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受激散射的室温激子极化激元凝聚研究
1
作者 凌艳菁 谢冰 +2 位作者 张爽 孙立萍 曾梦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38,共8页
在氧化锌一维微腔中研究基于受激散射机制的室温激子极化激元凝聚。通过选择截面半径较小的样品,使激子极化激元色散具备合适的能量范围和有效质量,排除了声子参与的弛豫过程,采用角分辨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增大激发功率,探测到激子极化激... 在氧化锌一维微腔中研究基于受激散射机制的室温激子极化激元凝聚。通过选择截面半径较小的样品,使激子极化激元色散具备合适的能量范围和有效质量,排除了声子参与的弛豫过程,采用角分辨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增大激发功率,探测到激子极化激元凝聚。研究发现,主导的弛豫机制是激子极化激元的受激散射,表明受激散射这种弛豫机制的效率,凝聚后色散上各个态占据数的分布并不遵循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凝聚的占比约为10%,说明激子极化激元之间存在较强的散射作用。这一基于受激散射的凝聚过程可以用开放-耗散型Gross-Pitaevskii方程耦合玻尔兹曼速率方程的理论模型来解释。研究结果可为室温激子极化激元的量子调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受激散射 室温激子极化激元凝聚 角分辨荧光光谱 氧化锌一维微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WS_(2)光学性质
2
作者 吴春林 杨明明 +5 位作者 谭丽 穆轩宇 郑洪 王佳乐 兰飞飞 李晓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2-618,共7页
利用光学手段对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大面积单层、少层、块体WS_(2)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样品的厚度估算样品层数,并利用X线衍射测量样品的晶相判断其单晶特性.然后通过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技术研究样品的质量... 利用光学手段对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大面积单层、少层、块体WS_(2)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样品的厚度估算样品层数,并利用X线衍射测量样品的晶相判断其单晶特性.然后通过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技术研究样品的质量和光学特性,发现E_(2g)^(1)模和A_(1g)模明显且尖锐,说明晶格结构比较完整,2个模式随着层数增加发生频移;单层和多层WS_(2)的直接激子跃迁峰均存在不对称性,说明都存在电荷掺杂,其光致发光强度随着层数增加发生减弱.进一步通过测试变激发功率拉曼光谱和变激发功率光致发光光谱,发现少层、块体WS_(2)中的E_(2g)^(1)模随着激发功率的增加未发生频移,说明激光热效应可以忽略;少层、块体WS_(2)中的直接激子跃迁峰随激发功率的增加发生频移,说明存在载流子的相互作用;少层WS_(2)光致发光强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块体,这与层间相互作用强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_(2) 蓝宝石 化学气相沉积 拉曼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变激发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掺杂对无机钙钛矿CsPbBr_(3)发光性能的提升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钰鑫 边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0-1870,共11页
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转换特性、可调带隙、易于制备及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认为在新一代发光显示和光伏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CsPbBr_(3)等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凭借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已成为钙钛矿发光研究领域的焦点。然而... 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转换特性、可调带隙、易于制备及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认为在新一代发光显示和光伏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CsPbBr_(3)等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凭借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已成为钙钛矿发光研究领域的焦点。然而,其发光性能和环境稳定性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有机阳离子掺杂策略结合稳态和瞬态光谱学手段,系统研究了甲脒离子(FA^(+))掺杂对全无机钙钛矿CsPbBr_(3)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的优化。研究结果发现,FA+掺杂显著增强了CsPbBr_(3)发光性能,且在FA^(+)比例为20%时,其光致发光强度最强,较未掺杂前提高约2.8倍。结合变温荧光光谱分析,确定Cs_(0.8)FA_(0.2)PbBr_(3)的激子结合能为47.1 meV。FA^(+)的掺杂使得CsPbBr_(3)的纵向光学声子能降低,这有助于降低非辐射跃迁速率并提升发光量子产率。瞬态光谱分析表明,CsPbBr_(3)中掺杂FA+后,减缓了带内热激子弛豫和非辐射复合,从而使平均荧光寿命从13.68 ns增加至19.56 ns,激子寿命从774.1 ps延长至1319.2 ps。基于上述Cs_(0.8)FA_(0.2)PbBr_(3)量子点制备的发光二极管展现出发光稳定且理想的白光,其色度坐标为(0.3784,0.3163)。研究结果证实了掺杂甲脒离子来调控CsPbBr_(3)量子点光学性能的可行性,为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 甲脒离子掺杂 荧光光谱 瞬态光谱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吸收和发光光谱技术分析高温高压天然富氢钻石的鉴定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宋中华 陆太进 +5 位作者 苏隽 柯捷 唐诗 李键 高博 张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9,共6页
对不同类型褐色钻石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和结构特性研究是钻石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前人对富氢钻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特殊的生长结构以及其形成环境的探讨,而对富氢钻石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变化特征鲜有涉及。本文对经高温高压处理前... 对不同类型褐色钻石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和结构特性研究是钻石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前人对富氢钻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特殊的生长结构以及其形成环境的探讨,而对富氢钻石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变化特征鲜有涉及。本文对经高温高压处理前后的富氢钻石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其鉴定特征。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处理前后的富氢钻石的光谱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特别是红外光谱,经处理后的钻石中与氮氢有关的吸收峰如3310 cm^(-1)、3232 cm^(-1)、3189 cm^(-1)等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并出现与孤氮有关的新的2688 cm^(-1)吸收峰;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经处理的褐色钻石中的无选择性吸收(钻石呈褐色的原因)变为孤氮的典型吸收,即550 nm至短波的吸收以及N_3中心(415 nm)的吸收均明显增强,因此钻石也由原来的褐色变为黄色。钻石经处理前后的光致发光光谱中,与氮原子有关的缺陷类型、峰的强度以及缺陷组合也有变化。本文获得的光谱变化特征,为准确鉴定高温高压处理的黄色富氢钻石提供了依据,也为解释与氢和氮相关的晶格缺陷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化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处理钻石 富氢钻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层相关的CdSe核/壳量子点发光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肖慧 袁曦 +2 位作者 华杰 赵家龙 李海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1057,共7页
测量了CdSe/ZnS(3 ML)核/壳结构及CdSe/CdS(3 ML)/ZnCdS(1 ML)/ZnS(2 ML)核/多壳层结构量子点在80~460 K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壳层结构对CdSe量子点发光热稳定性的影响。详细地分析了CdSe量子点的发光峰位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 测量了CdSe/ZnS(3 ML)核/壳结构及CdSe/CdS(3 ML)/ZnCdS(1 ML)/ZnS(2 ML)核/多壳层结构量子点在80~460 K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壳层结构对CdSe量子点发光热稳定性的影响。详细地分析了CdSe量子点的发光峰位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CdSe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依赖于壳层结构。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在低温和高温部分的热激活能均大于ZnS壳层包覆的CdSe量子点,具有更好的发光热稳定性。此外,在300-460-300 K加热-冷却循环实验中,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永久性损失更少,热抵御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 量子点 纳米晶 温度依赖的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_4H_9)_4N][Eu_xM_(1-x)(TTA)_4](M=La、Sm、Gd、Tb)的光致发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铭钊 杨展澜 +2 位作者 张莉 翁诗甫 吴瑾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8-472,共5页
合成了一类组成为犤(n-C4H9)4N犦犤EuxM1-x(TTA)4犦(M=La、Sm、Gd、Tb)的固体配合物,通过测定其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变化的规律.红外光谱和XRD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体系中没有新化... 合成了一类组成为犤(n-C4H9)4N犦犤EuxM1-x(TTA)4犦(M=La、Sm、Gd、Tb)的固体配合物,通过测定其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变化的规律.红外光谱和XRD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体系中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发光强度与Eu3+浓度不成线性关系,不发光的基质配合物组分对发光有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影响.提出一种可能的发光机制解释这一共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配合物 稀土配合物 光致发光 荧光光谱 能量传递机理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改色处理Ⅰa型褐色钻石的光谱鉴定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宋中华 陆太进 +3 位作者 唐诗 高博 苏隽 柯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1,共7页
Ⅱa型钻石的高温高压改色及褪色研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对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在高温高压处理条件下的行为尚不明确。为解析实验室钻石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黄色钻石颜色成因问题,本文选取了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 Ⅱa型钻石的高温高压改色及褪色研究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然而对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在高温高压处理条件下的行为尚不明确。为解析实验室钻石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黄色钻石颜色成因问题,本文选取了Ⅰa型Cape系列褐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温高压改色处理实验,并对处理前后的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高温高压改色处理后,钻石颜色由灰褐色变为褐黄色,钻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经处理的褐色钻石,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除原有的415nm和477nm吸收外,还产生503.2nm吸收,同时550nm至短波的吸收增强,钻石因此由原来的灰褐色变为褐黄色;红外吸收光谱中,1498、1520、1547cm^-1三个峰变为一个以1498cm^-1为中心的吸收宽峰;光致发光光谱中,产生了明显的H3(503.2nm)以及H2(986.2nm)缺陷。本研究获得的光谱变化特征为准确鉴定高温高压改色处理的Cape型钻石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好地理解晶格中氮、氢等相关的格子缺陷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化机理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e型褐色钻石 高温高压处理 晶格缺陷 红外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测量的宽波数范围发射光谱强度校正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永刚 奚苏萍 +4 位作者 周立 顾溢 陈星佑 马英杰 杜奔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针对采用FTIR方法在宽波数范围内测得不同样品的发射光谱在强度上难以做定量比较的困难,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校正方案,即通过计算发射谱仪器函数来进行强度校正;对其可行性、限制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讨论.以一组覆盖宽波数范围的... 针对采用FTIR方法在宽波数范围内测得不同样品的发射光谱在强度上难以做定量比较的困难,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校正方案,即通过计算发射谱仪器函数来进行强度校正;对其可行性、限制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讨论.以一组覆盖宽波数范围的样品为例用此方案测量校正了室温下测得的光荧光谱,并对校正前后的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获得了与实际符合的结论.结果表明采用FTIR测量方法并结合适当的校正方案可以获得宽波数范围内的有效发光强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光谱 校正 发光强度 光荧光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可控生长大面积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钨 被引量:3
9
作者 巩哲 何大伟 +2 位作者 王永生 许海腾 董艳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4-989,共6页
在常压条件下使用CVD法生长单层WS_2,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现控制晶粒大小或生长成薄膜的目的。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致发光谱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结晶质量高、尺寸达120μm的单层WS_2晶粒。同时讨论了几个重要参数如温度... 在常压条件下使用CVD法生长单层WS_2,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现控制晶粒大小或生长成薄膜的目的。采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致发光谱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结晶质量高、尺寸达120μm的单层WS_2晶粒。同时讨论了几个重要参数如温度、生长时间以及钨源用量等对生长单层WS_2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CVD生长WS_2影响最大,高温有助于生长高结晶质量的WS_2。调节生长时间可以控制WS_2晶粒的大小,较长时间能生长出连续的薄膜。过量的S蒸汽会抑制WS_2生长,影响结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二硫化钨 化学气相沉积 拉曼光谱 光致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发光增强的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物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春霞 张双鸽 +3 位作者 何自娟 刘栋 李金榜 张海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1-70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纯ZnO和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物,通过SEM、TEM、拉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显示ZnO纳米颗粒成功地分散在少层石墨烯上。通过对比纯ZnO与复合物的形貌和... 采用溶剂热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制备了纯ZnO和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物,通过SEM、TEM、拉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显示ZnO纳米颗粒成功地分散在少层石墨烯上。通过对比纯ZnO与复合物的形貌和光致发光谱,发现在没有石墨烯时,ZnO能够择优取向生长成六方棱柱,紫外发光峰弱且宽;在有石墨烯时,ZnO聚集成表面不规则的球形颗粒,紫外发光峰强且窄。上述结果表明ZnO形貌的变化和石墨烯的等离子体效应共同影响了ZnO的紫外发光,但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锌 形貌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nS_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尺寸依赖的电子注入和光电性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德华 钟蓉 +4 位作者 曹宇 彭志辉 冯爱新 向卫东 赵家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61-1866,共6页
研究了CuInS2(CI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的电子注入和器件性能与粒子尺寸之间的依赖关系.首先合成了不同尺寸的CuInS2量子点(QDs),制备了CuInS2量子点敏化的TiO2薄膜,并组装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法确定了CuInS2... 研究了CuInS2(CI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的电子注入和器件性能与粒子尺寸之间的依赖关系.首先合成了不同尺寸的CuInS2量子点(QDs),制备了CuInS2量子点敏化的TiO2薄膜,并组装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法确定了CuInS2量子点的能级位置.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测量了CuInS2量子点到TiO2薄膜的电子转移速率和效率.结果发现,随着粒子尺寸从4.0 nm减小到2.5 nm,电子注入速率略微增加而电子注入效率减小,同时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基本不变,而光电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FF)均减小.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优化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CulnS2量子点 电子转移 荧光寿命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硅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长金 何静 +2 位作者 刘邦武 夏洋 李超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57-1361,共5页
采用金催化化学腐蚀和钝化两个过程成功制备了黑硅。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光致发光光谱仪分别对黑硅的微观结构、反射率、表面状态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硅表面呈现山峰状的微观结构,其平均反射率可... 采用金催化化学腐蚀和钝化两个过程成功制备了黑硅。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光致发光光谱仪分别对黑硅的微观结构、反射率、表面状态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硅表面呈现山峰状的微观结构,其平均反射率可低至3.31%。光致发光光谱上出现了3个发光峰,分别由量子限制效应、硅氧烯、杂质和缺陷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硅 微观结构 反射率 红外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粒子自建场的形成及对其光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艳红 王德军 +2 位作者 肇启东 李子亨 魏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2-944,F011,共4页
The effect of built-in field on the surface photovoltage(SPV) response of ZnO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SPS). From the results of in situ SPS in atmosphere and in vac... The effect of built-in field on the surface photovoltage(SPV) response of ZnO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SPS). From the results of in situ SPS in atmosphere and in vacuum, we suggest that the built-in field should be a main condition for producing SPV response. By comparison of SPS with PL in vacuum as well as in atmosphere, we deduce that by changing the ambience of ZnO, its functional properties can be mod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粒子 表面光电压谱(SPS) 光致发光(PL) 自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aO_3及NaTaO_3∶Bi^(3+)光催化剂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建英 陈涛 +3 位作者 周国华 冯兆池 应品良 李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2-695,共4页
采用光致发光光谱技术对一系列不同条件下制备的NaTaO3及不同掺杂量的NaTaO3∶Bi3+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TaO3的发光性质与其制备条件密切相关在钠离子不足的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其发光带主要位于515和745nm左右;而在钠离子充足条件下合... 采用光致发光光谱技术对一系列不同条件下制备的NaTaO3及不同掺杂量的NaTaO3∶Bi3+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TaO3的发光性质与其制备条件密切相关在钠离子不足的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其发光带主要位于515和745nm左右;而在钠离子充足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其发光带位于460nm左右,随着n(Na)/n(Ta)的降低,发光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掺入Bi3+之后,其发光峰由515nm移至455nm,随着Bi3+掺入量的增加,455nm的发光带强度减弱.515nm的发光带与替位缺陷Ta.N.a..相关;745nm的发光带与VN`a缺陷相关;而460nm的发光带与本征TaO6基团相关.将Bi3+掺入到钽酸钠样品,TaN..a..由BiN..a替代,相应的发光带向高的n(Na)/n(Ta)方向移动,从而呈现出本征TaO6基团的发光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光谱 NaTaO3 NaTaO3:Bi^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TTFA)_3掺杂环氧基光刻胶薄膜的强烈红色荧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娟 于晓波 +2 位作者 赵昕 李长敏 林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43-2347,共5页
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TTFA)3(TTFA,2-thenoyltrifluoroacetone)掺杂的环氧基紫外负性光刻胶薄膜,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系统表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u(TTFA)3掺杂的光刻胶薄膜具有很宽的激发谱带(200~400 nm),且在... 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TTFA)3(TTFA,2-thenoyltrifluoroacetone)掺杂的环氧基紫外负性光刻胶薄膜,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系统表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u(TTFA)3掺杂的光刻胶薄膜具有很宽的激发谱带(200~400 nm),且在长波紫外区表现为强激发,说明有机配体TTFA-与中心离子之间存在着比电荷迁移带更有效的能量传递.配体TTFA-的三重激发态和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能很好地敏化Eu3+而发出明亮的红光,是获得Eu3+红色荧光发射的优良配体,认证了有机配体与稀土离子之间产生有效能量传递的前提是存在"天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光刻胶薄膜 光致发光 稀土配合物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D生长的ZnO薄膜的微结构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柏 邹崇文 +3 位作者 刘忠良 徐彭寿 张国斌 韦世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6-450,共5页
在不同的衬底温度下,通过脉冲激光淀积(PLD)方法在Si衬底上生长出c轴高度取向的ZnO薄膜。ZnO薄膜的结构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来表征,而表面成份和化学态则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来研究。利用光致发光(PL... 在不同的衬底温度下,通过脉冲激光淀积(PLD)方法在Si衬底上生长出c轴高度取向的ZnO薄膜。ZnO薄膜的结构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来表征,而表面成份和化学态则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来研究。利用光致发光(PL)来研究样品的发光特性。XRD结果和EXAFS结果都表明了500℃时生长的ZnO薄膜的结晶性比300℃时生长的要好。EXAFS结果和XPS结果显示,300℃时生长的ZnO薄膜处于富氧状态,而500℃时生长的则处于缺氧状态。结合XRD谱、EXAFS谱、XPS谱和PL谱的结果可以看到:随着ZnO薄膜的结晶性变好,它的紫外发光增强;另一方面,随着ZnO薄膜中O的含量减少,绿光发射变强。我们的结果表明绿光发射与ZnO中氧空位(V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脉冲激光淀积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硫化后的P^+型InP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春泉 汤英文 龚海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94-896,共3页
文章采用光致发光(PL)测试和X射线光电能谱(XPS)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硫化前后P+型InP的PL光谱以及表面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退火对硫化过的InP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同时得到了S在InP表面所成键的结构以及稳定性随温度的变化的情况。
关键词 光致发光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Nd∶YAG纳米粉体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霞 刘宏 +3 位作者 王继扬 崔洪梅 张旭东 李红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1-503,共3页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和添加分散剂的方式,获得具有高烧结活性的碳酸盐前驱体,这种前驱体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即可转变成相。同时借助DTA TG、IR、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YAG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分散剂存在的情...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和添加分散剂的方式,获得具有高烧结活性的碳酸盐前驱体,这种前驱体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即可转变成相。同时借助DTA TG、IR、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YAG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分散剂存在的情况下,此800℃左右煅烧2h前驱物直接转变为纯的YAG相,而无其它的杂质相,所得的YAG粉体的颗粒尺寸约20nm,是单分散的形貌近似球形的。此外不同温度下粉体的荧光性质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发光强度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石 共沉淀法 前躯体 纳米粉体 分散剂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钝化多孔硅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景东 张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采用水热腐蚀法在相同环境下制备了不同晶型的铁钝化多孔硅样品。同一样品表面具有相似的孔隙结构,不同样品形貌存在差异。在300 nm光激发下,样品发光峰位于618 nm附近,半高宽约为132 nm。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显示样品中有强的Si—Si、Si... 采用水热腐蚀法在相同环境下制备了不同晶型的铁钝化多孔硅样品。同一样品表面具有相似的孔隙结构,不同样品形貌存在差异。在300 nm光激发下,样品发光峰位于618 nm附近,半高宽约为132 nm。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显示样品中有强的Si—Si、Si—O—Si、O y—Si—H x化学键振动吸收。结果表明,水热腐蚀法制备的铁钝化多孔硅表面形貌与腐蚀过程的局域电极分布关系密切。样品的光致发光行为可归因于量子限制-发光中心作用,并受非桥氧空穴发光中心数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铁钝化 光致发光 非桥氧空穴 水热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WO_4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室温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道江 肖定全 +3 位作者 金亿鑫 毕剑 余萍 赖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1-713,716,共4页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SrWO4晶态薄膜。电化学反应的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mA/cm2、电解液的pH值为12.5、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h。采用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SrWO4薄膜进行了表征;...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直接在钨片基体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SrWO4晶态薄膜。电化学反应的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mA/cm2、电解液的pH值为12.5、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h。采用XRD、SEM、XPS技术对制备的SrWO4薄膜进行了表征;首次测试了制备的SrWO4薄膜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SrWO4薄膜受到波长为325nm的激光激发后,在400nm附近有一较强的发射光谱,同时在450~580nm波段之间有一个宽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WO4薄膜 电化学制备 白钨矿结构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