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绪理解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1
作者 袁悦 张航 +1 位作者 陈亚楠 李巧灵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78,共7页
为揭示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纵向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中部某省会城市某幼儿园108名儿童进行间隔6个月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执行功能显著正向预测其情绪理解;(2)工作记忆与情绪理... 为揭示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纵向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中部某省会城市某幼儿园108名儿童进行间隔6个月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执行功能显著正向预测其情绪理解;(2)工作记忆与情绪理解存在显著双向及正向预测作用;(3)认知灵活性显著正向预测情绪理解。因此,提升儿童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可作为促进其情绪理解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研究需结合多任务设计进一步验证抑制控制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岁儿童 执行功能 情绪理解 交叉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儿童行为发展与母亲人格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晶 刘慧 +1 位作者 陈玮玮 刘国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9-932,共4页
目的:了解4-6岁儿童行为现状,探讨母亲人口学因素及人格特质与儿童行为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幼儿园1329名4-6岁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使用Achenbach(4-16岁)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量表(成人版)分别对4-6岁儿... 目的:了解4-6岁儿童行为现状,探讨母亲人口学因素及人格特质与儿童行为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幼儿园1329名4-6岁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使用Achenbach(4-16岁)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量表(成人版)分别对4-6岁儿童行为及其母亲人格特征进行评定。结果:本样本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5%,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不同(χ2=9.69,P〈0.01),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9.4%)高于女童(4.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母亲受教育程度(OR=0.21,P〈0.05)是保护因素,而其人格维度中情绪稳定性是危险因素(OR=1.13,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可能与母亲受教育程度及人格有一定相关,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情绪稳定的人格特征可能是儿童行为健康发展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儿童 行为发展 母亲人格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幼穗 赵莹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天津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天津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儿童 儿童的分享行为 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4~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莉 陈尚宝 沃建中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4-57,共4页
通过对新疆地区7所幼儿园914名4 ̄6岁幼儿的父母进行教育观念的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观念受儿童年龄及父母年龄、性别、收入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父母倾向于赞同对儿童的严厉教育。(3)母亲比父亲更加赞同对... 通过对新疆地区7所幼儿园914名4 ̄6岁幼儿的父母进行教育观念的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观念受儿童年龄及父母年龄、性别、收入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父母倾向于赞同对儿童的严厉教育。(3)母亲比父亲更加赞同对儿童的赏识教育。(4)收入低的父母比收入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进行严厉教育。(5)学历低的父母比学历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的宽松教育;学历高的父母比学历低的父母更赞同孩子主动探索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幼儿 教育观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儿童动作技能与认知自我调节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马瑞 郑青慧 +3 位作者 王春丽 蔺梦科 陈嵘 薛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0-68,共9页
目的探究4~6岁儿童动作技能与认知自我调节的相关性,为论证体育运动的多元价值提供依据。方法以165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布鲁氏动作技能熟练度测试(BOT-2)、BOT-2灵敏分量表、儿童动作技能测试量表第2版(MABC Test-2)、MABC Test-... 目的探究4~6岁儿童动作技能与认知自我调节的相关性,为论证体育运动的多元价值提供依据。方法以165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布鲁氏动作技能熟练度测试(BOT-2)、BOT-2灵敏分量表、儿童动作技能测试量表第2版(MABC Test-2)、MABC Test-2抛接技能分量表等测试动作技能发展水平;采用《学前儿童“学习相关认知自我调节”测试手册》评价认知自我调节水平;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双侧肢体动作协调、手眼协调、动作灵敏、动作平衡得分与4~6岁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得分呈正相关,校正月龄和其他动作技能的影响后,肢体动作协调得分与4~6岁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男童,β=0.22,95%CI=0.08~0.36;女童,β=0.16,95%CI=0.04~0.29);不同性别4~6岁儿童动作技能得分与认知自我调节得分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4~6岁儿童双侧肢体动作协调能力与认知自我调节呈显著正相关。应重视对儿童双侧肢体动作协调游戏的开发,通过规律的亲子体育互动发展儿童动作协调能力,以此促进4~6岁儿童认知自我调节的发展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儿童 动作技能 学业表现 学习品质 认知自我调节 双侧肢体动作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幼儿相似性判断与类别判断的知识效应
6
作者 武海英 阴国恩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274-279,共6页
采用类别知识的分类学习模式,选取72名4~6岁幼儿作为被试,对相似性判断和类别判断的知识效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似性判断和类别判断存在知识效应。(2)相似性判断的知识效应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类别判断的知识效应不存在显著... 采用类别知识的分类学习模式,选取72名4~6岁幼儿作为被试,对相似性判断和类别判断的知识效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似性判断和类别判断存在知识效应。(2)相似性判断的知识效应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类别判断的知识效应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5岁是知识学习对幼儿相似性判断产生影响的关键时期。(3)相似性判断知识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类别判断知识效应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男孩更倾向于依据学习概念所强调的属性进行类别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幼儿 相似性判断 类别判断 知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慧艳 王小英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3~6岁儿童同胞关系的不同特征模式,并且进一步探讨个体心理理论与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同胞关系类型的影响。采用同胞行为量表、社会理解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对1410名二孩家庭的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儿童同胞关系可以分为磨合成长型(48.94%)、相对和谐型(47.09%)和矛盾冲突型(3.97%)三种类型;(2)儿童个体心理理论以及亲子关系亲密性越高,亲子关系冲突性越低,其同胞关系类型更倾向归属于相对和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关系 心理理论 亲子关系 潜在剖面分析 3~6 岁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幼儿经济博弈中的信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婷玉 刘黎 朱莉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7,共11页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是否在博弈任务中表现出对陌生人的信任行为,同时考察可能对幼儿的信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认知因素(观点采择)和环境因素(负性反馈和代际传递)。研究对189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多种任务的测量。实验...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幼儿是否在博弈任务中表现出对陌生人的信任行为,同时考察可能对幼儿的信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个体认知因素(观点采择)和环境因素(负性反馈和代际传递)。研究对189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多种任务的测量。实验一通过修订Evans和Krugger(2011)的信任博弈任务,考察幼儿在匿名信任博弈中的信任行为,结果发现与4岁幼儿相比,6岁幼儿对他人的信任更低;实验二考察了幼儿信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幼儿在得到负性反馈结果后再次进行信任博弈任务时,他们对他人的信任比前次有所降低,6岁幼儿对他人返还数量的预期比4岁幼儿下降程度更大;6岁幼儿的信任行为(第一次给出意愿)与观点采择能力显著相关;6岁幼儿的信任水平与家长的信任水平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幼儿 信任 信任博弈 代际传递 观点采择 负性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4~6岁童装图案设计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蕊 邢明杰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37-341,共5页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儿童服装图案趣味性的设计方法,并分析服装图案如何影响儿童的认知及思维能力发展。通过介绍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并举例说明卡通图案、具象图案、几何图案、立体图案在4~6岁儿童服装图案设计中的...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儿童服装图案趣味性的设计方法,并分析服装图案如何影响儿童的认知及思维能力发展。通过介绍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并举例说明卡通图案、具象图案、几何图案、立体图案在4~6岁儿童服装图案设计中的适用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童装图案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不同图案形式在童装上的应用对儿童启蒙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童装 图案设计 4~6岁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儿童言语理解中世界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鸣 黄莹莹 刘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以90名4-6岁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一年龄段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其发展特点。实验要求被试确定测试句中代词TA的回指名词,该回指名词需要被试依据相关的世界知识进行判断。实验发现:(1)4-6岁儿童在言语理解... 以90名4-6岁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一年龄段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其发展特点。实验要求被试确定测试句中代词TA的回指名词,该回指名词需要被试依据相关的世界知识进行判断。实验发现:(1)4-6岁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于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2)4岁组儿童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水平较低,与其他两组儿童相比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5岁组和6岁组儿童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异较小。(3)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现实生活相关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相比,各组儿童对童话语境相关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更为灵活。这一差异性在4-5岁组儿童表现得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儿童 世界知识 运用能力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幼儿有参照估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晶 张俊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1,共11页
估数能力是个体数概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共111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4~6岁幼儿有参照估数能力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大班幼儿有参照估数能力显著高于中班幼儿;幼儿有参照估数的精准性受到待估数量... 估数能力是个体数概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共111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调查4~6岁幼儿有参照估数能力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大班幼儿有参照估数能力显著高于中班幼儿;幼儿有参照估数的精准性受到待估数量的影响,待估数量越大精准性越低;情景抽象程度对幼儿有参照估数精准性的影响不显著;幼儿使用的估数策略是影响其有参照估数精准性的重要因素,幼儿运用“参考量比较”策略时估数精准性较高,幼儿不明确或无法说出估数策略时精准性较低;待估数量与参考量越接近,使用“参考量比较”策略的幼儿越多。成人应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到估数是一种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从小数量入手开展适合幼儿的估数活动,并引导幼儿分享估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幼儿 数量估计 有参照估数 估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4~7岁儿童发展需求的户外隐匿游戏空间构建及其设施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芳 廖云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7,共11页
目的构建满足4~7岁儿童发展需求的户外隐匿游戏空间和游乐设施,以实现减少监护人对儿童游戏的监督和命令,保障儿童自由、自控游戏,帮助儿童增强自我认同意识、建立独立自信品格,并培养高情商交往能力。方法首先针对4~7岁儿童游戏行为的... 目的构建满足4~7岁儿童发展需求的户外隐匿游戏空间和游乐设施,以实现减少监护人对儿童游戏的监督和命令,保障儿童自由、自控游戏,帮助儿童增强自我认同意识、建立独立自信品格,并培养高情商交往能力。方法首先针对4~7岁儿童游戏行为的心理行为特征和游戏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游乐空间和设施对4~7岁儿童游戏行为及心理特征的影响,得到儿童发展需求对户外游戏空间及其设施的具体要求;其次,结合儿童自我发展和自主游戏的诉求,对儿童户外隐匿游戏空间及其设施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儿童游乐空间和设施的主题确定、方案设计及效果展示三个阶段出发,构建满足4~7岁儿童发展需求的户外隐匿游戏空间及游乐设施。结果,构建了儿童不断深入参与的隐匿空间、参差自然与社会相恰的诗意隐匿空间、象征性分割迷宫三种不同特点的户外隐匿空间,可满足儿童自主游戏的需求;此外,隐匿空间中内置的与空间特征相适应的趣味性、操作力助益游乐设施,其造型、材质、色彩多方面的设计考虑,可以激发儿童想象力,增加儿童游戏热情,促进儿童的探索兴趣。结论构建了可满足4~7岁儿童发展的游乐空间和设施的设计方案,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为4~7岁儿童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岁儿童 发展需求 隐匿游戏空间 游乐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幼儿情绪理解与社会善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但菲 马岳毅 丛龙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2,共7页
为探讨3~6岁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验法对211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6岁幼儿社会善念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情绪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3)心理理论... 为探讨3~6岁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验法对211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6岁幼儿社会善念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情绪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3)心理理论在幼儿情绪理解和社会善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年龄调节了心理理论中介效应的前段路径。结果表明:情绪理解通过心理理论影响社会善念,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情绪理解对心理理论的预测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善念 情绪理解 心理理论 3~6岁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影响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
14
作者 李泉 宋武 +1 位作者 廉彬 冯廷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664,共8页
采用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彝、白、纳西族272名4~6岁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结果发现:(1)在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三个民族95%儿童选择"延迟满足",表现出一致选择倾向;(2)在延迟满足的"维持"阶段,4、5岁... 采用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彝、白、纳西族272名4~6岁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结果发现:(1)在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三个民族95%儿童选择"延迟满足",表现出一致选择倾向;(2)在延迟满足的"维持"阶段,4、5岁年龄组白族、纳西族儿童等待时间显著长于彝族儿童,而6岁年龄组三个民族在等待时间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加入协变量语言后,民族和年龄间主效应、民族与年龄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 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表现出相当的价值评估能力, 4~5岁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表现出民族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主要与其独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生活历史策略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儿童 少数民族 语言 延迟满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建议 被引量:29
15
作者 沈悦 杨丽珠 方乐乐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4,共7页
研究采用自编的"3-6岁儿童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以"半年"为单位对3-6岁儿童自我控制进行测量,考察3-6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和自我控制各维度之间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内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3-6岁儿童自... 研究采用自编的"3-6岁儿童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以"半年"为单位对3-6岁儿童自我控制进行测量,考察3-6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和自我控制各维度之间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内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3-6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5岁到4.5岁是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女孩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男孩;男孩自觉性的发展水平滞后于自我控制其它维度的发展,而女孩自觉性的发展水平最高。为了提高3-6岁儿童自我控制水平,教育工作者应该依据自我控制发展的敏感期,及依据不同年龄阶段自我控制的年龄和性别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岁儿童 自我控制 发展特点 教育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预测4岁时社会行为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莉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0-504,共5页
考察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对以后社会行为的预测。对 176名儿童进行 2年追踪 :2岁时 ,观察他们在陌生情境和延迟满足情境下的情绪调节策略。 4岁时 ,对他们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自由游戏活动进行观察 ,评价其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退缩性... 考察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对以后社会行为的预测。对 176名儿童进行 2年追踪 :2岁时 ,观察他们在陌生情境和延迟满足情境下的情绪调节策略。 4岁时 ,对他们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自由游戏活动进行观察 ,评价其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退缩性。在儿童完成分车票任务和收拾玩具过程中对其任务坚持性进行评价。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在预测 4岁时社会行为上早期情绪调节策略的主效应显著。这表明 2岁时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显著地预测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4 2-4岁儿童 情绪调节策略 社会行为 儿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体素质的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对5~6岁幼儿身体素质的干预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兴 张海平 +1 位作者 宋吉锐 于秀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依据我国幼儿人群游戏与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设计出以身体素质为基本分类、以幼儿体操与幼儿游戏运动组合为健身内容,并通过对5~6岁幼儿的游戏健身干预实践,观察幼儿体质指标中身体素质的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 依据我国幼儿人群游戏与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设计出以身体素质为基本分类、以幼儿体操与幼儿游戏运动组合为健身内容,并通过对5~6岁幼儿的游戏健身干预实践,观察幼儿体质指标中身体素质的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结果:幼儿体操、游戏健身运动组合对幼儿园5~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的积极和促进作用,各身体素质指标第3-97百分位点结果均可以作为幼儿体操、游戏健身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在评价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干预前、后幼儿的身体素质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操、游戏健身组合 5~6岁幼儿 干预实践 身体素质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对沈阳市3~4岁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海平 刘兴 +1 位作者 宋吉锐 于秀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69,74,共6页
根据我国幼儿人群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设计基于身体素质提高的体操与游戏健身组合运动方案,并通过对沈阳市3~4岁幼儿的健身干预,观察幼儿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等... 根据我国幼儿人群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设计基于身体素质提高的体操与游戏健身组合运动方案,并通过对沈阳市3~4岁幼儿的健身干预,观察幼儿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对3~4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的积极和促进作用,依据各身体素质指标第3~97百分位点结果和第10、25、75、90百分位点结果制定的评价等级标准在评价幼儿体操、游戏健身前后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创新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操、游戏健身组合 3~4岁幼儿 身体素质 影响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在不同叙事活动中的叙事能力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婷 吴燕 吴念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25,共9页
本研究采用自由叙事、看图叙事和故事续编三种不同叙事活动考察幼儿在不同的叙事活动中叙事能力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在不同的叙事活动中叙事能力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的叙事活动中,叙事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变化的趋... 本研究采用自由叙事、看图叙事和故事续编三种不同叙事活动考察幼儿在不同的叙事活动中叙事能力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在不同的叙事活动中叙事能力的表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的叙事活动中,叙事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叙事活动类型会影响幼儿叙事能力的表现,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中表现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岁幼儿 叙事能力 自由叙事 看图叙事 故事续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闯 杨丽珠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市3所幼儿园3 ̄6岁382名幼儿责任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容易促进幼儿责任心良好发展;溺... 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市3所幼儿园3 ̄6岁382名幼儿责任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容易促进幼儿责任心良好发展;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幼儿责任心不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心 父母教养方式 3~6岁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