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乌日力嘎 邓宇 孙墨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94-899,共6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使用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水培俄罗斯冬黑麦BK01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在处理0(CK)、3、6、9、12、24 h测定不同胁迫时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冬黑麦叶片脯氨酸...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使用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水培俄罗斯冬黑麦BK01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在处理0(CK)、3、6、9、12、24 h测定不同胁迫时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冬黑麦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对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冬黑麦抗旱研究进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黑麦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多酚提取工艺及体外清除亚硝酸盐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郝教敏 杨文平 +2 位作者 李红玉 杨珍平 韩雪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为优化黑麦多酚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清除亚硝酸盐能力,试验比较了水和乙醇对黑麦多酚得率的影响,确定乙醇为提取剂;进一步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三元二次正交试验,分析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黑麦多酚得率的影响并优化... 为优化黑麦多酚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清除亚硝酸盐能力,试验比较了水和乙醇对黑麦多酚得率的影响,确定乙醇为提取剂;进一步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三元二次正交试验,分析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黑麦多酚得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最后对黑麦多酚体外清除亚硝酸盐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提取黑麦多酚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用量59 mL(即料液比1:11.8),54℃水浴48 min,得率2.10 mg/g;三因素对黑麦多酚得率的主效应是乙醇用量(X_3)>提取温度(X_1)>提取时间(X_2);交互效应为X_1X_3>X_2X_3>X_1X_2;黑麦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亚硝酸盐能力,当提取液用量超过5 mL时,清除率可达8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黑麦多酚 提取工艺 亚硝酸盐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地利黑麦染色体核型和C-分带带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吴金华 张西平 +2 位作者 吉万全 王长有 王秋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奥地利黑麦(S eca le cerea le L.)为试验材料,通过G iem sa C-分带对其进行了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核型与C-带分析。结果表明,奥地利黑麦体细胞染色体为1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形成7个二价体,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2s... 以奥地利黑麦(S eca le cerea le L.)为试验材料,通过G iem sa C-分带对其进行了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核型与C-带分析。结果表明,奥地利黑麦体细胞染色体为1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形成7个二价体,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2sm+2m(SAT)。通过C-分带将奥地利黑麦1R^7R的7条染色体区分开来,其C-带带型公式为2n=14=2C+I+T+2C+T+4I+T+2C+I+T++2T+2ST。奥地利黑麦除2R和4R长臂近端部约1/4处有带且7R无中间带外,其余带型与黑麦标准C-分带带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黑麦 染色体核型 C-分带 带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黑麦根尖分泌有机酸和钾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凌桂芝 石保峰 +3 位作者 黄永禄 李耀燕 玉永雄 黎晓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3-898,共6页
采用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几种抑制剂和脱落酸对铝诱导黑麦根尖分泌有机酸和钾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100、200、300μmol/L AlCl3)胁迫下,根尖分泌柠檬酸、苹果酸和钾离子,且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分泌量显著增加。阴离子通道抑... 采用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几种抑制剂和脱落酸对铝诱导黑麦根尖分泌有机酸和钾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100、200、300μmol/L AlCl3)胁迫下,根尖分泌柠檬酸、苹果酸和钾离子,且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其分泌量显著增加。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苯甲酰甲醛(0.1、0.2 mmol/L)抑制根尖在铝(200μmol/L AlCl3)胁迫下分泌有机酸的同时,也抑制根尖分泌钾离子;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四乙基铵(20、40 mmol/L)和铯(10、20 mmol/L CsCl)在抑制根尖分泌钾离子的同时,也抑制铝诱导的有机酸分泌。25、50μmol/L的ABA处理后,铝诱导的有机酸分泌和钾离子的分泌均显著增加。但是,铝诱导的有机酸分泌在受到阴离子通道抑制剂尼氟灭酸(0.4、0.8 mmol/L)处理抑制后,钾离子的分泌并不减少;铝胁迫下根尖分泌的钾离子在ATP酶抑制剂钒酸钠(0.25、0.50、2.00 mmol/L)处理后受阻的同时,有机酸的分泌却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说明,钾离子是铝诱导黑麦根尖分泌有机酸的陪伴离子,而并非有机酸分泌的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黑麦 有机酸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奥地利黑麦抗条锈病衍生系NR1121的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曾兴权 王长有 +1 位作者 刘新伦 吉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8,75,共7页
【目的】检测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奥地利黑麦杂交后代选育出的、形态学稳定的抗条锈病衍生系NR1121的黑麦遗传物质。【方法】在室内条锈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学方法、基因组原位杂交、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目的】检测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奥地利黑麦杂交后代选育出的、形态学稳定的抗条锈病衍生系NR1121的黑麦遗传物质。【方法】在室内条锈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学方法、基因组原位杂交、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以及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A-PAGE等方法,对普通小麦-奥地利黑麦衍生系NR1121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结果】NR1121和奥地利黑麦对条中32号生理小种(CY32)免疫,陕麦611和携带Yr9基因的洛夫林10、洛夫林13、秦麦9号、丰抗8号、陕229和偃师9号均高感,表明NR1121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来源于奥地利黑麦。NR1121细胞学稳定,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2n=21Ⅱ;以奥地利黑麦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R1121含有2条奥地利黑麦染色体。SCAR和SSR标记(Xgwm 131-1B)检测结果表明,NR1121携带黑麦1R染色体的遗传物质。A-PAGE结果显示,NR1121在ω区的Gli-B1位点具有黑麦特征带,说明NR1121含有黑麦1R染色体短臂上的遗传物质。【结论】NR1121为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黑麦1R异代换系,对CY32免疫,其抗病基因来源于奥地利黑麦,可能是一个不同于Yr9基因的新抗条锈病基因。该种质可作为条锈病抗源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黑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SCAR标记 SSR标记 异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不同叶位叶片、叶鞘叶肉细胞形态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丕尧 潘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田间生长的两个黑麦品种为材料,对各叶位叶片、叶鞘的叶肉细胞形态进行了离析观测。黑麦各叶片叶肉细胞形态不一,从1环到10余环。冬前所生叶片叶肉细胞的形态各叶位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春季伸长节间的叶片,随叶位的上升多环细胞所占... 以田间生长的两个黑麦品种为材料,对各叶位叶片、叶鞘的叶肉细胞形态进行了离析观测。黑麦各叶片叶肉细胞形态不一,从1环到10余环。冬前所生叶片叶肉细胞的形态各叶位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春季伸长节间的叶片,随叶位的上升多环细胞所占比例渐增,旗叶尤其明显。越冬前后长出的叶片叶肉细胞的长、宽均较大,以前和此后伸出的叶片叶肉细胞的长、宽均变小,高位叶片变小的幅度要大于低位叶。叶鞘叶肉细胞的形态及叶位间的变化规律同叶片。黑麦上位叶片的光合速率高于下位叶片,下部各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别不大。对叶肉细胞的形态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叶肉细胞 形态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染色质诱导小麦群体数量性状变异及特异株系的选育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怀渝 任正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415-418,共4页
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My84 4 3与栽培黑麦 (SecalecerealeL .)自交系R3的远缘杂交回交后代(BC2 F5)群体中的 119个株系 2 340个单株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的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黑麦染色质导入小麦背景后 ,在回交... 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My84 4 3与栽培黑麦 (SecalecerealeL .)自交系R3的远缘杂交回交后代(BC2 F5)群体中的 119个株系 2 340个单株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的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黑麦染色质导入小麦背景后 ,在回交和连续多代自交过程中 ,小麦和黑麦染色体相互作用 ,形成了与小麦亲本性状完全不同的特性 ,数量性状发生了较大变异。黑麦染色质的导入 ,对穗颈距的长短影响最大 ,结实小穗数的影响最小 ;单株变异系数以穗颈距 >穗粒数 >有效穗 >千粒重 >株高 >穗长 >剑叶长 >结实小穗数为序而变化 ;与对照相比 ,达显著水平变异株系的频率以株高 (73 3% ) >穗颈距 (6 6 7% ) >穗长 (6 0 % )和穗粒数 (6 0 % ) >千粒重 (5 3 3% ) >结实小穗(46 7% ) >剑叶长 (33 3% ) >有效穗 (6 6 7% )为序而变化。黑麦染色体的导入可以有效地获得株高 ,穗颈距 ,穗长 ,穗粒数和千粒重 ,结实小穗 ,剑叶长等一系列变异株。通过黑麦染色体导入 1RS/ 1BL背景 ,能够有效地降低株高 ,增加穗长、穗颈距和穗粒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小麦 异染色质导入 数量性状 变异 特异株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外源Ca^(2+)对黑麦幼根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其星 唐新莲 +2 位作者 沈方科 黎晓峰 顾明华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以黑麦品种K ing为材料,在铝胁迫条件下研究外源C a2+对黑麦幼根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 o l/L A l处理后黑麦根系电解质渗漏率和根尖丙二醛(M DA)含量增加,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 以黑麦品种K ing为材料,在铝胁迫条件下研究外源C a2+对黑麦幼根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 o l/L A l处理后黑麦根系电解质渗漏率和根尖丙二醛(M DA)含量增加,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在铝处理液中添加0.5~2.0 mm o l/L C aC l2处理24h后,根系电解质渗漏率、根尖M DA含量减少,根尖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幼根伸长率显著增加,说明外源钙能降低铝对黑麦的毒害,提高黑麦对铝胁迫的抵御能力,增强细胞膜脂抗过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 胁追 Ca^2%PlUS% 抗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