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检测5-氮杂胞苷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前后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及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甲基化状...目的:通过检测5-氮杂胞苷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前后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及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5-氮杂胞苷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细胞培养,加入5-氮杂胞苷培养48 h后,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基因甲基化状态,以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SP显示用药前P16基因、DAPK基因及MGMT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氮杂胞苷处理后P16及DAPK基因发生了完全去甲基化,MGMT基因在用药后发生了部分去甲基化;应用5-氮杂胞苷处理前后P16、DAPK及MGMT基因表达强度分别是(0.22±0.04)与(0.64±0.12)、(0.36±0.08)与(1.27±0.09)及(0.75±0.1)与(1.37±0.1),3个基因前后表达强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氮杂胞苷通过对P16、DAPK及MGMT甲基化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使这些基因恢复表达,从而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发挥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展开更多
背景与目的: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等实体瘤治疗的又一有效手段,靶向药物的开发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本文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和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脱氧氮杂胞苷(5-aza-2’-de...背景与目的: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等实体瘤治疗的又一有效手段,靶向药物的开发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本文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和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脱氧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生长良好的乳腺癌MCF-7细胞株,按2.0×106细胞/孔接种于24孔板,按析因试验设置4个组:雷帕霉素组(R组)、5-Aza-cdR组(Aza组)、两药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雷帕霉素、5-Aza-cdR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和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组和Aza组均有一定的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作用(P<0.05),联合组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R组相同(P>0.05)。在干预48h时,R组和联合组即达到有效抑制率。Aza组干预120h达到有效抑制率。Aza组细胞抑制率低于联合组(P<0.05),R组与联合组细胞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72h时间点,R组、Aza组、联合组、对照组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0.9%、22.7%、37.3%、24.1%;晚期凋亡细胞分别为17.8%、43.7%、27%、40.2%;与对照组相比,R组、联合组均能有效地诱导MCF-7早期细胞凋亡(P<0.05)。Aza组早期细胞凋亡率均较R组和联合组低(P<0.05),但晚期细胞凋亡率较R组和联合组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雷帕霉素4.0×10-5mg/L与5-Aza-cdR25μmol/L干预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联用组与R组比较,细胞早期凋亡率下降(P<0.05)。在72h时间点,4组的G0、G1期细胞分别为60.1%、67.3%、66.8%和6%;S期细胞分别为34.2%、17.1%、22.2%和38.5%;G2期细胞分别为5.8%、15.6%、11.1%和55.4%。与对照组比较,R组、Aza组、联合组对乳腺癌MCF-7细胞均有较强的G0、G1期阻滞作用(P<0.05)。与联合组相比联合用药不增强G0、G1期周期阻滞作用(P>0.05)。雷帕霉素4.0×10-5mg/L与5-Aza-cdR25μmol/L干预在细胞G0、G1期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体外培养抑制试验证明,雷帕霉素、5-Aza-cdR均能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两药无交互作用,临床无联合用药价值。雷帕霉素联合5-Aza-cdR不增加细胞凋亡。5-Aza-cdR能干预细胞周期,其可能的机制是诱导细胞成熟分化。联合用药不增强MCF-7细胞的周期阻滞和凋亡。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5-Aza)逆转SARI(suppressor of activator protein-1 regulated by interferon)基因甲基化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5和10μmol/L 5-Aza处理MDA-MB-231细胞72 h,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5-Aza)逆转SARI(suppressor of activator protein-1 regulated by interferon)基因甲基化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5和10μmol/L 5-Aza处理MDA-MB-231细胞72 h,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ARI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RT-PCR的方法检测SARI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SARI蛋白的表达,MTT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生长状态,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MSP实验检测观察到,经5-Aza处理后,MDA-MB-231细胞中SAR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5-Aza处理后,MDA-MB-231细胞中SARI表达显著升高(P<0.05)。MTT和集落形成实验表明,经5-Aza处理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经5-Aza处理后,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结论:5-Aza能够逆转MDA-MB-231细胞中SAR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上调SARI表达水平,恢复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能力。展开更多
为了揭示DNA甲基化在高表达转C4-PEPC基因水稻植株对干旱耐性的作用,以高表达转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C4-PEPC)水稻(PC)和受体Kitaake(WT)为材料,通过发芽、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5-...为了揭示DNA甲基化在高表达转C4-PEPC基因水稻植株对干旱耐性的作用,以高表达转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C4-PEPC)水稻(PC)和受体Kitaake(WT)为材料,通过发芽、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联合干旱处理下,水稻芽期、苗期和生育后期,种子发芽率,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总可溶性糖及其组分及总可溶性蛋白含量、PEPC酶活性以及C4-PEPC、与蔗糖非发酵1(SNF1)相关蛋白激酶(SNF1-related protein kinase 1s,SnRK1s)基因以及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变化、剑叶的光合参数,并最后考察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5-azaC对水稻芽期和苗期干旱胁迫作用浓度呈现剂量效应,即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其中作用浓度:芽期<苗期;而对芽期和苗期有促进和抑制的2个浓度外施于水稻生育后期的水稻植株后,则出现恶化的效应,表现为矮化、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产量下降。在缓解干旱抑制的浓度下,PC苗期的缓解效果好于WT,这种差异的表现与其内源蔗糖、SnRK1s基因以及OsMET1b的表达差异同步,而且PC叶片C4-PEPC表达对不同浓度的5-azaC处理也呈现剂量效应。综上,DNA甲基化参与了水稻干旱响应,但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其中糖信号在调节DNA甲基化增强PC干旱耐性起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检测5-氮杂胞苷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前后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及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5-氮杂胞苷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细胞培养,加入5-氮杂胞苷培养48 h后,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基因甲基化状态,以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SP显示用药前P16基因、DAPK基因及MGMT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氮杂胞苷处理后P16及DAPK基因发生了完全去甲基化,MGMT基因在用药后发生了部分去甲基化;应用5-氮杂胞苷处理前后P16、DAPK及MGMT基因表达强度分别是(0.22±0.04)与(0.64±0.12)、(0.36±0.08)与(1.27±0.09)及(0.75±0.1)与(1.37±0.1),3个基因前后表达强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氮杂胞苷通过对P16、DAPK及MGMT甲基化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使这些基因恢复表达,从而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发挥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文摘背景与目的: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等实体瘤治疗的又一有效手段,靶向药物的开发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本文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和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脱氧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生长良好的乳腺癌MCF-7细胞株,按2.0×106细胞/孔接种于24孔板,按析因试验设置4个组:雷帕霉素组(R组)、5-Aza-cdR组(Aza组)、两药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雷帕霉素、5-Aza-cdR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和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组和Aza组均有一定的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作用(P<0.05),联合组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R组相同(P>0.05)。在干预48h时,R组和联合组即达到有效抑制率。Aza组干预120h达到有效抑制率。Aza组细胞抑制率低于联合组(P<0.05),R组与联合组细胞抑制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72h时间点,R组、Aza组、联合组、对照组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0.9%、22.7%、37.3%、24.1%;晚期凋亡细胞分别为17.8%、43.7%、27%、40.2%;与对照组相比,R组、联合组均能有效地诱导MCF-7早期细胞凋亡(P<0.05)。Aza组早期细胞凋亡率均较R组和联合组低(P<0.05),但晚期细胞凋亡率较R组和联合组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雷帕霉素4.0×10-5mg/L与5-Aza-cdR25μmol/L干预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联用组与R组比较,细胞早期凋亡率下降(P<0.05)。在72h时间点,4组的G0、G1期细胞分别为60.1%、67.3%、66.8%和6%;S期细胞分别为34.2%、17.1%、22.2%和38.5%;G2期细胞分别为5.8%、15.6%、11.1%和55.4%。与对照组比较,R组、Aza组、联合组对乳腺癌MCF-7细胞均有较强的G0、G1期阻滞作用(P<0.05)。与联合组相比联合用药不增强G0、G1期周期阻滞作用(P>0.05)。雷帕霉素4.0×10-5mg/L与5-Aza-cdR25μmol/L干预在细胞G0、G1期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体外培养抑制试验证明,雷帕霉素、5-Aza-cdR均能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两药无交互作用,临床无联合用药价值。雷帕霉素联合5-Aza-cdR不增加细胞凋亡。5-Aza-cdR能干预细胞周期,其可能的机制是诱导细胞成熟分化。联合用药不增强MCF-7细胞的周期阻滞和凋亡。
文摘为了揭示DNA甲基化在高表达转C4-PEPC基因水稻植株对干旱耐性的作用,以高表达转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C4-PEPC)水稻(PC)和受体Kitaake(WT)为材料,通过发芽、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联合干旱处理下,水稻芽期、苗期和生育后期,种子发芽率,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总可溶性糖及其组分及总可溶性蛋白含量、PEPC酶活性以及C4-PEPC、与蔗糖非发酵1(SNF1)相关蛋白激酶(SNF1-related protein kinase 1s,SnRK1s)基因以及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变化、剑叶的光合参数,并最后考察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5-azaC对水稻芽期和苗期干旱胁迫作用浓度呈现剂量效应,即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其中作用浓度:芽期<苗期;而对芽期和苗期有促进和抑制的2个浓度外施于水稻生育后期的水稻植株后,则出现恶化的效应,表现为矮化、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产量下降。在缓解干旱抑制的浓度下,PC苗期的缓解效果好于WT,这种差异的表现与其内源蔗糖、SnRK1s基因以及OsMET1b的表达差异同步,而且PC叶片C4-PEPC表达对不同浓度的5-azaC处理也呈现剂量效应。综上,DNA甲基化参与了水稻干旱响应,但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其中糖信号在调节DNA甲基化增强PC干旱耐性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