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EAC与直接法的机理比较(三)定性判稳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3期1-5,25,共6页
讨论了长期困惑电力系统学术界的暂态稳定性理论和算法 ;归纳出 1 0个要素 ,即受扰程度函数、壁垒点、观察点、参考点、积分路径与被积函数、定性判据、轨迹稳定裕度、临界轨迹与参数极限值、迭代求解与初始轨迹、搜索策略与收敛判据。... 讨论了长期困惑电力系统学术界的暂态稳定性理论和算法 ;归纳出 1 0个要素 ,即受扰程度函数、壁垒点、观察点、参考点、积分路径与被积函数、定性判据、轨迹稳定裕度、临界轨迹与参数极限值、迭代求解与初始轨迹、搜索策略与收敛判据。由 4篇短文组成的系列文章按照上述各要素 ,讨论了针对平衡点稳定性的李雅普诺夫法、将平衡点稳定性理论应用于有界稳定性的暂态能量函数(TEF)法以及针对有界稳定性的扩展等面积准则 (EEAC)这 3种稳定性理论在大扰动稳定性的分析中的应用。作为第 3篇 ,主要讨论参考点、积分路径和被积函数、稳定裕度、极限值搜索等要素的不同处理原则 ,证明不但对于任何多机系统 ,并且对于具有非线性负荷或非自治因素的单机系统 ,稳定分析都离不开包括故障清除后的实际受扰轨迹 ;指出稳定极限值和临界轨迹之间互相依存 ,只能通过迭代求解。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 ,从理论观点和可计算性观点出发 ,论证壁垒点和参考点都应该在实际轨迹上 ,而暂态能量的参考点则必须取故障前的稳定平衡点 ,而不能取故障后的稳定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 eeac 直接法 定性判稳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AC与直接法的机理比较 (四)回顾与瞻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1-6,共6页
讨论了长期困惑电力系统学术界的暂态稳定性理论和算法 ;归纳出 1 0个要素 ,即受扰程度函数、壁垒点、观察点、参考点、积分路径与被积函数、定性判据、轨迹稳定裕度、临界轨迹与参数极限值、迭代求解与初始轨迹、搜索策略与收敛判据。... 讨论了长期困惑电力系统学术界的暂态稳定性理论和算法 ;归纳出 1 0个要素 ,即受扰程度函数、壁垒点、观察点、参考点、积分路径与被积函数、定性判据、轨迹稳定裕度、临界轨迹与参数极限值、迭代求解与初始轨迹、搜索策略与收敛判据。由 4篇短文组成的系列文章按照上述各要素 ,讨论了针对平衡点稳定性的李雅普诺夫法、将平衡点稳定性理论应用于有界稳定性的暂态能量函数( TEF)法以及针对有界稳定性的扩展等面积准则 ( EEAC)等 3种稳定性理论在大扰动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作为最后一篇 ,综合比较了这些理论和方法 ,并归纳了李雅普诺夫法和暂态能量函数( TEF)法不适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本质原因。指出 :严格的李雅普诺夫法可以给出偏保守的近似结果 ;TEF法给出的近似结果则既可能保守也可能冒进 ;扩展等面积准则 ( EEAC)在受扰轨迹精度的含义上保证了结果的严格性。进一步完善了 EEAC的描述 ,为其严格的证明提出了更规范的思路 ,并瞻望了有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治系统 稳定裕度 暂态能量函数法 eeac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EEAC计算发电机暂态稳定极限出力
3
作者 於益军 薛禹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42,共3页
本文改进了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计算发电机暂态稳定极限出力的算法。原有算法是建立在理想两群失稳模式的假设上的,且只考虑简单的二时段事件。本文将其推广到包括两侧非同时单相重合问在内的多时段事件,同时考虑到群内非同调性以及多... 本文改进了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计算发电机暂态稳定极限出力的算法。原有算法是建立在理想两群失稳模式的假设上的,且只考虑简单的二时段事件。本文将其推广到包括两侧非同时单相重合问在内的多时段事件,同时考虑到群内非同调性以及多群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ac 暂态稳定 极限出力 发电机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AC法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小林 闫晓霞 黄东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0-12,共3页
本文在详细模拟直流输电线路及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将EEAC(扩展等面积)法用于交直流系统,形成一种快速的交直流联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EEAC法用于交直流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快速计算的优点。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暂态稳定分析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双轴发电机模型的IEEAC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薛峰 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3-18,37,共7页
对于经典模型来说,扩展等面积法(EEAC)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快且极其精确的暂态稳定分析直接法。但对于某些工程应用来说,经典模型可能过于粗略。先前已开发成功的计及双轴发电机模型的算法是基于模型凝聚的SEEAC(),对于... 对于经典模型来说,扩展等面积法(EEAC)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快且极其精确的暂态稳定分析直接法。但对于某些工程应用来说,经典模型可能过于粗略。先前已开发成功的计及双轴发电机模型的算法是基于模型凝聚的SEEAC(),对于非两群模式来说,其计算结果可能不够精确。本文成功地将SEEAC()改进为IEEAC(),使计及双轴发电机模型的暂态安全快速分析的速度和精确性均满足规划和在线运行的要求。在中国东北网、华北网、浙江网及IEEE50机系统的所有节点上,对IEEAC()法进行了穷尽方式的验证,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模型 稳定性 发电机 扩展等面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复杂负荷模型的EEAC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纯 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0-15,共6页
对于经典模型来说,扩展等面积法则(EEAC)是一个极为快速而且精确的暂态稳定直接分析法。但对某些工程问题,经典模型可能过于粗略。本文探讨了在EEAC中计入复杂负荷模型的两种途径,并成功地在EEAC程序中实现了计入非线... 对于经典模型来说,扩展等面积法则(EEAC)是一个极为快速而且精确的暂态稳定直接分析法。但对某些工程问题,经典模型可能过于粗略。本文探讨了在EEAC中计入复杂负荷模型的两种途径,并成功地在EEAC程序中实现了计入非线性负荷模型的功能。对实际系统进行的仿真表明,EEAC该新功能具有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 复杂负荷模型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DG的交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张涛 王凌云 MI Lu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分布式电源(DG)以及大量恒功率直流负荷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使得母线暂态电压表现出正负极耦合且多波动的特性,现有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准确率低且适用性较差。推导分析了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直流侧线路、负荷参数不平衡时影响系统母... 分布式电源(DG)以及大量恒功率直流负荷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使得母线暂态电压表现出正负极耦合且多波动的特性,现有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准确率低且适用性较差。推导分析了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直流侧线路、负荷参数不平衡时影响系统母线暂态电压稳定的因素。基于二元表判据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母线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针对参数不平衡时含DG的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引入稳定性保持因子,提出母线与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裕度计算方法。基于所提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与IEEE 69节点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中量化影响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因素,并对比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性 交直流系统 不平衡配电系统 直流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地无常规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无功源优化配置方法
8
作者 赵冬梅 魏中庆 +1 位作者 祝晨丹 白俊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直流近区无常规电源支撑场景下,送端系统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问题突出,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暂态电压稳定性与经济性的无功源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分析了高压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暂态电压恢复与暂态电压峰值... 直流近区无常规电源支撑场景下,送端系统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问题突出,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暂态电压稳定性与经济性的无功源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分析了高压直流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暂态电压恢复与暂态电压峰值的稳定性评估指标,通过电压稳定评估指标与动态无功补偿量间的补偿灵敏度指导无功选址规划,为无功源优化配置方法进行理论支撑;其次,在无功源容量规划中,建立综合考虑无功补偿经济成本的优化配置模型,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求解。最后,以某实际电网为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配置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无功源优化配置方法有利于提升故障后送端系统的暂态电压恢复能力,有效抑制送端系统暂态过电压,同时实现无功配置成本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暂态过电压 暂态电压稳定 无功源配置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下考虑暂态电压稳定的新一代大容量调相机最优配置
9
作者 李清 陈培渊 +1 位作者 徐智华 盛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1,共11页
多馈入直流环境下的受端电网交直流耦合强度高,面临着直流换相失败及电压失稳的严峻挑战,亟需新一代大容量调相机在受端电网关键节点进行最优配置。首先,建立调相机次暂态与暂态过程无功出力特性模型,明确不同时间尺度上大容量调相机无... 多馈入直流环境下的受端电网交直流耦合强度高,面临着直流换相失败及电压失稳的严峻挑战,亟需新一代大容量调相机在受端电网关键节点进行最优配置。首先,建立调相机次暂态与暂态过程无功出力特性模型,明确不同时间尺度上大容量调相机无功出力与直流无功需求耦合关系。然后,设立动态负荷临界稳定电压指标,揭示暂态直流无功变化对含动态负荷接入的多馈入直流地区暂态电压稳定影响机理。最后,以最少的经济成本实现无功支撑能力最大为目标,提出多馈入直流环境下大容量调相机最优配置模型。以某地多馈入直流地区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容量调相机的科学合理配置能有效解决次暂态与暂态期间交流母线电压下降引起的直流换相失败及电压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多馈入直流 暂态电压稳定 调相机 最优配置 动态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暂态稳定性的VSC-HVDC功率附加滑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惠兰 李政 +1 位作者 肖瑞 李希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利用直流功率快速可控的特点提高交流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已成为交直流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以多机交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有功控制方法。借助VSC-HVDC接地导纳模型和对节点导纳矩阵的收缩... 利用直流功率快速可控的特点提高交流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已成为交直流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以多机交直流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有功控制方法。借助VSC-HVDC接地导纳模型和对节点导纳矩阵的收缩,推导包含其整流站功率特性和拓扑信息的系统等值机械功率变化量的表达式,建立了分析整流站有功附加量与反映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等值功角的数学模型。针对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以等值功角变化速度及加速度建立切换面,并依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出可以加快系统趋近于稳定的整流站有功附加量的控制策略。对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改善系统等值功角的变化,加快系统恢复稳定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多机交直流系统 暂态稳定性 节点导纳矩阵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系统暂态稳定的VSC-HVDC线性自抗扰控制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霖 陈肖灿 +1 位作者 沈鹏 黄振琳 《广东电力》 2018年第10期1-9,共9页
针对交直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问题,基于自抗扰控制理论研究,提出了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有功调制控制策略。根据VSCHVDC对同步机组的可控能力筛选机... 针对交直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问题,基于自抗扰控制理论研究,提出了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有功调制控制策略。根据VSCHVDC对同步机组的可控能力筛选机组并确定聚合权重,将同步机群聚合转化为等效可控系统,利用线性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暂态稳定控制器;同时对同步机组的转速差和不平衡功率进行调制,从而充分发挥稳定控制器调节能力并维持交直流系统稳定。结果表明,控制器无需同步机组和直流输电系统的详细模型信息,且能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并通过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暂态稳定性 VSC—HVdc 线性自抗扰 等效可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增强的直流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多二元表评估方法
12
作者 刘洋 朱益华 +2 位作者 伍双喜 朱誉 罗超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6,48,共10页
随着远距离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规模的不断增加,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问题日趋严峻。量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解决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评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增强的多二元表法来评估直流系统... 随着远距离大容量高压直流输电规模的不断增加,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问题日趋严峻。量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解决直流受端系统的暂态电压评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增强的多二元表法来评估直流系统暂态电压。首先,通过提取直流系统暂态时序特征并利用ReliefF法进行特征降维。然后利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对暂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进行回归拟合,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求解多二元表积分权值。最后,搭建了电压崩溃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智能增强的多二元表暂态电压评估方法对直流受端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具有在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受端系统 暂态电压稳定 时序特征 多二元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VSC-MTDC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志轩 刘开培 +3 位作者 王坤 秦亮 刘悦遐 杨雪瑞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5,59,共7页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接入电力系统后,其灵活的调控特性和拓扑结构会改变系统的故障响应。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构建了四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不同故障下对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接入电力系统后,其灵活的调控特性和拓扑结构会改变系统的故障响应。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构建了四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不同故障下对不同拓扑的故障极限切除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VSC-MTDC拓扑结构与暂态稳定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控制方式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依次将四个换流站设置为定直流电压端,综合近端、远端线路故障分析控制方式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MTdc 交直流混联系统 暂态稳定性 极限切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交流系统的HVDC线路暂态稳定判别及保护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博 汪玉 +4 位作者 张同谦 陈冬 丁津津 李远松 张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0-133,140,共5页
随着交/直流混联系统不断推广应用,混联系统的保护动作机制决定着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稳定性判别原则,根据直流系统故障后的恢复运行极限时间配置保护。分析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模型,推导出了HVDC连接下的... 随着交/直流混联系统不断推广应用,混联系统的保护动作机制决定着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稳定性判别原则,根据直流系统故障后的恢复运行极限时间配置保护。分析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模型,推导出了HVDC连接下的电磁功率表达式。以两机交直流混联系统为例,分析了暂态稳定的AC/DC等面积定则,给出了故障前、故障中和故障后的分析。根据两机系统暂态稳定判据,提出了直流系统故障下的恢复运行的极限时间,以此配置保护,提高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通过仿真算例,分析了影响AC/DC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主要参数,同时说明了所提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暂态稳定性 等面积定则 直流特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解耦方法的交直流配电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妍 彭克 +1 位作者 赵学深 姜淞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6-65,共10页
随着柔性交直流配电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和恒功率负载等非线性元件的大规模接入使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日趋严重。首先,建立了双环控制下AC/DC与DC/DC换流器并联的具有恒功率负载的交直流配电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泰勒展... 随着柔性交直流配电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和恒功率负载等非线性元件的大规模接入使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日趋严重。首先,建立了双环控制下AC/DC与DC/DC换流器并联的具有恒功率负载的交直流配电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泰勒展开。其次,根据非线性解耦理论将原始高阶系统解耦成一系列低阶子系统,确定主导解耦子系统并采用相平面法和逆轨迹法对其进行暂态稳定性分析,通过实物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然后,基于非线性解耦原理引入非线性参与因子概念,对状态变量进行参与因子的计算,提出恒功率负载扰动下控制参数影响稳定性的分析方法,进一步给出控制参数的可行域。最后,利用PLECS软件搭建了恒功率负载下双环控制的交直流配电系统,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配电系统 非线性解耦 暂态稳定性 时域仿真法 可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高阶不确定性的交直流混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芸烽 林舜江 +2 位作者 杨悦荣 刘万彬 刘明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1644,共14页
随着大量新能源场站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SVSM)水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研究考虑新能源场站高阶不确定性的交直流混联电网SVSM计算方法。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了交直流混联电... 随着大量新能源场站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SVSM)水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研究考虑新能源场站高阶不确定性的交直流混联电网SVSM计算方法。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了交直流混联电网SVSM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直流换流站控制方式随负荷增长的切换;采用概率盒模型描述风速与光照强度的随机波动,提出了改进区间半不变量法以获得更准确的SVSM概率盒,该方法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将随机变量样本划分为多个波动范围较小的样本集,以降低半不变量的线性化计算带来的误差;并结合Gram-Charlier级数展开和概率加权和计算得到考虑新能源场站高阶不确定性的系统SVSM概率盒。通过对修改的IEEE-39节点交直流系统和南方电网两个算例的分析,并与区间半不变量法和双层蒙特卡洛法比较,验证了所提出方法获得的SVSM概率盒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交直流混联电网 高阶不确定性 静态电压稳定裕度 参数化概率盒 改进区间半不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稳定裕度灵敏度的多直流送出能力提升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光耀 刘俊 +3 位作者 刘嘉诚 任柯政 彭鑫 池宇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17-2127,共11页
多直流送端系统内某一直流线路发生闭锁故障后,可以通过对其他非故障直流进行紧急功率支援(emergency DC power support,EDCPS)控制来提升系统受扰后的稳定性。如何有效量化EDCPS对系统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从而提高安稳控制的效率,目前缺... 多直流送端系统内某一直流线路发生闭锁故障后,可以通过对其他非故障直流进行紧急功率支援(emergency DC power support,EDCPS)控制来提升系统受扰后的稳定性。如何有效量化EDCPS对系统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从而提高安稳控制的效率,目前缺少相应的指标;现有研究也尚未解决如何利用EDCPS最大程度提升多直流综合送出能力的问题。应用扩展等面积法(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定量分析了EDCPS提升多直流送端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机理;以两送出直流系统为例,推导了基于EEAC的暂态稳定裕度η对EDCPS的灵敏度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在不增加相关设备投入的前提下利用系统中现有稳控措施并结合暂态稳定裕度灵敏度的多直流送出能力提升控制方法,通过计算备选直流的暂态稳定裕度灵敏度,可以完整反映系统在遭受大扰动后的动态特性以及定量评估EDCPS对系统受扰后稳定性的改善效果,避免过去仅凭运行人员经验选取支援直流的问题,提高计算效率;最后,选取西北电网实际算例对所提出的多直流送出能力提升控制方法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以期为从事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的学者和工程师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等面积法 暂态稳定裕度 直流紧急功率支援 灵敏度 多直流送端电网 多直流送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综述 被引量:46
18
作者 汪娟娟 张尧 +1 位作者 夏成军 谢惠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4,共5页
交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换流器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这使大干扰后交直流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因此,研究交直流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暂态电压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交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换流器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这使大干扰后交直流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因此,研究交直流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暂态电压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稳定判据等,回顾了近20年来暂态电压稳定性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交直流系统中预防暂态电压失稳事故的措施,并对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负荷模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电力系统 暂态电压稳定 分析方法 影响因素 稳定判据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A的交直流系统稳定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苏黎 吴广宁 +3 位作者 蒋伟 黄震 任志超 雍小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直流输电的大力建设,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正在逐渐凸现其研究的重要性。在交直流系统中,当交流系统或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对整个混合系统的影响正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为此通过BPA电力系统分析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直流输电的大力建设,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正在逐渐凸现其研究的重要性。在交直流系统中,当交流系统或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对整个混合系统的影响正是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为此通过BPA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建立了一个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模型,在不同的交、直流故障下进行了系统的暂态稳定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直流输电线路不同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严重程度。通过仿真结果表明直流闭锁时快速切机是保持系统稳定的有效方法,以及切机数值大小对系统频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 暂态稳定 直流闭锁 频率稳定 B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态和暂态电压稳定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综合无功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堤 程浩忠 +3 位作者 马则良 孙全才 姚良忠 朱忠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78-3086,共9页
随着直流输电的大规模建成和负荷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电网形成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可能会对电网的静态和暂态电压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无功规划可增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现有研究多为仅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或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无功规... 随着直流输电的大规模建成和负荷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电网形成了交直流混联系统,可能会对电网的静态和暂态电压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影响。无功规划可增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现有研究多为仅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或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无功规划,为此,该文提出了同时考虑静态和暂态电压稳定性的交直流混联系统综合无功规划方法。首先,该文定义了暂态电压稳定评估指标,并给出了综合无功规划的选址方法,然后建立了基于双层规划法的综合无功规划模型,旨在以最低的无功投资成本提高电网的静态和暂态电压稳定性。最后,通过对IEEE39扩展系统和实际电网算例的分析,验证了综合无功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电压稳定 暂态电压稳定 双层规划 无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