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cDNA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叶冰莹 黄金存 +2 位作者 邵武华 陈由强 陈如凯 《中国糖料》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合产物大部分以蔗糖的形式供应和运输,其中果糖-1,6-二磷酸酯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ase)水解果糖-1,6-二磷酸(FBP)形成F6P和无机磷。根据GenBank登录的甘蔗细胞质型FB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x89006...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合产物大部分以蔗糖的形式供应和运输,其中果糖-1,6-二磷酸酯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ase)水解果糖-1,6-二磷酸(FBP)形成F6P和无机磷。根据GenBank登录的甘蔗细胞质型FB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x89006)的序列设计引物,从甘蔗叶片cDNA文库和茎中扩增出FBPase基因的cDNA片段sfbp1和sfbp2,并构建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fbp1和sfbp2长均是1180bp,包含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332个氨基酸。sfbp1核苷酸序列及其推演的氨基酸序列与甘蔗FBPase基因进行序列比对,相似性均是99%。采用DNAMAN比对分析sfbp1和sfbp2的cDNA序列及其推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相似性分别是99.93%和99.7%。采用ExPASy软件预测推演的sfbp1的分子量大小为36.074kD,理论等电点为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果糖-1 6-二磷酸酯酶(FBPase) CDN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PFKFB3)抑制剂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萍 韦芳 +3 位作者 顾青 曹阳 田敏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6-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抑制剂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酮[3-(3-pyridinyl)-1-(4-pyridinyl)-2-propen-1-one,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6-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抑制剂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酮[3-(3-pyridinyl)-1-(4-pyridinyl)-2-propen-1-one,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UV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高渗组(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30.0 mmol·L^(-1)葡萄糖)及高糖+3PO组(30.0 mmol·L^(-1)葡萄糖+10μmol·L^(-1) 3PO)。细胞同步化后按分组情况更换相应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体外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FKFB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KFB3及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均为P<0.05);24 h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升高(P>0.05),48 h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均为P<0.05);24 h高糖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但在48 h高糖组中细胞迁移率升高不明显(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及高糖组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均明显减弱(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减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PFKFB3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不大(P>0.05),高糖组PFKFB3 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PFKFB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及高糖组中p-ERK/ERK蛋白比值及PFKFB3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p-ERK/ERK蛋白比值及PFKFB3蛋白表达下降(均为P<0.05)。结论 PFKFB3抑制剂3PO可明显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 6-二磷酸 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 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对脑白质损害大鼠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征宇 袁宝莉 邓素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30-2333,共4页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脑白质损害(WMD)大鼠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ion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日龄新生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FDP组(13只)、生理盐水组(12只)及WMD组(13只),后3组通过...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脑白质损害(WMD)大鼠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ion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日龄新生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FDP组(13只)、生理盐水组(12只)及WMD组(13只),后3组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6%的氮氧混合气,制作新生大鼠WMD模型,分别进行相应的实验干预。损伤后第7天和14天时将大鼠处死,取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s方法检测皮质GAP-43的表达,损伤后30d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测,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FDP组感觉运动功能较WMD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WMD组、生理盐水组和FDP组皮质GAP-43的表达在干预后7d时高于对照组,在14d时FDP组高于WMD组、生理盐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FDP可以上调WMD大鼠皮质GAP-43表达,改善WMD大鼠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 损害 GAP-43 皮质 1 6-二磷酸果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学奎 宋平 +2 位作者 马骁 庞晓玲 周丽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1期54-55,共2页
近年来,FDP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国内报导尚少,作者就这一临床研究作一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本科94年3月至96年5月有心律失常的住院病人98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56例,其中冠心病21例,风心... 近年来,FDP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国内报导尚少,作者就这一临床研究作一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本科94年3月至96年5月有心律失常的住院病人98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56例,其中冠心病21例,风心病6例,高心病6例,病毒性心肌炎11例,心力衰竭12例(冠心病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药物疗法 1-6-二磷酸果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1,6二磷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力 陈淑娟 +3 位作者 杨毅梅 张晓娟 龚培力 曾繁典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0-532,共3页
28 0只大鼠随机分组 ,分别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果糖 1,6二磷酸镁 (FDP- Mg) ,在给定时间点采血 ,酶法测定 FDP血药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Mg2 +血药浓度 ,旨在研究 FDP- Mg在大鼠体内的主要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 :大鼠尾静脉滴注 ... 28 0只大鼠随机分组 ,分别静脉滴注不同剂量的果糖 1,6二磷酸镁 (FDP- Mg) ,在给定时间点采血 ,酶法测定 FDP血药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Mg2 +血药浓度 ,旨在研究 FDP- Mg在大鼠体内的主要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 :大鼠尾静脉滴注 FDP- Mg三种剂量后 ,Mg2 +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其 T1 / 2α为 12 .0~ 16 .9m in,T1 / 2β为 10 3.5 9~ 118.46 m in,分布容积 Vd为 1.6 1~ 1.78L/ kg,各剂量组间主要动力学参数 CL、T1 / 2 el、Vss、AUC/X0 经 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显示非剂量依赖性特征。FDP的血浆消除半衰期 T1 / 2 el为 8~ 10 m in,MRT为 19~ 2 2 min,CL为 (0 .0 11~ 0 .0 31) L· kg- 1 · min- 1 。在 12 5~ 5 0 0 mg/ kg范围内 ,FDP呈线性消除 ,各剂量间主要动力学参数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FDP和 Mg2 +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较大 ,提示 FDP- Mg经静脉注射进入生物体后 ,可解离为 FDP、 Mg2 +两部分 ,二者分别按照各自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从体内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二磷酸 药代动力学 动物实验 心血管系统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的遗传学诊断及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银霞 梁娟 +2 位作者 刘静 陆彪 于辛酉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的遗传学诊断及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方法回顾1例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基因的panel筛选结果。结果 2岁女孩,反复感染后出现恶心、呕吐、精神差及嗜睡,伴有间断抽搐。血生化检查... 目的探讨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的遗传学诊断及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方法回顾1例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基因的panel筛选结果。结果 2岁女孩,反复感染后出现恶心、呕吐、精神差及嗜睡,伴有间断抽搐。血生化检查示低血糖症、酸中毒;FBP1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355G>A,p.Asp119Asn(纯合),父母均携带该位点变异(杂合)。结论对于反复感染后出现发作性低血糖、酸中毒的患儿,需考虑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1 6-二磷酸酶缺乏 FBP1基因 低血糖症 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果糖-2-激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魏莱 王喆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3-989,共7页
目的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 目的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结果 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和HIF1-α在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例数分别为57、59、59、51和60,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PFKFB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PFKFB3的表达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1)。而PFKFB1、PFKFB2和PFKFB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FKFB家族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并且其作用同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组织芯片 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 6-二磷酸 缺氧诱导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张雷 王俊轶 +3 位作者 何翔 吴敏 李国平 黄锦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PAO1菌株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LEC-5a 2 h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5(ATG5)、6-磷酸果糖-2-...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PAO1菌株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LEC-5a 2 h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5(ATG5)、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和钙黏蛋白5(CDH5)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ATG5、PFKFB3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采用小干扰RNA(siRNA)分别敲减ATG5、PFKFB3后,RT-qPCR检测ATG5、PFKFB3和CDH5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FKFB3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并采用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乳酸的水平。采用PAO1菌株感染小鼠后,肺组织切片病理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分析荧光标记的内皮细胞PFKFB3和VE-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O1感染HULEC-5a细胞后,PFKFB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5),CDH5 mRNA表达减少(P=0.023),V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01),且连续性被破坏,乳酸含量升高(P=0.017)。与PAO1感染HULEC-5a细胞比较,PAO1感染敲减PFKFB3的HULEC-5a细胞后,CDH5 mRNA表达增加(P=0.043),VE-cadherin荧光连续性得到恢复,乳酸含量降低(P=0.047);PAO1感染敲减ATG5的HULEC-5a细胞后,PFKFB3 mRNA(P=0.013)和蛋白表达(P=0.003)均增加,CDH5 mRNA(P=0.020)和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01)均减少,乳酸含量升高(P=0.015)。PAO1感染小鼠后,病理HE染色结果显示,肺泡内明显的红细胞渗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比较,PAO1感染小鼠内皮细胞PFKFB3表达增加,VE-cadherin荧光减弱,且不连续。结论PA可能通过AGT5调控PFKFB3通路,破坏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加重小鼠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肺血管内皮细胞 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 6-二磷酸酶3 自噬相关基因5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东生 陈方平 +4 位作者 唐发清 冯俊涛 贺石林 黄细莲 肖长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925,共7页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后处死家兔,取动脉血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1,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D-fructose-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octahydrate,FDP)、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等含量的变化。结果:改良挂线模型组血管内充满血栓,血管内弹力膜损伤严重;大黄虫丸低剂量组管腔内丝线周围有血栓形成,但有部分软化、溶解、吸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管腔内血栓较少,大部分已被吸收,血管内膜清晰完好。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改良挂线模型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除血栓湿重外(P<0.01),血栓干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FDP含量(P<0.05)外,血栓干湿重和D-Di-mer均无明显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分别与改良挂线模型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D-Dimer外(P>0.05),血栓干湿重及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虫丸能降低血浆TF和D-Dimer及FDP的含量,抗动脉血栓形成,维持血管内膜的稳定,其疗效与剂量成正比,大黄虫丸是理想的抗血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虫丸 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1 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 D-二聚体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包裹挂线法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生 陈方平 +4 位作者 贺石林 黄细莲 付斌 肖长江 唐发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3-998,共6页
目的:建立胶原包裹挂线法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53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挂线组、胶原包裹挂线组、胶原包裹挂线加阿司匹林处理组(阿司匹林组)、胶原包裹挂线加氯吡格雷处理组(氯吡格雷组)、胶原包裹挂线加阿司... 目的:建立胶原包裹挂线法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53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挂线组、胶原包裹挂线组、胶原包裹挂线加阿司匹林处理组(阿司匹林组)、胶原包裹挂线加氯吡格雷处理组(氯吡格雷组)、胶原包裹挂线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处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6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组织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enzym link immunology assay,ELISA)检测1,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D-fructose-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octahydrate,FDP)、D-二聚体(D-dimer)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胶原包裹挂线组较挂线组血栓形成明显,血管内弹力膜损伤严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干预后,动脉血栓有大部分软化、溶解、吸收;胶原包裹挂线组与正常组、挂线组相比较,血栓湿重、干重、D-dimer、FDP及TF明显增高(P<0.01);3组药物干预后血栓湿重、干重及D-dimer、FDP和TF血浆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相比较,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能显著降低血栓湿重、干重、D-dimer和FDP水平(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T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胶原包裹挂线法动脉血栓模型明显优于单挂线法,且直观可靠、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可反映抗栓药的药效,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动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模型 1 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 D-二聚体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糖异生途径关键酶基因全长 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宫官 薛敏 +4 位作者 王嘉 苏晓鸥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04-1518,共15页
本试验采用简并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C型和M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C和PEPCK-M)、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葡萄糖-6... 本试验采用简并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C型和M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C和PEPCK-M)、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PEPCK-C基因(GenBank登录号JQ995143)cDNA全长2 598 bp,开放阅读框1 869 bp,编码622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69.6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77.3%~80.5%;PEPCK-M基因(GenBank登录号JQ995142)cDNA全长3 277 bp,开放阅读框1 935 bp,编码644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71.1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4.6%~78.3%;FB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JF834908)cDNA全长1 372 bp,开放阅读框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36.60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73.4%~88.7%;G6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JF834907)cDNA全长2 625 bp,开放阅读框1 080 bp,编码35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40.6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7.2%~72.7%。西伯利亚鲟糖异生途径关键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其糖异生调控机理,比较其与典型肉食性鱼类和哺乳动物的异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糖异生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 果糖-1 6-二磷酸 葡萄糖-6-磷酸 西伯利亚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与补糖 被引量:25
12
作者 何隽 颜玉凤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糖作为运动过程中基本能源物质,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耐力运动上,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合理的补糖也可提高运动成绩。对补糖对各运动项目的影响及实践中补糖的应用作一综述,以便更深入地研究糖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运动项目 肌糖原 肝糖原 血糖 耐力运动 速度耐力 补糖方法 l 6-二磷酸果糖 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FBA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小玉 何巧丽 +2 位作者 侯爽 张小短 马仲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708-5717,共10页
为了解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在油菜抗旱中的作用,揭示油菜干旱胁迫下FBA基因表达量、光合指标、产量等之间的关系,为油菜等作物抗旱性鉴定和抗旱性改良提供依据。以抗旱性强的甘蓝型油菜9400... 为了解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FBA)在油菜抗旱中的作用,揭示油菜干旱胁迫下FBA基因表达量、光合指标、产量等之间的关系,为油菜等作物抗旱性鉴定和抗旱性改良提供依据。以抗旱性强的甘蓝型油菜94005为材料,在初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以正常浇水作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和FBA酶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FBA基因的表达量;采用RACE方法对FBA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复水后生长至成熟期测定产量,分析产量、光合指标、FBA基因表达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油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产量均下降,FBA活性和FBA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油菜叶片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下降,水分利用率(WUE)上升;极度胁迫下,Ci上升,WUE下降;油菜产量、净光合速率与FBA活性和FBA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FBA基因全长序列1440bp,ORF(开放阅读框)位于60—1172区域,编码37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8.51 KDa,等电点6.92;同源性对比显示,甘蓝型油菜FBA基因与拟南芥FBA基因的一致性在87%以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FBA蛋白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以及β-转角组成,4种二级结构元件所占比例分别为43.85%、31.28%、17.60%、7.26%。因此,干旱胁迫下油菜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产量降低,随着胁迫的加剧,降低幅度增大。FBA基因与干旱胁迫密切相关,干旱胁迫下,FBA基因主要通过抑制光合、降低蒸腾、促进糖酵解和有氧呼吸等途径来提高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干旱胁迫 光合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FBA)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F2KP基因的分子改造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14
作者 王婷 何炜 +2 位作者 何文锦 叶冰莹 陈由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3期207-211,共5页
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fructose-6-phosphate,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F2KP)是影响生物碳积累和分配的调控关键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激酶和酯酶两种催化活性的双功能酶。为筛选出高酯酶酶活性的改造酶分... 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fructose-6-phosphate,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F2KP)是影响生物碳积累和分配的调控关键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激酶和酯酶两种催化活性的双功能酶。为筛选出高酯酶酶活性的改造酶分子,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与片段缺失方法改造蔗叶F2KP基因,将蔗叶F2KP基因的Asp442、His508和Arg446分别突变为Gly、Ala和Pro,并且将分别缺失F2KP基因的酯酶的大部分和激酶的大部分构建F2KP激酶重组片段和酯酶重组片段,将突变后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PIC9K双酶切后进行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经过菌落PCR和双酶切重组质粒均证明已将目的片段转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载体构建 果糖_6-磷酸 2-激酶 果糖-2 6-二磷酸酯酶(F2KP)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