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基因插入/缺失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海龙 高晔 +5 位作者 刘暖 王珂 户会娜 陈明月 吕晓燕 潘传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8,共5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丰富该基因多态位点与公猪繁殖的遗传关联。利用PCR技术在大白猪(n=257)和长白猪(n=62)中检测到Hsd17b3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的两个indel位点,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技术验证了该基因L3-10-bp和L11-11-bp的indel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L3-10-bp的indel位点与40日龄长白猪的睾丸长轴长、睾丸短轴长和睾丸重均呈显著相关(P<0.01)。该结果与雄性睾丸的早期发育阶段和初始快速发育阶段睾丸发育过程相吻合,提示该indel位点可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的潜在DNA标记,为Hsd17b3基因在猪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基因 插入/缺失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陶晓倩 王大勇 +6 位作者 柳海燕 林钗英 韩雪峰 时姗姗 崔英霞 戈一峰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记酶。文中旨在研究annexin 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HSD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annexin 5(0、10-10、10-9、10-8mol/L)处理间质细胞24h和用10-9mol/L的annexin 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36h),收集培养液,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培养液中的睾酮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睾丸间质细胞中3β-HSD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nnexin 5处理间质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终浓度为10-10mol/L和10-9mol/L时,睾酮水平分别升高了18%[(14.38±0.30)nmol/Lvs(12.12±0.74)nmol/L](P<0.01)和26%[(15.25±0.47)nmol/Lvs(12.12±0.74)nmol/L](P<0.01);浓度为10-8mol/L时,睾酮水平虽也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浓度为10-9mol/L时,3β-HSD表达量升高了63%(2.19±1.00vs1.34±0.19,P<0.05),浓度为10-10mol/L和10-8mol/L时,3β-HSD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睾酮分泌与3β-HS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5)。10-9mol/L的an-nexin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与对照组相比,6h和12h后睾酮的分泌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睾酮的分泌量显著升高了18%[(12.59±0.41)nmol/Lvs(10.70±0.09)nmol/L](P<0.01);而处理36h后,睾酮分泌量下降了21%[(14.44±1.65)nmol/Lvs(17.46±0.31)nmol/L](P<0.01)。结论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annexin 5对睾酮分泌具有调节功能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β-HSD是该调节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5 间质细胞 睾酮 3β-羟基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假单胞菌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基因的质粒载体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国华 徐国宾 +1 位作者 刘英民 夏铁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6-969,共4页
从土壤中分离睾酮假单胞菌 ,提取其基因组DNA ,PCR扩增 3α 羟类固醇脱氢酶 (3α hsd)基因 ,将扩增产物用NdeⅠ /BamHⅠ消化 ,切下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 pET 15b中构建重组pET 15b .将重组 pET 15b转化入E .coliDH5α中 ,经酶谱分析... 从土壤中分离睾酮假单胞菌 ,提取其基因组DNA ,PCR扩增 3α 羟类固醇脱氢酶 (3α hsd)基因 ,将扩增产物用NdeⅠ /BamHⅠ消化 ,切下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 pET 15b中构建重组pET 15b .将重组 pET 15b转化入E .coliDH5α中 ,经酶谱分析和测序 ,鉴定出正确的重组质粒 pET 15b .将重组pET 15b转化入宿主菌E .coliBL2 1(DE3) pLysS中 ,用硫代半乳糖苷 (IPTG)进行诱导表达 .提取细菌总蛋白质进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分析并测定酶活性 .粗提物中酶活性高达 2 4 5× 10 5U/L .利用重组蛋白中的 6个组氨酸(His)组成的“标签”进行亲和层析 ,经一步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 ,重组蛋白在SDS PAGE上呈现出均一的单一条带 ,回收率达 6 8% .活性和纯度均较高的目的蛋白 3α HSD的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假单胞菌 -类固醇基因 质粒载体 构建 表达 胆汁酸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鑫 唐晓露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5,共3页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一些疾病 ,如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 雌激素 雄激素 性激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甾体激素生成组织中的功能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威仪 张彬 徐国恒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类依赖于NAD+/NADP+接受质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中起限速酶作用,在体内广泛分布。3β-HSD催化环戊烷并多氢菲结构3号位CH-OH转化为C=O,是参与...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类依赖于NAD+/NADP+接受质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中起限速酶作用,在体内广泛分布。3β-HSD催化环戊烷并多氢菲结构3号位CH-OH转化为C=O,是参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成中唯一非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的酶;3β-HSD催化孕烯醇酮生成孕酮、17α-羟孕烯醇酮转化为17α-羟孕酮、雄烯二醇生成睾酮等多步化学反应。3β-HSD通过参与细胞内甾体激素生成,进而在生殖系统中发挥功能。此外,3β-HSD在脑、脂肪组织中也有较强表达,本文就3β-HSD在甾体激素生成组织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β-羟基类固醇 甾体激素生成组织 睾丸 脂肪组织 脂肪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12,527,共4页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述17β-HSD2对雌激素活性的调控及对子宫内膜生长的调节,以及17β-HSD2的表达与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结构、基因、亚型、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17β-羟基类固醇2 雌激素 孕激素 孕激素受体 维甲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与孕激素受体亚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内膜(EMT在位子宫内膜组)的PR-(A+B)、PR-A、PR-B及17β-HSD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A+B)、PR-B和17β-HSD2蛋白的表达。结果 EMT在位子宫内膜组PR-(A+B)、PR-B、PR-A mRNA增殖期较分泌期表达升高(P<0.05);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都有PRs表达,在分泌期主要在间质细胞中表达;PR-A占优势,PR-A/PR-B比值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保持相对恒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R-B与腺上皮细胞中17β-HSD2的表达一致。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A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持续性低表达,在分泌期与在位内膜PR-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B在整个月经周期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R-A及PR-B的周期性变化消失。与EMT在位子宫内膜组比较,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B表达相对降低,PR-A/PR-B值显著升高(P=0.001)。EMT异位子宫内膜组间质细胞中PR-B明显下降;17β-HSD2也明显下降,其周期性变化消失。结论异位子宫内膜的PRs亚型改变影响17β-HSD2的表达,可能是EMT发生孕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 孕激素受体亚型 17β -羟基类固醇2 孕激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全细胞催化合成宝丹酮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玉玲 邵明龙 +5 位作者 周武林 高惠芳 张显 徐美娟 杨套伟 饶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29-3237,共9页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ADD和宝丹酮的相互转化。本研究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筛选到6种不同来源的17β-HSD基因并对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利用不同重组菌转化ADD合成宝丹酮,结果表明重组菌BL21/pET28a-HSDPy的ADD转化率最高,因此选择BL21/pET28a-HSDPy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定了重组菌的酶学性质并优化其全细胞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生物量为36 g·L^-1、底物浓度为5.40 g·L^-1条件下,经过两次补料,获得了3.66g·L^-1宝丹酮,比优化前提高了4.1倍。而且在生物转化过程中未检测到副产物。为生物合成宝丹酮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 1 4-雄烯二酮 宝丹酮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β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新星 方美英 陈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70,共5页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s)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7βHSDs)是所有固醇类激素生成及激素活性和非活性之间互相转化的关键酶,对于维持哺乳动物体内激素之间的...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s)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7βHSDs)是所有固醇类激素生成及激素活性和非活性之间互相转化的关键酶,对于维持哺乳动物体内激素之间的平衡、调节激素生成和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综述了3βHSDs和17βHSDs基因的结构及功能、表达及组织分布、基因的转录调控,以及两种酶与养猪生产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类固醇 17β羟基类固醇 基因结构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和6型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李青春 邢莹莹 +2 位作者 贾萌萌 程晓琳 田晓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1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5,HSD17B5)和6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6,HSD17B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 目的系统评价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5,HSD17B5)和6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6,HSD17B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HSD17B5或HSD17B6基因多态性与PCOS相关性的研究报告,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两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5篇文献涉及HSD17B5 rs3763676 SNP与PCOS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共包括病例组899例和对照组751例其中2篇因研究人群中的G突变基因为稀有基因无法进行HWE检验及统计学分析而只进行了定性描述性分析,3篇进行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rs3763676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G vs A:OR=1.21,95%CI:0.98~1.49,P=0.070;GG+AG vs AA:OR=1.26,95%CI:0.85~1.86,P=0.250;GG vs AG+AA:OR=1.35,95%CI:0.86~2.12,P=0.190;GG vs AA:OR=1.47,95%CI:0.91~2.38,P=0.110;AG vs AA:OR=1.19,95%CI:0.79~1.78,P=0.410)。4篇文献关于HSD17B6 rs898611 SNP,共包括病例组1 065例和对照组942例,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共显性模型CC vs 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CC vs TT:OR=1.46,95%CI:1.02~2.09,P=0.040),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vs T:OR=1.13,95%CI:0.96~1.32,P=0.140;CC+CT vs TT:OR=1.06,95%CI:0.88~1.27,P=0.570;CC vs CT+TT:OR=1.48,95%CI:0.95~2.29,P=0.080;CT vs TT:OR=0.99,95%CI:0.81~1.21,P=0.950)。结论HSD17B5 rs3763676和HSD17B6 rs898611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尚不能提示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17β-羟基类固醇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及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国华 丛爱日 +3 位作者 徐国宾 孙立颖 严岩 夏铁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从自然界中分离鉴定产 3α 羟类固醇脱氢酶(3α 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 3α HSD)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并在大肠杆菌(E.coli.)中克隆表达 3α HSD。方法:将池塘泥浆样品接种到以雄酮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对分离到的菌株根据... 目的:从自然界中分离鉴定产 3α 羟类固醇脱氢酶(3α 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 3α HSD)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并在大肠杆菌(E.coli.)中克隆表达 3α HSD。方法:将池塘泥浆样品接种到以雄酮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对分离到的菌株根据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鉴定。为进一步鉴定该菌株,根据睾丸酮丛毛单胞菌中的 3α HSD的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细菌基因组DNA,将扩增片段插入到载体pET15b中,构建重组质粒pET15b,并在E.coli. BL21 (DE3 )pLysS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得到的蛋白进行鉴定并测定其酶活力。结果:一系列生化反应和培养特征证实,该菌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符合率为 85%,最适生长pH值为 7. 0,最佳生长温度为 30℃。在E.coli. BL21 (DE3 )pLysS中经诱导表达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9×103具有酶活性的融合蛋白,可催化雄酮(3α 羟类固醇)脱氢。结论:从池塘泥浆中分离到一株产 3α HSD的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并在E.coli.中表达得到了具有酶活性的融合 3α HSD。这为利用金属螯和亲和层析纯化融合 3α HSD,并进一步建立以其为工具酶的血清总胆汁酸酶循环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类固醇 克隆表达 大肠杆菌 基因组DNA 相对分子质量 亲和层析纯化 诱导表达 PCR扩增 分离鉴定 初步鉴定 生化特征 设计引物 扩增片段 重组质粒 培养特征 生化反应 融合蛋白 测定方法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大鼠肝肾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影响
12
作者 邓斌 洪晓丹 +1 位作者 姚秋燕 韦炳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5-692,共8页
【目的】考察木犀草素对大鼠组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称重后灌胃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或木犀草素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 【目的】考察木犀草素对大鼠组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称重后灌胃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或木犀草素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连续14 d后,取肝、肾等糖皮质激素靶组织,采用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肝肾组织11β-HSD Ⅰ及11β-HSD Ⅱ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肝肾组织11β-HSD Ⅰ和11β-HSD Ⅱ蛋白表达,以代谢产物泼尼松、泼尼松龙的生成速率表示酶活性。【结果】木犀草素显著诱导肝脏组织11β-HSD Ⅰ基因表达,抑制11β-HSD Ⅱ基因表达;显著抑制肾脏11β-HSD Ⅰ基因表达,诱导11β-HSD Ⅱ基因表达。木犀草素给药组对肝11β-HSD Ⅰ蛋白表达呈明显的上调趋势,对肝11β-HSD Ⅱ蛋白表达呈明显的下调趋势;对肾11β-HSD Ⅱ蛋白表达呈明显的上调趋势,对肾11β-HSD Ⅰ蛋白表达呈明显的下调趋势。木犀草素明显诱导肝11β-HSD Ⅰ、肾11β-HSD Ⅱ活性。【结论】木犀草素可通过影响大鼠肝肾组织中11β-HSD Ⅰ和11β-HSD Ⅱ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影响糖皮质激素体内活化及肝肾组织中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11β-羟基类固醇 基因表达 蛋白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雌激素代谢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曲军英 欧湘红 +2 位作者 林经安 杨代兴 马炎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雌激素产生、代谢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存在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织P450芳香化酶(P450A)mRNA及蛋白质、17β...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雌激素产生、代谢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存在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织P450芳香化酶(P450A)mRNA及蛋白质、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Ⅱ(17β-HSDⅡ)mRNA的表达,并与35例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比较。结果:①35例正常子宫内膜不表达P450AmRNA,但自增生晚期始有17β-HSDⅡmRNA的微量表达,分泌期逐渐增高并于分泌晚期达到高峰;②患者在位内膜可有P450AmRNA微弱表达;而17β-HSDⅡmRNA表达趋势与正常子宫内膜一致,但强度低于正常内膜;③67例卵巢异位内膜均有P450AmRNA的表达,但缺乏17β-HSDⅡmRNA表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能够自合成雌激素,但局部雌激素代谢缺陷,其导致持续的雌激素微环境是异位内膜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芳香化 17β-羟基类固醇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原代培养小鼠胚胎睾丸Leydig细胞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晓峰 魏光辉 +3 位作者 邓永继 陈璇 刘星 张德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 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睾丸间质细胞(Leyd ig细胞)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及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原代培养。DE-HP染毒剂量分别为25...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 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睾丸间质细胞(Leyd ig细胞)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及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原代培养。DE-HP染毒剂量分别为25、50、100、200 mg/L,通过检测睾酮合成关键酶3β-HSD活性、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睾酮浓度,研究DEHP对Leyd ig细胞功能影响。结果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分离培养后,纯度和存活率分别达(81.17±2.32)%、(80.88±2.80)%。DEHP(25 mg/L)处理12 h,或DEHP(50 mg/L)处理6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3β-HSD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随着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差异更显著(P<0.01)。DEHP50、100 mg/L实验组,在12、24 h的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存在时间-效应关系;DEHP 200 mg/L实验组在6、12、24 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并可观察到Leyd ig细胞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DEHP能影响原代培养小鼠胚胎Leyd ig细胞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并抑制睾酮合成,存在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胚胎 LEYDIG细胞 睾酮 3β-羟基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依赖相关的酶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洪仕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2-154,158,共4页
吗啡依赖形成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特定脑区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神经递质、酶学等多种复杂的机制,并且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蛋白激酶类、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酸环化酶、琥珀酸脱氢酶、3β-羟基类固醇脱... 吗啡依赖形成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特定脑区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神经递质、酶学等多种复杂的机制,并且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蛋白激酶类、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酸环化酶、琥珀酸脱氢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几方面对吗啡依赖相关酶体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性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研究 3β-羟基类固醇 超氧化物歧化 吗啡依赖形成 超微结构变化 一氧化氮合 腺苷酸环化 琥珀酸 蛋白激 神经递质 相关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化痰方改善雄激素致不孕大鼠高雄激素血症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俞瑾 张洁 +3 位作者 韩洁 雷玲 俞超芹 翟东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方(BHHR)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前后ASR卵巢内雄激素合成酶和代谢酶的表达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雌性大鼠于9日龄在颈背部皮下一次性注射丙酸睾丸酮(1.25 mg)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方(BHHR)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治疗前后ASR卵巢内雄激素合成酶和代谢酶的表达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雌性大鼠于9日龄在颈背部皮下一次性注射丙酸睾丸酮(1.25 mg)制备AS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ASR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蒸馏水10 mL/kg灌胃)、二甲双胍治疗组(0.1 g/kg灌胃)和BHHR治疗组(10 mL/kg灌胃),每组各13只。另设正常对照组(n=10)。疗程(28 d)结束后观察大鼠的性周期恢复情况、体质量及卵巢质量/体质量比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睾酮(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定量方法检测卵巢3β-羟甾脱氢酶、细胞色素P450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和P450芳香化酶的表达量。结果 (1)性周期恢复:BHHR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中恢复性周期的大鼠数量多于模型组(P<0.01)。(2)体质量: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HHR治疗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3)卵巢质量/体质量比值:模型组大鼠卵巢质量/体质量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BHHR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P<0.01)。(4)血清T水平:模型组大鼠血清T值高于正常对照组、BHHR治疗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P<0.01)。(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BHHR治疗组大鼠P450arom表达升高(P<0.01);BHHR治疗组3β-羟甾脱氢酶、细胞色素P450 1 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的表达与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HHR可以降低ASR模型大鼠血清T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雄激素代谢酶P450arom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17α-羟化 细胞色素P450 3β-羟甾 补肾活血化痰方 雄激素增多症 芳香化 雄激素致不孕大鼠 正常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水资源、食品及饲料中总甾体激素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德章 刁昱文 +2 位作者 杨佳新 王宝德 于源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6-1469,共4页
基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test)具有降解甾体类物质的特性,其细胞中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碳酰基还原酶(3α-HSD)是诱导酶,建立了以3α-HSD的测定总甾体激素含量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睾丸酮类甾体激素的量在... 基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test)具有降解甾体类物质的特性,其细胞中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碳酰基还原酶(3α-HSD)是诱导酶,建立了以3α-HSD的测定总甾体激素含量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睾丸酮类甾体激素的量在0.5~600μg/g之间,与3α-HSD酶表达量具有明显线性关系。应用这种方法对多种水资源、饲料、肉食品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松花湖水中的睾丸酮类甾体激素含量为34.5μg/g,明显高于其它水系;被测饲料中睾丸酮类甾体激素含量均大于2μg/g;肉类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低于检测下限。本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激素 联免疫反应 -羟基类固醇/碳酰基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HSD1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洁 童佩 +1 位作者 奚玲 刘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对机体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及其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11β/HSD1(Fabp-11β/HSD1-/-)小鼠。...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对机体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及其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11β/HSD1(Fabp-11β/HSD1-/-)小鼠。然后选择5周龄Fabp-11β/HSD1-/-小鼠和正常C57BL/6小鼠各5只,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小鼠模型,分别在喂食5周和6周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喂食12周后处死并称量皮下及内脏脂肪重量,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脂肪组织内脂肪空泡改变程度,取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肌酐等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应用Western blot与Q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组织中11β/HSD1表达和糖脂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11β/HSD1小鼠构建成功。高脂喂养12周后两组小鼠体重、内脏脂肪湿重没有明显差异。Fabp-11β/HSD1-/-组小鼠血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正常组,其他生化指标没有明显改变,但Fabp-11β/HSD1-/-组小鼠脂肪组织HE染色可见脂肪空泡比正常组小,且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与QRT-PCR结果显示Fabp-11β/HSD1-/-小鼠脂肪组织中11β/HSD1、PPAR-γ、C/EPB-α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在高脂饮食下脂肪组织内11β/HSD1表达的下调可减少脂肪细胞内脂滴的沉积,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小鼠 11β-羟基类固醇1 肥胖 胰岛素敏感性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