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cry1 Ac/cpti基因水稻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宋亚娜 苏军 +1 位作者 林艳 王锋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第1期67-73,共7页
【背景】氨氧化细菌是驱动硝化作用的关键微生物,其群落多样性变化对土壤氮素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DG... 【背景】氨氧化细菌是驱动硝化作用的关键微生物,其群落多样性变化对土壤氮素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PCR,分析了种植转cry1 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第3、4年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水稻各生育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内,转cry1 Ac/cpti基因杂交稻Ⅱ优科丰8号(GM)的土壤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群落组成、多样性指数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杂交稻Ⅱ优明恢86(CK)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以DGGE条带为基础的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的冗余分析(RDA)显示,GM和CK的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只与水稻生育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和0.018);同时,水稻各生育期内土壤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丰度在GM和CK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均随水稻生长而变化且在齐穗期达到最高(P<0.05)。【结论与意义】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组成与丰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但在转cry1 Ac/cpti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间没有显著差异,即一定时期内种植转cry1 Ac/cpti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组成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ry1 ac/cpti基因水稻 氨氧化细菌 群落组成 群落丰度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宋亚娜 苏军 +3 位作者 陈睿 林智敏 林艳 王锋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3期243-248,共6页
【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a种植2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 【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a种植2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等土壤质量性状的变化。【结果】在水稻各生育期内,除齐穗期转基因稻科丰8号(GM1)田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其受体非转基因稻明恢86(CK1)外,转基因稻GM1、GM2(Ⅱ优科丰8号)的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对应非转基因稻CK1、CK2(Ⅱ优明恢86)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在GM1和CK1或GM2和CK2间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连续3a种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并未改变稻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土壤酶活性,即短期内种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c和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和大螟的致死效应及田间螟虫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玉林 傅强 +4 位作者 王锋 赖凤香 罗举 彭于发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48,共6页
就转cryl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 就转cryl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水稻 二化螟 大螟 致死效应 生态风险 crylac基因 cpt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 Ac/sck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寄生蜂群落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雨芳 贺玲 +4 位作者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陈康贵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5-962,共8页
以转cry1Ac/sck双基因抗虫水稻MSA、MSB、MSA4(对照:MH86)及其杂交稻KF6-304(对照:Ⅱ-YM86)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影响及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转基因抗虫水稻MSA、MSB、MSA4及杂交稻KF6-30... 以转cry1Ac/sck双基因抗虫水稻MSA、MSB、MSA4(对照:MH86)及其杂交稻KF6-304(对照:Ⅱ-YM86)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影响及生态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转基因抗虫水稻MSA、MSB、MSA4及杂交稻KF6-304对稻田寄生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总体情况与时间动态以及个体总数无明显负面影响,但在生长中期转基因稻可降低稻田寄生蜂的个体数量。按寄生蜂功能团分析,MSA与MSA4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后期初始,提高卵寄生蜂的数量,MSA、MSB、MSA4及杂交稻KF6-304显著降低以靶标害虫稻纵卷叶螟为寄主的寄生蜂功能团的个体数量,对其他寄生蜂无明显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水稻 cry1ac/sck基因 抗虫性 寄生蜂群落 功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Wx基因与稻米AC、GC和GT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28
5
作者 孙业盈 吕彦 +3 位作者 董春林 王平荣 黄晓群 邓晓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以6 0个籼稻品种(或品系)和5 7个(G4 6B D香1B)B3F5株系为材料,通过检测Wx基因型,同时测定AC、GC和GT ,探讨了水稻Wx基因与稻米AC、GC和GT的遗传关系。结果AC与GC极显著负相关,且两者均与Wx基因型密切相关,Wx基因的GG型材料具有较高的A... 以6 0个籼稻品种(或品系)和5 7个(G4 6B D香1B)B3F5株系为材料,通过检测Wx基因型,同时测定AC、GC和GT ,探讨了水稻Wx基因与稻米AC、GC和GT的遗传关系。结果AC与GC极显著负相关,且两者均与Wx基因型密切相关,Wx基因的GG型材料具有较高的AC和较硬的GC ,而TT型材料具有中等的AC和较软的GC ,在全部5 7个B3F5代株系中,AC的高低和GC的硬软与Wx基因型同步分离,表明AC主要由Wx基因控制,GC也由Wx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控制。此外,在6 0个品种中GT与AC和Wx基因型均无明显相关性,推断控制GT的基因位点不是Wx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X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ac) 胶稠度(Gc) 糊化温度(G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中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的共表达 被引量:12
6
作者 康保珊 张锐 +2 位作者 潘登奎 王远 郭三堆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以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自交后代为材料,利用PCR、Southern杂交、ELISA检测方法,分析了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除sGK321和3517外,其余品种Cry1Ac基因和CpTI基因的整合位点不同,并且sGK321中两基因也只有一个位... 以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自交后代为材料,利用PCR、Southern杂交、ELISA检测方法,分析了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在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除sGK321和3517外,其余品种Cry1Ac基因和CpTI基因的整合位点不同,并且sGK321中两基因也只有一个位点相同;ELISA结果表明,同一个品种同一部位Cry1A蛋白和CpTI蛋白不能完全同步表达,它们的表达量存在差别,且这种差别在整个生长阶段并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i基因 双价抗虫棉 ac基因 基因 Southern杂交 共表达 SGK321 ELISA 自交后代 检测方法 整合位点 完全同步 生长阶段 PCR 基因 A蛋白 表达量 不稳定 品种 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sck+cry1Ac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及二化螟绒茧蜂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姜永厚 傅强 +3 位作者 程家安 祝增荣 蒋明星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在实验室研究了转sck+cry1Ac基因水稻(MSB)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生长、存活以及经寄主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chilonis(Munakat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连续取食转sck+cry1Ac基因水稻的二化螟,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从第2天... 在实验室研究了转sck+cry1Ac基因水稻(MSB)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生长、存活以及经寄主对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chilonis(Munakat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连续取食转sck+cry1Ac基因水稻的二化螟,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从第2天开始,其体重显著低于取食明恢86的对照组;从第6天开始,死亡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化螟取食MSB36h后移至对照水稻上继续取食3、6、9、12天后,死亡率与对照差异都不显著;但体重均低于对照,其中第3天的体重差异达显著水平。二化螟绒茧蜂分别以取食MSB一定时间的3、4、5龄二化螟幼虫为寄主时,寄生率均低于以对照组,其中对4龄幼虫的寄生率差异显著;结茧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寄生在取食MSB的5龄二化螟幼虫体内的蜂、蛹期显著长于对照,而所结茧的茧长显著短于对照;但卵-幼虫历期、每茧块茧数、羽化率、雌性率、成蜂寿命和前翅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转sck+cry1Ac基因水稻不仅对二化螟生长和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可经寄主二化螟影响到二化螟绒茧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sck+cry1ac基因水稻 二化螟 二化螟绒茧蜂 存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基因cry1Ab/Ac在水稻杂交转育后代中的表达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宙 康美花 +4 位作者 刘建华 裴冬莲 张标金 张晓宁 曹丰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0-995,共6页
以转入了Bt基因cry1Ab/Ac的水稻品系TT51为供体,与10个恢复系杂交。通过分子检测,并结合田间的抗虫性观察,筛选出农艺性状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抗虫基因在所有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按照孟德尔规律遗传,但是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量有很大... 以转入了Bt基因cry1Ab/Ac的水稻品系TT51为供体,与10个恢复系杂交。通过分子检测,并结合田间的抗虫性观察,筛选出农艺性状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抗虫基因在所有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按照孟德尔规律遗传,但是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量有很大差异。Cry1Ab/Ac蛋白含量维持原有水平的株系对螟虫表现出良好的抗性,蛋白含量降低的株系则受到轻微的危害。纯合株系的部分农艺性状发生变异,其程度与Cry1Ab/Ac蛋白含量有关。结果为利用杂交转育培育优良抗虫水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b/ac 基因水稻 抗虫性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生长及抗氧化-解毒酶系统对水体中转Cry1Ab/Ac基因水稻残遗物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远东 刘雨芳 +7 位作者 李菲 肖璐 谭树华 桂芳艳 莫书银 孙丽川 刘文海 戈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1,共7页
在泥鳅养殖水体中添加稻秆粉模拟水稻残遗物生境,研究了泥鳅生长和肝胰脏抗氧化酶(SOD、CAT)与解毒酶(GST)活性对转Cry1Ab/Ac基因水稻‘华恢1号’(HH1)的响应。设计以HH1稻秆粉10 mg·L?1、50 mg·L?1、100 mg·L?1和200 mg... 在泥鳅养殖水体中添加稻秆粉模拟水稻残遗物生境,研究了泥鳅生长和肝胰脏抗氧化酶(SOD、CAT)与解毒酶(GST)活性对转Cry1Ab/Ac基因水稻‘华恢1号’(HH1)的响应。设计以HH1稻秆粉10 mg·L?1、50 mg·L?1、100 mg·L?1和200 mg·L?1 4个梯度浓度处理泥鳅为试验组,以非转Bt基因水稻‘明恢63’(MH63)稻秆粉处理组为阴性对照,不加稻秆粉的基础饲养组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在4种稻秆粉浓度下,HH1组与MH63对照组泥鳅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内脏系数及SOD、CAT和GST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比较,稻秆粉浓度升高对泥鳅生长的抑制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00 mg·L?1时,HH1组和MH63对照组泥鳅的特定生长率、内脏系数与CAT活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低含量的转融合基因Cry1Ab/Ac水稻HH1稻秆粉对泥鳅的生长与生理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HH1和MH63稻秆粉均使泥鳅的生长和生理酶活性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养殖水体中浓度较高的悬浮稻秆粉妨碍了泥鳅的呼吸和滤食,及稻秆粉的分解降低了水体p H和溶氧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ry1Ab/ac基因水稻 水稻残遗物 泥鳅 生长 抗氧化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c1基因抗虫水稻和非转基因亲本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瑞芳 白建江 +3 位作者 方军 曾威 李刚夑 朴钟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8-330,共3页
秀水134-Bt是以秀水134为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导入抗虫基因cry1Ac1获得的转基因纯合品系。对转cry1Ac1抗虫基因水稻秀水134-Bt与其原亲本秀水134稻米的关键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对水分、脂肪、粗灰分、粗蛋... 秀水134-Bt是以秀水134为受体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导入抗虫基因cry1Ac1获得的转基因纯合品系。对转cry1Ac1抗虫基因水稻秀水134-Bt与其原亲本秀水134稻米的关键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对水分、脂肪、粗灰分、粗蛋白、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测定分析等。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秀水134-Bt与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34非常相似,在关键性营养成分上差异不明显。表明在水稻遗传转化操作过程中,T-DNA插入并未明显改变原亲本的上述品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水稻 抗虫 cry1ac1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奇勇 李玥仁 +3 位作者 郑宇 胡习斌 张晓俊 李本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明恢86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优良籼稻恢复系,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分别为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单基因)和CpTI+Bt蛋白基因(双基因)的明恢86.以明恢86为对照,系统测定了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对二化螟的杀虫活... 明恢86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优良籼稻恢复系,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分别为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单基因)和CpTI+Bt蛋白基因(双基因)的明恢86.以明恢86为对照,系统测定了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对二化螟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对二化螟都表现出很强的杀虫活性.取食分孽期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7d后,二化螟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达88.6%和92.1%,对二化螟均表现高抗.该转基因水稻还对存活二化螟幼虫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取食明恢86、明恢86CpTI和明恢86CpTI+Bt后存活的二化螟幼虫历期分别为(36±1.9)、(47±2.9)和(46±2.0)d,饲喂该转基因水稻后二化螟的幼虫历期明显延长.此外,二化螟老熟幼虫取食该转基因水稻后,鲜重平均减少了8-11mg,蛹重明显减轻,繁殖能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活性 二化螟 Bt基因 cpti 表达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水稻 明恢86 幼虫历期 校正死亡率 蛋白基因 生长发育 老熟幼虫 繁殖能力 恢复系 基因 取食 存活 籼稻 饲喂 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对鳞翅目害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玥仁 胡奇勇 +3 位作者 郑宇 胡习斌 张晓俊 李本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结果表明,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可在整个生育期对鳞翅目害虫保持高度或中度抗性.在分蘖期和灌浆期,相应普通水稻已遭受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严重危害,枯心率或白穗率均达10%以上;而该转基因水稻在分蘖期... 结果表明,表达CpTI或CpTI+Bt基因水稻可在整个生育期对鳞翅目害虫保持高度或中度抗性.在分蘖期和灌浆期,相应普通水稻已遭受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严重危害,枯心率或白穗率均达10%以上;而该转基因水稻在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枯心率或白穗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69.80%-96.40%和83.40%-93.30%.田间调查表明,相应普通水稻稻叶平均受害指数高达23.52时,转基因水稻稻叶受害指数仅为0.37-4.05,该转基因水稻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为害.但该转基因水稻对褐飞虱、电光叶蝉和黑尾叶蝉的抗性与普通水稻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cpti 田间评价 害虫抗性 表达 基因水稻 鳞翅目害虫 受害指数 稻纵卷叶螟 有效控制 黑尾叶蝉 电光叶蝉 灌浆期 分蘖期 生育期 二化螟 三化螟 调查表 褐飞虱 白穗 心率 大螟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TT51-1中外源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查中萍 万丙良 +5 位作者 殷得所 杜雪树 李进波 夏明元 戚华雄 李圆梦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232-235,共4页
针对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Oryza sativa L.)TT51-1及其回交后代中外源基因的检测建立了一种三引物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引物PCR体系可以准确区分cry1Ab/cry1Ac基因纯合、杂合和阴性三种基因型,纯合体中只扩增出一条298... 针对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Oryza sativa L.)TT51-1及其回交后代中外源基因的检测建立了一种三引物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引物PCR体系可以准确区分cry1Ab/cry1Ac基因纯合、杂合和阴性三种基因型,纯合体中只扩增出一条298 bp片段,阴性材料中只扩增出一条787 bp片段,杂合体中同时扩增出298 bp片段和787 bp片段。该体系的建立为利用TT51-1进行抗螟虫水稻分子育种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基因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水稻 多重PCR cry1Ab/cry1ac TT51-1 华恢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b/Ac基因水稻对稻田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桂芳艳 刘雨芳 +4 位作者 莫书银 孙丽川 孙远东 刘文海 戈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8-1184,共7页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成功研发,为有效控制鳞翅目害虫对水稻的危害提供了一条最为有效、经济的途径。稻田底栖动物群落是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重要非靶标生物。为了解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底栖动物群落的安全性,以转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华...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成功研发,为有效控制鳞翅目害虫对水稻的危害提供了一条最为有效、经济的途径。稻田底栖动物群落是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重要非靶标生物。为了解转Bt基因水稻对稻田底栖动物群落的安全性,以转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简写为HH1)为材料,以其非转基因亲本‘明恢63’(简写为MH63)为对照,以稻田底栖动物群落为指示生物,运用群落学方法,通过连续2年在江西南昌的大田试验,研究了转C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对稻田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2012年在HH1与MH63的稻田中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2种与25种,其中两生境中相同物种19种,两群落物种组成相似度为0.808 5,有7种优势种,优势种相似度为0.833 3。2013年在HH1与MH63稻田中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与28种,两类稻田相同底栖动物22种,两群落物种组成相似度为0.814 8,有6种优势种,优势种相似度为1.000 0。2012年与2013年群落总体分析与时间动态分析均显示,两类稻田中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及优势集中性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且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连续种植2年转Cry1Ab/Ac基因水稻HH1对南昌稻田底栖动物群落无明显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水稻 Cry1Ab/ac基因 底栖动物 稻田 水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c基因抗虫水稻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妍 李志辉 +6 位作者 王志鑫 张先舟 张伟 檀建新 束长龙 张杰 张永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了方便快速地检测转cry1Ac基因抗虫水稻的转基因成分,本研究以转cry1Ac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针对人工改造的cry1Ac晶体蛋白毒素基因的6个区段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在65℃条件下,利用链置换... 为了方便快速地检测转cry1Ac基因抗虫水稻的转基因成分,本研究以转cry1Ac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针对人工改造的cry1Ac晶体蛋白毒素基因的6个区段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在65℃条件下,利用链置换DNA聚合酶等温扩增1h,分别通过荧光显色和凝胶电泳完成对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工作,同时对2种转基因作物和5种非转基因作物进行LAMP检测以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LAMP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含有cry1Ac的转基因作物,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方法结果一致,灵敏度是PCR方法的10倍,达到0.01%,并且具有高特异性,表明该检测方法适合转cry1Ac基因抗虫作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ry1ac基因抗虫水稻 环介导等温扩增 基因作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影响 被引量:48
16
作者 傅强 王锋 +3 位作者 李冬虎 姚青 赖凤香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4,共8页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虫产卵量、卵受精率、单雌子代数及发育进度等生物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而MSB虽然对多数指标影响不明显 ,但可以引起白背飞虱初羽化雌虫鲜重与短翅率显著下降 ,还引起褐飞虱初羽化雄虫鲜重明显减轻。在近距离 (株间距约 8cm)寄主选择实验中 ,褐飞虱对MSA和MSB无明显选择性 ,而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均明显趋向两种转基因水稻。田间小区实验表明MSB上的稻飞虱 (主要为白背飞虱 )密度一般低于亲本明恢 86 ,但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水稻 SCK CRY1 ac 非靶标害虫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雨芳 苏军 +5 位作者 尤民生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赵士熙 王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本文应用吸虫器法与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转Cry1Ac+SCK基因水稻MSA与MSB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与Ⅱ-32A/MSB都获得了对稻纵卷叶螟... 本文应用吸虫器法与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转Cry1Ac+SCK基因水稻MSA与MSB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与Ⅱ-32A/MSB都获得了对稻纵卷叶螟的高抗性。虽然MSA、MSB、21S/MSB与Ⅱ-32A/MSB对水稻害虫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与均匀度时间动态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生长全期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对应的对照比较,它们对水稻害虫群落的这些参数均无显著影响,且转基因水稻田与各自对照田在害虫与主要害虫物种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靶标害虫种群数量的降低,并未对水稻害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引起优势种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水稻 生物安全性 CRY1ac SCK 抗虫性 群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 Ab/cry1 Ac基因籼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 被引量:54
18
作者 刘志诚 叶恭银 +1 位作者 胡萃 Swapan K.DATTA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划分为 5个功能团 ,即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它类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 ,经两年四点的调查就 2个转cry1Ab cry1Ac基因籼稻(Bt水稻 )... 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划分为 5个功能团 ,即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它类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 ,经两年四点的调查就 2个转cry1Ab cry1Ac基因籼稻(Bt水稻 )品系TT9 3和TT9 4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作了较系统评价。植食类、寄生类和腐食类功能团内某些优势科的优势度在Bt水稻田与对照 (IR72 )田之间有时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如Bt水稻田中茧蜂或姬蜂科的优势度有时明显低于对照。但是 ,在大多情况下Bt水稻田与对照田之间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群落主要参数 (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 )及其时间动态基本无明显差异 ;Bt水稻田与对照田间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亚群落和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异性大多较低。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CRY1 Ab/cry1 ac基因 节肢动物 功能团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SSIIa基因型对成糊温度校准的影响及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文丽 向珣朝 +3 位作者 徐艳芳 龙小林 康翠芳 许顺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8-353,共6页
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常被用来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和所选优良株系的食味品质,RVA成糊温度(PT)却不能准确反映糊化温度(GT),校准成糊温度PT m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GT,但PT的校准范围、PT m衡量稻米GT的准确程度以及SSIIa基因型对其的影响... 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常被用来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和所选优良株系的食味品质,RVA成糊温度(PT)却不能准确反映糊化温度(GT),校准成糊温度PT m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GT,但PT的校准范围、PT m衡量稻米GT的准确程度以及SSIIa基因型对其的影响等并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小、双亲糊化温度差异大的B1F8株系中的58个单株为材料,通过检测其SSIIa基因型,将材料分为3类,分别在3种SSIIa基因型的遗传背景下,比较分析PT、PT m、GT,结果表明,SSIIa基因型不同,PT的校准范围明显不同;PT衡量稻米GT的准确率仅为39.66%,而PT m准确率达到89.66%。进一步利用PT和PT m分别表示GT,分析稻米AC与GT关系,得出与一些学者不同的结论:稻米AC与GT呈极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SIIa基因 糊化温度(GT) 成糊温度(PT) 校准成糊温度(PTm) 直链淀粉含量(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座子Ac/Ds的水稻转化及杂交后代中Ds的跳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桂英 齐高燕 +2 位作者 徐晓辉 李南弈 郭泽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把双元表达载体CamDs(含有激活标签和基因捕获器结构)和含有玉米Ac转座酶的质粒(NeaAc)转入水稻。PCR结果表明Ac和Ds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转Ac植株与转Ds植株杂交,获得了12个杂交组合。杂交F1 代水稻...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把双元表达载体CamDs(含有激活标签和基因捕获器结构)和含有玉米Ac转座酶的质粒(NeaAc)转入水稻。PCR结果表明Ac和Ds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转Ac植株与转Ds植株杂交,获得了12个杂交组合。杂交F1 代水稻苗经过抗生素筛选,得到108株同时含有Ac和Ds因子的水稻苗。Basta抗性检测了Ds因子在杂交F1 代中的跳跃情况,发现转座频率为13%。Ds空供体位点的PCR扩增结果与Basta抗性检测一致。另外,对跳动过的植株进行部分组织GUS染色表明Ds因子中的基因捕获器可以捕获到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座子 基因转化 基因捕获 根癌农杆菌 激活标签 基因捕获器 ac/Ds双因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