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秉智 边晶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8983-8985,8994,共4页
研究了以2-噻吩乙胺和甲醛为原料聚合反应得到N-(2-噻吩乙基)亚甲胺,并在乙醇氯化氢的作用下环合得到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HPLC)的工艺过程.讨论了溶剂、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 研究了以2-噻吩乙胺和甲醛为原料聚合反应得到N-(2-噻吩乙基)亚甲胺,并在乙醇氯化氢的作用下环合得到4,5,6,7-四氢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HPLC)的工艺过程.讨论了溶剂、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是:酸为30%无水乙醇氯化氢溶液,反应溶剂为乙醇,反应时间控制在3~5h,反应温度是50~ 60 ℃,优化后两步总产率约87%,HPLC含量在9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噻氯吡啶 4 5 6 7-噻吩并[3 2-c]吡啶 2-噻吩乙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世宁 孙春玲 +2 位作者 张丹丹 毛龙飞 王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以苄胺为原料,经过取代,缩合,水解,脱保护等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且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 以苄胺为原料,经过取代,缩合,水解,脱保护等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5,6,7,8-四氢吡啶并[3,4-d]嘧啶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且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a和10d的抑制活性达到了中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 7 8-吡啶并[3 4-d]嘧啶 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二吡啶基-2,2′:4′,4″:2″,2′″-四联吡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唐瑜 张正华 +1 位作者 谭民裕 刘伟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30-1734,共5页
Two series of solid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nitrates and picrates with the "back-to-back" terpyridine, 6′,6″-bis(2-pyridyl)-2,2′:4′,4″:2″,2′″-quaterpyridine (L)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se complexes... Two series of solid complexes of rare earth nitrates and picrates with the "back-to-back" terpyridine, 6′,6″-bis(2-pyridyl)-2,2′:4′,4″:2″,2′″-quaterpyridine (L)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se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therm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oscopy. At the same time,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Eu(Ⅲ) and Tb(Ⅲ) complexes we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6-啶基-2 2′:4′ 4″:2 2′″-吡啶 稀土配合物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4′-吡啶)氨基苯]-4,5-二氢-3(2H)哒嗪酮抗兔和大鼠失血性休克效应及初步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江其生 胡德耀 +5 位作者 肖南 杜文华 刘韧 闵家鑫 王庆松 刘良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研究新型钙增敏强心剂 6 [4 (4′ 吡啶 )氨基苯 ] 4 ,5 二氢 3(2H)哒嗪酮 (MCI 15 4 )抗失血性休克效应并探讨其初步机理。方法 以改良Wigger法 ,即股动脉放血并维持血压 5 .33kPa 2h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观察MCI ... 目的 研究新型钙增敏强心剂 6 [4 (4′ 吡啶 )氨基苯 ] 4 ,5 二氢 3(2H)哒嗪酮 (MCI 15 4 )抗失血性休克效应并探讨其初步机理。方法 以改良Wigger法 ,即股动脉放血并维持血压 5 .33kPa 2h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观察MCI 15 4对失血性休克大鼠 12、2 4和 4 8h存活率的影响 ;以彩色频谱多普勒观察MCI 15 4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平均血流量和血流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 MCI 15 4组休克大鼠 12、2 4和 4 8h存活率分别为 17/ 2 0、15 / 2 0和13/ 2 0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 11/ 2 0、8/ 2 0、4 / 2 0 ;MCI 15 4治疗后 2h ,能显著降低休克家兔肝、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治疗后 4h能明显增加休克家兔心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血流量 ,显著降低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结论 MCI 15 4有较满意的抗失血性休克效应 ,其机理可能与增强休克动物心脏功能和增加主要器官血流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4′-吡啶)氨基苯]-4 5--3-(2H)哒嗪酮 休克 血流速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三氟甲基-3,4,5,6-四氢嘧啶-2(1H)-(硫)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公春 张洪浩 +1 位作者 朱凤祥 吴长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352-354,共3页
以取代苯甲醛、三氟乙酰乙酸乙酯和脲(或硫脲)为原料,以氨基磺酸作催化剂,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回流反应3 h,得到6个6-三氟甲基-3,4,5,6-四氢嘧啶-2(1H)-(硫)酮类化合物。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 以取代苯甲醛、三氟乙酰乙酸乙酯和脲(或硫脲)为原料,以氨基磺酸作催化剂,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回流反应3 h,得到6个6-三氟甲基-3,4,5,6-四氢嘧啶-2(1H)-(硫)酮类化合物。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但活性不强,在浓度100μg/m L时,最佳抑制效果是化合物d对油菜根长生长抑制率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三氟甲基-3 4 5 6-嘧啶-2(1H)-(硫)酮 合成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4′-吡啶)氨基苯]-4,5-二氢-3(2H)哒嗪酮对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江其生 胡德耀 +3 位作者 肖南 刘良明 刘韧 闵家鑫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 研究新型钙增敏强心剂6-[4-(4’-吡啶)氨基苯]-4,5-二氢-3(2H)哒嗪酮(MCI-154)的扩血管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张力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和蜕膜胸主动脉环的收缩张力。结果 MCI-154可浓度依赖性抑制1n... 目的 研究新型钙增敏强心剂6-[4-(4’-吡啶)氨基苯]-4,5-二氢-3(2H)哒嗪酮(MCI-154)的扩血管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张力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和蜕膜胸主动脉环的收缩张力。结果 MCI-154可浓度依赖性抑制1nmol·L^-1-10μmol·L^-1去甲肾上腺素(pD2’为4.21±0.23)和80mmol·L^-1 KCl(IC50为7μmol·L^-1)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提示其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受体操纵性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而减少胞外钙内流。在无Ca^2+K-H液中,MCI-154预处理可浓度依赖性降低3μmol·L^-1苯肾上腺素(IC50为5μmol·L^-1)及20mmol·L^-1咖啡因(IC50为16μmol·L^-1)引起的血管环收缩张力,提示其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胞内钙释放。在1μmol·L^-1 Ca^2+溶液中,MCI-154可显著降低蜕膜血管环收缩张力(IC50为10μmol·L^-1),提示其可降低血管平滑肌对Ca^2+的敏感性。结论 MCI-154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胞外钙内流、胞内钙释放和降低其对Ca^2+敏感性来降低血管平滑肌收缩张力,体外具有扩血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4’-吡啶)氨基苯]-4 5--3(2H)哒嗪酮 主动脉 平滑 血管 血管收缩 钙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cher法合成2-苄基-2,3,4,5-四氢-1H-吡啶并[4,3-b]吲哚工艺的改进
7
作者 马强 崔涛 滕大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48-51,共4页
采用Fischer法,以苯肼和1-苄基-4-哌啶酮为原料,首先合成苯腙化合物,再经过酸的催化重排、冷却、抽滤、洗涤、重结晶得2-苄基-2,3,4,5-四氢-1 H-吡啶并[4,3-b]吲哚,考察了投料方式、酸的选择、"一锅煮"技术、重结晶溶剂对收... 采用Fischer法,以苯肼和1-苄基-4-哌啶酮为原料,首先合成苯腙化合物,再经过酸的催化重排、冷却、抽滤、洗涤、重结晶得2-苄基-2,3,4,5-四氢-1 H-吡啶并[4,3-b]吲哚,考察了投料方式、酸的选择、"一锅煮"技术、重结晶溶剂对收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投料方式采用将苯肼滴加到1-苄基-4-哌啶酮和酸的混合液中,酸选择醋酸-盐酸(5∶1,摩尔比)、重结晶溶剂选择甲醇,在此条件下目标化合物收率(以苯肼计)达86%~93%,纯度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肼 2-苄基-2 3 4 5--1H-吡啶并[4 3-b]吲哚 重结晶 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嗪-2,3,5,6-四甲酸镍配合物[Ni(ptcH_2)(bpy)(H_2O)]的水热合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爱红 房素荣 +2 位作者 张燕平 高洪苓 崔建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7-490,共4页
吡嗪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在无机化学、生物模拟及分析化学等学科领域内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有趣的具有电学、磁性及光谱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吡嗪羧酸类配合物被合成出来,探索这类配合物的有效合成路径,研究其结构性质... 吡嗪羧酸类配合物的研究在无机化学、生物模拟及分析化学等学科领域内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有趣的具有电学、磁性及光谱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吡嗪羧酸类配合物被合成出来,探索这类配合物的有效合成路径,研究其结构性质,识别不同环境下小分子水簇以验证和校准对各形态水的研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吡嗪四甲酸配体不仅具有不同功能的配位原子N和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吡嗪-2 3 5 6-甲酸 脱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SHSO_4催化N_2O_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 被引量:4
9
作者 成健 姚其正 +1 位作者 董岩 刘祖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4-536,共3页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剂、温度和时间对ANPyO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CH3NO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ANPyO产率为92.5%。用1H NMR,IR和MS对ANPy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N2O5 硝化 N N 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铵(TMPSHSO4)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聚脱氢芳樟醇碱分解反应制备6-甲基-5-庚烯-2-酮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羽飞 郭世卓 +2 位作者 丁仙华 王帅 奚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609,共4页
以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为原料,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103~142℃,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在浓KOH或NaOH水溶液催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反应,生成6-甲基-5-庚烯-2-酮和乙炔。考察了碱浓度、温度、油碱质量比对残液分解... 以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为原料,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为103~142℃,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和脱氢芳樟醇在浓KOH或NaOH水溶液催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反应,生成6-甲基-5-庚烯-2-酮和乙炔。考察了碱浓度、温度、油碱质量比对残液分解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反应历程。以w(KOH)=5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24~127℃,残液与碱液质量比15∶1,残液中的二聚脱氢芳樟醇、脱氢芳樟醇质量分数分别为60.1%、33.6%,搅拌速度100~200 r/min,反应5 h,脱氢芳樟醇水蒸气蒸馏残液分解生成6-甲基-5-庚烯-2-酮的反应收率为94.3%,反应液中的6-甲基-5-庚烯-2-酮质量分数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 9 13-甲基-6 9-二羟基-2 12-碳二烯-7- 芳樟醇 6-甲基-5-庚烯-2- 乙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基四氢吡啶对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和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延琴 李康生 +1 位作者 E.MOZE P.J.NEVEU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探讨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C57BL/6J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25 mg/kg MPTP腹腔注射连续5天,检测注射后的第1天,第... 为探讨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C57BL/6J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25 mg/kg MPTP腹腔注射连续5天,检测注射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纹状体内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和细胞因子IL-1茁、IL-6的动态水平. 结果表明,无论在左利鼠还是右利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在MPTP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都显著降低,纹状体内IL-1茁水平在第1天显著降低,纹状体内IL-6水平在MPTP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也显著降低. 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左利鼠和右利鼠IL-1茁和IL-6的基础水平有显著不同. MPTP注射后,与右利小鼠相比,左利小鼠有较高的多巴胺翻转降低和较低的细胞因子表达,而且,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与纹状体内IL-6水平呈正相关. 这些结果提示,MPTP诱导多巴胺丢失伴随着黑质纹状体系统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而且,脑不对称有可能通过影响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而进一步影响MPTP诱导的多巴胺降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基吡啶 多巴胺 纹状体 白介素6(IL-6) 白介素1(IL-1) 脑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代对苯二甲酸及2,2′-联吡啶构筑的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锋 刘艳 +2 位作者 吕旭燕 高玲玲 胡拖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与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与硝酸铜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中合成了1个一维铜配合物{[Cu(2,2′-bipy)(TBTA)(H2O)].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 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与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与硝酸铜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中合成了1个一维铜配合物{[Cu(2,2′-bipy)(TBTA)(H2O)].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a=1.399 9(11)nm,b=0.929 3(7)nm,c=1.557 9(11)nm,V=2.027(3)nm3,Z=4,R1=0.053 5。中心Cu(Ⅱ)离子处于一个五配位环境中,且在配合物中存在着π-π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203℃开始发生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溴代对苯二甲酸 晶体结构 2 2-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跃春 孙圣刚 +1 位作者 李格 赵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PP+或TP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PP+或TP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bcl-2基因mRNA表达,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与MPP+组相比TP+MPP+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凋亡率、ROS水平明显降低,bcl-2mRNA表达升高。结论:TP可通过抗氧化及抗凋亡机制保护PC12细胞免于MPP+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酚类PCI2细胞帕金森病细胞凋亡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单体的合成优化及提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艳红 黄玉东 +2 位作者 宋元军 孟祥丽 景介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8-701,705,共5页
研究了液晶高分子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的2个单体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DHTA)和2,3,5,6-四氨基吡啶(TAP)盐酸盐的制备与提纯,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出最优的合成与提纯路线。通过IR、1H NMR、13C NMR、HPLC、DSC和元... 研究了液晶高分子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的2个单体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DHTA)和2,3,5,6-四氨基吡啶(TAP)盐酸盐的制备与提纯,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出最优的合成与提纯路线。通过IR、1H NMR、13C NMR、HPLC、DSC和元素分析确定了产物为目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 5-二羟基-1 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 2 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啶 2 3 5 6- 吡啶盐酸盐 合成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在MPTP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腹侧中脑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欣 吴艳 +1 位作者 黄露麒 张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v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β-catenin在腹侧中脑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MPTP制备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 目的探讨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v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β-catenin在腹侧中脑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MPTP制备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n=5):对照组、MPTP 0 d组、MPTP 1 d组、MPTP 2 d组、MPTP 4 d组、MPTP 7 d组、MPTP 14 d组、MPTP 21 d组。在末次注射MPTP后的相应时间点将动物处死,Western blot法检测腹侧中脑磷酸化β-catenin(phosphorylatedβ-catenin,p-β-catenin)以及总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侧中脑β-catenin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结果MPTP致伤显著增加了C57BL/6小鼠腹侧中脑总β-catenin蛋白的水平,然而p-β-catenin蛋白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PTP处理后第7天β-catenin蛋白在腹侧中脑各区域黑质网状部(SNr),黑质致密部(SNpc)以及被盖腹侧区(VTA)的表达增多并发生了核转移。结论MPTP所致腹侧中脑区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蛋白 1-甲基-4-苯基-1 2 3 6-吡啶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OHDA损毁帕金森大鼠模型和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的比较(综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刚 郑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3-385,419,共4页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病理、症状体征、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的必备工具。在众多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6-OHDA损毁帕金森大鼠模型和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为了明确各自特点,作者将两者制备原理...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病理、症状体征、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的必备工具。在众多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6-OHDA损毁帕金森大鼠模型和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为了明确各自特点,作者将两者制备原理、制作方式、检测实验、稳定性、难易度等考虑因素进行对比及评价,以期在帕金森病研究中更好选择和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模型 比较 6-羟基多巴胺 1-甲基-4-苯基-1 2 3 6-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38MAPK通路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子峰 王永生 +4 位作者 周洪霞 张作凤 田清友 高俊玲 张宇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对亚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BAD)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PD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N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溶于生理盐水),1次/d,连续5 d;(2)抑制剂组:在每次MPTP注射前1 h腹腔注射SB203580(10 mg/kg,溶于5mg/ml DMSO)1次/d,连续5 d;(3)对照组:注射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DMSO。观察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BAD、caspase-3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变化,及给予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上述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小鼠出现典型的PD行为学症状,中脑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约60%和65%(P<0.01),p-p38MAPK、BAD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经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后,PD小鼠行为学症状改善,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减轻;中脑黑质BAD、caspase-3和p-p38MAPK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蛋白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p38MAPK通路在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BAD和caspase-3表达中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PD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磷酸化P38MAPK 酪氨酸羟化酶 1-甲基-4-苯基-1 2 3 6-吡啶 bcl-xl/bcl-2死亡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醋酸与氨的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伟兴 冯骏材 +2 位作者 傅和亮 沙坚 张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9期969-971,共3页
脱氢醋酸(1)与氨反应生成2,6-二甲基-4-羟基吡啶(2)。IguChi等曾用纸层析法定性地研究了这反应的过程。为进一步了解(1)与氨反应的历程及影响反应的因素,我们用HPLC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的中间体和产物,研究了相互转变关系,并进... 脱氢醋酸(1)与氨反应生成2,6-二甲基-4-羟基吡啶(2)。IguChi等曾用纸层析法定性地研究了这反应的过程。为进一步了解(1)与氨反应的历程及影响反应的因素,我们用HPLC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得到的中间体和产物,研究了相互转变关系,并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初步提出了该反应的可能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2 6-二甲基-4-羟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MPTP作用于快速老化小鼠SAMP8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忠霞 马晓伟 +3 位作者 顾平 李晓丽 王彦永 王铭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急性损伤后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含量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AMP8小鼠(3、6、10月龄各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急性损伤后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含量及环氧化酶2(COX-2)表达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AMP8小鼠(3、6、10月龄各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14 mg.kg-1),每2 h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制成急性损伤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1、3、7 d处死小鼠。采用行为学测试观察其运动功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纹状体COX-2的表达,观察各时间点MPTP对不同月龄SAMP8小鼠的影响。结果给予MPTP后1、3、7 d,SAMP8小鼠在滚轴上停留时间缩短,DA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6月龄小鼠比较,10月龄小鼠下降更明显;各用药组小鼠不同时间点COX-2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10月龄小鼠比3、6月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衰老是影响帕金森病的重要因素,与环境毒素起到了协同作用;COX-2参与了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早期急性损伤后的病理反应过程,其反应程度与年龄有关,并随PD发展呈动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1 2 3 6-吡啶 年龄 快速老化小鼠 环氧化酶2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能力和黑质纹状体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丹丹 张宇新 +3 位作者 张乘云 郭森 崔海鹏 贾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脑黑质致密部(SNpc)及纹状体(STR)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及MPTP+G-CS...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脑黑质致密部(SNpc)及纹状体(STR)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及MPTP+G-CSF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作小鼠PD模型,MPTP+G-CSF组于最后一次MPTP注射后再腹腔注射G-CSF。爬杆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尼氏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在各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及纹状体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TH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较对照组爬杆用时显著延长(P <0. 05),尼氏染色显示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 <0. 05),黑质致密部、纹状体TH表达量显著减少(P <0. 05); MPTP+G-CSF组较MPTP组爬杆用时显著缩短(P <0. 05),神经元丢失减少(P <0. 05),神经元形态较完整;与MPTP组比较,MPTP+G-CSF组黑质致密部、纹状体T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 05)。结论:G-CSF能够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减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增加TH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吡啶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