B1组(P<0.05);B3组、B4组IL-6、TNF-α、P38MAPK、P53、Bax、Caspase-3水平低于B2组,Bcl-2水平高于B2组(P<0.05);B4组IL-6、TNF-α、Caspase-3水平低于B3组,Bcl-2水平高于B3组(P<0.05)。结论 SSB多糖通过P38MAPK通路减少UVB辐射后Ha Ca T细胞凋亡,进而减轻Ha Ca T细胞的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藏雪莲多糖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淋巴瘤 B细胞 BCL-2相关X蛋白质 半胱氨酸蛋白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谷氨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14
作者 王衍 陈玲 +2 位作者 庞胤 张海峰 李贺扬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7,74,共7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CK-8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并筛选合适浓度。培养大鼠大... 目的探讨外源性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CK-8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并筛选合适浓度。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并用谷氨酸(Glu)处理建立神经元损伤模型,分为模型组、CCK-8组,另设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率;Flou-4实验检测各组细胞Ca^(2+)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蛋白(Bax)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G_(1)期细胞分布比例、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期、G_(2)/M期细胞分布比例、细胞凋亡率、Ca^(2+)水平、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CK-8组神经元细胞存活率、G_(1)期细胞分布比例、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期、G_(2)/M期细胞分布比例、细胞凋亡率、Ca^(2+)水平、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CCK-8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调节细胞内Bax/Bcl-2表达水平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八肽胆囊收缩素 大脑皮层神经元 细胞凋亡 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cl-2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47通过促进抗凋亡蛋白表达介导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
15
作者 童桐 秦星 +3 位作者 谢非 蒋英英 石剑波 张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441,共8页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47(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47,USP47)对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梯度增加顺铂浓度,构建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耐药株中...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47(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47,USP47)对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梯度增加顺铂浓度,构建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耐药株中USP47的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USP47基因过表达或敲除的稳转细胞株,MTT法检测USP47表达升高或降低对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并检测USP47对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USP47对抗凋亡蛋白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和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 xL(recombinant human B-cell leukemia/lymphoma 2 xL,Bcl-xL)的表达及泛素化水平的影响。结果·USP47在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中显著高表达;过表达USP47后,顺铂对头颈鳞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明显升高,而敲除USP47可以降低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的IC50;过表达USP47的头颈鳞癌细胞,其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均被抑制,而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强。USP47基因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抗凋亡蛋白XIAP和Bcl-xL的表达量。泛素化测定证实了USP47通过降低XIAP和Bcl-xL蛋白的泛素化水平从而导致其表达量升高,而敲低XIAP和Bcl-xL基因表达水平可以阻断USP47基因过表达诱导的顺铂耐药性。结论·USP47通过降低XIAP和Bcl-xL蛋白的泛素化修饰水平,提高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介导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抑制USP47的表达对降低头颈鳞癌细胞顺铂耐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47 顺铂耐药 头颈鳞癌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 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武飞 刘致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到达设定的不同灌注时间点取血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到达设定的不同灌注时间点取血和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检测肾组织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2)及病理情况。结果在缺血45 min后再灌注2、6和24 h时,实验组的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Bcl-2免疫反应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再灌注的各时间点,实验组的血清TNF-α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光镜下对照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重;实验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假手术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表达水平和增加肾脏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缺血再灌注 肿瘤坏死因子 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