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Fe金属复合涂层冷喷沉积行为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洪涛 陈枭 +2 位作者 白小波 纪岗昌 董增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为研究Al/Fe复合粉末在冷喷涂沉积过程中的粒子碰撞变形行为、结合机理及涂层组织结构特征,以机械混合Fe、Al粉末为喷涂原料(w(Al)∶w(Fe)=85∶15),使用冷喷涂沉积Al/Fe金属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仪等... 为研究Al/Fe复合粉末在冷喷涂沉积过程中的粒子碰撞变形行为、结合机理及涂层组织结构特征,以机械混合Fe、Al粉末为喷涂原料(w(Al)∶w(Fe)=85∶15),使用冷喷涂沉积Al/Fe金属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Al/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硬度及Fe、Al粒子的变形形貌。结果表明:Al粒子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发生强烈塑形变形明显扁平化,并通过机械咬合形成致密的基体相,而硬度较高的Fe粒子则变形较少,基本保持初始形貌并弥散分布在Al基体之中;Al粒子内部靠近碰撞界面处的晶粒由于强烈变形被明显拉长,而远离碰撞界面的晶粒则保持近似球形;冷喷Al/Fe金属复合涂层的相结构与初始喷涂粉末完全相同,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约为1.2%,涂层的硬度显著高于初始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金属复合涂层 冷喷涂 沉积特性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NiCrCu高熵合金涂层对复合铸造Al/Mg双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远财 蒋文明 +3 位作者 李庆晴 牛言清 余令辉 樊自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的FeCoNiCrCu高熵合金涂层对Al/Mg双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在A356嵌体表面喷涂不同厚度的FeCoNiCrCu高熵合金涂层,采用消失模复合铸造工艺制备Al/Mg双金属,利用扫描电镜、EDS能谱及XRD...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的FeCoNiCrCu高熵合金涂层对Al/Mg双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在A356嵌体表面喷涂不同厚度的FeCoNiCrCu高熵合金涂层,采用消失模复合铸造工艺制备Al/Mg双金属,利用扫描电镜、EDS能谱及XRD衍射仪、维氏硬度测试仪和万能试验机对Al/Mg双金属界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未喷涂高熵合金涂层的Al/Mg双金属界面由共晶层和金属间化合物层组成,断裂位置主要位于金属间化合物层,裂纹从Al_(3)Mg_(2)扩展至共晶层结束,具有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剪切强度仅为30.37MPa。当高熵合金涂层厚度为5μm时,Al/Mg双金属形成了Al_(3)Mg_(2)+Mg_(2)Si/AlxFeCoNiCrCu+FeCoNiCrCu+Al-Mg-Co-Ni混合相/δ-Mg+Al_(12)Mg_(17)共晶组织的复杂界面,断裂发生在高熵合金层与δ-Mg+Al_(12)Mg_(17)共晶组织的交界处,断裂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剪切强度为48.46MPa,相对于无涂层的Al/Mg双金属提高了59.56%。当高熵合金涂层厚度为20μm时,铝侧生成了AlxFeCoNiCrCu高熵合金,镁侧则只生成了少量Mg-Ni-Cu混合相,断裂发生在高熵合金涂层与镁基体交界处,剪切强度为39.69 MPa。结论高熵合金涂层可以有效阻碍Al、Mg元素之间的扩散,从而显著抑制或完全阻止Al-Mg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大幅度降低界面层厚度。金属间化合物的减少和混合相对裂纹扩展的阻碍作用显著提高了Al/Mg双金属界面的剪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NiCrCu高熵合金涂层 al/Mg双金属 超音速火焰喷涂 复合铸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i-WC复合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与扩散分析
3
作者 李德元 孙继博 +2 位作者 李光全 张楠楠 祝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高碳钢的高温使用寿命,拟在碳钢表面制备Ni-Al反应改性涂层。【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在碳钢基体上制备Ni-WC涂层,随后在其上利用电弧喷涂制备Al涂层,在800℃不同时间扩散处理下使得涂层内的Ni-Al发生反应,以得到金属间化合物并增强其高温抗氧化性能。通过记录氧化增重曲线测试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在高温氧化过程中Al/Ni-WC复合涂层在Al/Ni界面处原位生成了富铝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Ni-WC涂层经800℃扩散处理过程中,首先形成富Al的NiAl 3,且其表面Al原子与大气中的氧原子反应形成了Al_(2)O_(3)。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Al/Ni界面形成的NiAl 3相转变为抗高温氧化能力更优异的Ni_(2)Al_(3)相,两种Ni-Al金属间化合物本身具有高熔点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且在Al/Ni-WC复合涂层表面形成的Al_(2)O_(3)减缓了氧原子的扩散过程。Al/Ni-WC复合涂层试件的扩散层厚度随着扩散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类似线性增长趋势。经800℃扩散处理后,Al/Ni-WC涂层中NiAl 3层的增厚速率较快,且在加热10 h后原位反应生成了更厚的Ni_(2)Al_(3)层。经800℃扩散处理20 h后,经过原位反应得到了比NiAl 3层稍厚一些的Ni_(2)Al_(3)层。由于Ni_(2)Al_(3)层熔点更高且更稳定,因而经过800℃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经900℃/50 h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经循环氧化后存在陶瓷相Al_(2)O_(3)、WC和NiAl相,在陶瓷相和NiAl相的共同作用下呈现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测得不同扩散时间下Al/Ni-WC涂层的扩散层厚度,得到了Ni和Al之间的扩散关系式,其扩散反应动力指数为0.79045,复合涂层对碳钢基体的保护作用明显提高。【结论】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膜与涂层中原有WC相的共同作用下碳钢基体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氧化增重实验可知,在Ni层中增加陶瓷相以后,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碳钢基体,因而对碳钢基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碳钢 原位生成 al/Ni-WC复合涂层 al/Ni界面 高温抗氧化性能 Ni-al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灿明 孙宏飞 +1 位作者 宋强 万殿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7-29,37,共4页
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与WC混合粉末作为喷涂材料,采用热喷涂的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出复合涂层。对涂层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涂层组织致密,硬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关键词 fe3al 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张伟 刘维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6,16,共5页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在室温至650℃温度下高速电弧喷涂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在室温至650℃温度下高速电弧喷涂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率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高温下复合涂层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磨损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而形成的起到固体润滑的作用氧化物保护层。剥层磨损是Fe-Al/WC复合涂层高温磨损的主要机理。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650℃时Fe-Al/WC复合涂层的磨损率有所提高,这可能与高温下涂层表面WC颗粒的氧化和脱碳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WC 复合涂层 高温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Fe-Al/WC复合涂层的组织及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子新 刘燕 +2 位作者 徐滨士 马世宁 张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5,共3页
研究了 30 0 ,4 5 0 ,5 5 0 ,6 5 0 ,80 0℃热处理对高速电弧喷涂 Fe- Al/ 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处理后复合涂层中将析出 Fe2 W2 C和 Fe6 W6 C弥散相。 4 5 0~ 6 5 0℃热处理后 ,部分 Fe3A... 研究了 30 0 ,4 5 0 ,5 5 0 ,6 5 0 ,80 0℃热处理对高速电弧喷涂 Fe- Al/ 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滑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处理后复合涂层中将析出 Fe2 W2 C和 Fe6 W6 C弥散相。 4 5 0~ 6 5 0℃热处理后 ,部分 Fe3Al转变成 Fe Al造成的点阵畸变以及 Fe2 W2 C和 Fe6 W6 C的弥散强化作用 ,使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通过热处理提高 Fe- Al/ WC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显微硬度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TiB/Fe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原位合成及显微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维平 刘硕 邹龙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801,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工艺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出原位自生TiB2-TiB/Fe复相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改善常规材料表面综合使用性能.采用XRD、SEM、EDS、EPMA等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Fe,C)固溶体胞状树枝晶及分布于晶间的TiB... 利用激光熔覆工艺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出原位自生TiB2-TiB/Fe复相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改善常规材料表面综合使用性能.采用XRD、SEM、EDS、EPMA等手段对复合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Fe,C)固溶体胞状树枝晶及分布于晶间的TiB2/Fe或TiB/Fe共晶组成,部分Fe2B相也会出现在晶间.涂层成分不同时,陶瓷增强相的含量将发生变化.涂层力学性能较基体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TIB2 fe2B 激光熔覆工艺 共晶 显微分析 中碳钢 原位自生 原位合成 材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Fe-Ti-C复合粉末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形成机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涛 张守全 +3 位作者 黄继华 朱警雷 张强 张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合粉末团粒构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在喷涂飞行过程中首先出现Ti-Fe液相,然后整个团粒发生球化;熔化的团粒内部生成大量细小TiC颗粒,表层有少量TiC聚集,与基板碰撞后形成复合强化片层与TiC聚集片层交替叠加的涂层结构;随飞行距离增大,团粒外部TiC聚集层增厚,内部TiC颗粒减少,碰撞扁平化程度降低;最终涂层由TiC和Fe两相组成,大量亚微米级TiC颗粒呈内晶型均匀分布于Fe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金属陶瓷涂层 fe-Ti-C复合粉末 组织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Fe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杰光 王瑞花 +5 位作者 李世斌 余思远 王宁 李垚圻 夏婷婷 曹桂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提高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2O3/Fe基复合材料,研究Al2O3/Fe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Al2O3/Fe基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80 MPa时达到最大;随着保压时间... 为提高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2O3/Fe基复合材料,研究Al2O3/Fe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Al2O3/Fe基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80 MPa时达到最大;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10 min后升高趋势较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 600℃后升高趋势较小。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得到成型压力为80 MPa、保压为10 min和烧结温度为1 600℃较适宜,获得的Al2O3/Fe基复合材料的硬度为194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材料 al2O3 制备工艺 fe 粉末冶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Al_2O_3梯度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尹衍升 张景德 +3 位作者 李嘉 甄玉花 张银燕 陈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6-379,共4页
利用等离子喷技术在钢表面制备了Fe3Al/Al2O3梯度涂层以及Fe3Al-Al2O3双层涂层和Fe3Al-Fe3Al/50%Al2O3-Al2O3三层涂层,采用MRH-3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涂层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梯... 利用等离子喷技术在钢表面制备了Fe3Al/Al2O3梯度涂层以及Fe3Al-Al2O3双层涂层和Fe3Al-Fe3Al/50%Al2O3-Al2O3三层涂层,采用MRH-3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涂层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梯度涂层成分沿涂层厚度方向存在差异,相应的耐磨性能和磨损机制亦有所不同,梯度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包括颗粒脱落、裂纹萌生与扩展、微区脆裂层状脱落、塑性变形和粘着损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al2O3复合材料 梯度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强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汤文明 唐红军 +2 位作者 郑治祥 吴玉程 董季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对 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及强韧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提高 Fe-Al金属间化合物强韧性的几种方法 ,包括细化晶粒、微合金化和合金化以及复合增韧等。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材料 强韧化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Fe_3Al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汪才良 朱定一 卢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69,73,共4页
对Fe3Al基合金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主要包括:Fe3Al基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加工性能的改善、Fe3Al基合金的超塑性变形工艺、Fe3Al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热处理对Fe3Al基合金的强韧化作用。着重论述了Fe3Al基合金的制备方... 对Fe3Al基合金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主要包括:Fe3Al基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加工性能的改善、Fe3Al基合金的超塑性变形工艺、Fe3Al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热处理对Fe3Al基合金的强韧化作用。着重论述了Fe3Al基合金的制备方法、强韧化措施、热处理以及复合材料等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近年来Fe3Al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在工程上的一些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热处理 超塑性 fe3al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WS_2复合材料的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斐 甄乾 +3 位作者 张兴华 马吉强 徐建林 杨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添加WS2质量百分数为10%、20%和30%的Fe-28Al-5Cr基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和组织结构.利用自制的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样品在4×10-4Pa真空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与WS... 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添加WS2质量百分数为10%、20%和30%的Fe-28Al-5Cr基复合材料,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相组成和组织结构.利用自制的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样品在4×10-4Pa真空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与WS2的复合能够显著降低Fe3Al基金属间化合物在真空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但三种不同WS2含量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差别不大.随着WS2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逐渐降低,特别是30%复合材料的磨损率较纯Fe-28Al-5Cr的磨损率低约1个数量级.滑动速度和载荷对三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有一定的影响.纯Fe3Al的磨损表面较为粗糙,出现严重的剥落坑和剥落痕迹,磨损机理为严重的疲劳磨损.添加质量百分数为10%WS2的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添加WS2质量百分数为20%和30%的复合材料,其磨损表面相对较为光滑平整,磨损机理为轻微剥落.因此,在复合材料制备中添加WS2能够显著提高Fe3Al金属间化合物的真空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材料 fe3al金属间化合物 WS2 真空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Al_2O_3/Fe-28Al-5Cr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建林 甄乾 +3 位作者 张兴华 马吉强 李斐 杨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8,43,共6页
在自制的Fe-28Al-5Cr合金粉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和20%Al2O3陶瓷颗粒,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Fe-28Al-5Cr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高温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以上,... 在自制的Fe-28Al-5Cr合金粉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和20%Al2O3陶瓷颗粒,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Fe-28Al-5Cr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高温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以上,复合材料由Fe3Al基体和Al2O3增强相组成;Al2O3在复合材料中主要分布在晶界处,当Al2O3的加入量为20%时,形成了连续的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的强度比基体合金的低,且其强度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加入20%Al2O3的复合材料的高温耐磨性能比基体合金的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fe3al复合材料 al2O3 热压烧结 强度 高温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Zr_(65)Al_(7.5)Ni_(10)Cu_(17.5)复合涂层组织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刚 王彦芳 +2 位作者 王存山 夏元良 董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在Ti基体上激光熔覆Zr65Al7.5Ni10 Cu17.5合金粉末 ,得到含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涂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纳米晶构成。涂层按组织形貌分为 3层 :表面枝晶区、中部细晶区和结合区枝晶区。金属间化合物为Al2 Zr3 ,CuZr2 和Zr2 Ni,纳... 在Ti基体上激光熔覆Zr65Al7.5Ni10 Cu17.5合金粉末 ,得到含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涂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纳米晶构成。涂层按组织形貌分为 3层 :表面枝晶区、中部细晶区和结合区枝晶区。金属间化合物为Al2 Zr3 ,CuZr2 和Zr2 Ni,纳米晶为简单四方Al2 Zr3 相 ,晶格常数为 :a =b=76 .18nm ,c =6 9.8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ZR65al7.5NI10CU17.5 金属间化合物 非晶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烧结工艺制备Fe_3Al/Al_2O_3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江涛 JIANG Tao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31,35,共7页
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Fe3Al/Al2O3复合材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将Fe3Al粉末与Al2O3粉末相混合制备Fe3Al/Al2O3复合粉末,并通过压力成型和常压烧结工艺(1700℃,2 h)制备Fe3Al/Al2O3复合材料块... 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Fe3Al/Al2O3复合材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将Fe3Al粉末与Al2O3粉末相混合制备Fe3Al/Al2O3复合粉末,并通过压力成型和常压烧结工艺(1700℃,2 h)制备Fe3Al/Al2O3复合材料块材。本实验主要研究Fe3Al/Al2O3复合材料烧结块材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球磨60 h并经过800℃和1000℃热处理后得到Fe3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经过常压烧结工艺得到的Fe3Al/Al2O3复合材料块材主要由Fe3Al相和Al2O3相组成。Fe3Al/Al2O3复合材料烧结块材的显微结构均匀致密。其中Fe3Al晶粒均匀分布在Al2O3基体中,Fe3Al晶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约为4~5μm,而Al2O3基体颗粒尺寸约为5~10μm。随着Fe3Al合金含量的增加,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相对密度逐渐增加;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逐渐增加;Fe3Al/Al2O3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金属间化合物 fe3al/al2O3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常压烧结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火电厂锅炉水冷壁防护涂层性能研究
17
作者 刘爽 徐润生 刘晓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1,共5页
为解决火电厂锅炉水冷壁热腐蚀问题,采用高速火焰喷涂技术首次制备出Fe-Al/SiC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抗热震性能和耐热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Al/SiC复合涂层基体为Fe-Al相(Fe3Al、FeAl),SiC硬质相分布于... 为解决火电厂锅炉水冷壁热腐蚀问题,采用高速火焰喷涂技术首次制备出Fe-Al/SiC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抗热震性能和耐热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Al/SiC复合涂层基体为Fe-Al相(Fe3Al、FeAl),SiC硬质相分布于涂层之中,与基体结合良好。整个涂层组织致密,呈现典型层状特征,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和显微硬度,孔隙率低,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和耐热腐蚀能力。经过150h涂盐热腐蚀后,Fe-Al/SiC复合涂层的腐蚀增重只有20号钢的30%左右。涂层材料成本低廉,便于现场使用,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火焰喷涂(HVFS) feal/SiC复合涂层 热腐蚀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