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的数量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2
1
作者 左涛 陈丹 +2 位作者 赵宪勇 吴强 李显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邻近海域渔场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样品,分析了南极大磷虾数量、个体体长分布和发育期组成等种群结构特点。样品由330μm和500μm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两种采集方式所获。结果显示,采集样中,南奥克尼群岛水域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1.92 ind/m3,高于南设得兰群岛水域的相应值(0.35 ind/m3);出现的南极大磷虾个体发育期包括CI至CIII期原蚤状幼体、FI至FIV期和FVI期蚤状幼体、未成体、成体(包括雌体和雄体);各发育期个体中,原蚤状幼体数量较多;原蚤状幼体、蚤状幼体、未成体及成体的体长范围(平均体长)分别为1.76–4.96 mm(3.48 mm)、3.95–14.80 mm(5.96 mm)、16.87–39.85 mm(36.10 mm)、40.00–58.96 mm(43.94 mm)。CIII期原蚤状幼体和FI期蚤状幼体的生长率较高。推测,南奥克尼群岛水域南极大磷虾生殖季节始于9月末,集中出现在12月中上旬;而南设得兰群岛生殖季节应早于上述水域。比较两种采集方式,南极大磷虾在水平网中的出现频率和个体出现数量均高于垂直网采集样的相应值,建议传统垂直拖网与水平拖网两种采样方式有效结合,可促进更全面了解大磷虾水平分布和种群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数量分布 发育期 生长率 南极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赖氨酸预处理及杀菌工艺对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谭雨婷 孙培梓 +3 位作者 满昊 张芯语 徐晓宇 李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5-173,共9页
研究相同杀菌强度下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经过L-赖氨酸(L-lysine,Lys)预处理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采用Lys进行预处理南极磷虾肉,分别以水和保水剂三聚磷酸钠为对照,在相同的杀菌强度下,研究115℃杀菌60 min、117℃杀菌38 min、11... 研究相同杀菌强度下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经过L-赖氨酸(L-lysine,Lys)预处理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采用Lys进行预处理南极磷虾肉,分别以水和保水剂三聚磷酸钠为对照,在相同的杀菌强度下,研究115℃杀菌60 min、117℃杀菌38 min、119℃杀菌24 min和121℃杀菌15 min 4种杀菌条件对南极磷虾罐头品质的影响。在115℃杀菌60min后,Lys处理组的南极磷虾肉的硬度和咀嚼度较低,脂质氧化程度最低;低场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分析表明,不易流动水峰面积最大且伪彩图的信号强度最高;微观结构的结果显示,经Lys处理的南极磷虾肉组织更加规则,孔洞分布均匀,微观结构更完整;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此杀菌条件下Lys处理组的南极磷虾肉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质地,且在可接受度方面的评分也最高。Lys可替代磷酸盐改善南极磷虾罐头品质,且115℃杀菌60min的杀菌工艺使南极磷虾罐头品质最好,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有很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罐头 L-赖氨酸 杀菌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特征参数的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长时序变化分析——以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为例
3
作者 谭亦杨 白雁 +3 位作者 李腾 郑芯瑜 张银雪 张异凡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7,共15页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维持南大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是南大洋的重点保护与限制捕捞对象。在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环境持续显著影响的背景下,亟需了解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栖息地适宜性。本文基于南极磷虾出现...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维持南大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是南大洋的重点保护与限制捕捞对象。在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环境持续显著影响的背景下,亟需了解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栖息地适宜性。本文基于南极磷虾出现记录及长时序遥感与再分析数据,利用藻华物候与海冰消长的时序特征参数及相关环境参数,构建了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的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单一时刻环境参数,时序特征参数更适合用于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基于Maxent模型,反演了两个典型海域超过20年的南极磷虾出现时间和频率变化序列,并通过分析多个环境参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机制解释。南极磷虾出现时的环境参数显示,宇航员海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低于迪尔维尔海,无冰期更短,温度更低,南极磷虾出现时间更晚,且主要由沿岸区域的南极磷虾幼体与年轻个体构成。在1997-2019年,宇航员海沿岸区域磷虾出现时间逐渐提前,出现总天数逐年增多,主要是由于沿岸区域藻华起始时间提前,同时叶绿素质量浓度增加也为南极磷虾幼体提供了更充足的食物来源。迪尔维尔海受海水增温、无冰期缩短、叶绿素质量浓度降低等环境变化趋势的影响,该区域磷虾成熟个体或向更适宜环境迁移,南极磷虾每年出现总天数下降。在模型构建基础上,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的南极磷虾长时序分布数据,可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物的影响、南大洋保护区规划与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栖息地适宜性 海冰密集度 卫星遥感 时间序列参数 最大熵模型 宇航员海 迪尔维尔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京美 刘小芳 +5 位作者 冷凯良 苗钧魁 高华 赵宪勇 侯钦帅 张学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南极磷虾样品的甘油三酯含量、胆固醇含量、磷脂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虾青素含量和总脂肪酸组成等为衡量指标,结合雷达图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解冻方式(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对南极磷虾脂... 以南极磷虾样品的甘油三酯含量、胆固醇含量、磷脂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虾青素含量和总脂肪酸组成等为衡量指标,结合雷达图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解冻方式(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的解冻时间分别为210、450、90、5 min。不同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经不同解冻方式处理后,南极磷虾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虾青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在20.8%~23.0%之间,虾青素含量在391.7~429.9μg/g之间。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从脂质的开发利用角度考虑,南极磷虾的解冻方式优先顺序为:静水解冻>低温解冻>微波解冻>自然解冻。综合考虑产品脂质品质、解冻时间和能源消耗等因素,南极磷虾陆基生产加工过程中,以冻虾为原料开发制备南极磷虾油时,应优先选用静水解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解冻方式 游离脂肪酸 虾青素 雷达图 脂质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中氟含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兰兰 赵彦玲 +2 位作者 赵晓君 张晓燕 周德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5-57,共3页
摘要:为更加系统地研究南极磷虾中氟的分布情况,课题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对磷虾中氟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汇总.借助于2010、2011年两次南极科研考察,对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理性分布差异及初加X--前后的氟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 摘要:为更加系统地研究南极磷虾中氟的分布情况,课题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对磷虾中氟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汇总.借助于2010、2011年两次南极科研考察,对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理性分布差异及初加X--前后的氟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不同站位的南极磷虾氟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不同站位的南极磷虾氟(整虾)含量变化区间为703.2~1825mg/kg。南极磷虾各部位中氟含量的分布明显具有甲壳(包括甲壳和尾足)〉头胸部〉肌肉的变化特征:中国明对虾和刀额新对虾各部位的氟含量分布也存在着与南极磷虾相同的分布情况,即甲壳〉头胸部〉肌肉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氟含量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海洋生物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国平 王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320-8330,共11页
生物的胃肠道微生物数量众多,各种菌群之间互相制约,与宿主共同进化。南大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库,繁衍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及特殊性,使得其胃肠道微生物较为特殊,肠道微生物群落也进化到适应宿主的各种营养生活方... 生物的胃肠道微生物数量众多,各种菌群之间互相制约,与宿主共同进化。南大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库,繁衍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及特殊性,使得其胃肠道微生物较为特殊,肠道微生物群落也进化到适应宿主的各种营养生活方式。从不同营养级具有代表性的南极海洋生物出发,以南极磷虾,鱼类,企鹅,海豹为主线,综述这些生物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为更加有效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南极磷虾 冰鱼 海豹 企鹅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总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学超 刘小芳 +3 位作者 邱阿敏 侯钦帅 冷凯良 高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0-184,共5页
本研究比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以及银盐法测定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及其不同形式制品总砷含量的适用性,并采用确定的检测方法对南极磷虾冻虾、南极磷虾粉和市售不同品牌南极磷... 本研究比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以及银盐法测定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及其不同形式制品总砷含量的适用性,并采用确定的检测方法对南极磷虾冻虾、南极磷虾粉和市售不同品牌南极磷虾油中的总砷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显示,采用ICP-MS法、HG-AFS法及银盐法检测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的总砷含量,3种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分别达到100.26%~110.48%、82.68%~98.50%和89.64%~94.89%,RSD均小于5%。3种国标方法对于南极磷虾及其相关制品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与银盐法相比,ICP-MS法、HG-AFS法操作复杂,仪器昂贵。因此,银盐法可作为快速测定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总砷含量的首选方法。采用银盐法测得南极磷虾冻虾、虾粉和虾油中总砷含量分别为0.44~0.45 mg/kg、1.04~1.91 mg/kg、0.52~5.50 mg/kg。加快建立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无机砷定量及砷形态分析技术对于科学认识南极磷虾砷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总砷 ICP-MS HG-AFS 银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拖网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爱忠 冯春雷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8期6-9,共4页
本文以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所使用的两顶大型变水层磷虾拖网为实物网,通过网具模型试验,测试网具的阻力与网口高度,分析其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网口部位六角形结构的2号网的垂直扩张性能和过滤同等体积的能量消耗均优于网口部位棱形网... 本文以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所使用的两顶大型变水层磷虾拖网为实物网,通过网具模型试验,测试网具的阻力与网口高度,分析其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网口部位六角形结构的2号网的垂直扩张性能和过滤同等体积的能量消耗均优于网口部位棱形网目结构的1号网;在拖速1.54m/s,1号网的能耗系数比2号网平均高26%。而网口垂直扩张系数低1.1%。南极磷虾拖网的阻力可用公式:R=0.25(d/a)LCV1.49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拖网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保鲜剂对冻藏南极大磷虾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峰 蔡友琼 迟海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6-91,共6页
以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N)、脂肪氧化程度、汁液浸出体积、最大剪切力、Ca^2+-ATPase和盐溶性蛋白为考察指标,结合感官评价,探讨了复配保鲜剂(D-山梨糖醇15 g/L、混合磷酸盐7 g/L、4-己基间苯二酚0.1 g/L)对南极大磷虾在-18℃冻藏条件... 以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N)、脂肪氧化程度、汁液浸出体积、最大剪切力、Ca^2+-ATPase和盐溶性蛋白为考察指标,结合感官评价,探讨了复配保鲜剂(D-山梨糖醇15 g/L、混合磷酸盐7 g/L、4-己基间苯二酚0.1 g/L)对南极大磷虾在-18℃冻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影响,以目前水产品常用保鲜剂——焦亚硫酸钠为对照。结果表明:在-18℃冻藏条件下添加复配保鲜剂可降低南极大磷虾的TBARS值及汁液浸出速率,减少盐溶蛋白和Ca2+-ATPase的损失,明显延缓南极大磷虾蛋白质的分解,改善脂肪氧化及肉质结构变化的状况(P<0.05),使南极大磷虾货架期由66 d延长至102 d,而添加剂焦亚硫酸钠对南极大磷虾品质的保持及货架期的延长作用不明显。因此,从保鲜效果及经济成本考虑,复配保鲜剂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复配保鲜剂 冻藏 品质变化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来源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燕梦雅 陈雪忠 +8 位作者 刘志东 刘宝林 黄洪亮 汪一红 曲映红 李斌 马庆保 戚亭 王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8-373,共6页
南极磷虾是一种生活于南极海域的浮游海洋动物。南极海域寒冷、严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南极磷虾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南极磷虾酶作为一种独特、高效的低温酶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酶的种类,分离纯化,结构特征,酶学性... 南极磷虾是一种生活于南极海域的浮游海洋动物。南极海域寒冷、严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南极磷虾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南极磷虾酶作为一种独特、高效的低温酶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酶的种类,分离纯化,结构特征,酶学性质和应用研究进展,期望能够推动南极磷虾资源的深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分离纯化 结构特征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温度对南极磷虾虾酱流变特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聪 樊燕 +3 位作者 李兆杰 薛勇 侯虎 薛长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9,共9页
研究发酵温度(15、25℃和35℃)对南极磷虾虾酱静态和动态流变性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虾酱是一种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具有弱凝胶特性。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凝胶特性减弱,35℃对虾酱凝胶结构的弱化... 研究发酵温度(15、25℃和35℃)对南极磷虾虾酱静态和动态流变性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虾酱是一种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具有弱凝胶特性。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凝胶特性减弱,35℃对虾酱凝胶结构的弱化作用最显著。25℃发酵能提高虾酱的凝胶稳定性,发酵至9 d时样品的表观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达到最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3个温度发酵虾酱中分别分离鉴定出39、41、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E,E)-2,4-庚二烯醛、壬醛、癸醛、苯甲醛和苯并噻唑在3?种虾酱中均被检出,为南极磷虾虾酱的主体风味成分;25℃发酵虾酱中还鉴定出3-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2,3,5-三甲基-6-乙基吡嗪,其增强了虾酱的风味;35℃发酵虾酱中则检出产生腥臭味的成分三甲胺。结合感官评价,25℃发酵9~12 d的南极磷虾虾酱具有最佳的流变特性和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虾酱 流变特性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成分 发酵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雅婷 刘小芳 +3 位作者 姜维 王新良 应一平 冷凯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6,共7页
旨在为南极磷虾渔业捕捞以及陆基精准加工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研究了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差异。以脂质含量、甘油酯含量、磷脂含量、胆固醇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磷脂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为评价指标,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比较不同体... 旨在为南极磷虾渔业捕捞以及陆基精准加工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研究了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差异。以脂质含量、甘油酯含量、磷脂含量、胆固醇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磷脂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为评价指标,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比较不同体长(<30 mm、30~40 mm、40~50 mm、>50 mm)南极磷虾脂质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体长南极磷虾脂质含量占干基的(17.57±2.43)%~(24.35±0.31)%;甘油酯和磷脂是主要的脂质组分,分别占脂质的(41.40±1.22)%~(43.54±2.02)%和(39.70±0.70)%~(41.89±2.69)%;磷脂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组成,分别占总磷脂的(80.04±0.73)%~(85.94±0.58)%、(13.13±0.59)%~(19.17±0.75)%、(0.79±0.05)%~(1.16±0.03)%;脂质中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1、C20∶5(EPA)、C22∶6(DHA),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2.00±0.37)%~(12.85±0.15)%、(24.64±0.15)%~(27.11±0.16)%、(13.21±0.35)%~(15.09±0.14)%、(18.41±0.18)%~(18.86±0.56)%、(10.17±0.18)%~(12.84±0.16)%;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含量、磷脂中PC和PE比例、脂肪酸中C16∶0、C18∶1和DHA比例等总体差异显著(p<0.05)。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根据体长可将南极磷虾样品明显区分为<30 mm、30~40 mm、>40 mm 3大类。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与其体长关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体长 脂质组成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的纳滤脱盐工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福后 黄岳磊 +4 位作者 刘小芳 冷凯良 王灵昭 于源 苗钧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5,共8页
为建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以脱盐率和蛋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极磷虾蛋白肽纳滤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蛋白肽浓度、压力、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纳滤技术对南极磷... 为建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以脱盐率和蛋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极磷虾蛋白肽纳滤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蛋白肽浓度、压力、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纳滤技术对南极磷虾蛋白肽进行脱盐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蛋白肽浓度为3%、纳滤压力为1.2MPa、循环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肽的脱盐率达到(86.35±2.11)%、蛋白损失率为(9.10±0.35)%。采用优化工艺获得的南极磷虾蛋白肽的盐分含量为(1.14±0.12)%,蛋白质含量为(92.73±2.29)%,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3000 Da以下,氨基酸组成合理且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研究将为高品质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蛋白肽 正交实验 纳滤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大磷虾肠道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 NJF7的分离与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俊男 李灵智 +6 位作者 樊成奇 韩清华 黄洪亮 马丽艳 陆亚男 李月月 田晓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通过对2017年第34次“雪龙号”南极考察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共复生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对有价值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在3种选择性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的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南极大磷虾中分离出一株有价值... 通过对2017年第34次“雪龙号”南极考察采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共复生微生物进行分离,并对有价值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在3种选择性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的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南极大磷虾中分离出一株有价值的真菌进行扩大培养,运用TLC、柱色谱(正相硅胶、C18硅胶、MCI、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高效快速地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学手段(ESI HR MS、1H-NMR),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首先经过形态学、18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到一株真菌为曲霉Aspergillus sp.NJF7;从曲霉NJF7中分离到13个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酪氨酸)(1)、环(色氨酸-酪氨酸)(2)、环(脯氨酸-苯丙氨酸)(3)、环(缬氨酸-脯氨酸)(4)、环(缬氨酸-色氨酸)(5)、环(异亮氨酸-色氨酸)(6)、环(谷氨酰胺-色氨酸)(7)、对羟基肉桂酸甲酯(8)、尿嘧啶(9)、对羟基苯乙胺(10)、苯乙胺(11)、N-甲基酪胺(12)、大麦芽碱(13),其中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南极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爽 刘小芳 +4 位作者 李福后 王伟霞 冷凯良 李雅婷 郭向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43-250,共8页
优化建立南极磷虾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底物,以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从六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制备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最佳蛋... 优化建立南极磷虾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底物,以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从六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制备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最佳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4 h、料液比1:7(g/mL)、加酶量1.6%;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74.37%±0.87%。该ACE抑制肽在温度20~100℃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pH<7.0和pH>8.0条件下ACE抑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仍能保持原有活性的86.96%。研究将为南极磷虾蛋白类健康食品和食源性多肽类降压药物的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ACE抑制肽 酶解 工艺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