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鼠全身动态PET扫描估算16α-^18F-17β-雌二醇的人体内辐射剂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平 何思敏 +4 位作者 顾丙新 王明伟 张勇平 杨忠毅 章英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0-776,共7页
背景与目的:由小鼠全身动态PET显像数据获得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利用器官内剂量评估/指数模型分析软件(organ level inter dose assessment/exponential model,OLINDA/EXM)估算18F-fluoroestradiol,^(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 背景与目的:由小鼠全身动态PET显像数据获得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利用器官内剂量评估/指数模型分析软件(organ level inter dose assessment/exponential model,OLINDA/EXM)估算18F-fluoroestradiol,^(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全身有效剂量和有效剂量当量。方法:健康雌性KM小鼠尾静脉注射^(18)F-FES后行160 min动态PET采集,经3D-OSEM/MAP算法重建获得PET图像。再行高分辨率CT显像,在PET/CT融合图像上,选取各脏器勾画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获得相应时间-活度曲线和其曲线下面积、滞留时间、成年女性体模对应各器官的滞留时间。依据美国核医学会医用内照射剂量学委员会提出的内照射剂量计算方法(MIRD体系),利用OLINDA/EXM软件计算^(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全身有效剂量和有效剂量当量。最后所得数据与已公开发表计算^(18)F-FES内照射剂量的文献数据行配对t检验,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人体内胆囊壁、膀胱壁、小肠、上部大肠和肝脏的吸收剂量最高,分别为0.072 5、0.044 5、0.043 0、0.031 5和0.028 2 m Gy/MBq。大脑、皮肤、乳腺、心脏壁和甲状腺吸收剂量最低,分别为0.005 2、0.001 1、0.001 2、0.001 2和0.001 3 m Gy/MBq。对放射性敏感的器官如骨原细胞、胸腺和红骨髓的吸收剂量均较低,范围为0.001 4~0.021 8 m Gy/MBq。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0.014 7 m Gy/MBq,全身有效剂量当量为0.025 0 m Gy/MBq,全身有效剂量为0.019 0 m Sv/MBq。对于常规注射185 MBq ^(18)F-FES,人体有效剂量为3.515 0 m Sv。与直接测量^(18)F-FES在健康人体各主要脏器内吸收剂量的文献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8,P=0.153)。结论:利用OLINDA/EXM软件根据小鼠全身动态PET/CT数据可有效估算^(18)F-FES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18)F-FES可安全地用于人体,其有效剂量低于允许范围上限。该研究可为临床放心使用^(18)F-FES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α-^18f-17β-雌二醇 体内生物分布 内照射吸收剂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
2
作者 杨忠毅 许晓平 +7 位作者 王明伟 张勇平 杨建伟 陈跃 徐文贵 李亚明 章英剑 宋少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1-808,共8页
约2/3的乳腺癌患者病灶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在活体内无创检测ER,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动态监测对作出个体化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国内已有系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示16α-^(18)F-17β-氟雌二醇(16α-^(18)F-17β-fluoro... 约2/3的乳腺癌患者病灶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在活体内无创检测ER,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动态监测对作出个体化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国内已有系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示16α-^(18)F-17β-氟雌二醇(16α-^(18)F-17β-fluoroestradiol,^(18)F-FES)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用于ER表达分析,但尚缺乏相应技术规范。本技术标准由国内开展^(18)F-FES PET研究与应用的专家共同执笔,参考自身经验及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后共同商议制定。本技术标准介绍了^(18)F-FES的合成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给出其临床应用场景的推荐,并进行分级。此外,从显像前准备、显像流程、图像分析(正常生物分布、ER阳性和阴性的判定、病灶部位、影响因素、假阴性和假阳性、报告书写)等全流程系统、详尽给出了专家建议,指出了该显像技术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该技术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18)F-FES PET技术在国内的规范化应用,实现报告解读一致、结果互认、指标可比,为乳腺癌精准诊疗提供重要的分子影像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16α-^(18)f-17β-雌二醇 技术标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