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巯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分子内质子转移及溶剂化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彭洪亮 于贤勇 +4 位作者 易平贵 汪朝旭 李筱芳 王涛 周继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在B3LYP/6-31G(d,p)和TD B3LYP/6-31++G(d,p)//CIS/6-31G(d,p)水平上,研究了2-(3-巯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MPyBI)在气相和七种溶剂(环己烷、苯、三氯甲烷、乙醇、乙腈、二甲亚砜和水)中基态和激发态的分子内质子转移(GSIPT和ESIPT)过程... 在B3LYP/6-31G(d,p)和TD B3LYP/6-31++G(d,p)//CIS/6-31G(d,p)水平上,研究了2-(3-巯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MPyBI)在气相和七种溶剂(环己烷、苯、三氯甲烷、乙醇、乙腈、二甲亚砜和水)中基态和激发态的分子内质子转移(GSIPT和ESIPT)过程.在基态势能面的研究中发现,该化合物存在分子内双质子转移,其中分步的双质子转移在动力学上具有优势.同时对激发态质子转移势能面及激发态转移过程中的光物理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存在快速的无能垒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可以降低基态过渡态的能垒,改变硫醇式与硫酮式互变异构体的比例,从而灵敏地控制荧光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2-(3--2-吡啶基)苯并咪唑 分子内质子转移 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元瓜环超分子作用下2-(2-氨基-3-吡啶基)苯并咪唑的质子转移 被引量:4
2
作者 易平贵 阳习春 +4 位作者 于贤勇 刘峥军 刘金 汪朝旭 李筱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57-2662,共6页
利用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研究了八元瓜环(CB8)与2-(2-氨基-3-吡啶基)苯并咪唑(2-A3PyBI)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2-A3PyBI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2-A3PyBI具有双重荧光发射峰,分别... 利用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研究了八元瓜环(CB8)与2-(2-氨基-3-吡啶基)苯并咪唑(2-A3PyBI)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2-A3PyBI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2-A3PyBI具有双重荧光发射峰,分别对应其2种质子转移异构体.固定pH值下的荧光滴定实验表明主客体包合比为1∶2,2-A3PyBI进入CB8空腔后促进了其分子内激发态质子转移过程.同时,1HNMR结果表明2-A3PyBI的苯环部分进入了CB8空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3-吡啶基)苯并咪唑 八元瓜环 相互作用 超分子 质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吡啶基)-2-巯基咪唑修饰金电极一阶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直接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槲皮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明艳 许兴友 +2 位作者 马卫兴 曹志凌 许瑞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5-1128,1131,共5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4-(3-吡啶基)-2-巯基咪唑修饰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和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对两反应物均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抗坏血酸和槲皮素混合溶液中,采用一阶微分线性扫描伏安...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4-(3-吡啶基)-2-巯基咪唑修饰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和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对两反应物均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抗坏血酸和槲皮素混合溶液中,采用一阶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检测,发现两物质氧化峰相差240 mV,建立抗坏血酸存在下槲皮素的直接测定方法。在抗坏血酸和槲皮素的共存溶液中,槲皮素峰电流的一阶微分与其浓度在2.0~20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1.0μmol.L-1。方法的回收率在98.8%~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扫描伏安法 修饰金电极 4-(3-吡啶基)-2-咪唑 抗坏血酸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苯并咪唑缓蚀剂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军 任振甲 +2 位作者 燕友果 于立军 乔贵民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静态失重法研究了2-巯基苯并咪唑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效率可达94.0%以上;随温度的升高,缓蚀剂的缓蚀效率显著降低。为了进一步研究缓蚀剂的作用机理,运用... 采用静态失重法研究了2-巯基苯并咪唑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效率可达94.0%以上;随温度的升高,缓蚀剂的缓蚀效率显著降低。为了进一步研究缓蚀剂的作用机理,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缓蚀剂的EHOMO、ELUMO、电荷分布、Fukui指数等表征分子活性的参数,结果显示,2-巯基苯并咪唑在水溶剂环境中以质子化形式存在,质子化后的分子具有更好的全局反应活性和局部反应活性,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的吸附,从而提高了缓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并咪唑 失重法 缓蚀效率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吡啶基)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 被引量:7
5
作者 岳淑美 李娜 +2 位作者 王彬彬 林世威 孙二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2-857,共6页
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过渡金属元素Cd、Zn以及主族元素Ca、Mg作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基于2-(2-吡啶基)苯并咪唑(PBM)配体的系列金属配合物。实验数据表明这些配合物是一类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并且化学性质稳定的蓝色发光材料。研究了该... 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过渡金属元素Cd、Zn以及主族元素Ca、Mg作为中心金属离子,合成了基于2-(2-吡啶基)苯并咪唑(PBM)配体的系列金属配合物。实验数据表明这些配合物是一类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并且化学性质稳定的蓝色发光材料。研究了该类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质以及中心金属离子半径大小对配合物发射峰位的影响,比较了中性配合物、配阳离子型配合物的发光性质以及这类金属离子微扰配体发光受其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吡啶基)苯并咪唑 配合物 发光 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烃基-1-烃基-3-[4-(苯并咪唑-2-巯基)苯基]异硫脲的合成及其iNOS抑制活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徐云根 华维一 +2 位作者 朱东亚 时煜 封小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08-2214,共7页
以 2 -巯基苯并咪唑 ( 1 )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 5和 7) ,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2 0个新的 S-烃基 -1 -烃基 -3 -[4-(苯并咪唑 -2 -... 以 2 -巯基苯并咪唑 ( 1 )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 5和 7) ,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2 0个新的 S-烃基 -1 -烃基 -3 -[4-(苯并咪唑 -2 -巯基 )苯基 ]异硫脲化合物 ( 6和 8) ,其结构经 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 ,2 0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 i NOS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 6b,8d和 8f的 i NOS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氨基胍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3-[4-(苯并咪唑-2-)苯]异硫脲 合成 INOS抑制剂 抑制活性 败血性休克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7
作者 刘晓冬 韩英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107,共8页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对人肝癌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MTT检测其细胞活力,发现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降低了人肝癌细胞系的细胞活力。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上调Cle-caspase3、Bad和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来诱导肝癌细胞Hep3B凋亡。为进一步检测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使用荧光探针JC-1检测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处理后Hep3B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减弱,说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能通过线粒体损伤来诱导Hep3B细胞凋亡。由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诱导Hep3B细胞凋亡。因此,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氧-)-5 8-二甲氧-1 4-二酮 Hep3B细胞系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溶液中2-巯基苯并咪唑和1-苯基-5巯基-四氮唑对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大全 高立新 +2 位作者 周国定 龚琼 陆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9-431,440,共4页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和 1 -苯基 -5 -巯基 -四氮唑 (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 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 ,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和 1 -苯基 -5 -巯基 -四氮唑 (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 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 ,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 ,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 ,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L溶液 缓蚀作用 铜缓蚀剂 2-苯并咪唑 1--5--四氮唑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金属配合物{Fe[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_(3)}^(2+)几何异构体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维晃 吴丰昌 黄廷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了金属配合物{Fe[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_(3)}^(2+)([Fe(PDT)_(3)]^(2+))的两种几何异构体,研究了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乙腈、甲醇)的含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离子对试剂(高氯酸钠和...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了金属配合物{Fe[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_(3)}^(2+)([Fe(PDT)_(3)]^(2+))的两种几何异构体,研究了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乙腈、甲醇)的含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离子对试剂(高氯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所获得的色谱参数(保留因子(k)、分离度、选择性因子等)进行了探讨。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离子对试剂条件下,二元流动相中乙腈的含量与两种几何异构体的lnk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SDS的浓度变化对异构体的保留因子影响程度更为显著。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引入更能灵活调节洗脱强度和分离度的三元流动相(乙腈/甲醇/水),优化选择了三元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的比例以及离子对试剂的种类和浓度,使得异构体的色谱分离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异构体的峰面积(A)和浓度(C)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面式和经式异构体的检测限分别为4.28和3.44ng/m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Fe[3-(2-吡啶基)-5 6-二苯-1 2 4-三嗪]_(3)}^(2+) 金属配合物 几何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Er^(3+)共掺纳米TiO_2紫外及可见光下催化降解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春雷 蒋伟昌 +3 位作者 邓宇 陈云芳 辛娇珍 庞乾静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05-110,121,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微波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Fe^(3+)和Er^(3+)不同摩尔配比共掺的TiO_2纳米粒子,在N2保护下加热至500℃,获得具有稳定锐钛矿型结构的Fe^(3+)和Er^(3+)共掺TiO_2纳米晶体(Fe^(3+)-Er^(3+)-TiO_2)光催化剂.对于Fe^(3+),E... 采用溶胶-凝胶-微波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Fe^(3+)和Er^(3+)不同摩尔配比共掺的TiO_2纳米粒子,在N2保护下加热至500℃,获得具有稳定锐钛矿型结构的Fe^(3+)和Er^(3+)共掺TiO_2纳米晶体(Fe^(3+)-Er^(3+)-TiO_2)光催化剂.对于Fe^(3+),Er^(3+)不同摩尔配比共掺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在掺入量相同时,紫外及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最强.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表面结构进行测试,结果显示Fe^(3+)-Er^(3+)-TiO_2纳米光催化剂晶体尺寸为25 nm^30 nm;X衍射仪测试样品,其XRD图谱峰值显示晶型结构为锐钛矿型,荧光光谱(FL)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显示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70 nm^770 nm.利用Fe^(3+)-Er^(3+)-TiO_2纳米光催化剂在紫外及可见光下降解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反应过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掺入Fe^(3+),Er^(3+)可提高TiO_2的光催化活性,从反应动力学和机理分析掺入Fe^(3+),Er^(3+)可增加光反应孤对电子从而提高反应液中H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Er^3+-TiO2 降解 N-(2-苯并咪唑)-甲酸甲酯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苯并咪唑与溶菌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滕跃 刘美 +1 位作者 邹路易 黄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在生理条件下利用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2-巯基苯并咪唑对溶菌酶的毒性作用机理,分析了二者的结合特性,探讨了溶菌酶空间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模拟了二者的具体结合位置,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可以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显著地猝灭溶... 在生理条件下利用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2-巯基苯并咪唑对溶菌酶的毒性作用机理,分析了二者的结合特性,探讨了溶菌酶空间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模拟了二者的具体结合位置,结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可以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显著地猝灭溶菌酶的内源荧光。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以及热力学常数,显示2-巯基苯并咪唑与溶菌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分子模拟结果显示2-巯基苯并咪唑结合在溶菌酶的活性位点处,并最终导致溶菌酶空间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该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考察2-巯基苯并咪唑的毒性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并咪唑 溶菌酶 多种光谱技术 分子模拟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对N80钢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建华 张月 +1 位作者 阴翔宇 刘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8,共4页
以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为N80油管钢缓蚀剂,采用热重分析(TGA)方法考察其热稳定性,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Tafel极化曲线,评价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在饱和CO2环境中的投加量与缓蚀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缓蚀机理。... 以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为N80油管钢缓蚀剂,采用热重分析(TGA)方法考察其热稳定性,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Tafel极化曲线,评价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在饱和CO2环境中的投加量与缓蚀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的热稳定性良好;将其作为油管钢缓蚀剂,缓蚀率高,当缓蚀剂浓度为1mmol/L时,缓蚀率可达87.84%。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以看出,该缓蚀剂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从而对金属起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双(2-苯并咪唑)-2-氧杂丙烷 极化曲线 吸附等温线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玉锋 关皓月 +2 位作者 姜力 汪洋 邵长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选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杂化泛函,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巯基-5-甲苯并咪唑分子是一个近平面结构.通过频率计算,获得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 本文选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杂化泛函,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2-巯基-5-甲苯并咪唑分子是一个近平面结构.通过频率计算,获得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拉曼光谱,并和实验获得的拉曼光谱图进行了对比,实验和理论计算获得的拉曼光谱图基本上是一致的,表明本文选取的DFT理论计算方法是可靠的.结合VEDA4软件对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的拉曼谱带简正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此外,分析并讨论了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前线轨道,HOMO和LUMO轨道能级差为4.51 eV,电子有从HOMO跃迁到LUMO的趋势.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对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的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乙醇溶剂中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MMBI)理论计算的吸收波长为226 nm,288 nm.对研究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分子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振动光谱 2--5-苯并咪唑 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
14
作者 杜薇 杨雷 +2 位作者 马卿 段明 苟绍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7,共8页
为深入研究新型含能材料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相关性能。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分析仪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为深入研究新型含能材料4-氨基-3,7-双(1H-四唑-5-基)-[1,2,4]三唑并[5,1-c][1,2,4]三嗪(DTTA)的相关性能。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分析仪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溶剂挥发的方式,在DMSO溶液中得到了DTTA的溶剂化物DTTA·2DMSO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DTTA·2DMSO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n,a=4.630 2(5)?,b=23.278(3)?,c=17.069(2)?,140 K时晶体密度ρ=1.561 g·cm-3。测得其25℃下的粉末密度ρ=1.811 g·cm-3。采用Hirshfeld表面对晶体中各种近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晶体内占主导地位的是N…H&H…N作用,占比高达52.4%。采用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仪联用(TG-DSC)研究了DTTA的热分解性能,分解峰温为287℃。对DTTA的理论爆轰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爆速为8 419 m·s-1,计算爆压为24.8 GPa。采用BAM感度测试仪测试了其冲击感度为24 J,摩擦感度大于360 N。用Kissinger法与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活化能EK为200.25 kJ·mol-1,r为0.99,EO为199.38 kJ·mol-1,r为0.99。DTTA的综合性能较优异,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高能量密度炸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4--3 7-双(1H-四唑-5-)-[1 2 4]三唑并[5 1-c][1 2 4]三嗪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Hirshfeld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属配合物{Fe[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_(3)}^(2+)两种几何异构体的动力学转变
15
作者 朱维晃 吴丰昌 黄廷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0-553,共4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PDT)和Fe(Ⅱ)的配合物——[Fe(PDT)_(3)]^(2+)的面式和经式两种几何异构体之间的动力学平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30,35,40,45℃)下,两种几何异构体含量(x)之间的相互...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2-吡啶基)-5,6-二苯基-1,2,4-三嗪(PDT)和Fe(Ⅱ)的配合物——[Fe(PDT)_(3)]^(2+)的面式和经式两种几何异构体之间的动力学平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30,35,40,45℃)下,两种几何异构体含量(x)之间的相互转变均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其x_(e)ln[(x_(e)-x_(0))/(x_(e)-x)]值和反应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分别为:x_(e)ln[(x_(e)-x_(0))/(x_(e)-x)]=0.082t+0.729(r^(2)=0.9911,T=45℃),x_(e)ln[(x_(e)-x_(0))/(x_(e)-x)]=0.049t+0.598(r^(2)=0.9987,T=40℃),x_(e)ln[(x_(e)-x_(0))/(x_(e)-x)]=0.022t+0.586(r^(2)=0.9987,T=35℃),x_(e)ln[(x_(e)-x_(0))/(x_(e)-x)]=0.012t+0.591(r^(2)=0.9988,T=30℃)。两种异构体之间的动力学相互转变过程中的活化焓(ΔH)、活化熵(ΔS)和活化能(ΔEa)分别为:ΔH=103.84kJ.mol^(-1),ΔS=271.93J.mol^(-1).K^(-1),ΔEa=86.74kJ.mol^(-1)(面式异构体向经式异构体转变);ΔH=106.47kJ.mol^(-1),ΔS=257.65J.mol^(-1).K^(-1),ΔEa=94.43kJ.mol^(-1)(经式异构体向面式异构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Fe[3-(2-吡啶基)-5 6-二苯-1 2 4-三嗪]_(3)}^(2+) 金属配合物 几何异构体 动力学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
16
作者 潘荣楷 刘生桂 刘天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以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其与氯化锌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0nm紫外光激发下,... 以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其与氯化锌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0nm紫外光激发下,固体配合物能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0nm,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光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氧羰-6-(2-苯并咪唑)吡啶 锌配合物 合成 发光性质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2-巯基苯并咪唑银/硬脂酸银(AgMBM/AgSt)的制备、表征及其在PTG材料中的成像性能研究
17
作者 林海莉 曹静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8-174,共7页
分别以硬脂酸银(AgSt)为本体、2-巯基苯并咪唑(MBM)为修饰剂,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巯基苯并咪唑银/硬脂酸银(AgMBM/AgSt)复合结构颗粒.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对复... 分别以硬脂酸银(AgSt)为本体、2-巯基苯并咪唑(MBM)为修饰剂,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巯基苯并咪唑银/硬脂酸银(AgMBM/AgSt)复合结构颗粒.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对复合颗粒的微观结构、形貌、晶型以及热相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了AgMBM/AgSt作为光敏热成像(PTG)材料银源时的成像性能.结果表明,AgMBM/AgSt由本体AgSt以及其表面负载的AgMBM小颗粒构成.与本体AgSt相比,AgMBM/AgSt在80℃附近出现新的热相变峰,其热分解温度也有所降低.当AgMBM/AgSt为银源时,PTG材料的热显影密度显著增加,而灰雾仍然保持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银 2-苯并咪唑 复合颗粒 PTG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基负载型催化剂对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加氢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柳艳青 王贤山 +3 位作者 杨金生 靳海波 周昕 马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考察了相关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TMCB转化率和CBDO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H_(2)压力4 MPa,在此条件下,TMCB的转化率为100%,CBDO的选择性为70.4%,顺反异构比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四甲-1 3-环丁二酮 2 2 4 4-四甲-1 3-环丁二醇 催化剂 加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与α-淀粉酶结合的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奚宇 余美宏 +3 位作者 赵劲灵 曹瑞 程洁仪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1-179,共9页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 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is(2-methyl-3-furyl)disulfide,BMFDS]是肉类的一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它与口腔中的α-淀粉酶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对香气的感知。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检测、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分子对接分析等方法研究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pH值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自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基态复合物,对α-淀粉酶的荧光产生了静态猝灭。不同pH条件下其相互作用强度顺序为pH 7.0>pH 8.5>pH 5.0,但都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pH会影响BMFDS与α-淀粉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但并不会改变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应类型。总之,BMFDS和α-淀粉酶之间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使α-淀粉酶结构松散,且在3种pH条件下的作用强度有差异。该研究可为后续肉类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2--3-呋喃)二硫醚 Α-淀粉酶 相互作用机制 pH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2′-岩藻糖基乳糖和3-岩藻糖基乳糖的代谢工程策略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邓斌 魏超 +2 位作者 张媛 张根林 王小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6-385,共10页
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HMOs)是母乳的关键成分,它对婴幼儿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和3-岩藻糖基乳糖(3-fucosyllactose,3-FL)是HMOs的主要组分,具有抑制病原体感染、调... 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HMOs)是母乳的关键成分,它对婴幼儿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和3-岩藻糖基乳糖(3-fucosyllactose,3-FL)是HMOs的主要组分,具有抑制病原体感染、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其合成方法成为近年内的研究热点。然而,利用化学法或酶法合成2′-FL和3-FL具有反应过程繁琐、成本高以及产物收率低等缺点,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高效的微生物法已被开发应用于2′-FL和3-FL的商业化生产。本文总结2′-FL和3-FL的制备方法,系统阐述微生物法合成2′-FL和3-FL的工程化策略,为后续2′-FL和3-FL的微生物生产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岩藻糖乳糖 3-岩藻糖乳糖 微生物法 工程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