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颗磨粒磨削AISI 1045钢的磨削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琤 李光 +2 位作者 马志飞 梁国星 吕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703,共6页
采用回转直径为400 mm的单颗PCBN磨粒对AISI 1045钢进行磨削实验。使用Kistler 9119AA2型三维测力仪实时测量磨削力,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工件表面质量和磨削形态。研究了磨削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就磨削速度对表面质... 采用回转直径为400 mm的单颗PCBN磨粒对AISI 1045钢进行磨削实验。使用Kistler 9119AA2型三维测力仪实时测量磨削力,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工件表面质量和磨削形态。研究了磨削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就磨削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磨削工艺参数对磨削力有显著的影响,磨削力随磨削线速度增大而减小,随磨削深度增大而增大,随磨粒前角增大而减小;磨削线速度越大,工件表面质量越好,毛刺越少;负前角单颗磨粒磨屑形态主要有卷曲形和螺旋形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磨粒 PCBN磨粒 aisi1045 磨削力 测力仪 磨削速度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削加工AISI 1045工件的切削热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洋 李金良 周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6,共3页
车削过程中的切削热关系到整体的切削机理、刀具寿命以及加工性能,目前针对切削热的建模方法有很多,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建立了一种车削加工AISI 1045工件的温度预测解析模型,模型中对三个关键的切削区域进行了快... 车削过程中的切削热关系到整体的切削机理、刀具寿命以及加工性能,目前针对切削热的建模方法有很多,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建立了一种车削加工AISI 1045工件的温度预测解析模型,模型中对三个关键的切削区域进行了快速估计,模型同时考虑了切削参数与材料属性,通过解析模型的计算与有限元仿真方法的对比,并将解析模型的结果与Trigger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文中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热 aisi 1045 车削 建模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304钢表面低电压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田修波 汤宝寅 Chu Paul K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采用高频低电压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HL PIII)技术对 AISI30 4不锈钢表面进行了氮离子注入处理 ;用球 -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注入处理后钢表面改性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和 X射线衍射仪 (X... 采用高频低电压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HL PIII)技术对 AISI30 4不锈钢表面进行了氮离子注入处理 ;用球 -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注入处理后钢表面改性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俄歇电子能谱仪(AES)和 X射线衍射仪 (XRD)考察了改性层的相组成、N元素的深度分布及磨损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HL PIII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样品的摩擦学性能 ,且其摩擦学性能对温度有较大的依赖性 . 40 0℃下处理样品的改质层明显比30 0℃下处理样品的厚 ,表面形成了较厚的膨胀奥氏体 ,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承载能力 ;同时试样摩擦状态发生变化 ,导致材料摩擦系数减小 ,耐磨性提高约 2~ 1 0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04 摩擦磨损性能 不锈 HLP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440C钢氧-氮-碳三元共渗渗层显微组织与硬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仁德 郑贺 汪爱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0-132,136,共4页
以空气、丙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AISI4400C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渗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梯度变化趋势以... 以空气、丙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AISI4400C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渗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梯度变化趋势以及元素分布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材表面共渗层形成了厚且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以氮化物、碳化物和氧化物为主;三元共渗过程中氧的加入可促进化合物层的形成,缩短共渗时间,获得的三元共渗层表面硬度最高可达117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40C 氧-氮-碳三元共渗 化合物层 相结构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M1045钢活塞销热挤压工艺过程仿真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同飞 张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3-134,137,共3页
采用刚塑形有限元DEFORM-2D软件,对φ22 mm×φ14.60 mm×70mm规格的ASTM1045钢活塞销热挤压工艺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揭示了挤压力随行程的变化规律、应变场和坯料金属损伤的分布规律。为了避免活塞销外侧产生裂纹,提高抗疲劳... 采用刚塑形有限元DEFORM-2D软件,对φ22 mm×φ14.60 mm×70mm规格的ASTM1045钢活塞销热挤压工艺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揭示了挤压力随行程的变化规律、应变场和坯料金属损伤的分布规律。为了避免活塞销外侧产生裂纹,提高抗疲劳开裂能力,上、下凸模挤压余量应≥6mm。模拟结果能为优化活塞销的热挤压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M1045 活塞销 热挤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处理对AISI304钢焊缝在NaCl水溶液中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友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23,共4页
对AISI304不锈钢氩弧焊缝表面进行了喷丸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表面及断口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应力衍射仪测试了喷丸处理前后试样的残余应力,并进行了在NaCl水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喷丸处理前,AISI30... 对AISI304不锈钢氩弧焊缝表面进行了喷丸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表面及断口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应力衍射仪测试了喷丸处理前后试样的残余应力,并进行了在NaCl水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喷丸处理前,AISI304不锈钢焊缝在NaCl溶液中具有明显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应力腐蚀裂纹断口表现为脆性断裂,属于穿晶型裂纹;喷丸处理后表面获得了组织细化的硬化层,残余压应力有极大提高,有效地降低了不锈钢焊缝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304焊缝 喷丸处理 残余应力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材对具有纳米结构珠光体104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喇培清 吴丹 +5 位作者 胡苏磊 李翠玲 魏玉鹏 郭鑫 孟倩 卢学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4-191,共8页
通过铝热反应熔化法分别在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制备了1045钢。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1045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1045钢的压缩性能和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铜底材和玻璃底材制备1045钢中的... 通过铝热反应熔化法分别在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制备了1045钢。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1045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1045钢的压缩性能和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铜底材和玻璃底材制备1045钢中的珠光体平均片间距分别为120.8 nm和90 nm,为纳米结构;铜底材1045钢的抗压强度,压缩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拉伸屈服强度分别为800 MPa,450 MPa,464MPa和218 MPa;玻璃底材1045钢的抗压强度,压缩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拉伸屈服强度分别为860 MPa,510MPa,545 MPa和238 MPa。玻璃底材上制备的1045钢力学性能要优于铜底材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45 铝热反应 纳米结构珠光体组织 底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45钢在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内的高温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红岩 刘捍卫 周仲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85-987,990,共4页
从室温到400℃,对GCr15钢与1045钢组成的摩擦副进行了微动摩擦试验。法向载荷变化范围为100~300N、位移幅值为15~60μm。通过摩擦动力学分析,结合显微观测,发现1045钢的高温微动行为与微动区域特性密切相关。在滑移区内,随着温度的升... 从室温到400℃,对GCr15钢与1045钢组成的摩擦副进行了微动摩擦试验。法向载荷变化范围为100~300N、位移幅值为15~60μm。通过摩擦动力学分析,结合显微观测,发现1045钢的高温微动行为与微动区域特性密切相关。在滑移区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摩擦系数与磨损降低,但在部分滑移区内,温度对微动行为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高温 摩擦系数 10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前处理对AISI9310齿轮钢低温渗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宋靖东 何卫锋 +2 位作者 罗思海 曹振阳 梁晓晴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2,共8页
AISI9310钢是一种高强度渗碳齿轮钢,具有较好的韧性。服役过程中,齿面极易发生磨损和接触疲劳失效损伤。为有效改善9310齿轮钢的耐磨损和抗接触疲劳性能,实现磨损和接触疲劳性能协同强化,提出采用激光冲击(LSP)+渗碳(LC)复合强化的技术... AISI9310钢是一种高强度渗碳齿轮钢,具有较好的韧性。服役过程中,齿面极易发生磨损和接触疲劳失效损伤。为有效改善9310齿轮钢的耐磨损和抗接触疲劳性能,实现磨损和接触疲劳性能协同强化,提出采用激光冲击(LSP)+渗碳(LC)复合强化的技术思路,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AISI9310钢基体进行前处理,再对其开展低温渗碳热处理。为进一步研究LSP和LC对9310齿轮钢微观组织形貌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渗碳层微观组织形貌和截面方向的晶体学特征,并对试件截面方向的硬度进行考核。研究结果表明,AISI 9310钢的渗碳层厚度约为14μm,最大硬度约为305.67 HV,硬化层厚度约300μm;LSP前处理后,渗碳层厚度提升到23μm,最大硬度提升到328.87HV,硬化层厚度提升到约700μm。对比发现,LSP前处理分别可将9310钢低温渗碳层厚度提升64.3%,渗碳层硬度提升23.17 HV,硬化层深度提升133%。这主要是低温渗碳对9310钢的Kernel平均取向差(KAM)和小角度晶界影响较小,但是LSP前处理可引入塑性变形并提升小角度晶界比例,有助于碳元素扩散,促进9310钢低温渗碳行为,提升渗碳层厚度、硬化层硬度和厚度。初步解决了LSP前处理诱导微观组织缺陷促进碳元素扩散的问题,可为LSP复合强化提升航空齿轮关键部件服役寿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低温渗碳 aisi 9310 小角度晶界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 304钢-铌异种金属激光焊温度场及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超 石铭霄 +2 位作者 赵健 陈书锦 杨志东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23期59-65,共7页
采用SYSWELD软件,对AISI 304钢–铌异种金属激光焊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在研究了AISI 304钢–铌异种金属激光焊接接头温度场的基础上,分析了焊后薄板的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异种金属焊接温度场呈不对称分布,铌侧高温区域比不锈钢侧要... 采用SYSWELD软件,对AISI 304钢–铌异种金属激光焊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在研究了AISI 304钢–铌异种金属激光焊接接头温度场的基础上,分析了焊后薄板的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异种金属焊接温度场呈不对称分布,铌侧高温区域比不锈钢侧要宽;沿焊接方向上,无论是横向残余应力还是纵向残余应力,焊缝中部区域都存在最大残余拉应力;而垂直于焊缝方向上,横向残余应力和纵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及焊缝附近区域应力梯度都比较大,分布形态都呈“M”状,纵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表现为残余拉应力,而横向残余应力在焊缝中心处出现了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304 激光焊 温度场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AISI 4340合金结构钢时涂层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英钊 高军 +2 位作者 郑光明 赵国勇 楚满福 《工具技术》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针对AISI 4340合金结构钢难加工的特点,选用PVD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高速干铣削试验,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失效刀具表面的磨损形貌特征,选用能谱分析仪(EDS)分析磨损刀具表面的元素分布及含量,揭示刀具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AISI 4340合金结构钢难加工的特点,选用PVD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高速干铣削试验,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失效刀具表面的磨损形貌特征,选用能谱分析仪(EDS)分析磨损刀具表面的元素分布及含量,揭示刀具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刀具寿命与切削参数选取有关,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刀具磨损加快,刀具寿命降低。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是前刀面磨损和后刀面磨损,前刀面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结磨损、涂层剥落、切削刃微崩刃;后刀面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涂层刀具 磨损机理 aisi 43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tics modeling for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in AISI 1045 steel during rapid heating under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被引量:1
12
作者 GAO Kai GUO Jian-zhong QIN Xun-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543-1556,共14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on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the case of rapid heating,the austenite kinetics model of AISI 1045 steel was built for spot continual induction hardening...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on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the case of rapid heating,the austenite kinetics model of AISI 1045 steel was built for spot continual induction hardening(SCIH)process.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on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fraction reaches the maximum(about 3%)when heating rate is the lowest.Relatively low magnetic flux density still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SCIH process.Concave surface structure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scope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on surface in all cases and the minimum influence scope appears when the feed path of inductor is longitudinal.Convex surface structure can minimize the influence scope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in depth when the feed path of inductor is longitudinal.The austenite distribution of transitional region on surface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for longitudinal movement.The austenite distribution of transitional region in depth for longitudinal movement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for horizontal movement.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model developed for SCIH process is val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USTENITE heating rate feed path CURVATURE aisi 1045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3D spot continual induction hardening on curved surface of AISI 1045 steel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恺 汪舟 +1 位作者 秦训鹏 朱生霄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152-1162,共11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predict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urved surface AISI 1045 steel component during spot continual induction hardening(SCIH),a 3D model for curved surface workpieces which coupled electromag...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predict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urved surface AISI 1045 steel component during spot continual induction hardening(SCIH),a 3D model for curved surface workpieces which coupled electromagnetic,temperature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fields was built by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A small size inductor and magnetizer were used in this model,which can move along the top surface of workpiece flexibly.The effect of inductor moving velocity and workpiece radius on temperature field was analyzed and the heating delay phenomenon was found through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The temperature fiel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ating delay phenomenon is more obvious under high inductor moving velocity condition.This trend becomes more obvious if the workpiece radius becomes larger.The predictions of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were also carried out via this model.The predic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ctor moving velocity is the dominated factor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100% martensite reg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region.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workpiece radius on 100% martensite reg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region distribution is obvious under relatively high inductor moving velocity but inconspicuous under relatively low inductor moving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 continual induction hardening curved surface heating delay phenomen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速度对AISI4320和4340钢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Yoshiyuki Tomita Kunio Okabayashi 刘树模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8-64,72,共8页
本文研究了淬火速度对两种具有全马氏体组织的商用AISI4320和4340钢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试验钢以两种不同的冷却速度自1323~1473K的不同温度淬火。快速淬火处理采用冰盐水,慢速淬火处理采用373K的油。试验钢经473K双重回火,中... 本文研究了淬火速度对两种具有全马氏体组织的商用AISI4320和4340钢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试验钢以两种不同的冷却速度自1323~1473K的不同温度淬火。快速淬火处理采用冰盐水,慢速淬火处理采用373K的油。试验钢经473K双重回火,中间快冷和冷冻。使用Instron试验机测定室温下的拉伸性能。不同淬火速度产生的显微组织的变化用光学和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观测。M_s温度较高的4320钢经缓慢淬火处理后,无论原奥氏体晶粒度大或小,其0.2%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均比晶粒度相同的快速淬火处理钢高,面总延伸率相似。但随着原奥氏体晶粒度增大,慢淬钢强度数据的分散度变大。M_s温度较低的4340钢对淬火速度不敏惑,与快淬处理相比,慢淬处理仅使0.29%屈服强度稍有提高。根据显微组织观察的结果提出,慢淬之所以提高钢的强度,是淬火(即自回火)时碳偏聚或微细碳化物在马氏体基体上析出造成弥散硬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320 aisi4340 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 4340钢高温磨损机理和微观结构研究
15
作者 张鹏 白雪琛 +1 位作者 李光 梁国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8-61,65,共5页
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球面往复摩擦磨损方式,研究了温度对AISI 4340低合金高强度钢摩擦磨损机理和磨损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摩损率随温度升高而先减小后增大。磨痕表面分布有形貌不同的磨削... 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球面往复摩擦磨损方式,研究了温度对AISI 4340低合金高强度钢摩擦磨损机理和磨损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摩损率随温度升高而先减小后增大。磨痕表面分布有形貌不同的磨削痕迹和鳞片状、颗粒状磨屑,磨痕表面及其亚表层均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高温条件下,环境温度越高,表面摩擦系数越大,表面粗糙度越高,晶粒细化现象越明显,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温度较低时,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温度较高时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剥落三者兼具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4340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影响层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GCr15钢摩擦副的滚动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启跃 周仲荣 石心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对液压式试验台夹具进行改造 ,研制了往复滚动试验装置 ,以实现对运动位移和表面摩擦力的精确控制 .利用该装置考察了表面摩擦力变化对 45 #钢 / GCr15钢摩擦副滚动磨损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表面摩擦力的增加 ,钢的滚动磨损... 通过对液压式试验台夹具进行改造 ,研制了往复滚动试验装置 ,以实现对运动位移和表面摩擦力的精确控制 .利用该装置考察了表面摩擦力变化对 45 #钢 / GCr15钢摩擦副滚动磨损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表面摩擦力的增加 ,钢的滚动磨损明显加剧 ,磨损机制亦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 GCR15 滚动磨损性能 滚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浓度对45钢离子碳氮共渗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雪梅 武计强 +1 位作者 朱永利 胡静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0-583,共4页
首次以丙烷作为供碳剂对45钢进行离子碳氮共渗。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丙烷浓度对试样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丙烷浓度的增加,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 首次以丙烷作为供碳剂对45钢进行离子碳氮共渗。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丙烷浓度对试样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丙烷浓度的增加,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丙烷浓度为1.5%时,510℃离子碳氮共渗4h后,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分别达到最大值40μm和779HV0.05,同时得到以ε相为主,并伴有极少量渗碳体的最优物相组成。当丙烷浓度超过1.5%时,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均下降,这是由于渗碳体相含量随丙烷的增加而增加,并当丙烷浓度为2.5%时渗碳体成为主要物相,从而阻碍了C、N原子向基体内的进一步扩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离子碳氮共渗 显微组织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对45钢离子渗氮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亮 李杨 张丹丹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59,共5页
在直流脉冲等离子体渗氮炉内放置一由双层圆筒组成的活性屏,双层圆筒与阴极相接,由于其直径不同可以产生空心阴极放电。将45钢试样放置在活性屏内,一组试样处于悬浮状态,另一组试样施加负偏压(50~150V),同时在400~550℃下进行离子渗... 在直流脉冲等离子体渗氮炉内放置一由双层圆筒组成的活性屏,双层圆筒与阴极相接,由于其直径不同可以产生空心阴极放电。将45钢试样放置在活性屏内,一组试样处于悬浮状态,另一组试样施加负偏压(50~150V),同时在400~550℃下进行离子渗氮处理。并用金相显微镜、XRD和显微硬度计对渗氮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偏压显著影响渗氮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偏压试样渗氮层与悬浮试样相比,具有更厚的化合物层,表面硬度更高,扩散层更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45 偏压 空心阴极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铤用钢退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萍 王一谦 +1 位作者 李佑河 黄贞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8-140,148,共4页
通过黑匣子装置测试退火炉中准150mm AISI4145H钢棒料退火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在实验室模拟AISI4145H钢在650~740℃,在不同装炉位置试样的升温和冷却速度变化规律。还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其组织及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ISI4145H钢在... 通过黑匣子装置测试退火炉中准150mm AISI4145H钢棒料退火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在实验室模拟AISI4145H钢在650~740℃,在不同装炉位置试样的升温和冷却速度变化规律。还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其组织及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ISI4145H钢在退火工艺为740℃保温1 h后空冷,试样组织为铁素体+粒状珠光体和少量细片状珠光体、硬度为21.2HRC,满足了工业切屑加工生产需要。该退火工艺采用坑冷的冷却方式,提高了退火冷却速度,退火冷却时间为10h,缩短了工件在炉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145H 退火 黑匣子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cutting parameters with Taguchi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in MQL-assisted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被引量:4
20
作者 Bilal KURSUNCU Yasin Ensar BIYI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of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vegetable oil in the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MQL)system in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and to optimize the cutting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of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vegetable oil in the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MQL)system in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and to optimize the cutting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statistical methods.Vegetable oil was preferred as cutting fluid,and Taguchi method was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est pattern.After testing with the prepared test pattern,cutting performance in all parameters has been improved according to dry conditions thanks to the MQL system.The highest tool life was obtained by using cutting parameters of 7.5 m cutting length,100 m/min cutting speed,100 mL/h MQL flow rate and 0.1 mm/tooth feed rate.Optimum cutt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aguchi analysis,and the obtained parameters were confirmed with the verification tests.In addition,the optimum test parameter was determined by applying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After using ANOVA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surface roughness and cutting force values,the most effective cutting parameter was observed to be the feed rate.In addition,the models for surface roughness and cutting force values were obtained with precisions of 99.63%and 99.68%,respectively.Effective wear mechanisms were found to be abrasion and adh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milling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 tool wear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aguchi method aisi O2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