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er-camera型中子探测器位置分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小杰 黄畅 +1 位作者 唐彬 王小胡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42,共10页
本文描述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谱仪上,基于Anger-camera位置重建原理的闪烁体中子探测器样机位置分辨性能研究。在BL20中子测试束线上完成了探测器关键器件性能测试,包括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n Multiplier Tube, SiPM)阵列位... 本文描述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谱仪上,基于Anger-camera位置重建原理的闪烁体中子探测器样机位置分辨性能研究。在BL20中子测试束线上完成了探测器关键器件性能测试,包括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n Multiplier Tube, SiPM)阵列位置重建能力测试和耐辐照特性研究,同时对不同光导厚度下探测器位置分辨能力开展测试,发现基于SiPM阵列读出的Anger-camera型闪烁体中子探测器采用300μm的^(6)LiF/ZnS(Ag)闪烁屏和5 mm空气作为光导,其位置分辨最佳可达到0.6 mm。该探测器样机后期可通过大面积阵列拼接,实现中子衍射实验对大面积高位置分辨探测器的需求,其成功研制为加快谱仪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er-camera位置重建 闪烁体中子探测器 SiPM阵列 位置分辨 SiPM耐辐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态三维人体重建的神经辐射场加速方法
2
作者 肖祎龙 邓伊琴 陈志刚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6,共12页
针对动态三维人体重建场景下神经辐射场训练效率低和体渲染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神经辐射场(NeRF)加速方法。引入多分辨率哈希编码作为位置特征编码,提高神经辐射场的局部细节特征表示能力,加快模型收敛;设计体密度估计网络,添... 针对动态三维人体重建场景下神经辐射场训练效率低和体渲染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神经辐射场(NeRF)加速方法。引入多分辨率哈希编码作为位置特征编码,提高神经辐射场的局部细节特征表示能力,加快模型收敛;设计体密度估计网络,添加不透明度损失函数,结合PP-Matting方法输出的人体透明度图优化体密度估计网络,通过估计体渲染过程中相机射线上透射率分布,结合逆变换采样实现体渲染重要性采样,减少无效采样点,提高体渲染计算效率;通过二值化透明度图获得高精度人体前景掩码,提高人体重建数据集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引入多分辨率哈希编码和体渲染重要性采样策略后,该方法在ZJU-MoCap和SHTU-MoCap数据集上重建速度相较Neural Body、HumanNeRF和MonoHuman等人体重建方法提高17.7%、9.5%和37.5%,且重建精度更高,通过PP-Matting方法配合二值化操作将人体掩码提取精度提升至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重建 神经辐射场 体渲染加速 人体掩码提取 位置特征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雁 敖英芳 +3 位作者 余家阔 王健全 刘晓鹏 安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12月于我所行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72例,采用其侧位X线平片测量骨道位置,结合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IKDC...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12月于我所行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72例,采用其侧位X线平片测量骨道位置,结合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以及KT-2000在134N下屈膝30度和90度位膝关节前后位移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股骨骨道位于Blumensaat’s线的后23.87%,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全长的前38.25%。膝关节伸直受限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前34.19%,伸直正常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8.91%,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T-2000屈膝30度位膝关节前后位移值大于等于3mm患者的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前44.78%,位移小于3mm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37.39%,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使患者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X线测量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道定位情况,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相关;本次研究显示比较理想的骨道位置在X线侧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骨道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与关节镜下重建手术骨隧道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雪松 冯华 +2 位作者 洪雷 张辉 耿向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将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导航系统)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分组测量导航手术和同期进行的传统关节镜下手术中股骨和胫骨隧道位置,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评估导航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 目的:将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导航系统)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分组测量导航手术和同期进行的传统关节镜下手术中股骨和胫骨隧道位置,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评估导航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导航下完成47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选取其中连续进行的40例导航手术作为研究组,再选取40例同期连续进行的传统关节镜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后的股骨和胫骨隧道关节内口位置进行比较测量。胫骨隧道位置的测量采用Klos推荐的方法进行测定,股骨隧道按照Amis法进行测量。结果:导航手术组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位置平均值45.35%(标准差3.827%,范围37%~53%),传统关节镜手术组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位置平均值41.05%(标准差6.008%,范围25%~54%),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手术组。导航手术组股骨隧道关节内入口位置平均值62.25%(标准差5.610%,范围52%~73%),传统关节镜手术组股骨隧道关节内入口位置平均值56.62%(标准差7.316%,范围46%~77%),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手术组。结论:导航系统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与传统关节镜下重建手术相比,股骨和胫骨的隧道位置均明显偏后,更接近前交叉韧带的解剖位置,导航手术组的可重复性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 前交叉韧带重建 隧道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粒子滤波重建位置细胞编码的运动轨迹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新玉 海鑫 +1 位作者 尚志刚 万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7-826,共10页
粒子滤波解码算法在神经信息解码中已有较多应用,但在海马区位置细胞集群编码的运动轨迹重建中极其少见.针对大鼠海马区位置细胞的神经元响应特性,采用二次指数泊松方程建立了大鼠运动轨迹的位置细胞集群状态空间编码模型,然后利用仿真... 粒子滤波解码算法在神经信息解码中已有较多应用,但在海马区位置细胞集群编码的运动轨迹重建中极其少见.针对大鼠海马区位置细胞的神经元响应特性,采用二次指数泊松方程建立了大鼠运动轨迹的位置细胞集群状态空间编码模型,然后利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研究了粒子滤波在大鼠运动轨迹重建中的性能,并与扩展卡尔曼和无迹卡尔曼重建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数据重建结果显示,与后两种算法相比,在相同的重建精度下,粒子滤波算法需要的位置细胞个数相对更少.实测数据重建结果显示,粒子滤波算法重建的轨迹与真实轨迹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均优于扩展卡尔曼和无迹卡尔曼重建算法.这些结果表明,粒子滤波算法不仅能够高效地利用位置细胞集群编码信息,而且具有更高精度的轨迹重建性能,将为空间认知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细胞 粒子滤波 状态空间编码模型 运动轨迹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生代中国中西部三大陆块古地理位置重建与演变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风丽 徐铭辰 +3 位作者 庄圆 赵西西 胡虞杨 杨瑞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5-276,共12页
针对古生代中国中西部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大陆块在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地理位置还存在的争议问题,本论文以国际最新的古地理位置重建研究方法和思路,在对中国三大陆块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钻井岩心的古地磁实测研... 针对古生代中国中西部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大陆块在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地理位置还存在的争议问题,本论文以国际最新的古地理位置重建研究方法和思路,在对中国三大陆块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钻井岩心的古地磁实测研究、全球古生代古地磁数据收集与有效性筛选处理、全球主要地质事件约束等多参数融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的GPlates板块重建方法,对中国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大陆块在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地理位置进行了重建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古生代三大陆块主要在全球±30°之间的南北中低纬度之间迁移;三大陆块在古生代至少发生了3次不同的顺时针旋转和方位角转换;三大陆块运移速率至少经历了3次以上不同高、低速度间的转换与变化过程;响应于古生代全球洋—陆形成与演化,中国三大陆块古构造格局总体上经历了洋盆扩张下的“多岛洋”离散、俯冲碰撞下的离散—汇聚并存、俯冲消减下的差异汇聚隆升、新旧洋盆转换下的差异汇聚—离散、拼合与地幔柱控制下的差异汇聚—离散内部拉张的差异性演变过程。古生代中国三大陆块在全球洋—陆格局中的位置与差异性演变,奠定了中国三大陆块古生代不同性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不同层系油气烃源、储集原始物质差异性发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古地理位置重建 古地磁 GPlates 华北陆块 华南陆块 塔里木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在晶体阵列中重建电磁簇射位置的改进方法
7
作者 邵明 伍健 +3 位作者 许彤 陈宏芳 许咨宗 汪晓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0-445,共6页
以CMS电磁量能器的钨酸铅晶体阵列排布方式为例 ,研究了电磁型粒子入射位置的在桶部的重建方法 ,提出了带参数的对数重心拟合新方法 ,该方法在形式上直观 ,在操作上简单 。
关键词 晶体阵列 位置重建 补偿系数 对数重心法 高能物理实验 电磁簇射位置 粒子入射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透视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董岩 崔鹏 +1 位作者 高奉 周敬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进行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透视方法定位骨道位置前、后股骨骨道的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集在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左膝27例,右膝19例,平均年龄31.8±4.9岁。股骨骨道初次定位时依据术者经验进行定位,然后根据透视结果调整股骨侧骨道的定位位置。在股骨侧位视图上绘制矩形框,根据骨道中心点在此矩形框的深-浅方向及高-低方向上所占比例而定位骨道位置,比较初次定位及透视定位后,股骨骨道位置在各方向的分布情况及骨道位置良好程度。结果:透视定位前、后骨道位置在x轴情况:偏后7例调整为4例(9%),正常29例调整为36例(78%),偏前10例调整为6例(13%);y轴情况:偏高30例调整为19例(41%),正常14例调整为27例(59%),偏低2例调整为0例(0%)。初次定位时股骨骨道位置良好11例(24%),透视定位调整后骨道位置良好25例(54%)。结论: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中,采用术中透视进行股骨骨道定位,有助于改善股骨侧骨道位置分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断裂 解剖重建 透视 骨道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CT的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术后胫骨骨隧道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伟杰 柳笛 +5 位作者 旷世达 苏超 熊依林 李宇晟 肖文峰 高曙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胫骨骨隧道的位置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6例单纯ACL断裂的成年患者。实施保残重建患者满足ACL胫骨端残端>25%,实施不保残重...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胫骨骨隧道的位置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了46例单纯ACL断裂的成年患者。实施保残重建患者满足ACL胫骨端残端>25%,实施不保残重建患者术中不保留ACL胫骨端残端。术后第二天行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tomography,3D-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使用网格法构建X和Y轴坐标系(定义股骨从内侧到外侧为X轴,从前到后为Y轴),评估胫骨骨隧道出口的位置。将保残组与不保残组直接比较,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评估两种重建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1例,其中保残组20人,不保残组21人。保残组(X轴:45.40%±3.18%,Y轴:39.22%±5.50%)和不保残组(X轴:44.87%±3.60%,Y轴:39.11%±6.37%)骨隧道出口位置无显著差异,对照已发表的ACL胫骨解剖止点数据,两组胫骨骨隧道出口的精确性(4.05%vs 3.27%)和准确性(5.99%vs 7.64%)无显著差异。结论:保残重建与不保残重建术后的胫骨骨隧道出口位置无显著差异。保残对提高胫骨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帮助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三维重建 单束 保残重建 不保残重建 胫骨骨隧道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数字软件下膝关节位置重现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本体感觉恢复的疗效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良华 刘刚 +4 位作者 陈俊琦 邹宇聪 杜林平 吴灵 刘丹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09-4011,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数字软件下膝关节位置重现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患者本体感觉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1例ACL损伤并行ACLR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0),患者入院发放康复手册,对照组按手册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可... 目的:探讨可视化数字软件下膝关节位置重现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患者本体感觉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1例ACL损伤并行ACLR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0),患者入院发放康复手册,对照组按手册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可视化数字软件下膝关节位置重现训练,术后5周比较两组膝关节位置重现差异及大小腿周径。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5周术两组患者患侧大小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膝关节位置重现差异与术前测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侧膝关节位置重现差异在30°、4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R后辅以常规康复干预促进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提高。可视化数字软件下膝关节位置重现训练更有利于患者本体感觉恢复,预防肌肉萎缩,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位置重现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本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位置选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婧怡 高奉 +6 位作者 贺忱 钱驿 果森 赵盈绮 付一峰 李磊 周敬滨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1,共6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是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有效治疗方式。尽管手术治疗发挥了积极效应,但多种因素影响ACLR术后疗效,其中股骨隧道位置定位的差异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综述了...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是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有效治疗方式。尽管手术治疗发挥了积极效应,但多种因素影响ACLR术后疗效,其中股骨隧道位置定位的差异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综述了关节镜下ACLR股骨隧道定位技术的演变,包括早期的等长重建、经典的解剖重建以及最新提出的I.D.E.A.L.重建,并探讨了不同重建方式的疗效优劣势。研究认为,无论是等长重建还是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内口定位在前内侧束位置具有更良好的疗效,但解剖重建比等长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移植物成熟度,而I.D.E.A.L.重建的疗效还需要长期临床研究以及机制验证,以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股骨隧道位置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置信息重建与时频域信息融合的脑电信号情感识别 被引量:9
12
作者 柳素红 孙晓 李春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5-102,共8页
脑电信号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但存在数据量少和数据复杂等问题。为提高脑电信号情感识别准确率,在脑电信号功率谱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脑电位置信息重建的方法,使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直接获取脑电信号中不易学习的位置信... 脑电信号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但存在数据量少和数据复杂等问题。为提高脑电信号情感识别准确率,在脑电信号功率谱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脑电位置信息重建的方法,使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直接获取脑电信号中不易学习的位置信息。运用融合网络从原始的脑电信号中分别抽取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根据频域信息重建脑电信号的位置信息,将时频域信息及位置信息进行融合,以获得更高的脑电信号情感分类准确率。在公开数据集DEAP上的实验结果表明,Valence和Arousal的二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86.31%和85.57%,与传统脑电信号情感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分类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识别 脑电信号 功率谱密度 位置信息重建 融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UV位置图与CGAN的单图像大视角三维彩色人脸重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铖潇 钱丽萍 俞宁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4-622,共9页
基于图像的物体三维重建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二维人脸图像相比,三维人脸模型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从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更精准的身份信息识别标志、更准确的情感表达媒介等.为了从单幅大视角的二维人脸图像中重建出... 基于图像的物体三维重建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二维人脸图像相比,三维人脸模型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从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更精准的身份信息识别标志、更准确的情感表达媒介等.为了从单幅大视角的二维人脸图像中重建出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彩色人脸模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但有效的算法.首先设计一个编码-解码网络,从原始RGB图像生成并记录完整的三维人脸信息的二维UV位置图;然后使用一个卷积神经网络从中重塑出三维人脸;最后考虑人脸大视角时的自遮挡情况,进一步通过条件生成对抗网络补全UV纹理图的缺失.使用Stirling/ESRC 3D Face Database与其他三维人脸重建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实现更高的重建精度,特别是在大视角人脸图像重建应用中,即使在复杂环境下也可以获得完整和真实的三维人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UV位置 纹理补全 对抗神经网络 大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SⅢ电磁量能器位置重建及其修正
14
作者 李宁 刘春秀 +3 位作者 董燎原 李宁博 阮向东 何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9-504,共6页
介绍了BESIII电磁量能器(EMC)位置重建及其修正的研究工作。利用蒙特卡罗模拟(MC)单电子和单光子分别对θ向和向进行修正,修正参数考虑了能量和位置依赖;对于真实数据,θ向位置修正量与MC修正量有微小差异,在MC修正的基础上,利用Bhabh... 介绍了BESIII电磁量能器(EMC)位置重建及其修正的研究工作。利用蒙特卡罗模拟(MC)单电子和单光子分别对θ向和向进行修正,修正参数考虑了能量和位置依赖;对于真实数据,θ向位置修正量与MC修正量有微小差异,在MC修正的基础上,利用Bhabha数据确定真实数据的二次修正参数。利用Bhabha事例和双光子事例检验EMC位置重建性能,MC模拟与真实数据位置分辨基本一致,动量为1 GeV的电子在θ向位置分辨达到5.6 mm,达到了BESIII EMC的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量能器 位置重建 位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外侧结构重建的最佳股骨隧道位置:一项基于双平面追踪的仿真研究
15
作者 王聪 Willem AKernkamp +2 位作者 Anne LVosselman Samuel Kvan de Velde 蔡宗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8-118,共1页
目的前外侧结构重建常用于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控制膝关节轴移现象。重建过程中,不当的股骨隧道位置选择将导致异常的膝关节运动乃至韧带重建失败,诱发骨性关节炎。通过仿真前外侧移植物在膝关节箭步深蹲过程中长度变化,以确定最佳LET重... 目的前外侧结构重建常用于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控制膝关节轴移现象。重建过程中,不当的股骨隧道位置选择将导致异常的膝关节运动乃至韧带重建失败,诱发骨性关节炎。通过仿真前外侧移植物在膝关节箭步深蹲过程中长度变化,以确定最佳LET重建股骨隧道位置。方法召集19位健康志愿者进行膝关节CT扫描以建立骨骼模型,并在双平面动态X线下进行了箭步深蹲的动作,采用二维三维自动配准算法还原了股骨与胫骨的三维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双平面 股骨隧道 移植物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运动 骨骼模型 三维空间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视角一致约束的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
16
作者 钟易澄 裴玉茹 李培鑫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51,共9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无监督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已取得显著成功,其依赖光度渲染以及对称正则化从二维单视角图像进行训练,但是单视角图像由于自遮挡与光照影响缺乏可信的人脸几何与纹理约束.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跨视角一致约束的两阶段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无监督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已取得显著成功,其依赖光度渲染以及对称正则化从二维单视角图像进行训练,但是单视角图像由于自遮挡与光照影响缺乏可信的人脸几何与纹理约束.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跨视角一致约束的两阶段的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框架.首先,局部网络并行地估计多个视角的局部人脸纹理与UV位置图,利用低维统计人脸模型3DMM对自遮挡造成的缺失区域几何与纹理进行填充;在第2阶段中,补全网络对各视角的局部纹理与UV位置图进行补全并改进,重建具有细节的完整三维人脸几何与纹理.设计了关于光度渲染、人脸纹理、与UV位置图的跨视角一致约束函数,以无监督学习机制从多视角人脸图像数据优化端到端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从单视角图像估计人脸姿态,对遮挡区域中人脸几何与纹理合理补全,重建带有几何与纹理细节的高质量三维人脸.特别地,在MICC Florence数据集上,所提方法较对比算法重建人脸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脸重建 跨视角一致约束 UV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矩形确定摄像机内参数与位置的线性方法 被引量:64
17
作者 吴福朝 王光辉 胡占义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3-712,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求解摄像机内参数及确定摄像机位置的线性方法.首先通过空间平面上两个非平行矩形的图像来计算圆环点的图像,进而由圆环点对摄像机内参数的约束方程标定摄像机内参数,并给出了此约束方程具有惟一解的充要条件.摄像机方位是通... 提出了一种求解摄像机内参数及确定摄像机位置的线性方法.首先通过空间平面上两个非平行矩形的图像来计算圆环点的图像,进而由圆环点对摄像机内参数的约束方程标定摄像机内参数,并给出了此约束方程具有惟一解的充要条件.摄像机方位是通过计算图像与空间平面间的单应矩阵来确定的.另外,还给出了在相差一个比例因子的情况下,由拉盖尔定理恢复矩形欧氏度量信息的线性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无须知道矩形的任何几何信息,也不涉及图像匹配问题,而且所有计算方法均是线性的.大量的模拟和真实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方法具有求解精度高、鲁棒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 摄像机内参数 计算机视觉 三维重建 图像匹配 摄像机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K的数字肠道可视化和位置映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利 罗洪艳 +4 位作者 张绍祥 郑小林 侯文生 杨琴 谭立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建立表面重建三维数字肠道和肠道位置映射模型。方法利用第2套中国虚拟人数据集的彩色断面图像手动分割出肠道,再在VC++环境下借助可视化工具包VTK进行表面重建和肠道相对位置映射功能实现。结果系统的实现功能包括:①虚拟人体肠道... 目的建立表面重建三维数字肠道和肠道位置映射模型。方法利用第2套中国虚拟人数据集的彩色断面图像手动分割出肠道,再在VC++环境下借助可视化工具包VTK进行表面重建和肠道相对位置映射功能实现。结果系统的实现功能包括:①虚拟人体肠道的面绘制,其中实体颜色、透明度、背景颜色、网格删减系数、表面平滑次数和光线效果等参数可以设定,以达到不同的面绘制效果。②具有旋转、平移、缩放和正交视图等方便的交互式操作。③从三维空间坐标到肠道相对位置的映射。结论此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可应用于肠道内的定位,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辅助的演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肠道模型 可视化 表面重建 位置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重建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进创 傅文利 +1 位作者 胡强 张锦雄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提出了使用多参数即图像形心点空间位置误差和面积误差的方法,在仿真环境下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给出了图像形心点空间位置误差的计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法比目前常用的单参数评价重建的图像质量更科学合理.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位置误差 面积误差 图像重建 图像质量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块群:构造演化与古大陆重建 被引量:74
20
作者 周建波 石爱国 景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2-1055,共14页
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为"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因此东北地块群构造属性和背景的研究对深入探讨二大构造域的叠加与转化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东北地块群从东到西可细分佳木... 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为"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因此东北地块群构造属性和背景的研究对深入探讨二大构造域的叠加与转化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东北地块群从东到西可细分佳木斯—兴凯、松辽、兴安和额尔古纳四大地块,这些地块具有相同的新元古代——泛非期变质基底,而古生代沉积岩也存在一定的可比性,表明这些地块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构造演化背景。分割这些地块的构造边界特征为:1)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的缝合带为早古生代头道桥—新林缝合带,而非中生代德尔布干断裂;2)兴安地块与松辽地块之间的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330~300 Ma),而非最近报道的中生代;3)古亚洲洋分布在东北陆块群与华北板块之间,沿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闭合,时代为三叠纪;4)佳木斯—兴凯地块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关键时期(210~180 Ma);5)那丹哈达增生杂岩为中国境内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的唯一直接证据,并记录了晚三叠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增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块群发育的典型古生物和年代学标志,重建了东北地块群从Gondwana大陆到Pangea大陆的位置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块群 泛非期基底 古生界盖层 缝合带位置和时代 超大陆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