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 km/h运行速度下现有接触网系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佳 于杰 +3 位作者 鲁小兵 张家玮 姚永明 丁润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研究目的:我国已成熟应用并形成350 km/h及以下速度等级的接触网系统及装备技术体系,但尚缺乏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工程应用,亟待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更高运行速度下的可行性研究,以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实施... 研究目的:我国已成熟应用并形成350 km/h及以下速度等级的接触网系统及装备技术体系,但尚缺乏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工程应用,亟待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更高运行速度下的可行性研究,以推进CR450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本文结合我国现有典型接触网系统类型,通过弓网动态耦合仿真和高速综合试验数据分析,开展现有接触网系统张力、设施断面、装备在400 km/h运行速度下的适应性研究,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及方向。研究结论:(1)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运行速度时弓网受流质量恶化,动车组升单弓运行时接近标准限值,重联升双弓运行时无法更好适应更高速度的要求;(2)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运行速度时导线、定位、吊弦、弹性吊索、电连接等空间动态位移增加,线索、构件相互间易发生碰撞、磨损,安全风险增大;(3)现有接触网系统在400 km/h运行速度时装备振动疲劳加剧,虽能满足荷载强度需求,但系统及装备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降低,服役寿命大幅缩短;(4)本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领域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及运维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 接触网 系统参数 装备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桥过渡差异变形对400km/h高铁行车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宁 周川江 +2 位作者 张红伟 胡世兴 罗强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0,共6页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过渡段是实现线路高平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过渡段相关研究多针对时速350 km及以下车速展开。为了探究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对400 km/h及以上高速列车行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现行过渡段设计标准在更高速度下的适...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过渡段是实现线路高平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过渡段相关研究多针对时速350 km及以下车速展开。为了探究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对400 km/h及以上高速列车行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现行过渡段设计标准在更高速度下的适用性问题,建立CR400BF动车组模型和长度20 m的过渡段模型,构建车辆-轨道-路基过渡段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不同沉降变形及不同车速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结论:(1)时速400 km条件下,过渡段轨面折角和差异沉降是影响列车行车性能的关键因素;(2)总体上,车体竖向加速度、轮轨垂向力及轮重减载率随轨面折角及差异沉降的增大呈线性规律增加,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受过渡段沉降变形的显著影响;相同轨面折角条件下,20m长度内的沉降对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影响更大,而5 m长度内的沉降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影响更大;(3)过渡段在1‰极限折角条件或5 mm极限差异沉降条件下,计算车速由350 km/h提升450 km/h时,车辆动力响应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增加,均满足限值要求,现行过渡段设计标准在400 km/h及450 km/h条件下仍具有适用性;(4)本文研究可为时速400 km及以上高速列车行车性能研究以及路桥过渡段设计标准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时速400km 路桥过渡段 车-轨-路耦合 行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疲劳寿命研究
3
作者 蔡俊宇 杨佳 +1 位作者 张家玮 关金发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8,共6页
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疲劳寿命与接触网系统服役可靠性、安全性相关,是400 km/h接触网系统方案设计的关键内容。通过统计分析2008年来高速铁路事故案例,以事故概率占比较高的定位器为例,开展400 km/h接触网零部件疲劳寿命研究。首先建... 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疲劳寿命与接触网系统服役可靠性、安全性相关,是400 km/h接触网系统方案设计的关键内容。通过统计分析2008年来高速铁路事故案例,以事故概率占比较高的定位器为例,开展400 km/h接触网零部件疲劳寿命研究。首先建立弓网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获得载荷谱,再根据零部件几何参数建立疲劳寿命仿真模型,估算疲劳寿命与损伤分布。结果表明,矩形定位器整体寿命的薄弱点位于定位钩环形端部及定位套筒弯折部分;400 km/h定位点处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寿命均短于350 km/h;且在同一速度等级下,承力索张力的变化与定位器寿命之间无明显线性对应关系。该仿真方法可沿用、推广至其他接触网零部件疲劳寿命的理论分析,为优化400 km/h接触网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接触网 定位器 疲劳寿命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铁斜拉桥碳纤维拉索应用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陈星宇 宋晓东 +2 位作者 余浩伟 周川江 赵品毅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研究碳纤维拉索对高速铁路斜拉桥静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400 km/h高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别针对全钢拉索、部分碳纤维拉索和全碳纤维拉索等5种情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从结构变形、受力、振型、抗风性能及行车性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对... 为研究碳纤维拉索对高速铁路斜拉桥静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400 km/h高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别针对全钢拉索、部分碳纤维拉索和全碳纤维拉索等5种情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从结构变形、受力、振型、抗风性能及行车性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对比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的碳纤维拉索对斜拉桥静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明确碳纤维拉索在400 km/h高铁斜拉桥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基于等强替换的原则,将斜拉桥的钢拉索全部替换为碳纤维拉索,桥梁在恒载、活载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竖向挠度变化幅度分别为-5.5%、6.6%和-52.0%。碳纤维拉索能够提高结构振动基频约10%,拉索的振动基频提升近30%,对结构的抗风性能产生有利影响,但因碳纤维拉索的阻尼较小,拉索的风振问题更加突出。采用碳纤维拉索能够一定程度改善400 km/h高铁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列车的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受长拉索的影响更为明显,列车的Sperling指标则对较短斜拉索的材料较为敏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铁 斜拉桥 碳纤维拉索 静动力性能 行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弓网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5
作者 姚永明 王婧 +3 位作者 杨佳 王小兵 王伟凡 丁宇鸣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67,共8页
开展400km/h高速铁路弓网动态特性研究,为高速运营条件下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稳定受流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机械性能和弓网振动特性等方面要求分析接触网张力体系;通过分析受电弓的幅频特性、受电弓通过接触网时的关... 开展400km/h高速铁路弓网动态特性研究,为高速运营条件下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稳定受流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机械性能和弓网振动特性等方面要求分析接触网张力体系;通过分析受电弓的幅频特性、受电弓通过接触网时的关键频率以及弓网受流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受电弓频率优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接触线张力有利于降低弓网接触压力、提升弓网受流性能,增大承力索张力能够有效减小接触线动态抬升量;根据受电弓的幅频特性以及特定速度下的接触网关键通过频率调整受电弓的参数,可以有效降低接触压力的波动、提高弓网受流质量。研究成果可为400km/h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弓网系统 张力体系 通过频率 幅频特性 受流质量 弓网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对弓网动态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袁远 纪占玲 +2 位作者 陈立明 潘利科 杨才智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共7页
为探究400 km/h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弓网动态性能,基于动力学理论构建“车-弓-网”空气动力学模型和弓网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实现气动与多体动力学的耦合。由仿真结果得到列车在隧道内外运行时,弓头及其他杆... 为探究400 km/h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弓网动态性能,基于动力学理论构建“车-弓-网”空气动力学模型和弓网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实现气动与多体动力学的耦合。由仿真结果得到列车在隧道内外运行时,弓头及其他杆件所受气动升力、弓网接触力动态变化、接触线在定位点的振动情况等。结果表明:受电弓通过隧道时,由于隧道壁限制,其所受气动升力发生剧烈波动,例如在隧道出口,弓头所受气动升力产生突变,变化幅度为455 N。列车通过隧道时,受电弓所受气动升力变化对弓网接触力有显著影响,导致受流质量变差,且随速度增加,受流质量进一步恶化。对于400 km/h速度等级高速铁路,应重点考虑隧道环境下受电弓所受气动升力和弓网接触力变化,并通过合理优化措施,降低接触网关键零部件振动,提升接触网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列车 隧道 动力学分析 受电弓 接触网 弓网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条件下高速铁路112 m系杆拱桥运营适应性研究
7
作者 李克冰 班新林 董振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拱桥等特殊结构桥梁基本都是高速铁路线路中的重要节点,研究拱桥等典型特殊结构桥梁对更高运营速度的适应性,可以为既有高铁提速、新建400 km/h高铁运营提供支撑。以某112 m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列车-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更高速... 拱桥等特殊结构桥梁基本都是高速铁路线路中的重要节点,研究拱桥等典型特殊结构桥梁对更高运营速度的适应性,可以为既有高铁提速、新建400 km/h高铁运营提供支撑。以某112 m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列车-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更高速度条件下拱桥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开展更高列车运行速度条件下的系杆拱桥动力性能现场测试试验,对拱桥运营适应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车桥动力仿真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建立的动力分析模型可靠;桥梁实际刚度要显著大于设计刚度;更高速度条件下列车与桥梁的动力响应均满足列车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既有350 km/h高速铁路112 m系杆拱桥能够适应400 km/h运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系杆拱桥 运营适应性 试验研究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速铁路扣件系统适应性分析
8
作者 孙林林 闫子权 +3 位作者 崔树坤 肖俊恒 张欢 李子睿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研究既有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配套扣件系统对400 km/h运营条件的适应性,提出扣件系统需优化的性能指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研究动车组以350、400、450 km/h运营时既有WJ-8型扣件系统垫板刚度的适应性。同时,分析400... 研究既有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配套扣件系统对400 km/h运营条件的适应性,提出扣件系统需优化的性能指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研究动车组以350、400、450 km/h运营时既有WJ-8型扣件系统垫板刚度的适应性。同时,分析400 km/h运营条件下轮轨周期性磨耗引起的轮轨激励频率,研究既有扣件弹条固有频率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套既有WJ-8型扣件系统,动车组以350~450 km/h通过线路时,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呈增大趋势,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无显著变化,各项指标均未超出相应标准限值;既有速度350 km/h线路存在轮轨周期性磨耗时,当列车速度提高至400 km/h,轮轨激励频率将提高至571~743 Hz,与既有扣件弹条固有频率接近,易产生弹条共振伤损。因此,无砟轨道扣件垫板静刚度23±3 kN/mm可满足开行速度400 km/h动车组的需要,弹条固有频率应提升至800 Hz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扣件系统 垫板刚度 弹条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条件下高铁隧道内气动效应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田经纬 马伟斌 +3 位作者 韩嘉强 杨旸 陈大伟 程爱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7,共10页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系统探究车速、行车工况、车型差异及行车线路对隧道内防护门、消防控制箱、气体灭火柜和水沟盖板、控制柜等附属设施气动荷载的影响规律,以水沟盖板为例评估附属设施气动安全性,提出考虑气动安全性的400km/h水沟盖板...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系统探究车速、行车工况、车型差异及行车线路对隧道内防护门、消防控制箱、气体灭火柜和水沟盖板、控制柜等附属设施气动荷载的影响规律,以水沟盖板为例评估附属设施气动安全性,提出考虑气动安全性的400km/h水沟盖板合理参数建议。结果表明,对于仿真隧道,列车速度提升至400km/h后,附属设施气动荷载显著增强,单车通过工况下与车速的2~3次方成正比,中点交会工况下提升至6次方;相同条件下CR400AF通过隧道对应的隧内附属设施气动荷载比CR400BF大,随着车速的提高,车型改变引起的气动荷载差距逐渐减小;列车在双线隧道一侧线路行驶时横断面上流场具有非对称性,在近测点侧行驶时测点处气动荷载峰值比远测点侧行驶时大;为保证400km/h隧道水沟盖板气动安全性,若保持现场盖板长、宽、高不变,推荐在原有开孔面积的基础上再增加9.5 cm^(2)的开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速度400km/h 隧道气动效应 附属设施 水沟盖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分析
10
作者 苏立轩 李天石 李萌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8,共8页
随着400km/h动车组运行速度和牵引功率的提升,牵引电流和弓网离线产生的电磁辐射会随之增加,给车载及轨旁信号设备正常运行带来隐患。针对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与总结,分析电磁... 随着400km/h动车组运行速度和牵引功率的提升,牵引电流和弓网离线产生的电磁辐射会随之增加,给车载及轨旁信号设备正常运行带来隐患。针对400km/h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电磁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与总结,分析电磁骚扰在各敏感信号设备端口处的时域与频域特性,以及列车正常运行与特殊工况下,骚扰源对敏感信号设备的电磁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列车过分相工况下,车载BTM、TCR、SDU、电源等端口以及轨旁信号电缆芯线的电磁骚扰较为明显,可能会对地面应答器报文接收、轨道电路接收、车速判定以及轨旁信号传输造成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指导400km/h动车组与车载列控系统的设计、解决高速铁路运营中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动车组 列控系统 电磁环境 过分相 电磁骚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同军 江成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列车运营速度的提升给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带来轮轨动力作用加剧、振动噪声增大、空气动力学效应增强等技术挑战。围绕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问题,系统研究更高速度条件下的线路基础设施力学行为、多源噪声形成机理与影... 列车运营速度的提升给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带来轮轨动力作用加剧、振动噪声增大、空气动力学效应增强等技术挑战。围绕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问题,系统研究更高速度条件下的线路基础设施力学行为、多源噪声形成机理与影响机制、隧道压缩波传播机制与洞口微气压波特性,形成400km/h高速铁路钢轨、扣件、道岔、无砟轨道等性能提升与轨道平顺性控制技术,基于高速行车性能的桥梁、路基与过渡段优化技术,线路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缓解技术,并结合相关线路开展成果示范应用验证,构建我国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技术体系,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线路基础设施 轨道 桥梁 隧道气动效应 声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00km/h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综述
12
作者 张可新 龚增进 +2 位作者 王峰 王铭铭 徐宁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4,共5页
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是验证铁路创新的重要方式,为支撑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发展更高速度高速铁路技术,在350 km/h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成熟的基础上,我国在京沪、郑徐、济郑、郑渝及福厦等高速铁路线路上多次开展400km/h速度级探索性综合试验。... 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是验证铁路创新的重要方式,为支撑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发展更高速度高速铁路技术,在350 km/h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成熟的基础上,我国在京沪、郑徐、济郑、郑渝及福厦等高速铁路线路上多次开展400km/h速度级探索性综合试验。综述我国400km/h高速铁路综合试验发展历程,归纳总结试验的内容与成果,通过总结分析可知:我国积极探索适用于400km/h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和动车组研制的关键技术,获得了大量400km/h运行工况的试验数据,初步验证了400km/h运行工况下固定基础设施与移动装备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匹配性。研究结果为下一阶段更高速度综合试验内容的合理制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综合试验 基础设施 动车组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弓网接触力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志良 盛婕 +3 位作者 张冰 刘寅秋 尹彦宏 黄思俊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59,167,共6页
为了支撑CR450动车组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开展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弓网接触力特性研究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经试验测试得到新型受电弓归算质量,并建立受电弓三质量块模型。结合接触网结构参数,开展弓... 为了支撑CR450动车组关键技术创新发展,开展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弓网接触力特性研究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经试验测试得到新型受电弓归算质量,并建立受电弓三质量块模型。结合接触网结构参数,开展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研究,得到400、420、450 km/h速度条件下的弓网接触力参数,经验证新型受电弓的弓网耦合动力学特性满足标准要求。开展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弓网耦合动力学试验研究,得到其弓网接触力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实测数据满足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运行条件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列车 弓网接触力 ANSYS 仿真模型 试验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条件下既有无砟轨道结构适应性评估
14
作者 江成 王峰 +2 位作者 刘伟斌 赵磊 孙宪夫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3,共8页
通过服役性能分析、仿真计算、实车试验等系统评估了CRTSⅢ型板式、双块式无砟轨道在400km/h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列车速度由350 km/h提升至400km/h时,各项动力响应指标均有一定幅度增大,但仍在规范限值内,2种无砟轨道结构安全稳... 通过服役性能分析、仿真计算、实车试验等系统评估了CRTSⅢ型板式、双块式无砟轨道在400km/h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列车速度由350 km/h提升至400km/h时,各项动力响应指标均有一定幅度增大,但仍在规范限值内,2种无砟轨道结构安全稳定,可以保证行车安全;(2)受轨道板/道床板几何尺寸、温度变化、混凝土不均匀收缩等影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存在5.4、2.7 m典型波长,双块式无砟轨道存在6.5、3.3 m典型波长;(3)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均表明2种无砟轨道轮轨垂向力增幅最为显著,建议采取措施控制周期性不平顺幅值,以降低400km/h时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仿真分析 试验研究 适应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桥梁声屏障力学与降噪性能分析
15
作者 陈兴 陈明杲 +3 位作者 孙成龙 伍向阳 周铁军 刘兰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3,共7页
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将诱发振动噪声增加、气动效应增强等系列问题,对声屏障提出更高技术要求。为指导400km/h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设计,基于桥梁声屏障通用参考图,采用气动仿真、结构力学与声学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400km/h运营条件下... 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将诱发振动噪声增加、气动效应增强等系列问题,对声屏障提出更高技术要求。为指导400km/h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设计,基于桥梁声屏障通用参考图,采用气动仿真、结构力学与声学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400km/h运营条件下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受力特征与降噪性能,并探讨现行技术标准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声屏障动力响应受气动荷载与结构高度等参数影响,降噪效果与噪声源分布特征相关;当列车运营速度由350 km/h提升至400km/h时,气动荷载增大约30%,钢立柱动位移增加约40%,单元板动位移提高约30%,主要部件应力能满足现行标准强度要求,声屏障插入损失值降低约1 dB;建议400km/h高速铁路桥梁声屏障列车脉动力设计值取1.2 kPa,并增加列车交会评估工况,根据速度影响规律调整结构动位移控制限值,开展移动装备与基础设施降噪匹配设计以缓解噪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桥梁声屏障 结构力学 气动荷载 仿真分析 噪声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轨道动态不平顺检测关键技术
16
作者 孙宪夫 陈仕明 +3 位作者 孙加林 杨飞 王昊 王魁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8,共8页
面向400km/h高速铁路发展需要,亟须研发适用于400km/h高速铁路的轨道动态长波不平顺检测技术。通过建立并验证CR400BF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出350、400、和450 km/h对应的高低不平顺敏感波长分别为110、130、150 m左右,轨向不... 面向400km/h高速铁路发展需要,亟须研发适用于400km/h高速铁路的轨道动态长波不平顺检测技术。通过建立并验证CR400BF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出350、400、和450 km/h对应的高低不平顺敏感波长分别为110、130、150 m左右,轨向不平顺敏感波长分别为80、90、100 m左右,初步建议400km/h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系统的长波截止波长调整为150 m或以上。设计更长波长轨道几何检测系统,并提出150 m长波不平顺检测方法,400km/h条件下实车试验的重复性检验误差95%分位数最大未超过0.5 mm,复现性检验误差95%分位数最大未超过0.7 mm。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400km/h条件下长波检测要求,为更高速度铁路的安全、平稳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轨道动态检测 轨道不平顺 长波不平顺 敏感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CTC系统列车运行智能调整研究
17
作者 李智 张涛 +2 位作者 曾壹 王涛 许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为实现铁路调度集中系统(CTC系统)对未来400km/h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的列车运行智能调整功能,基于现有智能调整系统,分析400km/h高速列车在列车运行图中的特殊参数,如列车起停附加时分、接发车安全间隔、区间运行时分等,并结合400km/h动车... 为实现铁路调度集中系统(CTC系统)对未来400km/h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的列车运行智能调整功能,基于现有智能调整系统,分析400km/h高速列车在列车运行图中的特殊参数,如列车起停附加时分、接发车安全间隔、区间运行时分等,并结合400km/h动车组列车与其他列车混跑时可能遇到的优先级问题,设计400km/h高速列车运行调整模型。模型针对400km/h动车组列车特点,对因外部扰动导致的区间限速、车站限速等相关约束条件作出优化,并针对400km/h动车组设计列车优先调整功能。基于模型开发原型系统,以及现场真实线路数据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400km/h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智能调整的需求,可有效降低调度员劳动强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与调度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CTC 列车运行调整 列车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钢轨轨面平顺性控制技术
18
作者 杨光 王峰 +3 位作者 安博伦 刘丰收 张金 李英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0,共9页
针对400km/h条件下钢轨轨面平顺性控制问题,通过分析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标准及平顺性现状,利用动力学仿真,研究钢轨焊接接头不平顺及钢轨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得出400km/h条件下钢轨轨面平顺性控制要求,并基于钢轨打磨技术特点... 针对400km/h条件下钢轨轨面平顺性控制问题,通过分析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标准及平顺性现状,利用动力学仿真,研究钢轨焊接接头不平顺及钢轨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得出400km/h条件下钢轨轨面平顺性控制要求,并基于钢轨打磨技术特点,提出钢轨轨面平顺性控制技术方案。结果表明:既有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状态良好,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和波磨谷深的控制要求基本适应400km/h运行条件。当焊接接头不平顺幅值超过0.3 mm时,轮轨动力响应显现随速度提高而迅速增长的趋势,建议400km/h运行区段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限值为0~0.2 mm/1m;列车速度由350 km/h提升至400km/h时,轮轨动力响应对钢轨波磨的敏感波长由120 mm变为140 mm,建议400km/h条件下波长为100~300 mm时,钢轨波磨谷深限值为0.04 mm;采用常规打磨与快速打磨结合的综合打磨方案,可有效消除轨面周期性磨痕和钢轨波磨、提升钢轨平顺性并保证钢轨廓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轨面平顺性 焊接接头 钢轨波磨 钢轨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19
作者 孙丽霞 胡晓依 +3 位作者 朱亮 周劲松 宫岛 吴宁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5,共11页
受外界环境扰动与内部系统参数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条件下的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劣化概率较350 km/h速度等级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对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的各种复杂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证。... 受外界环境扰动与内部系统参数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条件下的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劣化概率较350 km/h速度等级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对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的各种复杂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证。基于影响高速列车动力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对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的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面临的侧风、雨雪、极端温度、轮轨第三介质、轮轨短波病害、线路条件恶化、地震等复杂环境下的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高速列车服役动力学安全裕度理论、量化方法、动力学安全性评判标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列车 服役动力学 侧风 轮轨接触 极端温度 短波病害 安全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20
作者 闫子权 马登科 +2 位作者 梁晨 肖俊恒 江成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1,共8页
在更高速度等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中,轨道结构力学行为是影响系统服役可靠性和列车安全平稳运营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聚焦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考虑强非线性/频变性关键参数,发展适用于400km/h高速铁路的新型轮轨接触模型,构建高速铁路... 在更高速度等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中,轨道结构力学行为是影响系统服役可靠性和列车安全平稳运营的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聚焦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考虑强非线性/频变性关键参数,发展适用于400km/h高速铁路的新型轮轨接触模型,构建高速铁路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精细化仿真分析模型,揭示400km/h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力学行为的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系统动力响应存在明显的层状分布特征和振动衰减现象,其中钢轨至弹条的振动传递率在共振频率区间内高于100%。当列车运行速度从350 km/h升至400km/h时,轨道结构荷载变形和振动响应的各项指标增加5%~10%,且结构振动响应对速度的敏感性普遍大于荷载变形,特别是列车运行速度提升会大幅增加弹条二阶共振效应,从而诱发更大的弹条疲劳伤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结构 力学行为 振动传递特性 弹条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