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晋红 荆肖军 +1 位作者 任慧龙 李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0-476,共7页
利用1961—2008年春季山西省62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Monte 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的异常关系。结果表明,当春季500hP... 利用1961—2008年春季山西省62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应用SVD、Monte 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春季降水与500hPa环流场及太平洋海温场的异常关系。结果表明,当春季500hPa平均高度场上,欧洲北部、日本海和北太平洋东部出现正异常,而极地、西西伯利亚出现负异常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当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北太平洋东南部海温异常偏低,且前期冬季也有相似的海温距平分布时,山西春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易偏少。春季,850hPa我国东部地区110°~120°E范围偏南风减弱是导致山西春季降水偏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降水 太平洋海温 500hpa环流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球函数谱异常与陕西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川利 王盘兴 李丽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5-49,共5页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 50 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及其主要球函数系数和陕西测站月降水量资料 ,结合陕西分区春、夏季旱涝长期预报的实际问题 ,探讨半球月平均 50 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系数资料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的途径...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 50 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及其主要球函数系数和陕西测站月降水量资料 ,结合陕西分区春、夏季旱涝长期预报的实际问题 ,探讨半球月平均 50 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系数资料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的途径。发现基于区域降水指数 (IR)定义的陕西区域春、夏季旱涝指数I与历史实况相符 ,而球函数系数的年际异常具有低维、低阶特性 ,可以利用它们作为预报量、预报因子的参数 ;对春、夏季旱涝指数与同期和前期环流异常的相关分析表明 ,北半球环流异常与陕西各区春、夏旱涝的出现相关联系显著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陕西春、夏旱涝出现的相关联系总体上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环流异常 球函数系数 复相关 旱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近百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试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高空环流与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有密切联系,而较为完整的北半球地面温度及地面气压都可追溯到上世纪后期。根据观测的地面温度和气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恢复1873年以来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500hPa高... 高空环流与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有密切联系,而较为完整的北半球地面温度及地面气压都可追溯到上世纪后期。根据观测的地面温度和气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恢复1873年以来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500hPa高度场,并用1951~1957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恢复方案是可行的,恢复的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高度 恢复 试验 北半球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hPa气候高度场强度及谱结构的季节变化与半球际差异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雅芬 王盘兴 李巧萍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7-457,共11页
用半球气候场强度指数 ( Ic)及球函数分析改进方案 ,分析了北、南半球50 0 h Pa气候高度场的环流特征 ,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 )半球 50 0 h Pa气候高度场强度冬强于夏 ,南半球强于北半球 ;半球环流向夏季的转换速度北南半球相当 ,而向冬... 用半球气候场强度指数 ( Ic)及球函数分析改进方案 ,分析了北、南半球50 0 h Pa气候高度场的环流特征 ,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 )半球 50 0 h Pa气候高度场强度冬强于夏 ,南半球强于北半球 ;半球环流向夏季的转换速度北南半球相当 ,而向冬季的转换北半球较南半球快。2 )半球 50 0 h Pa气候高度场具有简单的球函数谱结构 ,它们主要由超长波波段的球函数 ( 0≤m、k≤ 3,m、k不全为 0 )、特别是其中的带状球函数 ( m=0 )构成 ,因而具有低阶、低维的特征。 3)对北半球用约 2 0个重要球函数分量 (按 r*m,k≥ 0 .0 5%标准 )即可相当精确地拟合其 50 0 h Pa气候高度场 ,而对南半球仅用 1 0个重要球函数分量即可相当精确地拟合其 50 0 h Pa气候高度场 ;因此 ,北半球气候高度场球函数谱结构较南半球复杂。 4 )北半球 50 0 h Pa气候高度场的季节变化较南半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气候高度强度 季节变化 半球际差异 谱结构 环流 气候强度 球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定常波不平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国华 王盘兴 +2 位作者 施宁 李巧萍 佘高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6,共9页
提出并阐明Lorenz环流分解意义下的定常波不平稳性概念,它是月平均图上纬向波动分量气候变率与定常波强度相对大小的表征。根据Lorenz环流分解,定义全域(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Ius(Iu1s),分析了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定常波强度较大的30&... 提出并阐明Lorenz环流分解意义下的定常波不平稳性概念,它是月平均图上纬向波动分量气候变率与定常波强度相对大小的表征。根据Lorenz环流分解,定义全域(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Ius(Iu1s),分析了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定常波强度较大的30°—60°N纬带的定常波不平稳性,结果表明:(1)全域定常波不平稳带位置存在季节性北进、南退过程。平稳的定常波出现在冬季的35°—55°N的中纬度带和夏季的副热带地区(35°N以南),分别与冬季的东亚大槽、北美槽和较弱的欧洲槽,以及夏季的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相联系。不平稳度的高值中心出现在春季的35°N和夏季的50°N,这与定常波强度季节变化和月平均图上槽脊位置、强度年际异常有关。(2)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存在着明显的纬向不对称性。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的强槽强脊所控制的区域,而不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强度较弱的区域。副热带(35°N及以南)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冬强于夏,中纬度(35°N及以北)则夏强于冬。夏季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地理分布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无论冬夏,北欧是定常波最不平稳的地区,北美大陆附近的定常波则相对平稳。(3)夏季,从华北经东北至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定常波不平稳度高值带,其高值中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45°N,130°E),主要影响中国北方(东北、华北、西北),可能是该区夏季气候脆弱带的环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位势高度 定常波不平稳性 定常波不平稳度 气候脆弱带 环流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暴雨过程的500hPa信号场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慧娟 沈善普 黄嘉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341,共9页
文中用500hPa信号场研究了长江中游地区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并提出用信号场合成图的检验方法来分析暴雨规律。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与无雨过程在500hPa信号场中异常信号显著区的出现及分布形势有明显不同。分析14次暴雨过程的合成图,... 文中用500hPa信号场研究了长江中游地区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并提出用信号场合成图的检验方法来分析暴雨规律。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与无雨过程在500hPa信号场中异常信号显著区的出现及分布形势有明显不同。分析14次暴雨过程的合成图,发现在发生暴雨过程第1天,正异常区常常出现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40°~50°N,80°~100°E)和中国华南地区(20°~25°N,100°~130°E),负异常区出现在中国长江中游北部地区。暴雨过程出现的主要特征是在110°E附近,形成南北向的“+-+”分布形势和波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 长江中游地区 暴雨过程 信号 气候异常 检验方法 异常信号 贝加尔湖 华南地区 北部地区 主要特征 合成图 异常 南北向 分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林海 何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文中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 ,分析了 5 0 0hPa环流与中国降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 ,夏季高度场和降水场相互的空间分布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紧密联系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对夏季旱涝趋势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冬、春季高度场和夏季降水... 文中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 ,分析了 5 0 0hPa环流与中国降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 ,夏季高度场和降水场相互的空间分布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紧密联系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对夏季旱涝趋势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冬、春季高度场和夏季降水场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与夏季相类似的遥相关分布型。利用高度场与降水场奇异值分解的结果及前期环流异常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 奇异值分解 500h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异常持续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丽平 李巧萍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0-387,共8页
使用 NCEP/ NCAR的 50 0 h 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展开系数资料 ,分析了北、南半球 1、7月具有较大年际异常方差贡献的 5种低阶球函数 (全波数 n=0~ 4)分量振幅异常的持续性 ,以及它们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关系。结果表... 使用 NCEP/ NCAR的 50 0 h 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展开系数资料 ,分析了北、南半球 1、7月具有较大年际异常方差贡献的 5种低阶球函数 (全波数 n=0~ 4)分量振幅异常的持续性 ,以及它们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 :振幅异常的持续性随 n增大迅速减小 ,明显的持续性只存在于少数低 n值超长波分量 ;均匀球函数分量振幅异常的持续性显著 ,且存在季节、半球际差异 ;北、南半球均匀球函数分量 (n=0 )振幅异常呈准同步变化 ,它们与热带太平洋 SSTA在 EN-SO尺度上准同步 ;南半球 n=2的带型球函数分量振幅异常也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且其变化与热带太平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函数波数域 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 厄尔尼诺 异常持续性 年代际变化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异常环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姚萍 黄小梅 +2 位作者 陈菲菲 刘雯 王一舟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4期55-57,61,共4页
利用1981-2011年NCEP/NCAR500hPa月平均资料,从中纬度西风环流、位势高度、纬向风、经向风、垂直速度场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东亚大槽扰动加强,西... 利用1981-2011年NCEP/NCAR500hPa月平均资料,从中纬度西风环流、位势高度、纬向风、经向风、垂直速度场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东亚大槽扰动加强,西风带平均槽脊的振幅较大,西风带经向运动较强,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空气不能被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北来的冷空气汇合形成降水,且由于冷空气南下频繁,压制了暖湿气流北上,难以形成持续性降水,从而导致了这次严重干旱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500hpa大气环流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冬季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宏 赵岩 +2 位作者 李宗涛 王万筠 王蓉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97-1203,共7页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09年冬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等资料,应用奇异谱分解(SVD)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河北冬季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环流和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09年冬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等资料,应用奇异谱分解(SVD)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河北冬季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环流和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冬季降水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和周期性,从10a以下尺度看,冬季降水存在8~10和2~3a的变化周期;冬季东亚地区500hPa高度场从低纬到中高纬呈正、负、正的东亚一太平洋(EAP)遥相关型时,河北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沧州和承德的东部;当北太平洋海温场为PDO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SSTA为E1Nino型时,河北省冬季多雨,邢台、邯郸及沧州一带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空间型态 500 hpa高度 太平洋海温异常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及其与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宏 余锦华 +2 位作者 陆倩 李宗涛 王万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54-463,共10页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10年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应用SVD等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河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及其与环流和同期及前期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可能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夏... 利用河北省及周边73个台站1961—2010年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应用SVD等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河北夏季降水异常变化及其与环流和同期及前期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可能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夏季降水异常存在全省一致和东北—西南相反两种模态;夏季欧亚地区500hPa高度场表现为从西到东的负、正、负、正的遥相关型时,河北降水偏多,最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河北省的东部;夏季东北部多雨、其他地区(保定、邢台和衡水)干旱与北太平洋SSTA的PDO正位相、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的El Nio位相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最大协方差分析(MCA)的诊断显示,前期冬季北太平洋SSTA类似PDO正位相且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出现El Nio型态,对河北省夏季多雨(尤其是东北部地区)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夏季850hPa上在我国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偏北(南)风距平,不(有)利于南方暖湿水汽向北的输送,是造成河北夏季降水异常少(多)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夏季降水异常 时空型态 500hpa高度 太平洋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1997年春夏大旱的500hPa环流异常诊断分析
12
作者 俞亚勋 王宝灵 郭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214-220,共7页
使用NECP/NCAR 1958~ 1997年 4 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全国 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侧 1997年发生的严重春末夏初旱和伏旱 ,分析了这次大旱的天气气候背景和 50 0hPa环流场主要特征 ,对有关物... 使用NECP/NCAR 1958~ 1997年 4 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全国 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侧 1997年发生的严重春末夏初旱和伏旱 ,分析了这次大旱的天气气候背景和 50 0hPa环流场主要特征 ,对有关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探讨了该年春夏干旱发生的 50 0hPa环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环流 青藏高原 异常诊断 NCAR 月降水量资料 短期气候预测 天气气候 春末夏初旱 伏旱 干旱
全文增补中
黑龙江省夏季雨日变化及前期环流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0-226,共7页
利用1961-2017年黑龙江省62个台站的雨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系数与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夏季不同级别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各级雨日变化趋势暴雨、大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增加趋势,而中雨和小雨以上日数呈现略... 利用1961-2017年黑龙江省62个台站的雨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系数与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夏季不同级别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各级雨日变化趋势暴雨、大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增加趋势,而中雨和小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日数平均分布,各级别以上的日数分布中心基本是一致的。用黑龙江省夏季大雨以上日数做代表进行分析,小波分析表明存在20a(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还有9a左右、6a左右和3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前期北半球500hPa(百帕)环流场特征,初冬季由极地到太平洋距平场“-+-”形式,夏季大雨以上日数易偏多,反之,排列为“+-+”形式,夏季大雨日数易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雨日 分析 500hpa月平均环流 前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异常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4
14
作者 李耀辉 李栋梁 +1 位作者 赵庆云 冯建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205-213,共9页
以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为基础 ,用 1960~ 1994年 35年的资料 ,分析了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然后用奇异向量的海温场时间系数与 50 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交叉相关 ,讨论了在ENSO年引起西北地区降水异常的环... 以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为基础 ,用 1960~ 1994年 35年的资料 ,分析了ENSO对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然后用奇异向量的海温场时间系数与 50 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交叉相关 ,讨论了在ENSO年引起西北地区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与西北秋季大范围的区域性降水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ElNi no年 ,西北地区秋季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 ,其中青藏高原东北侧的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陕西北部等西北主要的雨养农业区降水明显偏少。引起这种异常的环流特征表现为 50 0hPa高度场出现PNA异常流型 ,强异常中心多分布在低纬度 ,印缅槽偏弱 ,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 ,脊线南移 ,南海副高和北美副高加强 ;东亚中纬度冬季盛行的 1波流型在秋季异常发展 ,新疆脊偏强 ,东亚大槽加深西移。海平面气压场上 ,乌拉尔山北部高压、欧洲南部低压及阿留申低压等较高纬度系统异常加强 (加深 )。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ENSO 500hpa高度 海平面气压 异常降水 环流特征 中国西北地区 秋季 雨养农业区 北部
全文增补中
淮河流域冬春季土壤温湿度异常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丞虎 李维京 +2 位作者 张祖强 何金海 张兴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夏季降水异常与前期环流、下垫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文中重点研究了淮河流域前期下垫土壤温、湿度异常对夏季降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力与统计相结合寻找影响降水的因子的方法 ,通过将大气中的热量、水汽收支方程与一个简化的两层土壤... 夏季降水异常与前期环流、下垫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文中重点研究了淮河流域前期下垫土壤温、湿度异常对夏季降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力与统计相结合寻找影响降水的因子的方法 ,通过将大气中的热量、水汽收支方程与一个简化的两层土壤温度、湿度方程相结合 ,并依据月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 ,推导出月降水距平与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土壤深浅两层温、湿度的关系 ;并利用台站观测资料 ,使用统计反演方法确定方程中各项的系数和量级 ,从而找出影响降水的主要土壤温、湿度因子 ;利用统计方法建立这些因子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之间的简单线性预报方程 ,并对 1982~ 2 0 0 0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趋势进行回报 ,结果表明 :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趋势的预测有很好的效果 ,且更加明确了土壤温、湿度因子与降水异常之间的动力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温湿度 冬春季 夏季降水异常 应用 500hpa 降水趋势 高度距平 2000年 前期环流 土壤温度 水汽收支 演变特征 大气环流 降水距平 观测资料 确定方程 反演方法 预报方程 统计方法 因子 下垫面 月尺度 月平均 系数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16
16
作者 罗秋红 纪忠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据: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标准化时间系数显示异常高温的年份有6年:1962、1983、1990、1993、1998、2003年;异常低温的年份有5年:1973、1975、1976、1994、1997年。异常高温年份盛夏前期的副高已经异常偏强,而且东亚的大气环流的经向度不大,极涡不强,冷空气势力不强、东亚槽不深等特征也有利于副高的进一步加强;到盛夏,副高异常偏强,异常低温年份的情形恰恰相反;异常高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厄尔尼诺分布,对预报盛夏副高异常偏强有一定作用;而异常低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拉尼娜分布,可预报盛夏副高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气温异常 EOF分析 500hpa高度 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7月异常温度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炎利军 黄先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7,共4页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华南7月极端气温的气候变化,并据此探讨了2003年7月华南高温的成因。研究表明:华南7月高、低温年500hPa欧亚环流差异显著;高(低)温年东亚热带夏季风偏弱(强)。华南7...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华南7月极端气温的气候变化,并据此探讨了2003年7月华南高温的成因。研究表明:华南7月高、低温年500hPa欧亚环流差异显著;高(低)温年东亚热带夏季风偏弱(强)。华南7月气温异常与我国南海、东海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前冬和夏季的SST及同期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华南 2003年7月 温度 500hpa 中国气象局 再分析资料 月极端气温 西北太平洋 气温资料 NCEP 差异显著 气温异常 台风活动 东太平洋 月平均 低温年 亚热带 SST 夏季 南海 整编 成因 环流 赤道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18
作者 陈丽娟 许力 江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1,共5页
20 0 4年上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状况总体上处于正常状态。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增暖;2 0 0 4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夏季西伸脊点位置偏东、脊线位置偏北;6月上中旬贝加尔湖以西地区50 0hPa高度场偏... 20 0 4年上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状况总体上处于正常状态。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增暖;2 0 0 4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夏季西伸脊点位置偏东、脊线位置偏北;6月上中旬贝加尔湖以西地区50 0hPa高度场偏高,7月中旬和8月中旬贝加尔湖地区高度场偏高;2 0 0 4年南海季风爆发时间接近常年,南亚夏季风偏强;青藏高原50 0hPa高度场偏高,冬季积雪较常年稍偏多;2 0 0 4年上半年,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普遍受到抑制,7月后期开始,1 6 0°W以西海域上空对流活动较常年明显增强。2 0 0 4年中国气候异常可能是下垫面热力异常和大气环流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气候异常 500hpa高度 中国 北半球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大气环流异常 东太平洋 贝加尔湖 对流活动 赤道太平洋 海洋状况 海表温度 爆发时间 南海季风 青藏高原 冬季积雪 共同作用 热力异常 上半年 偏高 西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自由模对1998年夏季阻塞形势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恒德 陆维松 +2 位作者 陶丽 高守亭 张友姝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9-458,共10页
签于大气自由模和阻塞高压的重要性 ,首先简要介绍阻塞高压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及 1998年夏季 5 0 0hPa异常环流场 ;然后利用 2 1波菱形截断的谱方法求出无粘性、无强迫正压涡度方程的自由解 ,即和实际大气流场十分接近的大气自由模 ,... 签于大气自由模和阻塞高压的重要性 ,首先简要介绍阻塞高压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及 1998年夏季 5 0 0hPa异常环流场 ;然后利用 2 1波菱形截断的谱方法求出无粘性、无强迫正压涡度方程的自由解 ,即和实际大气流场十分接近的大气自由模 ,并讨论其特征 ;最后利用大气自由模的特征诊断分析了实际大气的环流特征 ,并重点用其分析了 1998年夏季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结果表明大气自由模能很好地反映大气环流大尺度特征 ,而略去了中、小尺度涡旋 ;大气自由模的流场和绝对涡度场之间的散点图反映了 (q ,Ψ )的函数关系是分段线性或非线性的 ,尽管实际流场与绝对涡度场之间的点阵图反映两者之间成不同斜率的线性函数关系 ,但点阵比较发散 ,不能突出某些重要系统 ;1998年夏季实际大气自由模态突出了大气环流的重要特征 ,例如 ,越赤道气流、西风急流、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及两极的边界效应等 ;通过自由模态的特征可以识别出纬向流及阻塞高压的持续异常 ,利用自由模的稳定性判断阻塞高压的稳定性 ,不稳定模态可以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 ,且由于这些不稳定的模存在 ,才使 1998年 6月中旬到下旬的中高纬阻塞高压稳定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自由模 阻塞高压 降水 500hpa异常环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 被引量:63
20
作者 慕巧珍 王绍武 +1 位作者 朱锦红 龚道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7-797,共11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给出的1951~1998年副高强度(Is)、西界(Iw)。北界(IN)3个指数与国家气候中心同期的 500 hPa观测高度场分别作相关分析,并在高度场中分别找出几个有意义的点,用其高度计算副高3个指数I...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给出的1951~1998年副高强度(Is)、西界(Iw)。北界(IN)3个指数与国家气候中心同期的 500 hPa观测高度场分别作相关分析,并在高度场中分别找出几个有意义的点,用其高度计算副高3个指数I's、I'N和I'w,计算出I's与Is、I'N与IN、I'w与Iw的相关系数均大于Is、IN和Iw与单点高度的相关系数。对NCEP资料作同样分析,结果相同,说明可以利用 500 hPa高度场数值计算副高活动指数。于是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将副高3个指数向前恢复到1880年。对1880~1999年副高强度、西界、北界作功率谱及小波分析,发现副高强度。北界具有明显的40年周期,西界具有明显的16年周期,即副高指数的变化以低频振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 500hpa高度 相关系数 大气环流 降水 天气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