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调控微小RNA-498/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立恒 王蕊 +5 位作者 王晓明 张智轶 张璇 安峰 王芹 张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qRT-PCR、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CC-15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与BMI-1表达上调,miR-498表达下调(P<0.05)。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或过表达miR-498后SCC-15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iR-498和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抑制miR-498表达可减弱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上调BMI-1表达可减弱过表达miR-498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可通过激活miR-498/BMI-1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 微小RNA-498 b细胞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口腔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通过诱导上调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表达促进人胃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晓磊 华影 +1 位作者 李生 丁百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2-538,共7页
目的验证幽门螺杆菌(H.pylori)能够通过诱导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方法收集82名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Bmi-1... 目的验证幽门螺杆菌(H.pylori)能够通过诱导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方法收集82名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Bmi-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pLPCX-Bmi-1质粒转染和H.pylori感染GES-1细胞,在过表达Bmi-1后,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胃癌组织中Bmi-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且高表达Bmi-1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H.pylori感染相关;转染及H.pylori感染所致的Bmi-1表达上调后,GES-1细胞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和较低的凋亡比率。结论H.pylori感染能上调Bmi-1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b细胞异性moloney小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BMI-1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崔学江 朱定军 +3 位作者 韩金利 梁武 苏嘉锐 谢文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9-1524,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膀胱癌EJ细胞及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BMI-1基因及下游p16INK4a、p14ARF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siRNA干扰BMI-1基因后对EJ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细胞免疫荧光观察BMI-1、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EJ细胞... 目的:对比观察膀胱癌EJ细胞及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中BMI-1基因及下游p16INK4a、p14ARF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siRNA干扰BMI-1基因后对EJ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细胞免疫荧光观察BMI-1、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EJ细胞中表达情况及定位。Real-time RT-PCR检测EJ细胞及膀胱正常移行上皮细胞中3种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构建干扰BMI-1基因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EJ细胞中,设立空白对照和阴性干扰对照组,检测BMI-1及下游p16、p14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CCK-8检测细胞生长观察siRNA干扰BMI-1表达对EJ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BMI-1mRNA及蛋白水平在EJ细胞表达高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而p16INK4a和p14ARFmRNA及蛋白在EJ细胞表达水平稍低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siRNA干扰BMI-1后可以上调EJ细胞中其下游p16和p14 mRNA及蛋白水平,使EJ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多。结论:siRNA干扰BMI-1基因表达对EJ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其下游p16INK4a、p14ARF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异性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p16INK4a/p14ARF RNA干扰 EJ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PVT 1/miR-15 a/Bmi-1通路调控HGC-27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婧瑛 吴雅娴 +3 位作者 金小岩 凌辉 于霆峰 王凌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3-713,共11页
【目的】探讨lncRNA-PVT1/miR-15a/Bmi-1通路在胃癌细胞体外增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研究PVT1,miR-15a及Bmi-1在HGC-27胃癌细胞体外增殖中的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HGC-27分为如下组别:①空白对照组、si-PVT1(转染PVT1 siR... 【目的】探讨lncRNA-PVT1/miR-15a/Bmi-1通路在胃癌细胞体外增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研究PVT1,miR-15a及Bmi-1在HGC-27胃癌细胞体外增殖中的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HGC-27分为如下组别:①空白对照组、si-PVT1(转染PVT1 siRNA)和si-PVT1 NC(转染PVT1 siRNAscramble阴性对照);②空白对照组、miR-15a(转染miR-15a模拟物)和miR-15a NC(转染miR-15a模拟物的阴性对照)。③空白对照组、si-Bmi-1(转染Bmi-1的siRNA)和si-Bmi-1 NC(转染Bmi-1的siRNAscramble阴性对照)。采用MTS法检测上述组别的细胞增殖情况。在抑制PVT1后检测不同组别PVT1、miR-15a和Bmi-1的表达情况。为验证miR-15a与Bmi-1之间的调节关系,将HGC-27胃癌细胞株分为3组:空白对照、miR-15a(转染miR-15a模拟物)和miR-15a NC(转染模拟物阴性对照),检测各组miR-15a和Bmi-1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PVT1与miR-15a以及miR-15a与Bmi-1的潜在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PVT1与miR-15a以及miR-15a和Bmi-1之间的靶向调节关系。在前述基础上,逆向验证PVT1、miR-15a和Bmi-1三者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抑制PVT1、Bmi-1或者过表达miR-15a后,HGC-27胃癌细胞的OD490值以及增殖率在0 h后的不同时间点均出现显著降低(P<0.01);抑制PVT1后,Bmi-1的表达出现降低,而miR-15a表达增高(P<0.01);转染miR-15a后,miR-15a表达升高,而Bmi-1表达出现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和miR-15a模拟物阴性对照组相比,PVT1以及Bmi-1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萤光素酶活性在miR-15a模拟物组呈现显著降低,两者分别下降约56%和32%左右(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si-PVT1 NC组相比,si-PVT1组PVT1和Bmi-1表达明显下降,miR-15a表达升高,在si-PVT1组加入miR-15a inhibitor之后,miR-15a表达下降,PVT1和Bmi-1的表达降低均出现了逆转;而si-PVT1组加入miR-15a后,miR-15a表达升高,在si-PVT1组加入miR-15a之后,miR-15a表达升高,PVT1和Bmi-1的表达出现进一步下降。【结论】LncRNA-PVT1能够通过靶向抑制miR-15a上调Bmi-1(lncRNA-PVT1/miR-15a/Bmi-1通路),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PVT1 微小RNA-15a b细胞异性莫洛氏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胃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Bmi-1及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咏 王春风 +3 位作者 赵光叶 刘一龙 黄元清 蔡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了解Bmi-1及P16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mi-1-P16通路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正常口腔黏膜10例、上皮异常增生31例、口腔鳞癌61例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mi-1及P16表达情况,分... 目的:了解Bmi-1及P16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mi-1-P16通路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正常口腔黏膜10例、上皮异常增生31例、口腔鳞癌61例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mi-1及P16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Bmi-1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9%(9/31)和62.3%(38/61);P16在正常、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10)、77.4%(24/31)和47.5%(29/61)。OSCC中Bmi-1阳性率在P16阴性组高于P16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间具负相关关系(r=-0.414,P<0.05)。Bmi-1阳性表达及Bmi-1高表达且P16失表达与O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Bmi-1过表达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口腔鳞癌中Bmi-1过表达可能与P16失表达有关并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估口腔鳞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异性莫洛氏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P16蛋白 癌前损害 口腔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