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莲 哈普拉·托留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33-1537,共5页
建立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中的异硫氰酸酯。以甲苯∶乙酸乙酯(5∶2)为展开剂在高效硅胶G板上展开。采用YMCPack ODS(4. 6 mm×250 mm,5μm)为色谱... 建立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中的异硫氰酸酯。以甲苯∶乙酸乙酯(5∶2)为展开剂在高效硅胶G板上展开。采用YMCPack ODS(4. 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2 nm。分离后的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溶剂萃取法提取的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含量最低(11. 93μg·g^-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芜菁子中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的含量最高(116. 37μg·g^-1)。本实验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芜菁子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子 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浸渍树脂对钪的选择性吸附及应用
2
作者 杨剑峰 李艳玲 +2 位作者 韩经露 李松松 廖伍平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将(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AMP,H_(2)L_(2))浸渍到大孔树脂Pre-XAD-16上制得了浸渍树脂(SIRs-HEHAMP),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SIRs-HEHAMP对钪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酸度、硫酸氢根离子浓度、树脂用量以及温... 将(2-乙基己基胺基)甲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AMP,H_(2)L_(2))浸渍到大孔树脂Pre-XAD-16上制得了浸渍树脂(SIRs-HEHAMP),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SIRs-HEHAMP对钪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酸度、硫酸氢根离子浓度、树脂用量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钪吸附的影响,发现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的吸附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高酸度范围下,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的吸附率随着酸度的增大而略有降低,而在p H值范围内对Sc^(3+)的吸附率几乎没有影响;在吸附过程中硫酸氢根没有参与配位;温度对Sc^(3+)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SIRs-HEHAMP吸附Sc^(3+)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测定了浸渍树脂对钪的饱和负载量(以Sc_(2)O_(3)计)为36.29 mg/g,并对SIRs-HEHAMP浸渍树脂、HEHAMP萃取剂以及支撑基质Pre-XAD-16进行了红外光谱与TG-DSC表征,结果表明,HEHAMP成功浸渍到支撑基质Pre-XAD-16上。将SIRs-HEHAMP浸渍树脂用于从模拟赤泥浸出液中吸附和分离钪。Sc^(3+)的吸附率为51.71%,TiO^(2+)吸附率为42.50%,几乎不吸附Al^(3+),Fe^(3+)和稀土离子吸附率均在20%以下,Sc/Ti分离系数为1.45;加入质量分数为6%的H_(2)O_(2)时,SIRs-HEHAMP浸渍树脂对Sc^(3+)吸附率提升到63.17%,TiO^(2+)和Fe^(3+)的吸附率下降,其余金属离子基本不吸附,Sc/Ti分离系数提高至6.94,表明该浸渍树脂可以应用于从赤泥浸出液中分离回收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膦酸单-2- 浸渍树脂 吸附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2-苯乙醇及其糖苷含量与相关基因的表达
3
作者 史先鹏 宋敏 +3 位作者 武丞宇 刘立锋 程斐 马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07-214,共8页
以4个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千禧、小红、T7、釜山88)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测定果实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筛选潜在的... 以4个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千禧、小红、T7、釜山88)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测定果实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筛选潜在的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表达模式,探究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间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均表现为千禧>小红>T7>釜山88,其中,千禧中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906.69、5590.26 ng/g,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筛选出20个SlUGT基因,其中,SlUGT42、SlUGT54、SlUGT103、SlUGT104和SlUGT105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呈增加趋势。SlUGT103、SlUGT104、SlUGT105在千禧中表达水平最高,同时其2-苯乙醇及糖苷含量也达到最高水平;SlUGT103的相对表达量与2-苯乙醇、2-苯基乙基β-D-葡萄糖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SlUGT104的相对表达量与2-苯乙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lUGT103和SlUGT104是催化2-苯乙醇糖基化反应的关键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2-苯乙 糖苷 2-β-D-葡萄糖苷 含量 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建方方 文丽荣 +2 位作者 李雪梅 张书圣 焦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采用葡萄糖作原料经乙酰化、溴化和硫氰酸化三步合成了 2 ,3,4 ,6 -四 -O-乙酰基 -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 ,培养出了单晶 ,用 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为正交晶系 ,P2 1 2 1 2 1 空间群 ,a=0 .72 6 2 4 ( 2 ) n... 采用葡萄糖作原料经乙酰化、溴化和硫氰酸化三步合成了 2 ,3,4 ,6 -四 -O-乙酰基 -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 ,培养出了单晶 ,用 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为正交晶系 ,P2 1 2 1 2 1 空间群 ,a=0 .72 6 2 4 ( 2 ) nm,b=1 .1 75 0 8( 2 ) nm,c=2 .1 72 1 0 ( 5 ) nm,α=β=γ=90°,V=1 .85 36 5 ( 7) nm,Z=4 ,R=0 .0 5 31 ,w R=0 .1 3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2 3 4 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 X射线衍射分析 晶体结构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6-四-O-特戊酰基-β-D-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国斌 刘显亮 +2 位作者 杨翠英 陈慧宗 巩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0-62,共3页
研究一种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溴代等反应合成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2,3,4,6-四-O-特戊酰基-β-D-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异硫氰... 研究一种以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酰基化、溴代等反应合成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2,3,4,6-四-O-特戊酰基-β-D-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异硫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有机合成中间体,该类化合物将在合成糖基硫脲类化合物、核苷类似物、杂环化合物、糖多肽等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 医药和有机中间体 2 3 4 6--O-特戊酰-β—D-葡萄糖异硫氰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 MXene负载Cu基催化剂的草酸酯加氢制乙醇酸甲酯催化性能
6
作者 石晓丹 赵江涛 +2 位作者 张雨 艾培培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7,共11页
乙醇酸甲酯(MG)作为生产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的关键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MG是实现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与增值利用的途径之一。但MG是DMO不饱和加氢的产物,现有催化剂难以实现其高效制备。Cu... 乙醇酸甲酯(MG)作为生产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的关键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MG是实现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与增值利用的途径之一。但MG是DMO不饱和加氢的产物,现有催化剂难以实现其高效制备。Cu基催化剂虽在DMO加氢反应中应用广泛,但其更倾向于催化DMO深度加氢。选用二维层状Ti_(3)C_(2) MXene为载体,对其进行碱处理制备了alk-Ti_(3)C_(2) MXene,进而通过超声浸渍法制备了alk-Ti_(3)C_(2) MXene负载Cu基催化剂。结果表明,碱处理不仅可以增大载体的层间距(由1.02 nm增大至1.25 nm左右)和比表面积(由3.61 m^(2)/g增大至7.10 m^(2)/g以上),同时也能增加载体表面—OH数量,进而调控载体表面—OH和Cu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Cu物种的粒径以及价态组成。NaOH处理后的Na-Ti_(3)C_(2) MXene载体负载Cu催化剂(Cu/Na-Ti_(3)C_(2) MXene)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其MG收率高达60.63%(反应26 h),且230 h内未出现失活现象。相对适宜的Cu粒径(43.4 nm)、较高的n(Cu^(0))/n(Cu^(0)+Cu^(+))(71.17%)以及Cu物种与载体表面—OH间的强相互作用,使Cu/Na-Ti_(3)C_(2) MXene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MXene 草酸二甲加氢 Cu催化剂 乙醇酸甲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导致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梦贞 余芸 +4 位作者 黄倩倩 张伦 陶文康 蒋月 王建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2069,共8页
目的探讨叶酸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叶酸高剂量(H-FA)组、DEHP组、DEHP+叶酸低剂量(DEHP+L-FA)组、DEHP+叶酸高剂量(DEHP+H-FA)... 目的探讨叶酸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叶酸高剂量(H-FA)组、DEHP组、DEHP+叶酸低剂量(DEHP+L-FA)组、DEHP+叶酸高剂量(DEHP+H-FA)组,每组6只。H-FA组、DEHP+L-FA组和DEHP+H-FA组给予相应剂量的叶酸灌胃,Control组和DEHP组灌胃等量的PBS溶液。2 h后,DEHP组、DEHP+L-FA组和DEHP+H-FA组给予含200 mg/kg DEHP的玉米油,Control组和H-FA组灌胃等量的纯玉米油,共灌胃4周。记录小鼠每天的体质量和摄食量,收集血液和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LC-MS/MS检测小鼠血清胆汁酸谱;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胆汁酸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每日摄食量明显下降,体质量从第10天开始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DEHP组相比,DEHP+L-FA组与DEHP+H-FA组小鼠的体质量和摄食量基本不变(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质量指数、血清TBA及AL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可见汇管区扩大,胆管变形增生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DEHP组相比,DEHP+L-FA组与DEHP+H-FA组小鼠肝质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值均<0.01),DEHP+H-FA组的血清TBA和ALP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叶酸干预后小鼠肝组织形态结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脏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脏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DEHP组相比,MDA和SOD含量在DEHP+H-FA组均显著回调(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血清中α-鼠胆酸(α-MCA)、β-鼠胆酸(β-MCA)、去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牛磺胆酸(TCA)、牛磺去氧胆酸(T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牛磺-α-鼠胆酸(T-α-MCA)、牛磺猪去氧胆酸(THDCA)、牛磺石胆酸(TLCA)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熊去氧胆酸(UDCA)明显降低(P<0.05);与DEHP组相比,血清中DCA、LCA、TCA、TDCA、TUDCA、T-β-MCA、T-α-MCA、THDCA、TLCA在DEHP+H-FA组均明显回调(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脏FXR和CYP3A1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CYP7A1和MRP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DEHP组相比,肝脏FXR和CYP3A11蛋白表达量在DEHP+L-FA组和DEHP+H-FA组中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MRP2蛋白表达量在DEHP+L-FA组DEHP+H-FA组中均显著上调(P值均<0.05);CYP7A1蛋白表达量在DEHP+H-FA组中显著上调(P<0.05)。结论叶酸对DEHP暴露导致的小鼠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胆汁酸合成、代谢与转运从而维持胆汁酸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 叶酸 胆汁淤积 胆汁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佳怡 余芸 +2 位作者 赵凡 叶露 王建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机制研究。方法体内实验:将成年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DEHP组(200 mg·kg^(−1)·d^(−1)),共灌胃4周,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收集所有小鼠血液与肝...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诱发小鼠胆汁淤积和肝损伤机制研究。方法体内实验:将成年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DEHP组(200 mg·kg^(−1)·d^(−1)),共灌胃4周,建立胆汁淤积模型。收集所有小鼠血液与肝组织,生化仪检测血清、肝脏总胆汁酸(TBA)水平,酶标仪检测ALP、GG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LC-MS/MS)检测小鼠肝脏胆汁酸谱。体外实验:培养小鼠肝细胞AML-12,使用DEHP(250μmol/L)以及去氧胆酸(DCA)(125μmol/L)和鹅去氧胆酸(CDCA)(125μmol/L)处理细胞24 h,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HP组小鼠肝体比,血清TBA、ALP、GGT及肝脏TBA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96、−5.109、−8.504、−3.792和−7.974,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脏胆汁酸谱中胆酸(CA)、C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DCA及熊去氧胆酸(UDCA)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802、−3.177、−2.633、−2.874和−2.311,P值均<0.05)。DEHP组小鼠肝脏HE染色显示为汇管区扩大、胆管变形、胆管周围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且肝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539、−2.823和−4.636,P值均<0.05)。体外实验显示:0~1000μmol/L DEHP处理后肝细胞活力实际数值相差不超过15%,分别使用125、250以及500μmol/L的DEHP刺激后,肝细胞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单独使用DEHP刺激相比,CDCA联合DEHP刺激上调了细胞炎症因子IL-1βmRNA水平(P<0.01);DCA与DEHP联合刺激可显著增加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mRNA水平(P值均<0.01)。结论DEHP暴露导致小鼠胆汁淤积肝病的发生并诱发肝脏炎症,这可能与其促进有毒胆汁酸的产生进而加剧炎性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 环境污染物 胆汁淤积 胆汁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二氯苯胺基)苯乙酸(3-硝氧甲基)苯酯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未东 张奕华 +3 位作者 张治国 季晖 于晓琳 彭司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获得抗炎活性强、胃肠道副作用小的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方法 :以间羟基苯甲醛为原料 ,经还原、溴代和硝氧化 ,最后与双氯芬酸进行酯化反应 ,制备 2 (2 ,6 二氯苯胺基 )苯乙酸 (3 硝氧甲基 )苯酯(ZLR 9) ;观察ZLR 9对二甲苯致炎... 目的 :获得抗炎活性强、胃肠道副作用小的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方法 :以间羟基苯甲醛为原料 ,经还原、溴代和硝氧化 ,最后与双氯芬酸进行酯化反应 ,制备 2 (2 ,6 二氯苯胺基 )苯乙酸 (3 硝氧甲基 )苯酯(ZLR 9) ;观察ZLR 9对二甲苯致炎小鼠和角叉菜胶致炎大鼠的抗炎活性 ,对热板法实验和扭体实验小鼠的镇痛活性及致大鼠胃肠道反应 ,研究体内外ZLR 9的NO释放。结果 :ZLR 9结构经MS、IR、1HNMR确证 ,它的抗炎镇痛活性强于DC Na ,胃肠道副作用显著小于DC Na ,并小于文献报道的硝酸酯类NO DC ,体内有明显的NO释放。结论 :Z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 6-二氯苯胺)苯乙酸(3-硝氧甲)苯 合成 抗炎镇痛活性 非甾体抗炎药 间羟苯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人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宇 施妙盈 +4 位作者 贾旭东 周萍萍 曹佩 王霞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溴系阻燃剂的禁用,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其主要替代品在中国被大量生产,并且在食品塑料器皿、家装材料、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磷酸三(2-乙基)酯(TCEP)已经被欧盟相关法规定义为生殖毒性和疑似人类致癌...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溴系阻燃剂的禁用,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其主要替代品在中国被大量生产,并且在食品塑料器皿、家装材料、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磷酸三(2-乙基)酯(TCEP)已经被欧盟相关法规定义为生殖毒性和疑似人类致癌物,列入管控对象。为了更好地理解TCEP膳食暴露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基于中国成人的生理参数和TCEP理化特性,应用Gastroplus软件构建了描述TCEP内暴露的PBTK模型,解析了TCEP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及排泄的动力学过程。所建PBTK模型能够预测TCEP暴露后在血液、脑、肝脏、肾脏等人体或哺乳动物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稳态浓度。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说明模型具有管理可接受的表现。采用文献收集的小鼠血浆和中国成年人血清中TCEP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其可以应用于TCEP膳食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2-氯乙)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 膳食暴露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2-(1H-咪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酯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松 宋宝安 +2 位作者 李正名 廖仁安 刘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合成了 8个 (Z) -2 -(1 H-咪唑 -1 -基 ) -1 -(2 ,3 ,4-三甲氧基 )苯乙酮肟脂 ( )新化合物 ,收率在 62 .1 %~84.1 %之间 .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并讨论了化合物构型与光谱特征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合成 立体异构体 设计 农药 (Z)-2-(1H-咪唑-1-)-1-(2 3 4-三甲氧)苯乙酮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里兰卡瓦拉沉香中2个新的5,6,7-三羟基-2-(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
12
作者 陈乐瑶 盖翠娟 +5 位作者 蔡彩虹 王昊 李薇 戴好富 梅文莉 陈惠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4,共6页
为了解斯里兰卡来源瓦拉(Aquilaria walla)沉香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5R... 为了解斯里兰卡来源瓦拉(Aquilaria walla)沉香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5R,6S,7S)-5,6,7-三羟基-2-(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1)和(5R,6S,7S)-5,6,7-三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2),均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无抑制作用,MTT法表明对5株人肿瘤细胞不具有体外生长抑制作用,200μg/m L的化合物2对酪氨酸酶具有弱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1.67±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拉沉香 5 6 7-三羟-2-(2-苯乙)-四氢色酮 酪氨酸酶抑制 新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攀登 路翠苹 +1 位作者 王兴东 张书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9,共4页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 用α-溴代丙酸乙酯(EPN-B)/氯化亚铜(CuCl)/联二吡啶(bpy)作为ATRP催化引发体系,环己酮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单分散PTFEMA-X预聚体。并以此预聚体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分子质量可控、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的分子质量、配位剂等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1H-NMR、FTIR、GPC、DSC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丙烯酸2 2 2-三氟乙 苯乙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零价铁-微生物复合吸附剂对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吸附-降解机制
14
作者 黄鸿 欧阳浩民 +2 位作者 杨依静 李昌霖 陈烁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04-4713,共10页
氯代有机磷阻燃剂(chlorinated 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Cl-OPFRs)已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由于其稳定、易迁移及具有生物毒性,因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有机污染物。本文选择环境中检出率较高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 氯代有机磷阻燃剂(chlorinated 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Cl-OPFRs)已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由于其稳定、易迁移及具有生物毒性,因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有机污染物。本文选择环境中检出率较高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为研究对象,以硫化零价铁(S/ZVI)和TCEP耐受降解菌(缓生新鞘氨醇菌,Novosphingobium tardaugens,N_(1))为研究材料,制备S/ZVI-微生物复合吸附剂(S/ZVI-N_(1)),并对其去除TCEP的性能和降解途径进行探究。结果显示,S/ZVI-N_(1)对TCEP的去除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表明该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作用,且根据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相关系数可知,在反应过程中同样存在化学吸附过程,S/ZVI-N_(1)作用于TCEP 12h,去除率达58.9%,显著高于仅依靠Novosphingobium tardaugens的去除率(32.9%)和仅依靠S/ZVI的去除率(31.2%)。产物分析表明,S/ZVI-N_(1)作用下TCEP较单独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作用下降解更彻底,证明复合吸附剂中S/ZVI和Novosphingobium tardaugens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其最佳的反应条件为pH 5~7和30~35℃。微观分析显示,微生物和S/ZVI均参与了TCEP的降解。通过产物分析推导,S/ZVI-N_(1)对TCEP主要有2条降解途径,分别为S/ZVI主导的C—Cl键断裂和Novosphingobium tardaugens主导的O—P键断裂,最终生成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和磷酸(H_(3)P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有机磷阻燃剂 复合吸附剂 微生物降解 硫化零价铁 降解途径 磷酸三(2-氯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异硫氰酸苯乙酯多靶向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雪 吴兰香 +3 位作者 张陶蓝 温纯洁 付利娟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全球癌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癌症治疗已成为科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β-异硫氰酸苯乙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是广泛被研究的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ITC)家族成员之一。越来越多流行病学和病... 全球癌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癌症治疗已成为科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β-异硫氰酸苯乙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是广泛被研究的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ITC)家族成员之一。越来越多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证实PEITC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PEITC通过调节多种分子机制实现其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这些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对PEITC药物多靶向抗肿瘤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分子靶点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β-异硫氰酸苯乙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ω-1H-1,2,4-三氮唑基-2,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6
作者 杨春龙 蒋木庚 +2 位作者 俞幼芬 倪珏萍 张湘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5,128,共4页
以 2 ,4 二氯苯乙酮为原料 ,经溴化得ω 溴 2 ,4 二氯苯乙酮 ,该化合物在以三乙胺做缚酸剂 ,温度 0℃的条件下与 1H 1,2 ,4 三氮唑反应 5h ,所得产物ω 1H 1,2 ,4 三氮唑基 2 ,4 二氯苯乙酮与盐酸羟胺在添加吡啶 ,加热回流条件下反应 4... 以 2 ,4 二氯苯乙酮为原料 ,经溴化得ω 溴 2 ,4 二氯苯乙酮 ,该化合物在以三乙胺做缚酸剂 ,温度 0℃的条件下与 1H 1,2 ,4 三氮唑反应 5h ,所得产物ω 1H 1,2 ,4 三氮唑基 2 ,4 二氯苯乙酮与盐酸羟胺在添加吡啶 ,加热回流条件下反应 4 5h ,得到的酮肟分别与乙酰氯、苯甲酰氯在以三乙胺做缚酸剂 ,常温条件下反应 12h ,合成了目标产物ω 1H 1,2 ,4 三氮唑基 2 ,4 二氯苯乙酮肟乙酸酯与ω 1H 1,2 ,4 三氮唑基 2 ,4 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两种肟羧酸酯 ,总收率分别为 32 4 %与 34 8%,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气质联用及核磁共振所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杀菌、杀虫与除草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ω 1H 1,2 ,4 三氮唑基 2 ,4 二氯苯乙酮肟苯甲酸酯对粘虫 (Mythimnaseparata)具有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1H-1 2 4-三氮唑-2 4-二氯苯乙酮肟羧酸 合成 生物活性 苯乙 三氮唑 肟羧酸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睾丸的毒性作用及机制
17
作者 冯安妮 孙任任 +3 位作者 肖玉波 曾昭明 莫中成 谢远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5-563,共9页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增塑剂之一,DEHP具有毒性,长期暴露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损害,特别是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更为明显。DEHP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调控细胞自噬,促进生精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凋亡、...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增塑剂之一,DEHP具有毒性,长期暴露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损害,特别是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更为明显。DEHP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调控细胞自噬,促进生精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抑制睾酮合成、破坏血-睾屏障、诱导睾丸支持细胞铁死亡以及影响子代雄性的表观遗传等,造成生殖器官的病理损伤。本文就DEHP对睾丸的毒性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拟为男性生殖障碍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 睾丸 生殖毒性 氧化应激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污染物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在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原状土壤中赋存水平及环境风险评估
18
作者 梁丽琛 张后虎 +5 位作者 许元顺 王莉莉 王丹 涂海峰 蒋浩 严小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42-3354,共13页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环境新型有机污染物,作为最常见的增塑剂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本研究选择某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同土层的原状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共168份,分析其DEHP赋存水平,比对现有环境质量标...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环境新型有机污染物,作为最常见的增塑剂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本研究选择某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同土层的原状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共168份,分析其DEHP赋存水平,比对现有环境质量标准,初步判断其环境风险,并采用熵值法和USEPA模型评估DEHP产生的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送检样品中只有1份土壤样品超出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67份样品超出美国土壤控制标准.使用熵值法模拟研究区原状土壤中,DEHP含量对敏感受体藻类、甲壳类及鱼类的生态风险,统计结果表明整体以中、高生态风险为主.通过USEPA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送检土壤样品中DEHP的非致癌风险均可接受,致癌风险成人不可接受率高达10.7%,儿童高达17.1%,且上层土壤致癌风险普遍高于中下层.因此,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原状土层中DEHP环境风险明显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2-) 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 熵值法 USEPA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辣木籽中制备4-α-L-鼠李糖基-异硫氰酸苄酯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扬 贺水莲 +4 位作者 唐明霆 戴吴兰 史崇颖 田洋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索从辣木籽中酶解提取4-α-L-鼠李糖基-异硫氰酸苄酯(4-[(α-L-rhamnosyloxy) benzyl] isothiocyanate,GMG-ITC)的工艺条件及纯化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对脱油辣木籽中硫代葡萄糖苷进行酶解提取,... 【目的】探索从辣木籽中酶解提取4-α-L-鼠李糖基-异硫氰酸苄酯(4-[(α-L-rhamnosyloxy) benzyl] isothiocyanate,GMG-ITC)的工艺条件及纯化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对脱油辣木籽中硫代葡萄糖苷进行酶解提取,进而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进行萃取及重结晶可获得高纯度的GMG-ITC。【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解提取液中GMG-ITC含量,筛选出制备辣木籽GMG-ITC的最佳酶解提取工艺为:时间9 h,料液比1∶60 (g∶mL),pH值为5.0,温度30℃。【结论】建立了简化且高效的辣木籽脱油、酶解提取、萃取、重结晶4步新工艺组合,制备得到产率为4.70%、纯度达98%的GMG-I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 4-α-L-鼠李糖-异硫氰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提纯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R,6S)-2-苯乙烯基-6-[(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青霉烯-3-羧酸对硝基苄酯的合成
20
作者 赵姣 甘泉瑛 +2 位作者 杨福祯 章文军 刘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1-552,564,共3页
以(3R,4R)-3-[(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乙酰氧基氮杂环丁-2-酮(4AA)为原料,经酰基取代、酰化、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5R,6S)-2-苯乙烯基-6-[(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青霉烯-3-羧酸对硝基苄酯(6)。中间体和产物经1HNMR、IR... 以(3R,4R)-3-[(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乙酰氧基氮杂环丁-2-酮(4AA)为原料,经酰基取代、酰化、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5R,6S)-2-苯乙烯基-6-[(1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青霉烯-3-羧酸对硝基苄酯(6)。中间体和产物经1HNMR、IR、质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A (5R 6S)-2-苯乙-6-[(1R)-叔丁二甲硅氧乙]-青霉烯-3-羧酸对硝 青霉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