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艳山姜纯露对脂多糖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许立拔 伍春凤 +4 位作者 谢凤凤 韦都东 秦丹 吴冰燕 梁子宁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为了探讨艳山姜纯露对脂多糖(LPS)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本试验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艳山姜纯露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8、3.6和7.2 g/(kg·bw&#... 为了探讨艳山姜纯露对脂多糖(LPS)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本试验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艳山姜纯露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8、3.6和7.2 g/(kg·bw·d)灌胃艳山姜纯露,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纯净水,连续给药7 d,布洛芬组按10 mg/(kg·bw·d)灌胃布洛芬,仅单次给药。末次给药后30 min,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按4μg/(kg·bw)剂量耳缘静脉注射LPS建立发热模型。末次给药前、造模后1、3和6 h检测兔的肛温;造模后6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肺脏、下丘脑环氧化酶-2(COX-2)和下丘脑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原位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PS致兔发热及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模型成功建立;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各项检测指标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艳山姜纯露低剂量组(造模后6 h)、中剂量组(造模后3、6 h)和高剂量组(造模后1、3、6 h)兔肛温均显著下降(P<0.05),艳山姜纯露各剂量组血清IL-6和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肝脏、肺脏和下丘脑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肝脏、肺脏、下丘脑COX-2和下丘脑TLR4、NF-κB p65原位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艳山姜纯露对LPS致兔肝脏、肺脏和下丘脑损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内生致热原水平及抑制TLR4、NF-κB p65、COX-2蛋白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艳山姜纯露进入兽医临床试验用于减轻发热和肝脏、肺脏、下丘脑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纯露 脂多糖(LPS) 发热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EM-GC-MS结合PLS-DA分析三种姜科植物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映萍 何江斌 +4 位作者 黄梅 高鹏慧 杨毅 和俊才 吴莲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7,共10页
为了探明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提高其果实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以怒江州本地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 为了探明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提高其果实的综合利用率。本研究以怒江州本地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比较分析了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香料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基于三种姜科植物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e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筛选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发现,三种姜科植物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鉴定出8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共有挥发性香气成分6种,分别为桉叶油醇、芳樟醇、α-松油醇、1 R-α-蒎烯、α-水芹烯、罗勒烯。草果中主要有桉叶油醇、反式-2-癸烯醛、4-丙基苯甲醛、(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α-松油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艳山姜中主要以右旋樟脑、桉叶油醇、β-蒎烯、莰烯等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主,草豆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有右旋樟脑、桉叶油醇、芳樟醇、β-石竹烯、石竹烯、α-松油醇等。通过建立PLS-DA模型,从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三种姜科植物果实中挑选出VIP值>1的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共计21种,主要包括为桉叶油醇、芳樟醇、右旋樟脑、β-蒎烯、石竹烯等挥发性香气成分。研究结果可为草果、艳山姜、草豆蔻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功能性、药用价值挖掘方面,及与风味相关的产品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EM-GC-MS 草果 艳山姜 草豆蔻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艳山姜叶片精油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建烟 李欣欣 +4 位作者 余雪芳 刘鑫 苏永发 李永裕 吴少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2-1015,共4页
以花叶艳山姜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对蒸馏时间、浸泡时间、料液比和氯化钠浓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精油得率都有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为:蒸馏时间>料液比>氯... 以花叶艳山姜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对蒸馏时间、浸泡时间、料液比和氯化钠浓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精油得率都有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为:蒸馏时间>料液比>氯化钠浓度>浸泡时间。同时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蒸馏时间1.5 h、料液比1∶6、浸泡时间30 min和氯化钠浓度1.5%,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艳山姜 精油 水蒸气蒸馏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花叶艳山姜叶片精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建烟 余雪芳 +3 位作者 李欣欣 李永裕 黄添毅 吴少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花叶艳山姜是优良的芳香及观赏植物,其叶片具有独特香气,可用于萃取植物精油。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叶艳山姜叶片精油,并以精油得率为指标优化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CO_2流量4个因素对花... 花叶艳山姜是优良的芳香及观赏植物,其叶片具有独特香气,可用于萃取植物精油。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叶艳山姜叶片精油,并以精油得率为指标优化萃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CO_2流量4个因素对花叶艳山姜叶片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个因素对精油得率均有显著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叶艳山姜叶片精油的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 h、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0℃和CO_2流量30 L·h^(-1);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5.07%。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这4个因素对花叶艳山姜叶片精油得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萃取时间>CO_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艳山姜 超临界CO2萃取精油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良姜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茂 李进华 +4 位作者 唐遒冥 龚建英 蒋济刚 钟程 王华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09-1913,共5页
【目的】建立花叶良姜高频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为其种苗周年规模化生产提供新方法。【方法】以花叶良姜种子为材料,开展无菌萌发、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及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花叶良姜种子依次经75%乙醇处理60 s、0.1%升汞处理10... 【目的】建立花叶良姜高频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为其种苗周年规模化生产提供新方法。【方法】以花叶良姜种子为材料,开展无菌萌发、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及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花叶良姜种子依次经75%乙醇处理60 s、0.1%升汞处理10 min、5%次氯酸钠处理3 min,污染率仅5.00%,萌发率为75.83%;适宜花叶良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1.50 mg/L 6-BA+0.30 mg/L 2,4-D,适宜花叶良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0 mg/L TDZ+0.10 mg/L 2,4-D,分化系数达10.03;花叶良姜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00 mg/L ABT1号生根粉,生根率为98.00%。【结论】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可建立花叶良姜的离体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良姜 愈伤组织 无菌萌发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陶玲 沈祥春 +1 位作者 彭佼 支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911,共3页
目的:研究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分别得到不同样品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 目的:研究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分别得到不同样品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从艳山姜全果、果皮、种子团挥发油分别鉴定了66、67和55个化合物,占其各自总量的95.52%、95.83%、99.86%。结论:艳山姜全果及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A及热击处理对艳山姜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向斌 盛爱武 +2 位作者 刘念 区冠鹏 何生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870-5871,共2页
[目的]为艳山姜切花保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BA不同的浓度及处理方式、热击及其与IBA组合处理艳山姜切花,研究IBA及热击处理对艳山姜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100 mg/LIBA瓶插和150 mg/LIBA涂抹远轴端处理的艳山姜切花鲜重变化... [目的]为艳山姜切花保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BA不同的浓度及处理方式、热击及其与IBA组合处理艳山姜切花,研究IBA及热击处理对艳山姜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100 mg/LIBA瓶插和150 mg/LIBA涂抹远轴端处理的艳山姜切花鲜重变化率下降最慢,明显抑制了花蕾脱落,延长了瓶插寿命。热击结合IBA复合处理对艳山姜切花瓶插寿命的延长效果优于热击单独处理,其中人工气候箱(35℃)热击0.5 h结合150 mg/LIBA涂抹远轴端组合处理的艳山姜切花瓶插寿命最长,花蕾脱落率最低。[结论]IBA、热击及其复合处理均能有效延长艳山姜切花瓶插寿命,抑制其花蕾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IBA 热击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探究花叶艳山姜的挥发性成分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沈鑫 陈艳敏 +1 位作者 李永红 蒋冬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9-779,共11页
为探究花叶艳山姜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及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叶艳山姜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 为探究花叶艳山姜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及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叶艳山姜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及叶片在不同时期挥发性有机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花叶艳山姜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6月份达到最多,为22种,3月份检测到的种类最少,仅为6月份的二分之一。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物种类在12:00达到高峰,其中以萜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花叶艳山姜花瓣所含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要明显多于叶片,且挥发物中大部分物质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叶片。花叶艳山姜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β-月桂烯、莰烯、右旋樟脑、桉树醇等,它们大部分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因此,花叶艳山姜是营造生态型、保健型芳香植物景观的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艳山姜 挥发性有机物 季节变化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叶部一个新病害的鉴定及其化学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旭 李启瑞 +3 位作者 肖涛 沈祥春 何明辉 龙庆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在贵州民族药艳山姜的栽培过程中,发现一种艳山姜叶部未知病害,该病害严重地影响艳山姜药材的产量和品质,给药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该病害病原菌的鉴定、化学药剂对该病原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对制定病害防治对... 【目的】在贵州民族药艳山姜的栽培过程中,发现一种艳山姜叶部未知病害,该病害严重地影响艳山姜药材的产量和品质,给药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该病害病原菌的鉴定、化学药剂对该病原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对制定病害防治对策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回接;使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含药平板法研究了7种化学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分离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并筛选了可行的化学防治药剂:75%百菌清,80%代森锰锌和57.6%冠菌清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25%咪鲜胺和70%甲基托布津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好,EC_(50)分别为0.150 3μg/mL和0.872 3μg/mL。【结论】该病害为艳山姜上的首次报道,笔者将其命名为艳山姜褐斑病,致病菌为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25%咪鲜胺对该病原菌室内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艳山姜褐斑病的防治备选化学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叶部新病害 化学防治 新拟盘多毛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良姜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易 唐祥佑 +5 位作者 方萍 秦楷 杨小红 王军 伍慧雄 单体江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叶良姜果实挥发油,通过GC-MS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发现:花叶良姜果实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109%;从中鉴定出4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075%。主要成分为桉油精(35.730%),三环烯(7.463%),2-茨酮(5.737),4-蒈烯(5.64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叶良姜果实挥发油,通过GC-MS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发现:花叶良姜果实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109%;从中鉴定出4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075%。主要成分为桉油精(35.730%),三环烯(7.463%),2-茨酮(5.737),4-蒈烯(5.640%),p-伞花烃(4.975%),γ-桉叶醇(4.300%),肉桂酸甲酯(4.273%),占总相对含量的68.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良姜 果实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艳山姜茎尖离体快繁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梅 符瑞侃 +2 位作者 王景飞 吕德任 黄赛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以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cv.vaniegata)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花叶艳山姜的离体快繁技术。结果表明:花叶艳山姜茎尖接种在MS+BA3.0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d后长出幼芽;丛生芽在MS+6-BA2.... 以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cv.vaniegata)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花叶艳山姜的离体快繁技术。结果表明:花叶艳山姜茎尖接种在MS+BA3.0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d后长出幼芽;丛生芽在MS+6-BA2.0~2.5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达4.0,芽生长正常,且色泽浓绿;芽苗在1/2MS+NAA1.0~1.5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根系粗壮,生根率为93.0%;组培苗移栽在V河沙:V珍珠岩:V表土=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艳山姜 茎尖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精油挥发成分分析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良坤 杨胜涛 +3 位作者 袁源 查云盛 和桂芳 肖鱼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74-79,共6页
通过GC-MS分析艳山姜精油挥发性组分,并利用人体肝癌细胞HepG2系及CCK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法,研究艳山姜精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艳山姜精油挥发组分主要包含烯烃类和醇类物质,分别占挥发组分的63.... 通过GC-MS分析艳山姜精油挥发性组分,并利用人体肝癌细胞HepG2系及CCK法、流式细胞法、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法,研究艳山姜精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艳山姜精油挥发组分主要包含烯烃类和醇类物质,分别占挥发组分的63.88%、19.52%;在精油浓度为200μg/mL时,处理48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56.8%;采用200μg/mL的艳山姜精油处理HepG2细胞24h,细胞凋亡率提高了2.5倍,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Caspase-3、Caspase-9、p53表达量提升至对照的2.57、1.74、1.50倍,而促进细胞增殖的PCNA基因表达量降低到0.45倍。艳山姜精油能较好地抑制癌细胞HepG2的增殖,为利用艳山姜开发功能食品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精油 挥发组分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风味发酵酒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彭 伍琼 +4 位作者 冯瑞章 杨胡艳 彭显清 董守超 魏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为艳山姜风味发酵酒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以艳山姜为原料,酒精度、感官品评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试验(料液比、主发酵温度、起始pH、酵母添加量、主发酵周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筛选艳山姜风味发酵酒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适宜艳... 为艳山姜风味发酵酒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以艳山姜为原料,酒精度、感官品评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试验(料液比、主发酵温度、起始pH、酵母添加量、主发酵周期)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筛选艳山姜风味发酵酒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适宜艳山姜发酵的菌株为安琪活性干酵母RH。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5%、主发酵温度25℃、起始pH 4.0、酵母添加量0.9%和主发酵周期11d。发酵的产品酒精度为10.05%,总糖为(5.56±0.43)g/L、总酸为(4.80±0.24)g/L、感官评分为(90.67±2.08)分。质量指标符合有关标准限量,发酵酒体呈金黄色,有光泽,具有艳山姜的特征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发酵酒 正交试验 风味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果实的生药学及气相色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林菁 肖瑞瑶 +4 位作者 李晨 张旭 龙庆德 李启瑞 张彦燕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3-1048,共6页
艳山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用药物,艳山姜在贵州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30 hm^2,是贵州"南药"的第一大宗产品,也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经济植物,其自然资源非常丰... 艳山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用药物,艳山姜在贵州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30 hm^2,是贵州"南药"的第一大宗产品,也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经济植物,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亦是民间常用的香料植物资源。该研究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方法,对艳山姜果实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对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四个主要心血管药理活性成分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艳山姜果实性状鉴别特征为果皮见12~20条纵棱隆起,顶端具花被残基突起,种子团由白色隔膜分为3瓣,每瓣具种子8~20粒不等,较易散落。显微鉴别特征为:种子横切面具1~2列油细胞,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果实粉末可见螺纹导管、草酸钙方晶、淀粉粒、石细胞等。气相色谱法测得艳山姜果实挥发油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92%、3.966%、9.703%、27.171%。该研究的性状、显微鉴别方法准确、简单、易行,可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别依据;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含量测定。该研究结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叶挥发油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向可 郭姗姗 +3 位作者 张喆 陈真阳 周玉新 杜树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151,158,共6页
为开发新型仓储防护剂,研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叶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仓储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杀虫活性。通过GC-MS分析了艳山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熏蒸、触杀试验测试挥发油及单体成分的活性。艳山姜叶... 为开发新型仓储防护剂,研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叶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仓储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杀虫活性。通过GC-MS分析了艳山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熏蒸、触杀试验测试挥发油及单体成分的活性。艳山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邻伞花烃(14.86%)、桉油精(8.44%)、芳樟醇(8.28%)、氧化石竹烯(7.62%)、柠檬烯(7.29%)、莰烯(7.23%)、α-蒎烯(6.40%)和左旋樟脑(6.20%)。通过生物活性筛选,艳山姜叶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触杀毒性(LD_(50)值为6.59μg/头)和熏蒸毒性(LC_(50)为5.19mg/L)。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合物莰烯、柠檬烯和桉油精对赤拟谷盗均有一定的触杀毒性,LD_(50)分别为5.13、14.97和18.83μg/头。莰烯对赤拟谷盗还显示出较强的熏蒸活性,LC_(50)为4.10mg/L。因此,艳山姜叶挥发油及其活性化合物在应用于赤拟谷盗的防治方面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叶 赤拟谷盗 触杀活性 熏蒸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游华林 周芹茹 +3 位作者 吴林菁 廖尚高 沈祥春 张嫩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 Burtt.et Smith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艳山姜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 Burtt.et Smith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艳山姜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ryophyllene oxide(1)、α-tocopherol(2)、cassipourol(3)、2′,3′-dihydroxy propylpentadecanoate(4)、trans-cinnamic acid(5)、indole-3-aldehyde(6)、5,7-methoxyflavanone(7)、alpinetin(8)、dihydroflavokawin B(9)、2′-hydroxy-4′,6′-dimethoxychalcone(10)。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熊仙 赵从琪 +4 位作者 吕芬 李振杰 张玲 陈军文 徐俊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539,共5页
【目的】研究艳山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甲醇提取艳山姜果实得到粗提物,经水溶解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层析色谱和HPLC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3C NMR、1H NMR和ESI-MS光谱分析方法对... 【目的】研究艳山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甲醇提取艳山姜果实得到粗提物,经水溶解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层析色谱和HPLC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3C NMR、1H NMR和ESI-MS光谱分析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艳山姜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1)、terephthalic acid bis(2-ethylhexyl)ester(2)、dibutyl phthalate(3)、n-triacont-11-enoic acid(4)、豆甾醇(5)、dihydro-5,6-dehydrokawain(6)和aniba dimer A(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属 艳山姜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怒江州3种姜科香料植物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凌瑞枚 黎平 +9 位作者 刘圆圆 张斐斐 严洪斌 吴莲张 友胜军 杨毅 杨全 张春华 胡剑 颜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为充分利用3种姜科植物的地上茎叶部分,本研究采用GC-MS和LC-MS方法比较了其化学组成差异,综合评价各自的特点,以期为拓宽姜科植物茎叶的应用提供依据。对采自云南怒江州的3种姜科不同香料植物草果、春砂仁、艳山姜地上部分的茎、叶分... 为充分利用3种姜科植物的地上茎叶部分,本研究采用GC-MS和LC-MS方法比较了其化学组成差异,综合评价各自的特点,以期为拓宽姜科植物茎叶的应用提供依据。对采自云南怒江州的3种姜科不同香料植物草果、春砂仁、艳山姜地上部分的茎、叶分别采用80%甲醇、正己烷超声进行提取相应化学成分。采用LC-MS方法分析比较甲醇提取物中主要的6种姜科植物中具有抗癌抗炎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以评价地上部分在药理应用上的潜力。结果发现,各活性化合物在3种姜科植物茎叶中的含量均差异显著,春砂仁和艳山姜的茎中表儿茶素含量丰富,而草果茎以庚二醇为主。草果和艳山姜叶中奎尼酸和莽草酸含量较高,草果叶片中还有较低含量的庚二醇,艳山姜叶中有远高于另外两者的表儿茶素,而春砂仁叶片中仅检测到较低含量的奎尼酸。采用GC-MS方法分析正己烷提取物,综合分析3种姜科植物茎、叶的整体化学成分,以期发现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三者茎、叶整体化学成分在数量和种类上均有明显差异。在春砂仁茎叶中发现有多种很高含量的香料成分或前体物质,如龙涎酮、桃金娘烯醇、β-蒎烯、法尼基酮等物质。在艳山姜茎叶中发现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E和去甲氧基醉椒素等活性物质。草果叶片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己酸。上述物质在化工、医药等领域都有较大应用,该研究将为3种姜科植物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春砂仁 艳山姜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果实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泽碧 洪影雯 +3 位作者 梁子宁 卢莹 罗敏 韦丽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1期142-146,共5页
建立了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et Smith]果实药材质量标准。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测定艳山姜果实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通过性状特征、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不同批次艳山姜果实药材;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膨... 建立了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et Smith]果实药材质量标准。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测定艳山姜果实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通过性状特征、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不同批次艳山姜果实药材;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膨胀度测定及经GC-MS联用测定11批药材艳山姜挥发油。结果表明,艳山姜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图鉴别主斑点的分离度清晰;拟定艳山姜水分不得高出15.0%,总灰分不得高出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出1.9%,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5.0%,平均膨胀度为2.80 mL/g,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8%。挥发油测定发现,β-蒎烯成分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桧烯和桉叶油醇等。该方法操作简易便行、无干扰、稳定可靠、复现性较好,拟订的范围合适,适用于艳山姜果实药材的质量标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et Smith] 果实 显微鉴别 挥发油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山姜叶片和果实化学成分预试验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芳 李莉 +3 位作者 黄彭 邸阳阳 嫣珍 魏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艳山姜叶片和果实所含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叶片和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系统预试验法对艳山姜叶片和果实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 2-Al(NO 3)3-NaOH比色法测定艳山姜叶... [目的]研究艳山姜叶片和果实所含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叶片和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系统预试验法对艳山姜叶片和果实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 2-Al(NO 3)3-NaOH比色法测定艳山姜叶片和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艳山姜叶片和果实中均含有酚类、鞣质、有机酸、甾体、三萜以及挥发油、总黄酮;叶片中可能含生物碱,果实中不含生物碱;叶片和果实中不含皂苷,叶片和果实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05、11.98 mg/g。[结论]该研究初步确定了艳山姜叶片和果实中化学成分类型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可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探索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 叶片和果实 化学成分 预试验 总黄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