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
1
作者 邱婷婷 施恒 +3 位作者 熊建华 范增光 赵永法 欧阳效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6-2400,共5页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PN组(10μg/kg)及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3.9、7.9、15.6 g/kg),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模...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PN组(10μg/kg)及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3.9、7.9、15.6 g/kg),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模型;另取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第9周开始,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第12周末给药后取材。油红O染色评估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APN、NO、ET-1、IL-1β、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动脉血管M1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Western blot及RT-qPCR法检测主动脉APN、MCP-1蛋白、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中、高剂量组脂质沉积减少,AS斑块面积减小(P<0.01);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P<0.01);血清APN、NO水平升高(P<0.01),ET-1、IL-1β、IL-6水平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F4/80+CD86)浸润水平降低(P<0.01);MCP-1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1),APN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温胆汤能够改善ApoE^(-/-)小鼠AS情况,减轻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脂联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内皮功能紊乱 巨噬细胞极化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碟子倍半萜内酯对ApoE^(-/-)小鼠骨、脂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王魁茂 庞欣 +4 位作者 吕佳浩 刘健 胡杨 朱玉婕 胡立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2-1499,共8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倍半萜内酯Ixerin Z对ApoE^(-/-)小鼠骨脂代谢失衡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模型,给予Ixerin Z(1和10 mg·kg^(-1))治疗8周。检测血清骨脂代谢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评估骨密... 目的探讨苦碟子倍半萜内酯Ixerin Z对ApoE^(-/-)小鼠骨脂代谢失衡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模型,给予Ixerin Z(1和10 mg·kg^(-1))治疗8周。检测血清骨脂代谢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评估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性能、骨组织形态及骨微结构变化。结合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预测Ixerin Z的潜在靶蛋白,并探讨其调控骨脂代谢的具体机制。结果Ixerin Z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NF-α和IL-1β水平,改善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性能,修复骨小梁结构并减少骨组织脂肪堆积。研究表明,Ixerin Z通过靶向激活PPARα促进骨组织脂肪酸β-氧化,并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增强骨生成。此外,Ixerin Z通过抑制OPG/RANKL/NF-κB信号通路减少骨吸收,且该作用不依赖于PPARα的变化。结论Ixerin Z能够有效改善ApoE^(-/-)小鼠的骨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包括激活PPARα促进骨组织脂肪酸β-氧化,激活PPAR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生成,并抑制OPG/RANKL/NF-κB信号通路减弱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倍半萜内酯 ApoE^(-/-) 骨代谢 脂质代谢 PPARα/Wnt/β-Catenin OPG/RANKL/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纤维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芳 马甜甜 +1 位作者 于子夫 刘西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病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重,发病人群逐渐增多。炎症反应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炎症保护心肌功能。但有氧运动对AS心肌纤维化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病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重,发病人群逐渐增多。炎症反应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炎症保护心肌功能。但有氧运动对AS心肌纤维化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AS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机制。方法2022年2—8月选取27只8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9只。制备AS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运动训练,Masson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NOD受体3(NLRP3)、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量。结果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加重;有氧运动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HE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错乱,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增大,存在炎性细胞浸润;有氧运动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尚整齐,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基本正常。模型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SOD、GSH-Px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SOD、GSH-Px表达量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明显改善ApoE^(-/-)AS小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炎性反应、激活抗氧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化 有氧运动 炎症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学斌 黄玉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NT)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立普妥组(5 mg/kg)、LNT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以相似遗...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NT)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立普妥组(5 mg/kg)、LNT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以相似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为对照组。灌胃给药12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IL-1β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整体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主动脉AM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IL-6、IL-1β水平、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主动脉组织NLRP3、IL-6、IL-1β表达显著升高,主动脉组织p-AMPK/AMPK表达和血清HDL-C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立普妥组、LNT中、高剂量组TC、TG、LDL-C、IL-6、IL-1β、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主动脉组织NLRP3、IL-6、IL-1β表达显著降低,主动脉组织p-AMPK/AMPK表达和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LNT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普妥组与LNT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T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抑制AS小鼠炎症反应和AS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血管外膜淋巴管成像
5
作者 何玉莲 钟文飞 +3 位作者 林彩燕 李玉婷 冯森玲 严鹏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 探索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进行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 目的 探索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进行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组织经5 g/L苏丹黑B处理30 min、组织透明液透明,移至自制的样本容器中,荧光显微镜下成像。结果经5 g/L苏丹黑B处理的整装主动脉可见血管自发荧光显著降低,外膜淋巴管的特异性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更易观察且不会对其他通道荧光产生干扰。结论 建立的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敲除(ApoE^(-/-)) 整装(whole-mount)小鼠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淋巴管 苏丹黑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缚应激致高脂血症ApoE^(-/-)小鼠心肌损伤的分子靶标筛选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尚亨 董盛仲 +8 位作者 王智敏 洪光辉 叶星 林子杰 林俊毅 江洁清 王守宇 林汉成 沈忆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慢性束缚应激致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束缚ApoE-/-小鼠建立高脂血症合并慢性应激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描绘慢性应激对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特征性分子改变...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慢性束缚应激致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束缚ApoE-/-小鼠建立高脂血症合并慢性应激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描绘慢性应激对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特征性分子改变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从中探索潜在的诊断标志物。结果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高脂血症组相比,高脂血症合并束缚应激组小鼠共有43个显著上调与58个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GBP2、TAOK3、TFR1、UCP1是极具诊断潜力的分子标志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铁死亡是加剧高脂血症合并束缚应激模型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通路。mmu_circ_0001567/miR-7a/Tfr-1和mmu_circ_0001042/miR-7a/Tfr-1可能是该模型中与铁死亡相关的重要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可能通过铁死亡加剧高脂血症小鼠的心肌损伤,本研究筛选出4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心肌损伤分子诊断标志物,为高脂血症合并应激致心脏性猝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生物信息学 慢性束缚应激 高脂血症 铁死亡 生物标志物 心肌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饮食饲料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蕾 宋辉欠 +6 位作者 李斌 梁超 陈敏 田玉淑 吴旭颖 张文明 刘云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8,共10页
目的为了研究西方饮食饲料快速建模及对APOE^(-/-)小鼠生物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用48♀48♂APOE^(-/-)小鼠、48♀48C57BL/6J进行了试验,分为8组,分别为APOE^(-/-)普通繁殖料组(24♀24♂)和APOE^(-/-)西方饮食饲料组(24♀24♂)... 目的为了研究西方饮食饲料快速建模及对APOE^(-/-)小鼠生物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用48♀48♂APOE^(-/-)小鼠、48♀48C57BL/6J进行了试验,分为8组,分别为APOE^(-/-)普通繁殖料组(24♀24♂)和APOE^(-/-)西方饮食饲料组(24♀24♂)、C57BL/6J普通繁殖料组(24♀24♂)和C57BL/6J西方饮食饲料组(24♀24♂)。从3周开始饲喂,直到20周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检测生化指标,分离主动脉做大体油红O染色及分析,主动脉根部做石蜡切片和HE染色。结果西方饮食没有显著增加APOE^(-/-)体重,但可以显著提高APOE^(-/-)鼠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雄鼠适合主动脉大体斑块的造模,雌鼠适合主动脉弓根部斑块造模。结论西方饮食饲料可以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增加主动脉斑块面积比,缩短建模时间,提高建模的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小鼠 西方饮食饲料 动脉粥样硬化 生化指标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of extr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Dan-yi-lian in ApoE^(-/-) mice
8
作者 Shao-lu ZHANG Cheng TANG +4 位作者 Xiao TAN Jing LIU Ying YING Yu-xu ZHONG De-xin KO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6-336,共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of the extr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Dan-yi-lian(DYL)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METHODS Atherosclerosis(A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ApoE(-/-) mi...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of the extr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Dan-yi-lian(DYL)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METHODS Atherosclerosis(A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ApoE(-/-) mice with a western diet.The mice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DYL or vehicle daily for 28 d.The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aortic atherosclerotic lesion area and media thickness with ultrasound imaging and histological sec.tions staining method.The effect on blood lipid was investigated by determining TC,TG,LDL,HDL,Apo-A1,Apo-B,etc.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as assessed by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SOD,CAT,GSH,GSH-Px and MDA.Western blot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n ICAM-1,VCAM-1,MMP-2 and TNF-α.RESULTS In Dan-yi-lian administered ApoE(-/-) mice,the plaque area and media thicknes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Meanwhile,serum TC,TG,LDL and Apo-B were decreased,in contrast to the increased level of HDL and Apo-A1.On the other hand,SOD,CAT,GSH and GSH-Px were increased,while MDA was reduced in liver homogenate.In addition,the expression of ICAM-1,VCAM-1,MMP-2 and TNF-α was obviously inhibited by Dan-yi-lian.CONCLUSION Dan-yi-lian exhibit.ed potent anti-athero-sclerotic efficacy,in which the lipid-regulating,anti-oxida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might be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双向调节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珂 冷秋枫 +5 位作者 吕晶 苗国英 王新慧 谢辉 刘渠 姚春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背景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许多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为其药物筛选提供新靶点。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 背景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许多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为其药物筛选提供新靶点。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时间为2020—2023年。体外实验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5μg/mL)、二甲双胍组(Met组:10 mmol/L)、LPS与二甲双胍联合组(LPS+Met组:LPS 5μg/mL刺激2 h后,再给予二甲双胍10 mmol/L处理)。体内实验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咪喹莫特涂抹小鼠背部皮肤诱导了银屑病样皮炎模型,并制备了二甲双胍乳膏进行治疗,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咪喹莫特组(IMQ组)、咪喹莫特与二甲双胍联合组(IMQ+Met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凡士林,IMQ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咪喹莫特软膏,IMQ+Met组小鼠于背部涂抹IMQ软膏12 h后再涂抹二甲双胍乳膏;1次/d,连续7 d。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性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处理HaCaT细胞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活性水平;最后采用皮肤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二甲双胍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皮炎的抗炎效果。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LPS组、Met组、LPS+Met组HaCaT细胞48 h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48 h存活率高于LPS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48 h G2/M期细胞、细胞凋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48 h G2/M期细胞、细胞凋亡比例低于LPS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Caspase-1 p40、Caspase-1 p20、白介素(IL)-1β、IL-18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Caspase-1 p40、Caspase-1 p20、IL-1β、IL-18蛋白表达低于LPS组(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IL-1β、IL-18水平、Caspase-1相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IL-1β、IL-18水平、Caspase-1相对活性低于LPS组(P<0.05)。皮肤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IMQ+Met组小鼠二甲双胍涂抹明显改善了咪喹莫特对皮肤的损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MQ+Met组小鼠则显著降低了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双向调节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能够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皮肤损害,有望为二甲双胍临床上用于治疗扁平苔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NLRP3炎症小体 HACAT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扁平苔藓 银屑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诱导脓毒症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0
作者 刘薇 王静怡 +3 位作者 郑爔 韩悦 李文雄 张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2,共9页
目的建立可靠的铜绿假单胞菌诱导脓毒症模型,为该菌致病性、耐药机制以及感染炎症机制的探讨提供良好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 27853为实验菌株,将不同浓度的菌液涂抹在小鼠竖脊肌表面,涂抹后24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建立可靠的铜绿假单胞菌诱导脓毒症模型,为该菌致病性、耐药机制以及感染炎症机制的探讨提供良好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 27853为实验菌株,将不同浓度的菌液涂抹在小鼠竖脊肌表面,涂抹后24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功能。留取心、肺、肾组织标本和血标本,检测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炎症因子以及肌钙蛋白Ⅰ浓度,观察心、肺、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0^(7)CFU/mL组、10^(8)CFU/mL、10^(9)CFU/mL及10~(10)CFU/mL组感染后24 h生存率分别为100%,93.3%和73.3%和26.7%。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的白细胞介素-6浓度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0^(8)CFU/mL组及10^(9)CFU/mL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0^(8)CFU/mL组及10^(9)CFU/mL组左室射血分数较非感染组明显下降,感染组肌钙蛋白Ⅰ浓度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与非感染组相比,仅10^(9)CFU/mL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他感染组未见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显示,10^(9)CFU/mL组小鼠心、肺、肾组织均受到炎性细胞明显浸润,实质细胞明显水肿,结构排列紊乱,肺泡间隔增厚,肾间质狭窄等。结论实验选取10^(9)CFU/mL细菌浓度成功建立铜绿假单胞菌诱导脓毒症模型,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探讨脓毒症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疾病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脓毒症 模型 感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oa-Ⅰ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探讨磷脂酰胆碱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
11
作者 张琦 隋国媛 +1 位作者 宋囡 贾连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目的基于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基因敲除小鼠探究磷脂酰胆碱(phosphotidylcholine,PC)改善胆固醇逆向转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Apoa-I^(-/-)小鼠分为Apoa-I^(-/-)组、Apoa-I^(-/-)+HFD组、Apoa-I^... 目的基于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基因敲除小鼠探究磷脂酰胆碱(phosphotidylcholine,PC)改善胆固醇逆向转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Apoa-I^(-/-)小鼠分为Apoa-I^(-/-)组、Apoa-I^(-/-)+HFD组、Apoa-I^(-/-)+HFD+PC组;30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分为WT组、WT+HFD组、WT+HFD+PC组,每组10只。Apoa-I^(-/-)组和WT组给予基础饲料饲喂,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喂8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于第9周开始,Apoa-I^(-/-)+HFD+PC组及WT+HFD+PC组给予PC 2.5 g/(kg·d),其余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干预4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血脂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COD-PAP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胆固醇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水平,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子G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LCAT、肝酯酶(hepatic lipase,HL)、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WT组比较,WT+HFD组小鼠血清中血脂水平显著升高(P<0.01),L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脂肪空泡明显,肝脂质沉积显著,肝组织中TC水平显著升高(P<0.01),ABCA1、ABCG1、LCAT、SR-B1、HL及LDL-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WT+HFD组比较,WT+HFD+PC组小鼠血清中血脂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LCAT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脂肪空泡显著减少,肝脂质沉积减轻,肝组织中TC水平显著减低(P<0.05),ABCA1、LCAT、SR-B1、HL及LDL-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Apoa-I^(-/-)+HFD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LCAT、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细胞发生气球样变,肝脂质沉积显著加重,肝组织中TC水平显著升高(P<0.05),ABCA1、LCAT、HL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WT+HFD+PC组比较,Apoa-I^(-/-)+HFD+PC组小鼠血清中血脂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L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脂肪空泡明显,肝脂质沉积显著,肝组织中TC水平显著升高(P<0.05),ABCA1、ABCG1、LCAT、SR-B1及HL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磷脂酰胆碱通过干预Apoa-I进而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从而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I 磷脂酰胆碱 胆固醇逆向转运 血脂异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唐荣志 赖海标 +2 位作者 黄智峰 刘毅豪 吴惠妃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方法清洁级雄性SCID小鼠48只,雄性,采用前列腺腺体背外侧包膜内注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LNCaP)悬液的方法构建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前列腺癌裸鼠模型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方法清洁级雄性SCID小鼠48只,雄性,采用前列腺腺体背外侧包膜内注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LNCaP)悬液的方法构建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每组12只。于建模2周后,淫羊藿苷组予以10 mg·kg^(-1)淫羊藿苷,朝藿定C予以10 mg·kg^(-1)朝藿定C,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60 d。4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各取6只小鼠肿瘤细胞生长情况评估,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 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表达水平,FCM检测组织Treg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bcl-2的表达。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瘤质量、瘤体积降低,抑瘤率增加(P<0.05);模型组治疗前后瘤质量、瘤体积、抑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瘤质量、瘤体积较低,抑瘤率较高(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瘤质量、瘤体积较高,抑瘤率较低(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瘤质量、瘤体积、抑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血清IL-6、IL-8、TGF-β水平较低(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血清IL-6、IL-8、TGF-β水平较高(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血清IL-6、IL-8、TGF-β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血清PSA水平、血液细胞Treg数量较低(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血清PSA、血液细胞Treg数量水平较高(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血清PSA水平、血液细胞Treg数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caspase-3表达水平较高,Bcl-2表达较低(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朝藿定C组caspase-3表达较低,Bcl-2表达较高(P<0.05),淫羊藿苷组与雷帕霉素组caspase-3、Bcl-2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可通过上调caspase-3,下调Bcl-2的表达,加速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下调血中IL-8、Treg、TGF-β、PSA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起到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淫羊藿苷的作用效果优于朝藿定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朝藿定C 前列腺癌裸鼠 肿瘤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Sketch:支持网络流量抖动的大流弹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兵 刘永青 +2 位作者 夏卓群 赵宝康 张锦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0-679,共20页
大流识别是网络测量中的一项关键基础性工作,目前主流的方法是采用概要型数据结构Sketch快速统计网络流量,进而高效筛选大流.然而,当网络流量发生抖动时,大量分组的急速涌入将导致大流识别精度显著下降.对此,提出一种支持流量抖动的网... 大流识别是网络测量中的一项关键基础性工作,目前主流的方法是采用概要型数据结构Sketch快速统计网络流量,进而高效筛选大流.然而,当网络流量发生抖动时,大量分组的急速涌入将导致大流识别精度显著下降.对此,提出一种支持流量抖动的网络大流弹性识别方法RobustSketch.所提方法首先设计基于Sketch循环链的可伸缩小流过滤器,根据实时分组到达速率适应性扩增与缩减其中的Sketch数量,以始终完整记录当前时间周期内所有到达的网络分组,从而确保网络流量抖动出现时仍能精确过滤小流.然后设计基于动态分段哈希的可拓展大流记录表,根据小流过滤器筛选后的候选大流数量适应性增加与减少分段,以完整记录所有候选大流,并保持较高的存储空间利用率.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所提小流过滤器和大流记录表的误差界限.最后,借助真实网络流量样本,对所提大流识别方法RobustSketch进行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大流识别精确率明显高于现有方法,即使在网络流量抖动时仍能稳定保持在99%以上,而平均相对误差减少了86%以上,有效提升了大流识别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抖动 大流弹性识别 Sketch循环链 可伸缩小流过滤器 可拓展大流记录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b小鼠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
14
作者 赵奕 冯秀芝 +5 位作者 王智民 陈怡然 杨潇 任艳玲 柳京池 曹文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db/db小鼠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对评价新药药效及阐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梳理db/db小鼠的遗传背景和病理特征,并收集整理了以db/db小鼠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 db/db小鼠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对评价新药药效及阐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梳理db/db小鼠的遗传背景和病理特征,并收集整理了以db/db小鼠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开展的现代药物、中药及相关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以期为今后本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B小鼠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葵籽精油减轻痤疮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5
作者 刘佳 马鹰 +1 位作者 陈曦 吴修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57-1867,1925,共12页
探讨金花葵籽精油(Hibiscus manihot L. seeds essential oil,HMSE)对痤疮小鼠的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研究采用闪式提取法对HMSE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HMSE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成分。为了评估HMSE的抗炎活... 探讨金花葵籽精油(Hibiscus manihot L. seeds essential oil,HMSE)对痤疮小鼠的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研究采用闪式提取法对HMSE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HMSE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成分。为了评估HMSE的抗炎活性,以不同浓度的HMSE(31.25、62.5、125、250和500μg/m L)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 000 ng/m L)共同作用RAW 264.7细胞24 h,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水平,并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情况。此外,建立油酸诱导的小鼠痤疮模型,评估HMSE的体内药效。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痤疮皮肤的损伤程度进行评分;HE染色检测小鼠背部痤疮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流成像仪检测小鼠背部皮肤血流量变化;以及测定小鼠皮肤中TNF-α、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IL-4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HMSE得率为23.02%±0.63%;GC-MS法检测到HMSE中含有27种化学成分,包括脂肪酸类、脂肪醇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HMSE能够有效抑制RAW 264.7细胞中的TNF-α、PGE2、IL-6、IL-1β水平(P<0.05),并能下调i NOS、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量水平(P<0.05),以上结果均表明HMSE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痤疮小鼠模型中,HMSE可以显著改善痤疮症状以及改善脱屑、红肿,降低了皮肤血流量及毛细血管密度,并减轻皮肤炎症水平。综上所述,HMSE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改善局部炎症反应发挥对油酸诱导的ICR小鼠痤疮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籽精油 痤疮小鼠 炎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显微镜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
16
作者 刘双双 刘方玥 +3 位作者 毕超 洪晓黎 方三华 沈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3,共4页
为满足清醒小鼠的脑成像需求,研发了一种小鼠脑固定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建立了一套双光子显微镜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该方法涵盖小鼠麻醉和固定、颅骨开窗、头部固定器安装等关键步骤。利用此方法制备的小鼠脑样本,在双光子显微镜下... 为满足清醒小鼠的脑成像需求,研发了一种小鼠脑固定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建立了一套双光子显微镜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该方法涵盖小鼠麻醉和固定、颅骨开窗、头部固定器安装等关键步骤。利用此方法制备的小鼠脑样本,在双光子显微镜下观测脑内钙信号、血管网络及神经元结构时,可获得高信噪比的清晰图像。该活体小鼠脑样本制备方法为深入探究生理状态下鼠脑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显微镜 清醒小鼠 脑固定装置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黄酮提取物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缪伏荣 林平冬 +5 位作者 岳稳 陈鑫珠 李忠荣 邱华玲 林勤 刘景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1-200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互花米草黄酮提取物(SFE)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80只健康的昆明(KM)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 本试验旨在探究互花米草黄酮提取物(SFE)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80只健康的昆明(KM)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5%(SFE1组)、1.0%(SFE2组)、1.5%(SFE3组)和2.0%SFE(SFE4组)的饲粮。预试期2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终末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SFE3组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层厚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CON组相比,SFE3组小鼠肠道封闭蛋白(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5)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间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度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SFE1组、SFE2组和SFE3组肠道菌群构成与CON组有明显差异,SFE4组肠道菌群与CON组相似。各组共有操作分类单元(OTU)和特有OTU数目无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SFE2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及SFE4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均有所降低,SFE3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提高。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SFE1组和SFE2组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均有所提高;SFE3组鼠杆菌科未分类属(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相对丰度有所提高,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阿克曼氏菌属相对丰度有所降低;SFE4组阿克曼氏菌属相对丰度有所提高,毛螺菌科NK4A136群相对丰度有所降低。综上所述,饲粮添加1.5%SFE可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功能,并对肠黏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维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黄酮提取物 小鼠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合安神丸对抑郁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李会影 刘建璇 +2 位作者 于映霞 樊兴虎 杨振 《特产研究》 2025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探讨夜合安神丸对抑郁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本研究观察夜合安神丸对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夜合安神丸对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夜合安神丸对DL-5-THP诱导的抑郁小鼠甩头行为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夜合安神丸高、... 为探讨夜合安神丸对抑郁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本研究观察夜合安神丸对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夜合安神丸对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夜合安神丸对DL-5-THP诱导的抑郁小鼠甩头行为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夜合安神丸高、中剂量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夜合安神丸高剂量组小鼠的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夜合安神丸高剂量组能明显拮抗利血平引起的体温下降(P<0.05);夜合安神丸高剂量组小鼠的出圈率为70.00%,χ~2值为5.051,P值为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夜合安神丸高剂量组小鼠的眼睑闭合评分为1.80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夜合安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甩头次数显著减少,P<0.001,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夜合安神丸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合安神丸 抑郁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洋甘菊精油对咪喹莫特诱导的BALB/c小鼠皮肤银屑病样损害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吕曹华 廖国艳 +4 位作者 葛维维 吕荫宜 吴双 杜云婷 陈光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9-275,共7页
目的:研究德国洋甘菊精油(MCEO)预处理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8只6~8周体重约为20 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IMQ模型组(n=12)和MCEO预处理+IMQ组(n=8)... 目的:研究德国洋甘菊精油(MCEO)预处理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8只6~8周体重约为20 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IMQ模型组(n=12)和MCEO预处理+IMQ组(n=8)。正常对照组小鼠予橄榄油外涂背部皮肤,每日2次,连续7日;IMQ模型组小鼠予IMQ外涂背部皮肤,每日1次,连续7日;MCEO预处理+IMQ组小鼠予MCEO外涂背部皮肤预处理,每日2次,连续7日,随后予IMQ(每日1次)+MCEO(每日2次)连续外涂背部7日。每日观察小鼠皮损情况,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皮肤损伤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10和IL-17A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小鼠皮肤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MQ模型组小鼠背部出现明显的红斑、鳞屑和银屑病样皮损,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炎性细胞浸润。与IMQ模型组相比,MCEO预处理+IMQ组中MCEO预处理明显改善了小鼠皮损情况,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明显减轻,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小鼠皮肤组织中IL-6和IL-1βmRNA以及外周血中IL-1β、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小鼠皮肤组织中p-PI3K/PI3K、pm TOR/mTOR和p-p38/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MCEO预处理可明显改善IMQ诱导的小鼠皮肤银屑病样损害及皮肤炎性细胞浸润,其保护性作用机制与MCEO预处理抑制PI3K/mTOR和p38 MAPK信号通路活性、下调皮肤组织和外周血中IL-6、IL-1β、TNF-α和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洋甘菊精油 预处理 银屑病 咪喹莫特 BALB/C小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电流重构在老年小鼠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董颖 陈雅婷 +5 位作者 李彬 苗祖霈 但晴 王雪萍 薛桥 李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73-1881,共9页
目的:观察老年小鼠房颤易感性改变,以及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_(Kur))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的重构,从单细胞电生理层面探讨老年房颤发生的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老年组(20月龄)和年轻组(4月龄)。经... 目的:观察老年小鼠房颤易感性改变,以及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_(Kur))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的重构,从单细胞电生理层面探讨老年房颤发生的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老年组(20月龄)和年轻组(4月龄)。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导房颤,急性分离小鼠心房肌细胞,用膜片钳记录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蛋白。结果:(1)与年轻小鼠比,老年小鼠房颤总发生率显著增加(4月龄20.0%vs 20月龄60.0%,P<0.01);(2)老年小鼠心房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刺激后动作电位时程变化更加显著。(3)老年小鼠心房肌细胞I_(to)和I_(Kur)电流密度均显著升高,分别从(12.6±1.4)pA/pF升至(21.7±1.1)pA/pF,从(7.5±1.5)pA/pF升至(13.3±2.1)pA/pF(P<0.01),给予刺激后,电流密度增加更明显,尤其是老年心房细胞。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心房肌细胞I_(to)稳态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提示老年小鼠I_(to)通道在相同电压下激活增多。(4)与年轻小鼠比,老年小鼠心房组织K_(V)4.2(产生I_(to))和K_(V)1.5(产生I_(Ku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其上游调控因子caveo⁃lin-3和末端结合蛋白1(EB1)表达上调,提示K_(V)4.2和K_(V)1.5总通道蛋白和在细胞膜有效蛋白增加可能是老年心房肌细胞钾电流重构的原因。结论:老年小鼠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此现象可能与心房肌细胞I_(to)和I_(Kur)增加有关;老年心房细胞钾电流重构是导致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和房颤发生的电生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小鼠 心房颤动 心房肌细胞 瞬时外向钾电流 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