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难治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AR T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包芳 胡凯 +2 位作者 万伟 田磊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4-1609,共6页
目的:探讨CD19-CAR 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细胞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采用CD19-CAR T细胞治疗的难治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目的:探讨CD19-CAR 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细胞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采用CD19-CAR T细胞治疗的难治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共有10例患者被纳入本分析,均符合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均为CD19+。接受CD19-CAR T细胞治疗后28 d的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70%(7/10),其中6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60%),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0%); 90 d CR率为30%。结论:CD19-CAR 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CAR T细胞治疗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利娟 黄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预后差,生存期短,其治疗已成为国际难题。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modified T,CAR-T)细胞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靶向免疫治疗,靶向CD19的CAR-... 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预后差,生存期短,其治疗已成为国际难题。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modified T,CAR-T)细胞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靶向免疫治疗,靶向CD19的CAR-T细胞(CD19-CAR-T)治疗儿童及成人难治复发性ALL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可达90%以上,疗效远高于化疗。然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严重神经毒性(serious neurotoxicity,SNT)、脱靶效应以及疾病复发等严重限制了CAR-T细胞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本文主要阐述CAR-T细胞的制备技术、预处理方案、细胞输注剂量及各种并发症防治策略等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9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 预处理方案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琼梅 史明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7-1909,共3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类起源于前体B或T淋巴前体细胞在骨髓、血液、髓外的恶性增殖性肿瘤[1]。好发于儿童,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占15%~20%。随着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儿童完全缓解(completeremi...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类起源于前体B或T淋巴前体细胞在骨髓、血液、髓外的恶性增殖性肿瘤[1]。好发于儿童,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占15%~20%。随着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儿童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率达95%以上,5年生存率超过80%。成人中虽然CR率达90%以上,5年生存率却只有30%~50%。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R/RALL)预后差,5年总生存率少于10%。对于经过初次化疗后复发的患者,挽救性化疗后第2次CR率约为30%~45%,中位生存期5~9个月。对于原发难治的患者,首次CR期小于12个月,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或者应用几种方法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进行挽救性化疗后20%~30%可再次达CR,中位生存期3~6个月,治疗相关死亡率高达12%~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治疗 复发 成人 CD19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位生存期 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7;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及其意义
6
作者 张晓春 郑晓敏 +1 位作者 陈诚 李义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目的:观察t(17;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所介导的细胞毒的敏感性及可能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t(17;19)-ALL细胞株4株、1例t(17;19)-ALL患者骨髓标本为实验组,其他ALL细胞... 目的:观察t(17;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所介导的细胞毒的敏感性及可能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t(17;19)-ALL细胞株4株、1例t(17;19)-ALL患者骨髓标本为实验组,其他ALL细胞株28株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TRAIL受体表达;重组人可溶性TRAIL(rhsTRAIL)作用后,3 H-thymidine法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FITC标记的Annexin-V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免疫印迹法观察细胞凋亡通路变化(caspase-8、Bia、caspase-3和PARP的表达)。结果:t(17;19)-ALL细胞表面死亡受体4(D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细胞株(P<0.05),死亡受体5(DR5)表达水平高于MLL+-ALL细胞株(P<0.05),诱骗受体1(DcR1)和诱骗受体2(DcR2)均呈阴性表达;rhsTRAIL浓度为100μg·L-1时,t(17;19)-ALL细胞抑制率接近10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细胞株(P<0.05或P<0.01),该抑制作用在加入TRAIL中和抗体RIK-2及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后被阻断;加入rhsTRAIL后,t(17;19)-ALL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株(P<0.05);rhsTRAIL作用2h内,caspase-8、Bid、caspase-3和PARP出现活化条带。结论:t(17;19)-ALL细胞株对TRAIL高度敏感,并最终对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敏感,t(17;19)-ALL患者为获得长期存活,应及早进行同种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7 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移植物抗白血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的治疗作用(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孙静昕 张王刚 +4 位作者 陈银霞 赵万红 田玮 杨云 刘苏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8-482,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以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是否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M5和ALL的白血病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4±11.2%和24.7±7.96%,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仅为3±1.2%;两个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M5与ALL组之间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1-甲基色氨酸(1-MT)治疗的白血病小鼠与对照组比较,肿瘤消退,生存期延长(P<0.05),部分治疗小鼠达到无病长期生存(注射肿瘤细胞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结论: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均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1-甲基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吲哚胺2 3-二氧化酶 1-甲基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嘌呤个体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邹亚伟 王昭霞 +5 位作者 牟德海 关镜明 卫凤桂 翟莺莺 陈福雄 吴梓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88-369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呤(6-TX)、6-甲基巯基嘌呤(6-MMP)]浓度。色谱柱为Resolve C18,柱温40℃。流动相A为0.2%的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6min内流动相B的浓度从0上升到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0~12.5min用290nm检测6-硫鸟嘌呤(6-TG)、6-MP和6-TX,12.5min时切换为340nm检测6-MMP。结果:进样体积为10μL时,6-TG和6-TX的线性范围为0~20nmol/mL(r=0.9993,r=0.9980)。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与测定后第9天的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RT-HPLC法简便、准确检测6-MP代谢物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6-巯嘌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rutinib逆转SDF-1α/CXCR4介导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媛媛 陶善东 +3 位作者 马晶晶 周立涛 陈月 于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4-760,共7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中Ibrutinib对SDF-1α/CXCR4轴介导的耐药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表面CXCR4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XCR4、ERK、Bcl-xL表达水平,qPCR检测CXCR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Ibr...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中Ibrutinib对SDF-1α/CXCR4轴介导的耐药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表面CXCR4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XCR4、ERK、Bcl-xL表达水平,qPCR检测CXCR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Ibrutinib增强化疗药物阿霉素诱导SUP-B15的凋亡(17.100%±4.3%vs28.133%±3.16%);Ibrutinib抑制SDF-1α诱导的CXCR4磷酸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r_(24h)=-0.99659,r_(48h)=-0.99764,r=-0.99980);Ibrutinib抑制CXCR4下游信号分子ERK、BCL-xL的表达与活性。结论:Ibrutinib增强SUP-B5细胞株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逆转SDF-1α/CXCR4轴介导的耐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CXCR4/ERK/BCL-xL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Ibrutinib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R4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与Tim-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丽 蒯文霞 +3 位作者 祁海啸 张荣荣 袁玉芳 赵继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8-1735,共8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Tim-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初治ALL患者8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组对象的骨...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Tim-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初治ALL患者8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组对象的骨髓分离细胞中CCR7、Tim-3表达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2组CCR7、Tim-3表达差异,分析CCR7、Tim-3的表达与AL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CCR7、Tim-3对初治ALL患者的评估预测价值,分析ALL患者CCR7、Tim-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复发组CCR7与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CCR7诊断的临界值为45.97%,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4.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95 CI 0.777-0.939);Tim-3诊断的临界值为53.54%,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0.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95 CI 0.792-0.947);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95 CI 0.914-0.996),对应的灵敏度86.6%,特异度78.9%(P<0.05);CCR7、Tim-3表达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骨髓中原始细胞数、血小板计数、中枢神经系统侵袭、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无明显相关性(P>0.05);CCR7、Tim-3高表达患者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T-ALL患者Tim-3高表达率(76.9%)明显高于B-ALL患者Tim-3高表达率(45.2%)(P<0.05);CCR7≥45.97%及<45.97%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9.3个月、13.6个月(P=0.004)。Tim-3≥53.54%及Tim-3<53.54%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9.1个月、13.6个月(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R7(HR=1.024,95 CI1.000-1.049)及Tim-3(HR=1.879,95 CI 1.183-2.985)水平为影响AL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初诊骨髓细胞中CCR7、Tim-3表达对于疾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升检测的灵敏度,CCR7、Tim-3高表达与OS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ALL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7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pilin-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宇宏 曹慧琴 +1 位作者 刘卉 李晓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23-2627,共5页
目的:探究神经菌毛素-1(NRP-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或使用NRP-1单克隆抗体)抑制NRP-1功能,通过对比抑制NRP-1功能后CCRF-CEM细胞株与正常CCRF-... 目的:探究神经菌毛素-1(NRP-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或使用NRP-1单克隆抗体)抑制NRP-1功能,通过对比抑制NRP-1功能后CCRF-CEM细胞株与正常CCRF-CEM细胞株,确定NRP-1对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NRP-1-shRNA)。两种方法抑制NRP-1功能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论:NRP-1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和降低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菌毛素-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RF-CEM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基嘌呤化疗不良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新荣 夏涛 +2 位作者 朱永生 郭祥 谢正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 :探讨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化疗时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检索ALL不同TPMT基因多... 目的 :探讨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化疗时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检索ALL不同TPMT基因多态性患者6-MP化疗不良反应的人数为效应指标的相关文献,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应用Stata11.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与ALL不良反应的文献共5篇,共计病例426例。白细胞减少与TPMT基因多态性关系固定效应模型OR=4.55,95%CI:1.92~10.80;肝脏损害与TPMT基因多态性关系固定效应模型OR=2.63,95%CI:1.40~4.93。结论:TPMT基因多态性与6-MP治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肝脏损害等不良反应显著相关,更可靠的结论尚需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杨明珍 夏海龙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嘌呤 基因多态性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经验及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童春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为了探索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的B急性淋巴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安全有效的细胞剂量、毒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2015年7月12日至2016年11月20日,笔者团队采用CD19-CAR-T细... 为了探索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的B急性淋巴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安全有效的细胞剂量、毒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2015年7月12日至2016年11月20日,笔者团队采用CD19-CAR-T细胞治疗了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其中55例为原发耐药或难治性血液学复发患者,9例为FCM确认的难治性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B-ALL患者。在治疗工作早期,2例死于治疗后相关并发症(treatment related motality,TRM),疗效不可评估,4例未获得完全缓解(NR)。以后通过调整入组标准及回输细胞数,近期连续3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或达到CR但血液细胞计数未正常(CR incomplete,CRi),无1例死亡。CDl9-CAR T细胞治疗达CR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者80%以上持续FCM-MRD阴性至观察结束,该疗效与第1次CR期(CR1)接受移植者相同;未移植者绝大多数在CR后1年内再次复发。治疗过程中,及时稳妥地处理好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及各种引起复发的因素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t(1;19)(E2A-PBX1)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凯奇 弓晓媛 +13 位作者 赵邢力 魏辉 王迎 林冬 周春林 刘兵城 王慧君 李承文 李庆华 宫本法 李艳 刘云涛 秘营昌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伴t(1;19)(E2A-PBX1)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2日至2018年4月11日我中心收治的19例伴t(1;19)(E2A-PBX1)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化疗及化疗+造血干细胞移... 目的:探讨伴t(1;19)(E2A-PBX1)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2日至2018年4月11日我中心收治的19例伴t(1;19)(E2A-PBX1)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化疗及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结果:19例患者中位年龄24岁(14-66岁),男女比例为0.73∶1。中位白细胞数16.47×10~9(1.8-170.34)/L,中位血红蛋白98(65-176)g/L,中位血小板数50(15-254)×10~9/L。免疫分型Pre B-ALL 17例(89.5%),Common B-ALL 2例(10.5%)。总体CR率94.7%,1个疗程CR率94.7%, 4年总生存率47.1%,4年无复发生存率43.3%。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略高于非移植组患者OS(62.5%vs 36.7%)(P=0.188);RFS(62.5%vs 38.9%)(P=0.166)。结论:成人伴t(1;19)(E2A-PBX1)阳性的ALL患者主要表现为Pre B-ALL,与儿童同类患者疗效比较,疗效较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2A-PBX1 t(1 19)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预测的新标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圆 黄晓军 +4 位作者 郝乐 秦亚溱 江倩 江浩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的49例18-60岁初诊Ph+ALL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初诊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荧光强度及表达比例,同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变化。与正常B祖细胞相比,获得完全缓解后任意时间点骨髓标本中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大于10个定义为免疫残留阳性(FCM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 intensity,MFI)〔8.52(3.71-32.35)vs 8.93(4.79-29.74)vs 1.31(0.21-1.75),P<0.05〕,以及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比例〔84.63%(55.07%-99.96%)vs 84.50%(57.68%-99.80%)vs 0.99%(0.45%-1.83%),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供者的正常B祖细胞。入组的全部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的CD34+CD19+细胞均高表达CD123。②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和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49例,360对,Spearman r=0.90,P<0.0001)。③13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在复发前3个月MRD监测表明,在复发前中位时间60(30-73)天均检出FCM阳性。结论: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可与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Ph+ALL患者的MRD监测以及复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23 CD34+ CD19+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2-3p靶向HOXA5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与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文翠 石雨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5-1092,共8页
目的:探讨miR-142-3p通过调控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的表达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B-ALL细胞系Nalm6和人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中miR-142-3p和HOXA5的... 目的:探讨miR-142-3p通过调控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的表达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B-ALL细胞系Nalm6和人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中miR-142-3p和HOXA5的表达水平。使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42-3p模拟物、pcDNAHOXA5过表达质粒、miR-142-3p模拟物+pcDNA-HOXA5过表达质粒及对照物转染至Nalm6细胞。根据microRNA.org预测HOXA5与miR-142-3p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2-3p与HOXA5基因的靶向关系。使用细胞计数盒8(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42-3p对Nalm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42-3p对Nalm6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G_(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CDK4)以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my2-cir细胞比较,miR-142-3p在Nalm6细胞中低表达而HOXA5呈高表达(P <0.05)。miR-142-3p与HOXA5 3’-UTR存在互补结合区域,转染miR-142-3p模拟物与野生型HOXA5 3’-UTR组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miR-142-3p阴性对照与野生型HOXA5 3’-UTR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 <0.05)。转染48和72 h后,转染miR-142-3p模拟物能够抑制Nalm6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克隆数目(P <0.05),使Nalm6细胞发生G1期阻滞,从而抑制CyclinD1与CDK4蛋白表达(P<0.01),促进Nalm6细胞的凋亡,并且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Caspase-3蛋白表达(P <0.05)。结论:miR-142-3p通过靶向下调HOXA5表达来抑制Nalm6细胞增殖,使细胞G1期阻滞,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2-3p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同源异型盒基因5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抑制剂17-DMAG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芳芳 郭荣 +3 位作者 田文亮 高风彩 孙玲 姜中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Jurkat细胞,应用HSP90抑制剂17-DMAG作用于细胞株,通过半定量PCR检测HSP90的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Jurkat细胞,应用HSP90抑制剂17-DMAG作用于细胞株,通过半定量PCR检测HSP90的基因表达,WST技术检测17-DMA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17-DMAG作用于Jurkat细胞48 h后,HSP90 mRNA表达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r=0.9530,P<0.01);17-DMAG处理Jurkat细胞48 h的IC50为3.17μmol/L,作用于Jurkat细胞后抑制Jurkat细胞增殖(r=0.9903,P<0.01),促进Jurkat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r=0.9876,P<0.01)。结论:HSP90抑制剂17-DMAG能够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热休克蛋白90 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 JURK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和γ-谷氨酰水解酶基因表达与大剂量甲氨蝶呤疗效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越 文飞球 +3 位作者 陈小文 麦惠容 袁秀丽 李长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研究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γ-谷氨酰水解酶(GGH)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不同基因表达水平与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深圳市儿童医院(... 目的研究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γ-谷氨酰水解酶(GGH)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不同基因表达水平与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深圳市儿童医院(我院)血液科收治的ALL初诊且接受大剂量MTX化疗患儿为ALL组,以非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检测ALL组骨髓和对照组外周血中FPGS与GGH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比较ALL组和对照组FPGS与GGH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进一步按照ALL组FPGS、GGH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为相应的高表达亚组和低表达亚组,分析FPGS、GGH不同表达亚组MTX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61例ALL患儿进入分析,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纳入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ALL组FPGS、GGH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及其比值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4.14(6.52~27.31)、9.34(4.97~14.22)和1.74(0.76~2.91),对照组分别为0.59(0.3~1.23)、3.00(0.94~5.26)和0.26(0.1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PGS高表达和低表达亚组复发率分别为3.7%(1/27)和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S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增加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OR=4.17,95%CI:1.65~10.52,P=0.003)。GGH基因高表达水平增加肝毒性的风险(OR=5.61,95%CI:1.14~27.47,P=0.033)。未观察到FPGS/GGH比值对MTX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结论 ALL患儿FPGS、GGH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比值高于正常儿童;FPGS基因表达水平对ALL患儿大剂量MTX疗效及毒副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 γ-谷氨酰水解酶 基因表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T-CE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学亚 吴诗馨 郭熙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56-1760,共5页
目的研究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 2-ME2)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6T-CEM细胞生物学行为(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6T-CEM细胞与2-ME2共培养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DNA片段法检验6T-CEM... 目的研究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 2-ME2)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6T-CEM细胞生物学行为(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6T-CEM细胞与2-ME2共培养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DNA片段法检验6T-CEM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6T-CEM细胞内Akt、procaspase-3、Bcl-2及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2-ME2作用后,MTT比色法显示6T-CEM细胞增殖被抑制。DNA片段法检测表明,6T-CEM细胞发生了预示凋亡的DNA梯度片段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ME2作用后,6T-CEM细胞内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调,Procaspase-3、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降低,总Akt无变化。结论 2-ME2体外具有抑制6T-CEM细胞增殖效果,其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6T-CEM细胞生长,其作用与活化细胞内源性凋亡路径及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6T-CEM细胞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凋亡 PI3K/AKT通路 BCL-2/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