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4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引力影响模型的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左忠义 刘泽宇 杨广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有效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分析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并制定轨道交通网络抗风险预案,保障轨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考虑轨道交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选取连接重要度(DC)、路径重要度(BC)和可达重要度(CC)作... 有效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分析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并制定轨道交通网络抗风险预案,保障轨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考虑轨道交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选取连接重要度(DC)、路径重要度(BC)和可达重要度(CC)作为节点重要度的综合衡量指标;将现实轨道交通网络构造为相应拓扑网络,借助引力影响模型识别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网络性能差异,得出最佳引力影响半径与攻击策略;结合现实轨道交通网络,从引力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节点的重要度由目标节点与其他节点产生的引力作用组成;当引力影响模型的引力影响半径R=8,并选取动态攻击策略时,与R=7和R=9相比,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下降率分别提高13.25%和10.39%,网络客流效率相对大小下降率分别提高5.12%和6.71%;相较于FGM(融合引力模型)、GC(万有引力中心性指标)、KSGC(基于k-shell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和考虑集体影响力的CI模型,引力影响模型在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中有明显优势。此外,在攻击前30个节点后,北京市地铁网络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降低91.68%,网络客流效率相对大小降低86.17%,表明引力影响模型在北京市地铁网络中具有适用性与有效性。通过引力影响模型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关键节点,可以为分析网络鲁棒性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为决策者制定网络抗风险预案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关键节点 引力影响模型 网络性能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
2
作者 于建兵 徐志强 +2 位作者 夏煜锋 管东芝 郭正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滞回曲线各阶段曲线刚度值,并拟合得到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各级加载、卸载刚度与加载位移角的关系,进而根据滞回规则建立恢复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所建立的三折线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类连接节点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为弹塑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活性粉末混凝土 梁柱节点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下不同模型的柔性板力学特性分析
3
作者 伍松 曲汉龙 +4 位作者 赵鑫 伍炜 罗淇译 符黄彬 牛彩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191,共10页
为了研究柔性板结构在不同模型下的动力学特性差异,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大变形柔性板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通过变形梯度和格林-拉格朗日应变描述结构的运动以及变形,采用斜率矢量替代传统有限元法中的转角坐标,可有效求解大位移、大... 为了研究柔性板结构在不同模型下的动力学特性差异,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大变形柔性板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通过变形梯度和格林-拉格朗日应变描述结构的运动以及变形,采用斜率矢量替代传统有限元法中的转角坐标,可有效求解大位移、大转动及大变形问题。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理论框架,对比分析线弹性和超弹性本构模型(薄板和全参数板单元、基于Mooney-Rivlin和Neo-Hookean本构模型的超弹性板)的力学特性。通过连续介质力学推导了单元广义弹性力矩阵与切线刚度矩阵,进而构建系统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分析线弹性模型和超弹性模型,得到了不同激励条件及材料模量对柔性板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线弹性板受到外部激励时,三轴位移曲线较为吻合,超弹性板位移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材料模量的增大使得两种板的变形减小,结构更加稳定,线弹性板及超弹性板模型对于大变形动力学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节点坐标法 动力学模型 大变形 超弹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960高强钢锥形削弱梁柱节点滞回性能及恢复力模型
4
作者 聂诗东 龙泓州 +4 位作者 叶曦雨 邓颜智 陈振业 马成 潘进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3,共13页
为研究某新型高性能抗震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对3种不同连接构造的高强钢梁柱节点开展拟静力作用下的滞回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削弱”节点的延性发挥较为充分且耗能能力较高,“复合型”连接构造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以试验数据为基... 为研究某新型高性能抗震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对3种不同连接构造的高强钢梁柱节点开展拟静力作用下的滞回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削弱”节点的延性发挥较为充分且耗能能力较高,“复合型”连接构造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性恢复力模型,采用试验特征点拟合骨架曲线,并用指数函数微分方程求解滞回曲线表达式。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重构解析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可有效表征节点的滞回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模型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Q960高强钢 削弱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变速箱热网络模型及瞬态温度节点计算方法
5
作者 宫燃 孙凤鸣 +1 位作者 陈晨 沈中泽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01,共7页
车辆正常工作时,常因换挡等行为导致某时刻温度过高造成变速箱内部零部件损坏,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因此有必要进行变速箱瞬态温度场的研究.根据变速箱传动部件的热负荷特性,用热网络法以热源和热阻的形式建立变速箱的瞬态热网络模型,计... 车辆正常工作时,常因换挡等行为导致某时刻温度过高造成变速箱内部零部件损坏,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因此有必要进行变速箱瞬态温度场的研究.根据变速箱传动部件的热负荷特性,用热网络法以热源和热阻的形式建立变速箱的瞬态热网络模型,计算了变速箱内各瞬态节点温度,分析车辆从起步到平稳行驶的整个过程中湿式离合器、行星轮等高热零件的温升情况.结果表明,湿式离合器的温升规律与挡位有关,齿轮的温升规律会随着挡位的变化而变化,行星排内零件的温升规律基本相同且变化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 热网络 瞬态温度 热负荷 温度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LE参数辨识ARMAX模型的电力系统节点惯量评估
6
作者 赵伟 武家辉 +1 位作者 买力哈巴 李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9-49,共11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的惯量水平显著下降,对系统频率稳定性构成了新的挑战。为有效评估风电并网情况下电力系统节点惯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variable...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的惯量水平显著下降,对系统频率稳定性构成了新的挑战。为有效评估风电并网情况下电力系统节点惯量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variable,ARMAX)模型的改进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参数辨识方法对系统机组直接相连节点进行惯量评估。首先,构建ARMAX模型对发电机组直接相连节点的动态特性进行建模,并利用改进MLE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以评估与机组直接相连的节点惯量。然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发电机组节点惯量进行分区,计算得到系统区域惯量和中心频率,并进一步对非发电机组节点频率进行自适应多项式拟合计算,得到其系统节点惯量。最后,搭建IEEE39含风力发电机组节点系统,绘制热力图直观展示电力系统节点和区域的惯量分布,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有助于精准识别系统中不同节点的动态响应特性,为风电并网系统的分析和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似然 参数辨识 节点惯量 惯量分区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筒式全螺栓装配式节点滞回性能及转动模型研究
7
作者 王振山 朱金鹏 +2 位作者 田鹏刚 卢俊龙 田建勃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5-1576,共12页
为实现装配式RC框架快速施工与可靠连接,提出了一种套筒式全螺栓连接节点。预制构件端部采用钢套筒-混凝土组合形式进行加强,并预埋高强螺栓,通过钢盖板进行快速安装。针对不同连接盖板厚度,共设计4个节点试件,开展了水平滞回试验研究,... 为实现装配式RC框架快速施工与可靠连接,提出了一种套筒式全螺栓连接节点。预制构件端部采用钢套筒-混凝土组合形式进行加强,并预埋高强螺栓,通过钢盖板进行快速安装。针对不同连接盖板厚度,共设计4个节点试件,开展了水平滞回试验研究,得到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极限承载力、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并与现浇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节点相较于现浇节点的极限荷载提高了43%,初始刚度提高了70%,延性增大近50%,等效黏滞阻尼系数提高2倍左右,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应变分析发现:接缝处盖板出现“应力增大”情况,但对整体性能影响不明显。随着盖板厚度增加,套筒对端部混凝土产生的挤压作用变大,其连接刚度比为1.6较为合理。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三折线弯矩-转角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全螺栓连接 滞回试验 抗震性能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中心性和大模型的漏洞检测数据增强方法
8
作者 张学旺 卢荟 谢昊飞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3,共14页
智能系统源代码漏洞是影响其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存在因数据集不平衡、规模小、质量低而引发的模型检测能力与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采样技术和数据增强技术可改善一部分问题,但在真实数据集上效果不佳。为... 智能系统源代码漏洞是影响其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存在因数据集不平衡、规模小、质量低而引发的模型检测能力与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采样技术和数据增强技术可改善一部分问题,但在真实数据集上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基于节点中心性和大模型的漏洞检测数据增强方法DA_GLvul。该方法首先利用代码属性图将源代码抽象为图结构,并借助图节点中心性分析计算代码优先级值,将最大值对应节点的对应代码行作为关键代码语句,以实现在无已知漏洞语句信息的原始数据集的前提下定位关键代码语句。其次定义一个包含全面的变异规则的变异指令模板,填入原始样本与关键代码后输入至不同的大模型中以生成增强后的代码样本,最终使用增强代码样本与原始样本共同训练漏洞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数据中有效样本占73.82%,较两个主流的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漏洞检测模型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对原始结果有优化,其中F1值相比无增强方法平均提升168.85%,相比最优基线方法平均提升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检测 代码生成 数据增强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屈服线模型的X形方钢管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式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必大 刘威 +1 位作者 王蓉 吴剑国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全屈服线模型,该模型考虑节点域主管所有管壁(表面和侧壁)的承载贡献、且能反映支主管斜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形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域主管管壁塑性软化后的撕裂破坏;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基于全屈服线推导建立的理论计算式比规范公式能更好地预测节点实际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式仅略微高估节点抗弯承载力(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内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支主管斜交 主管表面和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节点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单元模型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耀 胥民尧 +1 位作者 纵岗 侯长超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70,共18页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维可变边中节点单元模型,介绍了边中节点的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显式表达式;随后,将该模型扩展到三维层次,建立了一种可变面中节点单元模型,并将节点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表达式扩展到三维单元.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平面及空间问题的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并通过端部承受弯矩荷载、集中荷载及拉伸荷载的悬臂梁算例,论证了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的数值精度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建立的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此外,疏密网格之间的交界面无需进行任何处理措施,也无需构造插值函数或约束函数,仅依靠疏密网格交界面共用的边中节点(2D)及面中节点(3D)即可确保疏密网格交界面的节点位移协调;同时,模型和方法独立于单元类型、单元维度、节点数量及分布等因素,具有优异的空间可扩展性能及易于程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面力元法 节点单元 余能原理 悬挂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级联模型下基于双区分集的观察节点选择方法
11
作者 陈张缘 陈崚 +1 位作者 刘维 李斌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0-290,共11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快速传播,找到谣言源头有助于阻止负影响的传播,因此谣言源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最有效的源定位方法是基于观察节点的方法,但是现有选择观察节点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图的顶点分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快速传播,找到谣言源头有助于阻止负影响的传播,因此谣言源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最有效的源定位方法是基于观察节点的方法,但是现有选择观察节点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图的顶点分布的均匀性,并且都是预先设置观察节点的数量而没有根据图的拓扑特性来合理确定观察节点的个数。文中从节点预算阈值和节点的覆盖率阈值两个角度研究观察节点的放置策略,考虑了观察节点激活状态以及到源集合的区分距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K-双区分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双区分集概念选择初始观察节点,然后选择其中一个锚点根据提出的覆盖率和预算约束问题贪心地选择观察节点来达到预算和覆盖率阈值。在真实数据集上对所提算法进行了实验,在同一种源定位算法中对比多种选择观察节点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源定位结果精确度和平均距离误差均优于对比算法,在大型数据集中只使用5%~10%的观察节点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定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节点 社交网络 独立级联模型 双区分集 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IPA模型的滨水节点空间游憩满意度分析与场所依恋提升策略——以上海苏州河为例
12
作者 王敏 郭宜心 +1 位作者 余谦益 汪洁琼 《园林》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更新需要重新构建人与水的情感联结,即强化滨水空间的场所依恋。游憩满意度是人们对游憩场所体验与认同感受的直接反映,是物质环境要素影响场所依恋的传导因素。以上海市苏州河滨水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水空...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更新需要重新构建人与水的情感联结,即强化滨水空间的场所依恋。游憩满意度是人们对游憩场所体验与认同感受的直接反映,是物质环境要素影响场所依恋的传导因素。以上海市苏州河滨水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水空间贯通前后各200份实地问卷调研数据,采用Kano-IPA模型,探讨滨水节点空间环境要素如何影响游憩满意度,并通过贯通前后的数据比较,揭示滨水空间贯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苏州河滨水空间贯通后节点空间的游憩满意度提升明显,影响游憩满意度的环境要素按照优先级可划分为期望型要素6项、基本型要素7项、魅力型要素6项、无差异要素4项;贯通前后对比,3项环境要素优先级降低,7项环境要素优先级提升。据此提出滨水节点空间场所依恋优化策略,旨在通过物质环境精细化改善促进市民对滨水空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城市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游憩满意度 场所依恋 Kano-IPA模型 环境要素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断裂损伤的足尺透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13
作者 白福玉 董飞 +3 位作者 隋䶮 薛建阳 胡成明 吴晨伟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4,共13页
为研究断裂损伤对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的影响,对3个足尺铁杉透榫节点模型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声发射测试确定节点临界荷载和临界能量释放率,分析节点断裂损伤模式、滞回性能,提出考虑断裂损伤效应的节点恢复力模... 为研究断裂损伤对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的影响,对3个足尺铁杉透榫节点模型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声发射测试确定节点临界荷载和临界能量释放率,分析节点断裂损伤模式、滞回性能,提出考虑断裂损伤效应的节点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往复荷载下透榫节点破坏为变截面与榫颈局部断裂,变截面局部为RL、LT及RT型断裂,榫颈局部为LT与RT型断裂。负向加载松动程度对节点能量释放率影响较大,负向最大能量释放率相差217.48kN/mm。拔榫量随松动程度增加而降低,正向加载拔榫量最多降低33.72%,负向加载拔榫量最多降低35.53%。变截面裂纹贯通前,随着节点松动增加,正负向加载初始滑移增大,弹性刚度减小,屈服刚度变化不大;榫颈截面开裂后,随着节点松动增加,正向加载刚度减小,负向加载刚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足尺透榫节点 声发射 断裂损伤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特征增强的信息溯源模型
14
作者 霍宣蓉 肖玉芝 +2 位作者 韩佳新 黄涛 胡泽宇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针对网络谣言溯源难度大,以信息载体模型和用户特征深度挖掘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节点特征增强的溯源模型,旨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获取信息节点的高阶多尺度特征(高阶邻居、邻居状态、不同状态连接结构),并结合SEIR传播机制将节点状态学习... 针对网络谣言溯源难度大,以信息载体模型和用户特征深度挖掘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节点特征增强的溯源模型,旨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获取信息节点的高阶多尺度特征(高阶邻居、邻居状态、不同状态连接结构),并结合SEIR传播机制将节点状态学习为信息源(I态)与非信息源(S、E、R态)。首先,利用多种节点中心性指标扩充并丰富节点特征;其次,使用抗噪增强模块对扩充后的节点特征进行重构,并动态学习节点自身及其一阶邻居的特征;再次,使用度量学习方法调整节点特征空间,使得相同状态节点之间的距离缩小,以便区分节点的类别和特性;最后,将节点多维度特征融合并分类,最终确定信息源。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模拟生成网络和实际网络上的信息溯源均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特征增强 信息溯源 SEIR模型 感染子图 度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弹簧模型的浮搁柱脚节点建模方法
15
作者 詹鑫 邱洪兴 陆维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浮搁是传统木结构中柱脚的典型构造形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木柱易出现摇摆现象。木柱的摇摆行为表明浮搁柱脚节点具有半刚性特征,对木结构抵抗侧向荷载和维持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一种摇摆木柱柱脚节点的建模方法,通过在柱脚布... 浮搁是传统木结构中柱脚的典型构造形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木柱易出现摇摆现象。木柱的摇摆行为表明浮搁柱脚节点具有半刚性特征,对木结构抵抗侧向荷载和维持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一种摇摆木柱柱脚节点的建模方法,通过在柱脚布置一排轴向弹簧,以模拟柱底-础石接触界面的受力状态。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对应数值模型,通过与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及大量相关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影响该建模方法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柱脚弹簧接触刚度、分布模式、弹簧数量及材料本构。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对接触刚度相对不敏感,建议木柱计算受压深度为木柱半径,以确定各弹簧单元接触刚度;3种分布模式均适用于该建模方法,弹簧单元的数量应不少于10个;对于高轴压比木柱,在建模过程中应采用考虑弹簧单元进入塑性的ElasticPP材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浮搁木柱 柱脚节点 多弹簧模型 弹簧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转臂节点低温动态力学模型研究
16
作者 刘林 杨宜坤 +2 位作者 代亮成 张闰琦 王第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20-3228,共9页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动态特性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转臂节点温变和频变特性的非线性力学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摩擦单元及黏性单元构成,其中,弹性单元采用与温度及位移... 为研究低温环境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动态特性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型轨道车辆转臂节点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转臂节点温变和频变特性的非线性力学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摩擦单元及黏性单元构成,其中,弹性单元采用与温度及位移相关的非线性弹簧模型,摩擦单元采用Berg摩擦力模型,黏性单元采用分数阶微分黏滞力模型与阻尼器并联;借助悬挂部件性能试验台开展了-45~25℃温度范围内不同加载频率载荷的转臂节点力学试验,获得转臂节点低温环境下的动态性能试验数据,并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采用联合仿真方法构建了考虑转臂节点温变和频变特性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转臂节点动态性能具有明显的频变和温变特性,随着外部激振频率的增加,其动态刚度逐渐增大、动态阻尼逐渐减小,且其动态刚度、动态阻尼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环境温度低至橡胶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其频变特性变化尤为显著;随着温度降低,车辆临界速度和横向平稳性指标均明显降低,而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指标中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和磨耗指数均显著增大,且在橡胶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指标变化幅度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寒冷环境下轨道车辆橡胶元件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转臂节点 低温 动态特性 非线性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节点抛物线模型在采空区线路状态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庆昊 马海鹏 王璋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5,124,共9页
采空区线路数字仿真对研究线路特征,分析杆塔倾斜对塌陷区连续档线路状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导线的拉伸形变主要来源于导线自重,取架线完成后考虑自重的线长为定值,提出了一个能够反映塌陷区输电线路受力特性的等高二节点抛物... 采空区线路数字仿真对研究线路特征,分析杆塔倾斜对塌陷区连续档线路状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导线的拉伸形变主要来源于导线自重,取架线完成后考虑自重的线长为定值,提出了一个能够反映塌陷区输电线路受力特性的等高二节点抛物线模型,用档距端点水平位移表示导线水平张力和弧垂的变化;然后基于节点力平衡条件将单元刚度矩阵集成得到连续档架空导线整体静力学平衡方程;最后以孤立档为例,通过对比悬链线模型和两种常用ANSYS悬索找形法的计算结果来验证模型精确性,并基于二节点抛物线模型对采空区连续档输电线路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不同因素引起的档距改变对导线弧垂和张力以及对悬垂绝缘子串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模型精度较好且能用较少的传感器方便的模拟导线初始形态,导线状态对档距增量很敏感,档距很小的变化就可以引起张力大幅度变化,基于该抛物线模型设计的算法可有效对采空塌陷区线路状态进行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输电线路 节点抛物线模型 导线状态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耗约束下分层联邦学习模型质量优化的节点协作机制
18
作者 范亚州 李卓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9-1594,共6页
边缘生成的大量数据可以通过联邦学习(FL)的方式训练全局模型,因此边缘计算与联邦学习的结合已成为降低网络能耗的关键技术。在分层联邦学习(HFL)中,边缘设备的局部数据量和数据质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HFL全局模型的质量。为此,提出一种... 边缘生成的大量数据可以通过联邦学习(FL)的方式训练全局模型,因此边缘计算与联邦学习的结合已成为降低网络能耗的关键技术。在分层联邦学习(HFL)中,边缘设备的局部数据量和数据质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HFL全局模型的质量。为此,提出一种传输能量约束下的节点协作算法(NCATTECC)解决传输能耗限制下全局模型质量最优化问题,证明了该问题是一个NP-hard(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hard)问题,同时证明了所提算法具有(1-1/√e)的近似比例。具体而言,通过协作,可以在不超过传输能耗限制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优质节点参与训练。在广泛使用的CIFAR-10、FashionMNIST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所选节点进行训练,得到的模型准确率比FedAvg(Federated Averaging)和Fed-CBS(Federated Class-balanced Sampling)分别高出4.47%、6.64%和3.47%、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联邦学习 端到端通信 节点协作 模型质量优化 能耗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侧板加强型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框架抗震性能
19
作者 熊清清 周筱淋 +2 位作者 张旺 吴文博 刘奥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879-6889,共11页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FBSP)和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组合节点框架模型(CJ-FBSP),对3种考虑实际节点性能的框架模型开展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不同框架模型在地震波作用下的顶点位移时程曲线、层间位移角、塑性耗能及塑性铰分布等。结果表明:根据所提的弹簧刚度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TSP和FBSP裸钢梁节点的性能;同时,考虑栓钉剪切滑移和抗拔性能的连接方法,可准确地模拟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3种节点框架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均未超过规范限值(1/50);FBSP框架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TSP框架模型但大于CJ-FBSP框架模型,且塑性耗能能力最强;CJ-FBSP框架由于有楼板的加强作用,塑性铰出铰率最小,塑性耗能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 宏观力学模型 层间位移角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间断有限元的三维并行水动力模型研究
20
作者 陈泽礽 张庆河 冉国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19-1727,共9页
针对现有Matlab-C混编模式下无积分节点间断有限元水动力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使用C++代码框架下重新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模型对封闭港池风吹流和渤海辽东湾锦州港附近海域潮流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分别与理论解和实测数据吻合较... 针对现有Matlab-C混编模式下无积分节点间断有限元水动力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使用C++代码框架下重新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模型对封闭港池风吹流和渤海辽东湾锦州港附近海域潮流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分别与理论解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基于OpenMP与MPI并行算法分别实现三维水动力模型并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网格数量较多时,MPI并行计算效率高于OpenMP并行;在计算网格数量较少时,MPI并行模型对网格的划分存在限制,而OpenMP并行模型能充分利用计算核心,减少更多的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间断有限元方法 三维浅水方程 OpenMP并行 MPI并行 数值模型 非结构网格 内外模不分离 潮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