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乙酰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苯基-2-吡唑啉的合成及锌离子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安博 徐助雄 +2 位作者 吴婧 冯玉英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65-1368,共4页
设计合成了1-乙酰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苯基-2-吡唑啉(4),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锌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4作为锌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对于锌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 设计合成了1-乙酰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苯基-2-吡唑啉(4),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锌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4作为锌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的干扰较小,对于锌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乙酰基-3-(2-羟基-4 6-甲氧基苯基)-5-苯基-2-吡唑 锌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的合成及铜离子荧光探针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助雄 吴婧 +1 位作者 沈健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0-1573,共4页
设计合成了4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d).其结构由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发现,化合物4a~4d均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铜离子,作... 设计合成了4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d).其结构由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发现,化合物4a~4d均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铜离子,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选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芳基-3-(2-羟基-4 6-甲氧基苯基)-2-吡唑 铜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乙酰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芳基-2-吡唑啉的合成及Cu^(2+)荧光探针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安博 吴婧 +1 位作者 徐助雄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06-2310,共5页
设计合成了6个1-乙酰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芳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f.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4f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 设计合成了6个1-乙酰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芳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f.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4f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乙酰基-3-(2-羟基-4 6-甲氧基苯基)-5-芳基-2-吡唑 CU2+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的合成及氟离子荧光探针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婧 徐助雄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01-2205,共5页
设计合成了8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h.它们的结构经由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对氟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4a,4c和4d均可选择性地识... 设计合成了8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h.它们的结构经由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对氟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4a,4c和4d均可选择性地识别氟离子,其中4a和4c作为识别氟离子的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选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芳基-3-(2-羟基-4 6-甲氧基苯基)-2-吡唑 氟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芳基异噁唑啉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江玉亮 韩巧荣 +2 位作者 周文龙 徐助雄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0-2124,共5页
以查尔酮衍生物为前体,与盐酸羟胺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7个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芳基异噁唑啉化合物(2a^2g),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d和2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查尔酮衍生物为前体,与盐酸羟胺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7个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5-芳基异噁唑啉化合物(2a^2g),产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d和2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e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极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羟基-4 6-甲氧基苯基)-5-芳基异噁唑 抑菌性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溴-6′-(乙氧基甲基)-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溴-4,5-二甲氧基-苯基)-甲酮的合成及其PTP1B酶抑制活性研究
6
作者 郭书举 李敬 +2 位作者 李婷 史大永 韩丽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0,495,共5页
为了寻找新型的PTP1B酶抑制剂,以香兰素(Ⅰ)为起始原料,经过溴代、傅克酰基化及亲核取代等7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2′-溴-6′-(乙氧基甲基)-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溴-4,5-二甲氧基-苯基)-甲酮(Ⅷ),总收率为21.9%。通过1HNMR、13... 为了寻找新型的PTP1B酶抑制剂,以香兰素(Ⅰ)为起始原料,经过溴代、傅克酰基化及亲核取代等7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2′-溴-6′-(乙氧基甲基)-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溴-4,5-二甲氧基-苯基)-甲酮(Ⅷ),总收率为21.9%。通过1HNMR、13CNMR谱及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比色法对化合物Ⅷ进行了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有一定的PTP1B酶抑制活性(化合物质量浓度为20 mg/L时,PTP1B酶抑制率为7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乙氧基甲基)-3′ 4′-甲氧基-苯基]-(2 3--4 5-甲氧基-苯基)-甲酮 PTP1B酶抑制活性 傅克酰基化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3-}-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7
作者 张俊琪 王礼琛 +1 位作者 江振洲 林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生物活性更为广泛的抗心衰药物。方法:受临床联合用药的启发,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结构拼合原理,将具有强心活性的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与β受体阻滞剂中常见的芳氧丙醇胺结...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生物活性更为广泛的抗心衰药物。方法:受临床联合用药的启发,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结构拼合原理,将具有强心活性的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与β受体阻滞剂中常见的芳氧丙醇胺结构中的丙醇胺片段进行拼合,设计并合成了10个1{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3}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V1~10。结果与结论: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大部分目标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强心活性,Ⅴ_(9)的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1-{1-[2-(3 4-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3-}-3-取代氨基-2-丙醇 类化合物 心衰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二氢吡喃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丽岩 廉淑芹 +1 位作者 宛瑜 吴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条件下,3-甲基-6-氨基-5-氰基-4-(2-邻羟基苯基)-1-苯基-1,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I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计算给体-受体间距离r为5.7...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条件下,3-甲基-6-氨基-5-氰基-4-(2-邻羟基苯基)-1-苯基-1,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I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计算给体-受体间距离r为5.75 nm及能量转移效率E为0.74。证实了I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6-氨基-5-氰基-4-(2-邻羟基苯基)-1-苯基-1 4-氢吡喃并[2 3-c]吡唑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BMPPT-TBP/氯仿对铀的协同萃取 被引量:2
9
作者 杭建忠 曹卫国 +2 位作者 包伯荣 黄炜 陈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6-248,252,共4页
研究了以氯仿为溶剂时,4 (4 甲氧基) 苯甲酰基 2,4 二氢 5 甲基 2 苯基 3H 吡唑硫酮 3(HMBMPPT)与中性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协同萃取行为,考察了pH、萃取剂浓度和协萃剂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推测了协萃配合物的... 研究了以氯仿为溶剂时,4 (4 甲氧基) 苯甲酰基 2,4 二氢 5 甲基 2 苯基 3H 吡唑硫酮 3(HMBMPPT)与中性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协同萃取行为,考察了pH、萃取剂浓度和协萃剂浓度对分配比的影响。推测了协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UO2NO3·MBMPPT·TBP和UO2(MBMPPT)2·T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甲氧基)-苯甲酰基-2 4--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 HMBMPPT 中性萃取剂磷酸三丁酯 氯仿 协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所建模型快速预测雪菊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想 贺小刚 +2 位作者 于佳萍 冯昱龙 楚刚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2-797,共6页
将10批不同产地的雪菊样品自然干燥,粉碎,过筛,分取0.2 g,加入50 mL 35%(体积分数)甲醇溶液,静置过夜,超声处理30 min,抽滤,收集滤液,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测定... 将10批不同产地的雪菊样品自然干燥,粉碎,过筛,分取0.2 g,加入50 mL 35%(体积分数)甲醇溶液,静置过夜,超声处理30 min,抽滤,收集滤液,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测定雪菊的抗氧化活性(参考值)。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100个雪菊粉末样品分别进行光谱扫描,采用近红外积分球漫反射模式进行光谱采集,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量(SNV)+连续小波变换(CWT)和CWT对原始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在4767~4960 cm^(-1)、5153~6966 cm^(-1)、7120~8813 cm^(-1)波段内建立DPPH抗氧化活性模型,在5153~7081 cm^(-1)、7660~8624 cm^(-1)波段内建立ABTS抗氧化活性模型。结果表明:DPPH抗氧化活性模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772,相关系数(R)为0.948,预测残差值(RPD)为3.17;ABTS抗氧化活性模型的RMSECV为0.365,R为0.884,RPD为2.52。利用模型预测雪菊样品的DPPH和ABTS抗氧化活性,预测值和参考值基本一致,并且DPPH抗氧化活性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705,ABTS抗氧化活性模型的RMSEP为0.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雪菊 抗氧化活性 1 1-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盐(AB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子中香豆素木脂素的分离及油脂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公铭 李忠军 +2 位作者 刘纲勇 傅中 张显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6-368,390,共4页
应用油脂抗氧化活性导向,采用聚酰胺、硅胶等柱色谱从黄荆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异嗪皮啶(Ⅰ)和3,4-二氢-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Ⅱ)。添加质量分数0.04%的异嗪皮啶(... 应用油脂抗氧化活性导向,采用聚酰胺、硅胶等柱色谱从黄荆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异嗪皮啶(Ⅰ)和3,4-二氢-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Ⅱ)。添加质量分数0.04%的异嗪皮啶(Ⅰ)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以及添加质量分数0.06%的3,4-二氢-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Ⅱ)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均比添加质量分数0.02%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强,而且具有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子 抗氧化作用 异嗪皮啶 3 4--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2-醛基萘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比较忍冬药用和非药用部位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两绵 邹芳艳 +5 位作者 刘晓谦 高慧敏 张永欣 冯伟红 郭中原 王智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13-2519,2526,共8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忍冬药用部位(金银花和忍冬藤)和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忍冬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 目的:分析和比较忍冬药用部位(金银花和忍冬藤)和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忍冬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微量法测定45份金银花、忍冬叶和忍冬藤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并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直观分析、系统聚类分析(H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结果:3种方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基本相似,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忍冬叶和忍冬藤抗氧化活性大小:连云港≥河南>山东(金银花);连云港>河南>山东(忍冬叶);河南≥山东≥连云港(忍冬藤)。忍冬藤的抗氧化活性较弱,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较强。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大小因其产地不同而存在差异:忍冬叶≈金银花(河南),忍冬叶>金银花(连云港),忍冬叶<金银花(山东)。HCA和PLS-DA分析将45份样品分为2个组别,其中忍冬藤为一组,金银花和忍冬叶为另一组。忍冬藤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不同于金银花和忍冬叶,而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则较为相近。结论:忍冬植物的非药用部位——忍冬叶资源丰富,其抗氧化活性比忍冬藤强,与金银花相当,极具综合利用价值和产品开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非药用部位 忍冬叶 1 1-苯基-2-三硝基苯肼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盐 铁离子还原能力 抗氧化活性 微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醇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臧皓 沈鹏 +6 位作者 王恩鹏 徐倩 张露云 夏广清 朱俊义 张辉 杨晓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0,共7页
以酪醇为原料,对其醇羟基进行了结构修饰,合成了25种酪醇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活性,化合物3k和3y... 以酪醇为原料,对其醇羟基进行了结构修饰,合成了25种酪醇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活性,化合物3k和3y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活性,其中化合物3y的清除活性高于对照药奎诺二甲基丙烯酸酯(Trolox);在实验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活性,化合物3k,3x和3y具有良好的ABTS清除活性,其中化合物3y的清除活性高于Trolox;在实验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对铁离子-2,4,6-三(2-吡啶基)三嗪(Fe3+-TPTZ)复合物表现出一定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化合物3k,3w和3y具有良好的Fe3+-TPTZ复合物还原能力,其中化合物3y的还原能力高于Trol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醇衍生物 1 1-苯基-2-三硝基苯肼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盐 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益母草中多酚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洁 侯敏娜 +2 位作者 王梅 梁晓 杨枫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2872-2877,共6页
目的:优选出益母草中多酚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没食子酸标准品为对照,以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益母草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DPPH、A... 目的:优选出益母草中多酚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没食子酸标准品为对照,以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益母草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DPPH、ABTS自由基法研究益母草多酚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益母草中多酚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42%,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15 min,此时得率为3.78%,与理论得率3.82%,相差0.04%,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益母草中多酚提取。抗氧化实验可知,益母草多酚和维生素C对DPPH、ABTS的清除率均随二者在测试浓度(4~14 mg/mL)范围内正相关;当浓度为14 mg/mL时,维生素C和益母草多酚对DPPH的平均清除率分别是89.34%和75.96%,差异不明显;对ABTS的平均清除率分别是79.52%和61.81%,差异在高浓度时较为显著。结论:益母草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为益母草资源广泛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多酚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1 1-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铵盐自由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