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基负载型催化剂对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加氢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柳艳青 王贤山 +3 位作者 杨金生 靳海波 周昕 马磊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 以γ-Al_(2)O_(3)为载体、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制备了Ru基单金属催化剂Ru/Al_(2)O_(3),并以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酮(TMCB)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加氢反应评价装置上进行催化加氢合成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CBDO)的工艺研究,并考察了相关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TMCB转化率和CBDO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 h、H_(2)压力4 MPa,在此条件下,TMCB的转化率为100%,CBDO的选择性为70.4%,顺反异构比为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4 4-甲基-1 3-环丁二酮 2 2 4 4-甲基-1 3-环丁二醇 钌基催化剂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微嫣 王艺铮 +1 位作者 王晓民 贺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55-2559,共5页
目的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 目的探讨乌鸡黑色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n=10)、MPTP模型组(n=12)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n=38);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又进一步分为10 mg/kg治疗组(n=13)、30 mg/kg治疗组(n=13)和100 mg/kg治疗组(n=12)。对照组小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MPTP模型组和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1次/d,共7 d),同时乌鸡黑色素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乌鸡黑色素(10 mg/kg、30 mg/kg和100 mg/kg,1次/d,共7 d)。剔除建模不成功小鼠,最后实际入组小鼠分别为对照组10只、MPTP模型组10只、10 mg/kg治疗组10只、30 mg/kg治疗组9只、100 mg/kg治疗组9只。比较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纤维的表达变化、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及纹状体TH水平。结果对照组可见大量呈束状、密集、排列规则有序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MPTP模型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稀疏、断裂且排列零散无序;乌鸡黑色素治疗组与模型组染色结果相比,仍可见呈束状、较密集、排列较有序的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尤其以30 mg/kg治疗组最为明显。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高于MPTP模型组(P<0.05)。MPTP模型组、10 mg/kg治疗组、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0 mg/kg治疗组、100 mg/kg治疗组纹状体TH水平高于MPTP模型组(P<0.05)。结论乌鸡黑色素灌胃给药能减缓MPTP诱导的亚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纹状体TH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丢失,提示口服乌鸡黑色素对于PD模型小鼠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吡啶 乌鸡黑色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多糖硫酸酯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鼎真 崔艳秋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 目的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为工具药处理MN9D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的细胞模型,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的MPP+处理MN9D细胞36h,50μmol/L MPP+处理MN9D细胞,时间分别为12、2436、48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0.01、0.1、1g/L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MN9D细胞1h后,加入50μmol/L MPP+共同作用36h以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并采用二氯荧光素乙二酯(DCF-DA)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随着MPP+浓度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MN9D细胞MTT值逐渐降低。50μmol/L MPP+处理细胞36h,MTT值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而0.1、1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孵育1h,可明显减轻MN9D细胞的损伤,提高MTT值并降低LDH释放量,细胞形态学改变与生化实验结果一致。50μmol/L MPP+作用12h,可使MN9D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而0.1、1g/L的褐藻多糖硫酸酯预处理1h,可以拮抗MPP+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可以有效拮抗MPP+对MN9D细胞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褐藻多糖硫酸酯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芳 姚红红 胡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 目的 :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glutamate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 (Glu)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对培养液中 [3 H] D ,L 谷氨酸的摄取 ,应用四氮唑 (MTT)比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结果 :MPP+ 15 0、2 0 0 μmol·L-1可以明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 ,抑制率达 5 8.3%和 70 .1% ,但并不影响细胞活性 ;Ⅱ组mGluRs激动剂 (2S ,2’R ,3’R) 2 (2’ ,3’ dicar boxycyclopropyl)glycine (DCG IV ) 0 .1、 1、 10 ,10 0 μmol·L-1和Ⅲ组mGluRs激动剂L(+) 2 amino 4 phosphonobutyricacid (L AP4 ) 1、10、10 0 μmol·L-1可以逆转MPP+ 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的抑制作用。结论 :MPP+ 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Glu可能与直接影响谷氨酸转运体 (GluTs)的功能有关 ,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上的Ⅱ、Ⅲ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GluTs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酸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汪跃春 孙圣刚 +1 位作者 李格 赵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PP+或TP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PP+或TP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bcl-2基因mRNA表达,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与MPP+组相比TP+MPP+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凋亡率、ROS水平明显降低,bcl-2mRNA表达升高。结论:TP可通过抗氧化及抗凋亡机制保护PC12细胞免于MPP+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酚类PCI2细胞帕金森病细胞凋亡 1-甲基-4-苯基-1 2 3 6-吡啶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逆转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
6
作者 王芳 姚红红 胡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激动剂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yl-4-phenylpyridinium,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 目的: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激动剂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yl-4-phenylpyridinium,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对培养液中[~3H]-D,L-谷氨酸的摄取。结果:Ⅱ组mGluRs激动剂(2S,2’R,3’R)-2-(2’,3’-di-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DCG-Ⅳ)和Ⅲ组mGluRs激动刺L(+)-2-amino-4-phosphonobutyric acid(LAP4)100μmol·L^(-1)可以逆转MPP^+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Glu的作用,而Ⅱ组mGluRs拮抗剂(RS)-1-Amino-5-phosphonoinan-1-carboxylic acid(APICA)和Ⅲ组mGluRs拮抗剂(RS)-α-methvlserine-O-phosphate(MSOP)可以完全阻断其激动剂的逆转作用。 结论:激活C6胶质瘤细胞上的Ⅱ、Ⅲ组mGluRs可以通过促进谷氨酸转运体摄取Glu、进而降低细胞外液的Glu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C6胶质瘤细胞 谷氨酸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在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云 蒲小平 +1 位作者 朴景华 李长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MPP+ 诱发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 PCR检测方法 ,检测原代培养的 16d胎鼠...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 1 甲基 4 苯基吡啶离子 (1 methyl 4 phenylpyridinium ,MPP+ )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MPP+ 诱发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 PCR检测方法 ,检测原代培养的 16d胎鼠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中caspase 3的表达。 结果 :在正常组和细胞凋亡组 (MPP+ 组 )的caspase 3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有表达 ,但在细胞凋亡组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caspase 3的蛋白酶抑制剂Ac DEVD CHO可降低caspase 3的表达。 结论 :caspase 3参与MPP+ 诱发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并起关键作用 ,以MPP+ 为诱导剂建立的中脑神经细胞凋亡模型可用于研究与帕金森病 (Parkin sondisease,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凋亡 CASPASE-3 多巴胺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取代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酰氨基硫脲的合成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邹霞娟 金桂玉 杨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用 1 -芳基 -1 ,4-二氢 -6-甲基 -4-氧哒嗪 -3 -酰肼与取代苯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取代 -1 ,4-二氢 -6-甲基 -4-哒嗪酮 -3 -酰氨基硫脲化合物 ,其结构经 IR,1 H NMR及元素分析确认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
关键词 合成 植物病毒 抑制活性 烟草花叶病毒 1-取代苯基-1 4--6 -甲基-4-哒嗪酮-3-酰氨基硫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取代苯基-1,4-二氢-6-甲基-4-哒嗪酮-3-酰肼的合成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邹霞娟 金桂玉 杨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99-601,共3页
合成了 1 -取代苯基 -1 ,4 -二氢 -6-甲基 -4 -哒嗪酮 -3-酰肼化合物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很高的抑制作用 。
关键词 合成 植物病毒 抑制活性 烟草花叶病毒 1-聚代苯基-1 4--6-甲基-4-哒嗪酮-3-酰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色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泳兰 邝代治 +2 位作者 许金生 王剑秋 曾荣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8-710,共3页
In the NaOH-NaCl-CH2(NH2)COOH medium,the reagent reacts with ceth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MAB)and cteylpyrid-inium bromide(CPB)to form blue purple complex of component ratio 1∶2.The absorption maximum of t... In the NaOH-NaCl-CH2(NH2)COOH medium,the reagent reacts with ceth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MAB)and cteylpyrid-inium bromide(CPB)to form blue purple complex of component ratio 1∶2.The absorption maximum of the complex is at 565nm.The range of Beer’s law to be obeyed,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and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the cationic surfactants were determined,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 离子表面活性剂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9-四氢-9-甲基-4H-咔唑-4-酮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仙超 吴伟军 +3 位作者 孙楠 莫卫民 陈国升 冯青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以N-甲基苯胺为原料,采用硝化生成N-亚硝基-N-甲基苯胺,再还原生成α-甲基-α-苯肼(PH),最后在HMCM-41分子筛的催化下与1,3-环己二酮(CH)环合,得到目标产物1,2,3,9-四氢-9-甲基-4H-咔唑-4-酮(CAR).重点对环合反应的反应温度、催化剂浓... 以N-甲基苯胺为原料,采用硝化生成N-亚硝基-N-甲基苯胺,再还原生成α-甲基-α-苯肼(PH),最后在HMCM-41分子筛的催化下与1,3-环己二酮(CH)环合,得到目标产物1,2,3,9-四氢-9-甲基-4H-咔唑-4-酮(CAR).重点对环合反应的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投料比和反应溶剂进行了考察,得到了环合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浓度(PH/catalyst)为0.3,投料比(CH/PH)为1.2,溶剂为甲醇的较优工艺条件,环合反应的收率为65.3%.反应后的产品用适量的丙酮-水重结晶得到无色针状的产物CAR,含量≥99.0%(HP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 9--9-甲基-1H-咔唑-4- 环合 H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_(10)对1-甲基-4-苯基吡啶帕金森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俊鹏 周子懿 +3 位作者 向军 陈依萍 罗恩丽 蔡定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179-2183,共5页
目的探讨辅酶Q10(Co Q10)在不同给药时间窗干预1-甲基-4-苯基吡啶(MPP+)-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标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质量250~280 g。采用MPP+黑质内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按完全随机... 目的探讨辅酶Q10(Co Q10)在不同给药时间窗干预1-甲基-4-苯基吡啶(MPP+)-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标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质量250~280 g。采用MPP+黑质内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o Q10预防性给药组、Co Q10治疗性给药组,每组12只。比较4组大鼠行为学(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试验、前肢跨步运动试验、触须引发不对称放置试验)情况,测定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OX-42)免疫荧光强度、多巴胺(DA)神经元存活率、线粒体酶复合体Ⅰ(ComplexⅠ)的活性。结果 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试验转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22.299,P<0.01;F时间=132.494,P<0.01;F组间=99.994,P<0.01);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前肢跨步运动试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0.622,P<0.01;F时间=107.880,P<0.01;F组间=45.621,P<0.01);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触须引发不对称放置试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8.281,P<0.05;F时间=120.000,P<0.01;F组间=40.200,P<0.01)。4组大鼠OX-42免疫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0,P<0.01);模型组、Co Q10预防性给药组、Co Q10治疗性给药组OX-42免疫荧光强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4组大鼠DA神经元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757,P<0.01);Co Q10预防性给药组大鼠DA神经元存活率高于模型组(q=9.136,P<0.01)。假手术组、模型组、Co Q10预防性给药组、Co Q10治疗性给药组大鼠的ComplexⅠ活性分别为(174.3±27.2)、(93.5±17.0)、(151.3±21.9)、(116.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95,P<0.01);Co Q10预防性给药组大鼠ComplexⅠ活性高于模型组(q=6.507,P<0.01);Co Q10治疗性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ComplexⅠ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50,P>0.05)。结论 Co Q10预防性给药对MPP+-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DA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omplexⅠ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线粒体 多巴胺能神经元 辅酶Q10 1-甲基-4-苯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氢-四唑)-4′-甲基联苯的合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瑜 相会明 宋广慧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1,共3页
以三氟甲磺酸锌为催化剂,合成了沙坦类药物关键中间体2-(1-氢-四唑)-4′-甲基联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方法优化了合成,使收率提高到91.8%。
关键词 2-(1--唑)-4-甲基联苯 氮唑 均匀设计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基四氢吡啶对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和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延琴 李康生 +1 位作者 E.MOZE P.J.NEVEU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探讨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C57BL/6J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25 mg/kg MPTP腹腔注射连续5天,检测注射后的第1天,第... 为探讨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 注射后脑不对称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降低程度,及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C57BL/6J小鼠经过伸爪取食试验,筛选为反映脑不对称的左利鼠和右利鼠,并接受25 mg/kg MPTP腹腔注射连续5天,检测注射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纹状体内多巴胺及代谢物含量和细胞因子IL-1茁、IL-6的动态水平. 结果表明,无论在左利鼠还是右利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在MPTP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都显著降低,纹状体内IL-1茁水平在第1天显著降低,纹状体内IL-6水平在MPTP注射后每个检测时间点也显著降低. 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左利鼠和右利鼠IL-1茁和IL-6的基础水平有显著不同. MPTP注射后,与右利小鼠相比,左利小鼠有较高的多巴胺翻转降低和较低的细胞因子表达,而且,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与纹状体内IL-6水平呈正相关. 这些结果提示,MPTP诱导多巴胺丢失伴随着黑质纹状体系统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而且,脑不对称有可能通过影响纹状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而进一步影响MPTP诱导的多巴胺降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基吡啶 多巴胺 纹状体 白介素6(IL-6) 白介素1(IL-1) 脑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二磷胆碱对1-甲基-4-苯基吡啶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贾晓晶 宋运好 +3 位作者 龚守良 姜晓燕 曲雅勤 WOLF-DIETER Raush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及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怀孕第14天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元,采用MPP+(10μmol·L-1)在体外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及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怀孕第14天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元,采用MPP+(10μmol·L-1)在体外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MPP+药物组及5个不同浓度胞二磷胆碱(0.01、0.10、1.00、10.00和100.00μmol·L-1)与MPP+共同给药组。应用酪氨酸脱氢酶免疫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胞二磷胆碱对MPP+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第12天,单纯MPP+药物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10μmol·L-1和100.00μmol·L-1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别高于单纯MPP+药物组(11.83%和21.26%)(P<0.05)。0.10和100.00μmol·L-1胞二磷胆碱加MPP+药物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起长度明显高于单纯MPP+药物组(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可有效地防止MPP+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可能为帕金森氏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二磷胆碱 1-甲基-4-苯基吡啶 中脑 原代培养 帕金森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羟乙基-4-甲基-1,2,3,4-四氢喹啉的红外光谱研究
16
作者 郭辉 庄玉伟 +3 位作者 王作尭 曹健 赵根锁 张国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9-60,共2页
以苯基氨基醇与丁烯酮为原料,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通过串联反应合成了一类结构新颖的1-羟乙基-4-甲基-1,2,3,4-四氢喹啉。总结归属了1-羟乙基-4-甲基-1,2,3,4-四氢喹啉的主要红外吸收谱带和特征,系统研究了1-羟乙基-4-甲基-1,2,3,4... 以苯基氨基醇与丁烯酮为原料,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通过串联反应合成了一类结构新颖的1-羟乙基-4-甲基-1,2,3,4-四氢喹啉。总结归属了1-羟乙基-4-甲基-1,2,3,4-四氢喹啉的主要红外吸收谱带和特征,系统研究了1-羟乙基-4-甲基-1,2,3,4-四氢喹啉的红外光谱特征与其结构的关系,这些工作对于1,2,3,4-四氢喹啉化合物的分析鉴定及其结构表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1-羟乙基-4-甲基-1 2 3 4-喹啉 串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
17
作者 肖吉元 刘海鹏 +1 位作者 白银亮 杨兴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灯盏花素预处理明...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灯盏花素预处理明显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升高细胞存活率,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后,灯盏花素对细胞存活率和ERK1/2磷酸化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灯盏花素的作用机制与增加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1-甲基-4-苯基吡啶(MPP+) PC-12细胞 周期阻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甲基-1-取代苯基-1,4-二氢-4-氧哒嗪-3-羧酸的合成
18
作者 马养民 史清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6-118,122,共4页
 以丙酮和丙二酸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制出6-甲基-4-羟基-2-吡喃酮,再与取代苯胺的重氮盐通过偶合和重排反应合成出8个哒嗪酮类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合成化合物。这8个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了元素分析,IR和1H-NMR的验证。
关键词 6-甲基-1-取代苯基-1 4--4-氧哒嗪-3-羧酸 技术合成 化合物结构 杂交种子 种子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氰硫基-5-吡唑酮的合成及其对镅和铕的萃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德敏 刘翔峰 +2 位作者 王世联 张小林 杨裕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64,共4页
合成了1 苯基 3 甲基 4 氰硫基 5 吡唑酮(PMTCP),研究了该试剂单独萃取及其与2,2' 联吡啶协同萃取镅和铕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试剂单独萃取镅和铕的能力都比较低,但优先萃取镅;含氮协萃剂2,2′ 联吡啶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镅的萃取... 合成了1 苯基 3 甲基 4 氰硫基 5 吡唑酮(PMTCP),研究了该试剂单独萃取及其与2,2' 联吡啶协同萃取镅和铕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试剂单独萃取镅和铕的能力都比较低,但优先萃取镅;含氮协萃剂2,2′ 联吡啶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镅的萃取率,并将镅和铕的分离因数α(Am/Eu)由PMTCP单独萃取时的2 6提高到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氰硫基-5-吡唑酮 合成 萃取剂 2 2’-吡啶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甲酰基-5-吡唑啉酮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娟 唐霞 +1 位作者 王小玉 程时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5-1119,共5页
A novel Cu (Ⅱ) complex of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 ph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belongs triclinic, space ... A novel Cu (Ⅱ) complex of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was synthesized and crystallogra- ph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belongs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cell parameters a=0.938 7(4) nm, b=1.124 4(5) nm, c=1.222 3(5) nm, α=99.538(7)°, β=104.049(8)°, γ=113.806(6)°, and Z=2, V=1.093 3(8) nm3. Cu(Ⅱ) ion is coordinated by two 1-phenyl-3-methyl-4-acyl-5-pyrazolone ligands, and one methanol molecule giving a coordination number of five, the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around Cu(Ⅱ) ion can be described as a square pyramid. Two complex units link to each other through th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to form a dimer. Meanwhile, a staircase-like layer structure was built up by offset face-to-face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and weak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i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甲酰基-5-吡唑啉酮 Cu(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