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酮酯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星禹 朱国琴 +4 位作者 宁可 江美芳 包怡敏 高崎 刘爱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52-3057,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左心室心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Hoechst染色测定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ATP敏...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左心室心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Hoechst染色测定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ATP敏感的钾通道(K ATP)蛋白亚基Kir6.2和SUR2表达;急性分离心室肌细胞,记录IK ATP。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30 min后,mLVSP、DP、+dP/dt max降低(P<0.01),-dP/dt max、mLVDP升高(P<0.01),心肌组织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率和SUR2亚基表达升高(P<0.01);银杏酮酯(25 mg/L)灌流使左心室DP、+dP/dt max升高(P<0.05,P<0.01),mLVDP降低(P<0.01),减少心肌组织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这些作用可被K ATP通道的阻断剂格列本脲阻断。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K ATP通道开放(P<0.01);而使用银杏酮酯灌流则进一步促进K ATP通道的开放(P<0.01)。结论银杏酮酯通过激活ATP敏感的钾通道,抑制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组织和心功能损伤,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atp敏感的钾通道 SU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2
作者 时雨 范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细胞上存在两种ATP敏感的钾通道,一是位于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二是位于线粒体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最近的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些研究表明线粒体ATP敏感... 细胞上存在两种ATP敏感的钾通道,一是位于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二是位于线粒体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最近的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些研究表明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在器官保护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的结构和生理学特性,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生理变化及可能的机制,还有在器官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 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道开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oK_(ATP)-PKC通路对人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涛 张珍祥 徐永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570,F0002,共7页
目的以人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为研究对象,研究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MitoKATP)对HPASMCs膜电位及电压门控钾通道(KV1.5)表达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在其信号转导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从人正常肺组织分离出HPASMCs进行培... 目的以人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为研究对象,研究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MitoKATP)对HPASMCs膜电位及电压门控钾通道(KV1.5)表达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在其信号转导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从人正常肺组织分离出HPASMCs进行培养。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膜电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KV1.5蛋白和PKC-α的表达情况。结果①Diazoxide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KC-α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这种作用可被5-羟基癸酸盐(5-HD)的作用所逆转;单独应用5-HD,平滑肌细胞PKC-α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Diazoxide作用24h可明显抑制Kv电流以及下调Kv1.5蛋白的表达(P<0.05);佛波酯(PMA)作用24h也可明显抑制Kv电流以及下调Kv1.5蛋白的表达(P<0.05),而加入R0-31-8220可以逆转PMA的这一作用;Diazoxide和PMA同时应用较其中之一单独应用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电流和Kv1.5表达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5);Diazoxide与R0-31-8220同时应用则部分逆转了Diazoxide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电流和Kv1.5表达的抑制(均P<0.05)。结论MitoKATP的开放和ΔΨm的增加可抑制Kv通道的活性和表达,可能参与并影响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PKC在其中可能起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蛋白激酶C 电压门控通道 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本脲对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中脑血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媛媛 李鹏程 +1 位作者 曾绍群 骆清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2-907,共6页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病理模型.已有研究表明,在普遍被观察到的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度舒张之前,还存在一个较小幅度的软脑膜动脉扩张和收缩.但其中的脑血管调节机...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病理模型.已有研究表明,在普遍被观察到的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度舒张之前,还存在一个较小幅度的软脑膜动脉扩张和收缩.但其中的脑血管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采用550nm的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intrinsicsignalimaging,OISI)监测ATP敏感钾离子通道(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s,KATP)的阻断剂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lyb),对针刺诱导的大鼠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舒缩过程的影响.实验中观测到软脑膜血管的初始小收缩(initialslightconstriction,ISC)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减弱,其中应用10μmol/Lglyb时,74.5%的ISC被完全抑制,100μmol/Lglyb时则有96.2%的ISC完全消失.相对于CSD发生前,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舒张(largedilation,LD)的峰值也分别显著增强了(53.8±19.3)%和(59.8±19.6)%.结果表明,可能是神经元上的KATP在CSD过程中被glyb阻断从而抑制了软脑膜动脉血管的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扩散性抑制 atp敏感的离子通道 软脑膜动脉 格列本脲(gly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