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硅铁合金对4Cr5MoSi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四友 范宏训 李怀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0-51,共2页
研究了稀土硅铁合金在4Cr5MoSiV钢中的作用,在钢包中加入0.03%稀土硅铁合金,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磨损形貌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硅铁合金的加入能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显著提高4Cr5MoSiV钢的强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
关键词 稀土硅铁合金 4cr5mosiv钢 显微组织 磨痕形貌 力学性能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氮工艺参数对4Cr5MoSiV钢表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建睿 严宏志 +2 位作者 李算 田昊 秦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9-205,共7页
目的研究离子渗氮的温度及时间对4Cr5MoSiV钢渗氮层组织、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获得提高硬度、耐磨性的最优工艺参数。方法对4Cr5MoSiV钢表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渗氮温度分别为450、480、510、540℃,保温时间分别为5、10、15、20h。... 目的研究离子渗氮的温度及时间对4Cr5MoSiV钢渗氮层组织、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获得提高硬度、耐磨性的最优工艺参数。方法对4Cr5MoSiV钢表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渗氮温度分别为450、480、510、540℃,保温时间分别为5、10、15、20h。利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量渗层深度及表面硬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层物相组成;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试样耐磨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痕区域。结果离子渗氮渗层表面的物相主要为γ'-Fe4N相和ε-Fe2~3N相。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增加,材料渗层深度、表面硬度增加,磨损率减少,但当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表面硬度下降,磨损率增加。在480℃的条件下进行20h离子渗氮的材料,表面具有最好的摩擦学性能,表面硬度为1147HV0.2,磨损率为2.13×10^-5mm^3/(N·m),渗氮层深0.24mm,化合物层深14.05μm,摩擦系数为0.45,磨损状态为磨粒磨损。结论离子渗氮是适合于变截面弹簧的表面强化方式,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均匀分布的渗氮层组织,显著提升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弹簧 4cr5mosiv钢 离子渗氮 渗氮层组织 耐磨性 表面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锻造4Cr5MoSiV1模具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科 陈建华 李相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2,共5页
为了研究多向锻造4Cr5MoSiV1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以及高温性能,对该模具钢试样进行了多向锻造处理,并与多向锻造前的坯料试样进行对比,测试和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450℃高温测试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多向锻造显著细... 为了研究多向锻造4Cr5MoSiV1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以及高温性能,对该模具钢试样进行了多向锻造处理,并与多向锻造前的坯料试样进行对比,测试和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450℃高温测试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多向锻造显著细化了内部晶粒,改善了试样内部显微组织,明显提高了试样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耐磨损性能。与多向锻造前4Cr5MoSiV1模具钢坯料试样相比较,多向锻造后该模具钢锻造试样在450℃高温测试环境下的抗拉强度增大幅度达60.78%,屈服强度增大幅度达73.54%,摩擦磨损5 min后的磨损体积减小幅度达52.78%,摩擦磨损20 min后的磨损体积减小幅度达5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模具 多向锻造 高温力学性能 高温耐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变质对4Cr5MoSiV1Sr1W1新型热作模具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凤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进行了Ce变质处理,采用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Ce添加量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变质的4Cr5MoSiV1Sr1W1钢铸态组织粗大,晶界处的碳化物及夹杂物呈... 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进行了Ce变质处理,采用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不同Ce添加量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变质的4Cr5MoSiV1Sr1W1钢铸态组织粗大,晶界处的碳化物及夹杂物呈网状聚集,组织偏析严重。Ce元素对4Cr5MoSiV1Sr1W1钢具有良好的变质效果,Ce添加量为0.04wt%的试验钢组织细化效果最好,偏析改善最为明显。随着Ce元素添加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Ce添加量为0.04wt%的4Cr5MoSiV1Sr1W1钢硬度、抗拉强度均达到最高,塑性也在较高水平,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Sr1W1 Ce元素 变质处理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4Cr5Mo2V钢离子渗氮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石璧琮 王昕宇 +1 位作者 吴昊轩 吴晓春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9-247,共9页
目的通过调控离子渗氮层的结构和性能,获得具有良好韧性和疏松度的离子渗氮层,同时提高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的厚度。方法在温度520℃下对4Cr5Mo2V钢进行离子渗氮(Plasma Nitriding,PN)前,采用不同工艺条件进行3次喷丸处理(Triple Shot ... 目的通过调控离子渗氮层的结构和性能,获得具有良好韧性和疏松度的离子渗氮层,同时提高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的厚度。方法在温度520℃下对4Cr5Mo2V钢进行离子渗氮(Plasma Nitriding,PN)前,采用不同工艺条件进行3次喷丸处理(Triple Shot Peening,TSP)。通过调整喷丸处理的实验参数,探索它们对渗氮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轮廓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渗层的截面显微组织、物相、硬度、韧性、疏松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与PN处理相比,经TSP3+PN处理后,试样的粗糙度为1.12μm,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的厚度分别增加了13.9%和5.4%,韧性和疏松度较好;经TSP2+PN处理后,试样的粗糙度为1.21μm,ε-Fe_(2-3)N相的含量降低,γ'-Fe_(4)N相的含量显著提高,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的厚度分别增加了37.5%和10.7%,韧性和疏松度最佳;经TSP1+PN处理后,试样表面破裂严重,粗糙度为1.46μm,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的厚度仅分别增加了1.1%和1.8%,化合物层破损。结论经预喷丸处理后,表面位错密度提高,晶粒细化,促进了氮原子的扩散,能够提高渗氮层的厚度、硬度和韧性,但喷丸强度过高,则粗糙度过大,会降低喷丸强化作用,渗氮效果不佳。选择TSP2工艺进行预喷丸处理,生成的离子渗氮层γ'-Fe_(4)N相明显增多,其硬度、韧性和厚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2V 喷丸 离子渗氮 相结构 渗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5MoSiV1,8407钢的热疲劳性能 被引量:18
6
作者 许珞萍 吴晓春 +1 位作者 邵光杰 闵永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共5页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对比研究了相同热处理条件的 4Cr5 Mo Si V1,840 7钢的热疲劳特性 ,观察分析了疲劳裂纹形貌和深度 ,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定量研究了二种钢的热疲劳过程 ,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发生在 10 0~ 2 0 ...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对比研究了相同热处理条件的 4Cr5 Mo Si V1,840 7钢的热疲劳特性 ,观察分析了疲劳裂纹形貌和深度 ,采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定量研究了二种钢的热疲劳过程 ,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萌生发生在 10 0~ 2 0 0次之间 ,840 7钢热疲劳裂纹的萌生较 4Cr5 Mo Si V1钢均匀 ,细小 ;在 16 0 0次冷热循环前 ,二者的热疲劳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别 ,在 16 0 0次冷热循环后 ,前者的热疲劳损伤程度低于后者 ;在较低的回火温度条件下 ,840 7钢的热疲劳抗力稍优于 4Cr5 Mo Si V1;而在高温回火时 ,840 7钢的热疲劳抗力高于 4Cr5 Mo Si V1钢。分析了这二种钢的热疲劳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 8407 回火温度 热疲劳性能 损伤因子 热疲劳抗力 热稳定性 硬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4Cr5MoSiV1Ti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要利 张彦敏 +4 位作者 宋克兴 张帅帅 韩文奎 葛学元 左鹏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4-28,共5页
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新型4Cr5MoSiV1Ti热作模具钢,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其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4Cr5MoSiV1Ti钢的抗拉强度先上升后降低,回火温度为520℃时,抗拉强度最高,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先略有... 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新型4Cr5MoSiV1Ti热作模具钢,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其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4Cr5MoSiV1Ti钢的抗拉强度先上升后降低,回火温度为520℃时,抗拉强度最高,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先略有减小后大幅增加;4Cr5MoSiV1Ti钢拉伸断口均为解理刻面断裂,但随回火温度升高,断面从与拉伸轴垂直的方向转变为与拉伸轴呈45°夹角,且等轴状和抛物线状韧窝逐渐增加,同时碳化物的析出数量增多、尺寸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温度 4cr5mosiv1Ti 力学性能 断口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4Cr5MoSiV1模具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可 丁仁华 +1 位作者 马雪峰 高建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5-217,共3页
对4Cr5MoSiV11模具钢条进行热处理:加热至1160℃后,保温8 h,并在880℃保温2 h。利用射线衍射仪、台式扫描电镜、全自动显微维氏硬度计对试样进行微观组织、微观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样钢条热处理后获得较高的硬度。同时,硬度由表... 对4Cr5MoSiV11模具钢条进行热处理:加热至1160℃后,保温8 h,并在880℃保温2 h。利用射线衍射仪、台式扫描电镜、全自动显微维氏硬度计对试样进行微观组织、微观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样钢条热处理后获得较高的硬度。同时,硬度由表层至基体呈直线降低,表层硬度最高可达990HV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 热处理 显微维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及热处理对4Cr5MoSiV1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娜 白政民 葛新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87-89,共3页
对4Cr5MoSiV1模具钢进行了不同锻造及热处理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冲击试验、冲击断口观察等研究了不同锻造及热处理工艺对4Cr5MoSiV1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50℃高温均匀化处理的4Cr5MoSiV1钢,锻造后进行1... 对4Cr5MoSiV1模具钢进行了不同锻造及热处理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冲击试验、冲击断口观察等研究了不同锻造及热处理工艺对4Cr5MoSiV1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50℃高温均匀化处理的4Cr5MoSiV1钢,锻造后进行1100℃×2 h高温保温处理,再进行850℃×2 h+730℃×2 h的等温球化退火,其组织为细小等轴铁素体,球状碳化物大小圆整、分布均匀,无明显的二次碳化物,其硬度为210.3 HB,冲击吸收能量为29.5 J,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 锻造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作模具钢4Cr5MoSiV1的细化处理工艺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辉藩 彭澎 +1 位作者 廖丕博 刘建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2,共2页
分析了4Cr5MoSiV1热作模具钢在常规热处理和细化处理时的组织情况,比较了两种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经细化处理工艺处理后,其碳化物和晶粒得到细化,板条马氏体数量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其强韧性。
关键词 4cr5mosiv1 细化处理 晶粒 高温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07钢与4Cr5MoSiV1钢纵横向热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晓 吴晓春 +6 位作者 邵光杰 闵永安 张恒华 许珞萍 G.Wallner 梁致忠 冯英育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对比研究了 840 7、4Cr5 Mo Si V1钢的纵横向热疲劳特性 ,观察分析了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形貌及深度 ,并选择典型试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 .结果表明 ,840 7钢比4Cr5 Mo Si V1钢的碳化物...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 ,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对比研究了 840 7、4Cr5 Mo Si V1钢的纵横向热疲劳特性 ,观察分析了两种钢的热疲劳裂纹形貌及深度 ,并选择典型试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 .结果表明 ,840 7钢比4Cr5 Mo Si V1钢的碳化物颗粒较小 ,而且分布均匀 ,从而表现出较好的热疲劳性能 ;尤其是 4Cr5 Mo Si V1钢的横纵向热疲劳性能差异较 840 7钢大 ,即 840 7钢的各向同性要优于 4Cr5 Mo Si V1钢 ,与两种钢的横纵向冲击韧性的比值相对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疲劳性能 碳化物 冲击韧性 8407 4cr5mosivi 热处理 热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镦拔工艺对4Cr5MoSiV1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楠 刘薇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94,97,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三种锻造工艺对4Cr5MoSiV1钢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方向拔长后试验钢的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带状偏析,仍保留了铸态的针状铁素体组织,断口为沿晶断口,横向冲击值为1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三种锻造工艺对4Cr5MoSiV1钢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方向拔长后试验钢的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带状偏析,仍保留了铸态的针状铁素体组织,断口为沿晶断口,横向冲击值为11.33 J;一次镦拔后存在带状组织,铁素体的位置取向以等轴晶为主,合金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断口为有一定数量韧窝的准解理形貌,横向冲击值为13.58 J;三次镦拔后枝晶被充分打碎,带状偏析消除,同时断口存在大量的韧窝,冲击韧性和等向性能明显提高,横、纵冲击功比值高达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 4cr5mosiv1 显微组织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基重稀土对4Cr5MoSiV1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军明 傅青峰 +2 位作者 万润根 胡学军 陆德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共2页
研究了重稀土对4Cr5MoSiV1钢抗拉强度、冲击韧度、抗冷热疲劳性、抗氧化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Cr5MoSiV1钢经重稀土处理后,上述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用该钢制造的热挤压模、压铸模的寿命明显提高。
关键词 4cr5mosivl 重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喷丸对4Cr5MoSiVl钢离子渗氮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新衡 李淑英 匡建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2-184,共3页
对调质后的4Cr5MoSiVl钢进行强力喷丸处理,将喷丸处理后的试样在520℃下离子渗氮1 h。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比分析了喷丸和未喷丸试样亚表层的显微组织、渗层深度、硬度分布及表面物相组成。结果... 对调质后的4Cr5MoSiVl钢进行强力喷丸处理,将喷丸处理后的试样在520℃下离子渗氮1 h。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比分析了喷丸和未喷丸试样亚表层的显微组织、渗层深度、硬度分布及表面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520℃离子渗氮l h的情况下,喷丸的催渗效果十分明显,喷丸后渗氮层深度从31.6μm增至52.5μm,表面层显微硬度从986 HV增加到1084 HV。喷丸试样的渗氮层与未喷丸试样相比,表面物相及含量都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喷丸 4cr5mosivl 离子渗氮 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5MoSiVl钢制压铸模稀土离子氮碳共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新衡 刘安民 赵虎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98-1701,共4页
研究了在4%RE、520℃×2 h、1.05 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4Cr5MoSiVl钢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4Cr5MoSiVl钢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 研究了在4%RE、520℃×2 h、1.05 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4Cr5MoSiVl钢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4Cr5MoSiVl钢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4Cr5MoSiVl钢制汽车车灯座铝合金压铸模用该工艺处理后,完全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其使用寿命可提高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l 压铸模 稀土离子氮碳共渗 高温抗氧化性 冷热疲劳性能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铸模用4Cr5MoSiV1钢热处理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田秋 莫晓斌 张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0-163,共4页
采用"锻热调质预处理+去应力退火+真空高压气体淬火+三次高温回火+RE-N-C-B-O-S多元共渗"复合强化工艺,对4Cr5MoSiV1钢进行热处理强化工艺研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热处理强化后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模具寿命提高了4~5倍,... 采用"锻热调质预处理+去应力退火+真空高压气体淬火+三次高温回火+RE-N-C-B-O-S多元共渗"复合强化工艺,对4Cr5MoSiV1钢进行热处理强化工艺研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热处理强化后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模具寿命提高了4~5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铸模 4cr5mosiv1 强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5MoSiV1钢热锻模强韧化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光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93-94,共2页
用4Cr5MoSiV1钢代替3Cr2W8V钢制作高强紧固件热锻模,并采用真空淬火加深冷处理、等温淬火工艺,模具寿命提高2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4cr5mosiv1 热锻模 真空淬火 深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5MoSiV1和45钢耐磨性对比研究
18
作者 孙瑜 茅奕舒 +1 位作者 杨子润 魏敏先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4-47,51,共5页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在25~400℃下对4Cr5MoSiV1和45钢进行磨损试验,对比两种钢的耐磨性,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在25℃下为粘着磨损,4Cr5MoSiV1和45钢具有相同耐磨性,磨损率随载荷的提高呈线性增加,符合Archard公式;在...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在25~400℃下对4Cr5MoSiV1和45钢进行磨损试验,对比两种钢的耐磨性,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在25℃下为粘着磨损,4Cr5MoSiV1和45钢具有相同耐磨性,磨损率随载荷的提高呈线性增加,符合Archard公式;在200℃下为Quinn型氧化轻微磨损,4Cr5MoSiV1和45钢仍然具有相同的耐磨性;随载荷的提高,磨损率先降低后缓慢增加,具有较低的磨损率和增长率;在400℃下为氧化磨损,但不同于Quinn型氧化轻微磨损;随载荷的提高,磨损率快速增加,特别是高载荷下45钢出现塑性挤出,4Cr5MoSiV1钢具有比45钢明显高的耐磨性,归因于其高的热软化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1 45 耐磨性 磨损机理 热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铌部分替代钒的4Cr5MoSiV热模具钢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耿在丹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9-31,共3页
通过对4Cr5MoSiV热模具钢中奥氏体存在形式的分析,提出以0.1%的铌替代传统型热模具钢中约0.43%的钒这一新方案,并对两种采用同样的热处理过程的试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Cr5MoSiV钢中以铌部分替代钒后... 通过对4Cr5MoSiV热模具钢中奥氏体存在形式的分析,提出以0.1%的铌替代传统型热模具钢中约0.43%的钒这一新方案,并对两种采用同样的热处理过程的试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4Cr5MoSiV钢中以铌部分替代钒后钢的热强度和热硬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奥氏体硬度 4cr5mos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5Cr5MoSiV1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郭志凯 连明洋 +2 位作者 曹培泽 王超锋 原晓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球化退火态5Cr5MoSiV1钢进行1050℃×1 h的淬火以及不同温度(515,530,560,590,62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该钢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回火后5Cr5MoSiV1钢的组织均为回火索... 对球化退火态5Cr5MoSiV1钢进行1050℃×1 h的淬火以及不同温度(515,530,560,590,62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该钢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回火后5Cr5MoSiV1钢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和少量碳化物,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碳化物增多并发生聚集长大,当回火温度超过560℃时,基体回复和再结晶加剧,马氏体板条状特征逐渐模糊;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5Cr5MoSiV1钢的硬度降低,冲击吸收能量先基本不变后升高,磨损质量损失呈先波动下降后升高的趋势。5Cr5MoSiV1钢合适的回火温度为590℃,此时该钢兼具良好的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能,硬度为51.1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25.7 J,磨损质量损失为3.86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cr5mosiv1 回火温度 显微组织 冲击韧性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