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诱导下毛百合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变化及其基因保守区的克隆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丽静 葛菱 +5 位作者 李浩戈 郭志富 张丽 党晓璇 陶承光 李天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39,共6页
探讨了野生毛百合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在冷胁迫下的变化,用简并引物扩增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保守区序列的结果表明,该保守区段长744 bp,推测编码247个氨基酸。在GPAT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区域(WIAPSGGRDRP),在N... 探讨了野生毛百合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在冷胁迫下的变化,用简并引物扩增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保守区序列的结果表明,该保守区段长744 bp,推测编码247个氨基酸。在GPAT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区域(WIAPSGGRDRP),在NCBI上经过BLASTp比对分析,发现这段保守区序列为LPLAT基因超级家族酶类的催化活性区,此家族多为催化酰基辅酶A(acylCoAs)或者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s)中的酰基与受体蛋白结合的酰基转移酶类。此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654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百合 冷诱导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简并引物 保守区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增有 李开济 +1 位作者 门秀丽 吴静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合成的第一步反应。目前在哺乳动物已发现四种亚型GPAT1-4,其中GPAT1和GPAT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而GPAT3和GPAT4定位于内质网。GPATs在调节细...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三酯和甘油磷脂合成的第一步反应。目前在哺乳动物已发现四种亚型GPAT1-4,其中GPAT1和GPAT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而GPAT3和GPAT4定位于内质网。GPATs在调节细胞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因过表达和敲除实验证实GPATs在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部分亚型影响泌乳、精子发生等过程。本文将就GPATs各亚型的功能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GPATs 甘油三酯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迟晓元 潘丽娟 +6 位作者 陈明娜 陈娜 杨珍 王通 王冕 和亚男 禹山林 《花生学报》 2013年第4期14-24,共11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cDNA文库中找到了6个可能编码GPAT蛋白的基因片段,其中有3个基因没有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我们通过5'-和3'-RACE RT-PCR对这3个基因的全长进行了克隆,得到了包含完整读码框的基因序列,并将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同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花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ZmGPAT13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鑫 柯珂 +4 位作者 任晓晨 刘皓宇 张丙林 刘卫娟 邹华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909,共9页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家族成员ZmGPAT1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变化检测,为进一步研究ZmGPAT1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家族成员ZmGPAT1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在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变化检测,为进一步研究ZmGPAT1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TAIR和MaizeGDB数据库获得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玉米中GPAT家族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进化、磷酸化位点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ZmGPAT13在不同组织部位及甘露醇(Mannitol)、NaCl、脱落酸(ABA)、高温(42℃)、低温(4℃)处理下的相对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ZmGPAT13是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跨膜蛋白,与部分GPAT家族成员含有排序相同的15个保守基序(motif),且与拟南芥中AtGPAT1的亲缘关系最近;预测分析发现ZmGPAT13含有62个磷酸化位点,可能与玉米中多个GPATs存在相互作用关系;ZmGPAT13基因启动子富含多种与低温和ABA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qRT-PCR技术对ZmGPAT13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ZmGPAT13的相对基因表达量在胚芽鞘(Coleoptile)中最高,根(Root)中次之,叶片(Leaf)中最低;甘露醇(Mannitol)、NaCl、脱落酸(ABA)及高温(42℃)和低温(4℃)处理均能诱导ZmGPAT13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玉米中ZmGPAT13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可能通过转录水平的变化参与调控玉米对干旱、盐、高温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ZmGPAT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5
作者 马慧 李丽丽 +3 位作者 祝红艳 陈丽静 钟鸣 郭志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X期32-38,共7页
以羽衣甘蓝品种白孔雀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低温诱导的羽衣甘蓝幼苗中分离得到了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的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以羽衣甘蓝品种白孔雀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低温诱导的羽衣甘蓝幼苗中分离得到了羽衣甘蓝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的全基因序列,采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558bp,推测其编码451个氨基酸,并命名为BaGPAT。序列分析发现,羽衣甘蓝BaGPAT基因推导的氨基酸与已知其他植物GPAT基因序列有54%~85%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GPAT(BaGPAT)基因与拟南芥和宽叶独行菜GP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冷诱导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郝翠翠 梁成伟 +8 位作者 石蕾 李昊远 陈明娜 潘丽娟 王通 王冕 禹山林 陈娜 迟晓元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8,共11页
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得到2个GP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GPAT3和AhGPAT5。AhGPAT3基因全长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AhGPAT5基因全长为1383bp,编码460个氨基酸,均属于GPATs蛋白质家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克隆到的GPAT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 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得到2个GP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GPAT3和AhGPAT5。AhGPAT3基因全长为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AhGPAT5基因全长为1383bp,编码460个氨基酸,均属于GPATs蛋白质家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克隆到的GPAT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及多种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hGPAT3与高等植物的GPAT3和GPAT2亲缘关系最近;AhGPAT5与高等植物的GPAT5和GPAT7亲缘关系最近。AhGPAT3和AhGPAT5基因在种子发育初期和下胚轴中的表达量较高;另外,发现AhGPAT3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花生对低温、高盐和干旱的抗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实时定量PCR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质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JcGPAT2)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双 曾玲 +4 位作者 吴平治 陈雅平 姜华武 吴国江 李美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EC2.3.1.15)是催化脂肪酰基转移到甘油-3-磷酸的Sn-1位上合成1-酰基-Sn-甘油-3-磷酸(溶血磷脂酸)的酶。通过设计兼并引物和RACE引物,克隆得到麻疯树质体JcGPAT2基因(GenBank登录号:FJ952147),其cDNA全长1 51...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EC2.3.1.15)是催化脂肪酰基转移到甘油-3-磷酸的Sn-1位上合成1-酰基-Sn-甘油-3-磷酸(溶血磷脂酸)的酶。通过设计兼并引物和RACE引物,克隆得到麻疯树质体JcGPAT2基因(GenBank登录号:FJ952147),其cDNA全长1 516 bp,其中编码区1 389 bp,编码462个氨基酸,与蓖麻等植物GPAT基因高度同源,且含有4个保守功能结构域(Ⅰ、Ⅱ、Ⅲ、Ⅳ)。表达分析表明,JcGPAT2在麻疯树各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在胚中最高而茎中最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Ⅰ、Ⅱ期表达量较高,Ⅲ期表达量减弱后在IV期又显著增强;在冷处理麻疯树叶片中,其受冷诱导后表达量在处理4 h时显著增加,12 h后又逐渐降低。表明JcGPAT2在种子油脂合成和抗冷性反应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油脂合成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观音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CsGPAT)基因克隆及萎凋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毕婉君 周子维 +4 位作者 武清杨 郑玉成 倪子鑫 柳镇章 孙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9-436,共8页
【目的】以铁观音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对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CsGPAT)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萎凋温度的表达量分析,了解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过程中的重要... 【目的】以铁观音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对参与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CsGPAT)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不同萎凋温度的表达量分析,了解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茶叶萎凋过程中温度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乌龙茶加工(萎凋)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茶树GPAT同源序列。利用ExPASy Protparam、SMART、SignalP 4.1Server、PSORT、prediction protei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WISS-MODEL在线工具编辑GPAT蛋白质三维结构;在NCBI Blastp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提取铁观音叶片RNA进行qRT-PCR,检测实时表达情况,克隆茶树GPAT基因全长。【结果】克隆得出CsGPAT(IDcsa:CSA000941.1/IDcss:TEA019813.1)基因序列全长1554 bp,编码497个氨基酸;GPAT蛋白属于稳定疏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具有磷脂生物合成功能的PlsC域;进化树分析表明CsGPAT基因与油茶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sGPAT基因在20℃温度萎凋时表达量最高。【结论】CsGPAT基因在茶叶萎凋受到相对低温胁迫时,表达量上调,表明CsGPAT表达与茶叶萎凋过程中的温度调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GPAT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萎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和油菜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的关键活性位点鉴定
9
作者 林怡馨 陈丹丹 +3 位作者 刘宏波 柯星星 郑月萍 郑志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5-706,共12页
【目的】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催化三酰甘油(TAG)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1步酰化反应,TAG合成能力是油料作物的关键性状,但亦与人类肥胖症密切相关,了解GPAT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对于这一性状的遗传或化学遗传调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 【目的】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催化三酰甘油(TAG)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1步酰化反应,TAG合成能力是油料作物的关键性状,但亦与人类肥胖症密切相关,了解GPAT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对于这一性状的遗传或化学遗传调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鉴定调控植物GPAT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方法】运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58个GPAT9突变基因,结合GPAT特异的酵母遗传互补法,剖析单一和多个氨基酸位点改变对GPAT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tGPAT9和油菜Brassica napus BnGPAT9的19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分析发现:AtGPAT9的N端6个磷酸化位点的单独突变(T10A、S11A、S13A、S28A、S30A和S31A)不能增强AtGPAT9在酵母异源表达时的活性。相反,其他6个位于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外的氨基酸残基(85、114、119、230、237、322位)的改变能够显著影响GPAT9酶活性。发现这些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例如,3个位点同时突变(Y85W/N119H/S237N)能使AtGPAT9活性大幅上升,加速酵母的生长并促进TAG的合成,表达这一突变酶的酵母中的TAG含量比表达野生型BnGPAT9的增加了45.7%。更值得注意的是,在114和237位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对酰基转移酶活性产生负面效应,暗示植物GPAT9活性可能受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机制调节。【结论】本研究获得了6个未经报道的关键GPAT酶活性调控位点,其中W85和H119是GPAT9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而L114、D230、N237和A322有利于维持GPAT9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油菜 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 结构与功能关系 定点突变 酵母遗传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竹 陈丹丹 刘宏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56-56,57-60,共5页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脂的合成受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调控,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从花生中克隆了13个GPAT基因,编码含有4个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的蛋白;同时,运用酵母遗传互补体系对基因功能进行... 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脂的合成受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调控,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从花生中克隆了13个GPAT基因,编码含有4个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的蛋白;同时,运用酵母遗传互补体系对基因功能进行了鉴定。在该体系中,酵母双突变体菌株ZAFU1(Δgat1/Δgat2)因缺少GPAT而不能在特定的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结果表明,AhGPAT1/2/3/6/9与空白载体一样,其导入并不能恢复酵母双突变体ZAFU1在葡萄糖中的生长缺陷,而AhGPAT5B、AhGPAT7A/B的导入能恢复酵母双突变体ZAFU1在葡萄糖中的生长缺陷,说明上述3个基因具有酰基转移酶活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花生油脂的合成代谢调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GPAT) 遗传互补 酵母双突变体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丽红 柳丽霞 +2 位作者 傅志真 华俊峰 邓先俊 《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以已知拟南芥、水稻的GPAT基因信息为基础,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基因组数据库分析了GPAT基因在毛竹中编码的相关酶类,确定了毛竹基因组中含有16个毛竹GPAT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编码氨基酸的数量、蛋白... 以已知拟南芥、水稻的GPAT基因信息为基础,利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基因组数据库分析了GPAT基因在毛竹中编码的相关酶类,确定了毛竹基因组中含有16个毛竹GPAT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编码氨基酸的数量、蛋白分子量、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G 3 PAT酶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素琴 季本华 赵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7-51,共5页
叶绿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 3 PAT)的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冷敏感植物叶片中PG分子饱和度比抗冷植物中的高。叶绿体G3 PAT酶是决定PG分子种类并影响其分子中脂肪酸饱和度的关键酶,而G 3 PAT酶分子中的关... 叶绿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 3 PAT)的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冷敏感植物叶片中PG分子饱和度比抗冷植物中的高。叶绿体G3 PAT酶是决定PG分子种类并影响其分子中脂肪酸饱和度的关键酶,而G 3 PAT酶分子中的关键氨基酸影响了G 3 PAT酶的酰基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3-磷酸-1-酰基转移(G 3 PAT) 低温敏感性 磷脂酰甘油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GPAT1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3
作者 马健芝 杜明阳 +3 位作者 多杰措 罗天蓉 熊辉岩 段瑞君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3-941,共9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介导甘油脂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品种‘中苜1号’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克隆了MsGPAT1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介导甘油脂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品种‘中苜1号’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克隆了MsGPAT1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紫花苜蓿MsGPAT11基因CDS全长为1497 bp,编码49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55.55 kDa,等电点为9.27;含有保守的酰基转移酶结构域,是典型的GPAT家族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sGPAT11蛋白与同属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GPA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GPAT6归于同一亚家族。时空表达分析表明MsGPAT11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花中具有极高的表达量。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表明MsGPAT11基因明显受到干旱胁迫(PEG6000)、高盐胁迫(NaCl)、冷胁迫(4℃)的诱导;且在盐、干旱胁迫9 h后,MsGPAT11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上升并出现峰值。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紫花苜蓿干旱、盐的非生物胁迫调控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探讨MsGPAT11基因在逆境下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时空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PAT5在肝癌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14
作者 陈奕君 刘雨航 +1 位作者 段海波 王雄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8-84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代谢重编程,1-酰基甘油-3-磷酸O-酰基转移酶(1-acylglycerol-3-phosphate O-acyltransferase,AGPAT)作为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从头合成的关键酶,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但目前作为亚...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代谢重编程,1-酰基甘油-3-磷酸O-酰基转移酶(1-acylglycerol-3-phosphate O-acyltransferase,AGPAT)作为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从头合成的关键酶,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但目前作为亚型之一的AGPAT5在癌症中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深入剖析AGPAT5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旨在为肝癌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慢病毒感染将多种肝癌细胞系中的AGPAT5敲减,并通过锥虫蓝计数、划痕、transwell及平板克隆等实验在体外检测AGPAT5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抗失巢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回复野生型或酶活性缺失型的AGPAT5,探究其作为代谢酶是否发挥经典代谢作用调控肝癌细胞迁移。构建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移植瘤模型,从体内层面验证体外的细胞表型。采用免疫沉淀质谱联用(immunoprecipitation mass spectrum,IP-MS)鉴定出与AGPAT5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验证。蛋白质翻译后通过修饰鉴定分析AGPAT5潜在的修饰位点,通过体外实验探究点突变前后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coIP探究该位点突变前后AGPAT5与相互作用蛋白结合的情况。通过敲低相互作用蛋白确定其在细胞表型中的作用。通过回复实验验证AGPAT5是否通过相互作用蛋白发挥作用。检测野生型肝癌细胞系中的AGPAT5和相互作用蛋白的表达水平,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肝癌细胞敲减AGPAT5后会更加耐受无血清饥饿,并促进细胞迁移,但不会影响细胞增殖和失巢凋亡。而酶活性缺失并不影响AGPAT5对肝癌细胞迁移的抑制。敲减AGPAT5可促进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肺转移和肝转移。AGPAT5可以与原纤维蛋白(fibrillarin,FBL)相互作用,并在无血清饥饿刺激下加强两者的结合。遏制FBL的表达会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且效果与过表达AGPAT5相似。抑制FBL的表达可削弱敲低AGPAT5对肝癌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在已检测的肝癌细胞系中,AGPAT5和FBL在蛋白水平上并不存在相关性。K201位点突变使AGPAT5对肝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减弱,并使AGPAT5与FBL的结合减弱。结论:敲低AGPAT5能够显著提高肝癌细胞迁移能力。AGPAT5可以与FBL相互作用,在无血清饥饿刺激下,AGPAT5或通过K201位点的乙酰化加强与FBL的结合,从而更有效地遏制FBL,进而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但这种抑制作用并非来自AGPAT5的代谢酶活性,而是由非代谢作用所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酰基甘油-3-磷酸o-酰基转移酶5 肝癌转移 原纤维蛋白 K201位点乙酰化 非代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6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及其调控结肠癌细胞中GPAM表达的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云松 温小辉 +1 位作者 张琦 寇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NHG1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通过海绵吸附miR-128-3p调控结肠癌细胞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NHG1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通过海绵吸附miR-128-3p调控结肠癌细胞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M)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手术切除的60例CR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Caco-2、DLD-1、HT29和结肠上皮细胞CCD841,用q PCR法检测CRC组织和细胞系中SNHG16的表达,分析SNHG16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分别用miR-128-3p模拟物、miR-128-3p抑制剂、SNHG16敲降载体转染SW480细胞后,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28-3p及SNHG16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PAM蛋白的表达,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和RNA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NHG16和miR-128-3p mRNA靶向结合。构建小鼠SW480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敲降SNHG16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CRC组织及细胞系中SNHG16高表达(均P<0.01),其表达水平与CRC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患者生存期相关(均P<0.01)。敲降SNHG16可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均P<0.01);敲降SNHG16后小鼠移植瘤瘤体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及RNA免疫沉淀反应结果显示,miR-128-3p与SNHG16相互作用,且在CRC患者中miR-128-3p与SNHG16负相关(P<0.01)。SNHG16通过内源性竞争海绵吸附miR-128-3p影响其下游靶基因GPAM的表达。结论:SNHG16在CRC细胞中可通过海绵吸附miR-128-3p调控GPAM表达,SNHG16及miR-128-3p可作为CRC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W480细胞 SNHG16 miR-128-3p 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甘油脂合成途径第一步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妮莎 丁硕 +5 位作者 郑月萍 魏琳燕 柯星星 刘宏波 刘娟 郑志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9-711,共13页
甘油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能量与信号转导、蛋白转运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催化磷脂酸从头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关键反应,... 甘油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能量与信号转导、蛋白转运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催化磷脂酸从头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关键反应,磷脂酸不仅是膜脂与中性三酰甘油的合成前体,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然而,目前仍不清楚植物中GPAT酶究竟由多少基因编码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可简易且有效地鉴定此酶的方法。本文分析总结甘油脂生物合成及GPAT基因克隆与鉴定的研究进展;随后介绍GPATs的鉴定方法,特别是酵母遗传互补法的建立与运用;最后对甘油脂合成途径第一步反应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脂代谢 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 遗传互补 学分析 植物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葵HaGPAT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天信 成丽颖 +2 位作者 刘文豪 吕新华 孙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9-444,共6页
该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子中克隆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HaGPAT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 该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油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子中克隆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HaGPAT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种子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HaGPAT1基因全长为1 656bp,编码55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62.132kD,等电点为8.8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HaGPAT1蛋白与高等植物莴苣的GPAT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HaGPAT1基因在油葵花蕊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开花后17d的种子中次之;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HaGP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研究推测,HaGAT1基因可能在油葵花器官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了油葵对干旱和高盐的抗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基因克隆 表达特征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胁迫下王百合GPAT基因保守区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丽静 孙春玉 +3 位作者 钟鸣 阮燕晔 明军 雷家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26-1731,共6页
以王百合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巢式PCR方法从4℃低温诱导的王百合试管苗中分离得到了王百合GPAT基因的保守区序列,采用DNAman软件和BLASTN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分别从蛋白和基因角度分析了GPAT基因在4℃冷诱导情况下的表达情况.结果... 以王百合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巢式PCR方法从4℃低温诱导的王百合试管苗中分离得到了王百合GPAT基因的保守区序列,采用DNAman软件和BLASTN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分别从蛋白和基因角度分析了GPAT基因在4℃冷诱导情况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该保守区长744 bp,推测其编码24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区域(WIAPSGGRDRP),经过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保守区序列为LPLAT基因超级家族酶类的催化活性区,此家族多为催化酰基辅酶A(acylCoAs)或者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s)中的酰基与受体蛋白结合的酰基转移酶类.(2)冷诱导促进GPAT基因的表达,随冷诱导时间延长,基因表达量不断增大,诱导4 h有大量表达,16 h表达量达到最高,16 h之后表达量随着冷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72 h时的表达量与0 h处理时基本一致.研究表明,GPAT在百合抵抗冷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百合 冷诱导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GPAT) 简并引物 保守区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2个GPAT6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聪 肖旦望 +3 位作者 胡学芳 邬克彬 官春云 熊兴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4-1310,共7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sn-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脂质的合成和逆境应答等过程。本试验通过RT-PCR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中...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sn-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脂质的合成和逆境应答等过程。本试验通过RT-PCR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中克隆得到GPAT6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BnGPAT6-1(GenBank登录号为KJ000117)和BnGPAT6-2(KC106728)。它们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均为1506 bp,编码50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结构N端含有一个类卤酸脱卤酶(haloacid dehalogenase-like hydrolase,HAD-like)活性结构域,C端含有一个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olipid acyltransferase,LPLAT)功能域。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琴叶拟南芥(A.lyrata)中的GPAT6序列相似性最高。组织表达结果表明BnGPAT6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未成熟的胚中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nGPAT6的表达受ABA的抑制;在干旱和6-BA胁迫下几乎同时升高;在盐胁迫下,短时间内升高,达到峰值后降低;在水渍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转反义LeGPAT番茄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隋娜 李萌 孟庆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9-724,共6页
以冷敏感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转反义番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eGPAT)的番茄叶片膜脂含量、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等的变化,以探讨LeGPAT表达与番茄植株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冷敏感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转反义番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eGPAT)的番茄叶片膜脂含量、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等的变化,以探讨LeGPAT表达与番茄植株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转反义基因株系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脂肪酸含量(16∶0+16∶1+18∶0)显著高于野生型;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8∶1+18∶2+18∶3)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在45℃高温处理过程中,野生型和转反义基因的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Pn)、暗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都显著降低,但野生型番茄降低幅度更大;同时野生型和转反义基因株系的非光化学猝灭(NPQ)及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都增加,但反义株系比野生型增加更明显。研究发现,转基因番茄植株LeGPAT的表达被抑制,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高温胁迫下PSⅡ受到的伤害较轻光化学活性更高,植株抵抗高温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番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基因 番茄 PSⅡ光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