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细胞高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通过上调CD24抑制NK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田军 周幸春 +2 位作者 杨帆 刘静 张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共9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活化及杀伤能力的变化。转录组测序分析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E2F3a与差异基因在蛋白水平上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法及小干扰RNA(siRNA)等方法探索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后对NK细胞活化及杀伤影响的具体机制。结果 在膀胱癌细胞中过表达E2F3a能显著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可显著上调CD24基因的表达,膀胱癌组织中E2F3a和CD2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CHIP结果显示,E2F3a能够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并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干涉E2F3a过表达膀胱癌细胞中的CD24表达后,发现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所介导的NK细胞活化及杀伤抑制被显著缓解。结论 在膀胱癌细胞中E2F3a可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及CD24蛋白的表达。膀胱癌细胞E2F3a通过上调CD24表达来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 自然杀伤(NK)细胞 CD24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完整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抑制成员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蔡云 高兴 +3 位作者 辛海明 陈杰 扬新 刘泽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可调节p53抑癌功能,其抑制成员(iASPP)具有特异性抑制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为了对iASPP进行系统研究,文中报道制备完整的iASPP分子多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在完整iASPP独有的N端选择3个免疫原肽段,制... 目的: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可调节p53抑癌功能,其抑制成员(iASPP)具有特异性抑制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为了对iASPP进行系统研究,文中报道制备完整的iASPP分子多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在完整iASPP独有的N端选择3个免疫原肽段,制备了3个多克隆抗体。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比较3个抗体检测内源性抗原的效果,并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制备的完整iASPP蛋白作为对照标准。结果:1号抗体效价>1∶32000,2号和3号抗体效价>1∶16000。Western blot确定100000为完整iASPP蛋白的条带位置。结论:成功地制备了iASPP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完整iASPP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抑制成员 多克隆抗体 免疫原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ING5)在人乳腺癌细胞的核质转运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洋 赵树鹏 +1 位作者 齐凤杰 郑华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究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ING5)在人乳腺癌细胞的核质转运及其ING5在细胞核和胞质高表达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260例、淋巴结转移性乳腺肿瘤55例、乳腺纤维腺瘤61例、乳腺腺瘤病110例及癌旁乳腺组织91例。... 目的探究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ING5)在人乳腺癌细胞的核质转运及其ING5在细胞核和胞质高表达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260例、淋巴结转移性乳腺肿瘤55例、乳腺纤维腺瘤61例、乳腺腺瘤病110例及癌旁乳腺组织91例。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ING5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情况,并分析核、质ING5蛋白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旁组织细胞核ING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腺瘤病和乳腺癌组织,腺瘤病组织细胞核ING5表达高于乳腺癌组织,乳腺癌组织细胞核ING5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癌旁乳腺组织细胞质ING5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腺瘤病和乳腺癌组织。提示ING5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存在核质转运。细胞核ING5高表达与远处转移呈负相关,与P53表达呈正相关,而细胞质ING5高表达与肿瘤直径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正相关,三阴乳腺癌(TNBC)细胞质ING5表达比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低。结论 ING5蛋白在乳腺癌细胞存在核质转运,且细胞核ING5蛋白高表达与一些不良临床病理行为特征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长抑制蛋白家族成员5(ING5) 核质转运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免疫抑制大鼠SLAM、PVRL2甲基化及4-1BB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岳凤 熊罗节 +2 位作者 王慧芳 翟春涛 李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0,I0001-I0005,共11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干预对免疫抑制大鼠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SLAM)、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2,PVRL2)甲基化以及共刺激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RSF9,又称4-1BB)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隔药饼灸组、假药饼灸组、中药灌胃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以30 mg/kg剂量对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进行模型制备,持续3 d。隔药饼灸组与假药饼灸组均选择“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双)”进行干预,连续10 d。中药灌胃组使用六味地黄汤悬浊液灌服,连续10 d。血常规检测各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28、4-1BB、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9(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member 9,TNFSF9,又称4-1BBL)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脾组织中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BSP法检测脾组织SLAM及PVRL2。结果血常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白细胞显著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CD28、4-1BB及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4-1BB及4-1BBL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4-1BB及4-1BBL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甲基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免疫抑制模型组SLAM及PVRL2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均降低;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SLAM甲基化率升高,但PVRL2甲基化率降低。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调节共刺激分子4-1BB及其配体以及SLAM甲基化水平,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 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受体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袁也晴 萧云备 +3 位作者 刘振华 张晓威 徐涛 王晓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5-628,共4页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是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基因家族,CMTM5是该家族成员,其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潜在的四次跨膜蛋白结构,是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表明,CMTM5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在大多数肿瘤...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是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基因家族,CMTM5是该家族成员,其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潜在的四次跨膜蛋白结构,是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表明,CMTM5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在大多数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或不表达,恢复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等生物行为。CMTM5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参与了多个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对CMTM5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3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风战 盛正祚 +1 位作者 秦彩朋 徐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0-363,共4页
人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3(CKLFSF3/CMTM3)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尤其在睾丸、脾、白细胞中高度表达,但在大多数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不表达,恢复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 人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3(CKLFSF3/CMTM3)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尤其在睾丸、脾、白细胞中高度表达,但在大多数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不表达,恢复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CKLFSF3/CMTM3的抗肿瘤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并与性别相关。本文总结了CKLFSF/CMTM家族成员、肿瘤抑制基因CKLFSF3/CMTM3的结构功能特点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3 肿瘤抑制基因 MARV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P2,iASPP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欧阳密霞 胡媛 曾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iASPP,p53在5...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iASPP,p53在51例早期宫颈癌、5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期、48例CIN I期及4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SPP2,iASPP与p53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阴性时,ASPP2在宫颈癌组、CIN Ⅱ-Ⅲ组、CIN I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CIN Ⅱ-Ⅲ组、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PP在宫颈癌组、CIN Ⅱ-Ⅲ组、CIN Ⅰ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且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时,ASPP2和iASPP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P2和iASPP可能通过调节野生型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参与早期宫颈癌的发生,ASPP2和iASPP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潜在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53凋亡刺激蛋白2 aspp家族抑制成员 P5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的肺癌肿瘤抑制基因RBM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孟广平 黎萍 +2 位作者 王珂 梁红 张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RBM5首先作为LUCA-15于1996年被克隆出来,曾被命名为LUCA-15、RBM5、H37等。RBM5蛋白是RNA结合基序蛋白家族成员;该家族是由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的RRB/RBM/RNP新近发现的蛋白亚群,此类蛋白是RNA结合蛋白,与RNA的剪接、翻译和稳... RBM5首先作为LUCA-15于1996年被克隆出来,曾被命名为LUCA-15、RBM5、H37等。RBM5蛋白是RNA结合基序蛋白家族成员;该家族是由HU-GO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的RRB/RBM/RNP新近发现的蛋白亚群,此类蛋白是RNA结合蛋白,与RNA的剪接、翻译和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RNA结合蛋白 RNA结合基序 肺癌 家族成员 委员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其治疗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乔建兵 陈文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806-810,共5页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属于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人类多种实体肿瘤中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血管生长等有关。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机制 RECEPTOR 治疗 表达产物 原癌基因 家族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NK细胞的抗肝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宇贤 陈心彤 郭坤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5-683,共9页
目前,针对晚期肝癌无标准和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ulti-target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MTKI)联合NK细胞对肝癌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一方面,MTKI能阻断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 目前,针对晚期肝癌无标准和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ulti-target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MTKI)联合NK细胞对肝癌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一方面,MTKI能阻断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MTKI诱导肿瘤细胞表达NK细胞活化性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NKG2DL),促进肿瘤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MTKI诱导肿瘤细胞表达NKG2DL,主要通过DNA损伤修复反应分子和细胞凋亡通路与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κB)之间相互作用,活化由NF-κB2和Rel B组成的旁路途径调节NKG2DL的转录和表达。MTKI通过NF-κB旁路途径诱导肿瘤表达NKG2DL的分子机制为MTKI联合NK细胞治疗肝细胞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 DNA损伤修复分子 NF-κB家族成员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性受体LILRB2对白血病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宇小婷 谢莉 +2 位作者 占蒙娜 郑俊克 于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7-972,977,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受体—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LILRB2)在人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功能和相关机制,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确定LILRB2在THP1、U937、K562等白血...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受体—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LILRB2)在人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功能和相关机制,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确定LILRB2在THP1、U937、K562等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以LILRB2高表达的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异性靶向LILRB2的shRNA慢病毒载体(带GFP标记)包装病毒并感染THP1细胞,使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获得GFP+的稳定表达细胞株,并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shRNA干扰效率,同时监测LILRB2敲除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凋亡等细胞命运的变化,分析LILRB2敲除后其下游调控信号改变等相关分子机制。结果 3株细胞系均表达LILRB2,其中又以THP1的表达最高;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表明所构建的4个shRNA慢病毒干扰质粒中,shLILRB2-717及shLILRB2-1312能显著下调LILRB2的表达;抑制LILRB2在THP1细胞中的表达可导致细胞增殖明显减缓并出现大量坏死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shLILRB2-717和shLILRB2-1312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7.90±1.61)%和(24.80±1.32)%,显著高于对照组(Scramble组)的(3.96±0.64)%(P<0.05);两组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3.80±0.98)%和(23.60±1.03)%,均显著高于Scramble组的(10.80±0.48)%(P<0.05);LILRB2敲除可导致SHP1和磷酸化SHP1(p-SHP1)表达的显著下调,提示LILRB2可能通过SHP1调控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结论免疫抑制性受体LILRB2可表达在多种白血病细胞系,抑制LILRB2的表达可引起THP1细胞中SHP1和p-SHP1的显著下调并导致细胞大量凋亡,揭示SHP1可能对白血病的演变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性受体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 白血病 凋亡 SH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宁洪悦 祁彤 +4 位作者 高飞 刘慧 高志旭 常柏 郭建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6-1493,1498,共9页
目的:观察加味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db/db成模小鼠依据体质量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加味肾气丸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每组10只。同时,将10只db/m小鼠作为正常组。加味肾气丸... 目的:观察加味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db/db成模小鼠依据体质量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加味肾气丸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每组10只。同时,将10只db/m小鼠作为正常组。加味肾气丸各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12.95、25.89、51.78 g/kg药物颗粒混悬液灌胃,厄贝沙坦组小鼠给予0.026 g/kg厄贝沙坦混悬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则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1次/d,均干预12周。对比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用苏木素-伊红(HE)、糖原染色(PAS)染色法、透射电镜(TE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CL2]、ERS标志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6(ATF6)、肌醇需求酶1(IRE1)]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TMBIM6/mTORC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MBIM6、p-mTORC2/mTORC2、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AKT、BCL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加味肾气丸组及厄贝沙坦组Scr、BUN、UACR低(P<0.05),肾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肾细胞凋亡率低(P<0.05),BAX蛋白表达低(P<0.05),BCL2蛋白表达高(P<0.05),肾组织中CHOP、ATF6、IRE1蛋白表达低(P<0.05),肾组织中TMBIM6、p-mTORC2/mTORC2、p-AKT/AKT、BCL2蛋白表达高(P<0.05),CHOP蛋白表达低(P<0.05)。结论:加味肾气丸能够通过调控TMBIM6/mTORC2信号通路,有效抑制DKD小鼠ERS介导的肾细胞凋亡,从而减少蛋白尿,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肾气丸 糖尿病肾病 跨膜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抑制剂结构域家族成员6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PINE1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3
作者 郭肖肖 曹雨露 +1 位作者 徐淑欣 张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SERPINE1)被认为是与GB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SERPINE1主要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SERPINE1)被认为是与GB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SERPINE1主要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糖酵解和免疫逃逸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已成为癌症较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指标之一。SERPINE1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自身促进GBM发生发展,也可介导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中非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加速GBM恶性进展。了解SERPINE1如何调控GBM恶性进展对认识GBM的发生发展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SERPINE1促GBM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SERPINE1在GBM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 肿瘤发生发展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传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106-2108,共3页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家族的典型代表。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众多,除NGF外,还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胶质源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家族的典型代表。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众多,除NGF外,还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胶质源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它们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家族成员 氨基酸序列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INHBB、SMAD4和FGF18基因的双荧光素酶载体构建及其与miR-370-3p的靶向验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芝丰 储明星 孙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09-3117,共9页
为研究绵羊输卵管功能相关的oar-miR-370-3p与抑制素亚基βB(inhibin subunit beta B,INHBB)、SMAD家族成员4(SMAD family member 4,SMAD4)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8,FGF18)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本研究对多个... 为研究绵羊输卵管功能相关的oar-miR-370-3p与抑制素亚基βB(inhibin subunit beta B,INHBB)、SMAD家族成员4(SMAD family member 4,SMAD4)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8,FGF18)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本研究对多个物种(绵羊、人、小鼠、大鼠、猕猴、豚鼠和兔)中miR-370-3p的序列进行了比对,利用RNAhybrid程序预测绵羊miR-370-3p与INHBB、SMAD4和FGF18基因的3′UTR可能存在的结合位点,随后分别构建INHBB、SMAD4和FGF18基因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载体,并将其与miR-370-3p mimics、mimics NC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绵羊miR-370-3p序列与其他6个物种不同,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RNAhybrid程序预测到oar-miR-370-3p与INHBB、SMAD4和FGF18基因的3′UTR存在结合位点。PCR扩增结果和测序结果表明,INHBB、SMAD4和FGF18基因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INHBB、SMAD4和FGF18野生型载体和miR-370-3p mimics的双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P<0.05);而3种突变型载体和miR-370-3p mimics共转染的双荧光素酶活性均与相应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INHBB、SMAD4和FGF18基因的3′UTR区域均能与miR-370-3p结合并抑制双荧光素酶活性,验证了INHBB、SMAD4和FGF18基因均是miR-370-3p的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oar-miR-370-3p影响绵羊输卵管功能与绵羊繁殖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素亚基βB SMAD家族成员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 miR-370-3p 双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SF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闫亚楠 陈兴珍 +1 位作者 周策凡 唐景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7,115,共6页
综述Ras相关域家族成员4(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member 4,RASSF4)的分子结构、生物功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关系等研究进展,分析RASSF4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个生物功能,其表达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相... 综述Ras相关域家族成员4(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member 4,RASSF4)的分子结构、生物功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关系等研究进展,分析RASSF4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个生物功能,其表达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阐述启动子甲基化是RASSF4基因表达失调的重要机制之一,但RASSF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联及意义尚不明晰,讨论以逆转甲基化的方式治疗肿瘤的应用前景。通过阐明RASSF4生物学概况和在多种肿瘤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人类开发以RASSF4作为特定肿瘤的检测和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相关域家族成员4 肿瘤抑制因子 启动子 甲基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AP-1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Qi S 谢蟪旭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38-238,共1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抑制因子(cIAP)-1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抑制因子家族成员,主要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cIAP-1与某些临床病理特征有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cIAP-1在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结转移 程序性细胞死亡 临床病理特征 抑制因子 家族成员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