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要活性维生素25-羟基维生素D_(3)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志南 田书毓 +2 位作者 毕可 黄磊 连佳长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VD_(3))是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比VD_(3)更高的生物效价,且能大大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因而成为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食品和饲料... 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VD_(3))是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比VD_(3)更高的生物效价,且能大大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因而成为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目前主要通过从天然原料和食品加工副产物中提取天然甾醇,再经多步化学反应实现小规模生产。但这一生产路线存在原料来源受限、天然甾醇分离纯化难度大、后续化学合成步骤多和产率低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已涌现多种生物催化生产和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工程酵母生产等新技术。作者首先介绍了化学全合成和化学半合成法的优缺点,综述了以VD_(3)为原料通过生物催化合成25(OH)VD_(3)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工程酵母生物合成25(OH)VD_(3)的最新技术,对其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开展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_(3) 生物合成 生物转化 维生素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_(3)营养效应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邱庆 赵勐 +3 位作者 王典 陈雅坤 赵连生 臧长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13-4323,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胎次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机体反应,分析胎次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疾病发生率及后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揭示围产期奶牛胎次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体况评分一致(3.25)、预产期前21 ... 【目的】探究不同胎次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机体反应,分析胎次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疾病发生率及后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揭示围产期奶牛胎次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体况评分一致(3.25)、预产期前21 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6头,按照胎次分配头胎组(胎次=1,n=11)和经产组(胎次≥2,n=15)。试验奶牛饲喂统一饲粮,每日补充3 mg/头25-羟基维生素D3。试验期82 d(第22天为预计产犊日)。记录产犊后奶牛日乳产量,同时采集产犊后0、7、21 d的乳样,用于检测乳成分。于产犊前21、7 d(-21、-7 d),分娩当天(0 d),产犊后7、21 d采集饲料及母牛、后代犊牛血液样品,分别用于检测饲料常规营养成分、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液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并检测0、60日龄犊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1)与头胎奶牛相比,经产奶牛产后7、21 d乳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产后7 d非脂乳固体率显著降低(P<0.05)。(2)经产奶牛较头胎奶牛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头胎奶牛相比,在产犊前21和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降钙素(CT)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产犊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经产奶牛血液中CT和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产犊21 d时,经产奶牛血液IgM和TNF-α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3)经产奶牛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极显著高于头胎奶牛后代犊牛(P<0.01)。【结论】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营养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围产期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可使头胎奶牛血液免疫能力提高;经产奶牛骨、胶原代谢能力增强,同时其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 围产期奶牛 胎次 生产性能 产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
3
作者 刘宇 谢继辉 +3 位作者 章萍萍 周迪 赵维克 张居舟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上引入易电离基团,提高离子化效率,建立了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衍生化条件、样品前处理条件、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乙腈溶剂中,目标化合物与衍生试剂PTAD质量比为1∶10000的条件下,衍生反应充分;衍生反应1 h后达到稳定;相较于Silica和C 18固相萃取(SPE)柱,HLB SPE柱对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更高,同时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在水-甲醇流动相体系中添加5 mmol/L甲胺,可显著提升目标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样品经过均质,加入同位素内标,碱液皂化,萃取浓缩,固相萃取柱净化和化学衍生,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上,以0.1%甲酸-5 mmol/L甲胺水溶液和0.1%甲酸-5 mmol/L甲胺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析物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在0.2~50μ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18~0.066μg/kg,方法定量限为0.06~0.22μg/kg,在0.20、1.0、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2.6%~99.4%,相对标准偏差为3.6%~6.2%。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灵敏、准确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衍生化反应 4-苯基-1 2 4-三唑啉-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红伟 韩华 岳月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VitD_3]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其在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培养结肠癌Caco-2细胞,模拟人小肠上皮细胞单层细胞屏障;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不处理,B组加2%右...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VitD_3]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其在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培养结肠癌Caco-2细胞,模拟人小肠上皮细胞单层细胞屏障;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不处理,B组加2%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1 m L模拟结肠炎损伤,C组先用10-8mmol/L的1,25-(OH)_2VitD_3处理24 h再加入DSS 1 m L,干预后培养1 h。透射电镜下观察Caco-2单层细胞屏障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下,A组细胞顶部出现排列整齐、分化良好的微绒毛状结构,相邻细胞间的顶端呈现紧密连接样结构;B组细胞局部微绒毛消失或减少,紧密连接样结构消失;C组细胞微绒毛分化较B组好,相邻细胞间的局部微绒毛消失不明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组3种紧密连接蛋白荧光条带连续完整,荧光强度高;B组紧密连接蛋白荧光条带断续不完整,荧光强度弱;C组紧密连接蛋白荧光条带较清晰连续,且荧光强度增强。结论 1,25-(OH)_2VitD_3可通过增加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为其在结肠炎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1 25-羟基维生素d3 紧密连接 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HCV-RNA载量及MPR对HC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郭锐 李文娟 王亚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HCV-RNA载量、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计数比率(MPR)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HCV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效果分为持续应答组4...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HCV-RNA载量、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计数比率(MPR)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HCV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效果分为持续应答组47例和非持续应答组57例。比较持续应答组和非持续应答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血清25-(OH)D_(3)水平、HCV-RNA载量、MPR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治疗效果的联合预测价值。结果持续应答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HCV-RNA载量和MPR低于非持续应答组,血清25-(OH)D_(3)水平高于非持续应答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CV-RNA载量和MPR是HC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25-(OH)D_(3)水平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25-(OH)D_(3)水平、HCV-RNA载量、MPR联合预测HC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850(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00%和86.00%。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HCV-RNA载量、MPR在预测HC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25羟基维生素d_(3) HCV-RNA载量 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计数比率 持续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致死剂量脂多糖攻击的大鼠CD_4^+CD_(25)^+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祁晓平 李培 +1 位作者 恽时峰 黎介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短期应用对大鼠受致死剂量脂多糖(LPS)攻击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此保护作用是否与1,25-(OH)2D3对CD4+CD25+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有关。方法:将大鼠分成3个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短期应用对大鼠受致死剂量脂多糖(LPS)攻击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此保护作用是否与1,25-(OH)2D3对CD4+CD25+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有关。方法:将大鼠分成3个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1,25-(OH)2D3 0.125μg/只、0.25μg/只、1μg/只灌胃,3次/周,共2周。另设对照组给予赋形剂。给药后第15天腹腔注射致死剂量LPS(10mg/kg),每组10只用于观察96 h内的死亡率;其余10只大鼠注射LPS 6 h后抽取外周血并留取脾脏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Foxp3mRNA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结果:用1,25-(OH)2D3预处理的各组大鼠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各组外周血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数量、脾脏Foxp3mRNA表达水平、外周血IL-10及TGF-β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1,25-(OH)2D3能够有效保护大鼠抵抗致死剂量LPS的攻击,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1,25-(OH)2D3上调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羟基维生素d3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控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联合rTMS、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对血清25-(OH)D_(3)、BDNF、认知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何风英 何兰英 +3 位作者 李素水 张翠芳 李运良 孙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_(3)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认知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104例,根据... 目的 探讨维生素D_(3)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认知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_(3)联合rTMS、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rTMS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精神病性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损伤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脑电图及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25-(OH)D_(3)、BDNF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49/52)高于对照组80.77%(42/52)(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各项评分、α波幅及血清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θ波幅及血清IGF-1、NCAM、Galectin-3、25-(OH)D_(3)、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_(3)联合rTMS、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精神病性症状,改善脑电异常,降低认知功能损伤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维生素d_(3) 重复经颅磁刺激 阿立哌唑 25-羟基维生素d_(3)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认知损伤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
8
作者 杜小婉 吕英华 +1 位作者 杨俊朋 史晓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560例孕早期(孕5~12周)女性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孕24~28+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560例孕早期(孕5~12周)女性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孕24~28+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DM组和对照组。统计孕早期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GDM发生率,比较GDM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25-(OH)D_(3)水平、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及HOMA-IR与GDM的关系。结果纳入的560例孕妇中GDM发生率为7.86%,其中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者,GDM发生率达到81.82%,孕早期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孕妇GD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6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低下和HOMA-IR升高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妊娠期妇女GDM发生风险,妊娠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25-维生素d_(3) 胰岛素抵抗 妊娠糖尿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高氧环境中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有辰 金正勇 许东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 D3]对高氧环境中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随机分为5组。A组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不处理;B组于高氧环境中培养,不处理;C、D、E组...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 D3]对高氧环境中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随机分为5组。A组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不处理;B组于高氧环境中培养,不处理;C、D、E组于高氧环境中培养,并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10μmol/L的1,25(OH)2Vit D3处理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Bcl-2、Bax蛋白。结果 A、B、C、D、E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45±0.91、40.83±4.96、42.65±4.85、63.43±5.61、76.47±5.94,A组与其他四组比较P均<0.05,B、C组比较P>0.05,D、E组与B、C组比较P均<0.05,D、E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B、C、D、E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值均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均增高,P均<0.05。B、C组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值比较,P均>0.05。与B、C组比较,D、E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值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与D组比较,E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值下降(P均<0.05),而Bax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1,25(OH)2Vit D3可促进高氧环境中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节Bcl-2/Bax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A549细胞 1 25-羟基维生素d3 高氧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患者25-羟维生素D_(3)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纪博凡 陈晶晶 +2 位作者 麻雪洁 张晓良 汤日宁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的关系及25(OH)D_(3)...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的关系及25(OH)D_(3)水平对透析患者CKD-aP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MHD、P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CKD-aP分为无瘙痒组、瘙痒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25(OH)D_(3)水平,根据瘙痒评分进一步将瘙痒组分为轻度瘙痒组和中重度瘙痒组。总人群、MHD、PD患者以瘙痒程度分组比较25(OH)D_(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PD患者发生CKD-aP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25(OH)D_(3)在预测透析患者发生CKD-aP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共纳入331例患者,其中MHD患者238例,PD患者93例。CKD-aP患病率分别为56.5%、58.4%、51.6%。MHD及PD患者瘙痒组25(OH)D_(3)均低于无瘙痒组(MHD:Z=-3.538,P<0.001;PD:Z=-3.075,P=0.002)。无瘙痒组、轻度瘙痒组、中重度瘙痒组3组25(OH)D_(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总人群:H=28.823,P<0.001;MHD:H=25.137,P<0.001;PD:H=12.228,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257,95%CI:1.033~1.529,P=0.022)、血磷(OR=2.277,95%CI:1.215~4.268,P=0.010)、甲状旁腺激素(OR=1.002,95%CI:1.000~1.003,P=0.018)、β2-微球蛋白(OR=1.039,95%CI:1.007~1.073,P=0.017)是MHD患者发生CKD-aP的危险因素,血磷(OR=4.613,95%CI:1.354~15.719,P=0.015)、超敏C反应蛋白(OR=1.192,95%CI:1.019~1.395,P=0.028)是PD患者发生CKD-aP的危险因素,25(OH)D_(3)是MHD和PD患者发生CKD-aP的保护因素(MHD:OR=0.937,95%CI:0.901~0.975,P=0.001;PD:OR=0.909,95%CI:0.830~0.995,P=0.038)。ROC曲线显示:当MHD患者25(OH)D_(3)<18.835 ng/ml时,预测患者发生CKD-aP的AUC为0.635;PD患者25(OH)D_(3)<10.545 ng/ml时,预测患者发生CKD-aP的AUC为0.685。结论较低的25(OH)D_(3)在透析患者CKD-aP中起重要作用,25(OH)D_(3)水平在预测透析患者发生CKD-aP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上调小鼠肠道中活性防御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子硕 刘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探索维生素D对肠道先天免疫抗菌肽——α-防御素1(alpha-1-defensin,DEFA1)剪切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的调控,利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Vitamin D receptor knock-out,VDR-KO)与肠道细胞系作为研... 为探索维生素D对肠道先天免疫抗菌肽——α-防御素1(alpha-1-defensin,DEFA1)剪切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的调控,利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Vitamin D receptor knock-out,VDR-KO)与肠道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q RT-PCR及免疫印迹等研究方法,发现其肠道细胞中MMP-7的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较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显著降低,并且DEFA1的表达量也较低,表明维生素D可以调控肠道MMP-7的表达,从而影响DEFA1的成熟。同时,体外细胞实验表明:1,25-二羟基维生素D_3能够上调肠道细胞MMP-7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初步表明,维生素D通过调控MMP-7的表达影响DEFA1的成熟,而维生素D缺失,MMP-7下调从而DEFA1下调,进一步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7 α防御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_3对肉鸡生长性能、骨骼矿化及肠道维生素D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金龙 张宁 +5 位作者 杨雪 陈冠华 王志祥 瞿红侠 韩进诚 陈建成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4-29,共6页
为研究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1~28日龄白羽肉鸡生长性能、骨骼矿化以及肾脏1α-羟化酶、肠道细胞核维生素D受体(n VDR)和细胞膜维生素D受体(m VDR)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罗斯308白羽肉鸡公雏24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 为研究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1~28日龄白羽肉鸡生长性能、骨骼矿化以及肾脏1α-羟化酶、肠道细胞核维生素D受体(n VDR)和细胞膜维生素D受体(m VDR)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罗斯308白羽肉鸡公雏24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组为基础日粮组(不添加维生素D),Ⅱ组为正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 IU/kg的维生素D_3),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000 IU/kg的25-OH-D_3)。结果显示:(1)与基础日粮Ⅰ组相比,Ⅲ、Ⅳ组1~28日龄肉鸡体增重、采食量提高,料重比降低(P<0.05);与正对照Ⅱ组相比,Ⅲ、Ⅳ组1~28日龄肉鸡体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与基础日粮Ⅰ组相比,Ⅲ、Ⅳ组28日龄肉鸡胫骨、股骨和跖骨重量、灰分重量及钙、磷含量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正对照Ⅱ组相比,Ⅲ组胫骨、股骨和跖骨灰分重量提高(P<0.05);Ⅳ组与正对照Ⅱ组28日龄肉鸡骨骼矿化无显著差异(P>0.05)。(3)与基础日粮Ⅰ组及正对照Ⅱ组相比,Ⅲ组28日龄肉鸡肾脏1α-羟化酶mRNA表达水平提高234.72%和243.73%(P<0.01);与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Ⅳ组肾脏1α-羟化酶m RNA表达水平降低10.46%(P<0.05)。(4)与基础日粮Ⅰ组及正对照Ⅱ组相比,Ⅲ组28日龄肉鸡十二指肠n VDR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Ⅳ组十二指肠n VDR mRNA表达水平降低32.56%(P<0.05)。(5)与基础日粮Ⅰ组相比,Ⅲ组28日龄肉鸡十二指肠mVDR mRNA表达水平提高25.29%(P<0.05);与正对照Ⅱ组相比,试验Ⅲ组mVDR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试验Ⅲ组相比,试验Ⅳ组mVDR mRNA表达水平降低24.50%(P<0.05)。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500 IU/kg的25-OH-D_3可显著提高肉鸡肾脏1α-羟化酶和十二指肠mVDR mRNA表达水平,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骨骼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 生长性能 骨骼矿化 维生素d受体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日粮中25-羟基维生素D_3与维生素D_3生物学效价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瞿红侠 王建国 +5 位作者 陈冠华 张金龙 韩进诚 张进良 席丽 闫永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5-28,32,共5页
为比较肉鸡日粮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维生素D3相对生物学效价,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母雏30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0只。设计6种日粮,在含0.50%Ca、0.25%非植酸磷(NPP),无维生素D3的玉米-豆粕型基础... 为比较肉鸡日粮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维生素D3相对生物学效价,选用1日龄罗斯308肉鸡母雏30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0只。设计6种日粮,在含0.50%Ca、0.25%非植酸磷(NPP),无维生素D3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个水平25-OH-D3(2.5、5.0、10.0μg/kg)和3个水平维生素D3(5.0、10.0、20.0μg/kg)。结果显示:(1)以1~42日龄肉鸡体增重评价,25-OH-D3生物学效价是维生素D3的1.78倍;(2)以42日龄肉鸡胫骨强度、重量和灰分重量评价,25-OH-D3生物学效价分别是维生素D3的2.09、1.82和1.73倍;(3)以42日龄肉鸡股骨重量、长度和灰分重量评价,25-OH-D3生物学效价分别是维生素D3的1.80、1.65和1.81倍。综合分析,在1~42日龄肉鸡日粮中,以生长性能和骨骼矿化指标评价,25-OH-D3生物学效价约为维生素D3的1.8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3 生物学效价 生长性能 骨骼矿化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日粮中1α-羟基维生素D_3与25-羟基维生素D_3生物学效价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进诚 王建国 +5 位作者 陈冠华 张金龙 瞿红侠 张进良 席丽 闫永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46-3252,共7页
本试验比较了肉鸡日粮中1α-羟基维生素D_3(1α-OH-D_3)与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生物学效价。将30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设计6种日粮,即在相同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 本试验比较了肉鸡日粮中1α-羟基维生素D_3(1α-OH-D_3)与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生物学效价。将30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设计6种日粮,即在相同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5.0和10.0μg/kg 25-OH-D_3和1.25、2.5和5.0μg/kg 1α-OH-D_3,斜率比法测定1α-OH-D_3与25-OH-D_3的相对生物学效价。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α-OH-D_3和25-OH-D_3可改善肉鸡平均体增重、料重比及血浆磷浓度,显著增加胫骨和股骨重量、长度和灰分重量(P〈0.05),而对骨骼钙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1~42日龄肉鸡平均体增重、料重比和血浆磷浓度评价,1α-OH-D_3生物学效价分别是25-OH-D_3的2.16、2.56和2.77倍;以42日龄肉鸡胫骨重量、长度、宽度和灰分重量评价,1α-OH-D_3生物学效价是25-OH-D_3的1.80、1.88、2.42和2.04倍;以42日龄肉鸡股骨重量、长度和灰分重量评价,1α-OH-D_3生物学效价是25-OH-D_3的1.89、1.98和2.18倍。试验表明,以1~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和骨骼矿化指标评价,1α-OH-D_3生物学效价约为25-OH-D_3的2.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生物学效价 生长性能 骨骼矿化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注射维生素D_3对哮喘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鲁正荣 艾涛 +9 位作者 杨雅静 王次林 罗荣华 王莉 王雪梅 夏万敏 樊映红 黄懿洁 黎桂菊 鲁佾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同时一次性肌肉注射维生素D37.5 mg治疗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初治患儿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次一吸(50μg/100μg),2次/天;观察组仅第1天加用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一次。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取静脉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升高,虽未达到理想水平,但可纠正哮喘患儿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给予一次性维生素D330万IU肌肉注射可以纠正其存在的25(OH)D不足或缺乏,可能是改善哮喘患儿临床预后的积极补充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儿童 哮喘 25-羟基维生素d 化学发光法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大鼠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培 祁晓平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近交系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剂量的VitD3组:0.125μg组,0.25μg组和1μg组,每组30只;灌胃给... 目的:探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近交系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剂量的VitD3组:0.125μg组,0.25μg组和1μg组,每组30只;灌胃给药,3次/周,共2周后对照组给予赋形剂;各组随机抽取20只大鼠,于第15 d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随机选择其中10只于6 h后切取脾,其余10只观察注射LPS后96 h大鼠的病死率,同时留取未注射LPS大鼠的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CD25+Treg数量变化,RT-PCR检测脾Foxp3 mRNA表达。结果:1,25(OH)2D3明显上调大鼠脾CD4+CD25+Treg的数量及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1,25(OH)2D3能保护大鼠抵抗LPS的攻击。结论:1,25(OH)2D3对大鼠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有显著影响。1,25(OH)2D3保护大鼠抵抗LPS攻击可能与其促进CD4+CD25+Treg的发育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羟基维生素d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_3和维生素A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阳利龙 银雪花 +1 位作者 祝文兵 何周康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血清以甲醇沉淀蛋白质,用正己烷提取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吹氮浓缩后用HPLC测定。结果: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7~335.5nmol/L、0.13...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血清以甲醇沉淀蛋白质,用正己烷提取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吹氮浓缩后用HPLC测定。结果: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7~335.5nmol/L、0.13~6.64μmol/L,方法回收率在90%~110%之间,萃取回收率大于70%,日内日间RSD小于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其测定的结果可为临床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25-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25-羟基维生素D_3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庆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25-羟基维生素D_3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GDM的孕24周孕妇5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排除GDM的孕24周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血清胰岛素...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25-羟基维生素D_3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GDM的孕24周孕妇5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排除GDM的孕24周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 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结果观察组HOMA-IR及血清Hb A_(1c)、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GDM患者血清CRP水平与HOMA-IR、Hb A_(1c)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0、0.633,P均<0.01),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与HOMA-IR、Hb A_(1c)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3、-0.558,P均<0.01),血清CRP水平与25-羟基维生素D_3呈负相关(r=-0.384,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CRP升高、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降低,可能在GD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C反应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3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及其受体基因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与深圳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分析
19
作者 陈少丽 刘佳 +2 位作者 邹蓉 张燕 刘爱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49-855,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及与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深圳地区EMT遗传易感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及与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深圳地区EMT遗传易感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确诊EMT患者102例(EMT组),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2.57岁;临床分期Ⅰ期19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30.25岁;Ⅱ期27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05岁;Ⅲ期35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1.82岁;Ⅳ期21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91岁。同期非EMT患者78例(对照组),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1.82岁。分别检测25-(OH)VitD3、CA125、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分析VDR 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结果EMT组25-(OH)VitD3和IFN-γ水平[(11.38±3.37)ng/mL、(14.90±3.6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1.41)ng/mL、(20.99±2.10)pg/mL],而CA125和IL-6水平[(36.08±12.49)U/mL和(27.00±10.8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7.70±2.52)U/mL和(13.37±1.6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T组25-(OH)VitD3和IFN-γ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而CA125和IL-6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相关分析,EMT组25-(OH)VitD3与CA125、IL-6水平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6773,-0.6836、-0.7481、0.6951,P<0.05);EMT组ff基因型和f等位基因频率(61.76%和72.06%)明显高于对照组(17.95%和26.28%),而FF基因型和F等位基因频率(17.65%和27.94%)明显低于对照组(65.38%和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f基因型频率(20.59%vs 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临床分期EMT患者VDR rs2228570 F/f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EMT患者25-(OH)VitD3水平存在差异(P<0.05),其中ff基因型25-(OH)VitD3水平[(9.30±2.15)ng/mL]明显低于Ff和FF基因型[(14.59±1.56)ng/mL、(15.14±1.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F与Ff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患者25-(OH)VitD3水平明显降低,且与CA125、IL-6、IFN-γ水平及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VDR rs2228570 F/f位点分布呈多态性,其中ff基因型EMT患者25-(OH)VitD3水平更低,可能是导致深圳地区EMT发病的危险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与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相关结局的关系
20
作者 宋瑞芳 吴成平 +2 位作者 邢冠琳 杨晓亮 王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相关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AID治疗并测定血清25(OH)D_(3)水平的患者共279例。根据血清25(OH)D_(3...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相关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AID治疗并测定血清25(OH)D_(3)水平的患者共279例。根据血清25(OH)D_(3)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_(3)<30μg·L^(-1),199例]和正常组[25(OH)D_(3)≥30μg·L^(-1),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分娩率,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间自然周期占比、2次手术占比、术日≥18 mm平均卵泡数、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日内膜厚度、不孕年限以及注入宫腔内精子数、Gn用量、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分娩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OH)D_(3)水平并不是影响临床妊娠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_(3)与AID临床妊娠结局无相关性;年龄是临床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_(3) 供精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