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技术的宋锦小花楼织机数字虚拟复原及效果评价
1
作者 张金宇 李鸿宇 朱剑鸣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技艺与织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建模对宋锦小花楼织机的数字虚拟复原的方法。首先,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宋锦小花楼织机各项数据进行实地勘测,并运用AUTO CAD软件对宋锦小花... 为了更好地实现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技艺与织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建模对宋锦小花楼织机的数字虚拟复原的方法。首先,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宋锦小花楼织机各项数据进行实地勘测,并运用AUTO CAD软件对宋锦小花楼织机的形制、结构及联动机构进行绘制;其次,运用基于Autodesk 3dsmax三维建模技术对该织机进行数字建模及其制作、织造工艺的数字化动态复原,并运用VRay软件对复原的宋锦小花楼织机进行材质及场景渲染;最后,将宋锦小花楼织机数字复原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基于3D技术对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与织造工艺的数字动态复原,可以有效解决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古织机制作技艺与传统织造技艺传播的难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与织造技术的高精度数字化复原,可以有效还原出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与织造过程的动态展示,为纺织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技术 宋锦小花楼织机 制作技艺 织造技艺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一波 罗张风 +5 位作者 田宇 蒋帅 谢龙辉 邵怡雯 李莉 饶利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经皮穿刺导航模板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3D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8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3D组应用数字定位结合3D打印导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穿刺次数、术中X线曝光次数、影像指标和随访结果。结果3D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01),影像学评价显示,3D组螺钉间距、螺钉与股骨颈轴线夹角平均低于传统组,3D组螺钉分布面积比与螺钉至颈皮质距离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未见股骨头坏死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定位技术结合3D打印经皮穿刺导板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精度和复位质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克氏针穿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3d打印 数字定位 经皮穿刺导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用于埋伏牙正畸矫治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冯妍 刘浩 +2 位作者 杨丽 张凡 李长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用于正畸矫治埋伏牙的效果。方法:纳入单发埋伏牙患者(第三磨牙除外)88例,共88颗埋伏牙。随机分为导板组44例与常规组44例。在埋伏牙两侧邻牙间置螺旋镍钛推簧推开间隙,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数字化定... 目的:观察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用于正畸矫治埋伏牙的效果。方法:纳入单发埋伏牙患者(第三磨牙除外)88例,共88颗埋伏牙。随机分为导板组44例与常规组44例。在埋伏牙两侧邻牙间置螺旋镍钛推簧推开间隙,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数字化定位导板辅助定位。结果:导板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6.42±4.94)min和(35.78±9.27)min(P<0.001),开窗去骨面积分别为(66.03±4.67)mm^(2)和(69.75±7.22)mm^(2)(P<0.05);导板组与常规组分别有43颗和41颗埋伏牙成功萌出(P>0.05);导板组和常规组患者埋伏牙萌出时间分别为(176.68±9.89)d和(178.18±10.17)d(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唾液中IL-6、IL-1β、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导板组患者唾液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制作使用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用于埋伏牙正畸治疗,可以提供精准定位,避免损伤相邻牙及周围血管神经束等重要组织结构,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开窗去骨面积,降低术后炎症因子分泌,抑制牙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数字化定位导板 埋伏牙 正畸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光处理3D打印设备的搭建与教学应用实验设计
4
作者 李介博 尹心承 韩建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245,共6页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本科教学日益受到重视。该文设计了一项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技术的3D打印教学实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搭建DLP 3D打印设备,学习设备的控制及参数调节。通过树脂固化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光敏树脂的光照时...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本科教学日益受到重视。该文设计了一项基于数字光处理(DLP)技术的3D打印教学实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搭建DLP 3D打印设备,学习设备的控制及参数调节。通过树脂固化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光敏树脂的光照时间与固化厚度关系,深入了解光固化原理,并基于灰度打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该实验不仅让学生体验了3D打印的完整流程,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光处理 光固化3d打印 灰度打印 教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存耀 杨晓亮 +3 位作者 魏灿 齐伟 井俊峰 张艳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91-2198,共8页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3D数字化全息影像重建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行实时导航。对照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最佳参数的二维影像(增强CT与增强MRI)进行术前规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Renal评分)、术中指标(手术总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肾功能变化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肌酐变化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及术中(肾集合系统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出血、皮下气肿、尿瘘)等发生率。结果成功构建了观察组23例肾肿瘤患者的全息影像,并对各个组织进行不同颜色标记,术前可直观地展示肾脏及肿瘤病灶、集合系统、肾动静脉、肾上腺、下腔静脉等组织并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提供实时的空间引导,精准定位肿瘤并辅助切除。对照组23例患者均采集到最佳参数的增强CT与增强MRI图像进行术前规划。本研究46例患者均由同一名具备相应资质的主刀医师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肿瘤,其中透明细胞癌(27例)、嫌色细胞癌(7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肉瘤样癌(2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1个月肌酐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0.331、0.273)。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未损伤集合系统,对照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RI与CT数据融合的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有助于术前规划和术中精确导航,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化全息影像 术中导航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在煤矿开采防灾减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6
作者 王普 陈慧丹 +3 位作者 魏泽笙 张军 张传洋 张美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2,共7页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能力。基于此,该文将FLAC3D(fast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数值模拟技术引入防灾减灾教学体系,阐述FLAC3D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通过两个案例实验演示解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易接受的矿压响应特征、灾害诱因、优化防控措施,并评估教学质量的应用成效,给出优化建议。实践表明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压响应特征的理解能力,培养其灾害预警与防范思维,以及工程决策能力。未来,随着具备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进一步与FLAC3D数值模拟基础软件深度联合,解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复杂的数据信息,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煤矿安全+教学与战略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 教学应用 FLAC3d数值模拟 AI技术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Unity3D的缆索起重机安全运行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述 鲁世立 +3 位作者 王建平 陈云 张光飞 李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降低缆索起重机(下文简称为缆机)运行的安全风险,分析缆机运行流程,提取缆机安全运行知识语义,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利用3DS Max软件构建大坝缆机运行初始场景,实现孪生模型三维可视化,将模型导入Unity3D引擎,使用高清渲染管... 为降低缆索起重机(下文简称为缆机)运行的安全风险,分析缆机运行流程,提取缆机安全运行知识语义,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利用3DS Max软件构建大坝缆机运行初始场景,实现孪生模型三维可视化,将模型导入Unity3D引擎,使用高清渲染管线对模型进行渲染,改善视觉效果,编写C#脚本对缆机运行全过程进行安全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所构建的缆机安全运行数字孪生模型监测隐患与故障,综合准确率达到96.7%,可有效实现缆机运行过程的安全监控、参数化控制以及可视化展示。研究结果可为缆机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Y3d 缆索起重机 数字孪生 物联网 实时监测 安全管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3D的工作面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数字孪生重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庆良 班新亮 +2 位作者 孟昭胜 万丽荣 雷小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8,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关键能源,保障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煤炭资源以井工开采为主,生产环境较恶劣且工人劳动强度大,智能化开采因其减人提效理念内涵成为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液压支架是井工开采关... 煤炭是我国的关键能源,保障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煤炭资源以井工开采为主,生产环境较恶劣且工人劳动强度大,智能化开采因其减人提效理念内涵成为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液压支架是井工开采关键支护装备,其支护性能同时受本体支护姿态及群组关联姿态影响。受井下复杂开采条件影响,液压支架支护姿态信息获取困难,因此如何智能精准地感知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是制约智能化建设的重大难题之一。为精准描述工作面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首先分析了液压支架群组空间连接关系,建立了基于多杆双驱的液压支架自姿态感知模型和基于空间多线协同定姿的架群姿态感知模型,分析了不同求解策略对自姿态模型解算性能影响。随后借助三维互动平台Unity3D搭建了工作面液压支架群组数字孪生环境,开发了基于工作面真实场景数据驱动的可视化系统。最后,依托山东某矿对所述方法开展了工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孪生重构方法能精确映射实际液压支架群组真实空间支护位态,解决了液压支架支护本体支护姿态信息易受现场振动干扰和支架群组关联姿态信息缺失难题。论文所提方法为工作面多智能体运行行为全场景虚拟再现及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数字孪生 自姿态 群姿态 UNITY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微型化、智能化环境分析仪器研制中的应用
9
作者 冯锦聪 王丁一 +1 位作者 李莹莹 江桂斌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9-1777,共9页
为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高通量操作及智能数据处理需求,微型化与智能化已成为环境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研发模式面临周期长、成本高、定制化难等问题,3D打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为环境分析... 为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高通量操作及智能数据处理需求,微型化与智能化已成为环境分析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研发模式面临周期长、成本高、定制化难等问题,3D打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为环境分析仪器革新提供了新途径。3D打印可大幅缩短“设计-加工-优化”周期,降低成本,能够实现个性化设计及复杂微结构的精准制造,为环境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及智能化奠定硬件基础。此外,3D打印集成其他数字化技术有望推动检测网络构建与云端协同分析。该文总结了3D打印在个性化环境分析仪器研制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以期为今后微型化、智能化环境分析仪器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分析仪器研制 3d打印 微型化 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树脂间隙保持器在儿童乳牙早失中的应用:一项包含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10
作者 谢菲 李思成 +3 位作者 霍方毅 姜凯 韩晶 闵艺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椅旁数字化流程及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间隙保持器(含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治疗儿童乳牙早失的临床可行性研究与初步效果。方法:选取12例5~8岁单颗乳磨牙早失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椅旁数字化流程[口内... 目的:探讨椅旁数字化流程及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间隙保持器(含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治疗儿童乳牙早失的临床可行性研究与初步效果。方法:选取12例5~8岁单颗乳磨牙早失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椅旁数字化流程[口内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3D打印、后处理]制作间隙保持器,当日完成试戴、调牙合与粘接。记录椅旁操作时间、患儿舒适度、保持器密合度及家长满意度。6个月后随访,评估保持器固位、完整性以及间隙维持效果。结果:12例患儿均成功当日完成佩戴树脂间隙保持器(简单型8例,修复-保持一体化型4例)。平均椅旁操作时间(扫描至粘接完成)为(53.6±3.9)min。患儿舒适度高,家长满意度达100%。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保持器总体成功率为91.7%(11/12),间隙维持有效,一体化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椅旁数字化流程及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间隙保持器治疗儿童乳牙早失具有高效、精准、舒适、美观的优点,临床可行性高。修复-保持一体化设计能有效处理基牙缺损病例,简化治疗程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保持器 3d打印 椅旁数字 修复-保持一体化 乳牙早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O3D的鄂伦春族虚拟服饰仿真研究
11
作者 王洁美 王适 曹原紫煊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4,共6页
文章以鄂伦春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采集收集服饰样本,梳理归纳鄂伦春族服饰的基本形制,并进行服饰尺寸分析和调整。利用CLO 3D技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3件鄂伦春族服饰进行数字化复现,分别从服装和饰品两部分的结构、面料、图案、... 文章以鄂伦春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采集收集服饰样本,梳理归纳鄂伦春族服饰的基本形制,并进行服饰尺寸分析和调整。利用CLO 3D技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3件鄂伦春族服饰进行数字化复现,分别从服装和饰品两部分的结构、面料、图案、工艺特征等方面进行仿真试验,建立鄂伦春族男、女3D虚拟仿真模型各一套,并进行虚拟试穿和场景展示,为鄂伦春族服饰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服饰 CLO3d 服装虚拟仿真技术 数字化复现 虚拟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QuantStudio^TM 3D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雷程红 陈凯云 +6 位作者 徐新峰 胡都斯·艾尔肯 徐军 白梅花 史茜 肖媛媛 王科珂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9-1306,共8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高灵敏性的马疱疹病毒1(EHV-1)3D数字PCR(3D-dPCR)检测方法,对EHV-1病毒含量较低的样品能准确定量检出,实现马鼻肺炎早期诊断及预防。根据EHV-1糖蛋白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3D-dPCR反应体系中引物探...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高灵敏性的马疱疹病毒1(EHV-1)3D数字PCR(3D-dPCR)检测方法,对EHV-1病毒含量较低的样品能准确定量检出,实现马鼻肺炎早期诊断及预防。根据EHV-1糖蛋白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3D-dPCR反应体系中引物探针浓度和退火温度,对该方法进行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分析,建立了EHV-1的3D-d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3D-dPCR方法,引物和探针最佳浓度分别为0.4和0.4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60℃,该方法绝对定量曲线的R2=0.998,线性关系良好,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相比灵敏度高10倍左右,最低检出限为5.83拷贝/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3.2%;与EHV-4、马泰勒虫、马病毒性动脉炎的核酸无交叉反应;通过对123份临床样品进行3D-dPCR检测,结果显示,3D-d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66.7%,高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中EHV-1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64.2%。3D-dPCR方法对病毒含量较高的样品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对病毒含量较低的样品敏感性更高,能有效检出可疑样品。本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3D-dPCR方法检测低拷贝数的临床样品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EHV-1的准确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EHV-1) 3d数字pcr(3d-dpcr) 绝对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异形件快速成型的光固化3D打印机数字孪生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兆启 王永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提高包装机研发生产中异形件的制造效率,设计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数字孪生监控系统,可有效保证光固化3D打印机生产异形件的质量。通过Unity3D构建虚拟机,Arduino开发板构建交互设备,以串口通讯方式实现虚拟机和实体机的连接。系统运行... 为提高包装机研发生产中异形件的制造效率,设计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数字孪生监控系统,可有效保证光固化3D打印机生产异形件的质量。通过Unity3D构建虚拟机,Arduino开发板构建交互设备,以串口通讯方式实现虚拟机和实体机的连接。系统运行稳定,可实现光固化3D打印机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打印层厚、成型平台姿态等关键数据的监测等功能。试验表明,打印层厚监测精度达0.01 mm,成型平台姿态监测精度达0.001°,在打印机正常工作时,将包装机收膜辊轮的生产时间缩短至3.5 h。研究为包装机的快速研发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光固化3d打印机 UNITY3d ARdUINO 系统搭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GIS的5G全连接采矿数字孪生系统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晓斌 高文远 +1 位作者 向平 何义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3-138,共6页
随着矿山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持续推进,矿山企业开始加快新型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生产数据和网络数据融合的矿山可视化云平台,支撑面向矿石流的矿山综合管理和决策,是建设智能和绿色矿山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推进攀钢矿业... 随着矿山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持续推进,矿山企业开始加快新型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生产数据和网络数据融合的矿山可视化云平台,支撑面向矿石流的矿山综合管理和决策,是建设智能和绿色矿山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推进攀钢矿业露天矿山5G远程采矿技术智能化应用研究为背景,基于5G、物联网、云计算和3D GIS等信息化技术,设计并实施了5G全连接采矿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系统,集成动态监管采矿设备、5G专网、生产运营等关键生产要素,为露天矿山实现本质安全生产、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可视化 云平台 3d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宝丰 章莹 +5 位作者 邰国良 代元元 谢会斌 郭晓泽 朱昌荣 王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析髋臼骨折情况并进行模拟复位,快速成型技术制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根据模型对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骨折及移位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模型非常相似,术前模拟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41例,复位满意9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32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 CT扫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模拟骨折复位,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骨科技术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髋臼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应用于髋臼骨折数字化设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章林 林海滨 +4 位作者 张国栋 陆俭军 陈宣煌 黄华军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数字化设计及实施的可行性方案并以3D打印技术进行验证。方法采集52例临床髋臼骨折薄层CT扫描数据,在Mimics14.0中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骨折复位并在复位模型上优化预设植入钢板位置和虚拟钉道模拟、测量钉道长度,三维切...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数字化设计及实施的可行性方案并以3D打印技术进行验证。方法采集52例临床髋臼骨折薄层CT扫描数据,在Mimics14.0中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骨折复位并在复位模型上优化预设植入钢板位置和虚拟钉道模拟、测量钉道长度,三维切割预设植入钢板部位骨块并3D打印,据此进行钢板折弯。将所有骨折块进行3D打印为实体模型结合折弯钢板进行内固定植入模拟。将钢板现实位置、螺钉方向和长度同数字化设计比较。结果总植入61根重建钢板,螺钉424颗,钢板植入位置和螺钉植入方向均与数字化设计高度吻合,钉道长度与数字化设计进行配对t检验,P=0.325。结论(1)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能在术前完成重建钢板折弯并进行手术模拟,折弯钢板模拟植入位置、螺钉植入方向、长度和虚拟设计高度一致。(2)术前折弯重建钢板对骨折复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仿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数字化设计 被引量:88
17
作者 黄华军 张国栋 +5 位作者 欧阳汉斌 杨洋 吴章林 许靖 谢普生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内固定植入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及常用胫骨平台钢板的CT数据,在Mimics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以及建立钢板三维模型库,然后进行内固定方案的数字化设计。3D打印出骨折复位模型以及钢板模型,在3D模型上按照数字化设计内固定方案进行模拟手术。比较数字化虚拟手术与3D模型模拟手术的内固定植入效果。结果 3D模型模拟手术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数字化设计方案的手术效果一致,二者螺钉长度无明显差异(t=-1.594;v=12;P=0.137)。结论 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能有效的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植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手术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 术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数字化教学资源、未来课堂与智慧学习三元关系的新探讨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洪梅 王运武 吴健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2期29-35,共7页
随着3D显示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它应用到未来课堂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未来学习是在先进技术支撑的环境中进行的,其学习资源要符合学习者时代需求。以3D图片、3D视频等为主的3D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高度立体逼真和临场感强的... 随着3D显示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它应用到未来课堂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未来学习是在先进技术支撑的环境中进行的,其学习资源要符合学习者时代需求。以3D图片、3D视频等为主的3D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高度立体逼真和临场感强的特性,不仅让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给学习者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而且为未来课堂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3D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未来课堂的建设以及促进智慧学习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充分了解3D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关键技术全面推进3D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未来课堂中的建设与应用,才能为智慧学习时代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乃至创新精神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学习 未来课堂 3d技术 3d数字化教学资源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建立准三维FLAC^(3D)模型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雷 李维朝 +3 位作者 孙强 王媛媛 冶小平 黄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01-2005,共5页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建立较为简单的不规则准三维模型,FLAC3D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的方法,即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的位置属性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并根据像素单元的颜色属性对所建立模型进行分组,...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建立较为简单的不规则准三维模型,FLAC3D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的方法,即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的位置属性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并根据像素单元的颜色属性对所建立模型进行分组,以便实现对模型单元赋予不同属性材料或者建立不同功能模块(如开挖、回填)。借助上述思想,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IMAGE-FLAC3D接口程序,实现了FLAC3D软件建模的直观、快速和自动化。通过建立土石混合体有限差分模型和库岸滑坡有限差分模型,检验了该方法及程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助强度折减法对所建立库岸滑坡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与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相近,说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计算性。该方法可作为数字图像服务于岩土工程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像素单元 FLAC3d 准三维模型 接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拇指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许靖 张国栋 +4 位作者 谭海涛 严斌 吴章林 杨洋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通过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拇指缺损再造供区面积准确、个性化及优化的选择。方法采集7例拇指受伤缺损患者双手及双足CT扫描数据,在Mimics软件中重建双手模型,根据左右手互为镜面投影的原理,利用Mimics软件自带"Mirror... 目的通过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实现拇指缺损再造供区面积准确、个性化及优化的选择。方法采集7例拇指受伤缺损患者双手及双足CT扫描数据,在Mimics软件中重建双手模型,根据左右手互为镜面投影的原理,利用Mimics软件自带"Mirror"功能生成健侧手的镜像,利用生成的镜像实现对拇指缺损的部分的虚拟形态学上的恢复,再进行数字化模拟对比和切割等操作,可以得到缺损拇指部分的三维形态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将生成的缺损模型打印出来,在缺损部分实物模型上贴上医用胶布包裹修剪,制作好的样布可以准确地指导供区的选择。结果 7例拇指缺损患者均采用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拇指再造供区面积的选择,再造后拇指外观形态高度接近未受伤前,功能恢复快、效果好,患者反映良好。结论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拇指缺损供区面积准确、个性化及优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再造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