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
1
作者 沈建东 戴锋 +5 位作者 王斌 王晓维 丁苇 殷梦杰 蒋逢辰 付守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IK3CA)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425例肝癌患者PIK3CA的表达量。利用GSE104580数据集内TACE治疗敏感和不敏...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肌醇-3-激酶(PIK3CA)的表达及其与TACE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425例肝癌患者PIK3CA的表达量。利用GSE104580数据集内TACE治疗敏感和不敏感患者癌组织PIK3CA表达量,分析两组基因表达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TACE治疗敏感性与PIK3CA表达的相关性。从GSE14520数据集下载具有完整临床资料、接受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27例,基于PIK3CA的表达量最佳截断值,分成PIK3CA高表达组和PIK3CA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urvminer”R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肝癌组织PIK3C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ACE不敏感患者癌组织PIK3CA表达量高于TACE敏感患者,TACE治疗敏感性与PIK3CA表达相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5;生存分析显示PIK3CA表达量越低,患者生存时间越长,且1、2、3年的AUC分别为0.765、0.713、0.633。结论PIK3CA对于肝细胞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可能作为TACE治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磷脂酰肌醇-4 5-二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水疱性口炎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王梦迪 樊文杰 +5 位作者 张震 赵瑞红 李华玮 刘昆 郑鸣 王亚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3,共8页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N-1)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体外增殖的影响,揭示PI3K-IN-1在体外细胞中对VSV的抗病毒作用,为寻求和开发防控VSV感染的药物奠定基础。采用CCK-8法检测PI3K-IN-1在细胞水平上的安全使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I3K-IN-1对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凋亡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分析PI3K-IN-1处理PK-15细胞感染VSV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RT-qPCR分析VSV N基因的mRNA表达量;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利用病毒滴度测定试验检测PI3K-IN-1对VSV子代病毒滴度的影响;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分析PI3K-IN-1对VSV-GFP中GFP蛋白荧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0μmol/L PI3K-IN-1对PK-15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占比和细胞凋亡率无影响,但随着PI3K-IN-1浓度的增加,VSV-GFP中GFP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当PI3K-IN-1的浓度为10μmol/L时,对VS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PI3K-IN-1处理组VSV N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DMSO(CK)组且呈时间依赖趋势;VSV-GFP感染12 h和24 h时,PI3K-IN-1处理组与CK相比,GFP阳性荧光细胞比例极显著降低;PI3K-IN-1处理组子代病毒滴度与CK相比在感染12、24 h时显著降低,在感染36 h时极显著降低。综上,PI3K-IN-1可有效抑制VS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为研究和开发抗VSV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疱性口炎病毒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抗病毒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京哲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本文重点介绍该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靶向该通路的药物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抑制剂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三磷酸3-激酶B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
4
作者 李梓光 韦存 +1 位作者 赵磊 周其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27-3437,共11页
目的探究肌醇-三磷酸3-激酶B(ITPKB)对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GO、GSEA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公共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与衰老相关疾病中睾丸组织中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表达。D-半乳糖腹腔注射构... 目的探究肌醇-三磷酸3-激酶B(ITPKB)对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GO、GSEA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公共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与衰老相关疾病中睾丸组织中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表达。D-半乳糖腹腔注射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培养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NC组)、衰老组(D-gal组)、抑制剂组(GNF362组)和D-gal+GNF362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含量。q-PCR检测IL-1α、IL-6、TNF-α、ITPKB 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StAR、3β-HSD、ITPKB、LC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53、P21、StAR、ITPKB蛋白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结构。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ITPKB在衰老小鼠睾丸中高表达。衰老小鼠血清睾酮水平较年轻组小鼠降低。衰老组小鼠较年轻组小鼠睾丸中IL-1α、IL-6、TNF-α、ITPKB mRNA水平及P53、P21、ITPKB蛋白水平升高;StAR、3β-HSD、LC3蛋白质水平及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与D-gal组的细胞相比,D-gal+GNF362组细胞上清液睾酮水平升高,线粒体自噬水平显著提升。结论ITPKB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衰老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睾酮缺乏 肌醇-磷酸3-激酶B 衰老 睾酮替代疗法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酰肌醇-3激酶γ抑制剂AS605240对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红鸾 汪俊 +4 位作者 郭韶梅 蔡金莲 付强 喻杰 李秋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建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大鼠模型,了解磷酸酰肌醇-3激酶γ(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 gamma,PI3Kγ)小分子抑制剂AS605240对其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 目的:建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大鼠模型,了解磷酸酰肌醇-3激酶γ(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 gamma,PI3Kγ)小分子抑制剂AS605240对其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VALI模型组和AS605240处理组。对照组不作机械通气处理;VALI模型组行大潮气量(40 ml/kg)机械通气;AS605240处理组,机械通气前10 min静脉预注AS605240 20 mg/kg。大鼠机械通气4 h后放血处死,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收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测定其总蛋白含量并行白细胞(WBC)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IL-10的细胞因子浓度,比色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S605240处理组与VALI模型组其W/D、WBC计数、总蛋白含量均升高(均P<0.05);AS605240处理组与VALI模型组相比,AS605240组W/D、WBC计数、TP含量均降低(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AS605240处理组与VALI模型组大鼠BALF和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和MDA活性均明显升高、而IL-10和SOD浓度则明显降低(均P<0.05)。与VALI模型组相比,AS605240组BALF及血清中TNF-α、IL-6、IL-8和MDA活性降低,IL-10和SOD浓度增高(均P<0.05)。结论:AS605240能够有效防治VAL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各种炎性因子、抑制肺部微循环通透性的增加及减少内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醇-3激酶γ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炎性细胞因子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基因的电子克隆及表达
6
作者 钮旭光 韩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408-6409,6411,共3页
利用电子克隆的基因克隆策略,以拟南芥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AtITL1的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搜索到高度同源的水稻基因组序列,通过人工序列拼接及RT-PCR方法克隆得到了水稻编码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类似物的基因... 利用电子克隆的基因克隆策略,以拟南芥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AtITL1的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搜索到高度同源的水稻基因组序列,通过人工序列拼接及RT-PCR方法克隆得到了水稻编码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类似物的基因OsITL1的全长cDNA序列。RNA凝胶印迹分析表明,OsITL1基因的表达在转录水平上受NaCl、干旱及ABA的诱导,OsITL1可能参与了一些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在逆境条件下的基因转录和磷酸肌醇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磷酸肌醇5/6-激酶 电子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谷敏 冯菲菲 +3 位作者 甘雪晴 李霜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PIKfyve)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VSMC,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干预VSMC诱导体外的增殖和迁移,用PIKfyve特异性siRNA敲减P...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PIKfyve)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VSMC,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干预VSMC诱导体外的增殖和迁移,用PIKfyve特异性siRNA敲减PIKfyve的表达,用PIKfyve抑制剂YM201636抑制PIKfyve活性,用胰岛素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性。采用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qPCR检测PIKfyve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Kfyve、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p)-S6^(Ser235/236)、4E结合蛋白1(4EBP1)和p-4EBP1^(Thr37/46)蛋白水平。为探索PIKfyve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YM201636组、颈动脉内皮损伤组和颈动脉内皮损伤+YM-201636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分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YM201636(2 mg·kg^(−1)·d^(−1)),持续15 d,造模28 d后HE染色检测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结果:PDGF-BB提升了小鼠VSMC中PIKfyve的表达水平(P<0.01),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P<0.01)。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抑制了mTORC1活性(P<0.05),胰岛素恢复mTORC1活性后,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对VSM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消失(P<0.01)。小鼠颈动脉内皮损伤后PIKfyve的表达增加(P<0.01),降低PIKfyve活性能减轻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P<0.01)。结论:PIKfyve可通过增强mTORC1的活性促进小鼠VSM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骨形态发生蛋白-15通路与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发育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艳青 陈丽云 +1 位作者 张正红 王正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 哺乳动物卵巢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共同组成的,其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程序化过程,确保了正常卵母细胞成熟并使其具有受精能力。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卵泡的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磷脂酰肌醇-3激酶/骨形态发生蛋白-15信号通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控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15是卵巢卵母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过程。本文主要概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在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5作为蛋白激酶B/叉头转录因子家族-3a下游信号分子对这一过程的调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卵巢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等卵巢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卵泡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激活AGC家族激酶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平章 王欣 +1 位作者 罗楹 吴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31,共9页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PDK1PDPK1)是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CAKT)的上游激酶,通过与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3,4,5)P3]作用激活相邻的PKB分子.同时,PDK1被称为AGC激酶的掌管者(master),能够激活包含PKB在内的一系列的AGC激酶家族成员.PDK1磷酸化这些激酶的保守区域Tloop区,使它们充分激活,从而调节细胞代谢,生长,扩散,生存,抗凋亡等诸多生理过程.本文就PDK1调节AGC激酶的活性,与功能上命名的PDK2的关系,PDK1分子自身的调节,PH结构域对自身活性及AGC激酶活性的影响,PDK1定位以及作为一个新药物靶标等方面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PDK1 PDK2 AGC激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山茱萸药对通过PI3K/AKT通路对Aβ25-35诱导的N2a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旭 许原 +3 位作者 管亚男 赵丹玉 王冰 任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4,I0006,共5页
目的研究熟地黄-山茱萸药对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小鼠脑神经瘤细胞株(N2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25-35(20μmol/L)处理N2a细胞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 目的研究熟地黄-山茱萸药对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小鼠脑神经瘤细胞株(N2a)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25-35(20μmol/L)处理N2a细胞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给予低、高浓度的熟地黄-山茱萸醇提物作用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寻求最佳的Aβ25-35的诱导浓度;Hoechst 33342和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p-PI3K、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过Aβ25-35处理后的N2a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显著升高,p-PI3K/PI3K、p-AKT/AKT比值下降(P<0.05);给予低、高浓度的熟地黄-山茱萸醇提物作用24 h后,N2a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活性降低,p-PI3K/PI3K、p-AKT/AKT比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N2a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降低,p-AKT/AKT比值升高(P<0.05)。结论熟地黄-山茱萸醇提物可对Aβ25-35诱导的N2a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山茱萸 阿尔茨海默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葵素-3-O-葡萄糖苷改善毒死蜱诱导PC12细胞损伤机制
11
作者 朱容晨 荆世纪 +3 位作者 李琦 付成国 贺阳 文连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6-204,共9页
探讨锦葵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对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建立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模型,筛选毒死蜱最佳损伤剂量以及Mv3G最佳保护剂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观察Mv3G处理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 探讨锦葵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对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建立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模型,筛选毒死蜱最佳损伤剂量以及Mv3G最佳保护剂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观察Mv3G处理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自噬蛋白苄氯素1(recombinant beclin 1,Beclin1)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法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活性以及凋亡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3(cysteinasparat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变化。通过细胞存活率以及形态变化,选择30μmol/L为毒死蜱最适作用浓度,200μmol/L为Mv3G最佳作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Mv3G对毒死蜱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Mv3G通过改善毒死蜱引起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提高了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GSH含量、AChE活性,降低了TNF-α含量、Beclin1和Caspase-3蛋白表达。证明Mv3G通过PI3K/AKT通路改善毒死蜱引起的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胆碱能系统紊乱、细胞凋亡和自噬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葵素-3-O-葡萄糖苷 毒死蜱 PC12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ITPK家族基因的鉴定和分析
12
作者 任婧瑶 蒋春姬 +3 位作者 李新林 张鹤 于海秋 金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2-440,共9页
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ITPK)是一种保守的多功能酶,调控磷酸肌醇的代谢过程,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线虫中。本研究从两个野生种花生基因组(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ensis)中获得Ad ITPK家族基因7个,Ai ITPK家族基因7个,利用生... 1,3,4-三磷酸肌醇5/6-激酶(ITPK)是一种保守的多功能酶,调控磷酸肌醇的代谢过程,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线虫中。本研究从两个野生种花生基因组(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ensis)中获得Ad ITPK家族基因7个,Ai ITPK家族基因7个,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地分析花生ITPK家族基因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Ad ITPKs和AiITPKs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相似,在03号和05号染色体上都分别有2个ITPK家族成员,Ad ITPKs在A01、A08和A10号染色体上各1个,Ai ITPKs在B01、B07和B10号染色体上各1个;花生各ITPK基因含外显子数量在1~10个不等,可编码220~483个氨基酸;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花生ITPK家族基因可分为3个亚家族;基于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此家族蛋白含有4~6个保守结构基序。两基因组同源基因的二级结构相似性较大,而Ad ITPK5和Ai ITPK5、Ad ITPK6和AiITPK6两对同源基因例外;大部分基因的三级结构皆相似,但Ad ITPK1、Ad ITPK6、Ai ITPK1和Ai ITPK6与其余基因明显不同;花生ITPK家族基因在各器官中表达量不同,在发育前期的种子、根系和根瘤中表达较高。本研究为花生ITPK基因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明确ITPK对花生生长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1 3 4-磷酸肌醇5/6激酶(ITPK)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调控DDR1/PI3K/Akt信号通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任晓艳 方芳 +1 位作者 于玲 王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5-941,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 domain receptor 1,DDR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AS-Ⅳ干预组、Control+DDR1基因干扰组(sh-DDR1)、AS-Ⅳ+DDR1基因过表达组(AS-Ⅳ+OVE-DDR1)及AS-Ⅳ+OVE-DDR1+PI3K抑制剂组(AS-Ⅳ+OVE-DDR1+LY294002)。AS-Ⅳ干预72 h后,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DDR1/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Ⅳ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呈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变化,DDR1、p-PI3K、p-Akt、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AS-Ⅳ组相比,AS-Ⅳ+OVE-DDR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AS-Ⅳ+OVE-DDR1组相比,AS-Ⅳ+OVE-DDR1+LY294002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DDR1、p-PI3K、p-Akt、CyclinD1、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AS-Ⅳ能够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DDR1/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黄芪甲苷 盘状结构域受体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p55PIK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单克隆株的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学良 王桂华 +6 位作者 蔡娟 邓豫 董硕 蔡少鑫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载体pEGFP-N1-p55PIK,在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中筛选其稳定表达的细胞株。方法 PCR扩增p55PIK基因全长,经过Xho1和Xma1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DH5α转化,酶切和测序鉴定以确定构建质粒正确。转染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G41... 目的构建表达载体pEGFP-N1-p55PIK,在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中筛选其稳定表达的细胞株。方法 PCR扩增p55PIK基因全长,经过Xho1和Xma1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DH5α转化,酶切和测序鉴定以确定构建质粒正确。转染人胚胎肾细胞株HEK293,G418筛选稳定表达p55PIK的单克隆细胞株,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5PIK蛋白的表达。结果 pEGFP-N1-p55PIK质粒经PCR、酶切、测序鉴定正确,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稳定转染pEGFP-N1-p55PIK的细胞中p55PIK表达水平增高。结论正确构建表达载体pEGFP-N1-p55PIK,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p55PIK的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p55PIK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55PIK 基因表达 克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PFKFB3)抑制剂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萍 韦芳 +3 位作者 顾青 曹阳 田敏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6-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抑制剂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酮[3-(3-pyridinyl)-1-(4-pyridinyl)-2-propen-1-one,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 目的探讨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6-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抑制剂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酮[3-(3-pyridinyl)-1-(4-pyridinyl)-2-propen-1-one,3PO]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UV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高渗组(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30.0 mmol·L^(-1)葡萄糖)及高糖+3PO组(30.0 mmol·L^(-1)葡萄糖+10μmol·L^(-1) 3PO)。细胞同步化后按分组情况更换相应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MTS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体外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FKFB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KFB3及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均为P<0.05);24 h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升高(P>0.05),48 h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均为P<0.05);24 h高糖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但在48 h高糖组中细胞迁移率升高不明显(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及高糖组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均明显减弱(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减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PFKFB3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不大(P>0.05),高糖组PFKFB3 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PFKFB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渗组及高糖组中p-ERK/ERK蛋白比值及PFKFB3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PO组p-ERK/ERK蛋白比值及PFKFB3蛋白表达下降(均为P<0.05)。结论 PFKFB3抑制剂3PO可明显降低高糖环境下HUVEC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 6-二磷酸 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 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对体外培养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峰 王桂华 +3 位作者 邓豫 蔡少鑫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6-809,814,共5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抑制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PI3K-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HaCa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抑制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PI3K-p55γ-N末端24个氨基酸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HaCa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U/PI双掺入法检测其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CFDA-SE(细胞增殖示踪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D-N24能有效阻滞HaCaT细胞周期进程于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AD-N24-GFP组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84.18±1.73)%,S期(7.60±1.47)%,G2/M期(8.22±1.33)%,而AD-GFP组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61.14±2.76)%,S期(24.54±1.29)%,G2/M期(14.32±1.61)%,空白对照组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65.78±2.11)%,S期(22.22±1.92)%,G2/M期(12.00±1.19)%,AD-N24-GFP组与AD-GFP组及空白对照组间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rdU阳性细胞比例显示:AD-N24-GFP组R2为:(5.89±1.33)%,AD-GFP组R2为:(27.09±2.61)%,空白对照组R2为:(24.91±2.04)%,提示AD-N24能有效抑制HaCaT细胞的DNA合成;CFDA-SE检测显示AD-N24-GFP组增殖指数(PI)为:(33.60±2.52),AD-GFP组PI为:(52.47±4.41),空白对照组PI为:(55.29±7.61),提示AD-N24能有效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结论在HaCaT细胞中过表达N24能有效阻滞HaCaT细胞周期进程,干预其细胞DNA合成,抑制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55γ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醇3-激酶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孔春初 戴爱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32-2137,共6页
目的:观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通路与H IF-1α和VEGF的关系及其在HPH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成年雄性W ista... 目的:观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通路与H IF-1α和VEGF的关系及其在HPH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成年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氧3、7、14和21 d组,每组8只,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 I)、血管形态学指标W 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AKT(P-AKT);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H IF-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AKT和VEGF水平。结果:①低氧7 d起大鼠mPAP、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及管壁面积与血管面积比值分别为(23.53±1.78)mmHg,(45.5±3.1)%和(54.7±3.2)%,与对照组[(16.15±1.97)mmHg、(36.8±2.5)%、(63.2±2.5)%]比较差异显著(P<0.05),低氧14 d起稳定于高水平;低氧14 d RVH I为(26.5±2.9)%,与对照组[(22.9±2.2)%]比较差异也显著(P<0.05)。②p-AKT蛋白在对照组表达不明显,缺氧3 d后表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在缺氧3 d、7 d、14 d、21 d组肺小动脉内膜、中膜表达均为阳性。③H IF-1α蛋白对照组表达不明显,缺氧3 d、7 d、14 d、21 d组肺血管内膜均为阳性,肺血管中膜,缺氧3 d组表达开始升高(0.209±0.0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缺氧7 d达高峰(0.232±0.008,P<0.05),14 d和21 d下降;H IF-1αmRNA在对照组肺动脉血管壁内表达弱阳性,缺氧3 d和7 d肺血管中表达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缺氧14 d后表达增高(0.305±0.104,P<0.05),并持续维持于高水平。VEGF蛋白水平在低氧7 d显著高于对照组(0.188±0.018,P<0.05),14 d达高峰(0.238±0.017,P<0.05)。相关分析表明mPAP与肺血管重塑呈正相关(r=0.983,P<0.01)。在肺小血管内膜:P-AKT与H IF-1α蛋白呈正相关(r=0.883,P<0.01),H IF-1α与VEGF蛋白呈正相关(r=0.897,P<0.01)。结论:磷酸化AKT与H IF-1α和VEGF均在大鼠HP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磷酸化AKT可能通过使H IF-1α蛋白表达增加的方式上调H IF-1α,进而上调下游目标基因VEGF,导致HPH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 高血压 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人蛋白激酶C与磷酸肌醇3-激酶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赖家春 邹辉标 +6 位作者 董立芸 陈盛安 沈冠男 杨泽福 赵学峰 谢祥栋 杨希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61-3365,共5页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多等有关。目的探讨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综合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入院后按相关指南行调脂、抗血小板、平稳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火罐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分别以血清PKC、PI3K水平较基线升高30%定义为有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情况、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情况,及其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结果315例患者中,因个人原因提前出院3例,中途未完成火罐法治疗5例,最后住院满1周并完成火罐法治疗307例,其中试验组158例,对照组14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28例,无效12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117例,无效4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7.07,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4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126例,无效32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5,P<0.01)。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火罐法治疗可上调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水平,且其本身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开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火罐法 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处理 蛋白激酶C 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N末端24个氨基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黎 袁响林 +3 位作者 王桂华 罗学来 李小兰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0-432,437,共4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PIKN端24个氨基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以含有p55PIK-N端24个氨基酸(N24)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肝癌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PIKN端24个氨基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以含有p55PIK-N端24个氨基酸(N24)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肝癌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其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高表达N24多肽后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24能有效阻滞HepG2细胞周期进程于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Ad-N24-GFP组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56.3±3.0)%,S期(30.1±2.9)%,G2/M期(13.6±4.1)%,而对照组腺病毒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40.6±2.1)%,S期(42.7±3.3)%,G2/M期(16.7±2.8)%;BrdU阳性细胞比例显示:Ad-N24-GFP组R2为(31.8±5.2)%,Ad-GFP组R2为(48.5±3.7)%,提示N24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DNA合成;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高表达N24对细胞内的AKT磷酸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N24能有效阻滞肝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DNA合成。p55PIK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剑 李立 +7 位作者 王晓川 张升宁 李来邦 莽源祎 高扬 陈永林 任刚 李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HIRI组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 217、5. 456,P值均<0. 01);经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 434、14. 116,P值均<0. 01)。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RI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百分比[(42. 25±3. 50)%]明显高于Sham组[(3. 21±0.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 187,P <0. 01);相比于HIRI组,MH组明显下调了细胞凋亡百分比(12. 42±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 784,P <0. 01),且HIRI组与MH+LY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38. 19±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 059,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RI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 101,P <0. 05),促凋亡蛋白Bax、fas和fasl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 016、4. 735、10. 201,P值均<0. 01),亚低温处理之后可明显下调HIRI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MDA在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MH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894、2. 731,P值均<0. 05),但MD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 888,P <0. 05)。此外,亚低温+LY294002处理明显下调了MH组对肝组织中SOD、MDA和GSH-Px表达的调控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999、2. 944、2. 620,P值均<0. 05)。结论亚低温对HIR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下调肝细胞凋亡和增强体内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再灌注损伤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