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白菜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Bcrbc 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东让 侯喜林 肖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RACE技术,从普通白菜抗霜霉病品种苏州青叶片克隆到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Bcrbc S)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采用q RT-PCR分析该基因在普通白菜不同组织... 利用RACE技术,从普通白菜抗霜霉病品种苏州青叶片克隆到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小亚基(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Bcrbc S)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采用q RT-PCR分析该基因在普通白菜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特征。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rbc S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为73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3 bp,共编码18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0.3×10~3 Da,理论等电点为8.23。氨基酸同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普通白菜Bcrbc S基因与同科植物的进化关系相近。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rbc S基因在普通白菜叶中表达最强;在SA和Na Cl处理下,Bcrbc S基因表达量均在处理24 h后达到峰值。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出分子质量约为20×10~3 Da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白菜 1 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小亚基基因 序列分析 QRT-PCR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酶电极测定1,5-二磷酸核酮糖
2
作者 孙乐六 顾志澄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45-161,共2页
将 1 ,5-二磷酸核酮糖氧化酶以交联法固定在氧电极的透气膜上制成酶电极 ,在 2 8°C恒温下 ,p H 8.2的 tris- HCl缓冲介质中可测 1 ,5-二磷酸核酮糖的浓度。比较由两种不同来源的酶制成的电极得出由水稻中取得的酶较由烟草中取得的... 将 1 ,5-二磷酸核酮糖氧化酶以交联法固定在氧电极的透气膜上制成酶电极 ,在 2 8°C恒温下 ,p H 8.2的 tris- HCl缓冲介质中可测 1 ,5-二磷酸核酮糖的浓度。比较由两种不同来源的酶制成的电极得出由水稻中取得的酶较由烟草中取得的酶有稍高的活性 ,它们响应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2 .8× 1 0 -5~ 6 .9× 1 0 -4和 2 .5× 1 0 -5~ 5.0× 1 0 -4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磷酸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蛋白来源RuBisCO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冯文娟 高思聪 +3 位作者 黄文选 李赟高 黄志超 缪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40-348,共9页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是决定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速率和光呼吸的关键酶,在C4植物(如玉米或高粱)中构成15%的叶可溶性蛋白质,在C3植物(如小麦、烟草、苜蓿)中占总氮...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是决定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速率和光呼吸的关键酶,在C4植物(如玉米或高粱)中构成15%的叶可溶性蛋白质,在C3植物(如小麦、烟草、苜蓿)中占总氮的50%以上。RuBisCO的分子质量约为560 kDa,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形状近似空心球体或圆柱体,在一定条件下大小亚基可以发生解离。RuBisCO的提取和纯化工艺主要受到多酚、叶绿素、纤维和多糖等物质的影响,目前的提取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工艺复杂等问题,应当严格把控原材料的品质,开拓经济性和质量兼具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并且考虑附加子产品开发。在理化性质方面,RuBisCO具有出色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可在低浓度下形成脆性凝胶的特性,极具应用潜力。在营养与功能特性方面,RuBisCO富含必需氨基酸,其衍生的多肽在体外已被证实具有促进健康的功能。本文对RuBisCO的来源、结构、提取工艺、理化特性、营养及功能特性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提取方法 理化特性 营养与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旋藻FACHB341 Rubisco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金姐 茅云翔 +2 位作者 臧晓南 隋正红 张学成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7-93,共7页
以节旋藻FACHB341为材料,对所克隆Rubisco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由此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与部分其他蓝藻的同源基因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DNA片段包含Rubisoo大小亚基基因部分序列及rbcX基因序列,长度为207... 以节旋藻FACHB341为材料,对所克隆Rubisco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由此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与部分其他蓝藻的同源基因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DNA片段包含Rubisoo大小亚基基因部分序列及rbcX基因序列,长度为2073 bp,其中rbcL和rbcX基因之间存在两个转录茎环结构;大小亚基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13.14%和14.51%,疏水氨基酸的比例为42.16%;rbcL核苷酸序列与集胞藻PCC6803、Prochlorothrix hollandica、聚球藻PCC6301、Agmenellum quadruplicatum和鱼腥藻PCC7120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7%、79.9%、74.8%、77.2%和76.1%;rbcS核苷酸序列与鱼腥藻PCC7120同源序列的相似性为67.6%,而与PCC6301和集胞藻PCC7002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30.1%和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旋藻 基因序列 克隆 “l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苷酸 同源性分析 氨基酸 RUBISCO基因 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孙超 单楠 +4 位作者 王慧娟 章颖佳 王振雨 张振贤 眭晓蕾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34,共6页
以对盐胁迫敏感性不同的两个黄瓜品种中农大22号和戴多星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作用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 以对盐胁迫敏感性不同的两个黄瓜品种中农大22号和戴多星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作用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150 mmol·L^(-1)NaCl处理)下,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垛叠程度下降,淀粉粒变小且数量减少;Rubisco大亚基编码基因rbc L、PEPC编码基因Csppc2的表达水平先响应性上调,随后下降;Rubisco和PEPC活性呈降低趋势。相对中农大22号,戴多星具有较强的盐胁迫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盐胁迫 光合特性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磷酸烯醇式丙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大麦盐胁迫rbc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岳海燕 尹剑锐 +6 位作者 闫守庆 冯宇隆 张莲姬 郭建强 李怀亮 丁雪梅 沈景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4,77,共3页
[目的]对野大麦盐胁迫rbcS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以盐胁迫下的野大麦幼嫩叶片为试材,根据GenBank中小麦和大麦rbcS基因核酸序列的同源性设计引物,对野大麦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回收、连接、转化及测序。[结果]在野大麦的基... [目的]对野大麦盐胁迫rbcS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以盐胁迫下的野大麦幼嫩叶片为试材,根据GenBank中小麦和大麦rbcS基因核酸序列的同源性设计引物,对野大麦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回收、连接、转化及测序。[结果]在野大麦的基因组中克隆了2个大小不同的rbcS基因序列rbcS1和rbcS2,长度分别为1252和908bp。rbcS1和rbcS2均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长度相等,编码序列为525bp,同源性为96%,编码174个氨基酸;rbcS1和rbcS2内含子大小不同,分别为448和107bp。[结论]为进一步探讨rbcS基因在野大麦耐盐机制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麦 盐胁迫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Rubisco的纯化、鉴定及其活性测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卫芳 姚晓群 王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以小麦叶片为材料 ,根据Rubisco的溶解度、分子大小和形状、电荷种类等特性采用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该酶的分离、纯化。纯化的Rubisco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呈一条谱带 ,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呈 2条谱带 ,一... 以小麦叶片为材料 ,根据Rubisco的溶解度、分子大小和形状、电荷种类等特性采用盐析、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该酶的分离、纯化。纯化的Rubisco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呈一条谱带 ,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呈 2条谱带 ,一条带为Rubisco大亚基 ,分子量 5 5 0 0 0左右 ;另一条为Rubisco小亚基 ,分子量 14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UBISCO 纯化 鉴定 酶活性测定 -1 5-二磷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紫花苜蓿叶片高丰度蛋白的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晶 韩贵清 +4 位作者 尚晨 张海玲 李佶恺 刘慧莹 张月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138,共8页
紫花苜蓿叶片中大量的高丰度蛋白(核酮糖-l,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干扰了蛋白质的动态分辨率,严重影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功能蛋白的检测与鉴定。为了探究去除高丰度蛋白的适宜方法,本研究利用Mg/NP-40与聚乙二醇(PEG)预分离紫花... 紫花苜蓿叶片中大量的高丰度蛋白(核酮糖-l,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干扰了蛋白质的动态分辨率,严重影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功能蛋白的检测与鉴定。为了探究去除高丰度蛋白的适宜方法,本研究利用Mg/NP-40与聚乙二醇(PEG)预分离紫花苜蓿叶片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法比较了不同浓度PEG对叶片高丰度蛋白的分离情况。电泳图谱显示0,15%,17.5%,20%PEG处理的蛋白质中分别可以检测到(335±17),(417±3),(445±7),(459±11)个蛋白质点,0,15%,17.5%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17.5%和20%PEG处理组间没有差异(P<0.05)。然而,17.5%PEG能够检测到更多的差异蛋白质点,证明其更能有效沉淀高丰度蛋白,便于检测被Rubisco遮盖的蛋白质点。将该方法应用于紫花苜蓿叶片响应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检验其应用效果,与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的全蛋白相比,去除高丰度蛋白后鉴定出8个新的蛋白质差异点,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见,Mg/NP-40与17.5%PEG法是最适宜去除紫花苜蓿叶片高丰度蛋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丰度蛋白 -1 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 聚乙二醇 紫花苜蓿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假单胞菌Rhodop seudomonas rutila自养固定CO_2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吕红 周集体 +3 位作者 王竞 张爱丽 杜翠红 安利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9-603,共5页
采用分批培养,初始气相CO2体积分数为10%,血色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rutila固定CO2的最佳培养条件是:NH4Cl0.5g.L-1,K2HPO4.3H2O5g.L-1,MgSO4.7H2O0.2g.L-1,生长因子10mL.L-1,微量元素10mL.L-1,pH8.5,转速100~150r/min,不添加NaCl... 采用分批培养,初始气相CO2体积分数为10%,血色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rutila固定CO2的最佳培养条件是:NH4Cl0.5g.L-1,K2HPO4.3H2O5g.L-1,MgSO4.7H2O0.2g.L-1,生长因子10mL.L-1,微量元素10mL.L-1,pH8.5,转速100~150r/min,不添加NaCl.在此条件下培养5d,CO2固定率能够达到56%.培养24h后,其固定CO2主要是通过卡尔文循环,该循环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的活性不断提高,在菌体生长到对数中期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假单胞菌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自养培养 固定CO2 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卡尔文循环 1 5-二磷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叶片CO_2传导与碳同化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力 张荣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98-601,共4页
研究了不同部位烟草 (N icotiana tabacum L.)叶片光合作用 CO2 传导与碳同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叶位降低 ,光合速率、叶肉导度 (gm)、碳酸酐酶 (CA)活性和核酮糖 -1,5 -二磷酸羧化酶 (Ru BPCase)初始活性快速下降 ,气孔导度(gs)... 研究了不同部位烟草 (N icotiana tabacum L.)叶片光合作用 CO2 传导与碳同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叶位降低 ,光合速率、叶肉导度 (gm)、碳酸酐酶 (CA)活性和核酮糖 -1,5 -二磷酸羧化酶 (Ru BPCase)初始活性快速下降 ,气孔导度(gs)先保持相对稳定后迅速下降 ,胞间 CO2 浓度 (ci)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光合速率与叶肉导度显著正相关 ,非气孔因素是烟叶光合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CO2传导 碳酸酐酶 -1 5-二磷酸羧化酶 烟叶 碳同化酶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胁迫对甜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旭红 张超 《中国糖料》 2011年第4期42-45,48,共5页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土壤中锰(Mn)污染对甜菜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幼苗期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叶绿素a+b、a/b及类胡萝卜素值逐渐减小;叶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含量下降,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土壤中锰(Mn)污染对甜菜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幼苗期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叶绿素a+b、a/b及类胡萝卜素值逐渐减小;叶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含量下降,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0.8mmol/L处理12d的影响最大。品种间比较,甜单301的类胡萝卜素和Rubisco含量降幅均大于KWS9419,而NR和GS活性在两品种上都显示出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的特点,且时间累加效应明显。甜单301对Mn污染的敏感性高于KWS9419,而KWS9419对高Mn毒害的耐受性优于甜单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幼苗 锰胁迫 光合色素 1 5-二磷酸羧化酶 蛋白水解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门作物RubisCO大亚基的分子适应性进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晗 王丽坤 熊冬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756-15758,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水稻等木兰门作物RubisCO大亚基的分子适应性进化。[方法]以玉米、水稻等木兰门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利用密码子替换模型和位点间取不同ω值的最大似然法模型对叶绿体rbcL基因进行分子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RubisCO受... [目的]研究玉米、水稻等木兰门作物RubisCO大亚基的分子适应性进化。[方法]以玉米、水稻等木兰门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利用密码子替换模型和位点间取不同ω值的最大似然法模型对叶绿体rbcL基因进行分子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RubisCO受到正选择作用,并鉴定出了6个正选择位点。[结论]该研究鉴定的6个正选择位点对于研究RubisCO大亚基催化活性和作物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门作物 .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RBCL基因 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光呼吸途径的调控和优化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天骄 丁晓辉 王君晖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1-279,共9页
植物的核酮糖-1,5-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idase,Rubisco)有2种活性:一是羧化作用,同化二氧化碳,为生物圈提供食物;二是氧化作用,消耗同化产物,生成有毒的2-磷酸乙醇酸,启动光呼吸途径。C3植物... 植物的核酮糖-1,5-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idase,Rubisco)有2种活性:一是羧化作用,同化二氧化碳,为生物圈提供食物;二是氧化作用,消耗同化产物,生成有毒的2-磷酸乙醇酸,启动光呼吸途径。C3植物的光呼吸途径大约消耗了1/3的光合作用产物。但是,直接敲除光呼吸途径的基因不仅不能提高生物量,而且往往是致死的;只有科学优化光呼吸途径才能提高植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本文综述了植物光呼吸途径的功能和基因通路,以及调控和优化光呼吸以提高植物生物量的方法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呼吸 C3植物 -1 5-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甘油酸转运体 乙醇酸转化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RuBPCase小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4
作者 徐自力 应濠泽 +5 位作者 余佳宁 祝锦晶 梁莉佳 沈广圳 张丽娜 杜照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22-125,129,共5页
根据已知植物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 BPCase)小亚基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叶片中克隆得到Ru BPCase小亚基基因,命名为Ahrbc S,Genbank登录号为KF607110,该基因编码区长度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序... 根据已知植物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 BPCase)小亚基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叶片中克隆得到Ru BPCase小亚基基因,命名为Ahrbc S,Genbank登录号为KF607110,该基因编码区长度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Ahrbc S编码蛋白与绿豆、菜豆、大豆、短绒野大豆和烟豆等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1 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