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
186
1
作者
于飞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1324,共14页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根据施氮量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水稻、小麦、玉米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6、250、274kghm-1。近10年我国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有所提高,水稻、小麦、玉米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9.0%、34.8%、29.1%,农学效率分别为12.7、9.2、11.1kgkg-1;氮肥表观利用率较2001—2005年统计结果提高6.8百分点,基本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35%)。三大粮食作物的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的相关性均可以用幂指数方程拟合,且拟合效果均较好,水稻R2=0.8489,小麦R2=0.6575,玉米R2=0.7917,偏生产力是现阶段评价氮肥料效应的适宜指标。综合考虑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要求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认为180~240kghm“的施氮量是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较适宜的施氮量范围。这与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推荐施氮量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粮食作物
适宜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肥追施时期及包膜控释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35
2
作者
李若楠
王丽英
+3 位作者
张彦才
刘孟朝
翟彩霞
陈丽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7-280,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和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小麦氮肥最佳追肥时期为拔节期;与40%普通尿素底施+6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F2)相比,30%普通尿素+35%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和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小麦氮肥最佳追肥时期为拔节期;与40%普通尿素底施+6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F2)相比,30%普通尿素+35%控释期90d包膜尿素+35%控释期120d包膜尿素配合(F4、F6)一次性底施的氮素释放与冬小麦对氮素需求吻合较好,F4小麦植株总氮吸收量增加6.11%,减氮25%条件下(F6)增加8.48%;与F2相比,F4使冬小麦增产5.02%,经济系数提高6.43%,氮肥利用率提高10.22%,同时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降低。F4通过提高千粒重和单穗重来提高产量,而F6通过维持穗粒数保证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氮肥追肥时期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袁嫚嫚
叶舒娅
+2 位作者
刘枫
李敏
吴学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6-57,共2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23~14.83个百分点。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比其他处理提高了水稻总粒数和结实率。因此,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在该地区水稻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玉霞
周芳
+2 位作者
李雪芳
李娜
王林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0-1028,共9页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hm-2]设75(S1)、97.5(S2)、150(S3)、202.5(S4)和225(S5)5个水平,组成N4S4、N4S2、N2S4、N2S2、N5S3、N1S3、N3S5、N3S1、N3S39个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是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硫积累的高峰期,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和氮、硫积累量的43.33%-48.42%、28.71%-44.77%和40.11%-50.43%。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63.61%-70.64%)远高于硫素向籽粒的转运率(10.63%-30.98%);氮硫配施促进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硫向籽粒的运转,同时增加了总转运量对籽粒氮硫的贡献率。在N2(108 kg·hm-2)和S2(97.5 kg·hm-2)水平,氮硫积累量及转运量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187.5 kg·hm-2)和S3(150 kg·hm-2)水平,则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植株体内的氮素和硫素吸收累积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氮素(硫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效率,在施氮量(170.64-204.52 kg·hm-2)与施硫量(97.35-139.32 kg·hm-2)水平下,氮硫肥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施硫量,充分利用氮硫交互效应,提高氮硫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氮硫配施
冬小麦
氮素
硫素
积累量
转运
表观回收率
生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
186
1
作者
于飞
施卫明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1324,共1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竺山湾农田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2012ZX07101-004)资助
文摘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根据施氮量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水稻、小麦、玉米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6、250、274kghm-1。近10年我国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有所提高,水稻、小麦、玉米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9.0%、34.8%、29.1%,农学效率分别为12.7、9.2、11.1kgkg-1;氮肥表观利用率较2001—2005年统计结果提高6.8百分点,基本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35%)。三大粮食作物的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的相关性均可以用幂指数方程拟合,且拟合效果均较好,水稻R2=0.8489,小麦R2=0.6575,玉米R2=0.7917,偏生产力是现阶段评价氮肥料效应的适宜指标。综合考虑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要求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认为180~240kghm“的施氮量是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较适宜的施氮量范围。这与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的推荐施氮量有较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
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粮食作物
适宜施氮量
Keywords
apparent recovery rate of applied nitrogen (ren)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applied
nitrogen
( AEN)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applied
nitrogen
( PFPN )
Grain crops
Proper
nitrogen
appli
cation
rate
分类号
S147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肥追施时期及包膜控释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
35
2
作者
李若楠
王丽英
张彦才
刘孟朝
翟彩霞
陈丽莉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7-280,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7B-01)资助
文摘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和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小麦氮肥最佳追肥时期为拔节期;与40%普通尿素底施+6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F2)相比,30%普通尿素+35%控释期90d包膜尿素+35%控释期120d包膜尿素配合(F4、F6)一次性底施的氮素释放与冬小麦对氮素需求吻合较好,F4小麦植株总氮吸收量增加6.11%,减氮25%条件下(F6)增加8.48%;与F2相比,F4使冬小麦增产5.02%,经济系数提高6.43%,氮肥利用率提高10.22%,同时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降低。F4通过提高千粒重和单穗重来提高产量,而F6通过维持穗粒数保证产量。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氮肥追肥时期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
Keywords
Controlled-release coated urea, Topdressing tim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inter wheat, Yield,
apparent
nitrogen
recovery
rate
,
apparent
soil
nitrogen
loss
分类号
S147.23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43.15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袁嫚嫚
叶舒娅
刘枫
李敏
吴学忠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芜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6-57,共2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4B08)
文摘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23~14.83个百分点。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比其他处理提高了水稻总粒数和结实率。因此,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在该地区水稻施用效果最佳。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Keywords
controlled-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rice
yield
apparent
N
recovery
rate
s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玉霞
周芳
李雪芳
李娜
王林权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0-1028,共9页
基金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hm-2]设75(S1)、97.5(S2)、150(S3)、202.5(S4)和225(S5)5个水平,组成N4S4、N4S2、N2S4、N2S2、N5S3、N1S3、N3S5、N3S1、N3S39个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是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硫积累的高峰期,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和氮、硫积累量的43.33%-48.42%、28.71%-44.77%和40.11%-50.43%。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63.61%-70.64%)远高于硫素向籽粒的转运率(10.63%-30.98%);氮硫配施促进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硫向籽粒的运转,同时增加了总转运量对籽粒氮硫的贡献率。在N2(108 kg·hm-2)和S2(97.5 kg·hm-2)水平,氮硫积累量及转运量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187.5 kg·hm-2)和S3(150 kg·hm-2)水平,则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植株体内的氮素和硫素吸收累积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氮素(硫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效率,在施氮量(170.64-204.52 kg·hm-2)与施硫量(97.35-139.32 kg·hm-2)水平下,氮硫肥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施硫量,充分利用氮硫交互效应,提高氮硫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
关键词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氮硫配施
冬小麦
氮素
硫素
积累量
转运
表观回收率
生理效率
Keywords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Combined
appli
cation of N and S fertilizer
Winter wheat
nitrogen
Sulfur
Acummulated amount
Translocation
apparent
recovery
rate
Physiological efficiency
分类号
S143.7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
于飞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氮肥追施时期及包膜控释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李若楠
王丽英
张彦才
刘孟朝
翟彩霞
陈丽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
叶舒娅
刘枫
李敏
吴学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玉霞
周芳
李雪芳
李娜
王林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