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国新 陈香 +3 位作者 贺红 熊晖 华先明 蔡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ANB角减小,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颌切牙牙根及上颌基骨明显腭向移动,减小了上颌骨突度;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代偿了下颌骨后缩。结论: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面形有所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angleⅱ类2分类错he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le’Ⅱ类2分类错畸形牙列指数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荣敏 秦朴 杜跃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Angle’Ⅱ类2分类错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5例Angle’Ⅱ类2分类患者牙模型,计算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性别有无差异。结果:Angle... 目的:探讨Angle’Ⅱ类2分类错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及性别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5例Angle’Ⅱ类2分类患者牙模型,计算Bolton比和Pont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性别有无差异。结果:Angle’Ⅱ类2分类错中,Bolton比和Pont指数的分布为Bolton比过小组>Bolton比正常组>Bolton比过大组,而Pont指数较大组>Pont指数正常组>Pont指数较小组,但Bolton比和Pont指数均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正畸治疗Angle’Ⅱ类2分类错前,应考虑模型的测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2分类 Bolton比 PON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leⅡ类2分类错畸形头影测量特征
3
作者 刘红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3期214-214,共1页
传统Angle错(牙合)分类法基于临床描述,将Angle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鉴定义为磨牙和尖牙远中关系,且上颌切牙舌向倾斜,而是否存在特定的骨骼型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①根据传统Angle分类法选择病例,描述 Angle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 传统Angle错(牙合)分类法基于临床描述,将Angle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鉴定义为磨牙和尖牙远中关系,且上颌切牙舌向倾斜,而是否存在特定的骨骼型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①根据传统Angle分类法选择病例,描述 Angle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骨骼和牙齿的X线头影测量特征。②相似的年龄分布,比较 Angle Ⅱ类 2 分类与 Angle Ⅱ类 1 分类和AngleⅠ类错(牙合)畸形。③如果可能,界定相对AngleⅠ和 Angle Ⅱ类 1 分类错(牙合)的 Angle Ⅱ类 2 分类矢状和垂直向位置。 材料和方法 选择Angled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12.7±1.6)岁。AngleⅠ类和Angle Ⅱ类 1 分类为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ⅱ类2分类错he X线头影测量特征 深覆He 下颌前部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思考成人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4
作者 李榕 赵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8,共12页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分类的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是改善前牙舌倾、打开咬合以及协调上下牙列和颌骨的矢状向关系,但相关治疗措施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综述了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正畸治疗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恢复正常盘-髁关系的咬合板治疗措施,以期能为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咬合和关节的协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咬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打开深覆的探讨——Begg细丝弓技术第一步骤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界伟 王大为 严开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打开深覆与建立磨牙的中性关系,是Begg 细丝矫正技术治疗 Angle Ⅱ类1分类错第一步骤最重要的目的。循惯例用澳大利亚特制的0.4mm(0.016吋)细丝上,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交界处弯制一适度的支抗弯曲,然后将弓丝斜插入磨牙颊面... 打开深覆与建立磨牙的中性关系,是Begg 细丝矫正技术治疗 Angle Ⅱ类1分类错第一步骤最重要的目的。循惯例用澳大利亚特制的0.4mm(0.016吋)细丝上,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交界处弯制一适度的支抗弯曲,然后将弓丝斜插入磨牙颊面管内径0.9mm,(0.036吋),并戴用9.4mm(3/8时)轻细颌间牵引橡皮圈来完成这两个目的。为了详细研讨打开深覆的过程,一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摄取了一系列的 X 线头颅侧位片,描绘出相应影图,重叠在腭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分类错he畸形 深覆He 口腔正畸 Begg细丝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新 杨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矫治器 安氏1分类 ang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国新 贺红 +2 位作者 王彤 张漫 华先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 :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 (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 ,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AngleⅡ类错牙合病人 ,男 14例 ,女 12例 ,最大 13岁 ,最小 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 目的 :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 (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 ,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AngleⅡ类错牙合病人 ,男 14例 ,女 12例 ,最大 13岁 ,最小 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 ,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将这些病人分成两组 ,一组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 (MPA组 ) ,另一组用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HA组 )。功能矫治结束时 ,两组病例均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由专人定点、测量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中Co -Pg、Go -Pg及Co -Go均增大 ,其变化量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及Herbst矫治器均能促进下颌骨生长 ,尤其是下颌升支的生长 ;SNB、ANB、U1-L1、U1-NL及L1-MP的变化量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说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都能有效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不调 ,尤其是前者更有效 ,而Herbst矫治器易引起支抗丢失 ,即易使上颌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牙唇倾。结论 :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Ⅱ类错牙合均可取得明显的骨胳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伸矫治器 HERBST矫治器 治疗 angle错he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桑婷 伍军 +1 位作者 黄臻 郑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疗效。方法对12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年轻成人患者,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及固定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Co... 目的评价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疗效。方法对12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年轻成人患者,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及固定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Co-Go、Go-P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NB增加,ANB减小,上下前牙唇倾,上磨牙后移,下磨牙升高并前移,下颌平面、平面顺时针旋转。患者矫治后前牙达到浅覆、浅覆盖关系,磨牙达到中性关系。结论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可通过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器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 HERBST矫治器 年轻成人 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瑜 秦朴 杜跃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对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研究样本包括95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青少年与75名正常青少年。对每个对象拍摄手腕骨片和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混合牙列期到恒牙... 目的对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研究样本包括95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青少年与75名正常青少年。对每个对象拍摄手腕骨片和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混合牙列期到恒牙列早期的变化如下。1)角度:对照组SNB、S-Ba-Go增大,Ar-Go-Me、SN-MP、NSGn减小;实验组SNB、Ar-Go-Me、Cd-Go-Me、SN-MP、S-Ar-Go、S-Ba-Go变化无显著性。实验组Y轴角、NSGn增大,对照组Y轴变化无显著性。2)颏部:实验组除了颏凹陷增大外,其余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颏曲度减小外,颏高、颏厚、颏凹陷、颏厚/颏高、SL、Pog to NB增大。3)线距:对照组Cd-Go、Gn-Cd、Go-Me、Ar-Pog、Ar-Go的生长量大于实验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治疗中作出合理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Angle Ⅱ~2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的CBCT观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帅 林薇薇 +1 位作者 陈金武 丁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估成人Angle Ⅰ与Angle Ⅱ2错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及与颞下颌关节窝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例Angle Ⅰ与30例Angle Ⅱ2类错畸形成人患者行TMJ的CBCT扫描,在GALILEOS工作站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窝间...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估成人Angle Ⅰ与Angle Ⅱ2错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及与颞下颌关节窝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例Angle Ⅰ与30例Angle Ⅱ2类错畸形成人患者行TMJ的CBCT扫描,在GALILEOS工作站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窝间隙、髁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Angle Ⅰ与Angle Ⅱ2TMJ形态学之间的差异。结果:①Angle Ⅰ、An-gle Ⅱ2类左右两侧髁突在各自颞下颌关节窝内的位置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Angle Ⅱ2组颞下颌关节窝深度、前间隙、上间隙均大于Angle Ⅰ组,后间隙小于Angle Ⅰ组(P<0.05)。结论:Angle Ⅰ与Angle Ⅱ2患者两侧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内位置对称,Angle Ⅱ2颞下颌关节窝深度,上间隙及前间隙比Angle Ⅰ大,后间隙比Angle 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2[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彤 程祥荣 +1 位作者 沈真祥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对生长期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例青春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全牙弓整体支抗的带环式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比 ,分析该矫治器的疗效。...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对生长期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例青春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全牙弓整体支抗的带环式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比 ,分析该矫治器的疗效。结果 :1)所有患者面型均改善 ,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 ,覆盖和覆牙合明显减小。 2 )矢状方向上 ,SNB增加 ,ANB减小 ,表现为下切牙唇倾 ,上切牙唇倾度减小 ,下颌磨牙近中移动 ,而上颌磨牙无明显远中移动。在覆盖改变量中骨的改变占 5 5 .5 6 % ,在磨牙关系改变量中骨的改变占 5 6 .4 5 %。 3)垂直方向上 ,腭平面及下颌平面均无变化 ,而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 ,上颌切牙及下颌磨牙升长 ,上颌磨牙与下颌切牙无明显压低 ,下面高增加。 4 )下颌骨的长度增加。 5 )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小。结论 :1)Herbst矫治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 ;2 )颌间关系的改善是骨骼、牙牙合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3)该矫治器能促进下颌骨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矫治器 治疗 angle错he 临床应用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on-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牙槽基骨和前牙轴倾度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勤 贾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Damon Q自锁矫治体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高效、合理地选择、运用矫治体系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临床随机选取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患者20例,自愿接受Damon Q自锁矫治系统治疗错颌畸形。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Damon Q自锁矫治体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高效、合理地选择、运用矫治体系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临床随机选取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患者20例,自愿接受Damon Q自锁矫治系统治疗错颌畸形。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制取记存石膏模型。选取X线硬组织和石膏模型指标分析测量,配对t检验比较矫治前后牙颌组织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矫治前后比较,上、下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骨弓宽度增加,但上、下颌基骨弓长度未增加;前牙唇倾,切牙高度无明显改变(P=0.308 5,P=0.408 7)。结论 Damon Q自锁系统扩展牙弓和基骨弓宽度,唇倾前牙的机制有利于三维方向解除闭锁,进而调整颌间关系,适宜于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自锁托槽 安氏2分类 牙槽基骨 牙齿轴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作林 陈楠 王海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 :应用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 ,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 15例 ,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 /下颌牙弓以及... 目的 :应用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方法矫治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 ,观察并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以及模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临床矫治的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成人病例 15例 ,矫治采用非拔牙矫治的扩大上 /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 ,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变化并比较。结果 :头影测量治疗前后上颌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 ,下颌骨矢状方向SNB平均增加 2 .5° ,垂直方向下颌平面角平均增加了 2 .7° ,下前面高平均增加了 11.8mm ,上下切牙明显唇倾 ,下颌磨牙明显近移 ;模型测量治疗前后覆牙合明显减小 ,上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 ,下颌磨牙增加不明显。下颌尖牙和磨牙平均近移 4.1mm和 3 .6mm。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类。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 2分类错牙合可以通过扩大上 /下颌牙弓和II类牵引方法矫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上/下牙弓 牵引 成人 安氏2分类(h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啸远 张祎 +2 位作者 姜欢 杨军星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5-591,共7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不同拔牙方式分为44/44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30例)和44/55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不同拔牙方式分为44/44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30例)和44/55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颗下颌第二前磨牙,30例),应用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2组患者软硬组织的相关测量指标(T1和T2)及其差值(T2-T1)。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硬组织测量指标中Overjet、SNA、ANB、U1-NA、U1-NA距、U1-SN、NA-PA和A-NP减小(P<0.01),U1-L1和Pg-NB增大(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软组织测量指标中H角、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E线距离、下唇-E线距离和鼻下点-H线距离减小(P<0.05或P<0.01),下唇倾角增大(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软硬组织测量指标变化量(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时对于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分类牙合 拔牙 软硬组织侧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颅颌面形态及牙弓宽度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游新 秦朴 +2 位作者 杜跃华 刘兮 Kiran Boodhoo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63-1866,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颅颌面形态和牙弓宽度的联合研究,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0例13~18岁(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26例和个别正常者24例)未正畸治疗患者取记录模型和拍摄头颅侧位片。在记录模型上用电子游标... 目的:通过对颅颌面形态和牙弓宽度的联合研究,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0例13~18岁(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26例和个别正常者24例)未正畸治疗患者取记录模型和拍摄头颅侧位片。在记录模型上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宽度和牙冠宽度,计算Pont指数;头颅侧位片采用WinCeph 8.0软件系统测量相关的15项骨性指标,对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型测量显示安氏Ⅱ类2分类错组患者的上下颌尖牙段和前磨牙段的宽度均明显小于个别正常组(P<0.05),同时安氏Ⅱ类2分类错组的前磨牙Pont指数明显大于个别正常组(P<0.05)。头颅侧位片分析显示∠SNB,A.P.D.I.ANS-Me,ANS-Me/N-Me(%)小于个别正常组,O.D.I.和Pog-NB大于个别正常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上下颌尖牙及前磨牙段牙弓宽度发育不足,下颌牙槽骨及面下1/3发育不足而颏部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 个别正常 头影测量 牙弓宽度 PON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迎帆 张丹 侯志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评价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TM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松弛型咬合板治疗,2组患者仅晚间戴用咬合板3个月... 目的评价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TM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松弛型咬合板治疗,2组患者仅晚间戴用咬合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张口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咀嚼能力和美观度的满意率。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指数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张口度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咀嚼能力满意率、美观度满意率、总体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TMD患者,可提升患者的咀嚼能力、美观度与治疗总满意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咬合板 安氏2分类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生长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朱梅 王增全 +1 位作者 赵美英 白丁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对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牙合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40例青少年组和 40例年青成人组进行硬、软组织测量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青少年期至年青成年人期 ,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上、... 目的 :对恒牙列期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颅面颌牙合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 40例青少年组和 40例年青成人组进行硬、软组织测量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青少年期至年青成年人期 ,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上、下颌骨均存在一定的生长 ,其生长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缺乏正常牙合者之差异性生长 ,硬组织侧貌不随年龄增大而改善。上切牙凸度及下前牙牙槽高度均增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AngleⅡ1类患者在此期间矫治时 ,应抑制上颌生长 ,促进下颌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头影测量 angle^1错he 颅面颌 HE生长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晓虹 高莹 +2 位作者 杨建浩 蔡留意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咬合位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等不同[牙合]位的咬合时间、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接触点等相关数据,分析排齐整平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排齐整平后咬合接触时间、前伸咬合分离时间及左、右侧方咬合分离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小;排齐整平后的[牙合]力百分比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小,尖牙前磨牙区增加;排齐整平后的[牙合]接触点数目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少,磨牙区增加,前伸咬合位的切牙区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的工作侧增加(P<0.05)。结论: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能客观评估咬合功能;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存在早接触、[牙合]干扰等异常咬合,通过排齐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使咬合功能趋向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 咬合功能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关慧娟 户青波 +2 位作者 庞梓萌 高爽 冯翠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32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患者,应用Winceph9.0软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32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患者,应用Winceph9.0软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ANB角、上中切牙暴露量、鼻唇角呈减小趋势;SNB角、下颌平面角、下颌体长度、硬组织颏前部突度、上下中切牙突度、上下唇突度、软组织颏部突度呈增大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唇角的变化与上唇突度的改变呈负相关;下唇突度的变化与上唇突度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非拔牙矫治后,侧貌突度虽发生改变,但由于下颌的生长和适当的控制,仍可以维持良好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2分类[牙合] 头影测量 真垂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AngleⅡ类错颞下颌关节(TMJ)间隙改变的研究
20
作者 胡志运 彭友俭 王世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研究AngleⅡ类病例TMJ间隙左右对称的情况。方法 :通过对 45例儿童薛氏片前、上、后间隙的定量测量 ,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左右关节间隙均值的差异。结果 :儿童左右TMJ间隙不对称。结论 :AngleⅡ类错可影响TMJ的发育 。
关键词 angle错he TMJ 儿童 下颌关节间隙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