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海霞 高天旸 苏迎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09-2811,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13HSD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妇科就诊的育龄期妇女息肉组织(40例,A组)以及正常内膜组织(40例,B组),免疫组化法测定17βHSD...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13HSD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妇科就诊的育龄期妇女息肉组织(40例,A组)以及正常内膜组织(40例,B组),免疫组化法测定17βHSD2的表达;同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质量指数信息以及月经第2—4天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项性激素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血清5项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1713HSD2在各期EP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17βHSD2表达减少可能是EP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 子宫内膜 性激素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5α-还原酶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的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明运 于雪艳 +2 位作者 徐松德 胡晓燕 吴湘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了解性激素对喉癌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喉癌和非喉癌组织的5α-还原酶(5αR)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OH)SDH)的活性,此两酶分别涉及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和雌二醇转化为雌酮。结果:5αR的活性在... 目的:了解性激素对喉癌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喉癌和非喉癌组织的5α-还原酶(5αR)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OH)SDH)的活性,此两酶分别涉及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和雌二醇转化为雌酮。结果:5αR的活性在两种组织中没有差别。相反,17β-(OH)SDH活性在喉癌组织中明显降低,仅为非喉癌组织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 雄激素类 雌激素类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3
作者 吕艳文 张淑兰 +1 位作者 王丹波 姜丽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52-1153,共2页
目的探讨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集因内异症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子宫切除的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分别为内异症组和对照组研究标本。RT-PCR检测两组在位子宫... 目的探讨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集因内异症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子宫切除的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分别为内异症组和对照组研究标本。RT-PCR检测两组在位子宫内膜与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表达。结果内异症组28例,对照组15例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呈阳性表达,两组在位内膜17βHSD2 mRNA表达情况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7βHSD2 mRNA全部呈阴性表达,与配对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缺乏17βHSD2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鑫 唐晓露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5,共3页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一些疾病 ,如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类固醇 雌激素 雄激素 性激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在小鼠内耳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昶 严世都 +1 位作者 汪晓锋 张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305-306,共2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SD10),又称短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SCHAD),是位于细胞线粒体的多功能酶,参与能量代谢及激素的代谢等,在大脑的发育和老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异常时可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神经元...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SD10),又称短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SCHAD),是位于细胞线粒体的多功能酶,参与能量代谢及激素的代谢等,在大脑的发育和老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异常时可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神经元的凋亡,导致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研究小鼠内耳中该蛋白的存在与否及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内耳退行性病变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 内耳 小鼠 β- 能量代谢 神经系统疾病 细胞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理 陈海震 黄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60-2363,共4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脂滴相关蛋白,参与肝细胞脂质合成。最近的研究发现,HSD17B13基因的插入缺失变体与慢性肝脏疾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HSD17B13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脂滴相关蛋白,参与肝细胞脂质合成。最近的研究发现,HSD17B13基因的插入缺失变体与慢性肝脏疾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HSD17B13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阐述了HSD17B1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17-甾类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12,527,共4页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述17β-HSD2对雌激素活性的调控及对子宫内膜生长的调节,以及17β-HSD2的表达与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结构、基因、亚型、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17β-类固醇2 雌激素 孕激素 孕激素受体 维甲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与孕激素受体亚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内膜(EMT在位子宫内膜组)的PR-(A+B)、PR-A、PR-B及17β-HSD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A+B)、PR-B和17β-HSD2蛋白的表达。结果 EMT在位子宫内膜组PR-(A+B)、PR-B、PR-A mRNA增殖期较分泌期表达升高(P<0.05);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都有PRs表达,在分泌期主要在间质细胞中表达;PR-A占优势,PR-A/PR-B比值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保持相对恒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R-B与腺上皮细胞中17β-HSD2的表达一致。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A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持续性低表达,在分泌期与在位内膜PR-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B在整个月经周期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R-A及PR-B的周期性变化消失。与EMT在位子宫内膜组比较,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B表达相对降低,PR-A/PR-B值显著升高(P=0.001)。EMT异位子宫内膜组间质细胞中PR-B明显下降;17β-HSD2也明显下降,其周期性变化消失。结论异位子宫内膜的PRs亚型改变影响17β-HSD2的表达,可能是EMT发生孕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 孕激素受体亚型 17β -类固醇2 孕激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全细胞催化合成宝丹酮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玉玲 邵明龙 +5 位作者 周武林 高惠芳 张显 徐美娟 杨套伟 饶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29-3237,共9页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ADD和宝丹酮的相互转化。本研究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筛选到6种不同来源的17β-HSD基因并对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利用不同重组菌转化ADD合成宝丹酮,结果表明重组菌BL21/pET28a-HSDPy的ADD转化率最高,因此选择BL21/pET28a-HSDPy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定了重组菌的酶学性质并优化其全细胞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生物量为36 g·L^-1、底物浓度为5.40 g·L^-1条件下,经过两次补料,获得了3.66g·L^-1宝丹酮,比优化前提高了4.1倍。而且在生物转化过程中未检测到副产物。为生物合成宝丹酮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类固醇 1 4-雄烯二酮 宝丹酮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基因插入/缺失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海龙 高晔 +5 位作者 刘暖 王珂 户会娜 陈明月 吕晓燕 潘传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8,共5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丰富该基因多态位点与公猪繁殖的遗传关联。利用PCR技术在大白猪(n=257)和长白猪(n=62)中检测到Hsd17b3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的两个indel位点,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技术验证了该基因L3-10-bp和L11-11-bp的indel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L3-10-bp的indel位点与40日龄长白猪的睾丸长轴长、睾丸短轴长和睾丸重均呈显著相关(P<0.01)。该结果与雄性睾丸的早期发育阶段和初始快速发育阶段睾丸发育过程相吻合,提示该indel位点可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的潜在DNA标记,为Hsd17b3基因在猪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类固醇3基因 插入/缺失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膜联蛋白5和3β-羟类固醇脱氢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戈一峰 王大勇 +7 位作者 蒋超 张艳梅 韩雪峰 卢坤刚 崔英霞 黄宇烽 黄祝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annexin 5和3β-HSD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48 h后,分别用不同终浓度的GnRH激动剂(GnRH-agonist,GnRHa)(10-5mol/L、10-6mol/L、10-7mol/L)和GnRH...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annexin 5和3β-HSD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48 h后,分别用不同终浓度的GnRH激动剂(GnRH-agonist,GnRHa)(10-5mol/L、10-6mol/L、10-7mol/L)和GnRH拮抗剂(GnRH-antagonists,GnRHant)(10-6mol/L、10-7mol/L、10-8mol/L)处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g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膜联蛋白5(annexin 5)和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未加GnRH类似物的对照组相比,当GnRHa的终浓度为10-5mol/L、10-6mol/L时,实验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annexin 5 mRNA分别升高了38.89%和35.2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GnRHa的浓度为10-5mol/L时,3β-HSD mRNA也显著升高了46.43%(P<0.01)。同样,与对照组相比,当GnRHant的浓度为10-6mol/L时,实验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annexin 5 mRNA下降了45.45%(p<0.05),当GnRHant的浓度为10-6mol/L,10-7mol/L时,实验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3β-HSD mRNA也分别显著地降低了63.64%(P<0.01)和50%(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nRH类似物能够调控大鼠睾丸间质细胞annexin5和3β-HSD mRNA表达,GnRH类似物可能与睾丸间质细胞上GnRH受体结合后,通过特定的生理机制,进而影响annexin5和3β-HSDmRNA表达,为揭示GnRH类似物调控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其内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类似物 荧光定量PCR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 膜联蛋白5 3β-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陶晓倩 王大勇 +6 位作者 柳海燕 林钗英 韩雪峰 时姗姗 崔英霞 戈一峰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记酶。文中旨在研究annexin 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HSD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annexin 5(0、10-10、10-9、10-8mol/L)处理间质细胞24h和用10-9mol/L的annexin 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36h),收集培养液,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培养液中的睾酮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睾丸间质细胞中3β-HSD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nnexin 5处理间质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终浓度为10-10mol/L和10-9mol/L时,睾酮水平分别升高了18%[(14.38±0.30)nmol/Lvs(12.12±0.74)nmol/L](P<0.01)和26%[(15.25±0.47)nmol/Lvs(12.12±0.74)nmol/L](P<0.01);浓度为10-8mol/L时,睾酮水平虽也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浓度为10-9mol/L时,3β-HSD表达量升高了63%(2.19±1.00vs1.34±0.19,P<0.05),浓度为10-10mol/L和10-8mol/L时,3β-HSD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睾酮分泌与3β-HS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5)。10-9mol/L的an-nexin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与对照组相比,6h和12h后睾酮的分泌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睾酮的分泌量显著升高了18%[(12.59±0.41)nmol/Lvs(10.70±0.09)nmol/L](P<0.01);而处理36h后,睾酮分泌量下降了21%[(14.44±1.65)nmol/Lvs(17.46±0.31)nmol/L](P<0.01)。结论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annexin 5对睾酮分泌具有调节功能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β-HSD是该调节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5 间质细胞 睾酮 3β-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假单胞菌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的质粒载体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国华 徐国宾 +1 位作者 刘英民 夏铁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6-969,共4页
从土壤中分离睾酮假单胞菌 ,提取其基因组DNA ,PCR扩增 3α 羟类固醇脱氢酶 (3α hsd)基因 ,将扩增产物用NdeⅠ /BamHⅠ消化 ,切下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 pET 15b中构建重组pET 15b .将重组 pET 15b转化入E .coliDH5α中 ,经酶谱分析... 从土壤中分离睾酮假单胞菌 ,提取其基因组DNA ,PCR扩增 3α 羟类固醇脱氢酶 (3α hsd)基因 ,将扩增产物用NdeⅠ /BamHⅠ消化 ,切下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 pET 15b中构建重组pET 15b .将重组 pET 15b转化入E .coliDH5α中 ,经酶谱分析和测序 ,鉴定出正确的重组质粒 pET 15b .将重组pET 15b转化入宿主菌E .coliBL2 1(DE3) pLysS中 ,用硫代半乳糖苷 (IPTG)进行诱导表达 .提取细菌总蛋白质进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分析并测定酶活性 .粗提物中酶活性高达 2 4 5× 10 5U/L .利用重组蛋白中的 6个组氨酸(His)组成的“标签”进行亲和层析 ,经一步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 ,重组蛋白在SDS PAGE上呈现出均一的单一条带 ,回收率达 6 8% .活性和纯度均较高的目的蛋白 3α HSD的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假单胞菌 -类固醇基因 质粒载体 构建 表达 胆汁酸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云 孙岩 +3 位作者 朱亭 程鹏 胡刚 丁国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F0002,共6页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 目的:应用3T3-L1细胞模型研究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与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探讨11β-HSD1在前脂肪细胞分化及肥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1β-HSD1-SiRNA表达质粒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并稳定转染3T3-L1细胞,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β-HSD1在正常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用Real-time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的变化,阐明11β-HSD1对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在上述三联诱导分化后脂滴堆积随着分化过程逐渐增加;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的3T3-L1诱导分化过程中可见脂滴堆积的减少。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days0,2,4,6,8),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GR在分化模型早期(D4及D6)是上调的,但是在分化后期(D8)很快又下降。在正常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LPL上调,随着分化后期FAS、PPARγ等明显上升,Pref-1作为脂肪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在pGCsilencerTMH1/TetO1-11β-HSD1转染后的3T3-L1细胞分化模型中上述有关标志基因发生变化。结论:11β-HSD1作为受体前调节剂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类固醇1 3T3-L1细胞模型 RNA干涉 前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对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Ⅲ表达的抑制及诱导前列腺癌细胞LNCaP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泽良 孙丹 +2 位作者 杨宇翀 许晓龙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Ⅲ(17βHSD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诱导雄性激素依靠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给予不同浓度18β-GA的LNCaP细胞的增殖率以确定其最佳作用浓度、时间及...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Ⅲ(17βHSD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诱导雄性激素依靠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给予不同浓度18β-GA的LNCaP细胞的增殖率以确定其最佳作用浓度、时间及与剂量的依赖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真核启动因子2α(p-eIF2α)及活化转录因子4(ATF4)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17βHSD3 mRNA的变化情况;用siRNA干扰eIF2αmRNA的表达从而确定eIF2α的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18β-GA浓度为8μmol/L时OD450 nm处吸光值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18β-GA对p-eIF2α及ATF4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Real-time qPCR结果显示:18β-GA对17βHSD3 mRNA的转录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18β-GA通过激活eIF2α抑制17βHSD3的表达,并诱导LNCaP细胞株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17β类固醇 EIF2Α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幼鼠肝脏5α-还原酶1及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莹 刘戈力 +4 位作者 杨箐岩 郑荣秀 王彤 鲍鹏丽 杨林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幼鼠肝脏中皮质醇代谢关键酶5α-还原酶1及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的表达及其对皮质醇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3周SD幼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高脂组(FC组)及高脂高盐组(FSC组)3组。测体质量、体长、腹围、血压,观...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幼鼠肝脏中皮质醇代谢关键酶5α-还原酶1及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的表达及其对皮质醇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3周SD幼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高脂组(FC组)及高脂高盐组(FSC组)3组。测体质量、体长、腹围、血压,观测内脏脂肪重量、血脂、血皮质醇等,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价血糖及胰岛细胞功能。取新鲜肝脏组织,测定5α-还原酶1及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mRNA含量及两酶mRNA含量比值。结果高脂高盐组大鼠腹围、血压、内脏脂肪、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血脂紊乱加重并表现出显著的胰岛素抵抗。高脂和高脂高盐组幼鼠5α-还原酶1mRNA增加而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mRNA含量减少,两酶mRNA含量比值显著增加,上述指标均与血皮质醇水平显著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模型组幼鼠肝脏组织高表达5α-还原酶1及低表达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糖皮质激素代谢及调控异常可能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相关。针对性调控5α-还原酶1及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表达和活性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病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幼鼠 -还原1 11β-类固醇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在饮食诱导性肥胖大鼠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云 孙岩 +1 位作者 胡刚 丁国宪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在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织11-βHSD1的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LPL、re-sistin、FA... 目的:探讨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11-βHSD1)在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模型,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织11-βHSD1的蛋白表达,同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LPL、re-sistin、FAS等肥胖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TNFα等指标。结果:DIO组大鼠体重、体脂明显高于正常组,DIO组大鼠脂肪、脑、骨骼肌的11-βHSD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肥胖相关基因LPLr、esistin、FAS等在DIO组内脏脂肪的表达高于正常组,外周血脂、胰岛素DIO组高于正常组,但血糖、TNF-α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1-βHSD1在饮食诱导性肥胖大鼠相关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具有组织特异性;11-βHSD1在内脏脂肪组织的高表达促进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类固醇1 饮食诱导 肥胖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墨胶囊对正常大鼠组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己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斌 韦炳华 +3 位作者 李瑞明 黄靓 罗美娟 刘石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78-2082,共5页
目的考察丹墨胶囊(墨旱莲、丹参、女贞子、益母草、金银花、茜草等)对大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和己糖-6-磷酸脱氢酶(H6P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丹墨胶囊0.432 g/kg后,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 目的考察丹墨胶囊(墨旱莲、丹参、女贞子、益母草、金银花、茜草等)对大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和己糖-6-磷酸脱氢酶(H6P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丹墨胶囊0.432 g/kg后,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肝、肾、胸腺、脾、脂肪、肌肉、心脏、肺、小肠、睾丸等组织11β-HSD1、11β-HSD2、H6PD基因表达。结果丹墨胶囊显著诱导肝脏组织11β-HSD1基因表达,抑制大鼠肾脏、胸腺、脾、脂肪、肌肉、小肠、心脏组织11β-HSD1的基因表达。显著诱导大鼠肾脏、小肠、睾丸组织11β-HSD2的基因表达,抑制肝脏、心脏、脾、肌肉组织11β-HSD2基因表达。显著诱导肌肉、睾丸组织H6PD基因表达,抑制肝脏、肾脏、肺、脾、胸腺组织H6PD基因表达。结论丹墨胶囊可通过影响大鼠组织中11β-HSD1、11β-HSD2及H6PD基因表达,影响糖皮质激素体内活化及局部组织中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墨胶囊 11β-类固醇 己糖-6-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型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游娜 王继荣 +2 位作者 张鹏 鲁一兵 缪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47-1050,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京汉族人群中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型基因多态性与肥胖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型基因附近高杂合度微卫星DNA多态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探查这一微卫星多态在... 目的:探讨中国南京汉族人群中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型基因多态性与肥胖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型基因附近高杂合度微卫星DNA多态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探查这一微卫星多态在中国南京汉族人群156例(对照组)与128例肥胖症患者(肥胖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该多态位点存在8种等位基因,CA重复序列分别重复13、14、15、16、17、18、19和20次,病例-对照群体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83,P=0.361)。但CA18等位基因肥胖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P=0.020),可初步认为CA18等位基因与肥胖发生有关。结论: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型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11β-类固醇1型基因 微卫星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甘草次酸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继荣 张鹏 +3 位作者 鲁一兵 王朝霞 王科明 缪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99-803,807,共6页
目的: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关联,其抑制剂甘草次酸具有抗肿瘤增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研究11β-HSD 2种同工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及11β-HSD抑... 目的: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关联,其抑制剂甘草次酸具有抗肿瘤增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研究11β-HSD 2种同工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及11β-HSD抑制剂甘草次酸对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肠癌细胞株HCT-8中11β-HSD 2种同工酶mRNA及蛋白的表达。HCT-8分别培养于糖皮质激素及甘草次酸单用和联合用药环境中,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11β-HSD1 mRNA及蛋白在HCT-8中未见表达,11β-HSD2 mRNA及蛋白在HCT-8中均表达。活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甘草次酸对肠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0μmol/L氢化可的松应用后12 h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40.87±1.47)%,加入11β-HSD2辅酶NAD 0.5 mmol/L后细胞生长抑制率(5.7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氢化可的松、NAD联合甘草次酸后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45.55±1.01)%,明显高于单药各组(P<0.05)。结论:11β-HSD2可能通过灭活糖皮质激素促进肠癌细胞增殖。甘草次酸可抑制11β-HSD2活性,提高氢化可的松的抗肠癌细胞增殖作用,并与自身抗细胞增殖有协同作用,可用于抗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类固醇 糖皮质激素 肠癌 甘草次酸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