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王莉华 郭燕 +3 位作者 张媛 王秀峰 刘宪凯 黄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1,共6页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患者32例(44.4%),IKZF1正常(IKZF1-)患者与IKZF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Ph+患者中的IKZF1+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h-患者(P<0.05)。IKZF1缺失类型以大片段缺失为主,外显子1-8缺失及外显子4-7缺失分别占34.4%及31.2%。IKZF1-患者的中位OS和PFS显著长于IKZF1+患者(OS:26.0个月vs16.0个月,χ^(2)=23.094,P<0.05;PFS:26.0个月vs 16.0个月,χ^(2)=11.150,P<0.05)。IKZF1+患者中,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中位OS显著长于未行allo-HSCT治疗患者(未达到vs 15.0个月,χ^(2)=5.685,P<0.05)。结论:IKZF1缺失为影响B-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IKZF1缺失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优化的Cas9 RNP技术高效建立人前B淋巴细胞RAG1基因c.946T>G点突变细胞系及其功能分析
2
作者 刘永祥 刘彩凤 +5 位作者 李梓烁 黎允诗 陈杏梅 周娜 周少虎 黄雪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目的利用优化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技术,高效建立一种通过递送新型Cas9-gR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制备人类重组激活基因1(RAG1)c.946T>G点突变的前B淋巴细胞系的方法,... 目的利用优化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技术,高效建立一种通过递送新型Cas9-gR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制备人类重组激活基因1(RAG1)c.946T>G点突变的前B淋巴细胞系的方法,并对突变体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实验以人前B淋巴细胞系(Nalm6细胞)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将化学修饰的gRNA(guide RNA)和高保真HIFI Cas9蛋白孵育形成RNP复合物,通过细胞核转染技术将RNP和含RAG1(T>G)目标突变与同义突变(C>A)的超分子单链寡核苷酸(Ultramer-ssODNs)同源模板带入细胞内,诱导RAG1基因发生切割与重组,T7EⅠ酶切检测基因编辑效率,并经计数稀释法进行单克隆筛选,Sanger测序鉴定基因型。结果成功构建RAG1(c.946T>G)纯合点突变的细胞系,切割效率高达78.21%,单克隆筛选获得较高比例33.33%(4/12)的目标单克隆。通过功能实验发现c.946T>G点突变导致前B淋巴细胞RAG1、RAG2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比例增多,可能是导致最终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的原因。结论该研究通过优化的Cas9 RNP技术高效获得RAG1基因c.946T>G纯合点突变的前B淋巴细胞系,为单碱基突变疾病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更为提升剪切精确性、提高转染效率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 b淋巴细胞 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RA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3
作者 黄茗 陈锦秀 +3 位作者 张雨乐 董想 曹春雨 吴红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5,共11页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 近年来,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B lymphocytes,TIL-B)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复杂且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同时也可能在特定刺激下获得抑制功能,转化为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进而抑制肿瘤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IL-B不仅是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有效的靶标,而且在疾病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TIL-B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当前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深入理解TIL-B的复杂性,可以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b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的卵巢癌预后模型建立与评价
4
作者 谢溦 刘小燕 +1 位作者 韩文玲 方圆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0-1446,共7页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构建卵巢癌的预后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2例。检测癌组织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分析二者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B淋巴细胞浸润构建卵巢癌的预后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2例。检测癌组织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分析二者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PD-1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独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大小、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联系(P<0.05)。PD-1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D-1高表达和B淋巴细胞低浸润患者病死率较高(P<0.05)。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PD-1表达和CD20+B细胞浸润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PD-1表达与CD20+B细胞浸润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和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密切联系,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卵巢癌 相关性 b淋巴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难治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徐菁 何柳 +3 位作者 周芳婷 潘勤 陈姗 罗靓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构建稳定表达人源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将编码人TLR1、TLR2和TLR6的基因分别克隆到pCDH-CMV-MCS-EF1-GFP-puro慢病毒载体上,测序正确后经293T细胞包装成完整具备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转染Nalm-6细胞(TLR2^(-)),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 为构建稳定表达人源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将编码人TLR1、TLR2和TLR6的基因分别克隆到pCDH-CMV-MCS-EF1-GFP-puro慢病毒载体上,测序正确后经293T细胞包装成完整具备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转染Nalm-6细胞(TLR2^(-)),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TLR2分子的Nalm-6细胞(TLR2^(+))。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和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成功转染慢病毒的Nalm-6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和嘌呤霉素抗性。Western Blot检测到TLR2在Nalm-6细胞中成功表达,且TLR2信号的激活明显增强PI3K-AKT信号轴分子的磷酸化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发现TLR2活化可提升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增殖。研究成功构建了过表达TLR2分子的B淋巴细胞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验证TLR2活化不仅能够增强B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传导,还可促进细胞增殖。此模型为进一步探究TLR2通路对B细胞抗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2 慢病毒载体 b淋巴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93^(+)B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及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牛长平 孙思予 刘冬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CD93表达于原B(pro-B)细胞、前B(pre-B)细胞以及各种不成熟B细胞,CD93可以和膜突蛋白(moesin)、多聚素2(MMRN2)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迁移、黏附和吞噬过程,进而在炎症以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测CD93+B细胞亚群对炎症... CD93表达于原B(pro-B)细胞、前B(pre-B)细胞以及各种不成熟B细胞,CD93可以和膜突蛋白(moesin)、多聚素2(MMRN2)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迁移、黏附和吞噬过程,进而在炎症以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测CD93+B细胞亚群对炎症及炎症相关疾病,如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胃炎、脓毒症、非肥胖型糖尿病以及牙周炎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3 b淋巴细胞亚群 胃炎 脓毒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尹莎 刘安生 +2 位作者 樊晔 夏蕊 张艳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5-1675,共11页
目的:分析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探索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基于GEO和TARGET数据库,分析健康对照者与B-ALL患儿差异表达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在B-ALL复发组和未复... 目的:分析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探索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基于GEO和TARGET数据库,分析健康对照者与B-ALL患儿差异表达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在B-ALL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差异表达。采用Cox单因素回归及Lasso回归方法筛选候选基因并构建B-ALL特异性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通过Cox多因素回归评估所构建的预后模型的应用价值,并分析B-ALL不同亚型的风险评分情况。在真实世界中,通过B-ALL患儿转录组测序结果验证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预后模型与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此外,还分析了该预后模型与其他B-ALL预后模型的相关性。最后,采用Metascape评估与该预后模型相关基因的信号通路及功能富集状态,以探究其潜在机制。结果:在B-ALL中特异性表达且与B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共1097个,其中27个基因在B-ALL复发组中表达上调,37个基因在B-ALL复发组中表达下调。采用Cox单因素回归及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14个基因纳入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CDC25B、CKAP4、DSTN、IGF2R、NDUFA4、ODC1、PAX5、SH3BP4、SLC27A5、APAF1、ARRB2、HHEX、IL13RA1、UVRAG)。基于14个基因的预后模型对TARGET数据库中134例B-ALL患儿进行风险评分,高风险评分组(评分>0.11)的患儿预后差于低风险评分组(评分≤0.11)的患儿。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该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可作为B-ALL患儿独立预后因素,并且低风险评分组中高二倍体阳性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高风险评分组,而高风险评分组中TCF3/PBX1阳性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低风险评分组。同时,真实世界数据显示,高风险评分组的B-ALL患儿预后差于低风险评分组的患儿,且B-ALL死亡组患儿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高于B-ALL未死亡组。此外,根据代谢相关基因预后积分系统计算的风险评分与该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预后模型计算的风险评分具有正相关性。最后,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提示,B-ALL患儿的预后风险与胚胎向各系统发育分化过程,尤其与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结论:在B-ALL中特异性表达的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与B-ALL患儿的预后相关,其中14个基因构成的预后模型有望成为儿童B-ALL新的预后判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发育相关基因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芯萍 张萌 +1 位作者 张笑梅 赵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99例,这些患者均发生NE并随后接受G-CSF治疗,按照G-CSF使用时间分为早期G-CSF组(7 d内使用,n=56)与对照组(7 d后使用,n=43),分析G-CSF应用后NE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G-CSF组患者NE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2,5.7)vs 11(9,14),P<0.05],但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值、NE分级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90,P=0.111)。两组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CRS均能有效控制。结论:R/R B-ALL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早期运用G-CSF能缩短NE恢复时间,且对CAR-T细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ste同源物2增强子在桥本甲状腺炎B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治疗机制及效果研究
10
作者 易圣果 曹业迪 +9 位作者 赵雪 卢桂芝 张杨 丛铁川 张澜波 张继新 梁振威 屈晨雪 张俊清 高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39-2645,共7页
背景甲状腺自身抗体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的标志,B淋巴细胞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Zeste同源物2增强子(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学蛋白,在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功能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本研究探讨EZH2在HT甲状腺组浆母细胞及浆... 背景甲状腺自身抗体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的标志,B淋巴细胞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Zeste同源物2增强子(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学蛋白,在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功能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本研究探讨EZH2在HT甲状腺组浆母细胞及浆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EZH2抑制剂在实验性自身免疫甲状腺炎(EAT)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2020年6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取肿瘤对侧的甲状腺组织(HT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各3例),通过RNA-seq筛选B淋巴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16例HT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和8例健康对照(HD)甲状腺组织,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验证EZH2在HT甲状腺组织中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收集25例HT甲状腺细针穿刺液(FNA)、19例HT外周血以及12例健康人外周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EZH2在浆母细胞及浆细胞中的表达改变。将15只7周龄NOD.H-2^(h4)小鼠EAT模型分为对照组(n=5)、EAT无注射(n=5)或注射EZH2抑制剂GSK126处理组(10 mg/kg,腹腔注射3次/周,n=5),8周后观察甲状腺炎症程度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改变。结果RNA-seq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甲状腺组织,HT甲状腺组织中EZH2水平上调,一些与B淋巴细胞表型相关的基因例如CD19、CD27、CD38、CD52相应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6例HT甲状腺组织标本中EZH2免疫组化染色均可在生发中心(GC)见到阳性细胞,呈强阳性,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染色中未观察到阳性细胞。HT甲状腺组织中EZH2染色高表达在GC区,EZH2特异性地表达在CD_(19)^(+)B淋巴细胞中。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T FNA样本中CD_(19)^(+)B淋巴细胞、浆母细胞及浆细胞比例均高于HD外周血、HT外周血样本(P<0.01),HT FNA样本中EZH2在CD_(19)^(+)B淋巴细胞、浆母细胞中的阳性比例高于HT外周血(P<0.005)。小鼠实验中,EAT组甲状腺的淋巴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增加。GSK126处理组炎症程度评分和TgAb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EAT组(P<0.001)。结论EZH2在HT甲状腺组织CD_(19)^(+)B淋巴细胞中表达异常升高,可能促进了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进而促进自身抗体生成破坏甲状腺,EZH2抑制剂可以减缓EAT模型甲状腺炎症程度。浆母细胞中EZH2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HT的发病机制,EZH2可能成为治疗HT的新靶点,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b淋巴细胞亚群 Zeste同源蛋白2增强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胚系TP53突变致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1
作者 徐启璐 冉学红 +3 位作者 孙艳花 刘军 卞倩玉 刘丽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前后径8.0 cm,肝右叶斜径16.1 cm;脾大,20.4 cm×5.8 cm。骨髓形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61%,外周血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17%。免疫分型:异常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4.7%,普通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染色体:46,XY[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基因 胚系突变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Li-Fraumeni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抑制剂耐药细胞系的构建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沂璇 段永娟 +4 位作者 蔡玉丽 魏璇 张英驰 章婧嫽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5-1312,共8页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耐药细胞系,通过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RS4;11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RRT-PCR检测耐药细胞系与亲本细胞系中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RS4;11/Nav和RS4;11/Ven,RS4;11/Nav对navitoclax的耐药指数为328.655±47.377,RS4;11/Ven对venetoclax的耐药指数为2 894.027±300.31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相比耐药细胞系,RS4;11亲本细胞系明显被BCL-2抑制剂抑制,而耐药细胞系的凋亡率基本未受药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无明显增多。RNA-se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P300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亲本细胞系明显增高(P<0.05)。结论:小剂量低浓度递增间歇诱导法可成功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B-ALL细胞系,并且其耐药机制可能与EP300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抑制剂 耐药细胞 RNA-SEQ E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功能性B淋巴细胞敲除促进肝内HBV复制并抑制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
13
作者 杜艳芹 刘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0-2360,共1页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HBV的清除依赖于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应答。目前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介导病毒清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但是B淋巴细胞在控制HBV感染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HBV的清除依赖于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应答。目前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介导病毒清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但是B淋巴细胞在控制HBV感染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感染与免疫研究所刘嘉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揭示了B淋巴细胞在HBV清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通过高压尾静脉注射HBV pSM2质粒构建急性自限性HBV复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复制 慢性HbV感染 全球公共卫生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自限性 感染性疾病科 华中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IL-18BP、IL-18R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14
作者 李蕙彤 任鲁宁 +2 位作者 王菲 杨冬梅 杜红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2-787,共6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28例A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过敏原提取物、尘螨过敏原提取物或梧桐花粉过敏原提取物刺激,采用流...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28例A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过敏原提取物、尘螨过敏原提取物或梧桐花粉过敏原提取物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AD患者静息状态下B淋巴细胞群中IL-18^(+)、IL-18BP^(+)、IL-18R^(+)细胞比例分别升高2.01、10.35、20.85倍,单核细胞群中IL-18^(+)和IL-18BP^(+)细胞比例分别升高5.51和41.88倍,IL-18R^(+)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IL-18、IL-18BP和IL-18R可能在AD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治疗AD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细胞介素-18 细胞介素-18bP 细胞介素-18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迪 常艳 +1 位作者 吴育晶 魏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明确,且缺乏针对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B淋巴细胞在RA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针对B淋巴细胞上不同靶点的治疗药物推出。这些B...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明确,且缺乏针对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B淋巴细胞在RA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针对B淋巴细胞上不同靶点的治疗药物推出。这些B淋巴细胞靶向生物制剂包括针对CD20分子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rituximab、ocrelizumab和ofatumumab等;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及其受体的belimumab和atacicept等以及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抗CD22单克隆抗体和B、T淋巴细胞之间CD40/CD40L共刺激反应阻断剂等。上述靶向制剂的疗效在对RA及其动物模型的治疗中得到了证实,提示将B淋巴细胞作为RA治疗靶点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CD20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棉酚通过细胞自噬下调Namalwa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雯 倪振洪 +5 位作者 程攀科 王滨 黄刚 何凤田 连继勤 徐兴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下调Namalwa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台盼蓝活细胞染色检测左旋棉酚在体外对Namalw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下调Namalwa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台盼蓝活细胞染色检测左旋棉酚在体外对Namalw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观察经左旋棉酚处理后细胞自噬的形态特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LyS和自噬蛋白微管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情况。结果左旋棉酚对Namalwa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O染色后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自噬小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左旋棉酚可下调Namalwa细胞中BLyS的表达,并上调LC3Ⅱ蛋白的表达;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可显著抑制左旋棉酚对BLyS的下调与LC3Ⅱ的上调作用。结论左旋棉酚可能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来下调B淋巴细胞中BLyS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左旋棉酚 自噬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对T、B淋巴细胞增殖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8
17
作者 胡国俊 白惠卿 +3 位作者 杜守英 张慧 施群 钱玉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本文报告了中药枸杞子(Lyciumbarbarum,LB)对T、B淋巴细胞增殖和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指出,枸杞对未经活化的淋巴细胞没有诱导增殖的作用;对于分别经PHA和PMA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 本文报告了中药枸杞子(Lyciumbarbarum,LB)对T、B淋巴细胞增殖和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指出,枸杞对未经活化的淋巴细胞没有诱导增殖的作用;对于分别经PHA和PMA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这表明枸杞对活化的T、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选择最大促进效应浓度的LB对PHA活化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双标记检测,结果指出,和PHA活化后的情况相比,LB的作用导致CD4 ̄-CD8 ̄+和CD4 ̄+CD8 ̄+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同时使CD4 ̄+CD8 ̄-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表现出免疫促进作用。同时实验结果还显示,枸杞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人外周血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发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剑平 冯鑫 +6 位作者 刘顺爱 戴旺苏 何忠平 董庆鸣 宋淑静 刘志英 姚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NK细胞和B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发病进程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SARS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动态变化 ,使用的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16...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NK细胞和B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发病进程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SARS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动态变化 ,使用的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16 + CD5 6、B细胞表面标志为CD19。结果分析用BD公司的MultiSet自动分析软件。结果 :随着病程的进展92 %的SARS病人B细胞先降后升或持续升高 ,少部分病人B细胞无改变或下降。NK细胞显示不同的个体差异 ,73.7%的病人显示典型的抗病毒免疫现象 ,即发病初期NK细胞数升高 ,恢复期NK细胞数下降 ,也有部分病人NK细胞无变化 (15 .8% )或升高 (10 5 % )。结论 :在SARS发病进程中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外周血 NK细胞 b淋巴细胞 动态变化 发病机理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信号分子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莹 瞿文 +8 位作者 王一浩 刘惠 李丽娟 丁少雪 吴玉红 关晶 付蓉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 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 G、CD41a^+Ig M及CD19^+B细胞内Ig G和Ig 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 G和Ig 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 G和Ig 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 G和Ig 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 G和Ig 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 G和Ig 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长期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琼 杜丽 +6 位作者 崔玉芳 孙嵘 潘秀颉 董波 苏镇涛 周红梅 毛建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低剂量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微波辐射致免疫组织损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微波辐照平均功率密度随机分为O(对照)、2.5、5、10mW/cm^24组,每天辐照6min,每周5d,... 目的观察慢性低剂量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微波辐射致免疫组织损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微波辐照平均功率密度随机分为O(对照)、2.5、5、10mW/cm^24组,每天辐照6min,每周5d,连续辐照1个月,于辐照14d后以及连续辐照1个月后的1、30、60、180d活杀大鼠取材。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以及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连续辐照结束后60d,外周血WBC在2.5mW/cm^2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O.05),在10mw/cm^2组明显降低(P〈0.01)。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连续辐照14d后,胸腺组织内ROS水平随辐照剂量增加而持续升高,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60d,5mW/cm^2组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1-60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但辐照后180d,2.5mw/cm^2组CD3^+和CD4^+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5mW/cm^2组CD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辐照组CD4^+/CD8^+比值虽然在辐照后180d出现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④辐照后60d,5mW/cm^2组外周血CD45RA^+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O.01),而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CD45RA^+B细胞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P〈O.01)。结论大鼠经长期低剂量微波辐照后,免疫功能在早期改变不明显,晚期损伤较为明显,外周血WBC和CD45RA^+B淋巴细胞在辐照后180d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