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草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抑制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小桐 郭玉莲 +2 位作者 王宇 罗婵 从克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前,杂草抗药性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杂草抗药性机制分为靶标抗性及非靶标抗性。靶标抗性包括靶标基因突变和靶标基因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是由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减弱、屏蔽隔离作用以及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解毒能力... 目前,杂草抗药性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杂草抗药性机制分为靶标抗性及非靶标抗性。靶标抗性包括靶标基因突变和靶标基因过量表达;非靶标抗性是由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减弱、屏蔽隔离作用以及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解毒能力增强等原因引起,其中以增强杂草对除草剂的代谢为主。为了应对杂草抗性的发展,科学治理抗性杂草,通过简要介绍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结构及杂草抗性机制,包括杂草抗性情况、靶标抗性、突变对AHAS结构及功能的影响、非靶标抗性机制,并对抗性杂草的适合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出应对抗性杂草治理的建议,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标抗性 非靶标抗性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铅Ⅰ号对低水平铅暴露仔鼠血铅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2
作者 陈玉燕 陈健 +3 位作者 张明 王晓鸣 宣桂琪 王建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观察降铅I号对低水平铅暴露仔鼠的血铅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仔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为模型组、EDTA对照组和降铅Ⅰ号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喂0.2%醋酸铅的去离子水造模后,... 目的:观察降铅I号对低水平铅暴露仔鼠的血铅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仔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为模型组、EDTA对照组和降铅Ⅰ号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喂0.2%醋酸铅的去离子水造模后,每组均随机选取2只仔鼠,检测血铅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其余仔鼠给药30天后,再检测以上指标。所有大鼠进行Y迷宫实验观察降铅Ⅰ号对铅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降铅Ⅰ号治疗30天后,各治疗组血铅水平都较模型组下降,海马NOS活性除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都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Y迷宫实验显示,降铅I号治疗组的记忆保持率高于模型组,疗效以中、高剂量组为优,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铅Ⅰ号有较强的驱铅及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升高海马NOS活性可能是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铅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铅 血铅 一氧化氮合酶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乙酰羟基酸合酶Ⅰ调控亚基IlvN的结晶及其与配体缬氨酸的共结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旭晖 刘祥 +2 位作者 周延菲 席真 苏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0,共6页
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是生物体内支链氨基酸合成通路中的第一个通用酶,它是目前市售多种除草剂的靶标.AHAS通常由分子质量较大的催化亚基和分子质量较小的调控亚基组成.催化亚基结合催化必需的辅基(FAD、ThDP... 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是生物体内支链氨基酸合成通路中的第一个通用酶,它是目前市售多种除草剂的靶标.AHAS通常由分子质量较大的催化亚基和分子质量较小的调控亚基组成.催化亚基结合催化必需的辅基(FAD、ThDP和Mg2+);调控亚基可以结合终产物(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作为负反馈信号调节全酶的活性.大肠杆菌中AHAS有3个同工酶,每种同工酶都由催化亚基和调控亚基组成.大肠杆菌ilvN基因编码了AHAS同工酶Ⅰ的调控亚基.ilvN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得到可溶性的大量表达.表达的蛋白质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纯化.为了对调控亚基的调节机理有深入了解,对IlvN蛋白进行结晶并对蛋白质与其配体缬氨酸进行共结晶.IlvN蛋白晶体衍射能力为2.6魡,IlvN与缬氨酸共结晶的晶体衍射能力为3.0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羟基酸合酶 ACT结构域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维生素C浸泡对普安银鲫胚胎发育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及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蒋左玉 姚俊杰 +2 位作者 安苗 熊铧龙 朱忠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10-3516,共7页
为了探究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胚胎发育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变化及葡萄糖、维生素C浸泡对它们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用于普安银鲫的孵... 为了探究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胚胎发育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变化及葡萄糖、维生素C浸泡对它们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用于普安银鲫的孵化,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5、10、15和20 g/L,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0、20、25、30和35 mg/L。记录出膜时间及孵化率,筛选适宜葡萄糖和维生素C浓度。采用无添加(对照组)、最适葡萄糖浓度(葡萄糖组)和最适维生素C浓度(维生素C组)的溶液用于孵化,测定胚胎发育中ACC、FAS和CPTⅠ活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葡萄糖浓度为15 g/L,维生素C浓度为30 mg/L时能获得最短出膜时间和最高的孵化率。2)胚胎发育过程中,FAS、ACC和CPTⅠ比活力和全活力均呈上升趋势。3)葡萄糖组在原肠中期、晶体出现期和出膜前期ACC和FAS比活力和全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PTⅠ比活力和全活力在晶体出现期和出膜前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维生素C组ACC、FAS全活力在出膜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15 g/L葡萄糖和30 mg/L维生素C溶液浸泡能促进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中ACC、FAS和CPTⅠ的合成与分泌而形成新的代谢水平,以维持胚胎中脂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维生素C 普安银鲫 胚胎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脂肪酸合成酶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姆林甜橙蔗糖合酶Ⅰ和酸性转化酶基因表达与果实糖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滕旭 李正国 +1 位作者 杨迎伍 邓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745-749,共5页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S)与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是甜橙糖代谢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SS催化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可逆反应,AI则不可逆的催化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在甜橙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S)与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是甜橙糖代谢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SS催化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可逆反应,AI则不可逆的催化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在甜橙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以哈姆林甜橙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4个时期哈姆林叶片中的SSI基因和AI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时期哈姆林叶片中均可检测到SSI基因和AI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SSI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呈"低-高-低-高"趋势。AI基因在哈姆林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逐渐减弱,与果实糖累积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林 蔗糖合酶I基因 酸性转化酶基因 半定量RT-PCR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茧色判性家蚕黄酮合酶Ⅰ(BmFNS Ⅰ)基因在家蚕组织内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乃霞 张雨青 沈卫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品种荧光判性家蚕雌、雄家蚕的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的黄酮合酶I(BmFNS I)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家蚕BmFNS I基因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脂肪体,在丝腺中的表达量较低,说明BmFNS... 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品种荧光判性家蚕雌、雄家蚕的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的黄酮合酶I(BmFNS I)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家蚕BmFNS I基因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脂肪体,在丝腺中的表达量较低,说明BmFNSI基因在对家蚕食物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的雌、雄中肠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荧光判性家蚕雌、雄蚕在对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途径上不存在差异,至少在FNS I基因所调节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上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茧色判性 家蚕 黄酮合酶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嘧磺隆亚急性暴露下盐生杜氏藻的生理生化响应
7
作者 冷雨 刘嘉琪 孟范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1,共10页
作为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甲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l,SM)近年来已被国内部分近岸海域用于互花米草消杀。为探讨其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机理,将敏感物种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在3种亚急性浓度(0.0325、0.065和0.130 mg/L)的SM中暴... 作为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甲嘧磺隆(Sulfometuron-methyl,SM)近年来已被国内部分近岸海域用于互花米草消杀。为探讨其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机理,将敏感物种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在3种亚急性浓度(0.0325、0.065和0.130 mg/L)的SM中暴露8 d,测定不同时间的藻细胞中乙酰羟酸合酶(AHAS)、支链氨基酸(BCAAs)、光合色素以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的活性(或含量)。研究表明,微藻的AHAS对SM具有高敏感性,其活性在低浓度SM下被显著抑制,此时未观察到光合色素和BCAAs合成受阻,表明该酶是SM的直接作用靶标。在中、低浓度SM暴露初期,微藻出现“毒物兴奋效应”,表现为3种BCAAs和3种光合色素的含量显著升高;在高浓度SM暴露初期或中期,3种BCAAs和叶绿素a的合成均受到抑制。此外,高浓度SM暴露期间,ROS和MDA的含量激增,表明藻细胞内出现氧化逆境。由此判断,当SM浓度逐渐增至0.130 mg/L时,微藻开始受到两方面不利影响:①AHAS活性降低使BCAAs合成受阻,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和初级代谢降低,使藻细胞对氧化逆境的耐受性变差;②藻细胞因代谢SM而产生过多ROS,造成膜脂过氧化发生,使蛋白质、色素等生物大分子受到氧化损伤。虽然AHAS对SM的高敏感性表明第一种影响早于第二种影响发生,但是,它们在高浓度SM下共同作用,将导致细胞受损程度加大甚至死亡。研究结果表明,AHAS活性抑制和ROS过量积累是SM对海洋微藻致毒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嘧磺隆 盐生杜氏藻 乙酰羟酸合酶 支链氨基酸 氧化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靶酶—AHAS酶及基因突变体与除草剂设计(I)·野生型和突变型E.coliAHAS II酶动力学性质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席真 牛聪伟 +2 位作者 李庆霞 欧阳砥 班树荣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针对除草剂敏感型乙酰羟基酸合成酶E.coliAHAS II的抗性域,引入W 464A、W 464F、W 464L、W 464Y点突变。采用Megaprimer PCR定点突变,测序鉴定,构建了4个E.coliAHASIIW 464位点的突变体。通过对E.coliAHAS II野生型及突变体动力学性质... 针对除草剂敏感型乙酰羟基酸合成酶E.coliAHAS II的抗性域,引入W 464A、W 464F、W 464L、W 464Y点突变。采用Megaprimer PCR定点突变,测序鉴定,构建了4个E.coliAHASIIW 464位点的突变体。通过对E.coliAHAS II野生型及突变体动力学性质的测定,发现它们对于底物—丙酮酸及3种辅助因子(FAD、ThDP、Mg2+)有着不同的特征常数。这些部分抗性酶系的建立以及对动力学性质的系统研究,为探讨AHAS酶对农药分子抗性的作用机制、设计合成新除草剂及其筛选体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定点突变 突变体 酶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靶酶—AHAS酶及基因突变体与除草剂设计(Ⅱ).AHAS及W464突变酶与除草活性分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席真 牛聪伟 +3 位作者 班树荣 李庆霞 欧阳砥 黄明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11-315,共5页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磺酰胺类及水杨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大田使用中杂草对这几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因素是AHAS酶的突变.利用大肠杆菌AHASⅡ中464位的色氨酸突变体(W464A、W464F、W464L、W464Y)...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磺酰胺类及水杨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大田使用中杂草对这几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因素是AHAS酶的突变.利用大肠杆菌AHASⅡ中464位的色氨酸突变体(W464A、W464F、W464L、W464Y),研究了野生型和突变酶对商品化除草剂(氯嘧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咪唑喹啉酸)以及烷硫基磺酰脲的敏感性.野生型E.coli AHASⅡ对这些化合物的抑制作用较为敏感,而突变酶对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使商品化除草剂的抑制常数增加了10~1.0×104倍不等,烷硫基磺酰脲的抑制常数增加幅度较小.烷硫基磺酰脲1a对W464L突变酶的高抑制活性,暗示着发展针对靶酶抗性的除草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除草剂 抗性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乙酰羟基酸合成酶与磺酰脲的相互作用以及CoMFA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班树荣 牛聪伟 +3 位作者 陈文彬 任晓白 余志红 席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3-547,共5页
在分子水平上较为详尽地研究了85个磺酰脲类化合物与植物源野生型拟南芥AHAS酶的离体相互作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AHAS酶的抑制常数Kiapp.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方法(CoMFA)对这些化合物与AHAS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研究,用此模型... 在分子水平上较为详尽地研究了85个磺酰脲类化合物与植物源野生型拟南芥AHAS酶的离体相互作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AHAS酶的抑制常数Kiapp.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方法(CoMFA)对这些化合物与AHAS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研究,用此模型预测了检验组10个化合物的pKiapp值,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拟南芥 磺酰脲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4'-芳环取代嘧啶基-2'-基)-2-乙氧羰基苯磺酰脲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卓 潘里 +1 位作者 于淑晶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68-1872,共5页
设计合成了14个4位芳环取代的嘧啶磺酰脲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并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 mg/L时,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油菜菌核病和水稻纹枯病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 设计合成了14个4位芳环取代的嘧啶磺酰脲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并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 mg/L时,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油菜菌核病和水稻纹枯病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化合物7g,7h和7i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但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黄瓜枯萎病、黄瓜褐斑病及苹果轮纹病的抑菌活性与对照药百菌清尚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4位芳环取代基嘧啶基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安全高效大豆转化筛选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敏 杨素欣 +3 位作者 邵群 孙式静 李祥 冯献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70,共5页
以灭草烟作为筛选剂,利用基因枪法建立一种安全高效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比较不同筛选剂对大豆胚尖外植体丛生芽诱导数目的影响。与卡那霉素、潮霉素和草胺膦等传统筛选剂相比,以灭草烟作为筛选剂可使丛生芽的数目增加1倍以上。克隆了... 以灭草烟作为筛选剂,利用基因枪法建立一种安全高效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比较不同筛选剂对大豆胚尖外植体丛生芽诱导数目的影响。与卡那霉素、潮霉素和草胺膦等传统筛选剂相比,以灭草烟作为筛选剂可使丛生芽的数目增加1倍以上。克隆了拟南芥突变体csr1-2中突变的乙酰羟基酸合成酶基因(ahas),以其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构建可利用灭草烟作为筛选剂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法将该载体转化大豆,获得6棵灭草烟抗性植株,分子检测证明外源ahas基因整合到5棵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转化 灭草烟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基因 基因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克隆及其重组蛋白质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茂龙 孔令娜 +5 位作者 龙卫华 高建芹 浦惠明 戚存扣 张洁夫 陈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6-991,共6页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宁油16号(Brassica napus L.)中克隆到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1 9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6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104,预测等电点为6.16。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 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宁油16号(Brassica napus L.)中克隆到乙酰羟基酸合酶基因BnAHAS1的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1 9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65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104,预测等电点为6.16。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 II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pCold IIBnAHAS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15℃下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12 h后,获得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质His-BnAHAS1,并用Western blot确定此重组蛋白质为目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羟基酸合酶 除草剂 油菜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卫东 高飞飞 +2 位作者 张锁秦 李耀先 张广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2,共5页
通过异氰酸酯法合成一系列新型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应用1H NMR、13C NMR、IR测试技术对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内酰硫脲5位上含有甲基取代基的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要高于5... 通过异氰酸酯法合成一系列新型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应用1H NMR、13C NMR、IR测试技术对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对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内酰硫脲5位上含有甲基取代基的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要高于5位上没有取代基的化合物。最大的芽抑制率为56.5%,最大的根抑制率为53.8%。2-乙内酰硫脲衍生物可以作为一类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磺酰脲 乙内酰硫脲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芳磺酰基色氨酸酯以及芳磺酰基谷氨酸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明 谭海忠 +2 位作者 王建国 李永红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0,共3页
在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与磺酰脲类化合物复合物晶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法进行MDL/ACD三维数据库虚拟筛选,得到了部分结合能较低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对其中的芳磺酰基色氨酸酯以及芳磺酰基谷氨酸二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共合成2... 在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与磺酰脲类化合物复合物晶体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法进行MDL/ACD三维数据库虚拟筛选,得到了部分结合能较低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对其中的芳磺酰基色氨酸酯以及芳磺酰基谷氨酸二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共合成22个具有潜在活性的新衍生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质谱、红外及元素分析验证,并对所有新化合物进行了体内、体外活性测试.初步的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类化合物对AHAS具有较低的抑制性;体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d,4g和4k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在100μg/mL的浓度下,它们对油菜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0.8%,52.4%和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羟酸合成酶 生物活性 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3-酮脂酰ACP合成酶同源蛋白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金成 邓丽婷 +2 位作者 童文华 朱磊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7-895,共9页
大肠杆菌的FabB和FabF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除参与长链饱和脂酰链的延伸外,FabB还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最终生成顺-9-十六烯脂酰ACP.而FabF只能将顺-9-十六烯脂酰ACP延伸为顺-11... 大肠杆菌的FabB和FabF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除参与长链饱和脂酰链的延伸外,FabB还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最终生成顺-9-十六烯脂酰ACP.而FabF只能将顺-9-十六烯脂酰ACP延伸为顺-11-十八烯脂酰ACP,不参与不饱和脂酰ACP的从头合成.有研究表明,粪肠球菌、乳酸乳球菌、丙酮丁醇梭菌和茄科雷尔氏菌等细菌的FabF同源蛋白,具有类似大肠杆菌FabB和FabF的双功能.为证实该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本研究选取了枯草芽孢杆菌BsfabF、中华苜蓿根瘤菌SmfabF、霍乱弧菌VcfabF、铜绿假单胞菌PafabF1和PafabF2 5个同源基因进行功能鉴定,体外酶学分析表明,5个FabF同源蛋白均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异体互补大肠杆菌CL28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显示,SmfabF、VcfabF、PafabF1和PafabF2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Ⅱ(FabF)活性,遗传互补大肠杆菌温度敏感突变株CY242和CY244的研究显示,仅有PafabF2编码的蛋白拥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能互补大肠杆菌fabB的突变.这表明不是所有的FabF同源蛋白均具有3-酮脂酰ACP合成酶Ⅰ和Ⅱ的双重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肪酸合成 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 3-酮脂酰ACP合成酶Ⅱ 遗传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建平 张芳芳 +2 位作者 刘春岭 李昕 渠文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又分为80、200、400μg/kg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予以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消毒花生油。连续给药30次,隔天1次,共60d。手术后60d应用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FAP、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中80、200、400μg/kg组学习能力的正确次数分别为25.8±1.8、15.5±2.0、21.2±2.2、23.7±2.0、20.5±2.1;记忆能力的正确次数为26.2±1.7、16.0±1.9、21.3±1.7、23.4±2.1、21.6±2.0。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5±1.7、28.8±1.6、23.4±1.4、20.2±1.6、27.6±2.0;nNOS阳性细胞数为30.3±2.5、17.8±1.7、22.1±1.9、25.8±1.7、21.4±1.8。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GFAP及nNOS阳性细胞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20,P=0.000;F=39.112,P=0.000;F=91.484,P=0.000;F=58.839,P=0.000)。200μg/kg组与80、400μg/k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983,P=0.000;F=16.718,P=0.000)。结论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提高nNOS阳性细胞表达有关;其疗效与剂量有关,200μg/kg的雌二醇对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优于80μg/kg及40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痴呆 血管性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合酶基因I的克隆及反义和RNAi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国章 刘超 +2 位作者 王永华 郭天财 朱云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9,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豫教2号发育的籽粒中克隆出淀粉合酶I基因(starch synthase I,SSI)部分cDNA片段(795 bp)(GenBank No.EF221762),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上已报道的SSI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以p WM10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由... 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豫教2号发育的籽粒中克隆出淀粉合酶I基因(starch synthase I,SSI)部分cDNA片段(795 bp)(GenBank No.EF221762),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上已报道的SSI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以p WM10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由35S启动子调控的SS I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 WM101SSI;另外,还以pFGC594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SSI基因的RNAi载体pFGC5941SSIsa,这些载体的构建为研究此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淀粉合酶基因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酸的合成、代谢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维洋 李剑芳 牟志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9-2230,共2页
人体叶酸缺乏会导致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而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叶酸来源。叶酸分子是由喋呤和对氨基苯甲酸从头合成的,二者合成的关键酶腺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已得到克隆鉴定。除合成过程之外,叶酸在植物体内的运... 人体叶酸缺乏会导致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而植物是人类最主要的叶酸来源。叶酸分子是由喋呤和对氨基苯甲酸从头合成的,二者合成的关键酶腺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和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已得到克隆鉴定。除合成过程之外,叶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区域化、叶酸的分解代谢也是影响叶酸含量的重要因素。就近年来在植物叶酸的合成分解代谢机制及基因工程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生物合成 腺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 氨基脱氧分支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乳酸合成酶及其抑制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建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4,共8页
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是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是绿色除草剂的重要作用靶标。由于此生物合成过程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因此该类抑制剂对哺乳动物具有生物安全性。近年来,随着AHAS三维结构的阐明,人们不仅深入了解... 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是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是绿色除草剂的重要作用靶标。由于此生物合成过程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因此该类抑制剂对哺乳动物具有生物安全性。近年来,随着AHAS三维结构的阐明,人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已有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并且依此设计开发了一些新型的抑制剂,拓展了其在抑菌活性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文章对近年来AHAS及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就AHAS的酶学特征、结构特征及结合方式,以AHAS为靶标的新颖除草活性化合物的设计开发以及AHAS抑制剂的抗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等问题详细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设计开发靶向AHAS的新型除草剂或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绿色除草剂 分子设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