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王子睿 王昱杰 +3 位作者 周泽斌 邱军强 李伟眀 张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建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用Western Blot和亚细胞定位检测N1aICD和N1bICD的表达。通过生信分析并克隆斑马鱼hsp70启动子序列,构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并在HEK293T中检测该报告基因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之后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notch1a和notch1b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GL3-hsp70-pro的活性变化,以此探究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MV-N1aICD和pCMV-N1bICD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CMV-N1aICD和pCMV-N1bICD可正常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N1aICD和N1bICD蛋白表达在HEK293T的细胞核中;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具有活性,是阴性对照质粒的3.7倍;在HEK293T细胞中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显著增强pGL3-hsp70-pro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9倍和5.1倍。实验结果表明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可显著增强hsp70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otch分子通过Hsp70进行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a notch1b HSP7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细胞凋亡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黑麦碱基因沉默对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柴建芳 王海波 +2 位作者 马秀英 张翠绵 董福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632,共6页
ω-黑麦碱是造成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ω-黑麦碱基因沉默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品种金禾9123,获得3个T_0代转基因植株,再经连续的扩繁和PCR检测,获得纯合转基因T_4代株系。酸... ω-黑麦碱是造成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ω-黑麦碱基因沉默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品种金禾9123,获得3个T_0代转基因植株,再经连续的扩繁和PCR检测,获得纯合转基因T_4代株系。酸性PAGE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纯合转基因株系中ω-黑麦碱的总表达量平均下降53%。这些ω-黑麦碱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株系的面筋指数、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而其农艺性状,如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没有受到不良影响,说明沉默ω-黑麦碱基因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小麦1B/1R易位系的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1b/1R易位 黑麦碱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n1基因通过NF-κB途径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佳丽 张翔宇 +4 位作者 邓佳 韩晓楠 王雪晓 贾云泷 刘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基因过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含有人全长Bin1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CMV-MCS-G... 目的:研究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基因过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含有人全长Bin1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转染到A549细胞株,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及空质粒转染组,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Bin1过表达对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Bin1过表达对A549细胞内NF-κB磷酸化水平和迁移相关蛋白E-钙黏着蛋白、N-钙黏着蛋白、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相比,Bin1转染组A549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in1转染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较空白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穿膜细胞数:(50.50±3.15)vs(124.00±4.25),(130.00±4.37)个;均P<0.05];与空白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in1转染组细胞内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p-NF-κB表达明显下调(P<0.05),N-钙黏着蛋白、MPP-9明显下调(P<0.05),E-钙黏着蛋白明显上调(P<0.05)。结论:Bin1过表达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NF-κB途径的失活及细胞迁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549细胞 桥接整合因子1基因 迁移 侵袭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BTG1基因的半定量RT-PCR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菊 杜立新 +1 位作者 李宏滨 魏彩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1-917,共7页
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基因)是BTG/TOB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动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牛BTG1基因的mRNA序列与绵羊的EST数据库进行Blast检索,并通过序列拼接和逆转录RT-PCR方法首次获得绵羊BTG1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GenBan... 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基因)是BTG/TOB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动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牛BTG1基因的mRNA序列与绵羊的EST数据库进行Blast检索,并通过序列拼接和逆转录RT-PCR方法首次获得绵羊BTG1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444829),其片段长度为1 358 bp,包括完整的开放阅读框516 bp,编码171个氨基酸.半定量PCR研究结果表明:BTG1基因在小尾寒羊和陶赛特羊的10种组织中均表达,并具有一致的表达趋势.同源分析结果表明,绵羊BTG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BTG/TOB的保守结构域,并且该蛋白在不同物种间具有很高的保守性.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BTG1蛋白功能,发现绵羊BTG1蛋白存在1个跨膜结构域、8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特异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分析表明,绵羊BTG1蛋白具有BTG/TOB蛋白家族的典型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基因) CDNA克隆 半定量RT-PCR 生物信息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1 T细胞与B细胞表位基因双拷贝串联表达产物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8
5
作者 庄娟 曹祥荣 +4 位作者 陈波 饶忠 潘洁 徐泉兴 尤永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4-497,503,共5页
以一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和141-160肽(20AA)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141-160(20AA)~21-40(20AA)~141-160(20AA)... 以一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外壳蛋白VP1基因为模板,合成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抗原表位肽基因:21-40肽(20AA)和141-160肽(20AA)基因序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串联结构21-40(20AA)~141-160(20AA)~21-40(20AA)~141-160(20AA)的2020-2020VP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r2020-2020,转化宿主菌BL21(DE3)RIL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8Ku.动物实验表明,较小剂量的融合蛋白就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抗FMDV中和抗体,证明该融合蛋白可同时激活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具有开发成为抗FMDV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双拷贝串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clin-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B16F10细胞自噬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贾艳艳 赵莹莹 +6 位作者 余祖华 何雷 廖成水 李静 郁川 张春杰 李银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09-2616,共8页
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沉默Beclin-l基因的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分析稳转细胞系的自噬水平和活力,为探讨Beclin-1基因、自噬与肿瘤三者关系奠定基础。构建小鼠Beclin-l基因干扰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获得慢病毒颗粒,将病毒颗粒感... 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沉默Beclin-l基因的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分析稳转细胞系的自噬水平和活力,为探讨Beclin-1基因、自噬与肿瘤三者关系奠定基础。构建小鼠Beclin-l基因干扰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获得慢病毒颗粒,将病毒颗粒感染B16F10细胞,通过加压筛选、有限稀释、细胞驯化得到稳定转染m-Beclin-1-shRNA1的B16F10细胞系。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对Beclin-l的干扰效果,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分析稳转细胞系中自噬标志物LC3蛋白表达及自噬小体形成情况,CCK-8法检测稳转细胞系的活力。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抑制Beclin-l基因表达的shRNA,纯化的慢病毒滴度为1×10^(8) TU·mL^(-1),建立的细胞系中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mRNA的沉默效率约为75%(P<0.01),发现干预Beclin-1表达能够抑制LC3-Ⅱ蛋白的表达及自噬小体的形成数量,降低B16F10细胞活力。以上结果表明,干扰Beclin-1表达能够有效降低B16F10细胞自噬活性,促进B16F10细胞死亡,这为探讨Beclin-1基因功能及自噬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b16F10细胞 beclin-1基因 慢病毒载体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马菌素B_1对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少康 王婷婷 +4 位作者 黄桂玲 石若夫 杨立刚 董淑楠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13-316,共4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分离鉴定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B1作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后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影响Cyc... 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分离鉴定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B1作用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后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影响Cyclin D1、Cyclin E、P16、P21、P27基因的表达,导致Cyclin D1mRNA高表达,Cyclin E、P16、P21、P27基因mRNA低表达。提示,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癌症密切相关,该研究从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FB1可能与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菌素b1 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3B1基因突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被引量:8
8
作者 孟凡凯 黄丽芳 +1 位作者 周剑峰 孙汉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8-1090,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以病态造血为特征,机制多样,预后不同。环形铁粒幼细胞(ring sideroblasts,RS)增多是MDS病态造血的重要表现,其机制不清,治疗困难。剪接因子在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以病态造血为特征,机制多样,预后不同。环形铁粒幼细胞(ring sideroblasts,RS)增多是MDS病态造血的重要表现,其机制不清,治疗困难。剪接因子在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发现,剪接因子3B第1亚单位(SF3B1)基因突变与MDS-RS的发病密切相关,呈因果关系。深入研究SF3B1突变后的下游分子通路,对于明确MDS-RS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基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环形铁粒幼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表达4-1BBL 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肝癌细胞系的建立和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国强 王学浩 +1 位作者 印洁 俞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表达4-1BBL、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细胞系。方法:将B7.1和B7.2全长cDNA的质粒酶切,构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酶切法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 目的:建立同时表达4-1BBL、B7.1及B7.2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小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细胞系。方法:将B7.1和B7.2全长cDNA的质粒酶切,构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酶切法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Reagent)将重组子转染H22,经均霉素(Hygromycin,300!g/ml)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H22-CD80/CD86+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H22-CD80/CD86+变异株的表达。采用同样方法将pCI-neo-4-1BBL质粒转入H22-CD80/CD86+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H22-CD80/CD86/CD137L+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基因在细胞克隆中的表达。结果: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同时获得B7.1(862bp)和B7.2(984bp)目的基因片段和5.6kbp线性化pcDNA3.1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B7.1和B7.2序列相符,证实构建成功。RT-PCR及FCM检测结果显示B7.1、B7.2及4-1BBL基因分别在H22-CD80/CD86+细胞及H22-CD80/CD86/CD137L+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联合表达。结论:pcDNA3.1-B7.1-IRES-B7.2重组子构建正确,H22-CD80/CD86/CD137L+变异株可同时稳定表达B7.1、B7.2和4-1BBL三个共刺激分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癌肝细胞 b7.1 b7.2 4-1b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或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B7-H1基因对卵巢癌增殖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瞿秋红 韦立蓓 尹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或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B7-H1基因对卵巢癌增殖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刺激人单核THP-1细胞成为巨噬细胞,并诱导为TAM,通过腺病毒载体系统过表达(Ad-B7-H1)或抑制(Ad-si B7-H1)TAM中的B7-H1基因,通过Western... 目的:探讨过表达或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B7-H1基因对卵巢癌增殖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刺激人单核THP-1细胞成为巨噬细胞,并诱导为TAM,通过腺病毒载体系统过表达(Ad-B7-H1)或抑制(Ad-si B7-H1)TAM中的B7-H1基因,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TAM中的B7-H1表达;单独培养(Alone组)与过表达(si B7-H1-TAM组)或抑制(B7-H1-TAM组)B7-H1基因的TAM共培养后,CCK8法检测CAOV3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p-STAT3)。结果:Ad-si B7-H1组B7-H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Ad-B7-H1组B7-H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独培养组比较,TAM组细胞活力、细胞侵袭能力及Ki67、MMP-2、MMP-9、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RFP-TAM组比较,si B7-H1-TAM组的细胞活力、细胞侵袭能力及Ki67、MMP-2、MMP-9、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B7-H1-TAM组的细胞活力、细胞侵袭能力及Ki67、MMP-2、MMP-9、p-JAK2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B7-H1基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过表达B7-H1基因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卵巢癌 b7-H1基因 增殖 侵袭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CDK2基因沉默对黑素瘤B16-F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晋佳路 朱仁书 +1 位作者 谢育媛 刘红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讨由慢病毒载体p UL介导的p UL-CDK2-shRNA3(CDK2-shRNA)沉默CDK2基因后对小鼠黑素瘤B16-F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重组慢病毒载体CDK2-shRNA转染B16-F1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 目的:探讨由慢病毒载体p UL介导的p UL-CDK2-shRNA3(CDK2-shRNA)沉默CDK2基因后对小鼠黑素瘤B16-F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重组慢病毒载体CDK2-shRNA转染B16-F1细胞,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信号通路上RB蛋白(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pRB蛋白、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E2F1及侵袭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酶-2(MMP-2)、基质金属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CDK2-shRNA组细胞相对增殖率、细胞黏附率、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均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均P<0.05);G1期细胞显著增加而S期和G2期显著降低(P<0.05)。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RB、E2F1明显降低而RB显著升高(P<0.05),细胞侵袭和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p UL介导的shRNA沉默CDK2基因对B16-F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与细胞周期和细胞侵袭迁移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b16-F1细胞 CDK2基因 sh-RNA 恶性生物学行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阳性B1细胞增殖易感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卫国 祁赞梅 +6 位作者 李莉 王若梅 陈洋 陈东 都姝岩 范晨玲 姜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定位NZB、NZW及NZB WF1小鼠外周血B1细胞增殖的易感基因。方法 :建立 (NZB×NZW )F1×NZB回交小鼠模型 ,用覆盖小鼠全部常染色体的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 :B1细胞增殖的易感基因... 目的 :定位NZB、NZW及NZB WF1小鼠外周血B1细胞增殖的易感基因。方法 :建立 (NZB×NZW )F1×NZB回交小鼠模型 ,用覆盖小鼠全部常染色体的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 :B1细胞增殖的易感基因与小鼠的第 2、4、17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遗传标记D2Mit 10 1、D4Mit 11及D17Mit 6 1肯定连锁 (Lods值 >3) ,其中D2Mit10 1、D4Mit11位点来源于NZB ,D17Mit 6 1位点来源于NZW。在D2Mit10 1位点附近存在Ltk、Rag1、2基因 ,在D4Mit 11位点附近存在Lck基因 ,在D17Mit6 1位点附近存在H 2及TNF α基因。结论 :NZB、NZW及NZB WF1小鼠外周血B1细胞增殖受多基因调控 ,易感基因分别位于NZB的Ltk、Rag1、2及Lck基因编码区和位于NZW的H 2、TNF α基因编码区 ,这些易感基因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细胞 增殖 QTL分析 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B7-1基因的Raji和Jurkat细胞诱导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丽萍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2-326,共5页
为探讨B7共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和分化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B7基因导入恶性血液病细胞系Raji和Jurka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前、后B7-1基因的表达,用RT-PCR检测T细胞表面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 mRNA的表达及... 为探讨B7共刺激分子在T细胞活化和分化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B7基因导入恶性血液病细胞系Raji和Jurka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前、后B7-1基因的表达,用RT-PCR检测T细胞表面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 mRNA的表达及这3种细胞因子在转基因后4,12,20及48小时的时间动态变化。结果发现,B7^+ Raji细胞可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B7^+ Jurkat细胞可诱导IL-2和IFN-γ的分泌,而B7^- Raji细胞及B7^- Jurkat细胞均未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IL-2和IL-4在T细胞活化4小时即可检测到,IFN-γ在T细胞活化12小时可检测到,在20小时出现峰值。结论:B7-1基因的导入可有效地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T细胞,B7-1在T细胞活化和分化中起着更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基因 基因转染 T细胞 细胞因子 Raji细胞 Jurkat细胞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胺(DFO)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SKM-1的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倩倩 陈勤奋 王小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细胞株SKM-1的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方法以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和DFO处理SKM-1细胞,按不同铁负荷分成3组:... 目的探讨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细胞株SKM-1的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方法以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和DFO处理SKM-1细胞,按不同铁负荷分成3组:对照组、FAC组和FAC+DFO组,分别检测不同铁负荷组细胞内可变铁池(labile ironpool,LIP)、细胞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P15INK4B基因mRNA表达情况、细胞增殖(CFSE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细胞早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AC组的LIP(64.04%±2.12%vs.1.45%±0.65%)、ROS(45.57%±1.18%vs.33.38%±12.96%)、细胞增殖MFI(23.01%±5.20%vs.51.67%±1.61%)明显升高,P15INK4B基因mRNA表达水平(0.72±0.08 vs.1)和细胞早期凋亡率(13.97%±2.25%vs.22.53%±1.76%)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AC组相比,FAC+DFO组的LIP(8.34%±4.21%vs.64.04%±2.12%)、ROS(34.39%±2.12%vs.45.57%±1.18%)、细胞增殖MFI(37.34%±6.61%vs.23.01%±5.20%)明显减少,P15INK4B基因mRNA表达水平(1.50±0.15 vs.0.72±0.08)和细胞早期凋亡率(55.07%±1.30%vs.13.97%±2.25%)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周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FO可使LIP和ROS降低,诱导铁过载的SKM-1细胞P15INK4B基因去甲基化,使其mRNA重新表达,并可抑制铁过载的SKM-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SKM—1细胞 去铁胺(DFO) P15INK4b.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1基因2种转录本在正常人和B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旭 张帆 +6 位作者 徐艳 吴秀丽 陈少华 杨力建 李萡 卢育洪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4-1128,1132,共6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B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转位基因1(MALT1)2种异构体的分布和表达差异。方法:根据MALT1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2对引物,通过建立2种转录本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析8例B细胞急性...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B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转位基因1(MALT1)2种异构体的分布和表达差异。方法:根据MALT1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2对引物,通过建立2种转录本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析8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8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和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分析各组样本的MAL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所有样本中均能得到所预期的PCR产物,其中第1对引物可以扩增出2条片段,分别为MALT1转录本1(包含第5、6、7、8、9外显子)和MALT1转录本2(包含第5、6、8、9外显子),第2对引物只能扩增出1条包含转录本1的片段,所有PCR产物均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MALT1 2种转录本均在外周血中有表达,并且MALT1转录本2表达水平高于转录本1。通过灰度分析发现,在B-ALL中,MALT1转录本1的灰度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增高(P<0.05),而MALT1转录本2显著降低(P<0.05);在B-CLL中,MALT1 2种转录本的灰度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B-ALL中,MALT1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1.253)低于正常人(中位数:1.976)(P=0.05);而B-CLL中,MAL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ALT1 2种转录本均表达于正常和B细胞白血病样本中,但B-ALL中两者的表达水平有所差异,同时,B-ALL的MALT1 mRNA表达水平也有所降低。B-ALL中MALT1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影响MALT1信号通路而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转位基因1 转录本 白血病 b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p27^(Kip1)基因的克隆及与外周B细胞凋亡和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骊丽 韩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目的:克隆小鼠的p27Kipl基因,并以此为探针分析p27Kipl在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在抗原受体和CD40介导的抑制和促进增殖信号中的作用。方法:从培养的B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并克隆p27Kipl基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凋亡。... 目的:克隆小鼠的p27Kipl基因,并以此为探针分析p27Kipl在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在抗原受体和CD40介导的抑制和促进增殖信号中的作用。方法:从培养的B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并克隆p27Kipl基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凋亡。用Northern blot观察p27Kip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地克隆了小鼠的p27Kipl基因。发现抗原受体交联在引起外周血B细胞凋亡之前,出现p27Kipl表达上调,若同时激活CD40则使p27Kipl表达降低,B细胞也免于凋亡。用针对p27Kipl的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可阻断抗原受体交联引 起的外周血B细胞凋亡。结论:p27Kipl可能在抗原受体信号 介导的B细胞凋亡和CD40信号介导的B细胞生存中发挥一 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p^27^kip1基因 克隆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增强原代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明 王福生 +1 位作者 刘明旭 吴祖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介导 人野生型 p53 GM-CSF b7-1 基因增强 原代肝癌细胞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3^(ING1b)基因对SW480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帅 贺修胜 +1 位作者 吕文玲 罗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78-582,共5页
背景与目的:p33ING1b基因作为一个新的候选抑瘤基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实验旨在研究p33ING1b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的影响。方法:经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生长曲线绘制、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检... 背景与目的:p33ING1b基因作为一个新的候选抑瘤基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实验旨在研究p33ING1b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的影响。方法:经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生长曲线绘制、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p33ING1b基因转入对SW480细胞生长增殖以及细胞周期改变和凋亡率方面的影响,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p53、p21WAF1、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33ING1b基因抑瘤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与未转染组(SW480)和空载体组(pcDNA3.1(+)/SW480)相比,p33ING1b蛋白转染组(pcDNA3.1(+)/p33ING1b/SW480)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减慢(P<0.05);软琼脂集落形成率降低(P<0.01);凋亡率增高(P<0.05),而对细胞周期的改变不明显(P>0.05)。p33ING1b基因在SW480细胞中高表达,能有效抑制SW480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Western印迹法分析显示SW480细胞中p33ING1b基因高表达,导致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及p21WAF1蛋白表达水平稍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表达外源性p33ING1b基因后,SW480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减慢,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SW480细胞 p33^ING1b基因 转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口服液对3I、7b型腺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GF-β_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受传 王文革 +1 位作者 陈四文 赵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采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中药制剂清肺口服液,研究其对腺病毒3I、7b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3I、7b型腺病毒分别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用清肺口... 目的:采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中药制剂清肺口服液,研究其对腺病毒3I、7b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3I、7b型腺病毒分别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用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作用于该细胞,另设正常细胞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不同组细胞TGF-β1的mRNA 基因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病毒对照组较正常细胞组的TGF-β1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强(P <0.01),含药血清组可显著降低3I、7b型腺病毒攻击后细胞TGF-β1的mRNA表达(P<0.01)。结论:腺病毒感染可使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表达增高;清肺口服液可下调TGF-β1的mR- NA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肺成纤维细胞 腺病毒感染 基因表达 口服液 人胚 b 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 正常细胞 原位杂交法 抗病毒作用 中药制剂 体外培养 利巴韦林 病毒攻击 TGFβ 病毒性 血清组 对照 肺炎 行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Bmi-1基因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冬丽 王伟 张红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siRNA沉默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siRNA Bmi-1及阴性对照(control)到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mi-1的表达... 目的探讨siRNA沉默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siRNA Bmi-1及阴性对照(control)到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mi-1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流式双染及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16,p53,Cyclin D1及Rb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siRNA Bmi-1组细胞中Bmi-1蛋白及mRNA表达量皆显著降低(P<0.01),同时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细胞中p16表达量上调(P<0.01),p53及Cyclin D1表达量下调(P<0.01),Rb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结论 Bmi-1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 宫颈癌HELA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