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俭 黄婷 +2 位作者 李晓瑞 杜伟 杜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31-134,共4页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8-2013年包括宁夏在内的西部12省(市)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处于相对有效状态,但其效率值在波动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宁夏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Ma...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8-2013年包括宁夏在内的西部12省(市)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处于相对有效状态,但其效率值在波动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宁夏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超效率DEA 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的高等农林院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玲 姜会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8期274-278,共5页
为了解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搜集2011~2014年高等农林院校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方法,分析高等农林院校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各年度高等农林院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 为了解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搜集2011~2014年高等农林院校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方法,分析高等农林院校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各年度高等农林院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指数平均值为1.022。高等农林院校中的"985"和"211"高校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纯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别是1.255和1.347。从地区来看,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这四个区域的高等农林院校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规模效率提高,四年间平均增幅为7.3%、22.6%、33.9%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BC算法的EH-CRAIoT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馨月 富爽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60,共6页
针对具有无线能量收集功能的认知农业物联网中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蜂群算法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建立了认知农业物联网资源分配的系统模型,以系统的平均传输速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通过在传统的人工蜂群算法中... 针对具有无线能量收集功能的认知农业物联网中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蜂群算法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建立了认知农业物联网资源分配的系统模型,以系统的平均传输速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通过在传统的人工蜂群算法中引入差分算法的更新策略,提升人工蜂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搜索能力;再利用改进后的差分蜂群算法求解得出最优分配方案。仿真实验表明,差分蜂群算法具有良好的寻优效率和收敛性能,通过调整传感器节点的发射功率和感知时隙,能够有效在传感器节点进行频谱感知、信息传输的能量需求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平均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农业物联网 资源分配 无线能量收集 系统平均传输速率 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4
作者 郑军 宁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2,I0003,共18页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本文基于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诠释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业全要...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路径。本文基于30个省份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诠释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具有劳动力要素配置效应和生产普惠效应,农业保险的保障性表现为分散风险和改变农户生产预期,提升劳动力的经济效率和生产活动的灵活性,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劳动力要素配置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表现为减轻农民负担和促进农业生产投资与技术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形成生产普惠效应。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农业保险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中介机制。同时进一步的拓展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农村现代产业融合程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自然禀赋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此外,通过对农业保险多维生产普惠效应的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劳动力资源配置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资源要素配置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伟祁 谭卓敏 柳松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9-143,共5页
作为传统普惠金融数字化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成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 作为传统普惠金融数字化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成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覆盖广度相比,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更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资源要素配置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发挥资本供给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回流效应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粮食主产区和低财政水平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普惠金融 资源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农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6
作者 梅运东 刘丽娜 +2 位作者 代军 刘海娜 田晓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27,共5页
农机作业作为一种涉及广泛、技术性强的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任务重、对象复杂、环境差和时效性强等特点。然而,当前农机作业面临调度水平差、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作业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综合考虑运输时间、最... 农机作业作为一种涉及广泛、技术性强的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任务重、对象复杂、环境差和时效性强等特点。然而,当前农机作业面临调度水平差、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作业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综合考虑运输时间、最优路径、综合成本、等待时间惩罚以及迟到时间惩罚的基础上,结合农机作业实际调度特点,建立多变量因子约束下的农机调度模型。通过引入运输时间、最优路径、综合成本、等待时间惩罚、迟到时间惩罚等多个约束条件,经相关实际算例验证该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任务序列优化,可以有效降低调度成本,优化最优路径,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同时,算法的运行时间小于1 s,确保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农机调度能够达到最优状态,满足农机作业的实时性和时效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调度 协同优化 遗传算法 任务分配 农机服务 资源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资源配置水平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巧燕 张艺蒙 王昱崴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支持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程度高、数字化水平低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环...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支持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程度高、数字化水平低的地区及粮食主产区。环境规制强度和社会信用环境会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可以通过注重农村金融人才和高水平农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等方法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配置 农业高质量发展 环境规制 社会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资源要素配置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美英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2,共6页
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旧成立;资源要素配... 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旧成立;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源要素配置结构在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对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显著;从新质生产力各维度来看,新质劳动者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资源要素配置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佳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技术创新与应用难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问题以及政策支持与制度环境限制三大现... 在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技术创新与应用难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问题以及政策支持与制度环境限制三大现实困境,结合权威统计数据和成功案例,政府需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完善政策支持与制度环境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现实困境 解决对策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10
作者 马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9期72-75,共4页
该文基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核心目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融资可得性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化、农业风险管理优化以及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等路径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数... 该文基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核心目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融资可得性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化、农业风险管理优化以及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等路径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尤其在中西部和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效果更为显著。研究发现,政府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数字金融教育程度对政策实施效果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高效农业主体集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金融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生产效率 资源配置 融资约束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农业技术的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东宁 路改园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7-314,共8页
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对于中国推动“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带动农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进而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意义重大。首先,界定“卡脖子”农业技术的涵义及特征。其次,从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 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对于中国推动“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带动农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进而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意义重大。首先,界定“卡脖子”农业技术的涵义及特征。其次,从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现有模式不能满足“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需求。再次,依据融合理念设计“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点兵点将”模式,分析其在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最后,探讨运行该模式实现各个核心维度之间界面融合,即实现政府—“将”融合、跨学科—主体融合、跨学科—技术创新价值链融合、跨技术创新价值链—主体融合等不同界面融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农业技术 创新资源 配置模式 融合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文明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分析了农机农艺融合的理论和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阐述了农机农艺融合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方法,详细提出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中,农机农艺融合机制有待...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分析了农机农艺融合的理论和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阐述了农机农艺融合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方法,详细提出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中,农机农艺融合机制有待加强,资源配置能力不够高,优秀人才紧缺、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扶持不足和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完善合作机制,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协同发展 农机农艺 融合机制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差异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强 祝宏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为了解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文章构建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可夫链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规律,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其时空演进的驱动... 为了解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文章构建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可夫链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规律,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其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呈现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均衡现象最为突出;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异最大,但从年均增长率来看,差异贡献率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并随时间推移加剧,各省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也不太可能实现跨越式提升;耕地、科技进步是影响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配置 Dagum基尼系数 马尔可夫链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月书 尹梓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1,共13页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 绿色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于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慧 沈永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2,共6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传统生产力与数字技术,能够通过高效利用生产力各要素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于劳动力资源配置视角,选取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数字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传统生产力与数字技术,能够通过高效利用生产力各要素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于劳动力资源配置视角,选取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剔除直辖市、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资源配置 科技创新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草原生态保护的牧区水土资源配置模式 被引量:19
16
作者 鹿海员 李和平 +2 位作者 高占义 汪党献 王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23-130,共8页
为科学保护草原生态,该文在分析牧区面临形势与挑战的基础上,针对"以需定供"配置模式不适应牧区发展需求的问题,提出"水-土-草-畜"的牧区水土资源配置模式。该模式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前提,以最严格水资... 为科学保护草原生态,该文在分析牧区面临形势与挑战的基础上,针对"以需定供"配置模式不适应牧区发展需求的问题,提出"水-土-草-畜"的牧区水土资源配置模式。该模式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为前提,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所确定的区域用水总量为控制指标,以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草地资源承载能力为底线,以牧区"水-土-草-畜"平衡为准则,合理配置牧区水土资源,确定适宜的农牧业发展规模。依据该模式推算中国牧区2030年适宜农牧业灌溉面积为936.1万hm2,适宜牲畜饲养量为2.88亿羊单位,在灌溉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原耦合利用条件下天然草原开发利用达到平衡。牧区"水-土-草-畜"配置模式为实现草原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 资源配置 农牧业规模 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30个省级农业科学院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传喜 徐顽强 +2 位作者 孔令孜 李小红 张俊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目的】对30个省(市、区)级农业科学院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判别其发展类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省级农业科学院的发展。【方法】通过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使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曼... 【目的】对30个省(市、区)级农业科学院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判别其发展类型,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省级农业科学院的发展。【方法】通过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使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省级农业科学院2003~2011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分析其变动趋势。【结果】省级农业科学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出现增长趋势,以2.1%的年平均速度递增,技术进步变动率的提升是推动省级农业科学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技术效率的相对作用较小。60%省级农业科学院科技运行效率处于增长型。【建议】开展针对性强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根据科技运行效率类型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院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曼奎斯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的循环农业园产业链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员学锋 姚一晨 +3 位作者 宋成军 刘天池 董强 田宜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28-237,共10页
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产业链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方案,促进农业园区生态保护和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该文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基于适当的指标体系评价园区循环发展状况,提出园区产业... 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产业链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方案,促进农业园区生态保护和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该文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基于适当的指标体系评价园区循环发展状况,提出园区产业链的调整思路。结果表明:1)园区资源产出率为0.54万元/t,能源产出率为2.60万元/t,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偏低,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耦合程度较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难以兼顾。2)引进食品加工业,推进光伏发电、生物天然气工程和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工程,使园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为0.67万元/t,能源产出率提高为3.35万元/t,促进了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3)从供给侧调整,用市场需求决定经济导向,加强园区科技创新力度,做好示范和推广。这一方法对国内其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和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优化 循环农业园区 产业链 资源配置 物质流 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及其地区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晗 王钊 曹峥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70-78,共9页
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和测算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并对配置效率增长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呈上升趋势,增长主要源于以物质资本投入代替劳动力资源;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具有一... 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和测算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并对配置效率增长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呈上升趋势,增长主要源于以物质资本投入代替劳动力资源;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具有一定区域差异,中部地区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高于东、西部地区;各省份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先趋同于自身稳定增速增长,最终所有省份效率增长趋于收敛。鉴于此,建议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物质资本的投入力度,继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以期进一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要素 配置效率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末段区域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伟 王琳 +4 位作者 严登华 倪红珍 栾清华 陈根发 刘思妤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探索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新模式,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宁夏引黄灌区末段区域(石嘴山市)为研究区,分析农田水循环过程,提出"引沟济渠"农田灌溉水源调配新思路。以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灌溉水量需求以... 为探索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新模式,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宁夏引黄灌区末段区域(石嘴山市)为研究区,分析农田水循环过程,提出"引沟济渠"农田灌溉水源调配新思路。以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灌溉水量需求以及水资源管理用水红线为约束,借助MATLAB优化工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的前提下,取用惠农渠水4.83亿m^3、第五排水沟水0.92亿m^3、唐徕渠水0.82亿m^3、第三排水沟水0.31亿m^3,可节约黄河水1.23亿m^3;在上游排水沟水质较差情况下水质是主要约束条件,在上游排水沟水质较好情况下排水量是主要约束条件;实施"引沟济渠"模式应本着"差水控量,好水用尽"的原则,充分利用上游排水沟的来水。该农业水资源利用模式可节约渠灌水,做到"一水多用、多水联用",为干旱区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末段 农业水资源配置 农业用水安全 引沟济渠 污水灌溉 灌区农田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