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含量及时效温度对Al-Mg-Si-Cu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
1
作者 杜兴旺 王芝秀 +2 位作者 李海 王烨 黄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6-1510,共15页
采用硬度及晶间腐蚀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180、200、220、240℃, 0~600 h)时效对Al-1.1Mg-1.2Si-xCu(x=0, 0.35, 0.7, 1.1,质量分数,%)四种合金晶间腐蚀(IG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0的合金在不同时效温度下... 采用硬度及晶间腐蚀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180、200、220、240℃, 0~600 h)时效对Al-1.1Mg-1.2Si-xCu(x=0, 0.35, 0.7, 1.1,质量分数,%)四种合金晶间腐蚀(IGC)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0的合金在不同时效温度下始终发生均匀腐蚀(UC),而Cu含量为0.35%、0.7%的合金发生IGC→UC的转变;相比之下,Cu含量为1.1%的合金在180、200、220℃时效时只发生IGC,但在240℃时效时,腐蚀类型发生IGC→UC→IGC→UC的转变。Cu含量为0的合金始终无IGC敏感性,源于晶界β相不能作为稳定阳极与PFZ形成腐蚀微电池。Cu含量为0.35%、0.7%的合金发生IGC→UC的转变,与短路扩散控制的粗化过程主导晶界Q相产生连续→断续的分布特征有关。Cu含量为1.1%的合金在较低温度时效时只发生IGC,源于析出相数量多且Q相粗化过程缓慢;该合金在较高温度时效时发生IGC→UC→IGC→UC的转变,与晶界Q相粗化和长大过程同步发生、先后主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时效 晶间腐蚀 均匀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含量对Al-Mg-Si-Cu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宋锦江 孙有平 +3 位作者 李旺珍 何兴 罗章 陈文刚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6,共8页
对不同锰含量(0,0.1%,0.4%,0.7%,质量分数)Al-Mg-Si-Cu合金板(510℃固溶+195℃时效处理)进行搅拌摩擦焊接试验,研究了锰含量对接头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锰含量接头焊核区经历连续动态再结晶与几何动态再结晶的共同作... 对不同锰含量(0,0.1%,0.4%,0.7%,质量分数)Al-Mg-Si-Cu合金板(510℃固溶+195℃时效处理)进行搅拌摩擦焊接试验,研究了锰含量对接头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锰含量接头焊核区经历连续动态再结晶与几何动态再结晶的共同作用,形成大量细小再结晶晶粒,锯齿状晶粒被拉长分割;随锰含量增加,焊核区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接头中的析出相数量增加,当锰质量分数为0.7%时,析出相发生粗化。不同锰含量接头焊核区形成A/A和C型剪切织构。随锰含量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下降,断后伸长率先降低后升高,当锰质量分数为0.4%时,接头的抗拉强度最高,断后伸长率最小。含锰合金接头断口存在密集韧窝,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随锰含量增加,韧窝尺寸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合金 锰含量 织构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淬火对Al-Mg-Si-Cu合金力学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昆 陈志国 +1 位作者 Tarek Khelfa 周燕锴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8,143,共6页
采用室温拉伸、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级淬火对Al-Mg-Si-Cu合金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 min分级淬火后的合金在28 d自然时效后不仅能维持162.49 MPa的低屈服强度和105.60 MPa的高... 采用室温拉伸、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分级淬火对Al-Mg-Si-Cu合金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 min分级淬火后的合金在28 d自然时效后不仅能维持162.49 MPa的低屈服强度和105.60 MPa的高强化增量,相较于水淬合金,晶间腐蚀深度降低了57.2%。T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分级淬火期间形成的Ⅱ型Mg-Si团簇抑制了自然时效期间形成的Ⅰ型团簇,有效促进了晶内β″相、β′相的析出。此外,晶界处的析出相由于附近溶质原子的耗尽呈现粗大球形、离散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淬火 al-mg-si-cu合金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屈服强度 极限抗拉强度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芝秀 李海 +2 位作者 顾建华 宋仁国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48-3355,共8页
采用DSC热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和晶间腐蚀等测试及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研究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80℃时效时,4种合金硬度上升至峰值后持续下降,且随着Cu含量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度随之提高,硬化速... 采用DSC热分析、硬度、电导率、拉伸和晶间腐蚀等测试及透射电镜组织观察,研究Cu含量对Al-Mg-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180℃时效时,4种合金硬度上升至峰值后持续下降,且随着Cu含量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度随之提高,硬化速率加快而软化速率降低;时效时电导率先下降至最低值后又持续上升,且Cu含量越高,电导率越低。随着Cu含量增加,T6和T4态合金的强度随之提高,晶间腐蚀抗力下降,但无Cu合金不发生晶间腐蚀;T6态合金析出相类型随Cu含量增加而变化,Cu含量较低时(0.6以下),析出β″相;而Cu含量为0.9时,析出相为β″相和Q′相共存;且随着Cu含量增加,析出相数量和体积分数增加而尺寸减小,T4态合金析出相为原子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析出相 晶间腐蚀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留结晶相对Al-Mg-Si-Cu合金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海 孟林 +4 位作者 王芝秀 黄玲 李蔚 宋仁国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00-3306,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等研究中性和酸性NaCl腐蚀溶液中残留结晶相对Al-Mg-Si-Cu合金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合金含有Mg2Si和Al4.01(MnFeCrCu)Si0.74两种残留结晶相。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Mg2S...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等研究中性和酸性NaCl腐蚀溶液中残留结晶相对Al-Mg-Si-Cu合金晶间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合金含有Mg2Si和Al4.01(MnFeCrCu)Si0.74两种残留结晶相。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Mg2Si相通过Mg优先溶解,由阳极转换成阴极,进而造成基体点蚀。Al4.01(MnFeCrCu)Si0.74相在中性溶液中作为阴极,导致周围Al基体发生点蚀,而在酸性溶液中只发生自身腐蚀。当点蚀发生在晶界上时,能直接诱发晶间腐蚀;而当点蚀发生在晶内时,则需点蚀扩展至晶界才能诱发晶间腐蚀。不同于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中的晶间腐蚀也可以由晶界直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结晶相 优先溶解 晶间腐蚀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Al-Mg-Si-Cu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朱东晖 陈江华 +5 位作者 刘春辉 孟立春 郑雄 赖玉香 陶冠辉 顾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42-2349,共8页
采用电子显微学方法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180℃下焊后时效处理工艺对Al-Mg-Si-Cu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焊后热处理的焊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焊缝处由于在焊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 采用电子显微学方法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180℃下焊后时效处理工艺对Al-Mg-Si-Cu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焊后热处理的焊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焊缝处由于在焊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第二相颗粒,消耗了大量的溶质原子,因此,焊接接头硬度最低。对于焊前处理为欠时效的焊件,热影响区硬度经过焊后热处理后完全恢复母材硬度水平;而对于焊前处理为峰值时效和过时效的焊件,热影响区硬度不能完全恢复,会出现一个硬度谷,即软化区。通过对软化区进行透射电镜表征后发现,该区域内析出相出现明显的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析出相 焊后热处理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热影响区 软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微合金化对Al-Mg-Si-Cu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跃 陈文琳 +1 位作者 李伟 马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0,143,共5页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了Al-0.9Mg-0.6Si-0.7Cu-xSc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Sc元素对Al-0.9Mg-0.6Si-0.7Cu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c形成的AlMgSiCuSc析出相可作为异质形核核...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了Al-0.9Mg-0.6Si-0.7Cu-xSc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Sc元素对Al-0.9Mg-0.6Si-0.7Cu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c形成的AlMgSiCuSc析出相可作为异质形核核心,显著细化铸态组织;在Al-Mg-Si-Cu合金中添加0.3wt%Sc,能强烈钉扎位错和亚晶界,有效阻碍固溶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从而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且Al-0.90Mg-0.59Si-0.70Cu-0.3Sc合金断口的韧窝数量较多、分布均匀,断口形貌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Sc微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Si-Cu合金在热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 被引量:8
8
作者 甘卫平 刘泓 +1 位作者 杨伏良 王义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1-845,共5页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l-0.80Mg-0.63Si-0.61Cu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应力出...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l-0.80Mg-0.63Si-0.61Cu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应力出现锯齿波动,呈不连续再结晶特征;该铝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包含Arrhenius项的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其变形激活能为176.5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热压缩变形 流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l-Mg-Si-Cu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意 杨伏良 +4 位作者 马政 党小荔 孟德超 张国鹏 尹德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1-1507,共7页
采用热模拟研究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制定该合金的低温快速挤压工艺和在线热处理制度,利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Al-Mg-Si-Cu合金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 采用热模拟研究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制定该合金的低温快速挤压工艺和在线热处理制度,利用电子万能实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Al-Mg-Si-Cu合金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该合金的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来描述,也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其变形激活能为189.82kJ/mol;随着热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逐步由动态回复转变为动态再结晶;合金低温快速挤压后,经过在线风淬停留3h,然后200℃人工时效3h,其抗拉强度达到305MPa,屈服强度达到26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热变形 流变应力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Si-Cu合金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娜 周志敏 +1 位作者 路贵民 赵大志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5-139,155,共6页
采用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了Al-1.2Mg-0.8Si-0.4Cu合金半固态锭坯,研究了浇注温度和铸造速度对锭坯微观组织的影响.合金熔体在750℃下浇注,组织不均匀,边部是细小的晶粒,1/2半径和中心部位是粗大的枝晶,最小晶粒直径25μm,最大晶... 采用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了Al-1.2Mg-0.8Si-0.4Cu合金半固态锭坯,研究了浇注温度和铸造速度对锭坯微观组织的影响.合金熔体在750℃下浇注,组织不均匀,边部是细小的晶粒,1/2半径和中心部位是粗大的枝晶,最小晶粒直径25μm,最大晶粒直径达220μm;660℃保温后浇注,可以获得适合半固态加工的均匀、细小的近球形组织,锭坯中心和边部组织差异小,平均晶粒尺寸为36.5μm;铸造速度达150 mm/min时有利于均匀、细小的近球形组织形成.结果表明,对于Al-1.2Mg-0.8Si-0.4Cu铝合金采用近液相线半连续铸造可以获得理想的半固态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液相线半连续铸造 半固态浆料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对冷轧Al-Mg-Si-Cu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友彬 林毅 +1 位作者 胡治流 曾建民 《江西有色金属》 CAS 201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研究在不同退火温度下,Mn对冷轧Al-Mg-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绘制再结晶动力学曲线,测定不同Mn含量的Al-Mg-Si-Cu合金再结晶激活能和再结晶温度.实验结果表明,Mn可以有效的阻碍Al-Mg-Si-Cu合金再结晶行为.当w(Mn)<0.7%,Al-M... 研究在不同退火温度下,Mn对冷轧Al-Mg-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绘制再结晶动力学曲线,测定不同Mn含量的Al-Mg-Si-Cu合金再结晶激活能和再结晶温度.实验结果表明,Mn可以有效的阻碍Al-Mg-Si-Cu合金再结晶行为.当w(Mn)<0.7%,Al-Mg-Si-Cu合金再结晶起始温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再结晶结束温度不变.再结晶激活能随Mn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结晶 冷轧 激活能 al-mg-si-cu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Si-Cu合金双道次热变形流变软化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元元 肖罡 +2 位作者 干甜 刘长万 曾建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97,共6页
在变形温度为653~733K、应变速率为0.01~0.1s-1、变形道次间停留时间为30~240s下,对Al-Mg-Si-Cu合金进行双道次等温热压缩试验,定量分析了合金的动态与静态软化行为,探讨了合金的流变软化行为机理。结果表明:合金在第一道次变形时的动... 在变形温度为653~733K、应变速率为0.01~0.1s-1、变形道次间停留时间为30~240s下,对Al-Mg-Si-Cu合金进行双道次等温热压缩试验,定量分析了合金的动态与静态软化行为,探讨了合金的流变软化行为机理。结果表明:合金在第一道次变形时的动态软化率均不低于10%,流变软化程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和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与再结晶相结合;变形道次间停留阶段的软化行为显著,最大软化率可达97.82%,静态软化程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增大和道次间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软化行为由静态回复与再结晶共同主导;合金在第二道次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峰值较低且软化率均不高于5%,软化行为由再结晶与回复共同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热变形 软化行为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时效阶段Al-Mg-Si-Cu合金的晶间腐蚀再敏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芝秀 朱凡 +4 位作者 郑凯 贾俊 韦玉龙 李海 郑子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9-2205,共7页
采用维氏硬度计和加速腐蚀试验,分别测试Al-1.1Mg-1.2Si-0.9Cu合金(质量分数,%)在220℃时效过程中硬化行为和IGC敏感性。结果表明:合金在过时效阶段能够发生IGC→PC→IGC的腐蚀行为转变,出现所谓的PC→IGC再敏化现象。过时效阶段晶界Q... 采用维氏硬度计和加速腐蚀试验,分别测试Al-1.1Mg-1.2Si-0.9Cu合金(质量分数,%)在220℃时效过程中硬化行为和IGC敏感性。结果表明:合金在过时效阶段能够发生IGC→PC→IGC的腐蚀行为转变,出现所谓的PC→IGC再敏化现象。过时效阶段晶界Q相出现连续→断续→连续的分布特征变化,决定其与无析出区能否构成连续腐蚀微电池,是合金发生IGC→PC→IGC转变的主要原因。利用晶界析出相粗化与长大过程同步进行、先后主导的观点能够合理地解释晶界Q相分布特征和无析出区宽度在过时效阶段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过时效 析出 晶间腐蚀 坑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自然时效和大预变形提升Al-Mg-Si-Cu合金蠕变时效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凱亮 刘春辉 +2 位作者 杨建使 马培培 湛利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通过改变常规冷变形和自然时效顺序,提出一种结合自然时效和大预变形提高Al-Mg-Si-Cu合金蠕变量和力学性能的工艺。通过硬度测试、蠕变时效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比了常规处理和改进工艺处理的试样在蠕变时效过程中... 通过改变常规冷变形和自然时效顺序,提出一种结合自然时效和大预变形提高Al-Mg-Si-Cu合金蠕变量和力学性能的工艺。通过硬度测试、蠕变时效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比了常规处理和改进工艺处理的试样在蠕变时效过程中的硬度、蠕变量、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处理能够有效延长合金蠕变时效第1阶段的持续时间,24 h内的总蠕变量比常规处理的试样提高约1.5~3.2倍,也能够显著提高Al-Mg-Si-Cu合金的强度,同时保持合金的断后伸长率不降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大预变形合金初始位错密度大并在蠕变时效过程中显著降低,在晶格缺陷的诱导下,Al-Mg-Si-Cu合金中形成了壁状析出相,该析出相在经常规蠕变时效的合金中并未被发现。建立了基于位错密度和应力阈值的本构方程,可以准确预测大预变形态Al-Mg-Si-Cu合金的蠕变时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时效 位错密度 析出 本构方程 al-mg-si-cu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时效对Al-Mg-Si-Cu合金拉伸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海 田奎生 王芝秀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1-114,共4页
为了寻求强度与耐蚀性良好配合,采用拉伸测试和加速腐蚀实验,研究了180~210℃/1~10 h单级时效对Al-Mg-Si-Cu合金拉伸性能和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合金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则逐渐下降,晶间腐蚀深度先增... 为了寻求强度与耐蚀性良好配合,采用拉伸测试和加速腐蚀实验,研究了180~210℃/1~10 h单级时效对Al-Mg-Si-Cu合金拉伸性能和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合金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则逐渐下降,晶间腐蚀深度先增大后减小,腐蚀类型由晶间腐蚀转变为均匀腐蚀;提高时效温度,合金硬化及软化速度均加快。经200℃/6 h单级时效,合金不仅无晶间腐蚀敏感性,还有较高的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74、359 MPa和9.9%。透射电镜观察表明,200℃/6 h单级时效合金基体析出相为均匀分布的Q’和β’相,晶界析出相呈球状、断续分布,这种析出特征赋予了合金高的强度和晶间腐蚀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时效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形变时效工艺同时提高Al-Mg-Si-Cu合金强度和电导率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敬 陈江华 +2 位作者 刘春辉 赖玉香 顾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9-2142,2147,共5页
铝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但由于强度低,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随着铝在电力工业中应用逐渐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作致力于提高铝的导电率与强度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传统T6时效工艺顺序发明一种同时显著提高Al-Mg-Si-Cu合金导电率和... 铝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但由于强度低,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随着铝在电力工业中应用逐渐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作致力于提高铝的导电率与强度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传统T6时效工艺顺序发明一种同时显著提高Al-Mg-Si-Cu合金导电率和强度的形变时效工艺。本文采用显微硬度测量,导电率测试以及透射电镜(TEM)微观结构表征研究了形变时效工艺与传统T6时效工艺制备的材料在综合性能和微观组织上的差异。轧制变形引入的位错在后续时效过程调控析出,析出相形貌的改变是导电率相对T6工艺提高的原因,而残留位错可提高材料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导电率 强度 位错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Si-Cu合金中晶界和晶内析出相粗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元飞 陈江华 +2 位作者 刘春辉 李祥亮 冯佳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采用显微硬度测试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Al-0.5Mg-1.0Si-0.8Cu(wt.%)合金的晶界析出规律和晶内析出相的粗化机制。结果表明:180℃时效处理的Al-0.5Mg-1.0Si-0.8Cu(wt.%)合金晶界处存在富Si相和Q相两类不连续分布... 采用显微硬度测试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Al-0.5Mg-1.0Si-0.8Cu(wt.%)合金的晶界析出规律和晶内析出相的粗化机制。结果表明:180℃时效处理的Al-0.5Mg-1.0Si-0.8Cu(wt.%)合金晶界处存在富Si相和Q相两类不连续分布的析出相,它们的尺寸分别约为1 mm和几十纳米;时效0.5 h时晶界处有少量富Si相,时效5 h时晶界富Si相明显增多,时效36 h时富Si相开始粗化且间距变大,再进一步时效其形貌和分布变化不大;晶界Q相与相邻晶粒铝基体的界面取向关系是:[510]Al//[1120]Q;时效36 h晶内开始出现粗化析出相,且随时效继续进行合金晶内析出大量粗化相,存在明显的晶界无析出带现象。晶内粗化析出相主要含有Si元素,呈片状、球状和棒状3种形貌。其中,棒状Si析出相是沿〈001〉Al方向生长的,且〈112〉Si//〈001〉Al,{111}Si//{010}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晶界 析出相 时效 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Si-Cu合金时效状态对疲劳过程及断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昌军 刘春辉 +4 位作者 陈江华 冯佳妮 桑益 廖元飞 陈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3,共9页
采用疲劳测试、拉伸试验、金相显微电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不同时效处理状态的Al-Mg-Si-Cu合金在循环载荷作用过程中力学性能的演变和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过时效合金的疲劳寿命最长,峰值时效合金的疲劳寿命最短;欠时效和... 采用疲劳测试、拉伸试验、金相显微电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不同时效处理状态的Al-Mg-Si-Cu合金在循环载荷作用过程中力学性能的演变和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过时效合金的疲劳寿命最长,峰值时效合金的疲劳寿命最短;欠时效和峰值时效合金的屈服强度在疲劳过程中出现下降,且欠时效合金表现得尤为显著,欠时效合金的伸长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过时效合金的强度在疲劳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伸长率在疲劳寿命后期出现大幅下降。疲劳裂纹在样品表面萌生后倾向于沿晶界增殖并形成裂纹源区,过时效合金在射线状裂纹增殖区与瞬断区之间还出现了沿晶扩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析出相 疲劳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和Si对Al-Mg-Si-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立子 陈彦博 +1 位作者 张海涛 崔建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2-995,共4页
通过拉伸实验以及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了Mn和Si含量变化对新型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化性降低.当添加质量分数0.35%Mn时,合金的Rm变化不大但... 通过拉伸实验以及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了Mn和Si含量变化对新型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化性降低.当添加质量分数0.35%Mn时,合金的Rm变化不大但ReL和Ae明显提高;继续增至质量分数为0.7%Mn时,强度和延伸率均下降,这是由于添加Mn同时增加了粗大夹杂相和细小弥散相的体积分数所致.随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时效硬化性提高,合金的Rm提高但ReL和Ae降低,时效强化相β″的析出密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MN SI 时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福萍 刘峰 +2 位作者 李建云 张敬恩 王智祥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提高固溶温度的强化固溶,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过饱和度;同时强化固溶和双级固溶方式能有效改善时...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及晶间腐蚀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固溶方式及时效对Al-Mg-Si-Cu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逐步提高固溶温度的强化固溶,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过饱和度;同时强化固溶和双级固溶方式能有效改善时效后合金的第二相析出及分布状态,有利于合金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提高;经强化固溶、双级时效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平均腐蚀深度分别为295 MPa和39μm,具有良好的强度及耐晶间腐蚀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固溶 时效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