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发酵液中D-3-苯基乳酸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青云 程俊 +1 位作者 崔春霞 朱益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5,共7页
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D-3-苯基乳酸(D-3-phenyl lactic acid,PLA),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 p ET-28aldhY52V转化底物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PLA,采用离子交换法对PLA纯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6种常用阴离子交换树脂... 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D-3-苯基乳酸(D-3-phenyl lactic acid,PLA),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 p ET-28aldhY52V转化底物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PLA,采用离子交换法对PLA纯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6种常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PLA的静态吸附容量测定,确定了D315具有较强的PLA吸附性能。在固定床上样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上样流速为4 BV/h、径高比为1∶7时,上样吸附效果较好。利用二阶段洗脱工艺:第一阶段用100 mmol/L HCl进行洗脱,第二阶段用200 mmol/L Na Cl在5 BV/h流速下洗脱。洗脱验证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洗脱液中PLA/PPA的质量浓度比值由初始的4.2上升到10.3,PLA收率为66.4%。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采用离子交换法纯化发酵液中PLA的工艺优化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苯基乳酸(d-3-phenyl LACTIC acid PLA) 离子交换 阶段洗脱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阿洛酮糖的生物转化及冷却结晶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震 程倩倩 +2 位作者 季勤怡 朱钼蓝 夏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22,共7页
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完善D-阿洛酮糖上下游生产工艺,选取3种不同微生物来源的D-阿洛酮糖3-差相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ase)在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 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完善D-阿洛酮糖上下游生产工艺,选取3种不同微生物来源的D-阿洛酮糖3-差相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ase)在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对全细胞生物转化工艺的探索和不同重组菌催化能力的分析对比,发现重组表达了来源于多尔氏菌属(Dorea sp.CAG317)的DAEase的全细胞生物转化率达到32.60%。在此基础上对反应液进行色谱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D-阿洛酮糖料液。对D-阿洛酮糖料液采取冷却结晶法析出晶体,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后的冷却结晶工艺,D-阿洛酮糖结晶率达到了77.43%,纯度达到了98.70%。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生物转化 d-阿洛酮糖-3差相异构酶 色谱分离 冷却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场分离与延拓的视密度反演 被引量:37
3
作者 徐世浙 余海龙 +2 位作者 李海侠 田钢 杨金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92-1598,共7页
由于目前计算机内存和速度的限制,在对大面积重力资料进行三维密度反演时,已有的反演方法很难奏效.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场分离与延拓的视密度快速反演方法:首先应用场分离的切割法对平面上的重力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切割分离;然后运... 由于目前计算机内存和速度的限制,在对大面积重力资料进行三维密度反演时,已有的反演方法很难奏效.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场分离与延拓的视密度快速反演方法:首先应用场分离的切割法对平面上的重力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切割分离;然后运用大深度向下延拓方法将各层的场延拓至相应的深度;最后反演出各深度层的密度.反演得到的密度是各深度层密度的近似分布,称为视密度反演.本反演方法克服了传统已有方法计算时间特别长、解稳定性差的缺点,在主频1.99 GHz的微机上,反演128×128×10个密度值的计算时间小于20 s,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反演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三维反演 视密度反演 位场分离 位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IV对角区非定常马蹄涡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华 吕志咏 孙盛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利用PIV技术研究了柱体与平板层流边界层角区的非定常流动结构,流动显示和PIV测量均表明角区存在3种非定常的马蹄涡模态,即绕合模态、脱落-绕合模态以及脱落-耗散模态,一定Re数下主涡脱落后既可能表现为脱落-绕合模态,也可能表现为脱落... 利用PIV技术研究了柱体与平板层流边界层角区的非定常流动结构,流动显示和PIV测量均表明角区存在3种非定常的马蹄涡模态,即绕合模态、脱落-绕合模态以及脱落-耗散模态,一定Re数下主涡脱落后既可能表现为脱落-绕合模态,也可能表现为脱落-耗散模态.这主要取决于模型头部形状对涡轴造成的拉伸以及耗散和扩散程度.PIV测量表明,随雷诺数增加主涡下方从壁面喷发的反向二次涡逐步增大形成强度和尺度较大的"涡舌",该"涡舌"将突入整个涡系所在的边界层,最终将主涡与上游涡系隔离并使其从旋涡生成区涡系脱落,马蹄涡非定常摆动时具有较复杂的奇点形态组合和演化,反映涡轴受到了交替的拉伸和压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区流动 三维分离 非定常流动 马蹄涡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诱导相分离制备聚己内酯三维多孔支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兆红 刘志军 +2 位作者 桂秋媛 魏炜 李志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90-1693,1697,共5页
三维多孔支架在组织工程中有重要用途,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制备聚己内酯(PCL)三维多孔支架,研究其可行性及工艺条件对三维多孔支架孔结构及其尺寸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改变初始浓度、CO2压力和温... 三维多孔支架在组织工程中有重要用途,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制备聚己内酯(PCL)三维多孔支架,研究其可行性及工艺条件对三维多孔支架孔结构及其尺寸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改变初始浓度、CO2压力和温度等工艺参数制备出不同孔径的PCL三维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貌,利用Image-Pro-Plus软件分析支架的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可以制备PCL三维多孔支架,支架的平均孔径在40~80μm之间,孔径分布较好;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减小,支架的孔径减小;压力对孔径的影响不大。通过对超临界CO2/丙酮/PCL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热力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多孔支架 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 聚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的三维非定常气动特性估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伍艳 王同光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结合动量-叶素理论、非定常空气动力和动态失速模型来计算风力机叶片的二维非定常气动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经过适当修正后考虑三维旋转效应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分析比较二维和三维两种计算结果,给出更为合理的计算叶片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方... 结合动量-叶素理论、非定常空气动力和动态失速模型来计算风力机叶片的二维非定常气动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经过适当修正后考虑三维旋转效应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分析比较二维和三维两种计算结果,给出更为合理的计算叶片非定常气动特性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风力机叶片的三维非定常气动特性计算结果与二维时的计算结果相比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非定常空气动力 三维旋转效应 分离点 分离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锥型旋流器内液—液分离过程的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思 王国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9,共5页
为研究双锥型水力旋流器内液—液分离机理以提高其分离性能和降低旋流器的能量损耗,该文使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结合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实现了双锥型水力旋流器内液—液分离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并预测其分离效率。该模拟适... 为研究双锥型水力旋流器内液—液分离机理以提高其分离性能和降低旋流器的能量损耗,该文使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结合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实现了双锥型水力旋流器内液—液分离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并预测其分离效率。该模拟适用于轻质分散相的体积率超过10%,湍流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一般广义情形。计算给出了旋流器内部的流动结构,展示了液—液两相由开始的均相来流如何在旋流器内逐渐分离、聚合、迁移的过程,基于计算结果预测了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预测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说明计算结果是有效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器 三维数值模拟 液-液分离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垦71井区三维VSP资料波场分离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卫红 陈林 高志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三维VSP资料是多偏移距VSP资料,资料中多种类型的波叠合在一起形成复杂波场。从复杂波场中分离出单一的保幅反射波波场是三维VSP波场分离的重要工作。常规二维VSP波场处理方法单一,难以适用于复杂的三维波场处理。针对三维VSP资料的波... 三维VSP资料是多偏移距VSP资料,资料中多种类型的波叠合在一起形成复杂波场。从复杂波场中分离出单一的保幅反射波波场是三维VSP波场分离的重要工作。常规二维VSP波场处理方法单一,难以适用于复杂的三维波场处理。针对三维VSP资料的波场特点,以分离上行反射P波为例,将单一波场分离方法加以适当组合,对垦71井区三维VSP实际资料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波场分离处理中叠加消去法和中值滤波相结合以及F-K滤波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单一方法的缺陷,波场处理后获得了波组特征明显、波场清晰单一的上行反射P波保幅波场,取得了较好的波场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VSP波场分离 波组特征 保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沉降分离室内三维定常气流流动数值计算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立军 蒋恩臣 李名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为了解气流在4ZTL-1800型割前摘脱稻(麦)联合收获机惯性沉降分离室内的运动规律,从流体力学和湍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气体运动微分方程式及k-ε湍流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惯性沉降分离室内三维定常气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气体在惯性... 为了解气流在4ZTL-1800型割前摘脱稻(麦)联合收获机惯性沉降分离室内的运动规律,从流体力学和湍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气体运动微分方程式及k-ε湍流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惯性沉降分离室内三维定常气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气体在惯性沉降分离室内的流动特征。根据其特征对分离室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惯性沉降分离室内的气流流场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惯性沉降分离室 三维 定常气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升流速对三相分离器分离效果影响的三维稳态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飞麟 沈明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以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厌氧反应三相分离器中USAB反应器在不同设计流速下的固、液、气三相三维流场以及分离效率进行模拟分析,模拟中采用的5种设计上升流速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 以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厌氧反应三相分离器中USAB反应器在不同设计流速下的固、液、气三相三维流场以及分离效率进行模拟分析,模拟中采用的5种设计上升流速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m/h。模拟结果表明:设计上升流速对反应器内部流动的影响明显,实际的液相平均流速约为设计上升流速的3倍左右,气相的平均流速比液相的高约10%;固相平均速度比设计上升流速低,约为其1/2弱,固相的最大垂直上向流速与设计上升流速完全一致。低的设计上升流速下的固、气分离率略高于高的上升流速情况,分离率差别小于2%。实际工程试验表明,理论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应器 三相分离器 上升流速 多相流 三维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IV研究角区三维分离的附着奇点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华 吕志咏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37-42,共6页
利用PIV测试技术从定量的角度实验证实了角区干扰马蹄涡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有别于传统“分离奇点”的“附着奇点结构”,即对称面最上游的流线并非是从壁面向上抬起而从壁面“分离”,而是经由空间的一个奇点向壁面“附着”,从而表明... 利用PIV测试技术从定量的角度实验证实了角区干扰马蹄涡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有别于传统“分离奇点”的“附着奇点结构”,即对称面最上游的流线并非是从壁面向上抬起而从壁面“分离”,而是经由空间的一个奇点向壁面“附着”,从而表明表面油流显示中的渐进收拢线可能是附着线而非分离线,因而油流渐进收拢线只是分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PIV实验结果还表明角区干扰马蹄涡存在着三种可能的附着奇点结构,三种附着奇点结构都满足奇点指数拓扑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区干扰 三维分离 附着奇点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茅泽育 赵雪峰 +1 位作者 许昕 赵升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5期800-805,共6页
应用显式代数应力模型建立了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方程离散采用交错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法,并采用SIMPLE算法求解,代数方程求解采用TDMA逐行扫描法。针对交汇口几何特征分区进行网格划分,自由水面求解采用VOF方法。应用实测资料对计算结... 应用显式代数应力模型建立了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方程离散采用交错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法,并采用SIMPLE算法求解,代数方程求解采用TDMA逐行扫描法。针对交汇口几何特征分区进行网格划分,自由水面求解采用VOF方法。应用实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与应用k-ε紊流模型的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数值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交汇水流独特的三维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渠 交汇水流 显式代数应力模型 三维数值模型 分离区 断面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各向异性介质三分量数据波型分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春辉 何樵登 王晓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50,共6页
波场分离作为偏移和反演前的准备工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各向同性介质的波型分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来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型分离也得到了关注,但进展不大。本文提出了在ω—P域对普适的三维各向异性介质三分量资料进行波型分离的方... 波场分离作为偏移和反演前的准备工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各向同性介质的波型分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来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型分离也得到了关注,但进展不大。本文提出了在ω—P域对普适的三维各向异性介质三分量资料进行波型分离的方法。它充分利用了本征位移场与采集坐标系中三分量资料的线性关系,通过线性变换、使得qP、qS1、qS2三种波型彻底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型分离 Τ-P变换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风洞中用油滴表面流动显示技术研究激波-边界层干扰流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贵明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3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脉冲风洞中显示复杂流动的表面油滴技术及其实验结果。在实验时间为20至500ms 的风洞中用表面油滴技术能清晰地显示尖前缘翼诱导激波-边界层干扰流表面流谱的详细特征,其特征位置与用铂薄膜电阻温度计和液晶热图测量... 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脉冲风洞中显示复杂流动的表面油滴技术及其实验结果。在实验时间为20至500ms 的风洞中用表面油滴技术能清晰地显示尖前缘翼诱导激波-边界层干扰流表面流谱的详细特征,其特征位置与用铂薄膜电阻温度计和液晶热图测量结果吻合。油流图像表明尖翼高超声速干扰流具有相似于超声速干扰流的锥形特性,大翼偏转角时,存在二次分离再附现象。实验结果证实了尖翼上游干扰角的高超声速相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边界层干扰 脉冲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激光技术对圆柱状流体边界层分离点的观测
15
作者 李田泽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使用激光带对圆柱状流体周围的边界层分离点的三维特性进行了观测,阐述了三维不稳定性的原因,给出了几个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激光带 边界层 分离 三维不稳定性 圆柱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图三维重建中的预处理与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岚峰 邹北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1-165,共5页
提出了基于边界表示B-rep方法的工程图三维重建中对于二维工程图纸进行预处理和信息提取的一系列实用算法,涉及到工程图读入、实体过滤、视图分离、视图坐标规格化以及视图数据处理等流程。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二维工程视图中完备的... 提出了基于边界表示B-rep方法的工程图三维重建中对于二维工程图纸进行预处理和信息提取的一系列实用算法,涉及到工程图读入、实体过滤、视图分离、视图坐标规格化以及视图数据处理等流程。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二维工程视图中完备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而且处理对象并不局限于标准的工程三视图,对于工程一视图、二视图同样可以处理。这些算法已经应用于一个CAD原型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续的三维重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预处理 信息提取 视图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和投影分离的三维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龙庭 吴云韬 +1 位作者 廖桂生 张彦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3-1228,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和投影分离的三维正弦信号的频率参数估计算法.算法核心思想在于将三维采样数据阵理解为散布在某一维上的二维切片矩阵列,以此来实现对三维采样数据阵列的降维处理,并通过构造投影矩阵来实现信号中各分量的分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和投影分离的三维正弦信号的频率参数估计算法.算法核心思想在于将三维采样数据阵理解为散布在某一维上的二维切片矩阵列,以此来实现对三维采样数据阵列的降维处理,并通过构造投影矩阵来实现信号中各分量的分离,算法可实现信号各分量三维参数自动配对.在整个估计过程中,算法所用矩阵都维持原采样数据阵规模,因而算法整体运算量较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性能及运算复杂度上均要优于三维情况下的IMDF算法及HOSVD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频率估计 子空间方法 投影矩阵分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各向同性介质矢量波场保幅分离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楠 何兵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20-2426,共7页
三维各向同性介质中,基于常规散度和旋度算子分离得到的纵横波在物理意义和发生极性的反转位置上无法与原混合波场完全对应。现有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是在波场求取散度和旋度基础上再做一次梯度和旋度运算,分离后的矢量纵横波与原波场极... 三维各向同性介质中,基于常规散度和旋度算子分离得到的纵横波在物理意义和发生极性的反转位置上无法与原混合波场完全对应。现有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是在波场求取散度和旋度基础上再做一次梯度和旋度运算,分离后的矢量纵横波与原波场极性反转位置一致,但不保幅。从一阶速度-应力方程出发,在波数域推导了矢量纵横波分离公式的表达形式,并结合有限差分过程给出了其在空间域的求解方法。该方法的本质是利用纵横波的传播速度对现有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进行振幅校正,并将校正结果分别作为纵波与横波对于时间的二阶偏导。简单层状模型和SEG/EAEG盐丘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复杂波场的矢量纵横波分离,并保证分离后纵横波的波形与原混合波场保持一致,具有较好的保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弹性波 各向同性介质 矢量波场 保幅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