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ChatGPT支持的CUREs教学模式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忭 李凤鸣 胡艺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28,共9页
为促进高等教育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整合模式是有效途径。当前基于课程的本科生科研体验(CUREs)教学模式虽在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方面存在一些不... 为促进高等教育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整合模式是有效途径。当前基于课程的本科生科研体验(CUREs)教学模式虽在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将支持高效反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引入人机协作研究过程中,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科研体验,推动科研项目化学习。通过对ChatGPT支持的CUREs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发现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他们的科研知识水平、科研技能水平和科研情感水平。尽管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易用性,但其实际效果的发挥仍需人类智慧的参与。未来需要持续升级和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确保技术应用高效且符合伦理标准;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教学模式,并通过长周期、跨场域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强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互补协作,真正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科研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科研能力 CUREs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bsequent curing on water sorptivity and pore structure of steam-cured concrete 被引量:7
2
作者 贺智敏 龙广成 谢友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155-1162,共8页
Steam-cured condition is found to cause larger porosity and wors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mpared with normal curing condition. For the sake of seeking effective measurements to eliminate this bad effect of steam-cure... Steam-cured condition is found to cause larger porosity and wors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compared with normal curing condition. For the sake of seeking effective measurements to eliminate this bad effect of steam-cured condition on concrete, the water sorptivity and pore structure of steam-cured concretes exposed to different subsequent curing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steam-curing treatment. The capillary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poros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cretes were analyzed, and their mechanism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ter sorptivity and pore structure of steam-cured concret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curing condition used in subsequent ages. Exposure steam-cured concrete to air condition has an obviously bad effect on its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Adopting subsequent curing of immersing steam-cured concrete into about 20℃ water after steam curing period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ts capillary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porosity. Steam-cured concrete with 7 d water curing has minimum capillary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total porosity. Its water sorptivity is decreased by 23%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uring concrete and the porosity is 9.6% lower. Moreover, the corresponding gradient of water sorptivity and porosity of steam-cured concrete both decrease, thus mictostructure of concrete becomes more homogen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cured concrete water sorptivity pore structure curing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3
作者 ZHANG De-chao ZHAN Li-hua +4 位作者 MA Bo-lin YAO Shun-ming GUO Jin-zhan GUAN Cheng-long LIU S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38-1855,共18页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by using optical digital microscopy,universal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Additionally,the combined mode of Bragg fiber grating sensor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iber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on the strain process during microwave curing.The study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hange in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had a slight impact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 when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remained constant.The metallographic and interlaminar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formed at a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80℃ demonstrated a porosity of 0.414% and a 10.69% decrease in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compared to autoclave curing.Moreov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ibration energy field during the 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esidual strain in both the 0°and 90°fiber directions,when the laminate was cooled to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microwave curing POROSITY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uring s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ow curing temperature on 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coatings reinforced with modified Fe_(3)O_(4)
4
作者 CHEN Xiao-hua SUN Yi-xiang +1 位作者 MAN Cheng CUI Hong-zh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435-3446,共12页
In this manuscript,the neat epoxy(EP)and functionalized Fe_(3)O_(4)(G-Fe_(3)O_(4))reinforced epoxy(G-Fe_(3)O_(4)/EP)coatings were cur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and the effect of the low curing temperature on the ... In this manuscript,the neat epoxy(EP)and functionalized Fe_(3)O_(4)(G-Fe_(3)O_(4))reinforced epoxy(G-Fe_(3)O_(4)/EP)coatings were cur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and the effect of the low curing temperature on 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poxy-amine ring-open addition reaction mainly exists in the curing process,and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reaction for the two coatings are 55.84 and 53.29 kJ/mol,respectively.For the coatings cured at the low temperature,almost no pores could be detected on the fracture surface,but the presentence of the rough regions reflects the poor curing state.As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s cured at the high temperature,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atings with the low curing temperature is worse,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th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is slower,because of the poor curing state and low adhesion obtained at the low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temperature curing epoxy coating curing kinetics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orinated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for enhancing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storage stability of polymer-bonded explosives by controlling curing and phase separation rates
5
作者 Chao Deng Huihui Liu +1 位作者 Yongping Bai Zhen H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58-66,共9页
Herein, the effect of fluoropolymer bind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mer-bonded explosives(PBXs) wa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o this end, fluorinated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semiIPNs) were prepare... Herein, the effect of fluoropolymer bind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mer-bonded explosives(PBXs) wa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o this end, fluorinated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semiIPNs) were prepared using different catalyst amounts(denoted as F23-CLF-30-D). The involved curing and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es were monitored using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 haze meter and a rheometer. Curing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were calculated using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method, respectively. Results revealed that owing to its co-continuous micro-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the F23-CLF-30-D3 semi-IPN exhibited considerably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than pure fluororubber F2314 and the F23-CLF-30-D0 semi-IPN because the phase separation and curing rates matched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uring.An arc Brazilian test revealed that F23-CLF-30-D-based composites used as mock materials for PBXs exhibit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storage stability. Thus, the matched curing and phase separation rates play a crucial role during the 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semi-IPNs;these factors can be feasibly controlled using an appropriate catalyst am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FLUOROPOLYMER curing rate Phase separation rate Polymer-bonded explosi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与钾长石配施对烤烟根系及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文龙 张瑛 +7 位作者 林润英 沈平 林正峰 梁开彬 谢彩燕 姬小明 杨晓朋 吴树松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探究钾长石土壤调理剂与不同用量的胶质芽孢杆菌配施对翠碧一号烤烟根系生长及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福建省龙岩市长汀烟区土壤改良及提高土壤微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加... 探究钾长石土壤调理剂与不同用量的胶质芽孢杆菌配施对翠碧一号烤烟根系生长及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福建省龙岩市长汀烟区土壤改良及提高土壤微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加不同用量的胶质芽孢杆菌菌剂(T1、T2、T3处理)、钾长石土壤调理剂(T4处理)、钾长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的胶质芽孢杆菌菌剂(T5、T6、T7处理)的烤烟根系发育、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相较于常规施肥(CK),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钾长石土壤调理剂与菌剂单施或混施均有提高烤烟根系活力、改善根系形态的作用,且以T6和T7处理作用效果显著;各处理土壤pH逐渐上升,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旺长期达到最大,速效钾含量逐渐下降至打顶期后缓慢上升,不同生育期均以T6和T7处理的速效钾含量较高;不同处理硝酸还原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均在旺长期达到最大,以T6处理酶活性最高;施用菌剂可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指数,T2和T6处理以铁氧化属(Sideroxydans)、硝化刺菌属(MBNT15)和BSV26为优势菌属,丰度分别为3.70%、3.51%、3.25%和3.89%、3.26%、3.21%;在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中,各处理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和PD指数排序均表现为T6>T2>T4>CK,改变了根际土壤的物种丰度。钾长石土壤调理剂与菌剂单施或混施均能够促进烤烟根系的发育,提高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及改良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以T6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翠碧一号 根系发育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新药:聚焦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携儿 刘智泓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在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在功能性治愈方面的疗效较为有限。最近,反义寡核苷酸与小干扰RNA等小核酸药物以全新的作用机制和令人瞩目的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为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在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在功能性治愈方面的疗效较为有限。最近,反义寡核苷酸与小干扰RNA等小核酸药物以全新的作用机制和令人瞩目的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为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等小核酸药物可降低HBsAg水平甚至HBsAg转阴。随着HBsAg的减少,可能部分恢复机体的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可能将单纯的HBsAg清除进一步转化为减少乙型肝炎相关肝脏事件等具有临床价值的硬终点。紧密结合新药背景下HBsAg的动态变化轨迹,进一步优化联合治疗的策略与方案,有望将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转化为提升患者生存率及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寡核苷酸类 反义 RNA 小分子干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城烟区烤烟品种(系)筛选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大海 高凯 +5 位作者 张宁波 朱言福 李嘉琦 高玉龙 李斌 管恩森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诸城烟区种植的烤烟新品种,以NC89作为常规对照,以当地主栽品种中烟100作为副对照,对QY2329、YY021和HB0901等9个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诸城烟区种植的烤烟新品种,以NC89作为常规对照,以当地主栽品种中烟100作为副对照,对QY2329、YY021和HB0901等9个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生育期在130~140 d;植物学性状方面,HB0901田间生长不齐,其余品种(系)田间生长均为较齐或整齐,YY021、LY2804、CF241、HB056、龙江0110和LY716-2整个生育期长势强;农艺性状方面,各品种(系)株高118.5~162.8 cm,叶数20.0~29.3片,节距2.9~4.8 cm,茎围9.9~11.4 cm,腰叶长61.6~72.8 cm,腰叶宽30.1~39.8 cm;抗病性方面,各品种(系)主要发生病害为黑胫病、角斑/野火病和病毒病;经济性状方面,各品种(系)产量在2141.70~2795.10 kg/hm^(2),均高于对照NC89,其中HB0901、CF241、YM2020、龙江0110和LY716-2的产量高于副对照中烟100,CF241经济性状表现最好,均价31.32元,产值85672.73元/hm^(2),上中等烟比例达96.45%。综合田间生长状况及产值情况来看,CF241株型中等,生育期适中,分层落黄明显,田间长势及抗病性强,经济性状表现突出,综合表现最好;另外HB0901和龙江0110株型中等,分层落黄明显,抗病性强,经济性状表现优良;LY716-2株型高大,抗病性强且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综上,CF241、HB0901、龙江0110和LY716-2品种(系)适宜在诸城烟区进一步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筛选 抗病性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苯酚改性酚醛胺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运学 何琳海 +2 位作者 范兆荣 谷亚新 王晓丹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以腰果壳的提取物腰果酚为原料,基于Friedel–Craft烷基化反应与苯酚生成混酚(MP),并将其应用于酚醛胺固化剂的改性,实现绿色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降低传统固化剂对环境健康的危害,进一步提升固化剂的综合性能。使用正交实验分析和单因素... 以腰果壳的提取物腰果酚为原料,基于Friedel–Craft烷基化反应与苯酚生成混酚(MP),并将其应用于酚醛胺固化剂的改性,实现绿色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降低传统固化剂对环境健康的危害,进一步提升固化剂的综合性能。使用正交实验分析和单因素法研究在MP制备的过程中腰果酚替代苯酚的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MP及改性后的混酚-甲醛-酚醛胺固化剂(MPAT)的影响,确定MP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使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当n(腰果酚)∶n(苯酚)=1∶3,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120℃,n(催化剂)∶n(苯酚)=1∶50时,制备的MP及MPAT固化剂的性能最佳。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腰果酚侧链上的碳碳双键与苯酚的邻位发生了反应。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测得的Pd值为1.19,小于1.2,表明改性后的酚醛胺固化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基于腰果酚和苯酚成功合成了MP,并使用MP成功改性酚醛胺固化剂,制得的MPAT固化剂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苯酚 固化剂 酚醛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生胶凝固化剂的季冻区路基固化土工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鹏 刘林 +4 位作者 邹仁 仝亚刚 张小宁 王帅 郎永贤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648,共13页
为实现工业固废在道路与铁道路基工程中的高值化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的达成,采用钢渣、矿渣与2种脱硫产物(DP-1、DP-2)等工业固废制备再生胶凝固化剂。基于响应面法考察不同工业固废的交互作用并得到其最优组配。采... 为实现工业固废在道路与铁道路基工程中的高值化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的达成,采用钢渣、矿渣与2种脱硫产物(DP-1、DP-2)等工业固废制备再生胶凝固化剂。基于响应面法考察不同工业固废的交互作用并得到其最优组配。采用最优组配下的固化剂对粉土进行改良固化,并表征本研究固化粉土微观结构。与水泥固化粉土作对比,探究了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粉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2种固化粉土的矿物成分,探究再生胶凝固化剂的粉土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p_(usc))响应面模型经残差正态概率分布检验,模型可靠度较高。钢渣与矿渣、钢渣与DP-2交互作用对7 d p_(usc)值的影响极其显著,再生胶凝固化剂最优配比(%)为钢渣∶矿渣∶DP-1∶DP-2=52.1∶19.9∶19.5∶8.5。研究可知,固化粉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养护后期(28 d)与水泥固化粉土p_(usc)值、加州承载比值、水稳性能系数值、冻融循环系数值分别相差1.9%、0.5%、1.0%、2.3%。再生胶凝固化剂组分在碱性环境中发挥协同作用,水化产物交错生长填充了粉土颗粒之间的孔隙,从而提高了固化粉土的力学性能。同掺量的再生胶凝固化剂碳排放仅为水泥的1.66%,推荐再生胶凝固化剂路床固化工程最优掺量为6%~8%,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环保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 响应面法 固化剂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彦苍 褚清涛 +2 位作者 王育德 靳子栋 乔威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水库底泥中含有大量无机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底泥生产建筑材料。采用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固化剂的最优掺量(固化剂的掺量以水库底泥的掺量为基准),其结果为:硅酸钠8%、石膏6%、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三乙醇... 水库底泥中含有大量无机质,经过处理后,可以用底泥生产建筑材料。采用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固化剂的最优掺量(固化剂的掺量以水库底泥的掺量为基准),其结果为:硅酸钠8%、石膏6%、聚羧酸高效减水剂3%、三乙醇胺0.05%(下文简称为SRPT)。然后,掺入最优SRPT作为附加固化剂制备出人工骨料并探究其性能。结果表明:掺入最优SRPT组骨料的筒压强度最大为7.31 MPa,相比于不掺固化剂组提升了44.2%,1 h吸水率为9.34%,堆积密度为937 kg/m^(3)。用SRPT固化剂固化水库底泥制备人工骨料可以高价值利用水库底泥,并且制备的骨料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为水库底泥在水利工程中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料 水库底泥 固化剂 正交实验 筒压强度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烟区烤烟的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震 袁文彬 +5 位作者 王文辉 左安建 杨天旭 严玛丽 王维 邵兰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以凉山烟区各植烟县域59个样点的177份烤烟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烤烟的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凉山产区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4.06%~34.70%,变幅较大,感官质量变异... 以凉山烟区各植烟县域59个样点的177份烤烟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烤烟的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凉山产区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4.06%~34.70%,变幅较大,感官质量变异系数为6.47%~10.53%,不同区域烤烟外观质量一致性较强,其变异系数仅为3.35%~4.62%。烤烟综合质量得分为26.99~88.54,在平分欧式距离为0.3处可将烤烟分为4类,依据得分的高低依次为Ⅰ、Ⅱ、Ⅲ和Ⅳ类,其平均得分分别为82.04、64.48、48.05和33.10,其中,Ⅰ类烟区集中分布于会理南部和会东西部,Ⅱ类烟区位于会理北部、会东东部、盐源中部、西昌北部、喜德和冕宁地区,Ⅲ类烟区主要呈现块状分布在德昌、普格、宁南和越西地区,Ⅳ类烟区零星分布于越西、普格和宁南地区。由此可知,凉山Ⅰ类烟区烤烟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感官和外观质量表现优异,其苯丙氨酸和多酚含量高,质体色素和氨基酸总量相对较低,香气物质前体物与质量指标的和弦图结果也显示了多酚总量和苯丙氨酸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烤烟品质,质体色素和氨基酸总量的效果则与之相反。因此,在栽培、调制、加工和醇化等阶段提升烤烟的多酚和苯丙氨酸含量,适当降低质体色素和氨基酸总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凉山烤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质量评价 空间分布 凉山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效应下胶结充填体动态强度及能量演化特征
13
作者 吴琼 郭进平 +4 位作者 王小林 张超 刘非 侯展娜 李婷婷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胶结充填体在动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特征,采用SHPB冲击试验,结合能量演化过程开展胶结充填体动态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而提高,破坏后发生明显的劈裂拉伸破坏;不同养护温... 为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胶结充填体在动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特征,采用SHPB冲击试验,结合能量演化过程开展胶结充填体动态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而提高,破坏后发生明显的劈裂拉伸破坏;不同养护温度下充填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性,均可划分为似弹性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峰后破坏阶段3个阶段。充填体具有波阻抗效应,在近似应变率(100 s^(-1))条件下,冲击过程中77%左右能量被反射,2%左右能量透射穿充填体。随着养护龄期及养护温度提高,充填体吸能密度和透射能均上升。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胶结充填体内部水化反应速率提升,水化程度增加且水化产物增多,充填体内部孔隙被水化产物填充,形成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进一步证实了养护温度的提高能促进充填体早期强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胶结充填 冲击动载 养护温度 养护龄期 动态抗压强度 能量演化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稻复种区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及经济与品质效应
14
作者 李旭 金江华 +9 位作者 蒋宇丽 张守荣 于大鹏 崔日男 秦凌 成勍松 秦李俊 卿俊翔 旷子扬 邓小华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目的]探寻烤烟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适宜成熟度及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烟叶品质和经济效应,为提高上部烟叶高可用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低(M_(1))、中(M_(2))、高(M_(3))3个成熟度处理,研究不同成熟度鲜烟叶成熟特征... [目的]探寻烤烟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适宜成熟度及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烟叶品质和经济效应,为提高上部烟叶高可用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低(M_(1))、中(M_(2))、高(M_(3))3个成熟度处理,研究不同成熟度鲜烟叶成熟特征及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的经济和品质效应。[结果](1)鲜烟叶成熟度与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叶面积质量、淀粉呈显著负相关,与外观质量指数、总糖、还原糖、烟碱呈显著正相关,对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大于外观质量,对烟叶理化性状影响大于经济性状,主要影响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淀粉3个指标。(2)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提高,鲜烟叶的叶面由黄绿变全黄、茸毛脱落增加、表面粘手感增强、叶脉由绿变白、成熟斑增多、鲜烟叶SPAD值(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3)上部烟叶中等成熟度采收(M_(2)处理)较M_(1)、M_(3)处理的正组烟叶比例分别提高13.00、3.53个百分点,上等烟率分别提高14.00、7.29个百分点,杂色烟叶比例分别降低9.10、2.41个百分点,微带青烟叶比例分别降低3.91、1.22个百分点。(4)随上部烟叶采收成熟度提高,烤后烟叶的叶片结构疏松、油分增加、色度增强、叶片变薄、单叶质量下降、糖含量和两糖比及糖碱比升高、淀粉含量下降。(5)上部叶中等成熟度采收(M_(2)处理)的烟叶香气量尚足,清晰度中等,但稍有口腔干燥感,整体表现尚协调;高成熟度(M_(3))采收的上部叶枯焦杂气稍有显露,烟香透发度略有下降;M_(2)处理较M_(1)、M_(3)处理评吸总分分别高1.58%、3.20%。[结论]湖南烟稻复种烟区云烟87的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要求叶面黄绿(变黄程度70%~80%)、主脉全白、支脉部分变白(变白程度2/3)、茸毛部分脱落、有成熟斑(主要在叶尖部分)、SPAD值在13.03~24.71为适宜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上部烟叶 一次性采收成熟度 烟叶品质 经济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盐度影响的粉煤灰固化软土直剪试验
15
作者 殷杰 邱文杰 田雪晨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采用粉煤灰作为固化剂,制备了多组粉煤灰固化软土试样,其孔隙水中盐度分别为0%、2%、4%和6%,养护龄期分别为3 h、7 d和28 d.通过开展室内直剪试验,探讨盐度对粉煤灰固化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固结压力为50 kPa时,粉煤灰... 采用粉煤灰作为固化剂,制备了多组粉煤灰固化软土试样,其孔隙水中盐度分别为0%、2%、4%和6%,养护龄期分别为3 h、7 d和28 d.通过开展室内直剪试验,探讨盐度对粉煤灰固化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固结压力为50 kPa时,粉煤灰固化软土的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软化型,而在竖向固结压力为200 kPa时曲线呈现硬化型;高盐度试样具有较低的峰值剪应力和残余强度,表明高盐度对粉煤灰固化软土强度特性具有不利的影响;随着盐度增加,各养护龄期下软土试样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曲线均呈现近似线性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盐度的增加抑制了粉煤灰中活性成分的水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软土 固化剂 盐度 养护龄期 室内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陈化过程中烤烟烟丝理化性质的变化
16
作者 陈斌 徐玮杰 +5 位作者 汤朝起 丁冉 李强 张鑫 黄慧 杨凯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通过考察烟丝陈化过程中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烟叶陈化程度量化评价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以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5种烟叶为试验对象,将其切成烟丝,在30℃、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陈化385 d并定期取样,测定烟丝颜色值(h、s、v、R、G、... 通过考察烟丝陈化过程中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烟叶陈化程度量化评价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以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5种烟叶为试验对象,将其切成烟丝,在30℃、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陈化385 d并定期取样,测定烟丝颜色值(h、s、v、R、G、B、L、a、b)、常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两糖比、氮碱比)、挥发酸、多酚、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吸光度值、pH,分析陈化过程中各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类胡萝卜素、挥发酸、吸光度、颜色值G和颜色值L在30℃、60%湿度的条件下陈化385 d(按积温计算,相当于自然陈化3~4年)分别变化了−54%、+43%、+28%、−29%和−25%,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各指标中,除颜色值a外,其余指标与陈化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陈化程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综上,类胡萝卜素、挥发酸、吸光度、颜色值G和颜色值L适合作为烟叶陈化程度量化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陈化 颜色值 化学成分 吸光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固化聚氨酯文物加固材料性能表征
17
作者 赵星 李鑫泽 +4 位作者 谢旭文 王丽琴 郭郎 冷鑫 牛青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1-825,832,共6页
湿固化聚氨酯文物加固材料是为考古出土脆弱文物加固研发的新材料。对材料的外观、强度、热稳定性、自然耐候性和加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固化聚氨酯文物加固材料可在35%~100%的环境中固化,固化膜无色透明,抗拉强度为3.47 MPa,断裂... 湿固化聚氨酯文物加固材料是为考古出土脆弱文物加固研发的新材料。对材料的外观、强度、热稳定性、自然耐候性和加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固化聚氨酯文物加固材料可在35%~100%的环境中固化,固化膜无色透明,抗拉强度为3.47 MPa,断裂伸长率为247%,在室温下的预期寿命约为330年,对考古出土的脆弱竹笥文物加固后,强度显著提升。湿固化聚氨酯文物加固材料性能优异,文物加固效果显著,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可解决高湿度环境中脆弱文物现场加固的难题,为文物保护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固化聚氨酯 文物保护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固电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降解回收策略研究综述
18
作者 张冠军 赵鑫 +2 位作者 曾世胤 高国新 李文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8-3269,共12页
环氧树脂作为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热固性材料,其难溶性和难熔性使得降解回收面临重大挑战。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其原材料多源自石油化工提炼,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为实现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作为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热固性材料,其难溶性和难熔性使得降解回收面临重大挑战。传统处理方法,如填埋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其原材料多源自石油化工提炼,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为实现环氧树脂资源的降解回收,减轻环境压力,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国内外电工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酸酐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降解回收现状,并针对废固环氧树脂的降解回收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方法,其中化学回收又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回收两类。评述了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废固树脂的降解回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实现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全回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酐固化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降解回收 物理回收 化学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硬质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晨 肖定侃 +3 位作者 张俊 李浩然 许巍 周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1,116,共6页
硬质聚氨酯泡沫由于反应时间短、膨胀倍数高、操作方便、强度高等优点,在机场道面抢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机场抢修工程中,温度和时间等关键反应参数对此材料性能影响巨大,为指导抢修实践,设定了5℃、15℃、23℃和35℃这4种温度,以... 硬质聚氨酯泡沫由于反应时间短、膨胀倍数高、操作方便、强度高等优点,在机场道面抢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机场抢修工程中,温度和时间等关键反应参数对此材料性能影响巨大,为指导抢修实践,设定了5℃、15℃、23℃和35℃这4种温度,以及0.5h、2h、4h和24h这4种固化时间,分别在这些条件下开展了反应时间、膨胀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并通过CT扫描进行内部结构的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反应时间逐渐缩短,在5℃时为20分30秒,在35℃时为3分20秒。材料的膨胀比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最大膨胀比为7.02,出现在35℃时。材料的抗压强度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3℃时达到最高强度。低温条件下,材料内部泡孔较为致密,完全固化后内部仍有部分未反应材料;高温条件下,材料内部泡孔较大,密度和强度较低。材料在固化0.5h后,强度已达到最终强度的80%,固化4h后强度几乎达到最终强度。在固化初期,有部分泡孔未完全形成,底部孔隙较顶部孔隙多;完全固化后,底部孔隙较顶部孔隙更为致密,强度也更高。为达到最佳抢修效果,建议在23℃左右进行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混合,材料在固化0.5h后其强度已能完全承担面层材料质量并且可通行车辆等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聚氨酯泡沫 温度 固化时间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立体光固化增材制造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20
作者 王迹 张洋 程明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75,共8页
光固化增材制造因光敏树脂材料成本高、调整参数过多导致打印质量不稳定。选取层厚、曝光时间、曝光强度和等待时间四个工艺参数作为单因素试验,结合试样表面粗糙度、力学拉伸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四个参数... 光固化增材制造因光敏树脂材料成本高、调整参数过多导致打印质量不稳定。选取层厚、曝光时间、曝光强度和等待时间四个工艺参数作为单因素试验,结合试样表面粗糙度、力学拉伸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并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四个参数。结果表明:层厚对机械性能影响最大,曝光强度对表面质量影响最大,而等待时间对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影响均最小。基于极差分析,得出拉伸性能最佳成形参数组合A_(1)B_(1)C_(2)D_(2),表面质量最佳成形参数组合A_(2)B_(2)C_(2)D_(3),对光固化增材制造成形参数进行了有效优化。通过缺陷分析,5 500 ms曝光时间较低或1 400 mW/cm^(2)曝光强度过高是形成气孔的主要原因,而层厚大于0.05 mm或曝光强度低于1 350 mW/cm^(2)会增加裂纹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正交试验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