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玉米施肥类型及氮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志强 孙东宝 王庆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为探究玉米高产和减少硝态氮残留的合理施肥模式,通过山西寿阳旱地春玉米田间试验和APSIM模型模拟,研究不同施肥类型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硝态氮残留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肥类型主处理,包括化肥单施、有机无机肥配... 为探究玉米高产和减少硝态氮残留的合理施肥模式,通过山西寿阳旱地春玉米田间试验和APSIM模型模拟,研究不同施肥类型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硝态氮残留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3个施肥类型主处理,包括化肥单施、有机无机肥配施(配施比例1∶1)和有机肥单施;7个施肥梯度副处理,分别为0、50、100、150、200、250、300 kg·hm-2,并利用2019—2021年试验站点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验证。结果表明:APSIM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当地玉米产量和硝态氮残留量状况。各降水年型下,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减少,硝态氮残留量显著增加,氮肥利用率有所降低;相同施肥类型及施肥量下,丰水年的春玉米作物产量最高,硝态氮残留量最低,氮肥利用率最高;相同降水年型及施肥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的春玉米产量最高,硝态氮残留量居中,氮肥利用率最高。相较于化肥单施和有机肥单施方式,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于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提升效果更好,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氮肥利用率受降水影响也更小。综上,当施氮量介于148~168 kg·hm-2时,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维持在阈值内,春玉米产量可达到理论产量的95%左右,适宜在研究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有机无机肥配施 apsi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小麦叶面积指数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学厚 聂志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解决作物模型参数率定过程中参数众多导致的敏感参数定位迟缓和调参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敏感性分析和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作物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麻子川村(2002—2004年)和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 为解决作物模型参数率定过程中参数众多导致的敏感参数定位迟缓和调参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敏感性分析和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作物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麻子川村(2002—2004年)和凤翔镇安家沟村(2015—2017年)大田旱地小麦试验数据(叶面积指数)为参照,利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EFAST),对APSIM-Wheat旱地小麦叶片生长子模型的23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对模型结果较敏感的部分参数,然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部分敏感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影响旱地小麦叶片生长最敏感的参数依次为叶面积指数为0时最大比叶面积、叶片生长的氮限制因子、出苗到拔节积温、消光系数、拔节到开花积温、蒸腾效率系数;2)旱地小麦叶片生长子模型的参数优化结果:叶面积指数为0时最大比叶面积为26652 mm^(2)∙g^(−1),叶片生长的氮限制因子为0.96,出苗到拔节积温为382℃·d,消光系数为0.44,拔节到开花积温为542℃·d,蒸腾效率系数为0.0056;3)上述参数优化后的叶面积指数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从参数优化前的0.080减小到0.04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从11.54%减小到6.11%,模型有效性指数平均值从0.962增加到0.988,优化后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更好。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手工试错法,避免了优化参数的不确定性,实现参数自动率定,提高模型参数的率定效率,有利于模型快速地本地化应用,并指导农业生产。本研究方法也对APSIMWheat模型中其他作物模块的参数调整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apsim-Wheat模型 全局敏感性分析 模型参数优化 EFAST方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AST方法的APSIM模型N_(2)O排放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徐子翔 董莉霞 +4 位作者 李广 燕振刚 王钧 聂志刚 逯玉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51,共8页
为定量讨论APSIM模型中各类参数对旱作麦田N_(2)O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9-2021年以‘定西35号’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对影响春小麦模型输出的各类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模型输入对作物品种参数、气象参数、... 为定量讨论APSIM模型中各类参数对旱作麦田N_(2)O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9-2021年以‘定西35号’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对影响春小麦模型输出的各类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模型输入对作物品种参数、气象参数、土壤参数及管理参数变化对模型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春小麦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作物品种参数为出苗到拔节期积温,其次是初花期积温、灌浆期积温、春化敏感性指数、潜在灌浆速率、光周期作物敏感指数;气象参数对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日最高温度,其次是降雨量、日最低温度;土壤参数对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田间持水量,其次是土壤容重、小麦萎蔫系数、小麦吸水系数;管理参数对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施氮量。运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可快速筛选出模型敏感参数,简化参数率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EFAST方法 apsim模型 N_(2)O排放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Maize模型的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产量模拟及参数优化
4
作者 史博然 韩娜娜 +3 位作者 彭致功 周青云 李松敏 王敏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2,71,共9页
为提高APSIM-Maize模型在西北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模拟的精准性,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永昌县、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与研究地区春玉米相关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获得2009-2022年共115对观测数据,... 为提高APSIM-Maize模型在西北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模拟的精准性,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永昌县、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与研究地区春玉米相关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获得2009-2022年共115对观测数据,基于APSIM-Maize模型,采用敏感性指数SI法和修正的Morris法对水分利用率、光周期斜率等21个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针对4个适宜种植区分别对筛选的敏感参数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1)对春玉米产量较敏感的模型参数有5个,敏感大小分别为蒸腾效率系数>出苗到拔节结束积温>光合作用与辐射利用效率>开花至开始灌浆积温>茎向籽粒转移的生物量;(2)针对不同适宜种植区,参数优化效果有所差异,其中永昌县、凉州区及古浪县效果较好,民勤县的优化效果次之;(3)春玉米适宜种植区参数优化后的产量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由0.566提高到0.978、0.341提高到0.809、0.455提高到0.953、0.537提高到0.936,均方根误差分别由1837.10~3088.72 kg/hm^(2)减小到341.64~996.64 kg/hm^(2),优化后的参数有效的提高了模型模拟产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apsim-Maize模型 产量 适宜种植区 敏感性分析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53
5
作者 李广 李玥 +5 位作者 黄高宝 罗珠珠 王琦 刘强 燕振刚 赵有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8-1095,共8页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的影响机理,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用APSIM模型模拟7个温度水平和7个CO2浓度水平组合设计下的春小麦产量,并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的影响机理,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用APSIM模型模拟7个温度水平和7个CO2浓度水平组合设计下的春小麦产量,并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温度不变,CO2浓度每升高100 mol·mol-1,春小麦平均增产4.9%,最大增产可达到14.6%;春小麦产量随CO2浓度升高呈递增型二次抛物线变化,但春小麦产量会出现报酬递减。当CO2浓度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春小麦平均减产6.1%,最大减产幅度高达14.2%;春小麦产量随温度升高呈递减型二次抛物线变化。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对春小麦产量存在正的协同作用,但温度对春小麦产量负效应大于CO2浓度对春小麦产量的正效应。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会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 旱地春小麦 产量 温度 CO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降水量分配对旱地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李广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7,共6页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 为探索降水量分配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在对APSIM模型检验的基础上, 运用APSIM模型和多元积分回归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降水季节分配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可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 作物产量除与年降水总量有关外, 还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为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 并且都为正效应; 当年6~7月份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5~6月份降水对豌豆产量影响最大, 最大贡献率为每增加1 mm的降水量, 小麦增产10.4 kg·hm^-2, 豌豆增产10.3 kg·hm^-2; 降水量季节分配比年降水总量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 多元积分回归 降水量季节分配 作物产量 小麦 豌豆 雨养农业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宁夏半干旱区苜蓿灌溉模拟验证和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奥海玮 谢应忠 +3 位作者 宋乃平 李永宏 马建乐 马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179,189,共6页
基于宁夏4个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对APSIM模型进行了充分地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APSIM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各验证项模拟值和实测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在0.6~1.0之间,D值在0.78~0.99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AP... 基于宁夏4个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对APSIM模型进行了充分地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APSIM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各验证项模拟值和实测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在0.6~1.0之间,D值在0.78~0.99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APSIM模型模拟了不同灌溉情况下不同灌溉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干草产量、蒸发蒸腾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灌溉是宁夏半干旱地区苜蓿增产的重要因素.200 mm的灌溉量是苜蓿干草产量由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苜蓿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同.分枝期和现蕾期最大灌水量为50 mm,超过50 mm会引起产量降低.蒸发蒸腾量(ET)与灌水量呈线性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达到0.826,P<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量不成正比,当灌溉量增加到100 mm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为54.2 kg/hm2&#183;mm,随后逐渐降低.较大的灌溉量不利于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灌溉量 宁夏半干旱区 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IM模型中胡麻干物质分配与器官生长模型构建及其精度检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玥 武凌 +1 位作者 高珍妮 牛俊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9,共10页
胡麻器官生长与干物质分配的准确模拟是预测胡麻产量的关键模型。利用2012-2013年定西和榆中试验站胡麻不同播种方式(残膜直播、覆盖新膜播种、揭残膜后直接播种),种植密度(3×106(D1)、4.5×106(D2)、6×106(D3)、7.5×... 胡麻器官生长与干物质分配的准确模拟是预测胡麻产量的关键模型。利用2012-2013年定西和榆中试验站胡麻不同播种方式(残膜直播、覆盖新膜播种、揭残膜后直接播种),种植密度(3×106(D1)、4.5×106(D2)、6×106(D3)、7.5×106(D4)、9×106(D5)、1.05×107(D6)、1.2×107(D7)粒·hm-2)和氮磷水平的试验,采用关键遗传参数叶片生物量、蒴果生物量、收获指数增长率、最大收获指数、籽粒含油量、碳水化合物含油率、籽粒水分含量等确定各器官物质分配比例,基于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构建胡麻干物质分配与器官生长模拟模型,2014-2015年试验数据用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定西试验区不同肥料、播种方式的地上部总干重模拟结果分别为:RMSE值平均1.7652 g·plant-1,R2平均0.8649,不同播种方式模拟RMSE值平均1.8928 g·plant-1,R2平均0.8453;不同种植密度、氮磷处理水平的地上部总干重平均RMSE值分别为1.5344 g·plant-1、1.9371 g·plant-1,平均R2分别为0.9135、0.8267,各器官干重茎、叶、果的平均RMSE值分别为1. 7751、2. 6371、1. 9785 g·plant-1,R2分别为0.9344、0.8077、0.9118。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较好模拟胡麻地上部总干重和地上部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干物质分配 器官生长 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 生长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不同氮肥方案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逯玉兰 李广 +3 位作者 闫丽娟 燕振刚 聂志刚 董莉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4,53,共8页
【目的】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域旱地春小麦叶片的生长规律.【方法】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调试APSIM模型参数,利用调参后的APSIM模型模拟低氮量N1、中氮量N2和高氮量N33种氮肥方案下小麦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APSIM... 【目的】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域旱地春小麦叶片的生长规律.【方法】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调试APSIM模型参数,利用调参后的APSIM模型模拟低氮量N1、中氮量N2和高氮量N33种氮肥方案下小麦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APSIM模型对不同氮肥方案下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有较高的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在0.100~0.366,决定系数(R2)介于[0.808,0.975],有效性指数(Me)的范围在0.507~0.911.在中氮方案下的RMSE值最小,R2值最大,Me值最大.【结论】在中氮方案下APSIM模型表现出更好的一致性,更高的解释程度和更好的有效性;其次是低氮方案;高氮方案下的模拟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小麦 叶面积指数 不同氮肥方案 apsi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研究不同降水年型下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仰强 聂志刚 +1 位作者 王钧 罗荣鑫 《作物研究》 2021年第2期108-111,140,共5页
旱地小麦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气候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本文利用APSIM模型模拟评估不同降水年型下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利用甘肃省定西市1979—2017年的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甘肃省定西市旱地小麦产量进行... 旱地小麦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气候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本文利用APSIM模型模拟评估不同降水年型下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利用甘肃省定西市1979—2017年的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甘肃省定西市旱地小麦产量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小麦平均产量为2246.48 kg/hm^(2),平水年和干旱年分别为1906.94、1598.62 kg/hm^(2),丰水年产量显著高于平水年和干旱年;在这3种降水年型下,旱地小麦产量随降水变化表现为正效应,降水变化比例每增加5%,干旱年旱地小麦平均增产17.9%,平水年旱地小麦平均增产17.7%,丰水年旱地小麦平均增产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产量 降水 apsi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不同水氮处理下N2O的排放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晨光 蔡焕杰 卢亚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0-129,共10页
【目的】探究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施氮量下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N2O排放量及产量的影响,优化水氮管理措施。【方法】通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田间试验,得到不同亏缺灌溉处理下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和N2O排... 【目的】探究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施氮量下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N2O排放量及产量的影响,优化水氮管理措施。【方法】通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田间试验,得到不同亏缺灌溉处理下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和N2O排放量数据;并利用得到的数据对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模型(APSIM)进行调参,使用验证后的APSIM模型模拟不同施氮水平N50(50 kg/hm2)、N100(100 kg/hm2)、N150(150 kg/hm2)、N200(200 kg/hm2)、N250(250 kg/hm2)、N300(300 kg/hm2)和不同水分处理CK(充分灌水)、T1(苗期和拔节期重度亏水)、T2(苗期重度亏水、拔节期中度亏水)、T3(苗期重度亏水、灌浆期中度亏水)、T4(苗期和拔节期中度亏水)、T5(苗期和灌浆期中度亏水)下,作物产量、N2O排放量、N2O气体排放强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结果】APSIM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不同水分处理下作物生长发育,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水分处理N2O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每季轮作总产量最大。当施氮水平高于200 kg/hm2时,苗期重度亏水的T1和T2处理N2O排放量显著低于CK。当每季作物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整个轮作体系中在苗期和拔节期中度亏水的T4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37 kg/m3,N2O排放强度则与T1处理之外的其他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经济和生态效应,每季作物施氮量以150 kg/hm2为最佳,水分处理则以在苗期和拔节期亏水的T4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亏缺灌溉 施氮水平 apsim模型 N2O排放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气候变化条件下播期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雪 刘强 +2 位作者 王钧 高雪慧 车鹏鹏 《作物研究》 2022年第6期499-506,共8页
持续复杂的气候变化开始影响全球农作物的生产模式,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显著。播期是影响小麦最重要的农艺措施之一。为研究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和播期的响应,本文结合大田试验与APSIM-wheat模型,选取甘肃省定西... 持续复杂的气候变化开始影响全球农作物的生产模式,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显著。播期是影响小麦最重要的农艺措施之一。为研究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和播期的响应,本文结合大田试验与APSIM-wheat模型,选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农业大学大田试验地为研究区,在验证模型模拟的适应性基础上,设置春小麦播期为早播(3月3日)、常规播期(3月19日)、晚播(3月31日)3种模式,分析5个降水梯度(降水量不变、降低10%和20%、升高10%和20%)、5个气温梯度(不变、降低1.5和1℃、升高1.5和1℃)以及5个CO_(2)浓度梯度(以100 mol/mol为梯度逐步递增,变化范围170~570 mol/mol)的组合情景下春小麦产量的变化趋势。APSIM-wheat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适应性。气候变化和播期都会对春小麦产量产生影响。各播期当处于P_(1)T_(1)C_(1)(降水量降低20%、气温降低1.5℃、CO_(2)浓度为170 mol/mol)时,春小麦的产量最低;当处于P_(4)T_(4)C_(4)(降水量升高10%、气温升高1℃、CO_(2)浓度为470 mol/mol)时,春小麦的产量最高。当气候情景相同,播期为早播时春小麦产量最高。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陇中旱地农田可通过适当调整播种日期来提高春小麦产量,如当温度升高1℃、降水量升高10%、CO_(2)浓度接近470 mol/mol时,可选择早播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apsim模型 气候变化 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AST法的APSIM小麦产量形成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米荣娟 聂志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3-30,共8页
【目的】为了有效识别影响APSIM小麦产量形成的敏感参数,简化模拟过程.【方法】结合2016~2017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大田试验数据及1971~2019年定西市安定区气象资料,利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目的】为了有效识别影响APSIM小麦产量形成的敏感参数,简化模拟过程.【方法】结合2016~2017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大田试验数据及1971~2019年定西市安定区气象资料,利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EFAST),借助Simlab软件,对APSIM模型18个作物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筛选后的参数设置单因素梯度检验.【结果】6个敏感参数的敏感性排序:每克茎籽粒数量>灌浆期籽粒日潜在灌浆速率>单株最大籽粒质量>作物春化敏感性指数>灌浆到成熟积温>出苗到拔节积温.其中,每克茎籽粒数量、灌浆期籽粒日潜在灌浆速率和单株最大籽粒质量对模拟产量贡献率分别达50.6%、31.9%和27.5%.在-50%~+50%变化比例下,产量变化绝对值介于0~500 kg/hm^(2).同等增加比例时,出苗到拔节积温引起产量变化幅度最高达249.85 kg/hm^(2);同等减少比例时,单株最大籽粒质量引起产量变化幅度最高达493.55 kg/hm^(2).【结论】通过EFAST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对小麦产量形成的6个敏感参数,可在实际应用中优先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全局敏感性分析 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春小麦产量对大气CO_(2)浓度和氮肥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雪慧 刘强 王钧 《作物研究》 2021年第5期544-548,552,共6页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CO_(2)浓度和氮肥水平的交互作用对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地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影响效应并不明确。本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区1970-2018年气象数...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CO_(2)浓度和氮肥水平的交互作用对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地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影响效应并不明确。本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区1970-2018年气象数据,运用APSIM模型对不同大气CO_(2)浓度和氮肥水平耦合变化下旱地春小麦的产量进行模拟,并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单因素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不同大气CO_(2)浓度和氮肥水平交互作用下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在试验区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适应性。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旱地春小麦产量与CO_(2)浓度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且无阈值出现,与施氮水平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且在N150(施氮量为150 kg/hm^(2))处出现阈值。CO_(2)浓度和施氮水平对春小麦产量均为正效应,且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会出现报酬递减效应,每增加CO_(2)浓度100 mol/mol,最大增产可达13%,每增加施氮量50 kg/hm^(2),最大增产可达到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大气CO_(2)浓度 氮肥 旱地 apsi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不同施氮处理下青贮玉米产量模拟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家祺 李广 +1 位作者 李元航 杨欢 《作物研究》 2023年第4期349-353,375,共6页
氮是限制青贮玉米增产潜力的重要因素,而氮肥的合理施用是青贮玉米提效增产的有效措施。以河西甘肃华瑞站点2021—2022年青贮玉米试验数据对APSIM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合敏感性分析探讨施氮处理对青贮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根... 氮是限制青贮玉米增产潜力的重要因素,而氮肥的合理施用是青贮玉米提效增产的有效措施。以河西甘肃华瑞站点2021—2022年青贮玉米试验数据对APSIM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合敏感性分析探讨施氮处理对青贮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根据APSIM模型模拟青贮玉米在河西地区的生长、发育、产量的生成当中具有较好适应性;结合敏感气候分析,基于不同的施氮条件,模拟敏感参数为生育期平均温度,其变化对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所有施氮处理下N2(607.5 kg/hm^(2),节氮10%)产量最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apsim模型 施氮 产量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地膜覆盖与露地种植条件下旱地小麦灌浆过程模拟
16
作者 张仕林 程宏波 +5 位作者 柴守玺 马建涛 柴雨葳 王彦萍 高甜甜 张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1-211,223,共12页
准确模拟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可为调控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基于APSIM模型模拟数据和大田实测数据同步研究旱地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分析积温对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影响。APSIM-Wheat模型模拟地膜... 准确模拟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可为调控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基于APSIM模型模拟数据和大田实测数据同步研究旱地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分析积温对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影响。APSIM-Wheat模型模拟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在灌浆期各阶段粒重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决定系数大于0.9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小于16.25%,有效性指数大于0.91,表明APSIM-Wheat模型在研究区模拟小麦灌浆过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适应性。地膜覆盖种植优于露地种植,两年度模型模拟地膜覆盖籽粒干物质日积累量模拟值高于露地5.23%,田间实测地膜覆盖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高于露地10.46%,快增期平均灌浆速率高于露地13.68%,千粒重平均高于露地2.50%。Logistic进一步分析表明,地膜覆盖种植有利于提前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减少灌浆渐增期、缓增期的持续时间;其次,积温通过影响籽粒干物质日积累量进而影响灌浆速率,在灌浆期大气日积温、土壤日积温与籽粒干物质日积累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 apsim模型 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大气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我国玉米产量的影响评估
17
作者 孔祥娜 赵俊芳 +1 位作者 徐慧 徐精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94-1003,共10页
在大气气溶胶污染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气溶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本文以全球气溶胶监测网(AErosol RObotic NETwork, AERONET)中具有常年观测数据的我国北京、香河和太湖为研究站点,利用AERONET 多年观测资料以及M... 在大气气溶胶污染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气溶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本文以全球气溶胶监测网(AErosol RObotic NETwork, AERONET)中具有常年观测数据的我国北京、香河和太湖为研究站点,利用AERONET 多年观测资料以及MODIS 地表反照率数据,借助6S(Second Simulation of a SatelliteSignal in the Solar Spectrum)辐射传输模式,计算出2001—2014 年研究站点的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评估了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作物模型的适用性,运用验证适用的APSIM模型分析了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我国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验证后的APSIM 玉米模型在我国北京、香河和太湖玉米产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APSIM 模型在模拟玉米的发育期以及产量中的模拟结果较好,其中各站点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为1.55%~6.24%,一致性指标(D)为0.80~0.99,决定系数(R^2)为0.75~1.00。2)气溶胶使得太阳直接辐射降低;降低的趋势主要受气溶胶的净辐射通量的影响。2001—2014 年期间北京、香河和太湖总辐射量分别降低31.95%、14.74%和28.30%。3)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造成玉米减产。2001—2014 年期间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使得北京、香河和太湖玉米产量分别减少28.44%、14.89%和13.43%。总体来说,2001—2014 年期间大气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使得我国北京、香河和太湖3 个高污染区的玉米产量减少13.43%~2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直接辐射效应 玉米产量 apsim模型 6S辐射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陇中春小麦的产量效应模拟
18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1 位作者 燕振刚 刘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548.64、3149.59、2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215.15、162.0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apsim模型 秸秆覆盖量 施氮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产量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变化响应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2 位作者 刘强 燕振刚 罗珠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6-1022,共7页
为了探索气温波动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2个因素进行了9种水平的交叉组合设计,应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各种情况下春小麦产量,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单因素边际效应分析和... 为了探索气温波动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2个因素进行了9种水平的交叉组合设计,应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各种情况下春小麦产量,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单因素边际效应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逐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最高温度不变时,最低温度每升高0.25℃,最大增产1.40%,平均增产1.34%,最低温度升高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当最低温度不变时,最高温度每增加0.25℃,最大减产2.88%,平均减产2.42%,最高温度升高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产量随最高温度的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下降变化;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存在负的协同效应,最高温度升高造成春小麦的减产效应超过最低温度升高的增产效应。平均温度的升高引起春小麦减产,主要是由最高温度的升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春小麦 产量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戴彤 王靖 +1 位作者 赫迪 王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 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及土壤资料,评价APSIM-Wheat模型在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应用该模型分析该地区1961—2010年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小麦生长季主要气象因子对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5个常用小麦品种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与实测生育期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7.0 d以内,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低于25%,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1961—2010年研究区域36%的站点冬小麦生长季总辐射显著降低,其中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中区最显著;68%的站点生长季≥0℃有效积温显著增加,西部增温显著;30%的站点生长季平均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南部中区最显著;全区生长季总降水大面积减少但不显著,减少区主要位于最南端和东南部。模拟的冬小麦潜在产量在65%的站点呈显著减产趋势,南部中区和北部变化最明显;雨养产量在25%的站点显著降低,北部地区较明显,全区减产趋势较弱。减产显著的站点中,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气温日较差减小对潜在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45%、36%和2%,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36%、39%和-8%,而降水减少对雨养产量降低的贡献率为7%。西南冬小麦生长季辐射降低、温度升高及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显著下降,而气温日较差的降低对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的影响分别表现为负作用和正作用,整体上辐射和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apsim模型 气候变化 气象因子 潜在产量 雨养产量 逐步回归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