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综合征抑郁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则挚 张晨 +7 位作者 洪武 苑成梅 易正辉 汪作为 吴志国 黄佳 禹顺英 方贻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34±0.11)vs(0.41±0.13),P<0.01],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表达水平与HAMD17评分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P>0.05)。结论 Bcl-2基因低表达可能与亚综合征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综合征抑郁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
2
作者 杨玉泽 许亚茹 +3 位作者 周梅 徐文艳 周立强 郭振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分析用于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logistic回归用于探讨与生存相关的潜在预后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确定β_(2)-MG的最佳临界值为2.25 mg/L。亚组分析表明,与低β_(2)-MG(≤2.25 mg/L)组相比,高β_(2)-MG(>2.25 mg/L)组的PFS明显较差(P=0.006),OS也有恶化的趋势(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β_(2)-MG升高、高龄(>60岁)、分期较晚(Ⅲ-Ⅳ期)、IPI评分高(≥3分)与较差的PFS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β_(2)-MG升高是DLBCL患者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结论:血清β_(2)-MG可能是利妥昔单抗时代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β_(2)-微球蛋白 生存 复发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被引量:5
3
作者 潘鑫艳 冯强 +3 位作者 黎贵芸 杨长绍 杨举伦 王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方法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35例T-LBL/ALL中Ig/TCR重排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5例T-LBL/ALL中1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检出率为45.7%,其中TCRβ单重排6例(37.5%),TCRγ单重排4例(25.0%),TCRβ和TCRγ双重排3例(18.8%),TCRδ单重排2例(12.5%),TCRγ和TCRδ双重排1例(6.3%)。4例患者同时检测出Ig和TCR基因重排,Ig基因检出率为11.4%。28例T-LBL中11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39.3%),7例T-ALL中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85.7%)。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可检测出部分T-LB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淋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IOMED-2 基因重排 Ig/TC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基于B细胞淋巴瘤-2/Bax基因表达对白血病细胞凋亡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小淋 李昌桂 周永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83-886,共4页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是白血病发生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白血病蛋白和促凋亡蛋白Bax对于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相对于经典的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许...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是白血病发生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白血病蛋白和促凋亡蛋白Bax对于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相对于经典的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许多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都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中医药对于白血病Bcl-2和Bax基因表达影响机制的探究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医药 b细胞淋巴-2 bax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中药单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
5
作者 苑金香 赵光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白血病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2-3p靶向HOXA5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与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沈文翠 石雨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5-1092,共8页
目的:探讨miR-142-3p通过调控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的表达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B-ALL细胞系Nalm6和人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中miR-142-3p和HOXA5的... 目的:探讨miR-142-3p通过调控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的表达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B-ALL细胞系Nalm6和人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中miR-142-3p和HOXA5的表达水平。使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42-3p模拟物、pcDNAHOXA5过表达质粒、miR-142-3p模拟物+pcDNA-HOXA5过表达质粒及对照物转染至Nalm6细胞。根据microRNA.org预测HOXA5与miR-142-3p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2-3p与HOXA5基因的靶向关系。使用细胞计数盒8(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42-3p对Nalm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42-3p对Nalm6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G_(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CDK4)以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my2-cir细胞比较,miR-142-3p在Nalm6细胞中低表达而HOXA5呈高表达(P <0.05)。miR-142-3p与HOXA5 3’-UTR存在互补结合区域,转染miR-142-3p模拟物与野生型HOXA5 3’-UTR组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miR-142-3p阴性对照与野生型HOXA5 3’-UTR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 <0.05)。转染48和72 h后,转染miR-142-3p模拟物能够抑制Nalm6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克隆数目(P <0.05),使Nalm6细胞发生G1期阻滞,从而抑制CyclinD1与CDK4蛋白表达(P<0.01),促进Nalm6细胞的凋亡,并且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Caspase-3蛋白表达(P <0.05)。结论:miR-142-3p通过靶向下调HOXA5表达来抑制Nalm6细胞增殖,使细胞G1期阻滞,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2-3p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同源异型盒基因5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勇莉 王晓武 +4 位作者 王玉花 韩静琦 管钰琳 徐婷 李耀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51-4155,共5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术中采集患者BC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收集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包括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状态、分子分型。采用列联系数χ2检验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中,AA、CA、CC基因型分别为6、30、29例。由于AA基因型例数少,无法独立分析,故将AA基因型和CC基因型合并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均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青海地区BC患者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青海 b淋巴细胞-2基因C(-938)A 临床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9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皮肤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舒冏 黄仁魏 +4 位作者 苏祖兰 吴祥元 林东军 肖若芝 林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05-706,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Bcl 2在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它在肿瘤恶性程度、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初治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45例 ,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石腊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结果 :45... 目的∶通过检测Bcl 2在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它在肿瘤恶性程度、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初治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45例 ,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石腊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结果 :45例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 ,Bcl 2表达在高度恶性患者中为 66 7% ,低、中度患者为 6 7%。Bcl 2阳性患者初次治疗完全缓解 (CR)率为 41 7% ,Bcl 2阴性者CR中率为 9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Bcl 2阴性者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Bcl 2阳性者 (P <0 0 5 )。结论 :检测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非霍奇金氏淋巴 bCL-2基因 基因表达 病理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BCL-2和BCL-6基因异常与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常玉清 方建晨 +4 位作者 冯蔚鹰 陈海仁 丁祺 冯砺锦 葛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2-1327,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和基因易位情况,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05例DLBCL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中位年龄60岁,C-MYC/BCL-2双表达44.4%(91/205)。按照Hans分型分类,GCB型占37.1%,non-GCB占62.9%;C-MYC、BCL-2和BCL-6基因易位阳性率分别为9.3%、8.8%、30.1%。C-MYC与BCL-2基因异位在双表达组较高,与Hans分型、性别、年龄等无关;BLC-6基因易位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重打击淋巴瘤2例,三重打击淋巴瘤3例,占2.44%(5/205)。171例患者获得随访,34例失访,随访8~107个月,死亡48例,病死率为28.1%;患者生存时间与Hans分型及年龄有关,而C-MYC与BCL-2双表达组与双重打击及三重打击组总预后比普通组差。结论C-MYC/BCL-2双表达对基因易位有提示作用,明确诊断可依靠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C-MYC、BCL-2及BCL-6基因易位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细胞 基因异常 C-MYC bCL-2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2家族蛋白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玉婷 李月红 +1 位作者 吉尚雷 陈崇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其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可促进因感染、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并被机体清除,临床上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有直接关系。B... 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其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可促进因感染、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并被机体清除,临床上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有直接关系。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蛋白是参与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分子,既可抑制也可促进细胞凋亡。作者概述了Bcl-2蛋白家族成员、结构特点、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2(bcl-2) 细胞凋亡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通过Lmo2基因和MAPK信号通路调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丽 赵红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mi R-223调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E6-1细胞的增殖和体内成瘤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223在不同ALL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携带mi R-223mimic慢... 目的:探讨mi R-223调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E6-1细胞的增殖和体内成瘤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223在不同ALL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携带mi R-223mimic慢病毒感染E6-1细胞株的感染效率,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 R-223和Lmo2的相互结合关系,MTT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223对E6-1细胞株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mi R-223过表达对E6-1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mi R-223对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i R-223在E6-1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 R-223可以直接靶向结合Lmo2的3’UTR区序列。过表达mi R-223后:(1)抑制E6-1细胞的增殖能力(0.16±0.02 vs 1.15±0.21,P<0.05);(2)抑制E6-1细胞的裸鼠体内成瘤能力[(0.56±0.08)vs(1.69±0.22)g,P<0.05];(3)调控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结论:mi R-223可靶向作用Lmo2通过MAPK信号通路调控ALL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33 Lmo2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6-1细胞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化范例 高松 +3 位作者 邬扬炯 李莹 王小云 程韵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重新确认47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病理诊断,并区分生发中心...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重新确认47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病理诊断,并区分生发中心型和非生发中心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病理组织中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标本BCL-2、Ki67以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 47例DLBCL患者中生发中心型仅占14.9%(7/47);11例表达COX-2,阳性率为23.4%,均来自于非生发中心型DLBCL(P=0.133)。COX-2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46个月;COX-2阳性患者的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和21.82%,而COX-2阴性患者则分别为91.43%和39.26%。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COX-2阳性标本中P-gp与BCL-2阳性表达率较COX-2阴性者高(P=0.020;P=0.004),但Ki67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846)。结论本研究提示阳性表达COX-2的非特指型DLBCL患者多为非生发中心来源,预后较差,高表达P-gp与Bcl-2可能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环氧合酶-2 预后 P-糖蛋白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BCL2/IGH与BCL6/IGH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玥潞 董丽丽 +8 位作者 高丽 徐媛媛 丁一 王莉莉 靖彧 薄剑 周敏航 曹婷婷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0-1373,共4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点都有显著的异质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PCR技术在DLBCL患者骨髓BCL2/IGH及BCL6/IGH等融合基因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利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80例初治D...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点都有显著的异质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PCR技术在DLBCL患者骨髓BCL2/IGH及BCL6/IGH等融合基因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利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80例初治DLBC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BCL2/IGH及BCL6/IGH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表明,80例患者骨髓标本中携带目的融合基因共12例,阳性率为15%;其中BCL2-IGH阳性患者为6例,BCL6-IGH阳性患者为6例。DLBCL患者携带不同的融合基因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结论:运用多重PCR方法对DLBCL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改善方法,使之对融合基因能做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这对于DLBCL患者的诊断、协助分期、预后评估、微小残留病变的估测,指导临床治疗DLBCL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多重PCR bCL2 IGH融合基因 bCL6 IGH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因子-2 b细胞淋巴因子-6 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基因2种转录本在正常人和B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旭 张帆 +6 位作者 徐艳 吴秀丽 陈少华 杨力建 李萡 卢育洪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4-1128,1132,共6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B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转位基因1(MALT1)2种异构体的分布和表达差异。方法:根据MALT1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2对引物,通过建立2种转录本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析8例B细胞急性...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B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转位基因1(MALT1)2种异构体的分布和表达差异。方法:根据MALT1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2对引物,通过建立2种转录本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析8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8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和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分析各组样本的MAL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所有样本中均能得到所预期的PCR产物,其中第1对引物可以扩增出2条片段,分别为MALT1转录本1(包含第5、6、7、8、9外显子)和MALT1转录本2(包含第5、6、8、9外显子),第2对引物只能扩增出1条包含转录本1的片段,所有PCR产物均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MALT1 2种转录本均在外周血中有表达,并且MALT1转录本2表达水平高于转录本1。通过灰度分析发现,在B-ALL中,MALT1转录本1的灰度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增高(P<0.05),而MALT1转录本2显著降低(P<0.05);在B-CLL中,MALT1 2种转录本的灰度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B-ALL中,MALT1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1.253)低于正常人(中位数:1.976)(P=0.05);而B-CLL中,MAL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ALT1 2种转录本均表达于正常和B细胞白血病样本中,但B-ALL中两者的表达水平有所差异,同时,B-ALL的MALT1 mRNA表达水平也有所降低。B-ALL中MALT1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影响MALT1信号通路而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转位基因1 转录本 白血病 b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CTC结合因子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秀琴 于莉 +1 位作者 易璐 方家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CTCF)对翼状胬肉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2例,术中收集翼状胬肉组织作为翼状胬肉组;同期纳入因结膜裂伤、眼球破裂伤或眼球穿通伤就诊的眼外伤患者20例,取眼外伤修复手术过程中切取的少量正常结膜组织作为正常结膜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样本中CTCF及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法(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分离并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使用波形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将分离培养的细胞分成2个组,CTCF干扰组转染CTCF干扰质粒,对照组转染对照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TCF、Bcl-2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培养12、24和48 h细胞增生活性;采用BSP检测各组样本中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 mRNA与CTCF蛋白及Bcl-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翼状胬肉组CTC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7.23±3.34和0.92±0.21,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4和0.2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6、-13.025,均P<0.01)。翼状胬肉组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7±4.64和0.95±0.27,高于正常结膜组的1.10±0.41和0.3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89、-10.782,均P<0.01)。翼状胬肉组CTCF蛋白相对表达量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为0.65±0.09,低于正常结膜组的0.8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8,P<0.01)。翼状胬肉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635,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37±0.03和0.53±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06和0.9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35、9.029,均P<0.01);CTCF干扰组CTCF及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23±0.06和0.56±0.07,低于对照组的0.52±0.05和0.92±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14、4.719,均P<0.01)。CTCF干扰组转染后12、24和48 h细胞活力分别为0.10±0.01、0.17±0.01和0.38±0.04,低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的0.12±0.01、0.29±0.01和0.85±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8、18.350、15.621,均P<0.01)。CTCF干扰组Bcl-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为0.7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2,P<0.05)。结论翼状胬肉中CTCF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下调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介导Bcl-2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b淋巴细胞-2 CCCTC结合因子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上调人牙髓细胞B细胞淋巴瘤-2蛋白及其相关X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玉婷 刘江峰 +5 位作者 李晓星 杨会肖 黄江勇 于淼 陈秉勋 李艳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作用于人牙髓细胞后,B细胞淋巴瘤-2(Bc1-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正常人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人牙髓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作用于人牙髓细胞后,B细胞淋巴瘤-2(Bc1-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正常人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人牙髓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Bcl-2、Bax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Simple PCI version 5.1分析。结果正常人牙髓细胞中Bcl-2、Bax表达量不高,而在牙髓炎症过程中两者均增强,但是随着LPS质量浓度的增加,Bcl-2的表达量开始下降,而Bax的表达则持续增强。结论内毒素能使人牙髓细胞膜上的Bcl-2、Bax表达增强,但Bax的表达强于Bcl-2,内毒素可能通过两者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细胞凋亡 内毒素 b细胞淋巴-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IL-2基因及B7-1基因联合转染G422细胞致瘤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变化
20
作者 吕彦恩 曹雪涛 +2 位作者 于益芝 弭静 雷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5-778,共4页
目的:研究联合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体内致瘤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变化,为胶质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IL-2基因和B7-1基因转染的G422细胞1×105皮下和脑内接种,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2周取脾... 目的:研究联合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体内致瘤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变化,为胶质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IL-2基因和B7-1基因转染的G422细胞1×105皮下和脑内接种,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2周取脾脏,检测NK、LAK和CTL的杀伤活性。结果:IL-2和B7-1基因联合转染的G422细胞,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明显减慢,脑内接种动物存活期明显延长,NK、LAK和CTL的杀伤活性增强。结论:IL-2基因和B7-1基因联合转染的G422细胞,致瘤原性下降,免疫原性增强,能有效激活机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细胞介素2 b7-1 胶质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