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旧辞与引古事:萧纲骈文使事用典的文本建构作用
1
作者 钟涛 张利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多姿,意蕴更深入厚重。引古事取旧辞是萧纲骈文书写的重要手段,不仅是构成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本的语句熔铸和篇章结构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萧纲骈文使事用典既追摹学习前修时贤典范作品,又求新求变,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辞 古事 萧纲骈文 使事用典 文本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兰热水所出银盘及其相关问题
2
作者 冉万里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文参照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并结合犍陀罗地区出土化妆盘和黏土块上的装饰题材,认为都兰热水墓群所出银盘的装饰题材表现的是罗马神话中阿波罗与达芙妮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包括阿波罗、达芙妮、达芙妮之父河神佩涅斯以及达芙妮变成的月桂... 本文参照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并结合犍陀罗地区出土化妆盘和黏土块上的装饰题材,认为都兰热水墓群所出银盘的装饰题材表现的是罗马神话中阿波罗与达芙妮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包括阿波罗、达芙妮、达芙妮之父河神佩涅斯以及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与此同时,将日本美秀美术馆收藏的吐蕃鎏金银盘作为辅助材料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探讨希腊罗马文化因素曾经丝绸之路青海道向中原地区传播的情况。在对都兰出土银盘装饰题材释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还对都兰银盘上的月桂树树叶样式与唐代月宫故事镜上的桂树纹样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银盘 阿波罗与达芙妮 化妆盘 月桂树 月宫故事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顾颉刚的古史观念
3
作者 李政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研究旨趣在“辨真伪”和“穷流变”之间,进一步偏向了后者;二是让顾颉刚认识到在古史演变中,还存在由共时性多元地域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转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古史辨 故事眼光 层累说 古史观念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小说的变容:希腊古史与近代东亚国族意识的构建
4
作者 时嘉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小说与儒教文化圈的史传文体融合而形成了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亚文类。此类小说多以域外史事为背景,以小说的虚构技法补苴历史细节。日人矢野文雄的《经国美谈》及其中文译本、戏曲改编本,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小说与儒教文化圈的史传文体融合而形成了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亚文类。此类小说多以域外史事为背景,以小说的虚构技法补苴历史细节。日人矢野文雄的《经国美谈》及其中文译本、戏曲改编本,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是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代表。深析二文,可见出这类政治小说的文体价值。文中的虚构片段能够印证近代中日两国的政治实情,呈现希腊古史在近代东亚传播时被编织入现代民族国家构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国美谈》 《斯巴达之魂》 “政治小说” 鲁迅 希腊古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康保成 詹双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金钗记》 《荔镜记》 《金花女》 潮腔潮调 变异 白字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传奇《古镜记》的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俐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细致分析基础上,认为唐传奇《古镜记》从第一人称叙述出发,构成了含有三个话语层面、六个讲述人的复杂讲述系统。该讲述系统的艺术效应在于:故事饶有趣味又清晰可辨;多个叙述者均为有形象有一定性格的人物;每...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细致分析基础上,认为唐传奇《古镜记》从第一人称叙述出发,构成了含有三个话语层面、六个讲述人的复杂讲述系统。该讲述系统的艺术效应在于:故事饶有趣味又清晰可辨;多个叙述者均为有形象有一定性格的人物;每位叙述人的讲述都起到验证古镜灵验和奇幻的真实性作用;多重讲述者扩充了文本容量。此外,《古镜记》在时间标志和叙述声音等方面也极有特点。《古镜记》丰富了人类叙事现象,应答了西方叙事学所提出的诸多叙事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镜记》 唐传奇 第一人称叙事 讲述系统 时间标志 叙述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出土史前铜器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凌勇 梅建军 吕恩国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9-369,共11页
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区在新疆古代冶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重心。文章报告了该地区近年来出土的20件史前铜器的科学分析结果,并讨论了该地区史前铜器的一些技术特征,指出在该地区所使用的史前铜器中,锡青铜占据着... 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区在新疆古代冶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重心。文章报告了该地区近年来出土的20件史前铜器的科学分析结果,并讨论了该地区史前铜器的一些技术特征,指出在该地区所使用的史前铜器中,锡青铜占据着主导地位;另外,该地区出土的带柄铜镜均用铜锡合金铸成,这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的用铜锡铅三元合金铸成的背钮铜镜形成了对照,从合金工艺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新疆地区存在两种铜镜制作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史新疆伊犁青铜冶金古代铜镜铜器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原始乐园”神话及哲学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苟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8,共6页
对中国古代原始乐园———失落园神话的产生根源、基本特征以及早期中国哲学对乐园神话所反映的人类命运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原始乐园 神话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杂传与传奇体制 被引量:9
9
作者 熊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627-631,共5页
唐人传奇体制承继六朝杂传而来 ,这体现在唐人传奇对六朝杂传外在形式的沿袭、对实录的有意标榜、对六朝杂传行文模式的承继等几个方面 ,而且 ,历来被认为是唐人传奇重要特征的“文备众体”,实际上也源于六朝杂传的实践。
关键词 传奇体制 六朝 杂传 中国 古典小说 唐代 传奇 小说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光重构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说献疑——与辛德勇先生商榷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216-222,共7页
辛德勇先生新近撰文指出,司马光采录王俭的《汉武故事》刻意建构了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武帝形象,《资治通鉴》对武帝末年史事的记载并不可信,田余庆等前辈学者因盲从《通鉴》得出了汉武帝晚年存在政治转向的错误结论。辛先生文中存在不少... 辛德勇先生新近撰文指出,司马光采录王俭的《汉武故事》刻意建构了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武帝形象,《资治通鉴》对武帝末年史事的记载并不可信,田余庆等前辈学者因盲从《通鉴》得出了汉武帝晚年存在政治转向的错误结论。辛先生文中存在不少史料误读现象,其结论不能成立:一是武帝末年的政治转向体现在悔过、劝农、休兵等一系列见诸《盐铁论》《汉书》的实际行动里,《通鉴》叙事与上述原始史料高度吻合,不存在重构现象;二是遍检《通鉴》全书,叙事绝不采《汉武故事》,温公仅将其作为史料异文和批判对象列入《考异》,原书俱在,不容置疑;三是历史阐释不等于历史重构,《通鉴》之叙事、议论仅是对公认史实不同视角的历史观察,司马光没有也不可能重构历史;四是《汉武故事》作者、年代迄无定论,辛文以刘宋比附西汉系悬拟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汉武故事》 汉武帝 政治取向 轮台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音鉴古录》中的“戏曲导演意识”——以《琵琶记》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红 蒋演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8-161,219,共5页
《审音鉴古录》是中国古代戏曲"第一部专门的导演著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提供了早期戏曲舞台的"导演意识"。本文试以《琵琶记》选段为例,从构成当代戏曲舞台的三位主体——导演、演员、受众出发,来分析《审音鉴古录... 《审音鉴古录》是中国古代戏曲"第一部专门的导演著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提供了早期戏曲舞台的"导演意识"。本文试以《琵琶记》选段为例,从构成当代戏曲舞台的三位主体——导演、演员、受众出发,来分析《审音鉴古录》所具备的早期"导演意识",从而以古鉴今,引发更多对当代戏曲舞台导演艺术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审音鉴古录》 《琵琶记》 导演意识 演员表演 受众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政治的远古根脉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洪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12,共12页
人类政治的根脉,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尚处于动物世界的时代。灵长类动物祖先,过着一种竞争性的群居生活,形成了一种以支配—服从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群体秩序之形成,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作为个体的生存诉求与... 人类政治的根脉,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尚处于动物世界的时代。灵长类动物祖先,过着一种竞争性的群居生活,形成了一种以支配—服从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群体秩序之形成,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作为个体的生存诉求与作为群体的稳定秩序,构成了群居动物的必然生存境遇。支配—服从等级结构必然伴随权力斗争与权力更替。群居动物权力斗争的目的,在于取得支配权。支配权能够带来物质利益、优越感及性特权。权力野心,是一种政治本能。群体成员之所以会服从是因为恐惧、利益或忍辱负重。支配者必须获得群体成员的拥护和支持,必须掌握灵活的政治技艺,包括将人类视为"政治美德"的东西作为一种"政治策略",以便争取群体成员的最大支持并打击竞争对手。智人时代开启了"人类政治"的历史阶段。智人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能够通过"虚构"故事来实现群体秩序的稳定。人类历史就是一场围绕着支配—服从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依据各种虚构故事而展开的权力博弈。人类政治思想史,实则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围绕政治问题而"层累地"虚构各种故事的历史。以支配—服从为核心的社会秩序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无可逃避的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政治 远古根脉 支配—服从 权力斗争 虚构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吉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鲁迅的《故事新编》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进行了成功的改制性运用,不仅传达了时代精神,而且还显露了鲜明的五四神话精神。鲁迅还在更高层次上传承了神话关注人的生存的命题,进而弘扬了神话传说顽强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战斗精神。
关键词 鲁迅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故事新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高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1-214,4,共14页
中国古代史学通过对历史研究的对象、特点、方法与目的的多重思考,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思维特征,一是"究天人之际"的整体思维,旨在探讨天人关系,将天道与人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体现出天人一体的特点;二是"通... 中国古代史学通过对历史研究的对象、特点、方法与目的的多重思考,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思维特征,一是"究天人之际"的整体思维,旨在探讨天人关系,将天道与人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体现出天人一体的特点;二是"通古今之变"的通变思维,旨在探讨古今关系,在贯通古今的过程中审视历史的盛衰之变;三是"成一家之言"的创新思维,力求史学认识要见解独到,史书编纂能发凡起例;四是"以史为鉴"的鉴戒思维,强调本着强烈的历史忧患意识,通过书写历史的兴亡成败,以为现实政治作出借鉴;五是"求真"与"求道"的二重思维,要求既要追求史实之真以反映历史本来面目,又要追求道义之真以维护社会与政治伦理,而史实之真必须服从于道义之真。对中国古代史学思维特征的具体阐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史学思想的民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思维特征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以史为鉴 求真与求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简帛与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颂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6,共6页
简帛的发现为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带来一股新鲜活力,放马滩秦简记述死而复活的故事,当是中国最早的志怪小说。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傅(赋)》,无论从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来看,都接近于民间文学。敦煌马圈湾汉简里有韩朋夫妇故事的残简,体... 简帛的发现为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带来一股新鲜活力,放马滩秦简记述死而复活的故事,当是中国最早的志怪小说。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傅(赋)》,无论从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来看,都接近于民间文学。敦煌马圈湾汉简里有韩朋夫妇故事的残简,体裁与赋有关,说明这一故事有着久远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马滩秦简 《神乌赋》 韩朋故事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士商“区隔”的跨越与融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文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3,共6页
明清之际,“市商/佳人”小说的出现,是迅速崛起的市商阶层对“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及对“风流佳话”领地的争夺。这一在爱情话语中的权力分享,透显出从中晚明以来商人对士/商“区隔”的跨越意向和对等级身份的突破趋势。如果说《... 明清之际,“市商/佳人”小说的出现,是迅速崛起的市商阶层对“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及对“风流佳话”领地的争夺。这一在爱情话语中的权力分享,透显出从中晚明以来商人对士/商“区隔”的跨越意向和对等级身份的突破趋势。如果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叠居奇程客得助》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那么由此再到《聊斋志异》的《黄英》,则呈现出一个由“区隔”的跨越到士/商之融构的发展过程。马生与黄英的“婚姻”,正隐喻着“士魂”与“商才”的互相吸纳与融合。由此而形成的商业伦理和商人精神,对当今市场伦理的建构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爱情小说 才子/佳人 市商/佳人 士魂商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冶长识鸟语”传说浅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金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70,共5页
“公冶长识鸟语”传说约产生于一千五六百年前。古代文献中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 ,又因识鸟语出狱”这个叙事中心来演绎故事。今天流传于民间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更加丰... “公冶长识鸟语”传说约产生于一千五六百年前。古代文献中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较单一 ,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 ,又因识鸟语出狱”这个叙事中心来演绎故事。今天流传于民间的“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内容更加丰富。将其加以分类 ,大致有三 :一是关于公冶长获取识鸟语本领的故事 ;二是公冶长因识鸟语入狱 ,又因识鸟语出狱的故事 ;三是因公冶长识鸟语而发生的其它故事。“公冶长识鸟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冶长识鸟语"传说 古籍记载 口头流传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南京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评点本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春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0,共6页
明万历十九年南京周曰校万卷楼首先将传统经史注疏学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应用于通俗小说的刊刻,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基础上,增加广告识语和大量注释考证并分类,刊刻出版《新刊校正出像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从中国古代... 明万历十九年南京周曰校万卷楼首先将传统经史注疏学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应用于通俗小说的刊刻,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基础上,增加广告识语和大量注释考证并分类,刊刻出版《新刊校正出像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评点史看,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评点是早期通俗小说评点由传统注疏向文学评点的过渡,对明清坊刻本通俗小说注重以评点作为有效商业手段和传播形式具有开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评点 传统注疏学 文学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光砸缸”的版本源流研究
19
作者 郑达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以"司马光砸缸"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证古代的历史文献与近代的小学教材,系统梳理横跨千年的版本源流。在综合与划分各种文献版本的基础上,对"司马光砸缸"的千年出版现象进行因果解释。参考"司马光砸缸"的... 以"司马光砸缸"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证古代的历史文献与近代的小学教材,系统梳理横跨千年的版本源流。在综合与划分各种文献版本的基础上,对"司马光砸缸"的千年出版现象进行因果解释。参考"司马光砸缸"的研究结论,尝试给出关于中国故事继承和传播问题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砸缸 中国故事 古代刻本 小学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这样来研究毛泽东——读王彬彬《毛泽东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困惑
20
作者 廖宗麟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117-125,共9页
王彬彬教授在所著《毛泽东与中国古代小说》一文中 ,避而不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实践对毛泽东的影响 ,却奢谈中国古代小说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多方面对毛泽东产生的影响 ,以至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重... 王彬彬教授在所著《毛泽东与中国古代小说》一文中 ,避而不谈马克思主义信仰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实践对毛泽东的影响 ,却奢谈中国古代小说在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多方面对毛泽东产生的影响 ,以至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行动都是受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的结果 ,在客观上起到贬低毛泽东、贬低毛泽东思想、贬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功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古代小说 困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