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1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来源链霉菌中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1
作者 刘思妮 白猛 +5 位作者 朱义广 罗小卫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蒋晓东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2,共9页
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海南红树林沉积物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ardesiacus GXIMD 035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相应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比对16S rDNA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其次级代谢产物,结合波谱数据分析... 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海南红树林沉积物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ardesiacus GXIMD 035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相应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比对16S rDNA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其次级代谢产物,结合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该链霉菌中获得5个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经鉴定分别为(+)-(S)-pulicatin G (1)、pulicatin A (2)、aerugine (3)、pulicatin F (4)和(+)-(S)-dihydraeruginoic acid (5)。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定位及注释负责合成相应化合物的基因簇,并推导其生物合成途径。该菌株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其包含31个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基因簇11可能参与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并推导了该衍生物的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链霉菌 2-羟基苯基噻唑 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负载2-巯基苯并噻唑并包覆壳聚糖防腐蚀自修复涂层
2
作者 石浩 王志豪 +7 位作者 褚贵文 张培琦 刘润远 王艺翔 孙雷 宋立英 蒋全通 麻福斌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目前大多数无机微纳米载体在有机涂层中存在团聚问题,对自修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对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HMTs)负载缓蚀剂2-巯基苯并噻唑(MBT),并通过外包覆壳聚糖(CS)作为微米填料,制备填料在涂层良好分散性和缓蚀... 目前大多数无机微纳米载体在有机涂层中存在团聚问题,对自修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对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HMTs)负载缓蚀剂2-巯基苯并噻唑(MBT),并通过外包覆壳聚糖(CS)作为微米填料,制备填料在涂层良好分散性和缓蚀剂高负载量的自修复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HMTs成功负载MBT,且缓蚀剂的防腐功能没有失效。使用扫描电镜图(SEM)和透射电镜图(TEM),观察HMTs、HMTs负载MBT(HMTs-MBT)和包覆CS的HMTs-MBT(CS-HMTs-MBT)的外貌结构。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得HMTs对MBT的质量负载约为13wt.%,HMTs外包覆CS的质量分数约为61 wt.%。通过测试各样品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中分散状况,证明包覆CS可以提高微纳米容器在涂层中的分散性。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来评估涂层的自修复能力,通过分析|Z|_(=0.01Hz)值确定在第4 d自修复涂层的自修复能力达到峰值,使用ZSimpWin对获得的阻抗数据进行拟合,验证自修复涂层对金属的防腐蚀能力。在4 d浸泡试验结束后,通过SEM、电镜能谱(EDS)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得出自修复涂层划痕处铜元素含量大幅降低,利用扫描Kelvin探针(SKP)测试发现划痕处电势谷消失,表明涂层划痕处已被缓蚀剂修复。利用CS在有机涂层中良好分散特性,增强CS-HMTs-MBT在PDMS涂层中的分散性。当涂层有划伤时,缓蚀剂MBT被释放并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紧密薄膜隔绝腐蚀性物质,实现涂层对破损处自主修复。具有高分散性的CS-HMTs-MBT复合自修复涂层为金属设备的防腐蚀涂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望在海洋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减少损失并延长设备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刻蚀埃洛石微米管 2-巯基苯并噻唑 壳聚糖 分散性 自修复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对锌和2-巯基苯并噻唑复合胁迫的响应
3
作者 冯阳 吴程 +4 位作者 李祖然 李博 曹力 李亚阑 祖艳群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48-255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在锌(Zn)和2-巯基苯并噻唑(2-Mercaptobenzothiazole,MBT)复合胁迫下的响应及耐受性差异。本研究以20份多年生黑麦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分析Zn+MBT复合胁迫对多年生黑麦... 为探究不同品种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在锌(Zn)和2-巯基苯并噻唑(2-Mercaptobenzothiazole,MBT)复合胁迫下的响应及耐受性差异。本研究以20份多年生黑麦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分析Zn+MBT复合胁迫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综合响应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Zn+MBT复合胁迫对黑麦草抗氧化系统和光合色素等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变异范围为19.70%~38.07%。不同品种多年生黑麦草的干重、叶绿素a和根系活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CK相比分别降低24.24%,19.51%和21.17%。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总体显著升高,较CK分别升高32.12%和22.99%。不同品种黑麦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较CK分别升高21.11%和0.39%。黑麦草通过调整生理指标和抗氧化酶系统来应对Zn+MBT复合胁迫,且不同品种的黑麦草响应的程度也不同。利用综合响应指数对20份品种的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品种‘唐吉坷德’对Zn+MBT复合胁迫表现出高耐受性,而‘金牌’表现最为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黑麦草修复Zn+MBT污染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复合胁迫 2-巯基苯并噻唑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的2-巯基苯并噻唑和2-氨基苯并噻唑
4
作者 胡贝贞 王栋 +4 位作者 陈瑶 孙红 刘鸿鹏 余作龙 韩超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纺织品中2-巯基苯并噻唑(2-MBT)和2-氨基苯并噻唑(2-ABT)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弱阴离子交换(WAX)固相萃取柱净化,利用LC-MS/MS进行测试分析... 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纺织品中2-巯基苯并噻唑(2-MBT)和2-氨基苯并噻唑(2-ABT)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弱阴离子交换(WAX)固相萃取柱净化,利用LC-MS/MS进行测试分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2-MBT和2-ABT分别在10~500ng/mL和2~200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2-MBT和2-ABT定量限分别为0.25mg/kg和0.05mg/kg,回收率为80.3%~91.7%,相对标准偏差为4.3%~8.6%,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精准地检测纺织品中2-MBT和2-ABT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纺织品 2-巯基苯并噻唑 2-氨基苯并噻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过氧化氢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5
作者 石磊 黄玲 +2 位作者 黄泽键 李东华 龚盛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1-1746,共6页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小分子活性氧(ROS)的一员,在正常生理活动和许多疾病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工作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为荧光团,以对硝基苯乙酸酯部分为识别位点,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该探针对H2O... 过氧化氢(H_(2)O_(2))作为小分子活性氧(ROS)的一员,在正常生理活动和许多疾病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工作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为荧光团,以对硝基苯乙酸酯部分为识别位点,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1。该探针对H2O2表现出高灵敏度(检测限为1.26μmol/L),并且对H2O2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该探针的识别机制是通过α-酮酯基团的氧化和酯基的水解以释放荧光团HBT。此外,探针1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细胞渗透性,并成功应用于HeLa细胞内H_(2)O_(2)的生物成像分析,证实了其在细胞水平上检测H_(2)O_(2)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过氧化氢 生物成像分析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籽粕中2-羟基牛蒡子苷和罗汉松树脂苷的提取及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雪 王甜 +4 位作者 胡建勇 李林 李晓东 王丽 高攀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3,共5页
试验旨在通过建立红花籽粕中2-羟基牛蒡子苷和罗汉松树脂苷的提取和检测方法,探索鱼产品饲料中红花籽粕的适宜添加量。采用80%乙醇超声提取红花籽粕中2-羟基牛蒡子苷和罗汉松树脂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 试验旨在通过建立红花籽粕中2-羟基牛蒡子苷和罗汉松树脂苷的提取和检测方法,探索鱼产品饲料中红花籽粕的适宜添加量。采用80%乙醇超声提取红花籽粕中2-羟基牛蒡子苷和罗汉松树脂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羟基牛蒡子苷标准液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06885x+0.59591,在2.5~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9;在0.5 mg/L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4.86%~104.69%,检测限为0.03 mg/L,定量限为0.10 mg/L。罗汉松树脂苷标准液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5.79781x-17.84546,在2.5~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1;在0.5 mg/L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9.31%~105.16%,检测限为0.12 mg/L,定量限为0.40 mg/L。研究表明,试验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应用于红花籽粕中2-羟基牛蒡子苷和罗汉松树脂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籽粕 2-羟基牛蒡子苷 罗汉松树脂苷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脱除新方法
7
作者 刘利华 李东伟 +2 位作者 王鹏 宋妮 李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5,共5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脱除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m-CPBA/TEMPO/TBAB反应体系将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转化为半缩醛甲酸酯,随后在Et 3 N/MeOH条件下选择性水解甲酸酯得到半缩醛中间体,经进一步转化最... 本文发展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脱除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m-CPBA/TEMPO/TBAB反应体系将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转化为半缩醛甲酸酯,随后在Et 3 N/MeOH条件下选择性水解甲酸酯得到半缩醛中间体,经进一步转化最终实现目标基团的脱除。该方法在室温下进行,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范围,能够以49%~63%的产率实现8个不同种类高碳糖中2-羟基亚乙基导向基的脱除,为高碳糖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亚乙基 半缩醛 高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香型白酒中2-羟基-3-甲基丁酸乙酯对映体的分布及感官特性
8
作者 余成霞 朱建猛 +4 位作者 王超 顾莎莎 韦朝阳 邱树毅 戴怡凤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6,共9页
该研究利用液液萃取(LLE)结合气相色谱(GC)和手性气相色谱-质谱(Chiral-GC-MS)分析白酒中2-羟基-3-甲基丁酸乙酯(E2H3MB),优化其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对12种香型白酒中E2H3MB对映体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并利用三点选配(3-AFC)阈值测定方法,评... 该研究利用液液萃取(LLE)结合气相色谱(GC)和手性气相色谱-质谱(Chiral-GC-MS)分析白酒中2-羟基-3-甲基丁酸乙酯(E2H3MB),优化其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对12种香型白酒中E2H3MB对映体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并利用三点选配(3-AFC)阈值测定方法,评估E2H3MB对映体在纯水和体积分数46%乙醇溶液中的嗅觉阈值及感官特征。结果表明,CYCLOSIL-B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对E2H3MB分离效果良好,升温速率1.5℃/min,载气流速为1.0 mL/min时,E2H3MB对映体分离情况最佳,分离度(R)=5.0>1.5。除了米香型、清香型以及豉香型白酒,其他香型白酒中均只检测到(R)-构型E2H3MB((R)-E2H3MB),且同一香型白酒中(R)-E2H3M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感官特征结果表明,在纯水和体积分数46%乙醇溶液中,(R)-E2H3MB嗅觉阈值分别是(S)-构型E2H3MB((S)-E2H3MB)的2.1倍左右((R)-构型38μg/L;(S)-构型18μg/L)和1.9倍左右((R)-构型322 mg/L;(S)-构型173 mg/L),两种构型均表现出令人愉悦的甜香以及果香。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白酒风味轮的细化,为研究白酒中手性风味物质对映体的分布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人们对白酒中手性风味物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2-羟基-3-甲基丁酸乙酯 手性风味物质 对映体 感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网络毒理学揭示10-羟基-2-癸烯酸改善吡虫啉诱导的肝损伤的功效机制
9
作者 唐钰静 袁洁 +1 位作者 展延栋 玄红专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56,共8页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网络毒理学和斑马鱼模型,探讨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减轻吡虫啉(imidacloprid,IMI)诱导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利用ADMET数据库预测IMI的毒性,通过Swiss、DisGenet和GeneCard...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网络毒理学和斑马鱼模型,探讨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减轻吡虫啉(imidacloprid,IMI)诱导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利用ADMET数据库预测IMI的毒性,通过Swiss、DisGenet和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10-HDA、IMI、肝损伤相关的靶点,将三者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研究10-HDA与交集靶点的相互作用。接着利用斑马鱼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检测斑马鱼体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和毒理学联合分析表明,IMI具有肝毒性,10-HDA通过调节82个GO条目和16条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IMI通过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诱导肝损伤,10-HDA能够维持斑马鱼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稳定抗氧化防御系统,同时,通过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 mRNA的表达,并下调促炎因子il1β、tnfα、nfκb、tlr4 mRNA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综上,10-HDA能够通过减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IMI诱导的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网络毒理学 肝损伤 10-羟基-2-癸烯酸 吡虫啉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10
作者 张珈豪 程林琳 +3 位作者 卢赵洋 陈骏 孙成钰 裴叔宸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3-1646,共4页
为开发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的合成工艺,本文以水杨酰胺为起始原料,经酰化、加成、水解、成盐得到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确认,总收率为60.4%,HPLC... 为开发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的合成工艺,本文以水杨酰胺为起始原料,经酰化、加成、水解、成盐得到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确认,总收率为60.4%,HPLC纯度为99.696%。该工艺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条件温和、绿色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羟基苯甲酰氨基)辛酸钠 合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态质子转移分子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加金 张桂兰 +2 位作者 吴峰 马丽娜 陈文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0-973,共4页
观测了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详细研究了溶剂极性对HBT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影响的机制。吸收光谱表明在常态条件下,HBT在各种溶剂中都以烯醇式构型和酮式构型共同存在,但以... 观测了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详细研究了溶剂极性对HBT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影响的机制。吸收光谱表明在常态条件下,HBT在各种溶剂中都以烯醇式构型和酮式构型共同存在,但以烯醇式构型占绝大多数。荧光光谱表明在纯环己烷溶剂中,HBT被紫外光激发时,绝大多数烯醇式构型发生ESIPT转变为酮式构型,分子的ESIPT效率最大。在含有乙醇的极性溶剂中,HBT烯醇式会形成溶剂化的烯醇式构型,阻碍分子发生ESIPT反应。溶剂中乙醇含量愈多极性愈强,溶剂化烯醇式的成份就愈多,HBT的ESIPT效率就愈低。以400 nm光激发HBT溶液时,在510 nm处发现酮式构型荧光,从而确认了400 nm处的弱吸收是酮式构型的吸收;且在436和456nm处还有新的荧光峰,分析其可能来源于酮式构型去质子化阴离子的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 激发态质子转移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对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分子内氢键及质子转移的影响: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平贵 张志于 +4 位作者 陶洪文 李洋洋 李庆 彭文宇 李玉茹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TD DFT)理论方法研究了在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苯环羟基的邻位或对位分别引入羟基和醛基后的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考察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及取代位置对分子内氢键和质子转移反应的影响,模... 运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TD DFT)理论方法研究了在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苯环羟基的邻位或对位分别引入羟基和醛基后的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考察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及取代位置对分子内氢键和质子转移反应的影响,模拟计算了各分子的IR振动光谱和电子光谱.研究发现,HBT及其衍生物分子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且激发态时氢键增强.基态时以醇式构型稳定存在,激发态时酮式结构为优势构象.分子的最大吸收峰和发射峰主要源于电子从前线分子轨道HOMO到LUMO之间的跃迁.基态分子内质子转移需要越过较高的能垒因而难以发生,而激发态时只需越过较低能垒就很容易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取代位置对HBT分子氢键强度、互变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电子光谱及质子转移反应的能垒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 氢键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密度泛函理论 势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肉桂酰胺(4-HY)改善油酸诱导的LO2细胞脂质积累
13
作者 陈敏华 彭文元 +3 位作者 曾玉萍 宁功美 吴晓云 字成庭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8-86,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通常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关。NAFLD是一种多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批准的用于NAFLD治疗的药物,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针对NAFLD的药物研...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通常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关。NAFLD是一种多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还没有批准的用于NAFLD治疗的药物,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针对NAFLD的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油酸(OA)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创建NAFLD细胞模型,并使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脂肪酸合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最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SREBP-1c、ACC、FASN、PPAR γ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究4-HY改善LO2细胞脂肪累积的机制。MTT(噻唑蓝)结果表明,低于8μmol/L的4-羟基肉桂酰胺(4-HY)处理LO2细胞24 h没有显著细胞毒性;油红O细胞染色结果显示,OA诱导显著增加了细胞内脂滴的形成和数量,表明NAFLD细胞模型创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相比,4-HY有效降低OA诱导的LO2细胞内脂质沉积。通过TG、TC试剂盒检测可知4-HY降低了OA诱导的LO2细胞内的TG、TC的含量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4-HY下调了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n、acc、scd-1、cd36、ppar γ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4-HY抑制了脂质代谢相关蛋白PPAR γ、SREBP-1c、FASN、ACC的表达。结果表明,4-HY通过下调LO2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抑制LO2细胞内源性脂肪合成途径,降低LO2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从而减少LO2细胞TG、TC的合成,改善NAFLD细胞模型的脂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LD 4-羟基肉桂酰胺 脂质累积 LO2细胞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3-羟基-4-(2-苯并噻唑)苯基]脲的光谱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4
作者 崔颖娜 尹静梅 +1 位作者 贾颖萍 李慎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7-1654,共8页
利用实验观测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考察了新化合物N,N′-二-[3-羟基-4-(2-苯并噻唑)苯基]脲(4-DHBTU)的红外、核磁与紫外吸收光谱性质.与单体2-(4-氨基-2-羟苯基)苯并噻唑(4-AHBT)相比,4-DHBTU的实验紫外吸收强度显著增强,最大... 利用实验观测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考察了新化合物N,N′-二-[3-羟基-4-(2-苯并噻唑)苯基]脲(4-DHBTU)的红外、核磁与紫外吸收光谱性质.与单体2-(4-氨基-2-羟苯基)苯并噻唑(4-AHBT)相比,4-DHBTU的实验紫外吸收强度显著增强,最大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红移,并呈现出双吸收峰特征.结合实验光谱数据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表明,4-DHBTU分子最稳定的基态异构体为cis-C11和trans-C11,而导致上述紫外光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4-DHBTU样品中cis-C11,trans-C11,cis-C22,trans-C22等多种异构体共存.此外,4-DHBTU与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间氢键作用使得核磁实验中4-DHBTU的15H、16H氢谱化学位移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3-羟基-4-(2-苯并噻唑)苯基]脲 紫外光谱 激发态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橡胶塞中可提取硫和4-叔辛基苯酚及2-巯基苯并噻唑的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佳美 贾菲菲 +2 位作者 李颖 赵霞 杨会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16,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中可提取硫、4-叔辛基苯酚及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方法使用甲苯-甲醇混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采用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流速1.0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中可提取硫、4-叔辛基苯酚及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方法使用甲苯-甲醇混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采用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40℃,进样量20μL。结果可提取硫、4-叔辛基苯酚和2-巯基苯并噻唑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20~501.00μg·mL^(-1)(r=0.9998)、0.20~502.95μg·mL^(-1)(r=0.9999)、0.22~547.53μg·mL^(-1)(r=0.9998),检出限分别为0.40、0.25和0.15μg·mL^(-1);精密度、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3.5%~104.8%、99.0%~100.6%和103.0%~107.7%;迁移回收率分别为97.0%~101.8%、98.7%~110.3%和89.3%~94.0%。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中可提取硫、4-叔辛基苯酚及2-巯基苯并噻唑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 可提取硫 4-叔辛基苯酚 2-巯基苯并噻唑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高质高效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
16
作者 胡杰 丁军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4-1280,共7页
利用HNO_(3)或H_(2)O_(2)氧化活性炭制备得到表面含酸性含氧基团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利用SEM、N_(2)吸附-脱附、HPLC等分析了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及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对催化剂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 利用HNO_(3)或H_(2)O_(2)氧化活性炭制备得到表面含酸性含氧基团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利用SEM、N_(2)吸附-脱附、HPLC等分析了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及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对催化剂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含氧基团对合成2-巯基苯并噻唑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具有适量的介孔比例能有效保障催化剂孔道结构的稳定性,而酚羟基比羧基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因此用H_(2)O_(2)氧化介孔为主的活性炭ECAC得到的ECAC-H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ECAC-H所得产物中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达87.62%(w),收率86.57%。套用10次后,产物中2-巯基苯并噻唑的含量仍有86.93%(w),收率85.92%。该碳基固体酸催化策略可有效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可为实现2-巯基苯并噻唑的高效绿色工业化合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苯并噻唑 改性活性炭 固体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对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3-烃氧基丙烯腈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翁建全 刘会君 +2 位作者 刘幸海 谭成侠 沈德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3-467,共5页
为了寻找生物活性良好的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利用2-氰甲基-4-(对氟苯基)噻唑(3)与取代氯甲酸酯(4)在碱存在下反应,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4-(对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3-烃氧基丙烯腈化合物(5),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 为了寻找生物活性良好的噻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利用2-氰甲基-4-(对氟苯基)噻唑(3)与取代氯甲酸酯(4)在碱存在下反应,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4-(对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3-烃氧基丙烯腈化合物(5),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在试验浓度下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尤其对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ossypii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在质量浓度25mg/L下,所有化合物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化合物5a、5e、5g、5k、5n和5o的抑制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丙烯腈 2-氰甲基-4-(对氟苯基)噻唑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头孢噻肟钠生产废渣中回收2-巯基苯并噻唑和三苯基氧膦 被引量:8
18
作者 石起增 杨光瑞 刘巧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研究了从头孢噻肟钠生产废渣中提取2-巯基苯并噻唑(以下简称M)和三苯基氧膦的方法,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的加入量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二次碱中和法提取M,用质量分数95%的乙醇浸取三苯基氧膦效果较好.在室温条件下加入... 研究了从头孢噻肟钠生产废渣中提取2-巯基苯并噻唑(以下简称M)和三苯基氧膦的方法,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的加入量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二次碱中和法提取M,用质量分数95%的乙醇浸取三苯基氧膦效果较好.在室温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滤液pH为10,然后于60~65℃加入体积分数10%的硫酸溶液中和,第一次调节pH为2~3,第二次调节pH为5~6,用丙酮提纯,此时M的收率为20.0%;向提取过M的滤渣中加入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用活性炭脱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分层、趁热分液、旋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三苯基氧膦收率为10.0%,M和三苯基氧膦的纯度通过气质联用仪检测都高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肟钠 制药 2-巯基苯并噻唑 苯基氧膦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腔限制环境下2-(2-羟苯基)苯并噻唑的质子转移 被引量:4
19
作者 向俊峰 易平贵 +3 位作者 于贤勇 陈建 郝艳雷 任志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4-659,共6页
采用稳态和瞬态荧光法对2-(2-羟苯基)苯并噻唑(HBT)与七元瓜环(CB7)的超分子作用及CB7分子纳米腔限制作用对HBT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对荧光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超分子复合物的组成比.结果表... 采用稳态和瞬态荧光法对2-(2-羟苯基)苯并噻唑(HBT)与七元瓜环(CB7)的超分子作用及CB7分子纳米腔限制作用对HBT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对荧光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超分子复合物的组成比.结果表明,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氯甲烷溶液中,CB7与HBT的作用均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复合物,HBT的质子转移对溶剂很敏感,CB7的加入,使HBT的荧光寿命降低,量子产率增大.在DMF溶液中,CB7的加入促进了酚氧负离子的形成,而在二氯甲烷溶液中,CB7的加入限制了HBT的激发态质子转移.结构优化计算表明,CB7与HBT能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苯基)笨并噻唑 质子转移 七元瓜环 纳米腔 荧光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BTSPQT)的合成及其测定铜(Ⅱ)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巍然 李映晖 +2 位作者 岑怡红 洪涛 曹秋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63,共5页
以2-氨基苯并噻唑和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BTSPQ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含有0.3%Triton X-100的Na2B4O7-HCl缓... 以2-氨基苯并噻唑和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BTSPQT),并研究了该试剂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含有0.3%Triton X-100的Na2B4O7-HCl缓冲体系(pH 8.0)中,BTSPQT与Cu2+在室温下可形成摩尔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59±0.40)×109,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0 nm。基于此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Cu2+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1×105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25~0.40 mg/L,且浓度在2.5 mg/L以下的常见离子均不干扰0.40 mg/L Cu2+的测定。将该方法用于面粉和茶叶中铜的直接测定,回收率为96%~10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苯并噻唑)-3-(8-(5-对磺酸基苯基偶氮))喹啉三氮烯 铜(Ⅱ)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